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公的面子课件_第1页
蒋公的面子课件_第2页
蒋公的面子课件_第3页
蒋公的面子课件_第4页
蒋公的面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蒋公的面子编剧温方伊,1990年出生在南京,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母亲毕业于人民大学中文系系,父亲虽是清华工科生,但酷爱读书。2009年温方伊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南京大学,大三创作出《蒋公的面子》。剧情从文革时的牛棚开场,这三位被打成牛鬼蛇神、学术反动权威的教授,为洗刷自身历史问题,回忆起一九四三年时,三人在重庆茶馆讨论是否应蒋介石邀宴的情境;戏里三位教授个性鲜明,各有弱点。时任道追求民主自由和学术独立,绝不与独裁者同流合污,却因珍贵藏书留在桂林随时会被侄子变卖,想借赴宴望老蒋协助,又开不了口,遂布局想怂恿有人当说客。夏小山对政治毫无兴趣,只是为了火腿烧豆腐而想赴宴,然因曾在学生面前说了不承认蒋中正的校长地位,不好答应;在美食与面子间抉择,只好推说只要请柬署名由校长改为蒋院长或蒋委员长,他就赴宴。卞从周则长期与体制合作,不支持学生上街游行,内心想去赴宴,可被两位教授同僚呵斥是谄媚之举,为了面子,就摆出不赴宴的姿态,但他又是一个热心肠,想方设法帮助时任道解决燃眉之急。于是他们开始讨论有关该不该给蒋公面子的问题。一句话到一个剧本

《蒋公的面子》始于吕效平、温方伊这对师生。吕效平是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吕效平给学生温方

伊“学年论文”题目只是一句话:1943年,蒋介石就任中央大学校长前,曾请中文系的三位教授吃年夜饭,三位教授在“给不给蒋介石这个面子”的问题上争执不下。温方伊的任务是把这句话变成可演的剧本。原来只是传说这句话实际上是流传在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则传说。吕效平从自己的老师、原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董健那里听到了这个传说,又把这个传说告诉了温方伊。这是个“开头很详细,却没有结尾”的传说。传说的三位主人公中有中文系的著名教授胡小石、陈中凡,第三位却姓名不详。历史上,陈中凡是一位“偏左”的教授,和陈独秀交情甚笃;而胡小石则是一位对政治毫不感兴趣的美食家,蒋介石曾向胡小石讨过字,但胡没有给他。三位教授吵了一天,可最终有没有去吃饭,谁也不知道。温方伊去找“师爷”董健要结尾。见面之前,她先做了一番功课。可功课一做,她却发现问题更多:1943年,陈中凡根本就不在中央大学,而“蒋介石要来中大做校长”的消息传来时,年已经过完了。从董健那里,她得到的答案是众多的“不知道”。“董老师告诉我,这个事很可能没有发生过,因为知道胡小石的人都说没有听说过这件事。”两个时空的历史《蒋公的面子》最终描写了三位拥有不同政治倾向和思想状态的“中大央学教授”。时任道带有左翼倾向,蒋介石

曾下令打死过他的学生;夏小山埋头做独立学问,好美食,对蒋介石既不反对也没有兴趣;卞从周拥护政府,希望能够去赴宴,但也并非那种昧着良心不顾事实的官方走狗。“夏小山的原型是胡小石,时任道的背景是陈中凡。老师的要求是,要让认识胡小石的人一看就知道夏小山是胡小石。”温方伊说,“而卞从周则完全是一个捏造的人物。右派教授的资料可不太好找。”结尾是困扰温方伊和吕效平很长时间的问题,“如果教授们最后都去吃饭了,这个戏就没有意思了。可是,如果都不去,这个戏就像个正剧。”吕效平提出过几种方案,其中的一个想法是,教授吵了半天,听到电台里说皖南事变爆发了,全戏因此结束。温方伊说:“我们查下来发现,皖南事变不是发生在1943年,如果那样写,就变成史实错误了。”最终的方案是温方伊提出来的:故事包含1943年和“文革”期间两个时空。“把结尾放在另一个时空,起码像个结尾。”历史背景在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二月,有一个晚上,蒋委员长把他找去了,那时蒋经国也在陪蒋介石吃饭。饭南京大学(11张)后,蒋向他提出了一个主意,蒋说:“所有军事学校都是我兼校长,现在所有的大学我来兼校长好不好?”陈说:“军事学校和文学校不同,军事学校是重绝对服从的,所以比较容易管,而文学校则不是那么简单,委员长如果兼各校校长恐怕有困难,我看与其兼大学校长,还不如来兼教育部长,委员长如果担任部长,我来做次长好了。”因为陈不赞成增加蒋的麻烦,所以这样说,蒋后来就想了一想,说道:“那么我先试一个学校好不好?”陈不好意思不同意蒋试,于是就答允了蒋,以中央大学给蒋试,蒋介石就做了中央大学的校长。

1943年5月,蒋介石正式出任校长。他给学校带来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学校内实施的“军事化管理”。而最显眼的莫过于,大学校门口有了宪兵站岗,直到1944年8月蒋去职后才撤离。难理解的主旨在吕效平看来,这种“身陷其中”所展现的人的“荒谬性”,正是《蒋公的面子》价值所在。卞从周有足够的理由给自己辩护,但他也有足够的理由抽自己的耳光,因为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放弃了太多的原则;时任道也有足够的理由给自己辩护,但是他在坚持自己道德干净的情况下就什么事都不能做。“所有的好戏都是指出道德的边缘所在、困境所在。《蒋公的面子》之所以火,不是因为戏里有抗战和‘文革’的悲剧,而是因为人性中永远不可能改变的悲剧性和喜剧性,因为我们自己这种卑微的状态。”

———吕效平节选桥段卞从周:时太太呢?时任道:她出去买菜了。卞从周:你还真请我吃饭哪!你还有钱请客?时任道:我不欠人情。卞从周:谁想得到楼先生跑成都了呢?愿赌服输,不欠人情吧。时任道:今天留过饭,等事情办成,我就不再谢你了。卞从周:有必要吗?我们不过是对政治的见解不同。时任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时任道:“若知识阶层一味耽于诗酒,中国的光明之路何人去寻?国家贫弱,民众愚昧无力,权贵麻木无能,正是我辈肩负责任之时!”夏小山:“你便有力有能吗?”时任道:“知其不可而为之!无此精神,永世无望。”夏小山:“我未尝见有为之人不为恶者。我辨不清善恶,愿做面上眉须,无用,然缺之不美。”

卞从周:小山先生当年也是这么说。我还记得他刚接到书楼被炸毁的消息的时候,嚎啕大哭,痛不欲生。谁知道他去渡口连吃两碗牛肉面,回来就神色自若、行动如常了。怪吧,真怪,可也是真正的名士做派、魏晋风度,就是装的,也没人能比他装得更像。书是尤物,却也是身外之物。听说先生正在看冯友兰的“贞元三书”。如何?

时任道:“贞元三书”?气死人。冯友兰这几年也不知道研究的什么哲学,思想混乱,前后矛盾。把北大的精神糟蹋得体无完肤,竟然还说是“为北大寿”。他给北大的这份寿礼就是裹了糖衣的毒药。我正在写一篇纠正的文章,身为老北大人,我是绝对不能接受他的这种胡言乱道。

卞从周:先生的话未免过激了。我看了《新理学》,见解独到。

时任道:超脱实际谈真际,是观念论的见解。

卞从周:哲学确实是谈真际的学问,冯氏也并没有切断实际与真际的联系。

时任道:他根本不懂唯物史观,他只是把唯物史观当做公式套用,这恰恰犯了机械与形式论的错误。把马克思的话断章取义,加以曲解,就变成了他的辩证逻辑。

卞从周:这是你对他的偏见。

时任道:偏见?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辩证法不是万能公式。黑格尔就是把辩证法当作概念自身的发展法则,故把三段法化成一个普通公式。但事实上,如果一切现象嵌入三段法的公式中,就未必能说明事物之发展。

[夏小山拿着一瓶酒上。]

卞从周:冯友兰的观点是他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你一味地把他的每个词与马克思的相对应,以至于你机械地理解冯氏的观点。

时任道:机械的不是我的理解,而是他的表述。他就是这样写的,我自然这样理解。

卞从周:而且这和三段法不是一回事。

时任道:在机械论的错误上,是一样的。我们把辩证法三定律分别来看……正好小山也来了。所谓矛盾统一律,说明生物学上生命的现象是生与死的统一。这是说:活人的体内含有死的因素。然而活人还是活人,他不可能同时是个死人。形式逻辑中的同一律,矛盾与拒中律,仍有它相对的地位,不是绝对无用的。

夏小山:(小声)这是?

卞从周:(小声)批冯友兰的“贞元三书”。

时任道:(拿麻将牌)如说四条与四条,幺鸡与幺鸡是相对的;四条与幺鸡,四条,幺鸡,是绝对的。然而绝对之中不能不容相对存在。活人体内含有死的因素,这死的因素即由活的因素发展转化而来,即生物体中所呈现的新陈代谢作用,不是新的把旧的完全消灭,而是新的扬弃着旧的。其否定阶段,不一定拘于某种历史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