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倒计时模拟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1、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谓家国天下,乃是以自我为核心的社会连续体。每一个自我都镶嵌在从家国到天下的等级性有机关系之中,从自我出发,逐一向外扩展,从而在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中国的古代社会政治关系,不是用以契约为核心的法来调节,而是以伦理性的礼乐制度构成基本的社会框架。家国一体的礼乐制度,来自西周的分封制。天子封诸侯为立国,诸侯分封土地和人民给卿大夫为立家,进而形成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度。所谓家国天下,就是由这种宗法分封制联为一体的卿大夫、诸侯与天子。天子代表天下(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国),诸侯代表列国(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地方),卿大夫代表采邑(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家乡);家国天下之间,通过层层分封与效忠而形成血缘——文化——政治共同体,既是亲戚,又是君臣,如同一个大家族。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但家国一体却在大一统的秦汉体制中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到汉武帝之后,法家的郡县制与儒家的礼乐制合流,董仲舒提出的“三纲”思想成为两千年中华帝国的意识形态核心,宗法家族的父子、夫妇伦理与国家的君臣之道高度同构,王朝的政治关系是家族伦理关系的放大,伦理与政治高度一体化。家国与天下,是肉身与灵魂的关系。天下代表了至真、至美、至善的最高价值,这一价值要在人间实现,必须通过宗法家族和王朝国家的制度肉身,这些制度是由将伦理与政治合为一体的名教、典章制度和风俗组成,由此,天下价值不远人,就在人间的礼法秩序与日常生活之中。离开了家国的肉身,天道将沦为无所依傍的孤魂。另一方面,宗法秩序的正当性、国家秩序的合法性,无法自证其身,只能从超越的天下意识,从更高的天命、天道、天理中获取。家国对于中国人来说之所以神圣,之所以具有不可撼动的现实权威性,乃是因为它是天下价值的人间体现。在以自我为出发点的家国天下连续体之中,家国不过是中介物,最重要的乃是自我和天下这两极。天下在古代中国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含义:一个是普遍的宇宙价值秩序,类似于西方的上帝意志,与天命、天道、天理等同,是宇宙与自然最高之价值,也是人类社会和自我的至善所在;另一个含义是从小康到大同的礼治,是人类社会符合天道的普遍秩序。前一个天下,因为作为价值体等同于天命、天道、天理,所以不必经过家国的中介,自我便可以与其沟通,孟子有“天民”之说,此说以后为宋明理学特别是阳明心学发扬光大。一个人的内心因为先天拥有良知,可以直接与天理打通,良知即天理,天理即良知,自我与天下有直接的通道,不必经过家国的转手。后一个天下,乃是现实世界中的文化伦理秩序,个人若要与天下打通,必须经过“齐家治国”,才能达致“平天下”,因而家国成为从自我到天下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而与出世的佛教、向往天国的基督教不同,儒家的个人良知之实现,必须通过在家族与王朝的公共事务之中从事道德实践。所谓致良知中的“致”,不仅是对天理的领悟,更是对天理的践行。(节选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家国天下推崇自我至上,并从家国到天下的等级性有机关系中获得同一性。B.自西周的分封制而来的家国一体的礼乐制度在后来的历史中已不复存在。C.天下代表的最高价值要在人间实现,必须依托于宗法家族和王朝国家的制度。D.自我与天下有直接的通道,人们不必经过家国的中介,就能达致“平天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揭示了家国天下的内涵,接着阐明了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之间的关系。B.文章借助具体的历史事实,论述了家国天下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之间的联系。C.通过“天下”两种含义的辨析,论证了家国天下连续体之中天下和自我的重要。D.文章开头和尾部都引用孟子的言论,突出了“孟子推重家国天下”这一中心论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社会治理只重视伦理性的礼乐制度,一贯无视以契约为核心的法律制度。B.董仲舒“三纲思想”提出后就成了中国封建帝国的意识形态核心,政治伦理化更明显。C.中国人认为家国是天下价值的人间体现,觉得它具有神圣而不可撼动的现实权威性。D.儒家“致良知”是在从事家国事务的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不只是对天理的领悟。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落叶水井荷风①美国的树叶最经不住秋天了。九月的午后炎热难耐,人们还在谈论夏天是否过去,夜间一场重霜,槲、榆、菩提树,尤其是枫树那像梧桐般硕大的叶子,仍像夏天一样颜色没有改变,也没有刮风,但却一片片沉重而懒散地纷纷飘落下来了。当我看到周围一派秋色,看到在朝夕砭人肌肤的风里,雨一般飘飞的落叶,我是如何深深陷入悲哀之中啊!②夕暮里,我独自一人坐在公园水池边的长椅上。只听到高高树梢传来松鼠觅食的叫声,灰色的阴霾的天空,梦一般渐渐沉浸在浓重的暮色里,半夜也许会下雨吧?周围高大的榆树梢头,不断地飘落下来成团的细小的树叶。仔细一听,仿佛能听到树叶和树叶相互摩擦的响声。这是树叶们共同走向灭亡前的窃窃私语吧?有的落在我的帽子、肩头和膝盖上。有的没有风的引诱,却远远飞落到水面上,远远地,远远地流走了。③我把手搭在长椅背上,陷入了深思。忽然想起诗人魏尔伦将人比作落叶的《秋之歌》:“被轻薄的风儿载着,我是彷徨不定的落叶。”联想眼下,人在旅途,我曾经多少次看到被异乡的土地埋葬的落叶啊!④来美国那年正值秋天,当时我在太平洋沿岸。第二年在密苏里平原,在密执安湖畔,在华盛顿街头……在纽约已经是第二次看到落叶了。去年刚刚看到这座城市的落叶的时候,我是多么骄傲、得意和幸福啊!我盲目地相信自己,每个星期日都到这个池畔眺望散步者的杂沓的身影。不久,树叶落光了,寒风吹折了枝条,雪遮蔽了草地。——演艺界交往的时节到来了。从莎士比亚、拉辛,到易卜生,我看过各种舞台,贪婪地吞食着世界古今各种艺术作品。我不仅为能全部体味瓦格纳的理想而自鸣得意,而且想早日成为日本未来社会新歌剧的奠基人。带着这种心情,我听管弦乐,还时常进入美术馆大门,评论罗丹的雕塑和莫奈的绘画。很快,冬季就过去了。光秃秃的树梢又长出嫩芽,开满了花朵。穿着沉重外套的人又换上轻快的春装。我也和世人一样买了新衣新鞋新帽。⑤我歪戴着帽子,一手拄着拐杖,腋下夹着一本诗集,对着镜子打量一番,这才出了大门,向着春天午后游人如织的公园走去。我照例在池畔转了一圈儿,然后来到排列着莎士比亚、司各特和彭斯铜像的广阔的林荫大道,坐在长椅上。这时,和暖的春阳照在身上,仿佛进入恍惚的梦境,感到自己也加入了不朽的诗圣们的行列。悄然遥望四周,道路两旁一排排大树长出了美丽的嫩叶。树梢上面的蓝天一碧如洗,道路左右海洋般广阔的草地一派浓绿,令人神清气爽。⑥不断有轻装的青年女子或驾马车或骑在马上从我眼前通过。我只觉得她们都是朝我这边眺望着微笑着走过去的。当我看到年轻中更加年轻、美丽中更加美丽的女人的笑脸,就无端幻想着幸福的恋情……我用完满的英语写了一部作品,读了我的书的女子慕名来访。我们一起谈人生,谈诗,终于说出了各自的秘密。然后我们结了婚,在长岛或新泽西州海边的乡村建立了家庭,从纽约往来只需一两小时。这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周围有樱花和苹果园。穿过后面的森林就是广阔的牧场,从这里可以遥望大海。我在春或夏的午后,秋日的傍晚,冬天的白昼,横躺在窗前的长椅上读书。倦了,就昏昏沉沉地睡去。这时,从邻室缓缓传来优美的李斯特的奏鸣曲。我从妻子弹奏的钢琴曲里蓦然醒来……回到现实之中,我发现自己依然坐在黄昏冷风扑面的长椅上。⑦在这样的白日梦里,我度过了春天,也走过了夏天,如今又是秋季。看到纷飞的落叶,我好似失落了一场昔日的恋情。⑧树叶不久就要落光了。戏剧节和音乐节将伴随寒冷的北风一起到来。街头十字路口和停车场的墙壁将到处贴满剧场的广告和音乐家的肖像。然而,我还能和去年一样,作为一名肆无忌惮的幸福的艺坛观察者而存在吗?明年春天我还能再次陶醉于如烟的梦境之中吗?⑨沉醉,是人类的生命。我们在不断地追逐爱情、追逐成功的美梦。但是我们并不是真的指望所有美梦都能成真,只是不断地追求着空洞的幻影,并在想象和希望中自我沉醉罢了。波德莱尔说过:“醉,这是唯一的问题。为了不去感到时间那可怕的重负,让它不至于使您屈膝于地,您就应该不停地陶醉。美酒、诗歌、道德,什么都行。当你在宫殿的石阶上,在山谷间的草地上,或者在寂静的房间里,突然醒来,那么请你去问问:风、波浪、星星,鸟群,或者向钟表以及一切可以飞动、旋转、歌唱、说话的东西发问:现在是什么时候?风、波浪、星星、鸟群、钟表会这样回答:现在是应该沉醉的时候,如果你不愿做‘时间’的痛苦的奴隶,你就应该无休止地沉醉下去。”⑩四周早已是黑夜。树林暗了,天空暗了,池水暗了。我仍然没有离开长椅,一直眺望着林子里在电灯照耀下频频飞散的树叶。1906年10月(注)永井荷风(1879——1959),日本作家。本文是作者游历欧美归国后所做的《美利坚物语》中的一篇。陈德文译,有删改。1.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美国的树叶最经不住秋天”?2.下面的景物描写与第②段有相通之处,请从形象和情感两个角度赏析这两段文字。寂寞地停留在河边的卖宵夜的纸灯,雨夜啼月的杜鹏,阵雨中散落的秋天木叶,落花飘风的钟声,途中日暮的山路的雪,凡是无常无告无望的,使人无端嗟叹此世只是一梦的,这样的一切东西,于我都是可亲,于我都是可怀。(选自永井荷风《我爱浮世绘》)3.第③段画线的诗句有两种译文,你更喜欢哪一种?请从语言形式的角度赏析。我,宛如转蓬听凭恶风送我漂泊海北天南像一片枯叶(向轩)被轻薄的风儿载着我是彷往不定的落叶(陈德文)4.对第②段的“沉醉”评说最恰当的一项是()A.“沉醉”是追逐爱情和成功而无法实现时的一种美丽幻觉。B.“沉醉”于美好的景致和事物,可以让人忘记时间的重负。C.作者希望以“沉醉”来脱俗,可又处在无法离俗的矛盾中。D.作者借波德莱尔的话感叹“沉醉”,其实不过是一种逃避。5.联系全文,分析作者以“落叶”作为本文标题的理由。6.第⑥段画线句是作者提出的问题,请在理解本文的基础上,对作者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看法。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乞丐契诃夫“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请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现在失业了。请帮帮忙,行行好!”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他,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的红斑。他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他说,“不过那时您说您是被开除的大学生,还记得吗?这很下流,这是诈骗!”斯克沃尔佐夫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告的人。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慈,恰恰亵渎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破衣人起先一再辩解,后来不作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先生!”他说,一手按住胸口,“确实,我……说了谎!我原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不说谎又有什么办法呢?”“什么办法?”斯克沃尔佐夫大喝一声,逼近他,“工作呀,这就是办法!您应该工作!”“这个我自己也明白,可是上哪儿去找工作呀?去当看门人吧,谁也不会要我,工厂也不会要我,工人要有手艺,我却什么也不会。”“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在我家里劈柴您愿意吗?”“好吧,我可以劈……”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把厨娘叫了出来。对她说;“奥莉加,把这位先生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破衣人耸了耸肩,似乎感到纳闷。话已出口的他犹豫不决地跟着厨娘走了。斯克沃尔佐夫赶快走进餐室,那里的窗子正对着院子,斯克沃尔佐夫看到他们进了院子。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她的同伴,打开锁着的板棚,“砰”地一声恶狠狠地推开了门。那个冒牌教师和冒牌大学生坐到木墩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厨娘把一把斧子扔到他脚旁,破衣人迟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木柴摇晃起来,倒了,那人又把它拉过来,很小心地砍下去,木柴又倒下了。斯克沃尔佐夫的气愤已经消散,他感到有点不安,有点惭愧。他回到书房里,“我这样做是为了他好。”一小时后,奥莉加来报告,木柴已经劈好。“拿着,把这半卢布交给他,”斯克沃尔住夫说,“要是他愿意,让他常来,活总是有的。”从此,他经常出现:有时把雪扫成堆,有时收拾板棚里的杂物。斯克沃尔佐夫搬家时,雇他来帮忙。破衣人没有喝酒,很少说话。搬运完之后,斯克沃尔佐夫吩咐人把他找来。“噢,我看得出来,我的话对您起了作用,”他说着,递给他一个卢布,“这是给您的工钱。我看得出来,您没有喝酒,也不反对工作。您叫什么?”“卢什科夫。”“那么,卢什科夫,我现在介绍您去做另一份工作。您拿上这封信,明天去找我的一个同行,他会给您一份抄写的工作。好好工作,把酒戒了,别忘了我对您说过的话。再见吧!”斯克沃尔佐夫很得意;自己总算把这个人拉到了正道上。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的售票处付钱买票,看到身旁站着一个身材矮小的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的海驹皮帽子。“卢什科夫,是您呀?”斯克沃尔佐夫问,“喂,怎么样?现在做什么事?日子过得好吧?”“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哦,谢天谢地。太好了!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卢什科夫!要知道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的教子。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卢什科夫说:“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厨娘,求上帝保佑这个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体健康!说实在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厨娘奥莉加。”“这是怎么回事?”“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噢,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的人!’然后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你这苦命人啊!’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也没有劈过!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这些我对您也解释不清。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了。(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什科失先在谎称自己是失业的乡村教师等被截穿后羞愧低头的表情动作,说明卢什科夫并非顽固不化,毫无廉耻之心。B.奥莉加“气呼呼打量”“恶狠狠地推门”“发愁”等细节描写写出了她对卢什科夫自暴自弃行为的痛心及担忧。C.卢什科夫答应到斯克沃尔佐夫家劈材是因为他急需一份糊口的营生,解决失业问题,因此对斯克沃尔佐夫充满感激之情。D.文章主要运用顺叙、插叙方式,情节富有波澜;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了一个立体有变化的乞丐形象,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2.“奥莉加”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小说叙述了卢什科夫“乞讨”“劳动”“释疑”等行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岑彭字君然,南阳棘阳人也。王莽时,守本县长。汉兵起,攻拔棘阳,彭将家属奔前队大夫甄阜。诸将欲诛之,大司徒伯升曰:“彭,郡之大吏,执心坚守,是其节也。今举大事,当表义士,不如封之,以劝其后。”更始乃封彭为归德侯,令属伯升。及伯升遇害,彭复为大司马朱鲔校尉,从鲔击王莽扬州牧李圣,杀之,定淮阳城。鲔荐彭为淮阳都尉。更始遣立威王张卬与将军徭伟镇淮阳。伟反,击走卬。彭引兵攻伟,破之。迁颍川太守。会舂陵刘茂起兵,略下颍川,彭不得之官,乃与麾下数百人从河内太守邑人韩歆。会光武徇河内,歆议欲城守,彭止不听。既而光武至怀歆迫急迎降光武知其谋大怒收歆置鼓下将斩之召见彭,彭因进说曰:“今赤眉入关,更始危殆,权臣放纵,矫称诏制,道路阻塞,四方蜂起,群雄竞逐,百姓无所归命。窃闻大王平河北,开王业,此诚皇天佑汉,士人之福也。彭幸蒙司徒公所见全济,未有报德,旋被祸难,永恨于心。今复遭遇,愿出身自效。”光武深接纳之。彭因言韩歆南阳大人,可以为用。乃贳歆,以为邓禹军师。更始大将军吕植将兵屯淇园,彭说降之,于是拜彭为刺奸大将军,使督察众营,授以常所持节,从平河北。光武即位,拜彭廷尉,归德侯如故,行大将军事。与诸将围洛阳数月。朱鲔等坚守不肯下。帝以彭尝为鲔校尉,令往说之。鲔在城上,彭在城下,相劳苦欢语如平生。乃面缚,与彭俱诣河阳。帝即解其缚,召见之,复令彭夜送鲔归城。明旦,悉其众出降,拜鲔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鲔,淮阳人,后为少府,传封累代。(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既而光武至/怀歆迫急/迎降光武/知其谋大怒/收歆置鼓/下将斩之/召见彭B.既而光武至/怀歆迫急迎降/光武知其谋大/怒收歆置鼓下/将斩之/召见彭C.既而光武至怀/歆迫急迎降光武/知其谋大怒/收歆置鼓下/将斩之/召见彭D.既而光武至怀/歆迫急迎降/光武知其谋/大怒/收歆置鼓下/将斩之/召见彭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对于尊辈称呼其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侯与公、伯、子、男为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秦以后爵位不具备行政职能。C.邑人:同县之人,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D.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如“拜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新唐书•魏征传》)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岑彭临危受命。当徭伟反叛时,岑彭受更始帝之托,进行了镇压平叛。当吕植屯兵淇园,岑彭曾劝他投降。B.岑彭深得重用。岑彭经过大司徒伯升举荐,节操受到了褒奖,更始帝听后为勉励后人,封赏岑彭为归德侯。C.岑彭善于直谏。当韩歆面临杀身之祸,岑彭劝谏更始帝,分析利害关系,表达献身效劳之意,折服更始帝。D.岑彭亲力亲为。当朱鲔坚守洛阳时,岑彭不顾安危,利用曾经隶属关系,亲自劝降,最终让朱鲔出城投降。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彭因言韩歆南阳大人,可以为用。乃贳歆,以为邓禹军师。(2)乃面缚,与彭俱诣河阳。帝即解其缚,召见之,复令彭夜送鲔归城。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①杜甫马度秦山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欢剧提携如意②舞,喜多行坐白头吟。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注)①此诗为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想搬家至江陵时,得知二弟杜观也将携家到江陵所作。蓝田,今属陕西西安。江陵,今属湖北荆州。②如意,用来搔背痒的工具。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杜观搬家时翻越冰天雪地的高山,行程艰苦,侧面写出诗人的牵挂。B.颔联写杜观为我从蓝田搬到江陵,使我感到春天到来般的喜悦和兄弟情深。C.颈联先写诗人闻知喜讯后的高兴,后写他由喜悦转为人生苦短的白发悲吟。D.本诗与《登高》都用了直接及间接手法,“极尽变化”地抒写了自己的情感。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_______,譬如北辰,_______。《论语》(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__,____。(杜甫《登高》)(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苏轼《赤壁赋》)(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5)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7、“平凡的世界苦难多,追梦何惧山水长”,遭受矿难毁容后的孙少平再次回到了煤矿,请你以“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开头,续写一段文字,描述此时的情形。不超过150字。8、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请你从“惊蛰”“芒种”“立秋”“大雪”……中任选一个,描写与此节气相对应的自然或人文景象。要求语言生动,具体形象;不少于150字。②近日某学校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严肃课堂纪律,在教室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该系统不但可以识别每个进出教室的学生,还能识别学生发呆、打瞌睡、玩手机等行为;每个同学每节课的低头次数、举手次数等信息也会被记录在案,作为综合测评成绩的重要指标。对此有人表示支持,有人表示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50字左右。③请从《平凡的世界》《呐喊》《红岩》《边城》中选择一个人物,以他(她)的口吻给同一作品中另一人物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抒发自己的悔恨之情。要求:感情真挚,合乎情理;不超过150字。9、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题目一:“跨界”在当下似乎成为了一种热潮:《跨界歌王》《跨界喜剧王》等综艺节目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赵薇、张嘉译、郑恺等一线明星谱写了跨界创业的故事;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跨界金融业,开创网络金融;上海交大新增“工科——管理本硕贯通试点班,培养跨界人才……对“跨界”现象,你有什么感悟与思考?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750字的议论文。题目二:将自己的书贴上特定标签或写上几句话投放到公共场所,如咖啡馆、地铁或公园内的长凳上……无偿提供给拾取到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之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该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这就是“漂流书活动”。每一位主人都希望自己的书被人带走,想象着它进入另一些人的世界——和他们发生各种奇妙的联结。这样,一本流动起来的书,便有了它的故事——书的生命或人的生命,都可能由此变得不再平淡。请根据上面的提示语,发挥想象,以“漂流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50字的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有形象,有情节,有创意。
参考答案1、1.C2.D3.A【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曲解文意,原文说“所谓家国天下,乃是以自我为核心的社会连续体。每一个自我都镶嵌在从家国到天下的等级性有机关系之中,从自我出发,逐一向外扩展,从而在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以自我为核心”“从自我出发”并非推崇自我至上,并且“获得同一性”不能将“自我”排除在外,即在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B
项,“在后来的历史中已不复存在”过于绝对。原文说“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但家国一体却在大一统的秦汉体制中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到汉武帝之后,法家的郡县制与儒家的礼乐制合流,董仲舒提出的‘三纲’思想成为两千年中华帝国的意识形态核心”可见后来虽礼崩乐坏,但家国一体却在大一统的秦汉体制中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董仲舒提出的“三纲”思想成为两千年中华帝国的意识形态核心,并未“不复存在”。D项,
张冠李戴。文中说“天下”有两个含义,“前一个天下,因为作为价值体等同于天命、天道、天理,所以不必经过家国的中介”“后一个天下,乃是现实世界中的文化伦理秩序,个人若要与天下打通,必须经过“齐家治国”,才能”,此项前面说的是前一个“天下”,后面的“达致”却是后一个“天下”的结果。故答案为C。2.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以及论证的方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本题D项,对文本中心论点概括错误,孟子言论只是作者论述家国天下思想的论据之一,本文重在阐述家国天下的内涵、发展以及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巨大影响等。故答案为D。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观点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A项,过于绝对,“只重视伦理性的礼乐制度,一贯无视以契约为核心的法律制度”的推论失当,原文只是说“中国的古代社会政治关系,不是用以契约为核心的法来调节,而是以伦理性的礼乐制度构成基本的社会框架”,可见“无视法治”言过其实。故答案为A。【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2、1.(1)秋天午后炎热,树叶颜色依如夏日,让人产生树叶坚牢的错觉;(2)表面坚牢的树叶经晚霜后迅速飘落,这行强烈的对照让作者发出“最经不住”的感叹。2.无论是选段中的河边纸灯、雨夜杜鹃、秋天落叶、寺院钟声、山路积雪,还是本文中的松鼠叫声、阴霾天空、随水流逝的落叶,都带有一种美丽而伤感的美作者描摹的这些意象,都传达了寂寞之情一则表现了游子的乡愁,另一则表现了对于自然界花开花落与人间无常的无可奈何的感喟。3.向轩译文追求诗歌的节奏感和形式美,句子短促、用词典雅,如“转蓬”一词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漂泊之意,错落的诗行犹如飘零的落叶,有一种视觉英,陈德文译文,诗行简洁,“轻薄”一词准确地传达了落叶被无情拨弄的命运。4.B5.从篇章结构上看,“落叶”贯穿全文,是全文的叙事线索;作者由眼前的“落叶”想到初来美国时的踌躇满志;时光飞逝,叶变老,在黄昏的公园里,作者从回忆和幻想中惊醒,面对“落叶”,陷入深沉的思考中。从词义内涵上看,“落叶”与文章主旨有密切关联:“落叶”是作者活动的背景,落叶时节是美国演艺界活动最多的时候,作者可借此机会学艺;“落叶”暗喻作者本人,从春日嫩叶般的肆无忌惮到“落叶”般的沉静思考;“落叶”也是作者可以静心欣赏的唯美对象,作者认为可以陶醉于“落叶”的美丽而忘记一切。6.“落叶”时节是美国演艺界开展活动的好时机,去年此时“我”踌躇满志,四处学艺;今年秋季,“我”对自己是否还有机缘参与活动计保持去午的激情等表示疑问。示例1【阐释】:作者在第⑨段中说“我们在不断地追逐爱情、追逐成功的美梦。但是我们并不是真的指望所有美梦都能成真”,追求的乐趣就在于能在想象和希望中自我沉醉;那么,随着今年落叶季节而来的艺术活动,自然会引发作家追逐和沉醉其间的热情。第⑩段,在结尾处,作者面对暗夜中寂寞的落叶,仍“一直跳望着”,沉醉其间,乐此不疲,体现了作家“沉醉此刻”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示例2【质疑】作者对自己是否能保持去年的激情表示疑问,意味着作者在反省当初不免幼稚、不免空想多于实际的一些举动,如第④段梦想“早日成为日本未来社会新歌剧的奠基人”。第⑤段“腋下夹着一本诗集”在诗人铜像大道上走了一通就“感到自己也加入了不朽的诗圣们的行列”,第⑥段看到对面走来的美女就幻想自己以优美的作品打动了她进而跟她结婚,等等,作者尽管说要在诗歌与美酒面前沉醉,但面对纷飞的落叶,也不免感叹“好似失落了一场昔日的恋情”,从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的激情在逐渐冷却,冷清中的自我追问,至少表示了作者目前处在纠结中,朴素的理性在艰难地苏醒。【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粗读全文,然后重点阅读相关段落,勾画重点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注意:组织答案要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流畅。本题题干要求概括“为什么说‘美国的树叶最经不住秋天’”,回归文本可以发现,一开始写到“仍像夏天一样颜色没有改变”,这给了人一种错觉“看似坚实”,“但却一片片沉重而懒散地纷纷飘落下来了”,这与表面看到的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见“经不住”秋天是因为美国的树木落叶早。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形象、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答题的思路:先明确手法,然后分析手法,最后指出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本题中,第②段和题中段落都是景物描写,第②段描写了从松鼠、灰色的阴霾的天空、浓重的暮色、落叶,属于冷色调景物形象,并重点描写了落叶落到水面被流水带走,所有的树叶共同走向灭亡,作者还将自己比作落叶,漂泊不定,写出了游子对的乡愁。本段中,作者描绘了悲啼的杜鹃、寂寞的纸灯、散落的木叶、日暮的山雪、遥远的钟声等景物,说“使人无端嗟叹此世只是一梦的”,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变迁与人生无常的无可奈何。两段文字都是通过景物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情。3.本题是考查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的能力。题干中说“从语言形式的角度赏析”,可以任选一种风格来回答,要注意把握不同语言风格的特征。答题注意,回答语言风格类题目,要先明特色,再举例证,最后分析作用,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就形式而言:向轩的译文错落有致,句子由5个字最后变为2个字,使用短句可以使诗歌语言具有较强的节奏感;陈德文译文采用现代诗的形式,形式较为简洁。就语言而言:向轩的译文将“我”比作“转蓬”,将风说成“恶风”,表达漂泊之感;陈德文译文用“轻薄”一词,生动鲜明地表达“我”对身不由己的命运的慨叹。4.本题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应明白词语本义,其次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境义,然后逐一阅读选项进行判断。本题中,“沉醉”的本义是沉浸在某种事物中。从文中找到与“沉醉”有关阐述,有三处:“我们并不是真的指望所有美梦都能成真,只是不断地追求着空洞的幻影,并在想象和希望中自我沉醉罢了”,“为了不去感到时间那可怕的重负,让它不至于使您屈膝于地,您就应该不停地陶醉”,“现在是应该沉醉的时候,如果你不愿做‘时间’的痛苦的奴隶,你就应该无休止地沉醉下去”。由此可以看到,当追逐理想、面对压力的时候“沉醉”于美好的景致和事物,是可以让人忘记时间的重负。据此可以排除ACD三项。故选B。5.本题考查分析题目含义和作用的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原文,把握文本描写的对象,根据相关句子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进而分析题目的作用。结构上:“落叶”是物象,同时在文中多处出现,结构上是贯穿全文的线索。1、2段描写眼前落叶,第3段承上启下,写作由眼前落叶联想到当初自己初来美国时的踌躇满志;7-10段写作者从回忆到现实,陷入了对落叶的思考之中。含义上:“落叶”表面义就是实际飘落的树叶,但同时也是喻指作者本人。作者在秋天落叶之时开始学艺,在面对落叶时思考生命、自然、人生。因此,落叶既是作者欣赏的对象,也是本文的写作背景,还是作者漂泊在外的象征。6.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能力。探究是对文本进行补充性研究阐释或质疑式探寻,探究必须有两个方面的支持,一是文本,即所有的回答当以文本为基础,紧扣或针对文本呈现的观点、手法、材料、逻辑,不可脱离文本这一土壤;二是理据,即所有的回答当言之有理,符合逻辑,或者证据确凿,真实可靠。本题首先要理解画线句的含义,画线问句包含两个方面内容,“去年”和“明年”。作者对“去年”的“我”做了一个总结,“去年此时‘我’踌躇满志,四处学艺;在作者对“明年”的问话中,可以看出今年秋季,“我”对自己是否还有机缘参与活动并保持去年的激情表示疑问。作者提出这一疑问,表达了自己的困惑。考生可以据此选择一个角度,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如何解决这一困惑;也可以结合文中句子推测此时作者的心理活动,体会作者面对落叶的思考。学生必须结合文本,言之有理。【点睛】探究题答题思路:先准确概述作者观点(问题),然后针对观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看法时有以下几种路径:顺着说——从文本中找到依据,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正面阐释;接着说——从文本中找到依据,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者观点进行补充、完善、推进;反着说——从文本中找到依据,根据文本内容,质疑作者就文本内容得出的观点。3、1.C2.①推进情节。“奥莉加”是卢什科夫命运转变的参与者,由于奥莉加的帮扶督促等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见证着卢什科夫的变化。②衬托人物。小说中主人公斯克沃尔佐夫是一个善良的人,但也通过“奥莉加”的行为更加反衬出斯克沃尔佐夫助人时居高临下、颐气指使的人物形象特征。③丰富文章主旨,卢什科夫对奥莉加发自内心的感激告诉我们乞丐是可以改变的,主要看我们采用何种方式。斯克沃尔佐居高临下的帮助固然能改变一时的生活,但只有真诚平等的帮助才能挽救心灵。3.①通过描述卢什科夫行乞时信誓旦旦的谎言直观地揭露了人性的缺陷,批判了社会中行乞者利用人性善良博取同情心的丑恶行为。②通过“劳动”情景的描写,表现出了卢什科夫好逸恶劳、懦弱无能的形象特征,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不愿通过劳动改变创造生活丑恶现象的批判与否定。③通过释疑情节的插叙,我们发现同样是帮助,奥莉加的帮助显出平等态度和对人的尊重,更显真诚,因而才真正产生“帮助”的效果,从而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深化了主题:帮助人的关键是真诚、尊重与平等。【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卢什科夫答应到斯克沃尔佐夫家劈材是因为他急需一份糊口的营生,解决失业问题”错误,从文中“耸了耸肩,似乎感到纳闷。话已出口他犹豫不决地跟着厨娘走了”可见,卢什科夫当时并不是因为急需一份糊口的营生,解决失业,只不过是碍于面子而已。故选C。2.本题考查小说中次要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分清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比如本文中的“奥莉加”显然是次要人物;其次,要明确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种:衬托主要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更好地叙述故事,丰富文章内容等。首先看“奥莉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最后卢什科夫的讲述来看,“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然后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也没有劈过”,这些内容展现出奥莉加的善良。然后分析这样的奥莉加在结构方面的作用,小说展示出卢什科夫命运的变化,他一开始是一个靠行乞来骗钱,之后开始靠自己的劳动赚钱,人物形象发生变化,从他最后的的讲述中,可以看出奥莉加促使了他的转变,所以奥莉加的形象推进小说情节的发展。接着分析次要人物对其他人物的作用,小说除了写奥莉加和卢什科夫之外,还提到另一个人物,即斯克沃尔佐夫,他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很想帮助卢什科夫,但他的帮助显然有居高临下之感,他觉得是自己改变了卢什科夫,奥莉加的形象对其起到衬托作用。最后分析主旨上的作用,小说主要讲述卢什科夫的转变,而让他转变的原因是奥莉加的帮助、善意,这说明真正的善意是可以改变人的。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作用,把握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叙述了卢什科夫‘乞讨’‘劳动’‘释疑’等行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然后到文中找出这些情节,分析这些情节在展现形象、凸显主旨方面的作用。先看卢什科夫行乞,他行乞的时候使用谎言来获得别人的同情和帮助,“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慈,恰恰亵渎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借此将矛头指向社会中利用善良人性来获得好处的行为;接着看人物的“劳动”,卢什科夫“坐到木墩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迟疑地拉过一块未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木柴摇晃起来,倒了,那人又把它拉过来,很小心地砍下去,木柴又倒下了”,而且在最后的释疑环节中,我们知道,这所谓的“劈柴”都不是他做的,由此可以看出好逸恶劳、懦弱无能,这也是他为什么靠行乞生活的原因;最后看“释疑”环节,在之前的情节中,斯克沃尔佐夫始终认为是自己改变了卢什么科夫的生活态度,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最后的释疑环节让我们知道,真正改变卢什科夫的是奥莉加,因为奥莉加对卢什科夫的帮助的发自内心的,不是斯克沃尔佐夫居高临下的帮助,由此可见,真正能帮助人的应该是真诚、尊重和平等。4、5.D6.A7.A4.(5)岑彭借机说韩款是南阳大家族的人,可以利用。于是刘秀赦免韩歆,任用他做邓禹的军师。(6)朱鲔于是当着岑彭的面把自己绑起来,和岑彭一起到河阳去。光武帝马上解开他的绳子,召见他,又命令岑彭连夜送朱鲔回洛阳城。【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本题,通览全段,明晓画线处的主人公是光武帝,“光武至怀”中的“怀”为地点名词“怀县”,因此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项;“光武知其谋”,知晓其主语为“光武”,因此,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D。6.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对于尊辈称呼其字出于礼貌和尊敬。”中的“对于尊辈”错误,应该是“对平辈或尊辈”。故选A。7.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当徭伟反叛时,岑彭受更始帝之托,进行了镇压平叛。”无中生有,根据原文“更始遣立威王张卬与将军徭伟镇淮阳。伟反,击走卬。彭引兵攻伟,破之”可知,更始帝派立威王张卬和将军瑶伟镇守淮阳。徭伟反叛,打跑张卬。岑彭领兵攻打徭伟,打败了徭伟。升迁为颍川太守。因此,“受更始帝之托”属于无中生有。故选A。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本题,第一句关键点:“因”,借机,趁机。“贯”,赦免。“以为”,任命为。第二句关键点:“诣”,到。“缚”,拥绑。“夜”,连夜。参考翻译:(5)岑彭借机说韩款是南阳大家族的人,可以利用。于是刘秀赦免韩歆,任用他做邓禹的军师。(6)朱鲔于是当着岑彭的面把自己绑起来,和岑彭一起到河阳去。光武帝马上解开他的绳子,召见他,又命令岑彭连夜送朱鲔回洛阳城。【点睛】文学文化常识的复习,识记、积累是解题的关键,而且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三种常用的记忆方法:5.穿针引线法。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时间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具体如下: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明中叶唐宋派→明末公安派→清代桐城派。6.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比如记忆屈原:屈原→《离骚》→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李白、李贺。这样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7.积累法。对于一些常识性知识,要加强梳理和记忆。如古代的“官职常识”“人物称谓常识”“文集命名常识”“科举常识”“地理常识”“古籍常识”等,可以将所有需要记忆的文学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予以记忆。参考译文:岑彭字君然,是南阳棘阳人。王莽时,出任本县县令。汉兵起事,攻克棘阳。岑彭带着家属投奔前队大夫甄阜。众将要杀岑彭。大司徒伯升说:“岑彭是本郡的大官,专心坚守,这是他的节操。如今办大事业,应当表扬有节操的人,不如封赏他,来勉励后人。”更始帝于是封岑彭为归德侯,让他隶属于伯升。等伯升被害后。岑彭又做大司马朱鲔校尉,跟随朱鲔攻打王莽的杨州太守李圣,杀死李圣,平定淮阳城。朱鲔推荐岑彭做淮阳都尉。更始帝派立威王张卬和将军瑶伟镇守淮阳。徭伟反叛,打跑张卬。岑彭领兵攻打徭伟,打败了徭伟。升迁为颍川太守。恰逄春陵刘茂起兵,攻下颍川,岑彭没有得到这个官职,就和部下几百人跟随河内太守同乡韩歌。赶上刘秀攻取河内,韩歆商议想据城坚守。岑彭劝阻也不听。不久刘秀打到怀县,韩歆紧急之中出城投降。刘秀得知他不想投降的计划,很生气,逮捕韩歆放在军鼓之下,准备杀他。刘秀召见岑彭,岑彭借机会提建议说:“如果赤眉进入函谷关,更始帝危险了。有权势的大臣任性胡为,假借圣旨,道路堵塞,四方兵乱并起,群雄竞争。百姓无处归顺。我私下听说大王平定河北,开创帝王.基业,这实在是苍天保佑汉室,是士人百姓的福分。岑彭承蒙大司徒公救命,还没有报答他的恩德,不久他就被害。心中永远感到遗憾。现在又遇到大王。我愿意献身效劳。”刘秀深深接受他的意见。岑彭借机说韩歆是南阳大家族的人,可以利用。于是刘秀教免韩歆,任用他做邓禹的军师。更始帝的大将军吕植率兵屯守淇园。岑彭劝他投降了,于是拜任岑彭为刺奸大将军,派他督察各营,并交给他刘秀自己平日拿的符节,跟随刘秀平定河北。光式帝即位。拜任岑彭为廷尉,仍封归德侯,代理大将军事务。和各住将领包围洛阳几个月,朱鲔等坚守洛阳不肯投降。光武帝因岑彭曾做朱鲔的校尉,派他去劝说朱鲔。朱鲔在城上,岑彭在城下,相互道辛苦畅谈如同平时。朱鲔于是当着岑彭的面把自已绑起来,和岑彭一起到河阳去。光武帝马上解开他的绳子,召见他,又命令岑彭连夜送朱鲔回洛阳城。第二天早上,带着所有部队出城投降,光式帝拜任朱鲔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朱鮪,淮阳人,后来做少府,封爵传递了许多代。5、1.C2.①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在屋檐前来回走动时,希望梅花和他一起欢笑,而那些疏枝上的梅花,也真有很多忍不住笑了起来。②诗歌最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移情入境,借花的欢笑更加突出表达了诗人因弟弟携家迁至江陵,兄弟即将团圆的喜悦和兴奋。【解析】1.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写他由喜悦转为人生苦短的白发悲吟”错误。白头吟,在杜诗中有两种含义,一指古曲名,传为卓文君所作,如“穷愁应有作,试诵白头吟”;更多的时候即泛指歌吟,白头为杜甫自指。这里是后一种用法,指歌吟。行坐白头吟,是指行也歌吟,坐也歌吟。颈联两句叙写诗人闻知喜讯后的高兴,或持如意起舞,或行坐都吟唱诗歌,并无由喜悦转为人生苦短白发悲吟之意。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首先理解最后两句的含义,末联说诗人在屋檐前来回走动时,希望梅花也一起和他欢笑,梅花果然善解人意,也一起欢笑起来。然后结合注释中创作的背景,可知此诗作于诗人晚年,听到长久分离的兄弟即将到来,喜不自禁,抒写兄弟相煦相濡之情,表达了兄弟即将团圆的喜悦和兴奋。【点睛】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6、为政以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如“共”“作”“瞬”“变”“眠”要理解字义去记忆。7、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传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他上了二级平台,沿着铁路线急速地向东走去。他远远地看见,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也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微写作,关键在于如下几点:一是注意审题,有几问,有无修辞、句式、字数、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二是注意语言要简洁,观点要明确,注意直接入题,不必铺陈;三是力求结构完整,运用如下的结构方式,如前后照应式、篇末点题式、总分总式等;四是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受文体的限制,一篇文章总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五是注意时空的局限性,不能任意发挥和联想;六是主题要观点成熟健康,即不偏激不牢骚,符合主流思想意识;七是写作要有创新意识,体现个性特点。就本题来说,主要侧重对学生叙事能力的考查。从题干的要求来看,要求考生以“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开头,续写一段文字,描述遭受矿难毁容后的孙少平再次回到了煤矿的情形。考生应该思考此时孙少平的心境如何,他的表现如何,他眼中的景象如何,等等,在描写景象的时候要注意与人物心情的一致性。拟写的时候要注意运用各种描写方式,如对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可以重点描摹,如对环境可以抓住典型景物进行描摹。8、(1)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各自的门户。“惊蛰”来了,万物复苏。青草破土而出,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田野里,十几只无规则疾飞鸣叫的小鸟,它们如精灵,敏感、多动,忽上忽下,它们的云色近似泥土,落下来便会无影无踪。(2)我支持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安装监控系统无疑是对学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督促措施。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有益的。诚然,没有人喜欢一直生活在监控之下,但是从课堂的意义来看,课堂是教书育人的园地,是莘莘学子勇攀知识高峰的阶梯,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无旁骛的学习才是正途。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若是我们都能做到认真听讲,就算按照监控系统也不会有如坐针毡的感觉。(3)也许您只是我人生旅途上的一个不知名的陌生人,但是您在我心中留下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让我看到了自己心灵深处的渺小。也许您的身份是卑微的,但您的行为却是高尚的,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自私冷漠。不知名的车夫,请接受我的敬意!【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分析写作的要求,如本题“从‘惊蛰’‘芒种’‘立秋’‘大雪’……中任选一个,描写与此节气相对应的自然或人文景象。要求语言生动,具体形象;不少于150字”,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回顾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自然景象或人文景象,再加以描述。如“惊蛰”,考生可以思考如下问题:你听到雷声了吗?蛰伏在土壤中小动物们醒了吗?如“春分”,考生可以思考如下问题:有没有注意到昼夜差不多平分了,开花的植物越来越多了?如“清明”,可以思考如下问题:空气清新明洁、草木繁茂,桃李梅杏你是否还傻傻分不清?如“谷雨”,雨水增多了,谷类长势甚好,又有一些植物开始开花了。如“立夏”,吃了椿芽,感受到夏天的气息,虫子也多了起来。知道了这些,然后进行描写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分析写作的要求,如本题“对此有人表示支持,有人表示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50字左右”,然后分析材料中涉及的事件是什么,支持者的理由是什么,反对者的理由是什么,明确了这些之后即可进行写作。从材料来看,事件是“在教室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该系统的作用是“可以识别每个进出教室的学生,还能识别学生发呆、打瞌睡、玩手机等行为;每个同学每节课的低头次数、举手次数等信息也会被记录在案,作为综合测评成绩的重要指标”;这种做法的目的是督促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好的,所以支持者可以从这种做法的目的、学生的责任以及课堂的意义等几个方面分析,如反对可以从这种做法侵犯学生的隐私方面分析。答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表明观点,然后陈述理由。(3)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分析写作的要求,如本题“从《平凡的世界》《呐喊》《红岩》《边城》中选择一个人物,以他(她)的口吻给同一作品中另一人物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抒发自己的悔恨之情。要求:感情真挚,合乎情理;不超过150字”,然后回顾这些文章,找出文中谁对谁有“悔恨之情”,“悔恨”的原因是什么,接着安装要求进行写作即可。如《呐喊》中的《一件小事》,文中主要塑造两个人物形象,“我”和“车夫”,人力车夫撞到人但并没有其他人看见,他冒着被人讹诈的情况下还去帮助老人,“我”一开始对“车夫”的做法是不以为然的,“我”认为老妇人并没有受伤,便对车夫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还怪车夫多事,后来“我”认识到了自己思想的武断,掏出一大把铜元给车夫。从中可以看出,“我”一开始的做法和想法是错误的,最后想要用钱来表达自己的歉意显然也是错误的,所以考生可以围绕这个表达对车夫的悔恨之情。9、【例文】题目一:我谈跨界《跨界歌王》《跨界冰雪王》等节目的热播,不仅让我们看到名人不同的一面,也让我明白:“跨界”是一种勇气,是一次创新,也是人生的自我磨练。敢于跨界是一种勇气。在跨界歌王上,张继科的出现让许多粉丝为之震撼,但也有人表示不解,一个奥运冠军为什么参加这种节目?与我看来,张继科在承受多方压力的情况下,仍然敢于跨界挑战他最不熟悉的歌唱,这正体现了他的勇气。一个有勇气的人才会敢于去尝试自己未经历过的事情。平凡的世界里少平独自一人外出闯荡,靠的不就是他不服于困于山沟里要出去看看的勇气吗?真正敢于去尝试,去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人必然是一位勇士,而太多的人对此指手画脚,其实不也从侧面证明他们缺乏勇气,所以不敢对有勇气去做的人表示赞同,因此他们选择了指责。于我看来,敢于跨界的人正是有勇气的人。敢于跨界是一种创新。跨界不只是指去接触自己未知的东西,同时也包含着去创造,去改善我们已知的世界。鲁迅弃医从文,但也由此开创了中国的白话文时代。于他而言,这个跨界是一次创新,也正是由于它的跨界,才使我们国民的弱处被暴露出来。“他从上世纪走来还将走到下个世纪去”,鲁迅的精神也正是由于它的创新而得来,也正是由于这些数不清的跨界,才让我们中国不断发展,如果人人都只固守在自己的领域而止步不前,那么中国的科技将如何推进呢?因此,敢于跨界是一种创新。敢于跨界,更是人生的一次自我磨练。正是这些跨界,使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努力的去开拓视野,接触未知,才能有所收获。古代的帝王莫不样样精通,但他们仍在不断的历练自我,康熙微服私访体验民间生活,于他而言,何尝不是一次跨界呢?但正是因为微服私访也让他体会到了普通百姓的疾苦,才能有那盛世。不光帝王如此积极进取之人都应该积极跨界,对自我进行磨练。人生不应该平淡无奇,应该有所挑战,有所超越,所以我们应该学着去跨界,试着去跨界,跨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敢于跨界的人生是强悍的人生,只有勇于跨界,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才能为自己为祖国开创更美好的未来。题目二:漂流书的故事 我是《沉默的大多数》。我有一个哥哥,叫《2017,教你玩转中国股市》,还有一个妹妹,叫《那年夏天遇见你》。为了满足更多人的胃口,主人把我们仨订成了一本书,我被放在最前面,摆在地铁的流动书架上。 我以为日子会平淡地过去。毕竟,我是社会文艺,有深度有思想,是阳春白雪。他们两个,一个是不靠谱的成功学,一个是酸死人的言情小说,和我比起来,都是下里巴人。 第一个带走我们的,是一个满面愁容的中年人。他直接跳过了我和妹妹,开始钻研中国股市。他在地铁上看得津津有味,一副捡到宝的样子,差点坐过了站。我想他只是随便翻翻,很快就会来我这里汲取思想。没想到,他居然把我哥哥粗暴地撕了下来,把我和妹妹扔在一边的长椅上,扬长而去。我惊呆了,他满面愁容,是因为如此“求钱若渴”吗? 第二个带走我和妹妹的,是个可爱的初中女生。她一定是来向我学习精神文化的,我自豪地想。没想到,她也跳过了我。她把书带回家,夜里打着手电看小说里少男少女的感情纠葛,两只眼睛哭肿得像桃子一样。 我有些不解,她怎么会被一本如此没有营养的小说吸引至深呢?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她居然在语文课上看起了小说。语文老师放下手中的《出师表》,怒气冲冲地抽走了她手里的书。因为我在最前面,他只看到了我的封面,怒气登时消了大半:“下次别在课上看书。”女孩如释重负。 “研究”完了《那年夏天遇见你》,女孩把我们放在了一家格调雅致的咖啡馆里。我十分期待,来这里读书的人想必都是有文化、懂文艺的,他们一定会被我吸引的。这时,一个戴着黑框眼镜、身穿灰色毛衣的年轻人拿起了我。他看起来非常文艺。我内心狂喜。 然而,他挑了一个光线好的桌子,把我和他的咖啡放在一起拍照!拍一张封面,拍一张扉页,再拿着我自拍一张。总算拍完了,可以看看我了吧?没想到,他放下我,开始给刚才拍的照片修图,配字,发朋友圈。我心灰意冷,世界上的人,都不愿意读我吗? 几天后,我和哥哥、妹妹又在公园的长椅上不期而遇。哥哥身上已被荧光笔画满了记号,书角卷曲,妹妹也被弄脏了不少,只有我,还洁白如新。我心里不禁掠过一丝悲凉。 这时,一只手拿起了我,开始读我。我的故事,似乎要开启新的篇章。【解析】
题目一: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题目二: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审题】题目一:在当下社会,“跨界”现象层出不穷,众多演员跨界当歌手,而歌手又为尝鲜跨界当演员。很多人说这是一种潮流;也有人认为跨界可以丰富人生经验,但是不能提升实力,与其跨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烟台市爱华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A4
-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养老院老人生活照顾人员考核奖惩制度
- 养老院老人健康监测人员行为规范制度
- 财务管理体系改革方案
- 《硅酸盐的分析》课件
- 2024年度污水外运处理与环保产业扶持政策合同范本3篇
- 文玩买卖合同(2篇)
- 撤销赠与房产合同(2篇)
- 2024年二手房买卖专业代签服务合同3篇
- 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 护理病例报告范文5篇
-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模拟情景题及参考答案汇编(小学组)
- 嵌入式基础实训报告
- 卫生院关于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使用工作实施方案
- 儿童房间管理制度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8年化工原理(含答案)考研真题
- 小儿腹痛的护理查房
- 策划会展服务协议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教案
- 景区智慧充电桩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