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PAGEPAGE1专题20种群和群落1.(2021·1月浙江选考)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直到1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B.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C.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D.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2.(2021·广东高考真题)图示某S形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当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
A.a B.b C.c D.d3.(2021山东高考11)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A.66只/公顷B.77只/公顷C.83只/公顷D.88只/公顷4.(2021福建)10.生境破碎指因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被隔断成碎片。隔断后的碎片称为生境碎片。为研究生境破碎对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种群数量的影响,2019年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类型生境碎片进行了相关调查,设置的样地总面积均为15000m2,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生境碎片类型植株数(株)幼树小树成树合计5公顷碎片21933315公顷碎片5781782连续森林3922268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5000m2应是设置的多块调查样地面积之和B.生境碎片的面积与其维持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C.生境破碎利于景东翅子树种群的生存和发展D.不同树龄植株的数量比例反映该种群的年龄组成5.(2021湖北)14.20世纪末,野生熊猫分布在秦岭、岷山和小相岭等6大山系。全国已建立熊猫自然保护区40余个,野生熊猫栖息地面积大幅增长。在秦岭,栖息地已被分割成5个主要活动区域;在岷山,熊猫被分割成10多个小种群;小相岭山系熊猫栖息地最为破碎,各隔离种群熊猫数量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熊猫的自然种群个体数量低与其繁育能力有关B.增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容纳量C.隔离阻碍了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熊猫小种群内会产生近亲繁殖D.在不同活动区域的熊猫种群间建立走廊,可以提高熊猫的种群数6.(2021福建)7.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I)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II)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I、Ⅱ都要将实验结果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B.实验I、Ⅱ通气前都必须用NaOH去除空气中的CO2C.实验I中,有氧组和无氧组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实验Ⅱ中,可用滤纸在盖玻片另一侧吸引培养液进入计数室7.(2021海南)18.农业生产中常利用瓢虫来防治叶螨。某小组研究瓢虫的饥饿程度和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相同条件下,瓢虫密度越高,捕食作用率越低B.饥饿程度和叶螨密度共同决定了瓢虫的捕食作用率C.对瓢虫进行适当饥饿处理可提高防治效果D.田间防治叶螨时应适当控制瓢虫密度8.(2021山东高考10)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中不放螺,M中放入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开始统计L、M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C.图示L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9.(2021·河北高考真题)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种植模式番茄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叶)若虫(头叶)天敌昆虫多样性指数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番茄单作22.73.20.816.51.2番茄玫瑰邻作1.40.20.11.82.2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10.(2021·6浙江月选考)某森林中,高密度的某昆虫幼虫取食落叶松,影响松树的生长,最大松针长度减小,来年幼虫的食物质量变差,导致该昆虫密度下降,使松树得到恢复。反过来随着食物质量的提高,幼虫数量又有所增加。幼虫的密度(虚线)与落叶松的最大松针长度(实线)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昆虫幼虫的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B.食物是该昆虫幼虫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C.该昆虫幼虫与落叶松处于同一捕食食物链中的不同环节D.该昆虫幼虫环境容纳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落叶松的种群数量11.(2021·湖南高考真题)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B.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C.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D.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12.(2021福建)8.我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的向光性B.“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可体现生物之间存在种间互助的关系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可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可体现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3.(2021湖北)12.酷热干燥某国家公园内生长有很多马齿苋属植物叶片嫩而多肉,深受大象喜爱。其枝条在大象进食时常被折断掉到地上,遭到踩踏的枝条会长成新的植株。白天马齿苋属植物会关闭气孔,在凉爽的夜晚吸收CO2并储存起来。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B.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存在互利共生关系C.水分是马齿苋属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D.白天马齿苋属植物气孔关闭,仍能进行光合作用14.(2021·1月浙江选考)近年来,我省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在一些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区域会发生变化。退耕之初发展到顶极群落期间的变化趋势是()A.生态系统稳定性越来越强 B.群落的净生产量越来越大C.草本层对垂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D.群落中植物个体总数越来越多15.(2021·全国甲卷高考真题)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16.(2021山东高考19)(不定项)种群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若某种水蚤种群密度与种群增长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蚤的出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而降低B.水蚤种群密度为1个/cm3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C.单位时间内水蚤种群的增加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D.若在水蚤种群密度为32个/cm3时进行培养,其种群的增长率会为负值17.(2021天津)13.为研究降水量影响草原小型啮齿动物种群密度的机制,科研人员以田鼠幼鼠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中,野外实验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开展,将相同体重的幼鼠放入不同样地中,5个月后测定相关指标,部分结果见下图。
(1)由图1可知,___________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增加有利于个体存活、育龄个体增多,影响田鼠种群的___________,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2)由图2可知,增加降水有利于___________生长,其在田鼠食谱中所占比例增加,田鼠食谱发生变化。(3)随后在室内模拟野外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分别对两组田鼠幼鼠进行饲喂,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田鼠体重增幅。该实验目的为___________.(4)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加降水引起田鼠食谱变化后,田鼠肠道微生物组成也发生变化,其中能利用草中的纤维素等物质合成并分泌短链脂肪酸(田鼠的能量来源之一)的微生物比例显著增加。田鼠与这类微生物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请在图中用箭头标示肠道微生物三类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______
18.(2021辽宁)23.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入侵种一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和扩散能力,而且在入侵地缺乏天敌,因而生长迅速,导致本地物种衰退甚至消失。回答下列问题:(1)入侵种爆发时,种群增长曲线往往呈“J”型从环境因素考虑,其原因有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入侵种的爆发通常会使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__________,群落发生__________演替。(2)三裂叶豚草是辽宁省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某锈菌对三裂叶脉草表现为专一性寄生,可使叶片出现锈斑,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为了验证该锈菌对三裂叶豚草的专一性寄生,科研人员进行了侵染实验。方法:在三裂叶草和多种植物的离体叶片上分别喷一定浓度的锈菌菌液,将叶片静置于适宜条件下,观察和记录发病情况。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3)为了有效控制三裂叶豚草,科研人员开展了生物控制试验,样地中三裂叶豚草初始播种量一致,部分试验结果见下表。组别三裂叶豚草生物量(kg·m-2)第1年第2年第3年A:三裂叶豚草8.0712.2412.24B:三裂叶豚草+锈菌7.656.434.77C:三裂叶豚草+广聚萤叶甲8.1012.4312.78D:三裂叶豚草+野艾蒿4.894.023.12注:野艾蒿一植物,锈菌一真菌,广聚萤叶甲一昆虫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除锈菌外,可用于控制三裂叶豚草的生物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4)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在尚未被三裂叶豚草入侵但入侵风险较高的区域,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是__________;在已经被三裂叶豚草入侵的区域,为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可以采取的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19.(2021·湖南高考真题)某林场有一片约2公顷的马尾松与石栎混交次生林,群落内马尾松、石栎两个种群的空间分布均为随机分布。为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马尾松和石栎种群密度的变化特征,某研究小组在该混交次生林中选取5个固定样方进行观测,每个样方的面积为0.04公顷,某一时期的观测结果如表所示。树高X(m)马尾松(株)石栎(株)样方1样方2样方3样方4样方5样方1样方2样方3样方4样方5x≤58975846485047455<X≤102527302830302528262710<X≤15342930363523543x>15131614151232122合计80818184858178847977注:同一树种的树高与年龄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两树种在幼年期时的高度基本一致。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根据表中调查数据计算,马尾松种群密度为_________。(2)该群落中,马尾松和石栎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栎是耐阴树种。根据表中数据和树种的特性预测该次生林数十年后优势树种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20.(2021·全国乙卷高考真题)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_______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____________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21.(2021·6浙江月选考)(7分)某森林因火灾被大片烧毁。下图是火烧后该地的植物群落在恢复过程中,各类不同植物类型生物量的变化状况。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调查时刻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植物群落的恢复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这种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恢复到一定阶段时,图示的不同植物类型同时交织在一起,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3)当群落演替到____________时,群落的总生物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在此之前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植物类型中______的生物量会持续上升,而___________的生物量星下降趋势。22.(2021湖北)22.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面积最大和空间尺度最长的一种交错带。近几十年来,该区域沙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成为我国生态问题最为严重的生系统类型之一。因此,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成为促进区域退化土地恢复和植被重建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重要生态措施之一研究人员以耕作的农田为对照,以退耕后人工种植的柠条(灌木)林地、人工杨树林地和弃耕后自然恢复草地为研究样地,调查了退耕还林与还草不同类型样地的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调查结果如表所示。样地类型总个体数量(只)优势类群(科)常见类群数量(科)总类群数量(科)农田45蜉金龟科、蚁科、步甲科和蠼螋科共4科610柠条林地38蚁科910杨树林地51蚁科67自然恢复草地47平腹蛛科、鳃金龟科、蝼蛄科和拟步甲科共4科1115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样地中,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2)农田优势类群为4科,多于退耕还林样地,从非生物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与农田中___________较高有关(答出2点即可)。(3)该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草措施对地面节肢动物多样性的恢复效应比退耕还林措施___________(填“好”或“差”)。(4)杨树及甲、乙两种草本药用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和甲相比,乙更适合在杨树林下种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20种群和群落1.(2021·1月浙江选考)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直到1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B.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C.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D.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答案】D【分析】“S”型增长曲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详解】A、绵羊种群数量除与环境条件有关外,出生率和死亡率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而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减少,A错误;B、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增长率一直下降,故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倍数一直减小,B错误;C、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会随着绵羊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C错误;D、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则绵羊的食物来源可能会受影响,故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D。2.(2021·广东高考真题)图示某S形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当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
A.a B.b C.c D.d【答案】B【分析】1、环境容纳量是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容纳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2、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增加;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保存稳定;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降低。【详解】分析题图可知,在b点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在b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表示该种群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B正确。故选B。3.(2021山东高考11)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A.66只/公顷B.77只/公顷C.83只/公顷D.88只/公顷【答案】B【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中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故可将第一次标记的鼠的数量视为39-5=34只,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设该区域该种鼠的种群数量为X只,则根据计算公式可知,(39-5)/X=15/34,解得X≈77.07,面积为一公顷,故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77只/公顷。B正确。4.(2021福建)10.生境破碎指因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被隔断成碎片。隔断后的碎片称为生境碎片。为研究生境破碎对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种群数量的影响,2019年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类型生境碎片进行了相关调查,设置的样地总面积均为15000m2,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生境碎片类型植株数(株)幼树小树成树合计5公顷碎片21933315公顷碎片5781782连续森林3922268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5000m2应是设置的多块调查样地面积之和B.生境碎片的面积与其维持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C.生境破碎利于景东翅子树种群的生存和发展D.不同树龄植株的数量比例反映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其中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详解】A、结合题意可知,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类型生境碎片进行了相关调查,设置的样地总面积均为15000m2,故15000m2应是设置的多块调查样地面积之和,A正确;BC、据表格数据可知,5公顷碎片、15公顷碎片和连续森林的景东翅子树种群数量分别为33、82和87,故生境碎片的面积与其维持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可推知生境破碎不利于景东翅子树种群的生存和发展,B正确,C错误;D、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不同树龄植株(如幼树、小树和成树)的数量比例反映该种群的年龄组成,D正确。故选C。5.(2021湖北)14.20世纪末,野生熊猫分布在秦岭、岷山和小相岭等6大山系。全国已建立熊猫自然保护区40余个,野生熊猫栖息地面积大幅增长。在秦岭,栖息地已被分割成5个主要活动区域;在岷山,熊猫被分割成10多个小种群;小相岭山系熊猫栖息地最为破碎,各隔离种群熊猫数量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熊猫的自然种群个体数量低与其繁育能力有关B.增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容纳量C.隔离阻碍了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熊猫小种群内会产生近亲繁殖D.在不同活动区域的熊猫种群间建立走廊,可以提高熊猫的种群数【答案】D【解析】【分析】最高环境容纳量(简称“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环境容纳量的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详解】A、动物的繁育能力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故熊猫的自然种群个体数量低与其繁育能力有关,A正确;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改善生存环境,进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野生大熊猫的根本措施,B正确;C、隔离(地理隔离等)导致熊猫不能相遇,阻碍了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熊猫小种群内会产生近亲繁殖,C正确;D、由于地理阻隔导致大熊猫不能相遇,熊猫种群数量增多,在不同活动区域的熊猫种群间建立走廊,可以使熊猫汇集,多个种群集合成为一个,熊猫的种群数下降,D错误。故选D。6.(2021福建)7.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I)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II)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I、Ⅱ都要将实验结果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B.实验I、Ⅱ通气前都必须用NaOH去除空气中的CO2C.实验I中,有氧组和无氧组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实验Ⅱ中,可用滤纸在盖玻片另一侧吸引培养液进入计数室【答案】C【解析】【分析】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Ⅰ):(1)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酵母菌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所以装置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2)清水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装置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与消耗氧气的量的差值。2、“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Ⅱ)中,酵母菌数量的计算公式为:每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400÷(0.1mm3×10-3)×稀释的倍数;并且实验过程中需注意相关注意点,如:取样时要先振荡摇匀、酵母菌浓度过高时要加水稀释、计数时只数上边线和左边线的菌体数等。【详解】A、实验Ⅰ不需要将实验结果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可以根据液滴的移动情况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A错误;B、实验Ⅱ中二氧化碳不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不会干扰实验结果,所以不需要通气前用NaOH去除空气中的CO2,B错误;C、实验Ⅰ中,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物中都有二氧化碳,所以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D、实验Ⅱ中,用血细胞计数对酵母菌计数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再吸去多余培养液,最后进行计数,D错误。故选C。7.(2021海南)18.农业生产中常利用瓢虫来防治叶螨。某小组研究瓢虫的饥饿程度和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相同条件下,瓢虫密度越高,捕食作用率越低B.饥饿程度和叶螨密度共同决定了瓢虫的捕食作用率C.对瓢虫进行适当饥饿处理可提高防治效果D.田间防治叶螨时应适当控制瓢虫密度【答案】B【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研究瓢虫的饥饿程度和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率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瓢虫密度和饥饿状态,因变量为捕食作用率。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D、据图可知,在相同条件下(饥饿状态相同条件下),瓢虫密度越高,捕食作用率越低,故为保证较高的捕食作用率,田间防治叶螨时应适当控制瓢虫密度,AD正确;B、本实验的自变量为饥饿程度和瓢虫密度,因变量为捕食作用率,据图可知饥饿程度和瓢虫密度(而非叶螨密度)共同决定了瓢虫的捕食作用率,B错误;C、结合题图可知,在瓢虫密度相同的情况下,饥饿24h和饥饿48h的捕食作用率均高于未饥饿的捕食作用率,故对瓢虫进行适当饥饿处理可提高防治效果,C正确。故选B。8.(2021山东高考10)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中不放螺,M中放入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开始统计L、M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C.图示L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答案】A【解析】题干分析,L玻璃缸不放螺,做空白对照,M中放入100只螺,则M中藻类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为甲藻数量增加,乙藻和丙藻数量减少,甲藻成为优势物种。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随着时间的变化,甲藻数量减少,乙藻数量先升后降,丙藻数量慢慢上升,据此答题。结合两图可知,在放入螺之前,甲藻数量多,乙藻数量其次,丙藻数量较少,放入螺之后,甲藻的数量减少明显,乙藻其次,丙藻数量增加,说明螺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且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甲藻>乙藻>丙藻,A正确,B错误;图示L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主要原因是引入了螺的捕食使数量下降,C错误;生态系统是由该区域所有生物和生物所处的无机环境构成,甲、乙、丙藻只是该区域的部分生物,D错误。9.(2021·河北高考真题)烟粉虱为害会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种植模式番茄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叶)若虫(头叶)天敌昆虫多样性指数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番茄单作22.73.20.816.51.2番茄玫瑰邻作1.40.20.11.82.2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D.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答案】B【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由番茄单作转为番茄玫瑰邻作,可以显著降低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烟粉虱成虫数量,降低烟粉虱若虫的数量,同时增大天敌昆虫的多样性指数。【详解】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的若虫与成虫的比值由16.5:26.7变为1.8:1.7,年龄结构发生改变,A正确;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在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比例并无变化,仍然是上部叶最多,中部叶次之,下部叶最少,所以空间分布类型没有改变,B错误;C、由单作转为邻作,增加了玫瑰,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玫瑰吸引天敌防治害虫,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功能,D正确。故选B。10.(2021·6浙江月选考)某森林中,高密度的某昆虫幼虫取食落叶松,影响松树的生长,最大松针长度减小,来年幼虫的食物质量变差,导致该昆虫密度下降,使松树得到恢复。反过来随着食物质量的提高,幼虫数量又有所增加。幼虫的密度(虚线)与落叶松的最大松针长度(实线)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昆虫幼虫的种群数量呈周期性波动B.食物是该昆虫幼虫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C.该昆虫幼虫与落叶松处于同一捕食食物链中的不同环节D.该昆虫幼虫环境容纳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落叶松的种群数量【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落叶松与该昆虫幼虫为捕食关系,存在负反馈调节。【详解】A、根据图示,该昆虫幼虫的种群数量与落叶松种群数量存在负反馈调节,呈周期性波动,A正确;B、两者由捕食关系形成反馈调节,食物是该昆虫幼虫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B正确;C、该昆虫幼虫与落叶松分别为被捕食者和捕食者,处于同一捕食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C正确;D、该昆虫幼虫环境容纳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不仅包括落叶松的种群数量,还包括天敌的数量、寄生生物或数量、竞争者的数量,以及环境因素等,D错误。故选D。11.(2021·湖南高考真题)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B.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C.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D.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B【分析】1、分析图形:食草动物与植物属于捕食关系,根据被捕食者(先增加着先减少)、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进行判断:二者的食物链之间的关系为:植物→食草动物。2、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详解】A、早期食草动物进入草原生态系统,由于空间、资源充足,又不受其他生物的制约,所以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的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增长,A正确;B、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即该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而图中a点的纵坐标对应的数量为该食草动物的最大数量,所以环境容纳量应小于a,B错误;C、从图中可以看出,食草动物过多会导致植物数量的下降,食草动物数量的下降又会导致植物数量的增多,属于典型的负反馈调节,C正确;D、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过度放牧使得草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致使草原退化,D正确。故选B。12.(2021福建)8.我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的向光性B.“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可体现生物之间存在种间互助的关系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可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可体现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1、植物的向光性是在单侧光照射下,植物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详解】A、“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中,“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向日葵的向光性,该现象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A正确;B、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瞑蛉放在窝里,产卵在他们的身体里,卵孵化后以螟蛉为食,“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B错误;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中体现了“幽草”、“黄鹂”等各有不同的生存环境,可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D、“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说明在茂林之下草木生长不利,大土块之间苗木生长不好,充分说明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D正确。故选B。13.(2021湖北)12.酷热干燥某国家公园内生长有很多马齿苋属植物叶片嫩而多肉,深受大象喜爱。其枝条在大象进食时常被折断掉到地上,遭到踩踏的枝条会长成新的植株。白天马齿苋属植物会关闭气孔,在凉爽的夜晚吸收CO2并储存起来。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B.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存在互利共生关系C.水分是马齿苋属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D.白天马齿苋属植物气孔关闭,仍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2、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双方的生活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详解】A、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属于不同种生物,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和发展,存在共同进化,A正确;B、酷热干燥的某国家公园内生长有很多马齿苋属植物叶片嫩而多肉,深受大象喜爱,因此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存在捕食关系,B错误;C、酷热干燥的某国家公园内生长有很多马齿苋属植物,酷热干燥缺少水分,因此水分是马齿苋属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C正确;D、白天马齿苋属植物会关闭气孔,但在凉爽的夜晚吸收CO2并储存起来,这些CO2在白天释放出来供给马齿苋属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因此白天马齿苋属植物气孔关闭,仍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故选B。14.(2021·1月浙江选考)近年来,我省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在一些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区域会发生变化。退耕之初发展到顶极群落期间的变化趋势是()A.生态系统稳定性越来越强 B.群落的净生产量越来越大C.草本层对垂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D.群落中植物个体总数越来越多【答案】A【分析】群落的演替包括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在一个起初没有生命的地方开始发生的演替,叫做原生演替;在原来有生物群落存在,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使原有群落消亡或受到严重破坏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退耕还林过程中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过程,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在次生演替过程中,物种数目会增多,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变复杂,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来越强,A正确;B、净生产量通常是指从无机营养生物(自养生物)的光合成生产量以及化学合成生产量中减去呼吸消耗量而言,在该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变化趋势是增加后减少再稳定,B错误;C、随着演替的进行,灌木和乔木逐渐占据优势,草本植物因为对光照的竞争不占优势,故其对垂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小,C错误;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数目会增多,但植物个体总数不一定越来越多,D错误。故选A。15.(2021·全国甲卷高考真题)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答案】C【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退湖还田、封山育林、改造沙漠、生态农业等相关措施都能促进群落良性发展,A正确;B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依次经过: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自然演替方向为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B正确,C错误;D、一般情况下,演替过程中生物生存的环境逐渐改善,群落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低,D正确。故选C。16.(2021山东高考19)(不定项)种群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若某种水蚤种群密度与种群增长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蚤的出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而降低B.水蚤种群密度为1个/cm3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C.单位时间内水蚤种群的增加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D.若在水蚤种群密度为32个/cm3时进行培养,其种群的增长率会为负值【答案】B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群增长率逐渐降低,当种群密度达到24个cm3,种群增长率为0,说明其数量达到最大。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资源空间有限,所以出生率降低,A正确;水蚤种群密度为1个/cm3时,种群增长率最大,但由于种群数量少,所以此时不是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刻,B错误;单位时间内水蚤种群的增加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不一定降低,例如当种群密度为1cm3,增长率为30%,增长量为0.3,而当种群密度为8个/cm3时,增长率大约20%,增长量为1.6,C错误;从图中看出当种群密度达到24个cm3,种群增长率为0,说明其数量达到最大,可以推测当种群密度为32个/cm3时,种内竞争进一步加剧,出生率将小于死亡率,增长率为负值,D正确。17.(2021天津)13.为研究降水量影响草原小型啮齿动物种群密度的机制,科研人员以田鼠幼鼠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中,野外实验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开展,将相同体重的幼鼠放入不同样地中,5个月后测定相关指标,部分结果见下图。
(1)由图1可知,___________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增加有利于个体存活、育龄个体增多,影响田鼠种群的___________,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2)由图2可知,增加降水有利于___________生长,其在田鼠食谱中所占比例增加,田鼠食谱发生变化。(3)随后在室内模拟野外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分别对两组田鼠幼鼠进行饲喂,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田鼠体重增幅。该实验目的为___________.(4)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加降水引起田鼠食谱变化后,田鼠肠道微生物组成也发生变化,其中能利用草中的纤维素等物质合成并分泌短链脂肪酸(田鼠的能量来源之一)的微生物比例显著增加。田鼠与这类微生物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请在图中用箭头标示肠道微生物三类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______
【答案】(1)①.增加降水②.出生率和死亡率(2)羊草(3)检验增加降水组田鼠体重增幅大是否由食谱变化引起(4)①.互利共生②.【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小问1详解】分析图1可知,增加降水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增加有利于个体存活,可以降低死亡率,育龄个体增多可以提高出生率,即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小问2详解】分析图2可知,增加降水组羊草的相对生物量明显增加,即有利于羊草的生长。【小问3详解】室内模拟野外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进行实验,可以排除食谱外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目的是检验增加降水组田鼠体重增幅大是否由食谱变化引起。【小问4详解】分析题意可知,田鼠肠道微生物可以为田鼠提供短链脂肪酸,则田鼠与这类微生物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三类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如图:。
【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考查种群特征、种间关系等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特征,结合实验结果分析降水量对动物种群密度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8.(2021辽宁)23.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入侵种一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和扩散能力,而且在入侵地缺乏天敌,因而生长迅速,导致本地物种衰退甚至消失。回答下列问题:(1)入侵种爆发时,种群增长曲线往往呈“J”型从环境因素考虑,其原因有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入侵种的爆发通常会使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__________,群落发生__________演替。(2)三裂叶豚草是辽宁省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某锈菌对三裂叶脉草表现为专一性寄生,可使叶片出现锈斑,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为了验证该锈菌对三裂叶豚草的专一性寄生,科研人员进行了侵染实验。方法:在三裂叶草和多种植物的离体叶片上分别喷一定浓度的锈菌菌液,将叶片静置于适宜条件下,观察和记录发病情况。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3)为了有效控制三裂叶豚草,科研人员开展了生物控制试验,样地中三裂叶豚草初始播种量一致,部分试验结果见下表。组别三裂叶豚草生物量(kg·m-2)第1年第2年第3年A:三裂叶豚草8.0712.2412.24B:三裂叶豚草+锈菌7.656.434.77C:三裂叶豚草+广聚萤叶甲8.1012.4312.78D:三裂叶豚草+野艾蒿4.894.023.12注:野艾蒿一植物,锈菌一真菌,广聚萤叶甲一昆虫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除锈菌外,可用于控制三裂叶豚草的生物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4)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在尚未被三裂叶豚草入侵但入侵风险较高的区域,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是__________;在已经被三裂叶豚草入侵的区域,为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可以采取的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答案】(1)①.食物充足、空间充裕、没有敌害等②.降低③.次生(2)只有三裂叶草出现锈斑,其他植物叶片正常生长(3)①.野艾蒿②.D组的三裂叶豚草生物量明显低于对照组(4)①.种植野艾蒿②.喷洒锈菌【解析】【分析】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小问1详解】在生存资源、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无限增殖,呈现J型增长。生物入侵会使当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通常会降低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使群落发生次生演替。【小问2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某锈菌对三裂叶脉草表现为专一性寄生,可使叶片出现锈斑”可知,在三裂叶草和多种植物的离体叶片上分别喷一定浓度的锈菌菌液,是以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后,只有三裂叶草出现锈斑,其他植物叶片正常生长。【小问3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D组和B组与对照组相比,都降低了三裂叶豚草生物量,由此可得除锈菌外,可用于控制三裂叶豚草的生物是野艾蒿。【小问4详解】在被三裂叶豚草入侵前可进行生物预防,即种植野艾蒿;当已经被三裂叶豚草入侵了,则需要进行喷洒锈菌及时治理。【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入侵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19.(2021·湖南高考真题)某林场有一片约2公顷的马尾松与石栎混交次生林,群落内马尾松、石栎两个种群的空间分布均为随机分布。为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马尾松和石栎种群密度的变化特征,某研究小组在该混交次生林中选取5个固定样方进行观测,每个样方的面积为0.04公顷,某一时期的观测结果如表所示。树高X(m)马尾松(株)石栎(株)样方1样方2样方3样方4样方5样方1样方2样方3样方4样方5x≤58975846485047455<X≤102527302830302528262710<X≤15342930363523543x>15131614151232122合计80818184858178847977注:同一树种的树高与年龄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两树种在幼年期时的高度基本一致。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根据表中调查数据计算,马尾松种群密度为_________。(2)该群落中,马尾松和石栎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栎是耐阴树种。根据表中数据和树种的特性预测该次生林数十年后优势树种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答案】(1)随机取样2055株/公顷(2)竞争马尾松马尾松的成年树大于石栎,且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栎是耐阴树种,在二者的竞争中马尾松具有优势,石栎会由于被马尾松遮光而处于劣势【分析】种群应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调查种群密度应调查同一区域内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详解】(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根据表中调查数据计算,马尾松种群密度为(80+81+81+84+85)÷5÷0.04=2055株/公顷。(2)该群落中,马尾松和石栎生活在同一区域,会争夺光照、水和无机盐,二者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栎是耐阴树种。表格中树高可代表树龄,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虽然马尾松幼苗数低于石栎,但马尾松的成年树大于石栎,且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栎是耐阴树种,在二者的竞争中马尾松具有优势,石栎会由于被马尾松遮光而处于劣势,预测该次生林数十年后马尾松将成为优势树种。【点睛】最后一问的作答应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表中数据和树种特性进行分析,只考虑树种特性的答案是不完整的。20.(2021·全国乙卷高考真题)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_______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____________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答案】(1)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或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有限的一方(双小核草履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2)部位、时间等(合理即可)(3)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分析】竞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详解】(1)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或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因此,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一方(双小核草履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部位、时间等(合理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种间竞争概念,竞争导致的两种不同结果,以及竞争排斥和竞争共存的区别。21.(2021·6浙江月选考)(7分)某森林因火灾被大片烧毁。下图是火烧后该地的植物群落在恢复过程中,各类不同植物类型生物量的变化状况。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调查时刻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植物群落的恢复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这种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标准合作合同模板版B版
- 2024年版:连锁餐饮品牌特许经营合同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教学实录 (新版)粤教版
- 上海高层房屋租赁合同
- 六盘水师范学院《高分子加工与成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二零二四年度旅游大巴租赁与团队保险及住宿预订合同3篇
- 上海市房屋租赁协议书
- 2024年环保设备采购与技术升级改造合同
- 2024兽药电商平台运营与销售合同3篇
- 2024版储能设备箱涵建设劳务分包执行协议6篇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测试题-含答案
- 学校艺术教育评价管理制度
- 从业务骨干到管理者
- GB/T 31326-2014植物饮料
- GB/T 2883-2015工程机械轮辋规格系列
- GB/T 17650.2-2021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第2部分:酸度(用pH测量)和电导率的测定
- 绿色小清新教师通用说课PPT模板
- 《书籍装帧设计》-课件
-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课件
- 普外科常见疾病课件
- 冠脉介入的发展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