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政府数字化服务与应用平台建设_第1页
电子政务政府数字化服务与应用平台建设_第2页
电子政务政府数字化服务与应用平台建设_第3页
电子政务政府数字化服务与应用平台建设_第4页
电子政务政府数字化服务与应用平台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政务数字化服务与应用平台建设TOC\o"1-2"\h\u26507第一章:概述 249191.1电子政务与数字化服务 2298601.2平台建设背景与意义 266511.3平台建设目标与任务 310320第二章: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4124712.1政策法规概述 4128022.1.1电子政务政策法规的背景 41442.1.2电子政务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4306592.1.3电子政务政策法规的实施效果 469162.2平台建设标准规范 4170032.2.1平台建设标准规范的制定 4219252.2.2平台建设标准规范的执行 522622.3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实施 5197342.3.1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协同实施 5147282.3.2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实施监管 54239第三章:技术架构与平台设计 578303.1技术架构概述 5170543.2平台设计原则 655953.3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68470第四章:数据资源与管理 7265544.1数据资源概述 7136374.2数据资源管理体系 763904.3数据质量管理与安全 814042第五章:平台建设与运维 8144555.1平台建设流程 8161805.1.1需求分析 8286515.1.2设计方案 861275.1.3平台开发 857885.1.4测试与验收 917545.2运维管理体系 9163875.2.1运维组织架构 9191475.2.2运维流程与制度 9194185.2.3运维工具与平台 9225055.3平台功能优化与扩展 9275715.3.1功能监测与优化 959865.3.2平台扩展 1029283第六章:信息安全与风险防范 10198746.1信息安全概述 1091636.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1091036.3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1112216第七章用户体验与服务优化 11292677.1用户体验概述 1163857.2服务平台优化策略 12119587.3用户满意度提升 124539第八章:平台推广与应用 12307508.1推广策略与路径 12249108.1.1推广策略 12124568.1.2推广路径 13169088.2应用场景与实践案例 13284118.2.1应用场景 13262478.2.2实践案例 13245188.3应用效果评价与反馈 149148.3.1应用效果评价 1471688.3.2反馈与改进 1428655第九章:协同治理与创新发展 14251949.1协同治理概述 14118649.2创新发展策略 15219859.3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157419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61216210.1平台建设成果总结 16757910.2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6273910.3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7第一章:概述1.1电子政务与数字化服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作为提升治理能力、优化服务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了各国改革的重要方向。电子政务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提高工作效率、透明度和公众满意度。数字化服务则是电子政务的核心内容,它通过构建数字化平台,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电子政务与数字化服务具有以下特点:(1)高效性: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简化政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2)透明性:政务信息公开发布,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便于公众监督。(3)互动性:搭建与公众、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实现双向互动。(4)便捷性: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降低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1.2平台建设背景与意义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平台建设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任务。(2)技术进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3)社会需求:公众和企业对政务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期望获得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4)国际趋势:各国都在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国家竞争力。平台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治理能力:通过平台建设,优化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2)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提高满意度。(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4)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增强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1.3平台建设目标与任务平台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政务服务资源,实现一站式服务。(2)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动政务数据开放,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3)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优化政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4)提升公众满意度:为公众和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功能:不断优化平台功能,满足公众和企业需求。(2)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加强政务数据资源整合,提高数据利用效率。(3)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保证平台安全稳定运行,保障用户信息安全。(4)开展宣传培训:提高公众和企业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度和应用能力。第二章: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2.1政策法规概述2.1.1电子政务政策法规的背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提升治理能力、优化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我国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1.2电子政务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电子政务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明确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阶段任务和重大工程。(2)电子政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级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3)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加强对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保证信息安全。(4)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推进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5)电子政务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电子政务技术创新,推动电子政务产业发展。2.1.3电子政务政策法规的实施效果电子政务政策法规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治理能力得到加强,决策水平明显提高。(3)与公众的互动更加密切,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2.2平台建设标准规范2.2.1平台建设标准规范的制定为保证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质量和效果,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平台建设标准规范。这些标准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标准:明确电子政务平台的技术架构、数据交换格式、接口规范等。(2)管理标准:明确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管理流程、运维管理要求等。(3)安全标准:明确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防护措施、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4)服务质量标准:明确电子政务平台的服务质量要求、服务评价体系等。2.2.2平台建设标准规范的执行在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中,严格执行平台建设标准规范。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标准规范的宣传和培训,提高部门和开发企业的认识。(2)建立健全标准规范执行情况的监测和评估机制。(3)对不符合标准规范的电子政务平台项目进行整改或撤销。2.3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实施2.3.1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协同实施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保障,二者应协同实施。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衔接,保证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2)将标准规范纳入政策法规的执行过程中,保证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合规性。(3)建立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动态更新机制,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2.3.2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实施监管为保证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执行效果,应加强实施监管。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责任和监管措施。(2)对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3)对违反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发展。第三章:技术架构与平台设计3.1技术架构概述电子政务数字化服务与应用平台的技术架构,是指支撑平台运行的技术体系结构。本平台技术架构遵循现代软件工程规范,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基础,构建了一套高效、安全、可扩展的体系。技术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基础设施层: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设施,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基础设施。(2)数据层:负责存储和管理平台所需的各种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等。(3)服务层:包括业务逻辑处理、数据交换、接口调用等,为平台提供核心业务功能。(4)应用层:面向用户的应用程序,包括Web端、移动端等,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数字化服务。(5)安全保障层:包括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保证平台安全稳定运行。3.2平台设计原则在平台设计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1)用户导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关注用户体验,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2)安全可靠:保证平台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保障用户隐私。(3)高度集成: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业务协同,提高治理能力。(4)灵活扩展: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系统升级和扩展,适应未来发展需求。(5)开放兼容:支持与第三方系统、应用的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3.3平台功能模块设计本平台功能模块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功能,保证用户信息安全和访问控制。(2)数据管理模块: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查询、统计等功能,为平台提供数据支持。(3)业务处理模块:包括政务事项办理、审批、反馈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4)互动交流模块:提供在线咨询、意见反馈、投诉举报等渠道,增进与民众的互动。(5)信息发布模块:发布各类信息,提高透明度和公众知情权。(6)统计分析模块:对平台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7)系统维护模块:负责平台运行维护、故障排查、系统升级等功能,保证平台稳定运行。各模块相互协作,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数字化服务与应用平台,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第四章:数据资源与管理4.1数据资源概述在电子政务数字化服务与应用平台建设中,数据资源是核心要素之一。数据资源是指及其他相关部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人口、地理、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医疗、环保等众多领域。这些数据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可以为决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有力支持。4.2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是保证数据资源有效整合、管理和利用的关键。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数据资源规划:明确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等各个环节的目标、任务和措施。(2)数据资源采集:建立健全数据采集机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3)数据资源存储:采用高效、安全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数据资源的长期保存和快速检索。(4)数据资源处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数据资源进行清洗、整合和挖掘,提高数据利用价值。(5)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建立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机制,推动数据资源在不同部门和领域的广泛应用。(6)数据资源应用:以民生、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发各类数据应用产品和服务。4.3数据质量管理与安全数据质量管理与安全是数据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成效和可持续发展。(1)数据质量管理:包括数据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时效性等方面的管理。通过制定数据质量标准、开展数据质量评估和监控,保证数据资源的可用性和可信度。(2)数据安全:涉及数据保密、数据完整性、数据可用性等方面的保障。建立数据安全防护体系,采用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技术,保证数据资源在存储、传输和应用过程中的安全。(3)数据隐私保护:在数据资源管理与利用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不受侵犯。(4)数据合规性:遵循国家有关数据管理的政策法规,保证数据资源在采集、存储、处理、应用等环节的合规性。第五章:平台建设与运维5.1平台建设流程5.1.1需求分析在电子政务数字化服务与应用平台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进行深入的需求分析。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业务需求、用户需求、技术需求等方面。通过对现有业务流程的梳理,明确平台建设的目标、功能和功能要求。5.1.2设计方案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平台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平台架构设计:明确平台的整体架构,包括硬件设施、软件系统、网络环境等。(2)功能模块划分:根据业务需求,将平台划分为若干功能模块,并描述各模块的功能和相互关系。(3)技术选型与标准: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标准,保证平台的技术先进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5.1.3平台开发在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平台开发。开发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1)模块化:将功能模块进行细化,便于开发和维护。(2)可复用:尽可能采用成熟的框架和组件,提高开发效率。(3)安全性:充分考虑平台的安全性,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5.1.4测试与验收在平台开发完成后,进行测试与验收。测试主要包括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测试等。验收环节需对平台的功能、功能、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保证平台满足建设目标。5.2运维管理体系5.2.1运维组织架构建立完善的运维组织架构,明确运维团队的职责和分工。运维团队应包括以下角色:(1)系统管理员:负责平台的日常运维工作,包括系统监控、故障处理等。(2)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设备的运维,保证网络稳定可靠。(3)安全管理员:负责平台的安全防护,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泄露。5.2.2运维流程与制度制定运维流程和制度,保证运维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运维流程:明确运维工作的具体步骤,包括故障处理、系统升级、数据备份等。(2)运维制度:规定运维团队的工作职责、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5.2.3运维工具与平台采用合适的运维工具,提高运维效率。运维工具主要包括:(1)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平台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2)故障诊断系统:对平台故障进行定位和分析,提供故障解决方案。(3)自动化运维工具:实现运维工作的自动化,减轻运维人员的工作负担。5.3平台功能优化与扩展5.3.1功能监测与优化通过功能监测工具,实时了解平台的运行状况,发觉功能瓶颈。针对功能问题,采取以下优化措施:(1)硬件升级:提高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设备的功能。(2)软件优化:优化代码和数据库设计,提高系统运行效率。(3)负载均衡:采用负载均衡技术,分散用户请求,提高系统并发能力。5.3.2平台扩展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对平台进行扩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模块扩展:增加新的功能模块,完善平台功能。(2)系统升级: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提高平台功能和安全性。(3)弹性伸缩:根据用户访问量,动态调整平台资源,保证用户体验。第六章:信息安全与风险防范6.1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数字化服务与应用平台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经济命脉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信息保密、完整性、可用性和抗抵赖性四个方面。信息保密是指保护信息不被未授权的第三方获取,保证信息仅对授权用户开放。完整性要求信息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不被篡改,保持其原始状态。可用性是指信息系统能够在需要时为用户提供所需信息和服务。抗抵赖性要求信息系统具备防止用户否认已执行的操作或交易的能力。6.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保障电子政务数字化服务与应用平台安全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架构: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保证信息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2)政策法规:制定信息安全政策法规,明确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为信息安全工作提供法律依据。(3)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包括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等,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4)人员培训:加强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5)应急响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保证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降低损失。6.3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在电子政务数字化服务与应用平台建设中,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1)风险评估: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依据。(2)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用户对敏感信息的访问,防止信息泄露。(3)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4)安全审计:建立健全安全审计制度,对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行为并及时处理。(5)安全防护: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防护措施,提高信息系统的抗攻击能力。(6)备份与恢复:定期对关键数据进行备份,制定数据恢复方案,保证在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迅速恢复。(7)合作与沟通: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应对信息安全风险,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水平。(8)法律法规遵循:严格遵守国家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合规。通过以上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电子政务数字化服务与应用平台的信息安全将得到有效保障,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第七章用户体验与服务优化7.1用户体验概述用户体验(UserExperience,UX)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满意度。在电子政务数字化服务与应用平台建设中,用户体验。一个良好的用户体验能够提高服务的效率、便捷性和满意度,进而提升的整体形象。用户体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界面设计:界面设计要简洁、明了,易于用户理解和操作。(2)功能设计:功能设计要贴近用户需求,操作简便,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3)信息架构:信息架构要合理,便于用户快速找到所需信息。(4)响应速度:系统响应速度要快,避免用户长时间等待。(5)安全性:保证用户数据安全,防止泄露。7.2服务平台优化策略为了提升用户体验,以下是对电子政务数字化服务平台优化策略的探讨:(1)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以用户为中心进行平台设计和优化。(2)简化操作流程:优化业务流程,减少用户操作步骤,提高办事效率。(3)个性化推荐:根据用户行为和喜好,提供个性化服务推荐。(4)多渠道接入:提供线上线下多种服务渠道,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5)数据驱动:利用大数据分析,了解用户行为,为平台优化提供依据。(6)持续迭代更新:定期对平台进行升级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7.3用户满意度提升提升用户满意度是电子政务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核心目标。以下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用户满意度的措施:(1)优化服务内容:丰富服务种类,提高服务质量和准确性。(2)提高响应速度:缩短用户等待时间,提升办事效率。(3)加强互动沟通:及时解决用户问题,提供有效反馈渠道。(4)保障信息安全: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证用户数据安全。(5)完善售后服务: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法。(6)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了解用户需求,为平台优化提供依据。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电子政务数字化服务。第八章:平台推广与应用8.1推广策略与路径8.1.1推广策略为保证电子政务数字化服务与应用平台的顺利推广,本文提出以下策略:(1)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平台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阶段,制定详细的推广计划,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推进。(2)强化政策引导:充分利用资源,加大对平台推广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平台建设的积极性。(3)优化用户体验:注重用户需求,持续优化平台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用户粘性。(4)加强宣传推广: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平台优势,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8.1.2推广路径(1)内部推广:首先在部门内部进行推广,提高部门对平台的认知和使用率。(2)外部拓展:与相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合作,拓展平台应用场景,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应用。(3)区域推广:以城市为单位,逐步推广至全省、全国,形成规模效应。(4)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推广与线下活动相结合,提高平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8.2应用场景与实践案例8.2.1应用场景(1)政务服务:为公众提供在线办事、查询、预约等服务,实现政务事项“一网通办”。(2)城市管理:通过平台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资源等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运行效率。(3)社会事务:为社会各界提供便民服务,如教育、医疗、就业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4)产业协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提高产业竞争力。8.2.2实践案例以下为几个应用场景的实践案例:(1)某省政务服务网:通过整合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提高政务服务效能。(2)某市智慧交通项目:通过平台对城市交通进行智能化管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3)某地在线教育平台:为当地学生提供在线课程、辅导等资源,提升教育质量。(4)某企业产业链协同平台:通过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提高企业竞争力。8.3应用效果评价与反馈8.3.1应用效果评价(1)用户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在线评价等方式,了解用户对平台服务的满意度。(2)业务办理效率:对比平台使用前后的业务办理时间,评估平台对政务效能的提升作用。(3)社会效益:分析平台对城市运行、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4)经济效益:评估平台建设与运营成本,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收益。8.3.2反馈与改进(1)收集用户反馈: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收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2)定期评估与调整:根据用户反馈和评估结果,对平台进行优化调整,保证持续提升服务质量。(3)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平台运行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保证平台持续健康发展。第九章:协同治理与创新发展9.1协同治理概述协同治理是指在电子政务数字化服务与应用平台建设过程中,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方主体,通过协同合作、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等方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协同治理旨在提高决策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协同治理具有以下特点:(1)跨部门、跨领域合作:协同治理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2)信息共享:协同治理依赖于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决策准确性。(3)公众参与:协同治理强调公众参与,发挥公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4)创新驱动:协同治理注重创新,通过创新机制和方法,提高社会治理效能。9.2创新发展策略创新发展是电子政务数字化服务与应用平台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以下为创新发展策略:(1)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提高数字化服务水平。(2)管理创新:优化组织结构,推进职能转变,提高决策效率。(3)制度创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协同治理机制,保障各方权益。(4)模式创新:摸索多元化合作模式,如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购买服务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9.3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指在电子政务数字化服务与应用平台建设过程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用户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创新活动,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的一种协同创新模式。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具有以下优势:(1)资源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