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力资源行业员工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设计方案TOC\o"1-2"\h\u20958第一章绩效考核概述 2134931.1绩效考核的定义与目的 220591.1.1绩效考核的定义 3113671.1.2绩效考核的目的 3282681.2绩效考核的原则与要求 3154891.2.1绩效考核的原则 3290631.2.2绩效考核的要求 38596第二章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4238792.1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4233102.1.1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4209322.1.2指标体系构建内容 4218672.2绩效考核周期的确定 4110862.2.1绩效考核周期类型 4324002.2.2绩效考核周期选择原则 4245072.3绩效考核流程与方法 5241542.3.1绩效考核流程 590372.3.2绩效考核方法 523667第三章员工能力评估 5311513.1能力评估的维度与方法 5260813.1.1能力评估维度 5153113.1.2能力评估方法 5306953.2员工能力等级划分 686153.3能力评估结果的应用 6828第四章绩效考核结果分析 759394.1绩效考核结果统计与分析 7290844.2绩效考核结果反馈与沟通 777134.3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710562第五章激励机制概述 8189465.1激励机制的定义与作用 812265.2激励机制的分类与特点 848695.3激励机制的设计原则 911149第六章薪酬激励设计 9234246.1薪酬激励的构成与设计 9218776.1.1薪酬激励的构成 999446.1.2薪酬激励的设计原则 1078996.2薪酬激励的调整与优化 10134416.2.1薪酬激励的调整策略 10296796.2.2薪酬激励的优化方向 1020986.3薪酬激励与其他激励手段的配合 1063246.3.1薪酬激励与非物质激励的配合 10287986.3.2薪酬激励与制度激励的配合 1114750第七章非薪酬激励设计 11264827.1非薪酬激励的种类与作用 1146857.1.1非薪酬激励的种类 11176407.1.2非薪酬激励的作用 11253437.2非薪酬激励的实施方法 12145127.2.1精神激励的实施方法 12293577.2.2工作激励的实施方法 12293727.2.3培训激励的实施方法 1227957.2.4团队激励的实施方法 12209797.2.5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法 1210387.3非薪酬激励的效果评估 1230296第八章员工培训与发展 13274188.1培训与发展的目的与意义 13147568.2培训与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13226628.2.1培训内容 13270218.2.2培训方法 1315098.3培训与发展的效果评估 1314659第九章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运行与监控 14250629.1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运行流程 14194459.1.1确定考核目标与指标 1475049.1.2制定考核周期与流程 1421379.1.3开展考核评价 14166119.1.4反馈考核结果 1496079.2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实施保障 1469839.2.1建立健全考核制度 1491349.2.2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1539559.2.3加强沟通与协调 15141849.3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监控与改进 15202649.3.1建立监控机制 1594039.3.2定期评估与改进 15108749.3.3建立激励机制 15120369.3.4加强反馈与沟通 159346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应用 151161810.1国内外企业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案例分析 151603810.2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行业的应用 16393410.3未来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发展趋势 16第一章绩效考核概述1.1绩效考核的定义与目的1.1.1绩效考核的定义绩效考核是企业对员工在规定时间内工作成果、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的过程。它是对员工工作绩效的一种量化与定性分析,旨在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依据。1.1.2绩效考核的目的(1)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通过绩效考核,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2)促进员工成长:绩效考核有助于发觉员工的优点和不足,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3)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通过对员工绩效的评估,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的能力和潜力,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4)提高企业竞争力:有效的绩效考核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1.2绩效考核的原则与要求1.2.1绩效考核的原则(1)公平性原则:绩效考核应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主观臆断和偏颇。(2)科学性原则:绩效考核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3)动态性原则:绩效考核应关注员工的发展变化,定期调整评价标准和方法。(4)激励性原则:绩效考核应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1.2.2绩效考核的要求(1)明确考核指标: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业务特点,设定具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2)合理分配权重:在考核指标中,合理分配各指标的权重,突出关键绩效指标。(3)制定考核周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考核周期,如季度、半年或年度。(4)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向员工反馈考核结果,帮助其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并为其提供改进方向。(5)实施激励措施:根据考核结果,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如晋升、加薪、培训等,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二章绩效考核体系设计2.1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2.1.1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在设计人力资源行业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具有科学性,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工作绩效。(2)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具有系统性,涵盖员工工作绩效的各个方面,形成有机的整体。(3)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实际操作和评估。(4)动态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具有动态性,能够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进行调整。2.1.2指标体系构建内容(1)工作业绩指标:包括业务能力、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方面。(2)工作态度指标:包括敬业精神、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方面。(3)个人发展指标: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4)企业贡献指标:包括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为企业节省的成本等方面。2.2绩效考核周期的确定2.2.1绩效考核周期类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可以设定以下几种绩效考核周期:(1)月度考核:适用于对员工短期绩效的评估。(2)季度考核:适用于对员工一段时间内工作绩效的评估。(3)半年考核:适用于对员工中期绩效的评估。(4)年度考核:适用于对员工全年工作绩效的评估。2.2.2绩效考核周期选择原则(1)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根据企业发展战略,选择合适的绩效考核周期。(2)与工作性质相匹配:根据员工工作性质,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绩效考核周期。(3)与企业管理需求相适应:根据企业管理需求,选择适当的绩效考核周期。2.3绩效考核流程与方法2.3.1绩效考核流程(1)制定绩效考核计划:明确绩效考核目标、周期、指标体系等内容。(2)开展绩效考核:按照绩效考核计划,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3)反馈绩效考核结果:将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进行沟通和指导。(4)制定改进措施:针对绩效考核结果,制定改进措施,促进员工成长。(5)持续跟踪与优化:对绩效考核过程和结果进行持续跟踪,不断优化绩效考核体系。2.3.2绩效考核方法(1)定量评价法:通过设定具体指标,对员工绩效进行量化评估。(2)定性评价法: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对员工绩效进行定性描述。(3)综合评价法: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员工绩效。(4)360度评价法:从不同角度收集对员工绩效的评价,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估结果。第三章员工能力评估3.1能力评估的维度与方法3.1.1能力评估维度在人力资源行业中,员工能力评估主要从以下四个维度展开:(1)业务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业务理解与创新能力等。(2)团队协作能力:包括团队沟通、协作解决问题、团队贡献等。(3)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时间管理、目标设定与达成、自我激励等。(4)领导力:包括团队领导、变革领导、战略规划与执行等。3.1.2能力评估方法(1)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收集员工在各个能力维度的表现情况。(2)360度评估:邀请员工本人、上级、同事、下属等对员工的能力进行评价。(3)关键事件法:通过记录和分析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关键事件,评估其能力。(4)面试法:通过结构化面试,了解员工在各个能力维度的表现。(5)实际操作法:通过观察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评估其能力。3.2员工能力等级划分根据能力评估结果,将员工能力分为以下五个等级:(1)初级: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需要在自我管理和领导力方面提升。(2)中级: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在自我管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领导力有待提高。(3)高级:具备优秀的业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领导力。(4)优秀:具备卓越的业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突出,具备较强的领导力。(5)领军:在业务能力、团队协作、自我管理和领导力等方面均具备卓越表现,能为企业创造显著价值。3.3能力评估结果的应用能力评估结果在以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员工培训与发展:根据能力评估结果,为员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提升其能力。(2)薪酬激励:根据能力等级,设定相应的薪酬水平,激励员工提升能力。(3)职业规划: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路径,帮助其实现职业生涯的持续成长。(4)人才选拔与任用:依据能力评估结果,选拔和任用具备相应能力的员工担任关键岗位。(5)企业文化建设:通过能力评估,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第四章绩效考核结果分析4.1绩效考核结果统计与分析在完成绩效考核周期后,首先需要进行的步骤是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数据整理:对员工绩效考核表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整理,包括考核指标得分、评价等级等。(2)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方差等,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总体分析,以了解员工绩效水平的分布情况。(3)对比分析: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级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对比,发觉绩效水平的差异及其原因。(4)趋势分析:对连续多个考核周期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员工绩效水平的趋势变化,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4.2绩效考核结果反馈与沟通绩效考核结果反馈与沟通是提高员工绩效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反馈与沟通的主要步骤:(1)制定反馈计划: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制定针对不同员工的个性化反馈计划,包括反馈时间、反馈方式、反馈内容等。(2)开展反馈面谈:以一对一的形式,与员工进行反馈面谈,通报绩效考核结果,分析绩效表现,提出改进建议。(3)关注员工需求:在反馈过程中,关注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其在工作中的需求和困难。(4)制定改进措施:根据反馈结果,与员工共同制定改进措施,明确改进目标和期限。4.3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是发挥绩效考核作用的重要环节。以下为绩效考核结果的主要应用方向:(1)员工激励: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如晋升、加薪、培训等,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2)员工发展:针对绩效考核结果中的不足之处,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其提高能力。(3)人才选拔:通过绩效考核结果,发觉具有潜力的员工,为人才选拔提供依据。(4)绩效改进: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分析公司整体绩效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升公司绩效水平。第五章激励机制概述5.1激励机制的定义与作用激励机制是指企业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通过设计并实施一系列具有激励性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绩效。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的是激发员工的潜能,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激励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2)促进员工技能提升和素质提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3)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降低员工流失率;(4)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整体绩效。5.2激励机制的分类与特点激励机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为多种类型。以下为常见的激励机制分类及其特点:(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指通过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的奖励,如薪酬、奖金、福利等,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精神激励则是指通过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如表彰、晋升、培训等,来提高员工的士气。物质激励具有直接、明确的特点,易于操作和量化;而精神激励则更注重员工的内心感受,具有潜在、长期的效果。(2)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短期激励主要针对员工当前的工作表现,如绩效奖金、提成等;长期激励则关注员工未来的发展,如股权激励、职业发展等。短期激励能够迅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但可能导致员工过于关注短期利益;长期激励则有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但效果显现较慢。(3)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个体激励是指针对员工个人的奖励和激励措施,如优秀员工奖、突出贡献奖等;团队激励则是针对团队整体的奖励和激励措施,如团队奖金、团队建设活动等。个体激励能够激发员工的个人潜能,提高个人绩效;团队激励则有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团队协作效率。5.3激励机制的设计原则激励机制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原则:保证激励机制对所有员工公平,避免出现歧视和偏袒现象;(2)激励性与约束性相结合:在激励员工积极性的同时设立一定的约束条件,防止员工滥用激励政策;(3)个性化原则: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激励措施;(4)动态调整原则: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激励机制,以保持其有效性;(5)成本效益原则:在保证激励效果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激励成本,实现成本与效益的平衡。第六章薪酬激励设计6.1薪酬激励的构成与设计6.1.1薪酬激励的构成薪酬激励作为员工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基本工资:根据员工岗位、职级、工作年限等因素确定的固定收入,保障员工基本生活需求。(2)绩效工资:根据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确定的浮动收入,体现员工工作表现和贡献。(3)奖金:分为短期奖金和长期奖金,短期奖金主要针对当期业绩,长期奖金则关注公司长远发展。(4)福利补贴:包括五险一金、带薪年假、节日礼品等,提高员工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满意度。6.1.2薪酬激励的设计原则(1)公平性:保证薪酬激励制度的公平性,使员工在相同条件下能够获得相对公平的待遇。(2)竞争性:薪酬水平应与市场保持竞争力,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3)激励性:薪酬激励应与员工个人和团队绩效紧密挂钩,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4)可行性:薪酬激励制度应具备可操作性,便于实施和管理。6.2薪酬激励的调整与优化6.2.1薪酬激励的调整策略(1)定期评估:定期对薪酬激励制度进行评估,分析其效果,发觉问题并进行调整。(2)市场调研:关注市场薪酬水平变化,保证公司薪酬激励制度的竞争力。(3)内部公平性调整:根据员工岗位、职级、工作年限等因素,调整薪酬结构,保持内部公平性。(4)激励力度调整:根据公司业绩和员工表现,调整绩效工资和奖金的发放比例,提高激励效果。6.2.2薪酬激励的优化方向(1)丰富薪酬形式:除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奖金,可考虑增加股权激励、虚拟股权等激励手段。(2)强化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在薪酬激励制度中,既要考虑激励因素,也要关注约束机制,保证员工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3)优化薪酬结构:调整固定与浮动收入的比例,提高浮动收入占比,增强薪酬激励的灵活性。6.3薪酬激励与其他激励手段的配合6.3.1薪酬激励与非物质激励的配合(1)职业发展:为员工提供晋升通道和职业发展机会,提高其工作积极性。(2)培训与学习: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3)企业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6.3.2薪酬激励与制度激励的配合(1)制定明确的晋升制度:保证员工在努力工作后能够获得相应的晋升机会。(2)完善考核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保证薪酬激励与员工绩效紧密挂钩。(3)优化激励制度: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激励制度,提高激励效果。第七章非薪酬激励设计7.1非薪酬激励的种类与作用7.1.1非薪酬激励的种类非薪酬激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精神激励:通过表彰、荣誉、职位晋升等方式,对员工进行精神上的肯定和鼓励。(2)工作激励:为员工提供更具挑战性和发展空间的工作岗位,激发其工作热情和潜能。(3)培训激励:为员工提供职业培训和晋升机会,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4)团队激励:通过团队建设、团队竞赛等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精神。(5)企业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爱和尊重。7.1.2非薪酬激励的作用(1)提高员工满意度:非薪酬激励能够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提高其工作满意度。(2)激发员工潜能:非薪酬激励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挖掘其潜能。(3)促进员工成长:通过培训和晋升机会,帮助员工提升自身能力,实现个人价值。(4)增强团队凝聚力:非薪酬激励有助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团队执行力。7.2非薪酬激励的实施方法7.2.1精神激励的实施方法(1)定期举行表彰大会,对优秀员工进行表彰。(2)为员工提供晋升机会,鼓励其在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3)开展企业内部荣誉制度,如优秀员工、最佳团队等评选活动。7.2.2工作激励的实施方法(1)为员工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让其充分发挥自身能力。(2)设立项目负责人制度,让员工承担更多责任。(3)设立创新奖,鼓励员工在工作中进行创新。7.2.3培训激励的实施方法(1)定期组织内部培训,提升员工专业素养。(2)为员工提供外部培训机会,拓宽其知识视野。(3)设立晋升通道,让员工看到职业发展的希望。7.2.4团队激励的实施方法(1)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2)开展团队竞赛,激发团队活力。(3)设立团队奖励,鼓励团队协作。7.2.5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法(1)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活动,让员工了解企业价值观。(2)组织企业文化活动,如企业年会、员工生日会等。(3)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爱。7.3非薪酬激励的效果评估非薪酬激励效果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员工满意度调查:通过定期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了解非薪酬激励措施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2)员工绩效评估:分析实施非薪酬激励后,员工绩效是否有所提升。(3)员工离职率分析:观察非薪酬激励对员工离职率的影响。(4)团队协作评估:评估团队激励措施是否提高了团队协作水平。(5)企业文化建设评估:通过企业文化活动参与度、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度等指标,评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第八章员工培训与发展8.1培训与发展的目的与意义员工培训与发展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训与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2)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降低员工流失率;(3)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4)为员工提供晋升和发展机会,激发员工潜能。8.2培训与发展的内容与方法8.2.1培训内容员工培训与发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岗位技能培训:针对员工所在岗位的技能需求,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2)通用能力培训: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3)领导力培训:针对企业管理人员,提升其领导力、决策力和执行力;(4)企业文化培训:培养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8.2.2培训方法员工培训与发展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课堂培训:通过专业讲师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2)实践培训:安排员工到相关岗位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3)在线培训: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培训资源,方便员工自主学习;(4)导师制度:为员工指定导师,进行一对一辅导。8.3培训与发展的效果评估为保证培训与发展效果,企业应定期对培训成果进行评估。以下几种方法可用于评估培训与发展效果:(1)问卷调查:收集员工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效果等方面的反馈意见;(2)考试考核:对员工培训后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测试;(3)业绩指标:分析培训前后员工的工作业绩变化,评估培训效果;(4)跟踪调查:对员工进行长期跟踪调查,了解培训成果的持续性。通过对培训与发展效果的评估,企业可以不断优化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为员工提供更优质的培训与发展机会。第九章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运行与监控9.1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运行流程9.1.1确定考核目标与指标为保证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顺利运行,首先需明确考核目标与指标。考核目标应与公司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指标应具备可衡量、具体、相关、时限等特点。在确定考核目标与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员工岗位职责、工作性质等因素。9.1.2制定考核周期与流程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考核周期,如季度、半年或年度。考核流程应包括自我评估、主管评价、部门评价、公司评价等多个环节。同时明确各环节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保证考核工作有序进行。9.1.3开展考核评价在考核周期内,员工需对照考核目标与指标进行自我评估。主管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部门评价和公司评价则从更高层面审视员工的表现,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9.1.4反馈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员工,使其了解自身在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考核结果应作为激励措施的依据,为员工提供改进的方向。9.2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实施保障9.2.1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为保证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顺利实施,公司应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包括考核办法、评价标准、奖惩措施等。同时加强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对考核制度的认识。9.2.2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公司应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保证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例如,为员工提供培训、晋升、调岗等机会,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9.2.3加强沟通与协调在实施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过程中,各级管理者应加强沟通与协调,保证考核结果的公正、公平。同时关注员工的心理需求,及时解决其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9.3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监控与改进9.3.1建立监控机制公司应建立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监控机制,对考核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监控内容包括考核制度的执行情况、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员工满意度等。通过监控,及时发觉和纠正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9.3.2定期评估与改进公司应定期对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进行评估,分析其有效性、适用性等方面。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考核目标、指标、流程等,以适应公司发展和员工需求的变化。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自卸车租赁合同范本
- 绿化垃圾清运合同协议书
- 空乘解除合同协议书范本
- 江苏充电桩转让合同范本
- 海外团队游学服务协议书
- 汽车个人租赁合同协议书
- 经济合同敬业协议书模板
- 热处理长期加工合同范本
- 电梯门装修工程合同范本
- 砖厂废铁价转让合同范本
- GB 709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面包
- 3C认证全套体系文件(手册+程序文件)
- 木工三级安全教育试卷
- 中学田径基础校本课程教材
- 永能选煤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河北省邯郸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浙江省建设领域简易劳动合同(A4版本)
- 城市规划原理课件(完整版)
- 浙江省本级公务车辆租赁服务验收单(格式)
- 糖代谢紊乱的实验诊断
- 大信审计执业问题解答-存货监盘审计指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