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30广州市番禺区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分析】根据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即可.解:选项A、C、D均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选项B不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2.设三角形三边之长分别为6,a,2,则a的值可能为()A.6 B.4 C.8 D.3【分析】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列出关于a的不等式,然后解不等式即可.解:根据题意,得6﹣2<a<6+2,即4<a<8;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4<a<8.观察选项,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要注意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若点A(x,5)与点B(2,y)关于y轴对称,则x+y的值是()A.﹣7 B.﹣3 C.3 D.7【分析】直接利用关于y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x,y的值进而得出答案.解:因为点A(x,5)与点B(2,y)关于x轴对称,所以x=﹣2,y=5,则x+y=﹣2+5=3.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y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记忆横纵坐标的符号是解题关键.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4×a7=a28 B.(a3)3=a9 C.(a3b2)3=a6b5 D.b2+b2=b4【分析】利用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因为a4×a7=a11≠a28,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因为(a3)3=a9,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因为(a3b2)3=a9b6≠a6b5,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意;因为b2+b2=2b2≠b4,所以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合并同类项,掌握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如图,AB∥CD,∠ABE=60°,∠D=50°,则∠DEF的度数为()A.110° B.30° C.20° D.1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CFE,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DEF=∠CFE﹣∠D,代入求出即可.解:因为AB∥CD,∠ABE=60°,所以∠CFE=∠ABE=60°,因为∠D=50°,所以∠DEF=∠CFE﹣∠D=1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CFE的度数,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6.如图,AD是△ABC的中线,CE是△ACD的中线,若△ABC的面积为12cm2,则△CDE的面积为()A.8cm2 B.6cm2 C.4cm2 D.3cm2【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进而解答即可.解:因为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ABD的面积为12cm2,所以△ADC的面积为:×12=6(cm2),因为CE是△ADC的边AD上的中线,所以△CDE的面积为:×6=3(cm2),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和三角形的中线,掌握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如图,在△ABC中,BC=1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E,则△ADE的周长等于()A.8 B.10 C.12 D.14【分析】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A=DB,EA=EC,然后利用等量代换可得△ADE的周长=BC的长,即可解答.解:因为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E,所以DA=DB,EA=EC,因为BC=10,所以△ADE的周长=AD+DE+AE=BD+DE+EC=BC=1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把三角形ABC沿着DE折叠后,点A落在四边形BCED的内部A′,若∠A=45°,则∠1+∠2等于()A.60° B.90° C.120° D.135°【分析】根据平角定义和折叠的性质,得∠1+∠2=360°﹣2(∠ADE+∠AED),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进行转换,得∠1+∠2=360°﹣2(180°﹣∠A)=2∠A.解:根据平角的定义和折叠的性质得,∠1+∠2=360°﹣2(∠ADE+∠AED),又因为∠ADE+∠AED=180°﹣∠A,所以∠1+∠2=360°﹣2(180°﹣∠A)=2∠A=90°.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角的定义、折叠的性质,综合运用各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A.6个 B.7个 C.8个 D.9个【分析】当AB是腰长时,根据网格结构,找出一个小正方形与A、B顶点相对的顶点,连接即可得到等腰三角形;当AB是底边时,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AB垂直平分线上的格点都可以作为点C,然后相加即可得解.解:如图,分情况讨论:①AB为等腰△ABC的底边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②AB为等腰△ABC其中的一条腰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4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符合实际条件的图形.分类讨论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很重要的解题思想.10.如图AB=4cm,∠A=∠B=60°,AC=BD=3cm.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以x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当x为()值时,△ACP与△BPQ全等.A.1 B.2 C.1或2 D.1或1.5【分析】根据题意可得:AP=tcm,BQ=xtcm,从而可得BP=(4﹣t)cm,再根据已知∠A=∠B=60°,然后分两种情况:当AC=BP,AP=BQ时,△ACP≌△BPQ;当AC=BQ,AP=BP时,△ACP≌△BQP,分别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AP=tcm,BQ=xtcm,因为AB=4cm,所以BP=AB﹣AP=(4﹣t)cm,因为∠A=∠B=60°,所以分两种情况:当AC=BP,AP=BQ时,△ACP≌△BPQ,所以4﹣t=3,t=xt,所以t=1,x=1;当AC=BQ,AP=BP时,△ACP≌△BQP,所以3=xt,t=4﹣t,所以t=2,x=;综上所述:x为1或时,△ACP与△BPQ全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两种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已知am=2,an=3,则am+n的值为6.【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计算即可求解.解:因为am=2,an=3,所以am+n=am•an=2×3=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12.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两边长a、b满足(a﹣3)2+|b﹣4|=0,则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为10或11.【分析】先利用绝对值和偶次方的非负性可得a﹣3=0,b﹣4=0,从而可得a=3,b=4,分两种情况: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3,底边长为4时,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底边长为3时,然后分别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因为(a﹣3)2+|b﹣4|=0,所以a﹣3=0,b﹣4=0,所以a=3,b=4,分两种情况: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3,底边长为4时,所以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3+3+4=10;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底边长为3时,所以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4+4+3=11;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为10或11,故答案为:10或11.【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绝对值和偶次方的非负性,分两种情况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3.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则∠1的度数为75°.【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解即可.解:如图,因为∠2+∠3=90°,∠2=45°,所以∠3=45°,因为∠1=∠A+∠3,所以∠1=75°,故答案为:75°.【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性质,熟记三角形外角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AOB=30°,OP平分∠AOB,PC∥OB,PD⊥OB,如果PC=6,那么PD等于3.【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角的距离相等,因而过P作PE⊥OA于点E,则PD=PE,因为PC∥OB,得角相等,而OP平分∠AOB,得所以∠ECP=∠COP+∠OPC=30°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答案.解:过P作PE⊥OA于点E,则PD=PE,因为PC∥OB,∠AOB=30°,所以∠ECP=∠AOB=30°在Rt△ECP中,PE=PC=3所以PD=PE=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15.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度数是65°或25°.【分析】在等腰△ABC中,AB=AC,BD为腰AC上的高,∠ABD=40°,讨论:当BD在△ABC内部时,如图1,先计算出∠BAD=50°,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可计算出∠ACB;当BD在△ABC外部时,如图2,先计算出∠BAD=50°,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性质可计算出∠ACB.解:在等腰△ABC中,AB=AC,BD为腰AC上的高,∠ABD=40°,当BD在△ABC内部时,如图1,因为BD为高,所以∠ADB=90°,所以∠BAD=90°﹣40°=50°,因为AB=AC,所以∠ABC=∠ACB=(180°﹣50°)=65°;当BD在△ABC外部时,如图2,因为BD为高,所以∠ADB=90°,所以∠BAD=90°﹣40°=50°,因为AB=AC,所以∠ABC=∠ACB,而∠BAD=∠ABC+∠ACB,所以∠ACB=∠BAD=25°,综上所述,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为65°或25°.故答案为:65°或25°.【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16.已知:如图,△ABC中,BD为△ABC的角平分线,且BD=BC,E为BD延长线上的一点,BE=BA,过E作EF⊥AB,F为垂足.下列结论:①△ABD≌△EBC;②BE平分∠FEC;③AE=AD=EC;④S四边形ABCE=BF×EF.其中正确的是①③④.(只填序号)【分析】由“SAS”可证△ABD≌△EBC,故①正确;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BEC≠∠BEF,故②错误;由外角的性质可证∠DCE=∠DAE,可得AE=EC=AD,故③正确;证Rt△BEG≌Rt△BEF(HL),Rt△CEG≌Rt△AEF(HL),得S△BEF=S△BEG,S△AEF=S△CEG,判断④正确,即可求解.解:①因为BD为△ABC的角平分线,所以∠ABD=∠EBC,在△ABD和△EBC中,,所以△ABD≌△EBC(SAS),故①正确;②因为EF⊥AB,所以∠ABE+∠BEF=90°,因为∠CBE+∠BEC>0,∠ABE=∠CBE,所以∠BEC≠∠BEF,所以BE不平分∠FEC,故②错误;③因为∠ABD=∠CBD,BD=BC,BE=BA,所以∠BCD=∠BDC=∠BAE=∠BEA,因为∠BCE=∠BDA,∠BCE=∠BCD+∠DCE,∠BDA=∠DAE+∠BEA,所以∠DCE=∠DAE,所以△ACE为等腰三角形,所以AE=EC,因为△ABD≌△EBC,所以AD=EC,所以AD=AE=EC.故③正确;④如图,过E作EG⊥BC于点G,因为E是∠ABC的角平分线BD上的点,EF⊥AB,EG⊥BC,所以EF=EG,在Rt△BEG和Rt△BEF中,,所以Rt△BEG≌Rt△BEF(HL),所以BG=BF,S△BEF=S△BEG,在Rt△CEG和Rt△AEF中,,所以Rt△CEG≌Rt△AEF(HL),所以S△AEF=S△CEG,所以S四边形ABCE=2S△BEF=2×BF×EF=BF×EF,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分。17.如图,B是线段AC的中点,AD∥BE,BD∥CE,求证:BD=CE.【分析】证△ABD≌△BCE(ASA),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因为点B为线段AC的中点,所以AB=BC,因为AD∥BE,BD∥CE,所以∠A=∠EBC,∠ABD=∠C,在△ABD与△BCE中,,所以△ABD≌△BCE(ASA),所以BD=C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8.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3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内角和公式为:(n﹣2)•180°,由题意可得到方程(n﹣2)×180°=360°×3,解方程即可得解.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由题意得:(n﹣2)×180°=360°×3,解得:n=8.答: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做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内角和公式为:(n﹣2)•180°,外角和为360°.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分别是A(2,4),B(1,1),C(3,2)(1)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点A1的坐标:A1(2,﹣4).(2)△ABC的面积为.(3)在y轴上有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小,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P(0,2).【分析】(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即可画出△A1B1C1;(2)利用△ABC所在的矩形面积减去周围三个三角形面积即可;(3)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A',连接A'B交y轴于P,从而解决问题.解:(1)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A1(2,﹣4),故答案为:2,﹣4;(2)△ABC的面积=2×3﹣=,故答案为:;(3)如图所示,点P即为所求,P(0,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1)如图,已知△ABC,P为边AB上一点,请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在AC边上求作一点E,使点E到P、C两点的距离相等.(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图中,如果AC=5cm,AP=3cm,则△APE的周长是8cm.【分析】(1)连接PC作线段P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E,连接PE,点E即为所求;(2)证明△APE的周长=AP+AC,可得结论.解:(1)如图,点E即为所求;因为EP=EC,所以△APE的周长=AP+PE+AE=AP+CE+AE=AP+AC=3+5=8(cm),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1.如图,在△ABC中,∠BAC=100°,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AB=AD=DE=EC.求∠C、∠ADE的度数.【分析】设∠C=x,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DC=∠C=x,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DEA=2x,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AE=∠DEA=2x,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ADB=3x,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DB=3x,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B+∠C=80°,从而可得3x+x=80°,进而求出x=20°,最后可得∠C=∠EDC=20°,∠DAC=40°,∠ADB=60°,从而利用平角定义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设∠C=x,因为ED=EC,所以∠EDC=∠C=x,所以∠DEA=∠C+∠EDC=2x,因为DA=DE,所以∠DAE=∠DEA=2x,所以∠ADB=∠C+∠DAE=3x,因为AB=AD,所以∠B=∠ADB=3x,因为∠BAC=100°,所以∠B+∠C=180°﹣∠BAC=80°,所以3x+x=80°,所以x=20°,所以∠C=∠EDC=20°,∠DAC=2x=40°,∠ADB=3x=60°,所以∠ADE=180°﹣∠EDC﹣∠ADB=100°,所以∠C的度数为20°,∠ADE的度数为100°.【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如图,在△ABC中,AC=BC,△BDC和△ACE分别为等边三角形,AE和BD相交于点F,连接CF并延长,交AB于点G.(1)求证:∠FAB=∠FBA;(2)求证:G为AB的中点.【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FAB=∠FBA;(2)判断出△AFC≌△BF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F=∠BCF,根据等腰三角形底边三线合一即可解题.【解答】证明:(1)因为CA=CB所以∠CAB=∠CBA因为△AEC和△BCD为等边三角形所以∠CAE=∠CBD,∠FAG=∠FBG所以AF=BF.所以∠FAB=∠FBA,(2))因为CA=CB所以∠CAB=∠CBA因为△AEC和△BCD为等边三角形所以∠CAE=∠CBD,∠FAG=∠FBG所以AF=BF.在△ACF和△BCF中,,所以△AFC≌△BFC(SSS),所以∠ACF=∠BCF所以AG=BG(三线合一)所以G为AB的中点【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考查了等腰三角形底边三线合一的性质.23.如图,已知△ABC和△CDE均是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E与BD交于点O,AE与CD交于点G,AC与BD交于点F,连接OC、FG.(1)求证:△BCD≌△ACE;(2)直接写出∠DOE=60°;(3)判断△CFG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分析】(1)由SAS证明△BCD≌△ACE即可;(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BDC=∠AEC,即可解决问题;(2)证明△BCF≌△ACG(ASA),得CG=CF,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因为△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所以BC=AC,CD=CE,∠ACB=60°,∠DCE=60°,所以∠BCD=180°﹣60°=∠ACE,在△BCD和△ACE中,,所以△BCD≌△ACE(SAS);(2)解:由(1)可知,△BCD≌△ACE,所以∠BDC=∠AEC,因为∠DGO=∠CGE,所以∠DOE=∠DCE=60°,故答案为:60;(3)解:△CFG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因为△ACB和△DCE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BC,∠ACB=∠DCE=60°,所以∠ACD=180°﹣60°﹣60°=60°,所以∠BCA=∠ACG=60°,由(1)可知,△BCD≌△ACE,所以∠CBD=∠CAE,在△BCF与△ACG中,,所以△BCF≌△ACG(ASA),所以CG=CF,因为∠FCG=60°,所以△CFG是等边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4.(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BD平分ABC,∠A+∠C=180°.请按要求画出图形:延长BA到点N,使得BN=BC,连接DN.求证:DA=DC;(2)如图2,在(1)的条件下,连接AC,当∠DAC=60°时,探究线段AB,BC,B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C=180°,DA=DC,过点D作DE⊥BC,垂足为点E,请直接写出线段AB、CE、BC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1)延长AB到N,使BN=BC,连接DN,证明△NBD≌△CBD(S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ND=∠C,ND=CD,证出DN=DA,则可得出结论;(2)延长CB到P,使BP=BA,连接AP,证明△PAC≌△BAD(S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PC=BD,则可得出结论;(3)连接BD,过点D作DF⊥AB于点F,证明△DFA≌△DEC(A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F=DE,AF=CE,证明Rt△BDF≌和Rt△BDE(HL),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F=BE,则可得出结论.解:(1)延长AB到N,使BN=BC,连接DN,因为BD平分∠ABC,所以∠NBD=∠CBD,在△NBD和△CBD中,,所以△NBD≌△CBD(SAS),所以∠BND=∠C,ND=CD,因为∠NAD+∠BAD=180°,∠C+∠BAD=180°,所以∠BND=∠NAD,所以DN=DA,所以DA=DC;(2)AB,BC,B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B+BC=BD.理由:延长CB到P,使BP=BA,连接AP,由(1)知AD=CD,因为∠DAC=60°,所以△AD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AD,∠ADC=60°,因为∠BCD+∠BAD=180°,所以∠ABC=360°﹣180°﹣60°=120°,所以∠PBA=180°﹣∠ABC=60°,因为BP=BA,所以△ABP为等边三角形,所以∠PAB=60°,AB=AP,因为∠DAC=60°,所以∠PAB+∠BAC=∠DAC+∠BAC,即∠PAC=∠BAD,在△PAC和△BAD中,,所以△PAC≌△BAD(SAS),所以PC=BD,因为PC=BP+BC=AB+BC,所以AB+BC=BD;(3)线段AB、CE、BC之间的数量关系为BC﹣AB=2CE.连接BD,过点D作DF⊥AB于点F,因为∠BAD+∠C=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昆山会计证年检》课件
- 和田车库防火涂料施工方案
- 高一物理课教学工作计划
- 白银市景泰县2024年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 一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课件
- 《光和噪声》课件
- 《请示与报告的写法》课件
- 《EVA生产流程》课件
- 【 课件】工时管理方法
- 语文园地六 三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件(统编版)
- 【分层训练】四年级上册英语课时练习Unit1 My classroomPart B自我检测人教PEP(含答案)
- 金地导向仪GL300用户手册
- 化学与人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北京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2
- 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技能大赛考试题及答案
-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校一策方案
- ASTM-D3359-(附著力测试标准)-中文版
-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DBJ15-22-2021-T 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程技术规程(广东省)
- 银行客户经理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大型集团公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