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10.1居住小区给水系统居住组团:人口1000~3000
居住小区:人口7000~15000城市居住区:人口30000~50000
居住小区:指含有教育、医疗、文体、经济、商业服务及其他公共建筑的城镇居民住宅建筑区。居住小区给水排水管道,是建筑给水排水管道和市政给水排水管道的过渡管段。居住小区的给水排水有其自身的特点,其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既不同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也有别于室外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居住小区给水排水管道,是建筑给水排水管道和市政给水排水管道的过渡管段,其水量、水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与其服务范围、地域特征有关。小区给水、排水设计流量与建筑内部和室外城市给水、排水设计流量计算方法均不相同。包括:给水工程:含给水水源、给水净化、给水管网、小区消防给水、其它公共给水排水工程:含污水管网,废水管网、雨水管网和小区污水处理中水工程:用中水来冲洗便器、浇绿化、浇洒道路和洗车居住小区给水系统:水源、管道系统、二次加压泵房和贮水池组成。10.1.1居住小区给水水源一、居住小区给水水源居住小区给水系统既可以直接利用现有供水管网作为给水水源,也可以适当利用自备水源。位于市区或厂矿区供水范围内的居住小区,应采用市政或厂矿给水管网作为给水水源,以减少工程投资,利于城市集中管理。远离市区或厂矿区的居住小区,若难以铺设供水管线,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可采用自备水源。对于远离市区或厂矿区,但可以铺设专门的输水管线供水的居住小区,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是否自备水源。自备水源的居住小区给水系统严禁与城市给水管道直接连接。当需要将城市给水作为自备水源的备用水或补充水时,只能将城市给水管道的水放入自备水源的贮水(或调节)池,经自备系统加压后使用。在严重缺水地区,应考虑建设居住小区中水工程,用中水来冲洗厕所、浇洒绿地和道路。10.1.3居住小区管道布置和敷设给水干管布置原则:宜沿用水量最大的地段布置,即以最短的距离向用水大户供水。给水支管与接户管布置:一般为枝状。给水管道----小区给水干管、小区给水支管和接户管居住小区的给水管道:宜与道路中心线或与主要建筑物平行敷设。管道埋深:土壤冰冻深度、外部荷载、管道强度、管线交叉情况等。阀门及消火栓设置管道在建筑物单侧排列居住小区管道布置建筑物居住小区管道布置居住小区管道布置建筑物居住小区管道布置建筑物10.2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10.2.1居住小区设计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绿化用水量水景及娱乐设施用水量道路及广场用水量公用设施用水量未预见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消防用水量居住小区总的用水量居住小区给水设计用水量居住小区给水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用水变化规律既不同城市给水系统,又不同于建筑内给水系统。居住小区给水管网的设计流量与居住小区规模、管道布置情况以及小区的使用功能等因素有关,应通过多地点长时间实际测量各种居住小区内不同供水范围用水量变化曲线,再对大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求出居住小区给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公式。目前我国尚无居住小区给水管网设计流量专用计算公式,但我国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对居住小区给水管网设计流量的确定与计算有明确规定。1)当居住小区的规模在3000人以上,室外给水管网为环状管网或与城市管网连成环状,并与城市管网的连接管不少于2根,且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连接管应通过不小于70%的流量时,其住宅应按最大用水小时的平均秒流量为节点流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的生活用水也应按最大用水时的平均秒流量为节点流量。2)当居住小区的规模在3000人及以下,且室外给水管网为枝状管网时,其住宅及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应按其建筑物给水引入管(接户管)的设计流量作为节点流量和管段流量。3)小区内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以及绿化和景观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用水等,均以平均用水小时的平均秒流量计算节点流量。计算小区室外给水管道设计流量时,未预计水量和管网漏失量不计入,但计算小区管网与城市管网连接的引入管时,应考虑这一部分流量。凡不属于小区配套的公共建筑的水量应另计。生活用水量:小区内的人口数和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计算确定。公共建筑用水量:按用水性质、规模,根据公共建筑生活用水定额确定。水景喷泉循环补充水量:应根据蒸发、飘失、渗漏、排污等损失确定。公共游泳池、水上游泳池初次冲水时间取决于使用性质、城市给水条件等因素。消防用水量:居住小区消防用水量和水压及火灾延续时间,应按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确定。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之和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15%计。绿化用水量:与气候条件、绿化情况、土壤性质、人文环境等因素有关。住宅建筑生活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住宅最大用水小时的平均流量计算。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等设施的生活用水设计流量均应按相应公共建筑最大用水小时的平均秒流量为节点流量。1)居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居住小区1.居住小区室外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的确定与计算给水引入管的设计秒流量作为节点流量和管段流量2)居住人口在3000人及以下的居住小区小区内配套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及绿化和景观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用水等,均以平均用水小时平均秒流量计算。未预计水量和管网漏失量不计入管网节点流量,仅在计算小区管网与城市管网连接的引入管时考虑预留。不属于小区配套的公共建筑用水量应另计。3)配套设施及其他用水流量1)全部由室外管网直接供水:建筑物内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2)全部自行加压供给:贮水调节池的设计补充水量3)既有室外管网直接供水又有自行加压供水:直接供水量按用户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计,加压供水部分按贮水调节池的设计补充水量计,将二者叠加作为引入管的设计流量。2.接户管(建筑物给水引入管)设计流量的确定与计算计算目的:确定各管段的管径和水头损失,校核消防和事故时的流量,选择确定升压贮水调节设备。
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计算步骤:首先确定节点流量和管段设计流量,然后确定管径和水头损失,最后校核流量和选择设备。贮水池:有效容积根据小区生活用水量的调蓄贮水量和消防贮水量确定。水泵、水池、水塔和高位水箱水泵:扬程满足最不利配水点所需水压。小区由水塔或高位水箱时,水泵流量按最大时流量确定;反之则按小区给水系统设计流量确定。水塔(高位水箱)有效容积根据小区用水规律和加压泵房运行规律计算确定。分片集中调蓄10.1.2居住小区给水系统与供水方式1.直接供水2.调蓄增压供水
3.分压供水给水系统:可以生活和消防共用,也可以各自独立。设计居住小区给水系统时,应该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供水水压,以节省居住小区供水动力费用供水方式分散调蓄增压水池-水泵-水塔水池-水泵-水箱水池-变频调速水泵水池-水泵-气压罐居住小区的加压给水系统,应根据小区的规模、建筑高度和建筑物的分布等因素确定加压站的数量、规模、水压以及水压分区。当居住小区内所有建筑的高度和所需水压都相近时,整个小区可集中设置共用一套加压给水系统。当居住小区内只有一幢高层建筑或幢数不多且各幢所需压力相差很大时,每1幢建筑物宜单独设调蓄增压设施。当居住小区内若干幢建筑的高度和所需水压相近,且布置集中时,调蓄增压设施可以分片集中设置,条件相近几幢建筑物共用一套调蓄增压设施。供水水质
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现行的《生活饮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供水水压
生活饮用水给水管网从地面算起的最小服务水压可按住宅建筑层数确定:一层为0.1MPa,二层为0.12MPa,二层以上每增高一层增加0.04Mpa;高层建筑生活用水需要采用增压供水系统。居住小区水池、水塔和高位水箱的有效容积应根据小区生活用水量的调蓄贮水量,安全贮水量和消防贮水量确定。(0.15~0.2)Qd多层建筑居住小区中的7层及7层以下建筑一般不设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由室外消火栓和消防车灭火,应采用生活和消防公用的给水系统,高层建筑居住小区宜采用生活和消防各自独立的供水系统。
分质供水:生活引用水和中水的分质。四、管道布置和敷设
布置顺序:干管-支管-接户管管网宜布置成环网(干管)
居住小区室外给水管道,应沿区内道路平行于建筑物敷设,宜敷设在人行道、慢车道或草地下;管道外壁距建筑物外墙的净距不宜小于1.0m,且不得影响建筑物的基础。给水管道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净距与管径有关,管径为100~150mm时,不宜小于1.5m;管径为50~75mm时,不宜小于1.0m。居住小区室外给水管道尽量减少与其它管线的交叉,不可避免时,给水管应在排水管上面,给水管与其它地下管线及乔木之间的最小水平、垂直净距见下表。
居住小区地下管线(构筑物)间的最小净距注:1.净距指管外壁距离,管道交叉设套管时指套管外壁距离,直埋式热力管指保温管壳外壁距离。
2.电力电缆在道路的东侧(南北方向的路)或南侧(东西方向的路);通信电缆在道路的西侧或北侧。一般均在人行道下。为了便于小区管网的调节和检修,应在与城市管网连接处的小区干管上,与小区给水干管连接处的小区给水支管上,与小区给水支管连接处的接户管上及环状管网需调节和检修处设置阀门。阀门应设在阀门井或阀门套筒内。居住小区内城市消火栓保护不到的区域应设室外消火栓,设置数量和间距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当居住小区绿地和道路需洒水时,可设洒水栓,其间距不宜大于80m。第二节居住小区排水工程
一、排水体制采用何种排水体制,主要取决于城市排水体制和环境保护要求。也与居住小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以及建筑内部排水体制有关。居住小区排水体制主要分为分流制和合流制。1.合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合流的排出方式1.分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分流的排出方式2.居住小区需要中水回用时,应设分质分流排水系统。即粪便污水和杂排水分流。排水体制的选择要以保证当地污水不污染环境为首要原则,其次考虑工程造价以及技术合理性。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应选择投资、运行成本最小的方案。排水体制居住小区排水系统有合流制系统和分流制系统。采用何种系统主要取决于城市排水管网的体制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新建小区一般应采用雨污分流制第二节居住小区排水工程
居住小区排水管道的布置与辐敷设一般应沿道路或建筑物平行敷设,尽量减少与其他管线的交叉。如不可避免时,应设在给水管道下面,与其他管线的水平和垂直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0.3.1要求。应根据小区总体规划、道路和建筑物布置、地形标高、污水、废水和雨水去向管线短埋深小尽量自流排出二、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居住小区排水管道的布置应根据小区总体规划、道路和建筑物布置、地形标高、污水、废水和雨水的去向等实际情况,按照管线短、埋深小、尽量自流排出的原则确定。居住小区排水管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排水管道宜沿道路或建筑物平行敷设,尽量减少转弯以及与其他管线的交叉,如不可避免时,与其它管线的水平和垂直最小距离应符合要求。(2)干管应靠近主要排水建筑物,并布置在连接支管较多的一侧。第二节居住小区排水工程
(3)排水管道应尽量布置在道路外侧的人行道或草地的下面,不允许平行布置在铁路的下面和乔木的下面。(4)排水管道应尽量远离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避免生活饮用水遭受污染。(5)排水管道与其它地下管线及乔木之间的最小水平、垂直净距见表。排水管道与建筑物间的水平距离见下表。排水管道与建筑物基础间的最小水平净距与管道的埋设深浅有关,但管道埋深浅于建筑物基础时,最小水平净距不小于1.5m;否则,最小水平间距不小于2.5m。排水管道的管顶最小覆土厚度应根据外部荷载、管材强度和土层冰冻因素,结合当地实际经验确定。在车行道下,不宜小于0.7m,如小于0.7m则应采取保护管道防止受压破损的措施。不受冰冻和外部荷载影响时,管顶最小覆土厚度不小于0.3m。雨水口的布置、形式、数量应根据地形、建筑和道路的布置、雨水口布置位置、雨水流量、雨水口的泄流能力等因素经计算确定。排水管道的管材宜采用埋地排水塑料管、承插式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雨水管材宜宜采用埋地排水塑料管、承插式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和铸铁管。居住小区排水管材和检查井管道基础和接口应根据地质条件、布置位置、施工条件、地下水位、排水性质等因素确定。排水检查井和雨水检查井设置排水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间的水平距离居住小区排水管道的覆土厚度应根据道路的行车等级、管材受压强度、地基承载力、土层冰冻等因素和建筑物排水管标高经计算确定。小区干道和小区组团道路下的管道,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7m,如小于0.7m时应采取保护管道防止受压破损的技术措施;生活污水接户管埋设深度不得高于土壤冰冻线以上0.15m,且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3m。居住小区内雨水口的形式和数量应根据布置位置、雨水流量和雨水口的泄流能力经计算确定。雨水口应根据地形、建筑物位置,沿道路布置。为及时排除雨水雨水口一般布置在道路交汇处和路面最低点,建筑物单元出入口与道路交界处,外排水建筑物的水落管附近,小区空地、绿地的低洼点,地下坡道入口处。沿道路布置的雨水口间距宜在25~40m之间。雨水连接管长度不宜超过25m,每根连接管上最多连接2个雨水口。平箅雨水口的箅口宜低于道路路面30~40mm,低于土地面50~60mm。
第二节居住小区排水工程
居住小区排水管与室内排出管连接处,管道交汇、转弯、跌水、管径或坡度改变处以及直线管段上一定距离应设检查井。
小区内生活排水管道管径小于等于150mm时,检查井间距不宜大于20m;管径大于等于200mm时,检查井间距不宜大于30m;居住小区内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上检查井的最大间距见表
雨水检查井最大间距三、居住小区排水量
生活排水量为生活给水量的85%-95%,包括生活排水量和公共建筑排水量。居住小区排水接户管管径不应小于建筑物排水管径,下游管段的管径不应小于上游管段管径。三、居住小区排水量
居住小区雨水排水系统设计雨水流量的计算与城市雨水(或屋面雨水)排水相同,按公式第四章相关公式计算,但设计重现期、径流系数以及设计降雨历时等参数的取值范围不同。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区域的重要程度、地形条件、地形特点和气象特征等因素确定,一般宜选用1~3年。径流系数采用室外汇水面平均径流系数,既按表10-7选取,经加权平均后确定。如资料不足,也可以根据建筑稠密程度按0.5~0.8选用。北方干旱地区的小区一般可取0.3~0.6。建筑稠密取上限,反之取下限。径流系数径流系数α是一定汇水面积内地表径流量(毫米)与降水量(毫米)的比值径流系数说明在降水量中有多少水变成了径流,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径流的影响。居住小区雨水利用
对于居住小区而言,其雨水利用主要是指雨水的直接利用。即雨水经过收集、截污、调蓄、净化后用于建筑物内的生活杂用(冲洗厕所、洗衣)、作为中水的补充水、小区内的绿化浇灌用水、道路浇洒用水、洗车用水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用于屋顶花园、太阳能、风能综合利用、水景利用等场合。四、污水处理
当居住小区设置化粪池时,为减小化粪池容积也可将污水和废水分流,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生活废水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管网、水体或中水处理站。对于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已经健全,小区污水能够顺利汇入污水处理厂的地区,可取消化粪池。附近无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不到污水排放标准,应设污水处理装置。第三节居住小区中水工程建筑中水工程是指民用建筑物或居住小区内使用后的各种排水(生活排水、冷却水、雨水)经过适当处理后,回用于建筑物或居住小区内,作为杂用水的供水系统。中水是由上水(给水)和下水(排水)派生出来的。因其标准低于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所以称为中水。缺水城市和缺水地区在进行各类建筑物和建筑小区建设时,其总体规划设计应包括污水、废水、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中水设施建设的内容。当新建的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或回收水量大于等于100m3/d的宾馆、饭店、公寓和高级住宅,建筑面积大于30000m2或回收水量大于等于100m3/d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文化体育建筑,以及建筑面积大于50000m2或回收水量大于等于150m3/d或综合污水量大于等于750m3/d的居住小区(包括别墅区、公寓区等)和集中建筑区,宜配套建设中水设施。中水工程按系统规模分为:建筑中水、建筑小区中水和城市中水系统。建筑中水系统:以单个建筑物内的杂排水或屋顶雨水为水源建筑小区中水系统:以住宅小区或数个建筑物形成的建筑群排放的污水或雨水为水源城市中水系统: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为水源,深度处理后供大面积的建筑群作中水使用。建筑中水系统框图冲厕用水中水处理系统
中水供水系统
浇洒绿化用水生活用水生活废水等中水原水中水系统的水源主要来自建筑内部的生活污水、生活废水和冷却水,中水原水系统宜采用污、废水分流制。一般以洗浴废水为原水的比较多。由于水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雨水利用,目前看来很有前景,因为雨水作为中水水源,处理工艺比较简单,水质较好,一般只是采用物理方法处理就可以了。建筑物中水系统的中水水源建筑物内部的生活污水,生活废水和冷却水按水质分为7类:①沐浴排水 ②盥洗排水③冷却水④游泳池排污水⑤洗衣排水⑥厨房排水 ⑦厕所排水组合:①优质杂排水①~④②杂排水①~⑥③生活排水①~⑦
根据水质情况,中水水源的取舍顺序如图:具体水质情况与建筑物类别有关。
沐浴排水盥洗排水冷却水游泳池排污水厨房排水洗衣排水中水原水厕所排水建筑小区中水系统的中水水源建筑小区中水系统规模较大,可选作中水水源的种类较多。水源的选择应根据水量平衡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首先选用水量充足、稳定、污染物浓度低、水质处理难度小,安全且居民易接受的中水水源。按污染程度的轻重,建筑小区中水水源选取顺序为:①小区内建筑物杂排水;②小区或城市污水处理厂经生物处理后的出水;③小区附近工业企业排放的水质较清洁、水量较稳定、使用安全的生产废水;④小区生活污水;⑤小区内雨水,可作为补充水源。中水的水质要求和标准污水再生利用按用途分为农林牧渔用水、建筑杂用水、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景观环境用水、补充水源水等。建筑中水主要是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如冲厕、浇洒道路、绿化用水、消防、车辆冲洗、建筑施工、冷却用水等。建筑中水除了安全可靠,卫生指标如大肠菌群数等必须达标外,还应符合人们的感官要求,以解除人们使用中水的心理障碍,如浊度、色度、嗅等,另外,回用的中水不应引起设备和管道的腐蚀和结垢。卫生上安全可靠,无有害物质外观上没有使人不快的感觉,不腐蚀设备,不结垢,中水系统组成由中水原水收集系统,中水处理设施和中水供水系统三部分组成①中水原水系统指收集,输送中水原水到中水处理设施的管道系统和一些附属构筑物。根据中水原水的水质,中水原水集水系统有合流集水系统和分流集水系统两类。②中水处理包括前处理,主要处理和后处理三阶段预处理除了截留大的漂浮物、悬浮物和杂物外,主要是调节水量和水质,这是因为建筑物和小区的排水范围小,中水原水的集水不均匀,所以,需要设置调节池。主要处理是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等。后处理是对中水供水水质要求很高时进行的深度处理。③中水供水系统包括配水管网、中水贮水池、中水高位水箱,中水泵站或中水气压给水设备。其任务是把经过处理的符合杂用水水质标准的中水输送至各个中水用水点。与生活给水供水方式相类似,中水的供水方式也有简单供水、单设屋顶水箱供水、水泵和水箱联合供水和分区供水等多种方式。中水处理工艺流程
中水处理工艺流程是根据中水原水的水量与水质,供应的中水水量与水质,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对建筑环境的要求,如噪声、气味、美观、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