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检测
(-)宋代诗歌(含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检测(二)宋代诗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古代诗歌阅读的各种题型更加熟悉
2.让学生在练习及讲评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
3.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熟悉考点
2.训练解题思维及解题速度
3.提高答题准确性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检测(二)宋代诗歌
第1-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指定学生讲评练习第1-4题
教师指导点拨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⑵题。(9分)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豹①
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②新扫旧巢痕③。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④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⑤魂。
[注]①苏轼彼贬黄州后,曾作诗赠友人,本诗与之前作的两首
诗用韵相同。②九重,指朝廷。③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
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④东风,春风,此处有暗指君王
意。⑤玉梅,二度开放的梅花通体如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里诗人所写的黄州的环境特点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
写的济阳的环境特点相似。
B.颔联写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新扫旧巢痕”点明
他作“终老计”的原因。
C.尾联中“与东风约今日”点明了标题“复出东门”的缘由,
又引出末句“暗香先返”。
D.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且寓意丰富,显
得婉转含蓄、情意温厚。
(2)诗的颈联、尾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纠结。请结合诗句简
要分析。(6分)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⑵题。(9分)
呈蒋、薛二友
赵师秀
中夜清寒入缢袍①,一杯山茗当香醪②。
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
无欲自然心似水,有营何止事如毛。
春来拟约萧闲伴,同上天台看海涛。
[注]①编袍:以乱麻为絮的袍子。②香醪:美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通过衣、饮二事的介绍,略加勾勒,便刻画出了一个生
活清贫但志趣不俗的形象。
B.“心似水”“事如毛”运用比喻手法,颈联上下句体现的不同
人生境界形成鲜明对比。
C.诗歌尾联照应题目,以景结情,使全诗境界由小变大,诗歌
意蕴也得到进一步深化。
D.本诗综合运用了叙事、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其中“无欲”
两句体现了宋诗多议论说理的特点。
(2)本诗颔联“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表达精妙,
请从描写角度和塑造形象角度加以赏析。(6分)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⑵题。(9分)
喜迁莺•暑风凉月
辛弃疾
暑风凉月。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捅出
芙蓉花发。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
人并列。
休说,搴木末;当日灵均[注],恨与君王别。心阻媒劳,交疏怨
极,恩不甚兮轻绝。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都休问,但千杯
快饮,露荷翻叶。
[注]灵均:屈原的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上阕首句点明时令,“爱”字引出下面对芙蓉的描写,又抒
发了作者的感情。
B.“掩冉如羞”三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芙蓉花绽放的图景C
C.“添白鹭”三句,写傍晚雨晴,有白鹭飞来与芙蓉为伴,还有
公子佳人并肩赏花C
D.结尾句唯求对花痛饮,一醉忘忧,紧扣咏荷题目,又含蓄地
流露出作者的感情C
(2)词的上阕吟咏芙蓉,下阕为什么写到“当日灵均,恨与君王
别”“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6分)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⑵题。(9分)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
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注]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
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
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空城:合肥曾被金兵掠夺一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三句,从视听的角度,写出早春合肥城里的“巷陌凄
凉”的情景,着一“空”字,让原本衣衫单薄的词人更觉内心凄恻。
B.“正岑寂”两句,承上启下,由鹅黄嫩绿的柳色想到江南的故
乡。寒食将至,柳色可怜,使词人内心有暂时的慰藉。
C.“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的“怕”字,写出恐春成秋的伤感。“自
碧”两字,以景语作结,蕴含池水无情人多情之叹。
D.全词从听角看柳写起,从合肥之柳到江南之柳,从今朝到明
朝,从眼中之春到心中之秋,写出切入骨髓的体验。
(2)这首词序言中说“因度此阕,以纾客怀”,作者的“客怀”有
哪些?试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指定学生讲评练习第5-8题
教师指导点拨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⑵题。(9分)
寄别说道
黄庭坚
数行嘉树红张锦,一派春波绿泼油。
回望江城见归鸟,乱呜双橹散轻鸥。
柳条折赠经年别,芦族[注]吹成落日愁。
双鲤寄书难尽信,有情江水尚回流。
[注]芦僦(chi):古代的一种竹管乐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联从江边景物写起,视听结合,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
点,也暗示了人物心情。
B.颈联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这种离别的愁绪在落
日下随着芦藤声蔓延开去。
C.尾联借用典故和采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牵
挂和殷切期待,意味无穷。
D.全诗通过嘉树春水、归鸟沙鸥营造了一种凄美迷离的景象,
为送别平添了淡淡的哀愁。
(2)黄庭坚是宋代“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洗尽铅华,
刚健挺拔”。请试从首联中最传神的两个字入手,简要分析其妙处。
(6分)
答:
6.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⑵题。(9分)
春居杂兴二首[注]
王禹傅
其一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其二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
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小人心。
[注]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向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
次年春写下此诗。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从写景入手,首句以盛开的桃、杏显示春光的美好,
点题“春”字。
B.第一首第二句落实了首句景之所在,又引出诗人并点明其身
份,为下句的发问做铺垫。
C.第二首写春天的云彩时而像兽时而像禽,并以此比喻世事变
幻无常,表达题旨。
D.这两首诗篇幅虽小却布置得宜曲折有致,相对第一首而言,
第二首写得更显直露。
(2)诗人借责问春风想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两首诗谈谈你的
理解。(6分)
答: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⑵题。(9分)
春晚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注
窗下日长多得睡,尊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
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
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B.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
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C.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
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D.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只是意会即止;描写心境,
也只是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此联的妙
处。(6分)
答: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⑵题。(9分)
葛溪驿①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②未央③,一灯明灭照秋末。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①皇祜二年(1050)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
经弋阳葛溪驿,写下这首诗。②漏:漏壶,古代计时器。③未央:未
尽。
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
请简要赏析。
(3)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
请略加分析
(4)古典诗话中常借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举
你所知的一句印证你的观点。(4分)
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5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驿站月色昏昏、漏声滴答、一灯如豆,景中融情,奠
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最觉风露早”是羁旅之人身病受困的独特感受,"梦”是渴
望得到朝廷的重用C
C.尾联属以景结情写法,所写秋蝉聒噪和疏桐黄叶之景更增添
无穷的感慨与辛酸C
D.全诗以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意象真实表现了诗
人羁旅独苦的心境C
(2)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检测(二)宋代诗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古代诗歌阅读的各种题型更加熟悉
2.让学生在练习及讲评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
3.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熟悉考点
2.训练解题思维及解题速度
3.提高答题准确性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古代诗歌阅读”综合检测(二)宋代诗歌
第1-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指定学生讲评练习第1-4题
教师指导点拨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⑵题。(9分)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①
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②新扫旧巢痕③。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④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⑤魂。
[注]①苏轼被贬黄州后,曾作诗赠友人,本诗与之前作的两首
诗用韵相同。②九重,指朝廷。③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
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④东风,春风,此处有暗指君王
意。⑤玉梅,二度开放的梅花通体如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里诗人所写的黄州的环境特点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
写的潺阳的环境特点相似。
B.颔联写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新扫旧巢痕”点明
他作“终老计”的原因。
C.尾联中“与东风约今日”点明了标题“复出东门”的缘由,
又引出末句“暗香先返
D.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且寓意丰富,显
得婉转含蓄、情意温厚。
(2)诗的颈联、尾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纠结。请结合诗句简
要分析。(6分)
答:
解析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①
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②新扫旧巢痕③。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④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⑤魂。
教师补充及指导
[注]①苏轼被贬黄州后,曾作诗赠友人,本诗与之前作的两首
诗用韵相同。环合:环绕。⑵尽处村:尽头荒远的村子。⑶五亩:《孟
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苏轼
《南堂》五首其四云:”稚子新畦五亩蔬”,此指苏轼在黄州所垦殖的
东坡田地和建造的临皋亭南堂、雪堂等住宅。
终老计:终老的计划。沙鸥熟:《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
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此化用其典,谓甘心退隐忘掉
机心。⑹钓石:垂钓时坐着的石头。
暗香,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后因以“疏影暗香”指梅花。
②九重,指朝廷。③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
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④东风,春风,此处有暗指君王意。⑤玉
梅,二度开放的梅花通体如玉。
译文
乱山回环在我的住所,江水侵袭着我的屋门,长久以来我居住在
淮南尽头荒远的小村。渐渐置下五亩薄薄的田宅,终老此地的打算可
以完成。朝廷近来实行新的举措,扫除了我昔日栖身的窠巢不留旧痕。
水上沙鸥岂止是见惯我的身影,早就和我相熟亲近十分,来到江边岁
月已多,垂钓的石台也被我坐温。我与东风订好了寻春的盟约,让梅
花再度开放返回玉体香魂。
点拨这首诗首句写黄州的环境,次句写黄州的地理位置,是个
人抒情。三、四句写决定终老黄州,三句言终老的物质准备,四句言
朝廷官制上的更革,为自己的终老创造了政治条件。五、六句承”终
老计”,谓对终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末二句继续表达上二句没布表
达完的意思:作者希望每年的正月二十日,梅花再度开放。这里说的
梅花再开,也隐隐约约地包含了希望朝廷起用的意思。全诗以温雅含
蓄的笔调写政治失意之悲,愈觉感情沉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首联里诗人所写的黄州的环境特点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
写的潺阳的环境特点相似。
B.颔联写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新扫旧巢痕”点明
他作“终老计”的原因。错误,苏轼说自己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其实
是削官被贬后的无奈之辞,“终老计”是“渐成”的,而非早有的打
算。
C.尾联中“与东风约今日”点明了标题“复出东门”的缘由,
又引出末句"暗香先返”。D.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
体,而且寓意丰富,显得婉转含蓄、情意温厚。
(2)诗的颈联、尾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纠结。请结合诗句简
要分析。(6分)
教师指导:颈联“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写沙鸥岂
止见惯“我”的身影,它早和“我”相熟,经常来到江边垂钓,坐的
石台也是半温,表达出诗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
尾联“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的意思是很久以前“我”
就与东风作好了今天的约定,当美丽的梅花再度开放,“我”将重返
朝廷,写出自己希望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入世进取之意,这反映了诗
人出世入世的矛盾纠结。
参考答案:①颈联说自己与鸥鸟已熟,经常来垂钓,连所坐之石
都温暖了,表达出诗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②尾联却说与春
风约定,梅花也再度开放,写出自己希望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入世进
取之意。这反映了诗人出世入世的矛盾纠结。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⑵题。(9分)
呈蒋、薛二友
赵师秀
中夜清寒入缢袍①,一杯山茗当香醪②。
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
无欲自然心似水,有营何止事如毛。
春来拟约萧闲伴,同上天台看海涛。
[注]①编袍:以乱麻为絮的袍子。②香醪:美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通过衣、饮二事的介绍,略加勾勒,便刻画出了一个生
活清贫但志趣不俗的形象。
B.“心似水”“事如毛”运用比喻手法,颈联上下句体现的不同
人生境界形成鲜明对比。
C.诗歌尾联照应题目,以景结情,使全诗境界由小变大,诗歌
意蕴也得到进一步深化。
D.本诗综合运用了叙事、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其中“无欲”
两句体现了宋诗多议论说理的特点。
(2)本诗颔联“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表达精妙,
请从描写角度和塑造形象角度加以赏析。(6分)
答:
解析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呈蒋、薛二友赵师秀
中夜清寒入编袍①,一杯山茗当香醪②。鸟飞竹叶霜初下,
人立梅花月正高。
无欲自然心似水,有营何止事如毛。春来拟约萧闲伴,同
上天台看海涛。
[注]①缢袍:以乱麻为絮的袍子。②香醪:美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项)
A.首联通过衣、饮二事的介绍,略加勾勒,便刻画出了一个生
活清贫但志趣不俗的形象。
B.“心似水”“事如毛”运用比喻手法,颈联上下句体现的不同
人生境界形成鲜明对比。
C.诗歌尾联照应题目,以景结情,使全诗境界由小变大,诗歌
意蕴也得到进一步深化。“以景结情”错误,这两句是叙述。
D.本诗综合运用了叙事、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其中“无欲”
两句体现了宋诗多议论说理的特点。
(2)本诗颔联“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表达精妙,
请从描写角度和塑造形象角度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①意境上,此联通过“竹”“梅”“月”等意象,营造
出一个清雅、幽静的意境。②手法上,动静结合。该联集中笔力描摹
室外之景,上句写月出惊鸟,禽翻竹动,叶颤霜下,属于动态描写;
下句描摹了人立梅花之下,明月高悬的静态画面,动静结合,相辅相
成,生动形象。③形象上,通过“竹”“梅”“月”等意象及整个画面
的特点,衬托出一位情操高洁、心境淡泊的诗人形象。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⑵题。(9分)
喜迁莺•暑风凉月
辛弃疾
暑风凉月。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
芙蓉花发。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
人并列。
休说,搴木末;当日灵均[注],恨与君王别。心阻媒劳,交疏怨
极,恩不甚兮轻绝。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都休问,但千杯
快饮,露荷翻叶。
[注]灵均:屈原的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上阕首句点明时令,“爱”字引出下面对芙蓉的描写,又抒
发了作者的感情。
B.“掩冉如羞”三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芙蓉花绽放的图景C
C.“添白鹭”三句,写傍晚雨晴,有白鹭飞来与芙蓉为伴,还有
公子佳人并肩赏花C
D.结尾句唯求对花痛饮,一醉忘忧,紧扣咏荷题目,又含蓄地
流露出作者的感情C
(2)词的上阕吟咏芙蓉,下阕为什么写到“当日灵均,恨与君王
别”“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6分)
答:
解析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喜迁莺•暑风凉月辛弃疾
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⑵,用韵为谢。
暑风凉月。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
芙蓉花发。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
人并列。
休说,搴木末;当日灵均[注],恨与君王别。心阻媒劳,交疏怨
极,恩不甚兮轻绝。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都休问,但千杯
快饮,露荷翻叶。
补充注解
芙蓉:荷花的别名。见寿:为我祝寿。见,范围副词,释为“我二
亭亭:挺拔娇好貌。
持节:带着传达命令的符节。节,古代使臣用以证明身份的信物。
掩冉:掩映,彼此遮掩,互相衬托。
参差:不齐。
芙蓉:一作“芙蕖”。
步衬潘娘:潘娘系指南齐东昏侯宠妃潘妃。《南史》:“凿金为莲
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貌比六郎:六郎系指唐代张昌宗°张昌宗、张易之都以姿容见幸
于武后,贵震天下,时人号张易之为“五郎”,张昌宗为“六郎”C⑩
佳人:貌美的女子C
搴:拔取。木末:树梢。(12)灵均:屈原的字。《离骚》:“名余正
则兮,字余曰灵均「
“心阻”三句:语出《九歌•湘君》:"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
轻绝
千杯:此处以荷叶喻酒杯。⑯露荷翻叶:谓倾杯一饮。以叶上露
珠喻酒。
译文
暑风吹拂,凉月洒辉。那无数荷叶亭亭玉立,似绿衣使者持节鹄
立。荷花如少女含羞,闪隐于绿叶之间,参差错落,似怀妒意而争美
赛艳。羞与潘妃为伍,远胜六郎高洁。白鹭飞来与芙蓉为侣,晚晴时
刻,似公子佳人并肩比立。
别说入水去采陆上长的香草,缘木去摘水中开的芙蓉会有收获。
当年屈原恨与君王离别。双方心有阻隔,媒人徒劳无功,即便勉强结
合,也因情浅而易决裂。《离骚》千古流芳,至今未歇。一切休问,
但举杯畅饮,如露荷翻叶。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词。上片咏荷。起句点明时令,用“爱”字领
起五句正面咏荷文字,写其姿态之美。接着从反面衬托荷花品第之美,
再比荷花比佳人。下片抒情,化用屈原诗意,同情屈原君臣异心的不
幸遭遇,赞美屈原著作流芳千古。全词多处用典,寄托遥深。[注]
灵均:屈原的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上阕首句点明时令,“爱”字引出下面对芙蓉的描写,又抒
发了作者的感情。
B.“掩冉如羞”三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芙蓉花绽放的图景。
C.“添白鹭”三句,写傍晚雨晴,有白鹭飞来与芙蓉为伴,还有
公子佳人并肩赏花C
D.结尾句唯求对花痛饮,一醉忘忧,紧扣咏荷题目,又含蓄地
流露出作者的感情C
解析:选CC项,“还有公子佳人并肩赏花”错误,应该是有白
鹭飞来与芙蓉为侣,犹如公子佳人双双并肩而立。
(2)词的上阕吟咏芙蓉,下阕为什么写到“当日灵均,恨与君王
别”“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6分)
参考答案:①屈原有与芙蓉花一样的高洁节操,《离骚》中有“集
芙蓉以为裳”等之类的句子,引发作者产生联想。②借屈原的遭遇、
感受,以及《离骚》中的高尚情怀,来寄托自己的高洁情操和怀才不
遇的愤懑。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⑵题。(9分)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
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注]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
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
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空城:合肥曾被金兵掠夺一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三句,从视听的角度,写出早春合肥城里的“巷陌凄
凉”的情景,着一“空”字,让原本衣衫单薄的词人更觉内心凄恻。
B.“正岑寂”两句,承上启下,由鹅黄嫩绿的柳色想到江南的故
乡。寒食将至,柳色可怜,使词人内心有暂时的慰藉。
C.“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的“怕”字,写出恐春成秋的伤感。“自
碧”两字,以景语作结,蕴含池水无情人多情之叹。
I).全词从听角看柳写起,从合肥之柳到江南之柳,从今朝到明
朝,从眼中之春到心中之秋,写出切入骨髓的体验。
(2)这首词序言中说“因度此阕,以纾客怀”,作者的“客怀”有
哪些?试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4.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
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我居住在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街巷荒凉少人,与江左不同。只
有柳树,在大街两旁轻轻飘拂,让人怜惜。因此创作此词,来抒发客
居在外的感受。
空城[注]晓角,吹入垂杨陌。拂晓,冷清的城中响起凄凉的
音乐声。那声音被风一吹,传到垂柳依依的街头巷口。马上单衣
寒恻根h我独自骑在马上,只着一件到单衣裳,感觉有阵阵寒气袭来。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看遍路旁垂柳的鹅黄嫩绿,都如同
在江南时见过那样的熟悉。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正在孤单之间,明天偏偏又是寒食等。
强携酒,小桥宅。我也如往常带上一壶酒,来到小桥近处恋人的住处。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深怕梨花落尽而留下一片秋色。燕燕飞来,
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燕子飞来,询问春光,只有池塘中水波知
道。
此词是写作者家居合肥的心感。金人入侵,由于南宋小朝廷偏安
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符离之战后,百姓四散流离,
一眼望去,满目荒凉。合肥的大街小巷,多植柳树。作者客居南城,
其时已近寒食,春光明媚。但人去苍茫,只有绿柳夹道,仿佛在向作
者呜呜倾诉,有感于此,作者便作了这首《淡黄柳》。
注释
赤阑桥:红色栏杆的桥。江左:泛指江南。纾:消除、抒发。
空城:合肥曾被金兵掠夺一空。晓角:早晨的号角声。恻恻:
凄寒。鹅黄:形容柳芽初绽,叶色嫩黄。岑寂:寂静。
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合肥情人
上片写清晓在垂杨巷陌的凄凉感受,主要是写景。首二句写
所闻,“空城”先给人荒凉寂静之感,于是,“晓角”的声音便异常突
出,如空谷猿鸣,哀转不绝,象在诉说此地的悲凉。听的人偏偏是异
乡作客,更觉苦痛。下二句写所见,即夹道新绿的杨柳。“鹅黄嫩绿”
四字形象地再现出柳色之可爱。“看尽”二字既表明除柳色外更无悦
目之景,又是从神情上表现游子内心活动一一“都是江南旧相识二
“旧相识”唯杨柳[江南多柳,所以这样说),这是抒写客怀。而“柳
色依依”与江左同,又是反衬着“巷陌凄凉,与江左异”,语意十分
深沉。于是,作者就从听觉、肤觉、视觉三层写出了“岑寂”之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三句,从视听的角度,写出早春合肥城里的“巷陌凄
凉”的情景,着一“空”字,让原本衣衫单薄的词人更觉内心凄恻。
B.“正岑寂”两句,承上启下,由鹅黄嫩绿的柳色想到江南的故
乡。寒食将至,柳色可怜,使词人内心有暂时的慰藉。
C.“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的“怕”字,写出恐春成秋的伤感。“自
碧”两字,以景语作结,蕴含池水无情人多情之叹。
D.全词从听角看柳写起,从合肥之柳到江南之柳,从今朝到明
朝,从眼中之春到心中之秋,写出切入骨髓的体验。
:选AA项,应该是从视、听、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晚春之境,
非早春。
(2)这首词序言中说“因度此阕,以纾客怀”,作者的“客怀”有
哪些?试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客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由空城的凄恻到夹道的
柳色,加之异乡逢节日,抒发思乡的“岑寂”。②感时伤世的家国之
思。以春柳的生机勃发反村“巷陌凄凉”“空城晓角”之悲凉。③怕
春易逝的惜春之情c怕梨花落尽,春天归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项)
A.上阕前三句,从视听的角度,写出早春合肥城里的“巷陌凄
凉”的情景,着一“空”字,让原本衣衫单薄的词人更觉内心凄恻。
应该是从视、听、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晚春之境,非早春。
B.“正岑寂”两句,承上启下,由鹅黄嫩绿的柳色想到江南的故
乡。寒食将至,柳色可怜,使词人内心有暂时的慰藉。
C.“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的“怕”字,写出恐春成秋的伤感。“自
碧”两字,以景语作结,蕴含池水无情人多情之叹。
D.全词从听角看柳写起,从合肥之柳到江南之柳,从今朝到明
朝,从眼中之春到心中之秋,写出切入骨髓的体验。
(2)这首词序言中说“因度此阕,以纾客怀“纾:消除、抒发。
因此创作此词,来抒发客居在外的感受。作者的“客怀”有哪些?试
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客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由空城的凄恻到夹道的
柳色,加之异乡逢节日,抒发思乡的“岑寂”。②感时伤世的家国之
思。以春柳的生机勃发反村“巷陌凄凉”“空城晓角”之悲凉。③怕
春易逝的惜春之情c怕梨花落尽,春天归去。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5-8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指定学生讲评练习第5-8题
教师指导点拨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⑵题。(9分)
寄别说道
黄庭坚
数行嘉树红张锦,一派春波绿泼油。
回望江城见归鸟,乱呜双橹散轻鸥。
柳条折赠经年别,芦藤[注]吹成落日愁。
双鲤寄书难尽信,有情江水尚回流。
[注]芦蔗(chi):古代的一种竹管乐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联从江边景物写起,视听结合,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
点,也暗示了人物心情。
B.颈联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这种离别的愁绪在落
日下随着芦窿声蔓延开去。
C.尾联借用典故和采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牵
挂和殷切期待,意味无穷。
D.全诗通过嘉树春水、归鸟沙鸥营造了一种凄美迷离的景象,
为送别平添了淡淡的哀愁。
(2)黄庭坚是宋代“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洗尽铅华,
刚健挺拔二请试从首联中最传神的两个字入手,简要分析其妙处。
(6分)
答:
解析5.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寄别说道
黄庭坚
数行嘉树红张锦,一派春波绿泼油。
回望江城见归鸟,乱呜双橹散轻鸥。
柳条折赠经年别,芦窿(chi)吹成落日愁。
双鲤寄书难尽信,有情江水尚回流。
[注]芦廉(chi):古代的一种竹管乐器。双鲤,古时中国对书
信的称谓。纸张出现以前,书信多写在白色丝绢上,为使传递过程中
不致损毁,古人常把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故称。
双鲤,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
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
言长相忆。”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
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当然诗中所言烹鱼并非真的烹煮,而是让
儿子打开装有尺素的鲤鱼形的木盒J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项)
A.前两联从江边景物写起,视听结合,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
点,也暗示了人物心情。
B.颈联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这种离别的愁绪在落
日下随着芦蔗声蔓延开去。C.尾联借用典故和采用拟人手法,表达
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牵挂和殷切期待,意味无穷。
D.全诗通过嘉树春水、归鸟沙鸥营造了一种凄美迷离的景象,
为送别平添了淡淡的哀愁。”凄美迷离的景象”错,据“红张锦”
“绿泼油”颜色鲜艳,“乱呜双橹”“散轻鸥”一派动态景色,可见是
“绚丽热闹”的景象。
(2)黄庭坚是宋代“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洗尽铅华,
刚健挺拔”。请试从首联中最传神的两个字入手,简要分析其妙处。
(6分)
解析:本题首联富有表现力的字是“张”和“泼”。首先解释这
两个字的本意,“张”,张开;“泼”,泼洒(如果字意比较简单,这步
骤可以省略)O接着解释整句诗的意思:几行嘉树在夕阳下鲜艳夺目,
就像在我们眼前打开了一幅织锦;一派春水碧绿透亮,就像在上面泼
洒了一层明油。第三,判断手法,本来诗句描绘的画面是静态的,但
这两个字都是动词,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再扣感情,体现出诗人爽朗豁达的情怀。
参考答案:(1)最传神两个字是“张”和“泼(2)几行嘉树在
夕阳下鲜艳夺目,就像在我们眼前打开了一幅织锦;一派春水碧绿透
亮,就像在上面泼洒了一层明油。(3)两个动词,以动写静,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体现出诗人爽朗豁达的情怀。
6.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⑵题。(9分)
春居杂兴二首[注]
王禹傅
其一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其二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
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小人心。
[注]太宗淳化二年宗91),王禹傅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
次年春写下此诗。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从写景入手,首句以盛开的桃、杏显示春光的美好,
点题“春”字。
B.第一首第二句落实了首句景之所在,又引出诗人并点明其身
份,为下句的发问做铺垫。
C.第二首写春天的云彩时而像兽时而像禽,并以此比喻世事变
幻无常,表达题旨C
I).这两首诗篇幅虽小却布置得宜曲折有致,相对第一首而言,
第二首写得更显直露。
(2)诗人借责问春风想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两首诗谈谈你的
理解。(6分)
答:
解析6.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2)题。(9分)
春居杂兴二首[注]
王禹佣
其一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
数枝花。
两株桃树和杏树斜映着篱笆,点缀着商山团练副使的家。为什么
春风竟然容不得这些,惊走了莺黄又吹折数枝花。
其二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
小人心。
春天的云彩像兽又像禽,在日照风吹下变浅又变深。谁说无心就
能逍遥自在,其实也像反覆无常的小人。
[注]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傅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
次年春写下此诗。
第一首以触事兴感的形式,通过咏叹风折花枝这样的琐事来由拆
隐微地反映诗人凄苦的生活,并抒发心头的难言之痛。
首句写景;第二句落实景之所在,又引出诗人并点明其身分,为
下文的发问作铺垫;第三句以发问来抒情;第四句补述所感之由。
第二首诗取意杜诗,并进一步将比喻世事变幻无常的题旨改为对
翻云覆雨玩弄权术的奸佞小人的憎恨。
注释:副使:作者当时任商州(今属陕西)团练副使。⑵容与:
悠闲,逍遥自在的样子。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项)
A.第一首从写景入手,首句以盛开的桃、杏显示春光的美好,
点题“春”字。
B.第一首第二句落实了首句景之所在,又引出诗人并点明其身
份,为下句的发问做铺垫。D.这两首诗篇幅虽小却布置得宜曲折有
致,相对第一首而言,第二首写得更显直露。
C.第二首写春天的云彩时而像兽时而像禽,并以此比喻世事变
幻无常,表达题旨C
理解错误。“如兽复如禽”的云彩比喻“反复无常”的小人,
表达了对翻云覆雨玩弄权术的奸佞小人的憎恨。
(2)诗人借责问春风想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两首诗谈谈你的
理解。(6分)
教师指导:诗人责问春风的诗句是“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
数枝花”,意思是:为什么春风竟然容不得这些,惊走了黄莺又吹折
数枝花。诗人责问春风,其实是替桃杏说话,体现了其与桃杏的深厚
感情。
结合前文“妆点商山副使家”,只有桃杏装点自己的家,还被春
风吹折,可见其生活的孤寂凄凉。
桃杏装点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结合诗下注释“王禹僧被贬官
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次年春写下此诗”,被贬之后,自然心情不好。
诗人借桃杏隐喻自己的遭遇,抒发蒙冤受贬的失意,表达了诗人仕途
坎坷的愤懑。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意为:春天的云彩像兽又
像禽,在日照风吹下变浅又变深。春云变化无常,如同小人反复无常。
结合第一首诗对“春风”的责问。这里的“春云春风”都是用来
比喻小人,表达了对奸佞小人的憎恨以及对时局的谴责。
参考答案:①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孤寂和哀伤。诗人的责问表现了
其与桃杏的深厚感情,曲折地反映了其生活的孤寂凄凉。②表达了诗
人仕途坎坷的愤懑c桃杏装点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诗人借桃杏隐
喻自己的遭遇,抒发蒙冤受贬的失意。③表达了对奸佞小人的憎恨以
及对时局的谴责。小人如“春风”“春云”,翻云覆雨,玩弄权术,致
使自己壮志蹉坨。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⑵题。(9分)
春晚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注]。
窗下日长多得睡,尊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
乐O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
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B.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
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C.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
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D.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只是意会即止;描写心境,
也只是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此联的妙
处。(6分)
答:
解析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春晚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注窗下日长多得睡,尊前
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
柳丝垂。
译文
荒芜的园子冷落凄清,我懒得去寻游观赏;燕子、黄莺不管人
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
白天愈来愈长,正好在窗下多睡一会儿;酒樽前花儿已经凋谢,
不能再激发诗情。
我久已老(梦不见周公),只落得两鬓蓬乱;弃官回乡吧,跟一
竿钓丝相伴。
可以想见竹篱东面,春水已经涨满;柳丝低垂的岸边,小船儿正
孤单地摇晃。
注释
追随:追寻赶趁。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
而只顾自家欢乐。
樽(znn):这里指酒樽。不供诗:不能提供诗的题材,不
能激发诗情。
吾衰久矣:《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这里说“吾衰久矣”,委婉地表示了对当今久无周公这样的明主圣人
的慨叹。
蓬鬓(p6ngbin):鬓发蓬乱,是失志、失宠之态。归去来今:
陶潜有《归去来兮辞》表达弃官归田的心态。
篱东:隐指隐居之地。陶潜《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J
春涨动:春水开始增涨。春季涨水叫春涨
[注]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
乐O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项)
A.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
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充满生机”
错误,“荒园萧瑟”说明景物并无生机;”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错误,“懒追随”说明诗人无兴致。
B.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
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C.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
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D.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只是意会即止;描写心境,
也只是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此联的妙
处。(6分)
教师指导:“懑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意思是“可以
想见竹篱东面,春水已经涨满;柳丝低垂的岸边,小船儿正孤单地摇
晃”,由“想见”可知,此联为虚写,诗人想象出一幅江南水乡暮春
图。“小舟无伴”,那小舟似乎急切地等待诗人归来作伴,体现思归之
情;“篱东”一词源于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后借指故园。这
一联,不仅进一步演染思归之情,而且这幅美好的暮春图,与开头那
“萧瑟”的“荒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见诗人的爱憎和归意。“春
涨动”“柳丝垂”都属景,以景结情,可见融情于景。
参考答案:①虚写(想象)。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暮
春图。②用典。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写归隐之情,含
蓄蕴藉,言近旨远。③以景结情。诗人借暮春田园美景抒发了思归之
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⑵题。(9分)
葛溪驿①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②未央③,一灯明灭照秋乐。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①皇祜二年(1050)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
经弋阳葛溪驿,写下这首诗。②漏:漏壶,古代计时器。③未央:未
尽。
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
请简要赏析。
(3)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
请略加分析
(4)古典诗诋中常借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举
你所知的一句印证你的观点。(4分)
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5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驿站月色昏昏、漏声滴答、一灯如豆,景中融情,奠
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最觉风露早”是羁旅之人身病受困的独特感受,“梦”是渴
望得到朝廷的重用C
C.尾联属以景结情写法,所写秋蝉聒噪和疏桐黄叶之景更增添
无穷的感慨与辛酸C
D.全诗以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意象真实表现了诗
人羁旅独苦的心境C
(2)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葛溪驿①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②未央③,一灯明灭照秋末。
一钩残月挂在天空,月色昏昏,漏声滴答,黑夜正长;一盏油灯,
忽明忽暗,寂寂地照着我的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多病的身子,最早感觉到风霜的寒意;做梦回到家乡,梦中不知
道远隔千山万水,道路漫漫。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披衣而坐,纷扰的世事乱人心胸,禁不住慷慨高歌;起床徘徊,
俯仰天地,只见到一片孤寂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那凄切的鸣蝉声传入耳中,使我的心更乱;它紧抱着萧疏的梧桐
树,树上的叶子已经半黄。
教师补充[注]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秋天,诗人从故乡江
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葛溪驿,写下这首诗。这时,诗人正患着病,
身体十分虚弱。
①漏,古代计时器。②未央,未尽。③明灭,或明或暗。④归梦,
梦中回乡。⑤坐,因为。⑥岁时,秋日。⑦疏,叶子稀疏。2、驿:
驿站是古代官方设立的旅店。3、缺月:不圆的月亮。7、岁时:时光。
8、起:起来。9、行人:诗人自指。
补充练习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
驿站秋夜难眠图。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
请简要赏析。
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
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
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
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3)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
请略加分析
直接抒情,二、三两联直接抒发夜宿所感②借景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混凝土快速发泡施工方案
- 2024年度贷款融资居间代理佣金结算协议书3篇
- 2024年度煤炭运输合同-煤炭运输设备租赁服务3篇
- 西北工业大学《细胞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工业大学《计量地理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汽车租赁代驾服务合同乙方全面主导权及风险分担9篇
- 2024年度汽车转让及车辆维修保养、救援一站式合同3篇
- 2024年度地材采购合同:绿色建材选购及环保认证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度医院公共区域绿化养护与卫生保洁合同3篇
- 排碱沟开挖施工方案
- 中考模拟作文:以专注循花前行
- 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国开(SC)-参考资料
- 【MOOC】财务管理-四川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MOOC】电子技术实验-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 2024年粘高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确保工期重点难点解决方案及措施
- 2024年律师事务所工作计划(7篇)
- DB4105T 213-2023 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数据分析规范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