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方案_第1页
农业行业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方案_第2页
农业行业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方案_第3页
农业行业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方案_第4页
农业行业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行业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方案TOC\o"1-2"\h\u28493第一章精准施肥技术概述 259481.1精准施肥的定义与意义 2160421.1.1定义 24781.1.2意义 215971.2精准施肥的发展历程 3245401.2.1传统施肥阶段 3278391.2.2经验施肥阶段 3202301.2.3精准施肥阶段 3191491.3精准施肥的技术体系 3305431.3.1土壤测试技术 3151611.3.2作物诊断技术 3226191.3.3肥料配方技术 3140191.3.4施肥设备技术 3268391.3.5信息管理技术 3242301.3.6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 415687第二章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技术 4298662.1土壤养分测试方法 4231362.2作物营养诊断技术 4134572.3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数据分析 514131第三章精准施肥技术与设备 587303.1精准施肥技术原理 5219393.2精准施肥设备选型与使用 6143183.3精准施肥技术的应用案例 619544第四章智能灌溉技术概述 718494.1智能灌溉的定义与意义 7127814.2智能灌溉的发展历程 753054.3智能灌溉的技术体系 79425第五章智能灌溉系统设计与实施 8264985.1智能灌溉系统设计原则 8125915.2智能灌溉系统设备选型 878975.3智能灌溉系统施工与调试 813813第六章灌溉水质与水肥一体化技术 9204216.1灌溉水质监测与处理 998806.1.1灌溉水质监测 9123626.1.2灌溉水质处理 9143096.2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 913916.2.1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势 9144486.3水肥一体化设备选型与应用 10129236.3.1设备选型 1064976.3.2应用 1031500第七章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集成技术 1047747.1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的融合 10222617.2集成技术的优势与应用 11260807.2.1优势 11281707.2.2应用 1175497.3集成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1117214第八章农业信息化与大数据在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中的应用 12209598.1农业信息化技术概述 1245448.2大数据在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中的应用 1232028.3农业信息化与大数据的融合发展趋势 1313309第九章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13249539.1技术推广策略与措施 13275679.1.1政策引导与扶持 13229779.1.2技术培训与宣传 13233909.1.3示范推广与典型引路 13238649.1.4产学研结合 13176719.2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143129.2.1某地区小麦精准施肥技术应用案例 14324409.2.2某地区智能灌溉技术应用案例 1423479.3技术推广的效果评价 14218699.3.1经济效益评价 1442369.3.2社会效益评价 1459989.3.3生态效益评价 1421048第十章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4281110.1技术创新与发展方向 142431510.2政策与市场环境分析 153150710.3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的长远发展目标 15第一章精准施肥技术概述1.1精准施肥的定义与意义1.1.1定义精准施肥是指在充分了解土壤肥力、作物需肥规律和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施肥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肥料用量的精确控制,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施肥方式。1.1.2意义精准施肥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意义如下:(1)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2)满足作物生长需求,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3)减少化肥过量施用带来的环境污染。(4)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5)有利于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2精准施肥的发展历程1.2.1传统施肥阶段在传统施肥阶段,农民根据经验进行施肥,肥料用量和施肥时期没有科学依据,导致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1.2.2经验施肥阶段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关注土壤肥力和作物需肥规律,通过土壤测试、作物诊断等手段,对施肥进行经验性指导,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1.2.3精准施肥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引进和推广精准施肥技术,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实现了施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1.3精准施肥的技术体系1.3.1土壤测试技术土壤测试技术是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为制定施肥方案提供依据。1.3.2作物诊断技术作物诊断技术是通过观察作物生长状况,分析作物养分需求,为调整施肥方案提供依据。1.3.3肥料配方技术肥料配方技术是根据土壤测试和作物诊断结果,制定合理的肥料配方,实现肥料用量的精确控制。1.3.4施肥设备技术施肥设备技术是指采用先进的施肥设备,实现肥料在田间的均匀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1.3.5信息管理技术信息管理技术是通过建立施肥信息数据库,对施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施肥效果。1.3.6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是指建立健全的精准施肥技术培训和推广体系,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第二章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技术2.1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土壤养分测试是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及其有效性。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土壤养分测试方法:(1)化学分析方法:通过化学试剂与土壤样品反应,分析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的特点,但操作过程较为繁琐。(2)光谱分析法:利用土壤的光谱特性,快速、无损地获取土壤养分的含量信息。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但精度相对较低。(3)电导率法:通过测量土壤的电导率来评估土壤养分的含量。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受土壤类型、湿度等因素影响较大,精度有限。(4)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与土壤中的养分离子进行交换,分析交换后的离子含量,从而了解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操作过程复杂,成本较高。2.2作物营养诊断技术作物营养诊断技术旨在了解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以及土壤养分供给状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施肥策略。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作物营养诊断技术:(1)形态诊断法:通过观察作物的外观特征,判断其营养状况。该方法简便易行,但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准确性有限。(2)生理生化指标法:通过测定作物的生理生化指标,如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等,了解作物的营养状况。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操作过程复杂,成本较高。(3)光谱分析法:利用作物光谱特性,快速获取作物营养状况的信息。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但精度相对较低。(4)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数据,获取作物营养状况的空间分布信息。该方法具有覆盖范围广、实时性好的特点,但受天气、土壤等因素影响较大。2.3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数据分析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数据分析是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对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数据的分析方法:(1)数据预处理:对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剔除异常值,保证数据的准确性。(2)数据可视化:将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数据以图表形式展示,便于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3)相关性分析:分析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找出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4)回归分析:建立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数据之间的数学模型,预测作物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的生长状况。(5)优化施肥策略:根据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施肥策略,实现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与作物的营养状况,为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第三章精准施肥技术与设备3.1精准施肥技术原理精准施肥技术是指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状况以及环境条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施肥进行定量、定时、定质的精确控制,以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增加作物产量的目的。其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作物需肥规律研究:通过分析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确定其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特点,为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2)土壤肥力监测:通过土壤测试,了解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为施肥提供参考。(3)环境条件分析:考虑气候、降水、温度等环境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合理调整施肥方案。(4)肥料效应模型:建立肥料效应模型,预测不同施肥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优化施肥策略。3.2精准施肥设备选型与使用精准施肥设备主要包括施肥控制器、施肥泵、施肥管道、传感器等。以下为设备选型与使用方法:(1)施肥控制器:选用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施肥控制器,能够根据设定的施肥策略自动调节施肥量和施肥时间。(2)施肥泵:根据施肥需求选择合适的施肥泵,保证肥料输送的稳定性和准确性。(3)施肥管道:选择耐腐蚀、抗压的管道,保证肥料在输送过程中不受损失。(4)传感器:选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养分、水分等参数,为施肥提供数据支持。使用方法:1)安装设备:按照设计要求,将施肥控制器、施肥泵、施肥管道、传感器等设备安装到位。2)调试设备:检查设备连接是否正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设定施肥策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状况等,设定合理的施肥策略。4)实时监测: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养分、水分等参数,调整施肥方案。3.3精准施肥技术的应用案例以下为几个精准施肥技术的应用案例:(1)小麦精准施肥:在某小麦种植基地,采用精准施肥技术,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土壤肥力状况以及环境条件,制定施肥方案。实施后,小麦产量提高了10%,肥料利用率提高了15%。(2)玉米精准施肥:在某玉米种植区,运用精准施肥技术,通过土壤测试、作物生长监测等手段,实现了玉米的精确施肥。结果表明,玉米产量提高了8%,肥料利用率提高了12%。(3)设施农业精准施肥:在某设施农业基地,采用精准施肥技术,对温室内的作物进行精确施肥。通过实时监测土壤养分、水分等参数,调整施肥方案,实现了作物的高产、优质、环保生产。第四章智能灌溉技术概述4.1智能灌溉的定义与意义智能灌溉,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水分状况和气象变化等因素,实现对灌溉过程的精准控制和优化管理。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智能灌溉具有更高的灌溉效率和更低的资源消耗,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灌溉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2)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3)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4)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4.2智能灌溉的发展历程智能灌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单一技术阶段:此阶段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进行灌溉控制,如土壤水分传感器、气象传感器等。(2)集成技术阶段:此阶段将多种技术集成应用于灌溉控制系统,如GIS、RS、GPS等。(3)网络化技术阶段:此阶段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灌溉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灌溉管理的智能化水平。(4)大数据与云计算阶段:此阶段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灌溉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灌溉决策的智能化。4.3智能灌溉的技术体系智能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感器技术:包括土壤水分传感器、气象传感器、作物生长状态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和土壤水分状况。(2)通信技术:包括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等,用于实现灌溉系统各部分之间的数据传输和监控。(3)自动控制技术:包括电磁阀、变频器等,用于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节灌溉系统的运行状态。(4)计算机技术:包括数据库、模型库、专家系统等,用于对灌溉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灌溉决策提供支持。(5)互联网技术:利用互联网实现灌溉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灌溉管理的智能化水平。(6)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对灌溉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灌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第五章智能灌溉系统设计与实施5.1智能灌溉系统设计原则智能灌溉系统的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系统设计应基于作物需水规律、土壤特性、气候条件等因素,保证灌溉方案的合理性。(2)经济性:在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的前提下,降低灌溉成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可靠性:系统设备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长期稳定运行。(4)扩展性:系统设计应考虑未来升级和扩展的需求,便于接入新的技术和设备。(5)安全性:系统设计应遵循相关安全规定,保证灌溉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5.2智能灌溉系统设备选型智能灌溉系统设备选型应结合以下因素:(1)传感器:选择具有较高精度、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的传感器,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传感器。(2)控制器:选用智能控制器,实现灌溉自动化控制,如PLC、单片机等。(3)执行器:根据灌溉需求,选择合适的执行器,如电磁阀、水泵等。(4)通信设备:选用有线或无线通信设备,实现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控。(5)监控中心:构建具备数据处理、分析和展示功能的监控中心,为灌溉决策提供支持。5.3智能灌溉系统施工与调试智能灌溉系统的施工与调试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施工准备:根据设计方案,编制施工图纸,明确施工工艺和流程。(2)设备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安装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并保证设备连接正确。(3)通信线路敷设:根据通信设备选型,敷设通信线路,连接各设备。(4)监控中心搭建:搭建监控中心硬件设施,配置软件系统,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和展示。(5)系统调试:对系统进行现场调试,保证设备运行正常,满足灌溉需求。(6)培训与验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系统操作和维护方法;对系统进行验收,保证系统功能达到设计要求。第六章灌溉水质与水肥一体化技术6.1灌溉水质监测与处理6.1.1灌溉水质监测灌溉水质监测是保证农业生产中水资源安全、高效利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灌溉水质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水质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水源。监测内容主要包括:pH值、电导率、总氮、总磷、重金属含量等指标。6.1.2灌溉水质处理针对监测到的水质问题,需采取相应的水质处理措施。常见的水质处理方法包括:(1)物理方法:如沉淀、过滤、离心等,主要用于去除悬浮物、泥沙等杂质。(2)化学方法:如氧化、还原、吸附等,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3)生物方法:利用微生物对水质进行净化,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6.2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技术。其原理是通过灌溉系统将肥料溶液均匀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水分与养分的同步供应,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流失。6.2.1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势(1)提高肥料利用率:水肥一体化技术使肥料直接作用于作物根部,减少了肥料的流失,提高了肥料利用率。(2)节约水资源:通过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减少无效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改善土壤环境:水肥一体化技术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4)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化肥流失,降低对环境的污染。6.3水肥一体化设备选型与应用6.3.1设备选型水肥一体化设备主要包括:施肥泵、混合器、过滤器、灌溉管道、施肥控制器等。设备选型应根据作物需求、土壤条件、灌溉水源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1)施肥泵: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施肥泵,保证肥料溶液的输送。(2)混合器:将肥料溶液与灌溉水充分混合,保证肥料均匀分布在灌溉水中。(3)过滤器:过滤灌溉水源中的杂质,防止管道堵塞。(4)灌溉管道:根据作物种植面积和灌溉需求,选择合适的管道直径和材质。(5)施肥控制器:自动控制施肥泵的启停,实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智能化管理。6.3.2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各类作物。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土壤状况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合理调整施肥量和灌溉水量。同时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保证系统稳定运行。通过对灌溉水质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可以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七章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集成技术7.1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的融合科技的发展,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的融合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趋势。精准施肥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土壤养分状况,根据作物需肥规律进行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智能灌溉技术则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农田水分的精确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两者的融合,旨在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融合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农田土壤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土壤类型、肥力状况、水分状况等,为精准施肥和智能灌溉提供基础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农田土壤、气象、作物生长等信息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进行智能分析,制定出科学的施肥和灌溉方案。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将施肥和灌溉任务下达至田间设备,实现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的自动化操作。7.2集成技术的优势与应用7.2.1优势(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集成技术通过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实时监测,实现精准施肥和智能灌溉,降低资源浪费,提高利用效率。(2)减少环境污染:精准施肥减少肥料过量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智能灌溉减少水资源浪费,减轻对地下水的开采压力。(3)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集成技术有助于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养分和水分供给,提高产量和品质。(4)降低劳动力成本:自动化控制系统减少人工干预,降低劳动力成本。7.2.2应用集成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等。以下为几个应用实例:(1)粮食作物:通过集成技术,实现粮食作物的精准施肥和智能灌溉,提高产量和品质。(2)经济作物:在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种植过程中,应用集成技术,提高效益。(3)蔬菜和水果:在蔬菜和水果种植中,集成技术有助于提高产品品质,延长货架期。7.3集成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为推动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集成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我国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应共同努力,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使用集成技术,降低其使用成本。(2)加强技术研发,提高集成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集成技术的认识和操作能力。(4)推广成功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集成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第八章农业信息化与大数据在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中的应用8.1农业信息化技术概述农业信息化技术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过程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的技术。它主要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信息化技术在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传感器、无人机等设备,实时采集土壤、气象、作物生长等信息,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2)数据分析与处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提供科学依据。(3)决策支持: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农业生产提供有针对性的施肥和灌溉建议,实现精准管理。(4)智能化设备:研发智能施肥机和智能灌溉系统,实现自动化、精准化的施肥和灌溉。8.2大数据在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中的应用大数据在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养分监测: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土壤养分状况,为精准施肥提供依据。(2)作物生长分析:结合气象、土壤、作物生长等多源数据,分析作物生长状况,为智能灌溉提供参考。(3)水肥一体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4)病虫害防治: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8.3农业信息化与大数据的融合发展趋势农业信息化与大数据的融合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农业信息化与大数据技术将更加紧密地融合,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2)产业融合:农业信息化与大数据技术将促进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3)政策支持: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信息化与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4)国际合作:农业信息化与大数据技术将成为国际农业合作的重要领域,推动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信息化与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融合和发展,我国农业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持。第九章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9.1技术推广策略与措施9.1.1政策引导与扶持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农业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的推广。这包括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对采用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的农户给予补贴;以及通过立法手段,规范肥料和灌溉设备的生产、销售和使用。9.1.2技术培训与宣传开展针对农户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对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的认识。同时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加大对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的宣传力度,使更多农户了解和接受这些技术。9.1.3示范推广与典型引路在农业生产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和作物,开展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的示范推广。通过展示技术的实际效果,激发农户的积极性,推动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技术的快速推广。9.1.4产学研结合加强农业科研、教学与产业的合作,推动精准施肥与智能灌溉技术的研发与推广。通过产学研结合,实现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技术的成熟度和适应性。9.2技术应用案例分析以下为两个技术应用案例分析:9.2.1某地区小麦精准施肥技术应用案例在某地区小麦生产中,采用精准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通过实施精准施肥,小麦产量提高了10%,肥料利用率提高了15%,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果。9.2.2某地区智能灌溉技术应用案例在某地区蔬菜生产中,采用智能灌溉技术,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作物需水规律,自动调节灌溉时间和水量。通过实施智能灌溉,蔬菜产量提高了20%,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5%,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9.3技术推广的效果评价9.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