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检测卷03-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_第1页
期末模拟检测卷03-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_第2页
期末模拟检测卷03-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_第3页
期末模拟检测卷03-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_第4页
期末模拟检测卷03-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高一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期末模拟检测卷03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行星凌日,是在地球上观测时看到太阳被行星遮挡,在太阳表面形成小黑点。下图示意某时刻太阳系(局部)行星位置关系。甲、乙、丙、丁是地球表面肉眼可见的4颗行星。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行星,具有凌日现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行星凌日对地球的影响是(

)A.遮挡少量太阳辐射 B.降低太阳表面温度C.增加太阳黑子数量 D.增加太阳耀斑数量3.行星凌日时有发生,表明太阳系行星绕日公转具有(

)A.同向性 B.共面性 C.近圆性 D.波动性【答案】1.C2.A3.B【解析】1.具有凌日现象的行星,必须位于地球内侧轨道,图中只有行星丙位于地球内侧轨道。C正确,ABD错误。故选C。2.行星凌日不会对太阳表面温度和太阳活动产生影响,BCD错误;行星凌日可遮挡少量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A正确。故选A。3.行星凌日时,该行星与太阳、地球大致在同一直线,该行星轨道与地球轨道共面,可增加凌日概率。行星凌日现象时有发生,表明太阳系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大致在同一个平面),B正确。凌日时有发生不能表明太阳系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近圆性、波动性。ACD错误。故选B。【点睛】凌日是指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金星凌日”时,金星与太阳、地球近乎排成一条直线,这体现的行星运动特征是共面性。金星属于类地行星。读某火山喷发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火山喷出的物质可能直接来自(

)A.地表 B.软流层 C.地壳下部 D.下地幔5.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D.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6.火山喷发也可能导致地震的发生。一般认为地震波中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当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还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答案】4.B5.A6.D【解析】4.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不是地表、地壳和下地幔,B正确,ACD错误;故选B。5.火山爆发会产生大量的水汽和尘埃散发到空中,从而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减少而造成地表温度下降,A正确;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得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加强大气逆辐射,导致地表温度提升,C错误;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和地表温度变化关系不大,B错误;火山爆发不会导致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火山爆发会导致地表温度下降,地面长波辐射会减弱,D错误;故选A。6.结合所学知识,地震的能量是通过地震波传播的,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两种类型,如果纵波到达地面,地表就会上下颠簸,如果横波到达地表,地面就会水平晃动,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而横波与纵波由于速度差引起的传播时间的间隔大约相差12秒,题意表明,一般认为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地震发生后,横波到达之前是躲避或逃避的最好时间,即“黄金12秒”。由此判断,“黄金12秒”产生的原因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D正确。“黄金12秒”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等无关,ABC错误。故选D。【点睛】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火山喷发的有毒气体中含有硫磺和氯气,形成酸雨,昏暗的白昼和狂风暴雨,甚至泥浆雨,都会困扰当地居民长达数月之久。火山灰和火山气体被喷到高空中去,它们就会随风散布到很远的地方。这些火山物质会遮住阳光,导致气温下降,农作物减产,严重的将导致物种灭绝。中国空间站“天宫号”的轨道高度为400~450km,空间站每90分钟左右即可绕地球运行一圈。2024年4月30日,载有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下图示意神舟十七号返回的主要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下列关于神舟十七号从③点位到④点位时大气密度、大气压强、气温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密度减小 B.大气压强减小 C.气温先升后降再升高 D.大气温度先降后增8.神舟十七号返回时,其与基站的通信设备可能发生异常现象,该层可能是(

)A.平流层 B.臭氧层 C.对流层 D.高层大气9.2024年4月30日晚上,东风着陆场观测到月相是(

)A.B. C. D.【答案】7.C8.D9.C【解析】7.③点位于高层大气,④点位于对流层,从③点位到④点位时大气密度增加、大气压强增强、气温先增加,再减小再增加,C正确,ABD错误。故选C。8.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信号,当太阳活动强烈的时候,会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信号,导致其与基站的通信设备可能发生异常现象,D正确,ABC错误。故选D。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月相变化规律为: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凸面((右侧))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凸面((左侧))朝东,位于东半天空,而此时是农历22日,为下半月,故月亮在东面天空,凸面朝东,故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大气密度越小,大气压强越低。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从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示意拉萨某地节能房(图中甲、乙、丙、丁为可控开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白天,节能房中鹅卵石可以(

)A.减弱大气辐射 B.减弱大气逆辐射C.增强太阳辐射 D.增强地面辐射11.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为了减少屋内耗能应(

)A.甲、乙打开,丙、丁关闭 B.乙、丁打开,甲、丙关闭C.甲、丁打开,乙、丙关闭 D.乙、丙打开,甲、丁关闭【答案】10.D11.B【解析】10.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快,能够增强地面辐射,给房内空气供给更多热量,D正确。地面辐射增强,向大气传递的热量增多,大气温度升高,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均增强,A、B错误。太阳辐射的强弱取决于太阳本身,不受下垫面的影响,C错误。故选D。11.冬季气温低,为了减少屋内耗能,应使屋内热气流入、冷气流出。白天鹅卵石升温快,气流受热上升至丙,应关闭丙、打开乙,让热气流入屋内;同时关闭甲,减少室内热气流失;打开丁,让屋内较冷气流流出补充鹅卵石上方流失气流,气流再受热上升至乙,形成热力环流,减少屋内耗能。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热力环流是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多的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热少的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地处福建省三沙湾的竹江岛,四周皆是富饶的滩涂,当地村民以养殖海蛎或滩涂采集海蚌贝类为生。在滩涂上有一条蜿蜒3600多米、时隐时现的“汐路桥”(见下左图),连接竹江岛与陆岸村落。“汐路桥”由石条依次铺成,极少使用桥墩。下右图显示12月26日竹江岛的潮高变化(潮高即潮水高度,潮高的基准面为平均海平面下241c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岛上历来有两位专职洗桥人,每天负责清洗湿滑泥泞的桥面,他们需要在12月26日(

)A.待桥“初现”时洗桥,共洗一次 B.待滩涂“初现”时洗桥,共洗一次C.待桥“初现”时洗桥,共洗两次 D.待滩涂“初现”时洗桥,共洗两次13.即便有小船,岛上部分村民也要“等桥来”时才前往陆岸,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聚落位置 B.水文限制 C.生产活动 D.生活习惯14.“汐路桥”在特殊地段才以桥墩作为支撑结构,这类特殊地段(

)A.滩涂出露久 B.滩涂地势低 C.潮流冲刷弱 D.潮流速度慢【答案】12.C13.C14.B【解析】12.右图显示当天为混合潮,有两次高潮、两次低潮,并且低潮时间契合日常作息时间。因此,洗桥人要洗两次。材料显示“汐路桥”全长3600多米,所以洗桥过程中要依靠潮水,那么就需要在潮水完全退出,即滩涂裸露前洗完,否则无水冲洗桥上淤泥,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文字信息中“富饶滩涂”“或以采集海蚌贝类为生”说明部分村民利用滩涂资源赶海谋生,等桥实际是等滩涂,在滩涂上采集蛤蛎、蛭子、跳跳鱼。而滩涂出露时无法行船,只能借由桥抵达,所以不是生活习惯,而是生产活动决定其出行方式的选择,C正确,D错误;潮起时同样可以行船抵达对岸聚落,A错误;题干中“有小船”及右图显示的潮水位高度,说明潮起时候具备行船条件,但是部分村民依然“等桥来”,可见并非水文条件限制,B错误。故选C。14.根据日常经验,桥墩作为支撑结构能够将桥面架起使其高于水面。图片显示出无桥墩处的桥直接铺设于滩涂之上,并且文字信息描述其由松木桩支撑,无桥墩处与桥墩处皆有支撑结构,所以桥墩主要目的是使桥面更高,增加出露时间,供行人出行,由此推测桥墩处地段地势较其他处低,潮水位高于滩涂时间长,导致滩涂出露时间短,滩涂地势低,B正确,A错误;滩涂地势低洼区是潮间带的潮汐通道处,汇水面积大,水流急,潮水冲刷能力强,C、D错误。故选B。【点睛】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助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在贵州省德江县藏金洞中,科学家发现一枚类似“溏心荷包蛋”的地貌景观(下图),其中间颜色略深,如黄澄澄的“蛋黄”(硫化物沉淀),周围一圈黄色最浅,逐渐和外围的“蛋清”(碳酸钙)融为一体。研究表明,它是一种独特的喀斯特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形成“溏心荷包蛋”需要(

)①含硫化物的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③四周碳酸钙不断沉积④快速流动的地下径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该溶洞为“溏心荷包蛋”发育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A.丰富的泥沙 B.充足的水汽 C.曲折的河道 D.平缓的洞底17.与“溏心荷包蛋”景观成因最相似的地貌形态是(

)A.溶洞 B.孤峰 C.石笋 D.洼地【答案】15.A16.D17.C【解析】15.根据材料可知,“溏心荷包蛋”中间黄澄澄的“蛋黄”含有硫化物沉淀,因此它的形成需要含硫化物的水自洞顶不断滴落堆积,①正确;水沿着洞壁缓慢渗出会使得该洞穴范围内硫化物或碳酸钙广布,而不仅仅是形成 类似“溏心荷包蛋”的地貌景观,②错误;外围的“蛋清”当中含有碳酸钙,判断周围碳酸钙不断沉积,③正确;快速流动的地下径流会将硫化物和碳酸钙侵蚀掉,无法形成“溏心荷包蛋”,④错误。综上所述,BCD错误,本题选A。16.根据图片可知,该枚“溏心荷包蛋”底座较为平坦,判断其形成时洞底地形较为平缓,为“溏心荷包蛋”的发育提供了关键条件,D正确;“溏心荷包蛋”的形成是硫化物和碳酸钙堆积的结果,与泥沙无关,A错误;硫化物和碳酸钙是洞顶的流水带来的,并不是水汽带来的,B与“溏心荷包蛋”的形成无关;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河道是曲折还是平直,只能判断洞内地势较为平缓,C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D。17.“溏心荷包蛋”景观的形成是流水携带硫化物和碳酸钙堆积的结果,溶洞、孤峰、洼地是流水侵蚀地貌,与“溏心荷包蛋”景观成因不相似,ABD错误;石笋是流水携带碳酸钙堆积的结果,与“溏心荷包蛋”景观成因相似,C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C。【点睛】“溏心荷包蛋”景观的形成过程:原先在煎蛋的位置上,滴落在这里的水是碱性水,水中的碳酸钙不断沉积到这里,其中黄色的部分是水滴滴落的位置,水中含有的硫化物将这里染成了黄色,形成石笋;而周围白色“蛋白”则是水滴滴落在石笋上后,水滴向四周流去,含硫化合物在中央的部分沉积,周围含有的含硫化合物较少,主要是碳酸钙,所以呈现出白色。后来,不知因何缘故,滴落在石笋上的水突然变成了酸性水,酸性水具有腐蚀作用,一点点地腐蚀着这根石笋,导致这根石笋的高度不断变矮,而这也使得这根石笋变得更加像煎鸡蛋了。顶级群落是生物群落经过一系列演替,最后发展成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稳定群落。人类不同程度的干扰会对群落演替产生重要的影响,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山地植物群落在人类不同干扰程度下的演替过程。完成下面小题。18.该研究区的顶级群落是(

)A.灌草群落 B.蒙古栎林群落 C.白桦林群落 D.阔叶红松林群落19.不同的地形条件会导致水分条件的差异,旱生系列、中生系列、湿生系列分别出现的地形是(

)A.地势较高的岗脊、山地中下部和缓坡、山坡下部和谷地B.地势较高的岗脊、山坡下部和谷地、山地中下部和缓坡C.山地中下部和缓坡、地势较高的岗脊、山坡下部和谷地D.山地中下部和缓坡、山坡下部和谷地、地势较高的岗脊20.与类型三植被对比,类型四植被更(

)A.耐贫瘠 B.喜湿润 C.喜光照 D.耐干旱【答案】18.D19.A20.B【解析】18.由题意可知人类的过度干扰会导致群落的逆向演替,轻度干扰群落可以正向演替,正向演替的群落等级高,而图中由类型一到类型二到类型三再到类型四的植被不断经过轻度干扰,所以不断经过轻度干扰导致的正向更替而形成的是阔叶红松林群落,故该区域的顶级群落是阔叶红松林群落,D正确,ABC错误。故选D。19.由题意可知不同的地形条件会导致水分条件的差异,地势较高的岗脊海拔高,保水条件差,为旱生环境;山坡下部和谷地,集水条件好,为湿生环境;山地中下部和缓坡为中生环境,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由上题可知类型四是类型三的正向演替后期,类型三是类型四的先锋植被,改善了阳光和水分等条件,所以类型三相对于类型四更耐贫瘠、更耐干旱,而越干旱的气候光照越充足,所以类型三相对于类型四更喜光照,ACD错误;类型四相对于类型三植被发育程度更好,需要更好的水热条件,所以类型四比类型三更喜湿润,B正确。故选B。【点睛】植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集合,它是每个植物个体通过互惠、竞争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巧妙组合,是适应其共同生存环境的结果。例如一片森林、一个生有水草或藻类的水塘等。泥岩地区的土壤遇水易形成泥浆,干燥时则迅速硬实结块,对植物的根系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使之较难进行农业生产。泰国位于热带,河流流速较慢的洪泛区是泥岩主要分布区,当地人利用一种根系较发达的培地茅来改善土壤性质,种植果树,进行农业生产。下图为培地茅景观图、土壤改良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泰国泥岩土壤形成区(

)A.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B.地形陡峭,水流速度快C.有机质分解速度较慢 D.土壤中大颗粒砾石较多22.培地茅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体现在(

)①增加下渗,起到固土作用②产生残体多,有效增肥③根系发达,消耗有机质多④根系庞大,改善土壤板结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21.A22.D【解析】21.根据材料“泥岩地区的土壤遇水易形成泥浆,干燥时则迅速硬实结块”并结合所学知识,泰国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多的季节土壤遇水形成泥浆,降水少的季节土壤则迅速硬实结块,A正确;由材料“泰国位于热带,河流流速较慢的洪泛区是泥岩主要分布区”可知,泰国泥岩土壤形成区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B错误;泰国泥岩土壤形成区位于热带,温度高,生物分解作用强,C错误;泰国泥岩土壤形成区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携带泥沙能力较弱,土壤颗粒细小,D错误。故选A。22.培地茅根系较发达可以增加下渗,起到固土作用,①正确;泰国泥岩主要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土壤肥力低,培地茅产生残体多,可以有效增肥,②正确;培地茅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消耗有机质较少,③错误;培地茅根系庞大,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板结,④正确。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D。【点睛】土壤的养护: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常用的方法有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当地时间2024年4月16日,阿联酋大部分地区遭遇了75年以来最严重暴雨,迪拜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142毫米。暴风雨中,迪拜天空出现了“一秒变绿”的罕见现象。图为阿联酋位置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迪拜此次降雨前近地面气压状况和空气运动状况为(

)A.高压上升 B.高压下沉 C.低压上升 D.低压下沉24.下列现象与迪拜天空“一秒变绿”原理相似的是(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5.迪拜在此次暴雨中受灾严重的原因包括(

)①城市排水系统不足②沙漠雨水下渗快③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④区域内河流湖泊较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23.C24.A25.D【解析】23.降雨是空气上升,水汽凝结所形成的,因此降雨前近地面应是低压,空气应垂直上升运动,C正确;高压控制下为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以晴朗天气为主,AB错误;低压控制下为上升气流,D错误。故选C。24.迪拜天空一秒变绿是由于大气散射所造成的,与之原理类似的包括天空多呈蔚蓝色,朝霞晚霞呈红色,①②正确;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是因为大气保温作用弱,与散射无关,③错误;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是因为反射作用强,与散射无关,④错误。故选A。25.迪拜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不足,①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增多,迪拜出现短时间强降水,③正确;该地降水较少,河湖欠发育,排水能力较差,④正确;沙漠雨水下渗快不是导致受灾严重的原因,②错误。故选D。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拉萨市地处青藏高原的拉萨河谷,为满足市民生活需求,拉萨市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但受低温冻害影响大,产量较低。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大棚种植,在山东寿光技术员指导下,当地农民通过向温室增施二氧化碳、洒水等多种措施来改善蔬菜生长的条件,取得明显成效。下图为当地蔬菜大棚示意图。(1)寿光技术员到拉萨后感觉该地昼夜温差比较大,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其原因。(2)为改善蔬菜生长条件,技术员指导当地农民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请选择其中之一,分析该措施的合理性。措施一:向大棚中增施二氧化碳气体来促进蔬菜的生长。措施二:冬季午后向大棚内洒水以减轻蔬菜受冻害影响。【答案】(1)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地面热量散失快,气温较低。(2)措施一:二氧化碳气体能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提高大棚内的温度;有利于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措施二:冬季午后向大棚内洒水,提高地面比热容,可使夜间地面温度不致过低,洒水也可增加棚内湿度,由于水汽凝结释热,也不致于使夜间气温过低。【分析】本题以拉萨蔬菜大棚为材料,涉及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可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逆辐射两方面分析昼夜温差大的原因。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白天气温较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散失快,气温较低,所以昼夜温差大。(2)措施一:二氧化碳对蔬菜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有提高温度和增加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有利于提高温室大棚内温度,利于蔬菜生长;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和呼吸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增多利于增强光合作用,促进蔬菜生长,提高蔬菜产量。措施二:冬季温度较低,午后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向温室大棚内喷洒适量的水,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大地面的比热容,能够使得地面降温速度变慢,使得夜间地面温度不至于过低;洒水能够使得蒸发量增加,棚内水汽含量增加,水汽在降温时凝结,释放热量,缓解温度过低状况。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心滩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河道中部沉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后堆积体出露水面成成的江心小岛。位于湖北省荆州市与湖南省岳阳市交界处的长江段心滩将长江分为左右两个河道(下图),心滩东南侧地势较高,常年位于水面以上,部分土地已开发为耕地,西北侧地势较低,只在枯水期露出水面。(1)描述图示长江河段在心滩形成前的水流速度变化。(2)说明该心滩的形成过程。(3)推测该心滩未来的变化趋势。【答案】(1)河流由窄变宽,水流速度减慢;在山丘处河流流速加快;河道变宽,河流流速减慢。(2)河流上游侵蚀产生的泥沙,被河流搬运到下游;(山丘处)河道突然变窄。(水流受阻)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在此沉积;水下堆积体的出现导致河道变窄,堆积体两侧水流速度加快;河道下蚀使河道加深,水面下降。堆积体出露水面成为心滩。(3)心滩出现后,两侧河道水量与流速存在差异;西北侧流速慢,泥沙不断堆积,导致西北侧河道不断变窄;西北侧堆积物不断延伸,最终与荆州市一侧河岸连接,心滩变成边滩。【分析】本题组以长江心滩河段为材料设置地理试题,涉及水流速度变化、心滩形成过程和心滩未来变化趋势等地理知识,主要考查流水沉积地貌的形成,突出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图示长江河段没有心滩时河段的宽度大,结合河流流向,河流先从河道较窄处流向宽处,流速逐渐减慢;河流流向山丘处河道收窄,河流流速加快;出山丘后,河道由窄变宽,水流速度减慢。(2)心滩时泥沙沉积形成,泥沙的来源应该是河流上游被侵蚀搬运到此处逐渐沉积形成的。河流在山丘处河道突然收窄,流速加快,出山丘后河道变宽,流速迅速减慢,泥沙在此沉积;水下堆积体开始出现导致山丘出口外的泥沙堆积进一步增多,水下堆积体进一步导致河道变窄,河水从堆积体两侧分流,速度加快;水下堆积体两侧河道流水下蚀加剧,河道变深,水面下降,水下堆积体泥沙沉积增多,堆积体逐渐出露水面形成心滩。(3)心滩出现后,流水向下流动过程中遇到心滩向两侧分流,两侧河道水量与流速存在差异,因该地位于湖北,属于北半球,河水在运动过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西北侧流速,泥沙堆积,导致西北侧河道变窄;西北侧堆积体不断延伸,最终与荆州市一侧河岸相连,心滩与陆地相连形成边滩。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广东冷南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2.5℃,年平均降雨量1314mm,多红壤发育,红壤具有酸、黏、瘦的特点。材料二西樵山位于广东省南海县的西南部,形成于5000万年前的死火山,该地广泛分布着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红壤,海拔340余米,屹立在珠江三角洲平原上,多低丘陵、平原、阶地等地貌,山体坡度较小,农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山前平原,开发时间较长。佛手瓜原本产于墨西哥,传入中国后,由于西樵山独特的土壤条件,所种出来的佛手瓜与外地产的大不一样,品相绝佳,名噪一时。下图为西樵山佛手瓜示意图。(1)岭南多红壤发育,土壤贫瘠,试从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分析其原因。(2)针对红壤黏、瘦的特点,提出改良红壤可采取的具体措施。(3)西樵山独特的土壤条件种出的佛手瓜品质优良,试分析西樵山土壤的独特之处。【答案】(1)该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温高,土壤有机质分解快;降水量大,多丘陵地形,坡度较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土壤养分大量流失;降水较多,土壤淋溶作用强,养分易流失;植被生长茂盛,消耗的土壤养分多;有机质积累少。(2)瘦: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种植绿肥、丰富土壤营养物质;作物轮作、休耕、广施农家肥等。黏:掺砂,改善土壤结构。(3)山体坡度较小,农业活动主要在山前平原,地形平坦以沉积作用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西樵山为死火山,拥有肥沃的火山灰;西樵山开发时间长,人类的农业生产与土地利用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分析】本题以西樵山佛手瓜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土壤的养护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详解】(1)当地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2.5℃,气温高,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年平均降雨量1314mm,降水较多,土壤淋溶作用强,养分易流失;降水量大,且当地多丘陵地形,坡度较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当地水热条件好,植被生长茂盛,消耗的土壤养分多;所以当地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相对贫瘠。(2)红壤黏说明土壤水分太多,土壤中的空气太少,为此应加入一些颗粒物较大的砂砾,增加土壤缝隙,改善土壤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