2023年土木工程师(岩土)(二合一)考试模拟练习(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土木工程师(岩土)(二合一)考试模拟练习(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土木工程师(岩土)(二合一)考试模拟练习(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土木工程师(岩土)(二合一)考试模拟练习(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土木工程师(岩土)(二合一)考试模拟练习(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土木工程师(岩土)(二合一)

考试模拟练习(含解析)

1.在以下对承压水特征的描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A.承压水一定是充满在两个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B.承压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是一致的

C.承压水水面非自由面

D.承压含水层的厚度随降水季节变化而变化

【答案】:A|C

【解析】:

承压水是指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它有两种不同

的埋藏类型,分别是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潜水和埋藏在上

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承压水。

承压水充满在两个隔水层之间,补给区位置较高而使该处具有较高的

势能,由于静压水传递的结果,使其他地区的承压含水层顶面不仅承

受大气压和上部岩土的压力,而且还承受静水压力,使其水面不是自

由表面。承压水水面非自由面形成承压水的埋藏条件是上下均有隔水

层,中间是透水层,其次是水必须充满整个透水层。承压水由于顶部

有隔水层,它的补给区小于分布区,动态变化不大,不容易受污染。

承压含水层的厚度不受降水季节变化的支配;承压含水层水量的增加

或减少,表现为承压水位的升降变化,而含水层自身厚度变化较小。

2.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下列哪些

选项属于土的渗透变形?()

A.流土

B.突涌

C.管涌

D.振动液化

【答案】:A|C

【解析】:

土的渗透变形特征应根据土的颗粒组成、密度和结构状态等因素综合

分析确定。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第G.0.1条第1款规定,土的渗透变形宜分为流土、管涌、接触冲刷

和接触流失四种类型。

3.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对下列各种桩型承受桩顶竖向荷载时的抗力

的描述中,()是正确的。[2008年真题]

A.摩擦桩:桩侧阻力

B.端承摩擦桩:主要是桩端阻力

C.端承桩:桩端阻力

D.摩擦端承桩:主要是桩侧阻力

【答案】:A|C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3.3.1条第1款规定,

基桩按承载性状分类:①摩擦型桩。a.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

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b.端

承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

受。②端承型桩。a.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

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b.摩擦端承桩,在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4.铁路增建第二线时,下列采取的原则中错误的有()。

A.泥石流地段选在既有铁路上游一侧

B.风沙地段选在主导风向的背风一侧

C.软土地段基底有明显横坡时,选在横坡上侧

D.膨胀土地段选在挖方较高的一侧

【答案】:A|C|D

【解析】:

A项,根据《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19)第823条

第4款规定,泥石流地段宜选在既有线下游一侧;B项,根据第5款

规定,风沙地段宜选在当地主导风向的背风一侧;C项,根据第6款

规定,软土地段基底有明显横坡时,宜选在横坡下侧;D项,根据第

7款规定,膨胀土地段宜选在地面平缓、挖方较低的一侧。

5.在下列()条件下可以不考虑桩基的承台效应。

A.承台底面以下存在可液化土、湿陷性土、高灵敏度软土、欠固结土、

新填土

B.桩端以下有软卧层的摩擦型桩

C.端承桩

D.对于桩数超过3根的非端承桩复合桩基

【答案】:A|C

【解析】:

A项,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2.5条规定,

当承台底面为可液化土、湿陷性土、高灵敏度软土、欠固结土、新填

土时,沉桩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和土体隆起,不考虑承台效应。C项,

根据第5.2.3条规定,对于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4根的摩擦型柱下

独立桩基、或由于地层土性、使用条件等因素不宜考虑承台效应时,

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即不考虑承台效

应。

6.项选择题

L新建高铁填方路基设计时,控制性的路基变形是下列哪一个选项?

()[2011年真题]

A.差异沉降量

B.最终沉降量

C.工后沉降量

D.侧向位移量

【答案】:c

【解析】:

高铁项目在施工完成后,对地基的沉降控制严格,不允许超过规范值,

不然将对高铁行使产生致命影响,工后沉降严重时,还有可能引发高

铁运营发生故障等c根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16)

第3.3.6条条文说明规定,路基工后沉降应满足式(33.6-4)计算确

定:

SrWCd

式中,Sr为工后沉降,m;Cd为工后沉降控制限值,mo

由上式可知,减少路基工后沉降是保证线路稳定平顺的基本前提,是

列车高速、安全运行的基础。为此要对可能产生工后沉降大于允许值

的地段进行沉降分析,以便在必要时采取处理措施,使路基的工后沉

降小于允许值。

7.某场地同一层软黏土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得出的抗剪强度,设:①

原位十字板试验得出的抗剪强度;②薄壁取土器取样做三轴不排水剪

试验得出的抗剪强度;③厚壁取土器取样做三轴不排水剪试验得出的

抗剪强度。按其大小排序列出4个选项,则下列哪项是符合实际情况

的?简要说明理由,()[2007年真题]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答案】:A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0.6

节、第11.4节及附录F可知,原位十字板试验具有不改变土的应力

状态和对土的扰动较小的优势,故试验结果最接近软土的真实情况。

根据条文说明第9.4.2条,薄壁取土器壁厚仅1.25〜2.00mm,取样扰

动小,质量高。而厚壁敞口取土器,系指我国目前多数单位使用的内

装镀锌铁皮称管的对分式取土器。这种取土器与国际上惯用的取土器

相比,性能相差甚远,最理想的情况下,也只能取得H级土样,不能

视为高质量的取土器。

8.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下列关于干作业

成孔扩底灌注桩的施工要求,错误的选项有哪些?()

A.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护壁可以不配置构造钢筋

B.当渗水量过大时,人工挖孔桩可在桩孔中边抽水边开挖

C.浇筑桩项以下5m范围内的混凝土时,应随浇筑随振捣,每次浇筑

高度不得大于1.5m

D.扩底桩灌注混凝土时,当第一次灌注超过扩底部位的顶面时,可不

必振捣,然后继续灌注

【答案】:A|B|D

【解析】:

A项,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666条规定,

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护壁应配置直径不小于8mm的构造钢筋。

B项,第6614条规定,当渗水量过大时,应采取场地截水、降水或

水下灌注混凝土等有效措施。严禁在桩孔中边抽水边开挖边灌注,包

括相邻桩灌注。

CD两项,第664条规定,灌注混凝土前,应在孔口安放护孔漏斗,

然后放置钢筋笼,并应再次测量口内虚土厚度。扩底桩灌注混凝土时,

第一次应灌到扩底底部的顶面,随即振捣密实;浇筑桩顶以下5m范

围内混凝土时,应随浇筑随振捣,每次浇筑高度不得大于1.5m。

9.关于深基坑工程土方的挖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013年真

A.对于软土基坑,应按分层、对称开挖的原则,限制每层土的开挖厚

度,以免对坑内工程桩造成不利影响

B.大型内支撑支护结构基坑,可根据内支撑布局和主体结构施工工期

要求,采用盆式或岛式等不同开挖方式

C.长条形软土基坑应采取分区、分段开挖方式,每段开挖到底后应及

时检底、封闭、施工地下结构

D.当基坑某侧的坡顶地面荷载超过设计要求的超载限制时,应采取快

速抢运的方式挖去该侧基坑土方

【答案】:D

【解析】:

AC两项,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第8.1.2

条规定,软土基坑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应按分层、分段、对称、

均衡、适时的原则开挖;②当主体结构采用桩基础且基础桩已施工完

成时,应根据开挖面下软土的性状,限制每层开挖厚度;③对采用内

支撑的支护结构,宜采用开槽方法浇筑混凝土支撑或安装钢支撑;开

挖到支撑作业面后,应及时进行支撑的施工;④对重力式水泥土墙,

沿水泥土墙方向应分区段开挖,每一开挖区段的长度不宜大于40mo

B项,盆式或岛式开挖是指保留基坑中心土体,先挖除挡墙四周土方

的开挖方式。岛式开挖,宜用于大型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形式为角

撑、环梁式或边桁架式,中间有较大空间情况下。

D项,基坑周边超载时会出现险情,抢救的有效方式是立即卸荷反压,

不能抢运。

10.季节性冻土地基上的房屋因地基冻胀和融陷产生的墙体开裂情

况,与()地基上的房屋开裂情况最相似。[2007年真题]

A.软土

B.膨胀土

C.湿陷性黄土

D.填土

【答案】:B

【解析】:

季节性冻土是指冬季冻结春季融化的土层。季节性冻土在夏季下陷,

冬季膨胀,类似于膨胀土的胀缩性。

下列叙述中,满足重力式挡墙的构造要求的有(

1L)o

A.对岩质地基,基底逆坡不宜小于1:5

B.对土质地基,基底逆坡坡度不宜大于1:10

C.岩质地基中挡墙埋置深度不宜小于0.3m

D.块石、条石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MU30

【答案】:B|C|D

【解析】: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11.3.2条规定,

重力式挡墙基底可做成逆坡。对土质地基,基底逆坡坡度不宜大于1

:10;对岩质地基,基底逆坡坡度不宜大于1:5。根据第1L3.1条

规定,块石、条石的强度等级应不低于MU30。根据第11.3.5条规定:

在土质地基中,基础最小埋置深度不宜小于0.5m,在岩质地基中挡

墙埋置深度不宜小于0.3m。

12.作用于高层建筑基础底面的总的竖向力Fk+Gk=120MN,基础底

面积30mxi0m,荷载重心与基础底面形心在短边方向的偏心距为

1.0m,试问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至少应不小于下列何项数

值才能符合地基承载力验算的要求?()[2010年真题]

A.250kPa

B.350kPa

C.460kPa

D.540kPa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2条,基础

底面平均压力为:

pk=(Fk+Gk)/A=120/(30X10)=0.4MPa=400kPa又e=1,0<

b/6=10/6,所以为小偏心,则基底边缘的最大压力值为:

pkmax=(Fk+Gk)/A+Mk/W=120/(30X10)+120X1/(1/6X30

X102)=0.64MPa=640kPa根据第551条第2款,当偏心荷载作用

时,不仅应满足式(5.2.1-1),即pkWfa,还应满足pkmaxW1.2fa。

式中,fa为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故有:

faNpk=400kPa①pkmax<l.2fa②由②得:fa'640/1.2=533.3kPa,两

者取大值,地基承载力至少为533.3kPa。故选项D最接近。

13.某建筑基槽宽5m,长20m,开挖深度为6m,基底以下为粉质黏

土。在基槽底面中间进行平板载荷试验,采用直径为800mm的圆形

承压板。载荷试验结果显示,在p〜s曲线线性段对应lOOkPa压力的

沉降量为6mm。试计算,基底土层的变形模量E0值最接近下列哪个

选项?()[2011年真题]

A.6.3MPa

B.9.0MPa

C.12.3MPa

D.14.1MPa

【答案】:B

【解析】:

①首先判断该试验属于浅层还是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根据《岩土工程

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0.2.1条规定,深层

平板载荷试验的试验深度不应小于5m;根据第10.2.3条第1款规定,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坑宽度或直径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3

倍;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井直径应等于承压板直径;当试井直径大

于承压板直径时,紧靠承压板周围土的高度不应小于承压板直径。此

题试验深度为6m,但基槽宽度已大于承压板直径的3倍,根据上述

条款规定,该试验属于浅层载荷试验。

②基底土层的变形模量E0值: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变形模量E0

(MPa),可按第1025条式(10.2.5-1)计算:E0=l0(1-U2)pd/s;

式中,10为刚性承压板的形状系数,圆形承压板取0.785,方形承压

板取0.886;U为土的泊松比(碎石土取0.27,砂土取0.30,粉土取

0.35,粉质黏土取0.38,黏土取0.42);d为承压板直径或边长(m);

p为p〜s曲线线性段的压力(kPa);s为与p对应的沉降(mm),

故变形模量为:

E0=l0(1-U2)pd/s=0.785X(1-0.382)X100义0.骐=8.96MPa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14.拟建的地铁线路从下方穿越正在运行的另一条地铁,上下两条地

铁间垂直净距2.8m,为粉土地层,无地下水影响。问下列哪个选项

的施工方法是适用的?()[2011年真题]

A.暗挖法

B.冻结法

C.明挖法

D.逆作法

【答案】:A

【解析】:

暗挖法作为城区地下铁道的施工方法时,适用于不宜采用明挖施工且

含水量较小的各种地层,尤其适用在都市城区地面建筑物密集、交通

运输繁忙、地下管线密布且对地表沉降要求严格情况下修建地下铁

道。浅埋暗挖法不允许带水作业。如果含水地层达不到疏干,带水作

业是非常危险的。本工程因为上方有正在运行的地铁,施工期间不能

影响已有线路,且无地下水影响,因此选择暗挖法最为合适。

15.饱和土样(Sr=l)的比重Gs=2.70,高度为20mm,压缩后的含

水率3=28%,高度为19.5mm。则压缩前的孔隙比eO为()。

A.0.256

B.0.500

C.0.802

D.0.907

【答案】:C

【解析】:

根据土力学及相关规范,饱和度公式为:Sr=3Gs/e。设A为土样压

缩后的截面面积,因为土体饱和Sr=l,所以压缩后的孔隙比el=3

Gs=28%X2.70X1=0.756。

压缩变形计算公式:

△s=[(eO-el)/(1+eO)]H即(eO-0.756)/(1+eO)=(20

-19.5)/20。

对上式求解,可解得:e0=0.802o

16.对于一级工程膨胀土地基承载力应采用()方法确定。

A.饱和状态下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计算

B.饱和状态下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计算

C.浸水载荷试验

D,不浸水载荷试验

【答案】:C

【解析】:

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第4.3.7条第1

款规定,荷载较大的重要建筑物宜采用木规范附录C现场浸水载荷试

验确定。

17.()破坏形式可能发生在坚硬岩体坝基中。

A.基岩的表层滑动(接触面的剪切破坏)

B.基岩的圆弧滑动

C.基岩的浅层滑动

D.基岩的深层滑动

【答案】:A|C

【解析】:

AC两项,硬质岩体坝基中可能发生坝基底面与岩体接触面处的滑动,

也可能发生浅层软弱面滑动;B项,圆弧滑动一般发生在软土地基中;

D项,由于基岩的强度较高,发生深层滑移的可能性非常小。

18.在地下水强烈活动于岩土交界面的岩溶地区,由地下水作用形成

土洞的主要原因为()o[2013年真题]

A.溶蚀

B.潜蚀

C.湿陷

D.胀缩

【答案】:B

【解析】:

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第647页规定,土洞形成的主要原

因是潜蚀作用。在地下水位在上覆土层与下伏基岩交界面处作频繁升

降变化的地区,当水位上升到高于基岩面时,土体被水浸泡,便逐渐

湿化、崩解,形成松软土带;当水位下降到低于基岩面时,水对松软

软土产生潜蚀作用、搬运作用,在岩石交接处易形成土洞。

19.

采取I、n级土试样宜采用()o

A.快速静力压入法

B.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

C.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和重锤少击法

D.重锤少击法

【答案】:B

【解析】:

钻孔中采取I、II级土试样时,应满足:①在软土、砂土中宜采用泥

浆护壁;如使用套管,应保持管内水位等于或稍高于地下水位,取样

位置应低于套管底三倍孔径的距离;②采用冲洗、冲击、振动等方式

钻进时,应在预计取样位置1m以上改用回转钻进;③下放取土器前

应仔细清孔,清除扰动土,孔底残留浮土厚度不应大于取土器废土段

长度(活塞取土器除外);④采取土试样宜用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

20.均匀深厚地基上,宽度为2m的条形基础,埋深1m,受轴向荷载

作用。经验算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基底平均压力比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大了20kPa;已知地下水位在地面下8m,地基承载力的深

度修正系数为1.60,水位以上土的平均重度为19kN/m3,基础及吉阶

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o如采用加深基础埋置深度的方法以提高

地基承载力,将埋置深度至少增大到下列哪个选项时才能满足设计要

求?()

A.2.0m

B.2.5m

C.3.0m

D.3.5m

【答案】:A

【解析】:

①基础加深前,依题,基底平均压力为:Pk=fak+20o

②基础加深后,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第5.2.4条规定,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

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

应按下式修正:

fa=fak+nby(b—3)+ndym(d—0.5)式中,b为基础底面宽

度,不足3m时按3m取;fa为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ak

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nd和nb为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的地基

承载力修正系数;7为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KN/m3;ym为基础

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d为基础埋置深度,m。

故可得地基承载力为:

Pk+20(d-1)=fa=fak+0+ndym(d-0.5)=fak+1.6X19X(d

-0.5)即:Pk=fak+10.4d+4.8,将Pk=fak+20代入,解得:d=

1.46mo

结合选项可知,2.0m为满足深度要求的最小值。

2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在柱下条形

基础设计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o[2013年真题]

A.条形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按基础梁纵向弯矩设计值

配筋

B.条形基础梁的高度按柱边缘处基础梁剪力设计值确定

C.条形基础翼板的受力钢筋按基础纵向弯矩设计值配筋

D.条形基础翼板的高度按基础横向验算截面剪力设计值确定

【答案】:C

【解析】:

柱下条形基础可视为作用有若干集中荷载并置于地基上的梁,同时受

到地基反力的作用。在柱下条形基础结构设计中,除按抗冲切和剪切

强度确定基础高度,并按翼板弯曲确定确定基础底板横向配筋外,还

需计算基础纵向受力,以配置纵向受力筋。则柱下条形基础翼板的受

力钢筋应按基础横向弯矩设计值配筋。

22.花岗岩的风化岩与残积土的划分应依据()。

A.动力触探击数

B.标准贯入击数

C.静力触探侧摩阻力

D,金刚石钻头的钻进速度

【答案】:B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A

表A.0.3注4规定,花岗岩类岩石,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根据标准灌

入基数N划分,当N250为强风化;50>N230为全风化;N<30

为残积土。

23.对于各类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的考虑,下列哪些说法是符合《水

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NB35047—2015)的?()[2013

年真题]

A.对于一般工程应取《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其场所所在地区的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按场地类别调整后,作为设计水平向地震动峰值加

速度代表值

B.抗震设防类为甲类的水工建筑物,比基本烈度提高2度作为设计烈

C.施工期短暂时可不与地震作用组合

D.空库期可不与地震作用组合

【答案】:A|C

【解析】:

AB两项,根据《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NB35047—

2015)第3.0.2条第1款规定,各类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水准,应

以平坦地表的设计烈度和水平向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代表值表证,

并按夏磊规定确定:①对一般工程应采取场址所在地区的地震动峰值

加速度分区值,安场地类别调整后,作为设计水平向地震动峰值加速

的代表值,将与之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作为设计烈度;对其中工程抗

震设防类别为甲类的水工建筑物,应在基本烈度基础上提高1度作为

设计烈度,设计水平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代表值相应增加1倍。

CD两项,根据第3.0.2条第6款规定,施工期的短暂状况,可不与地

震作用组合。并未说明空库期可不与地震作用组合。

24.某构筑物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尺寸20mx20m,地基土为深厚黏土,

要求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00kPa,沉降不大于100mm。

某设计方案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桩长10m,计算结果为:复合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为210kPa,沉降为180mm,为满足要求,问下列何种

修改方案最为有效?()

A,搅拌桩全部改为CFG桩,置换率,桩长不变

B.置换率、桩长不变,增加搅拌桩桩径

C.总桩数不变,部分搅拌桩加长

D.增加搅拌桩的水泥掺量提高桩身强度

【答案】:c

【解析】:

本题中,承载力满足要求,沉降不满足,故增加搅拌桩桩径以及提高

桩身强度会造成浪费,均不属于最有效的方案,而减小沉降的有效措

施是增加桩长。

,下列关于各类基础设计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25)o

A.采用无筋扩展基础时,在同一场地条件下,基础材料的强度越低,

基础台阶的宽高比允许值越小;同一种材料的基础,当场地地基土的

承载力越高,基础台阶的宽高比允许值也越小

B.对单幢建筑物,在地基土比较均匀的条件下,基底平面形心宜与基

本组合荷载的重心重合

C.基础底板的配筋应按抗弯计算确定,计算弯矩中计入了考虑分项系

数的基础自重和台阶上土重的影响

D.对交叉条形基础,交点上的柱荷载可按静力平衡和变形协调条件进

行分配

【答案】:B|D

【解析】:

B项,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8.4.2条

规定,对单幢建筑物,在地基土比较均匀的条件下,基底平面形心宜

与结构竖向永久荷载的重心重合;D项,根据第8.3.2条第3款规定,

对交叉条形基础,交点上的柱荷载,可按静力平衡条件及变形协调条

件,进行分配,其内力可按本条上述规定,分别进行计算。

26.对于基坑中的支护桩和地下连续墙的内力,()是正确的。

A.对于单层锚杆情况,主动与被动土压力强度相等的点(ea=即)近

似作为弯矩零点

B.对悬臂式桩、墙的总主动与被动土压力相同的点(>Ea=2Ep)是

弯矩最大点

C.对于悬臂式桩、墙总主动与被动土压力差最大的点(2Ea=2Ep)

max是轴力最大点

D.对悬臂式桩、墙总主动与被动土压力相等的点(EEa=XEp)近似

为弯矩零点

【答案】:A|B

【解析】: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第4.1.1条规定,对

于单层锚杆情况,基坑底血下支护结构的弯矩零点位置可以按主动与

被动土压力强度相等的点作为近似点。根据材料力学知识,材料弯矩

最大点为剪应力为零的点,因此对于悬臂桩、墙的总主动与被动土压

力相同时的位置即为弯矩最大点。

27.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下列

关于软土的判定方法中,正确的是()o

A.以承载力大小进行判定

B.以液性指数大小进行判定

C.以孔隙比大小进行判定

D.以孔隙比和含水量大小进行判定

【答案】:D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6.3.1

条规定,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

土应判定为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故软土

的评定标准为土的孔隙比和含水量。

28,下列关于动态设计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态设计即是不断地修改设计方案,使设计与边坡实际更好地结合

B.动态设计即是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及时选择新的设计方案以

解决施工中的新问题

C.动态设计即是不能控制施工经费,如有必要应及时追加投资

D.动态设计法是指根据信息法施工和施工勘察反馈的资料,对地质结

论、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案进行再验证,确认原设计条件有较大变化,

及时补充、修改原设计的设计方法。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2.1.18条规定,

动态设计法是指根据信息法施工和施工勘察反馈的资料,对地质结

论、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案进行再验证,确认原设计条件有较大变化,

及时补充、修改原设计的设计方法。动态设计法是边坡工程设计的基

本原则。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应提出对施工方案的特殊

要求和监测要求,应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施工情况和变形、应

力监测的反馈信息,必要时对原设计进行校核、修改和补充。二级边

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法。

.对于小比例尺或地形陡峭地段的地质测绘可采取的方式有(

29)0

A.航空照片

B.经纬仪测量地质点坐标进行测绘

C.卫星照片

D.陆地摄影照片

【答案】:A|C|D

【解析】:

B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条

文说明第8.0.4条第3款规定可知,仪器法适用于大比例尺的工程地

质测绘,既借助于经纬仪、水准仪等较精密的仪器测定地质观测点的

位置和高程;对于有特殊意义的地质观测点,如地质构造线、不同时

代地层接触线、不同岩性分界线、软弱土层、地下水露头以及有不良

地质作用等,均宜采用仪器法。ACD三项,目测法适用于小比例尺的

工程地质测绘,该法根据地形、地物以目估或步测距离标测。根据第

8.0.7条规定,在初步翻译阶段,对航空相片或卫星相片进行系统的

立体观测,对地貌和第四纪地质进行翻译,划分松散沉积物与基岩的

界线,进行初步构造解译等。

30.下列哪些选项是山区场地工程地质图上应表示的内容?()

A.河流阶地

B.滑坡

C.调查路线

D.地层界线

【答案】:A|B|D

【解析】:

AD两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第805条第1款规定,河流阶地属于地貌特征,地层界线属于地层

信息的一部分,均应在工程地质图上加以表示;B项,第6款规定,

岩溶、土洞、滑坡、崩塌、泥石流、冲沟、地面沉降、断裂、地震震

害、地裂缝、岸边冲刷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形成、分布、形态、规模、

发育程度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也是需要在工程地质图上加以表示;

C项,调查路线在部分专门性地质工作的成果地质图中有所要求,但

一般工程地质图件对此无要求。

31,某建筑地基采用CFG桩进行地基处理,桩径400mm,正方形布置,

桩距1.5m,CFG桩施工完成后,进行了CFG桩单桩静载试验和桩间

土静载试验,试验得到:CFG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600kN,桩间土

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该地区的工程经验为:单桩承载力的发挥

系数取0.9,桩间土承载力的发挥系数取0.9。问该复合地基的荷载等

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桩土应力比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

值?()

A.28

B.32

C.36

D.40

【答案】:B

【解析】:

当复合地基的荷载等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桩土应力比为当桩

土承载力完全发挥的时候的桩土应力比。

①桩完全发挥时桩上的应力为:

600X0.9/(3.14X0.22)=4299.36kPa②当土完全发挥时,土的应力

为:

150X0.9=135kPa③桩土应力比为:

4299.3^/135^32

32.某单层湿陷性黄土场地,黄土的厚度为10m,该层黄土的自重湿

陷量计算值As=300mm。在该场地上拟建建筑物拟采用钻孔灌注桩

基础,桩长45m,桩径1000mm,桩端土的承承载力特征值为1200kPa,

黄土以下的桩周土的摩擦力特征值为25kPa,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

建筑标准》(GB50025-2018)估算该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下列哪一项?()

A.4474kN

B.3485kN

C.3218.5kN

D.1447kN

【答案】:C

33.某工程采用灌砂法测定表层土的干密度,注满试坑用标准砂质量

5625g,标准砂密度1.55g/cm3。试坑采取的土试样质量6898g,含水

量17.8%,该土层的干密度数值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A.1.60g/cm3

B.1.65g/cm3

C.1.70g/cm3

D.1.75g/cm3

【答案】:A

【解析】:

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第6.2.3条规定,计

算过程如下:

①试坑体积为:V=56291.55=3629.03cm3。

②土的密度为:P=689的629.03=1.90g/cm3。

③干密度为:Pd=1.90/(1+0.178)=1.61g/cm3o

故选项A最接近。

34.下列关于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说法,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确定埋深大于5.0m的地基土承载力

B.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确定大直径基桩桩端土层的承载力

C.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所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基础埋深的修正系

数为0

D.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验井直径应大于层压板直径

【答案】:A|B|C

【解析】:

AB两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第10.2.1条规定,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土和大直径的桩

端土承载力测定,试验深度不应小于5m;C项,根据《建筑地基基

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4条表5.2.4注2规定,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附录D深层平板荷载试验确定时基础埋深的

修正系数为0;D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第10.2.3条第1款规定,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井直

径应等于承压板直径,当试井直径大于承压板直径时,紧靠承压板周

围土的高度不应小于承压板直径。

35.均匀土质条件下,建筑物采用等桩径、等桩长、等桩距的桩筏基

础,在均布荷载作用下,下列关于沉降和基底桩顶反力分布的描述正

确选项是哪一个?()

A.沉降内大外小,反力内大外小

B.沉降内大外小,反力内小外大

C.沉降内小外大,反力内大外小

D.沉降内小外大,反力内小外大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3.1.8条条文说明第5

款规定,天然地基和均匀布桩的初始竖向支承刚度是均匀分布的,设

置于其上的刚度有限的基础(承台)受均布荷载作用时,由于土与土、

桩与桩、土与桩的相互作用导致地基或桩群的竖向支承刚度分布发生

内弱外强变化,沉降变形出现内大外小的碟形分布,基底反力出现内

小外大的马鞍形分布。

36.对于天然含水量小于塑限含水量湿陷性黄土,确定其承载力特征

值时可按下列()选项的含水率考虑。

A,天然含水量

B.塑限含水量

C.饱和度为80%的含水量

D.天然含水量加5%

【答案】:B

【解析】: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2018)第5.6.3条规定,

湿陷性黄土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在地基稳定的条件下,应使建筑物的沉降量不超过允许值;②甲

类、乙类建筑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宜根据静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

试结果,结合土性指标及工程实践经验综合确定;③当有充分依据时,

对丙类、丁类建筑,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④对天然含水量小于塑限

含水量的土,可按塑限含水量确定土的承载力。

37.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下列哪些选

项是可能导致软土深基坑坑底隆起失稳的原因?()

A.支护桩竖向承载力不足

B.支护桩抗弯刚度不够

C.坑底软土地基承载力不足

D.坡顶超载过大

【答案】:C|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附录V表V.0.1规

定,坑底隆起稳定性计算公式:

KD=(NcT0+yt)/[y(h+t)+q]

式中:Nc为承载力系数,TO为由十字板试验确定的总强度,kPa;

Y为土的重度;KD为入土深度底部土坑隆起稳定性安全系数;t为支

护结构入土深度,m;h为基坑开挖深度,m;q为地面荷载,kPa。

所以基坑底隆起稳定性验算,实质上是软土地基承载力不足造成的,

坡顶超载过大,超过了坑底软土地基承载力,也会导致坑底隆起失稳。

38.某建筑物基底压力为350kPa,建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上,为测定基

底下12m处黄土的湿陷系数,其浸水压力应采用()o

A.200kPa

B.300kPa

C.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

D.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加附加压力

【答案】:D

【解析】: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2018)第432条第4

款规定,测定湿陷系数bs的试验压力,应按土样深度和基底压力确

定。土样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基底标高不确定时,自地面下1.5m

算起;试验压力应按下列条件取值:①基底压力小于300kPa时,基

底下10m以内的土层应用200kPa,10m以下至非湿陷性黄土层顶面,

应用其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②基底压力不小于300kPa时,宜用

实际基底压力,当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大于实际基底压力时,应用

其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③对压缩性较高的新近堆积黄土,基底下

5m以内的土层宜用(100—150)kPa压力,5m〜10m和10m以下至

非湿陷性黄土层顶面,应分别用200kPa和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

本题中,土样的原始高度为12m,则10m内,应用200kPa;10〜12m

之间采用其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

39.某软土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搅拌桩直径为600mm,

桩中心间距为1.2m,正方形布置,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进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以下关于试验要点的说法,哪些

选项是正确的?()[2010年真题]

A.按四根桩复合地基,承压板尺寸应采且1.8mXL8m

B.试验前应防止地基土扰动,承压板底面下宜铺设粗砂垫层

C.试验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压力值的2倍

D.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

取承压板沉降量与宽度之比0.015所对应的压力

【答案】:B|C

【解析】:

A项,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附录B.0.2条

规定,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

合土层的承载力。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刚度。多桩

复合地基荷载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

担的处理面积确定。按四根桩复合地基,题中数据计算所得承压板尺

寸应采用2.4mX2.4m;B项,试验前应采取措施防止试验场地地基

土含水量变化或地基土扰动,影响试验结果。根据附录B.0.3条规定,

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桩顶设计标高相适应。承压板底面下宜铺设粗砂

或中砂垫层,垫层厚度取100〜150mm,桩身强度高时宜取大值;C

项,根据附录B.0.6条规定,加载等级可分为8〜12级。最大加载压

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D项,根据附录B.0.10条第2款

规定,当压力一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

40.在饱和软黏性土中,使用贯入式取土器采取I级原状土试样时,

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o

A,快速连续的静压方式贯入

B.贯入速度等于或大于0.1m/s

C.施压的钻机给进系统具有连续贯入的足够行程

D.取土器到预计深度后立即起拔钻杆,提出取土器

【答案】:D

【解析】:

ABC三项,根据《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

2012)第6.3.2条规定,采取I级土试样时,应采用快速、连续的静

压方式贯入取土器,贯入速度不应小于O.lm/s。当利用钻机的给进系

统施压时,应保证具有连续贯入的足够行程。D项,根据第6.3.4条

规定,当取土器压入预计深度后,应将取土器回转2〜3圈或稍加静

置后再提出取土器。如果立即起拔钻杆,则土样可能从取土器中抽出

来。

41.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对下列边坡

稳定性分析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规模较大的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宜采用圆弧滑动法计算

B.对规模较小,结构面组合关系较复杂的块体滑动破坏,宜采用赤平

投影法

C.在采用折线滑动法进行计算时,当最前部条块稳定性系数不能较好

的反映边坡整体稳定性时,可以采用所有条块稳定系数的平均值

D.对可能产生平面滑动的边坡宜采用平面滑动法进行计算

【答案】:C

【解析】:

A项,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5.2.3条

规定,计算沿结构面滑动的稳定性时,应根据结构面形态采用平面或

折线形滑面。计算土质边坡、极软岩边坡、破碎或极破碎岩质边坡的

稳定性时,可采用圆弧形滑面。

B项,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5.2.2条

条文说明规定,边坡抗滑移稳定性计算可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结

构复杂的岩质边坡,可结合采用极射赤平投影法和实体比例投影法;

当边坡破坏机制复杂时,可采用数值极限分析法。因此,对边坡规模

较小、结构面组合关系较复杂的块体滑动破坏,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

及实体比例投影法较为方便。

D项,根据第527条规定,当边坡可能存在多个滑动面时,对各个

可能的滑动面均应进行稳定性计算。

42.在IV级围岩地段修建两车道小净距公路隧道时,下列哪个选项不

符合《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3370.1—2018)的

要求?()[2014年真题]

A.洞口地形狭窄、路线布设困难或为减少洞口占地的隧道,可采用小

净距隧道

B.两隧道净距在1.0倍开挖跨度以内时,小净距隧道段长度宜控制在

1000m

C.中夹岩的加固措施包括加长系统锚杆、设对拉锚杆和小导管注浆

D.小净距隧道应选用复合式衬砌,支护参数应综合确定

【答案】:B

【解析】:

A项,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3370.1—2018)

第11.2.1条规定,在洞口地形狭窄、路线布设困难或为减少洞口占地

的短隧道、中隧道或长隧道、特长隧道洞口局部地段,可采用小净距

隧道。

BD两项,第11.2.2条规定,小净距隧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应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支护参数应根据工程类比、施工方法、计

算分析综合确定,并根据现场监控量测结果进行调整。

②应根据围岩地质条件和两洞净为,对施工顺序、开挖方法、临时支

护措施等提出要求,并根据中夹岩的稳定性提出中夹岩的保护或加固

措施。

③两隧道净距在0.8倍开挖跨度以内时,小净距隧道段长度宜控制在

1000m以内。

C项,第1122条条文说明第2款规定,两隧道间的岩体称为中夹岩,

保持中夹岩的稳定是隧道稳定的必要条件。小净距隧道设计,需根据

地形、岩性、构造和岩层产状,明确施工顺序、临时支护措施等要求。

根据多年工程经验,先行洞二次衬砌超前后行洞掌子2.0倍洞径以上

的距离,两洞相互影响较小,对中夹岩扰动也小。根据中夹岩的稳定

性决定是否需要对中夹岩进行加固。中夹岩加固措施包括加长系统锚

杆、设对拉锚杆和小导管注浆等。

43.对于低承台桩基础,下列可考虑承台底土的分担荷载作用的有

(

A.当承台底面以下是可液化土

B.砂土中的挤土摩擦群桩

C.非挤土摩擦群桩

D.软土中的挤土摩擦群桩

【答案】:B|C

【解析】:

桩基规范法的特点是考虑了承台底土分担荷载的作用,以及采用了不

同的分项系数和效应系数。当承含底面以下是可液化土、湿陷性黄土、

高灵敏度软土、欠固结土、新填土、或可能出现震陷、降水、沉桩过

程产生高孔隙水压力和土体隆起时,土体的沉降会大于桩的沉降、承

台底与地基土将会脱离,此时,不能考虑承台效应。

44.下列关于工程结构或其部分进入某一状态的描述中,哪个选项属

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2010年真题]

A.基坑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达到1.3

B.建筑地基沉降量达到规范规定的地基变形允许值

C.建筑地基沉降量达到地基受压破坏时的极限沉降值

D.地基承受荷载达到地基极限承载力

【答案】:B

【解析】: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指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

某项规定限值的状态。根据《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第4.1.1条第2款规定,当结构或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状

态之一时,应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①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

的变形;②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③影响正常使用的

振动;④影响正常使用的其他特定状态。

A项,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经验数值,达到1.3并不能说明边坡

即将破坏,此时边坡的安全性有待论证;

BC两项,地基沉降量达到规范允许的变形值,此时地基仍未发生破

坏,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地基沉降量达到地基受压破坏时的极限

沉降值,此时地基已破坏,属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D项,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称为极限荷载或极限承

载力。如果基底压力超过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地基就会失稳破坏,属

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45.关于在钻孔中采取I、II级土试样时,应满足的要求,叙述正确

的有()。

A.在软土、砂土中宜采用泥浆护壁

B.如使用套管,应保持管内水位等于或稍高于地下水位,取样位置应

低于套管底五倍孔径的距离

C.采用冲洗、冲击、振动等方式钻进时,应在预计取样位置2m以上

改用回转钻进

D.下放取土器前应仔细清孔,清除扰动土,孔底残留浮土厚度不应大

于取土器废土段长度(活塞取土器除外)

【答案】:A|D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9.4.5

条规定,在钻孔中采取I、II级土试样时,应满足下列要求:①在软

土、砂土中宜采用泥浆护壁;如使用套管,应保持管内水位等于或稍

高于地下水位,取样位置应低于套管底三倍孔径的距离;②采用冲洗、

冲击、振动等方式钻进时,应在预计取样位置1m以上改用回转钻进;

③下放取土器前应仔细清孔,清除扰动土,孔底残留浮土厚度不应大

于取土器废土段长度(活塞取土器除外);④采取土试样宜用快速静

力连续压入法;⑤具体操作方法应按现行标准《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JGJ89)执行。

46.基本烈度为8度(基本加速度为0.2g),结构强度验算时,水平地

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o

A.0.04

B.0.08

C.0.12

D.0.16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5.1.4

条表5.1.4-1规定,基本烈度为8度(基本加速度为0.2g),结构强度

验算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取0.16。

47.采用砂石桩法处理松散的细砂,已知处理前细砂的孔隙比e0=

0.95,砂石桩桩径500mm,如果要求砂石桩挤密后孔隙比el达到0.6,

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计算(考虑振动下沉击

时作用修正系数&=1.1),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砂石桩桩距采用

()o

A.1.0m

B.1.2m

C.1.4m

D.1.6m

【答案】:B

48.下列选项中哪些勘察方法不适用泥石流勘察?()

A.勘探、物探

B.室内试验、现场测试

C.地下水长期观测和水质分析

D.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答案】:B|C

【解析】:

A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一2001)(2009年版)第

5.4.4条规定,当需要对泥石流采取防治措施时,应进行勘探测试,

进一步查明泥石流堆积物的性质、结构、厚度,固体物质含量、最大

粒径,流速、流量,冲出量和淤积量;B项,鉴于泥石流的规模和形

成条件,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显然不能用于泥石流勘察;C项,泥石

流的产生是由于地表水和松散堆积物的存在,与地下水的关系不大;

D项,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

5.4.3条规定,泥石流勘察应以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为主。

49.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下面关于复合地

基处理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搅拌桩的桩端阻力发挥系数,可取0.4〜0.6,桩长越长,单桩承载

力发挥系数越大

B.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时,若增强体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取低值,桩

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可取高值

C.采用旋喷桩复合地基时,桩间土越软弱,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越

D.挤土成桩工艺复合地基,其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一般大于等于非

挤土成桩工艺

【答案】:B|D

【解析】:

A项,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条文说明第7.1.5

条,桩端端阻力发挥系数与增强体的荷载传递性质、增强体长度以及

桩土相对刚度密切相关。桩长过长影响桩端承载力发挥时应取较低

值,水泥土搅拌桩其荷载传递受搅拌土的性质影响应取0.4〜0.6,其

他情况可取1.0;B项,根据条文说明第7.1.5条规定,增强体单桩承

载力发挥系数取高值时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取低值,反之,增强体

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取低值时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应取高值;C项,

根据条文说明第7.4.3条规定,通过公式计算时,在确定折减系数8

和单桩承载力方面均可能有较大的变化幅度,因此只能用作估算。对

于承载力较低时,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B取低值,是出于减小变形

的考虑,可见桩间土越软弱,桩间土发挥系数越小;D项,根据条文

说明第7.7.2条规定,采用挤土成桩工艺施工(如预制桩和振动沉管

打桩机施工)和墙下条基单排布桩桩距可适当加大,宜取(3〜6)倍

桩径。桩长范围内有饱和粉土、粉细砂、淤泥、淤泥质土层,为防止

施工发生窜孔、缩颈、断桩,减少新打桩对已打桩的不良影响,宜采

用较大桩距。说明挤土成桩工艺在施工过程对桩间土挤密、振密,可

以减小桩间土孔隙比,提高桩间土的承载力,相应的桩间土承载力发

挥系数要大于非挤土成桩工艺成桩。

50.在软弱地基上修建的土质路堤,采用下列哪些选项的工程措施可

加强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A.在路堤坡脚增设反压护道

B.加大路堤坡角

C.增加填筑体的密实度

D.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答案】:A|D

【解析】:

反压护道指的是为防止软弱地基产生剪切、滑移,保证路基稳定,对

积水路段和填土高度超过临界高度路段在路堤一侧或两侧填筑起反

压作用的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土体。

AD两项,软弱地基上修建的土质路堤,在坡脚采用增设反压护道和

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都可以加强软弱地基的稳定性。B项,平缓

路堤边坡相比陡峭边坡更为稳定,因此加大路堤坡角会降低软土地基

上路堤的稳定性。C项,填筑体填筑在软弱地基上,增加其密实度不

会加强软弱地基的稳定性。

51.在膨胀土地区,()工程措施是正确的。[2008年真题]

A.坡地挡墙填土采用灰土换填、分层夯实

B.边坡按工:2放坡,并在坡面、坡顶修筑防渗排水沟和截水沟

C.在建筑物外侧采用宽度不小于l.2m和坡度为3%〜5%的散水

D.在烟囱基础下采用适当的隔热措施

【答案】:C|D

52.在某深厚软塑至可塑黏性土场地开挖5m的基坑,拟采用水泥土挡

墙支护结构,下列哪些验算不是必须的?()

A.水泥土挡墙抗倾覆稳定性

B.圆弧滑动整体稳定性

C.水泥土挡墙正截面的承载力

D.抗渗透稳定性

【答案】:D

【解析】:

ABC三项,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第6.1.1、

6.1.2、6.1.3、6.1.5条规定,重力式水泥土墙需进行水泥土墙的抗滑

移稳定性验算、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圆弧滑动整体稳定性验算以及水

泥土挡墙的正截面承载力验算;D项,根据第6.1.7条规定,当地下

水位高于基底时,应按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进行地下水渗透稳定性验

算。

53.竖向承载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复合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

验应采用()o

A.只进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B,只进行单桩载荷试验

C.根据需要选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或单桩载荷试验中任一种

D.同时需进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7.3.7条第3款规

定,静载荷试验宜在成桩28d后进行。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

检验应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单桩静载荷试验,验收检验数量不

少于总桩的1%,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数量不少于3台(多轴搅拌为

3组)。

54.某工厂要扩建三栋厂房,于是委托某勘察单位进行勘察。三栋厂

房预算额分别为1号:200万元;2号:50万元;3号:100万元。

由于某种原因,工程停建,发包人要求解除合同,但当时1号厂房勘

察人还未进行勘察工作;2号厂房完成了勘察工作量的30%;3号厂

房完成了勘察工作量的70%以上。已付定金为合同价的20%o

(1)1号厂房发包人可要求勘察人退还定金()万元。

A.40

B.20

C.10

D.0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设工程勘察合同(范本)》第6.3条规定,合同履行期间,

由于工程停建而终止合同或发包人要求解除合同时,勘察人未进行勘

察工作的,不退还发包人已付定金。

(2)2号厂房发包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