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地理人口教学设计
篇1:初二地理人口教学设计
初二人口教学设计
初二地理人口教学反思
第一、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实践调查力量是激发同学爱好的重要方法
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社会调查实践力量是同学的剧烈盼望和要求,也是同学适
应现代生活和将来进展、提高科学索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地理课
程对培育同学人文精神的乐观作用,留意从同学熟识的社会现象入手,查找新的视角和切入
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社会的变化,增加学习的爱好,发觉问题、绽开探究以获得新的学问
和阅历,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推断,培育同学的社会责任感、
参加意识与决策力量。
其次、把握己有阅历是激发同学创新潜能、提高实践力量的重要前提
从教学过程与调查可见,科学探究力量的形成与进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
教学时应立足于同学的学习基础、力量进展水平以及爱好爱好和潜能,依据其形象思维、感
性思维和阅历型的规律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
提高同学的实践力量。
第二、加强同学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方式,足美注同学共性进展、激励同学走向胜利、
改进老师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纳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分析、反思,评价同学在
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
加意识、合作精神、探究力最、分析问题的思路、学问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沟通技能
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以达到同学自我激励进展的目的。
篇2:七班级下册地理人I」教学设计
七班级人口教学设计
七班级下册地理人口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图表和数字的运用,让同学对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状况有一个
大致的了解,同时也通过一些详细的数字计算使同学的人口忧患意识得到一个初步的加强,
树立一个正确的人口观。
湘教版与以前用的人教扳相比:文字说明少了,但增加了读图题和分析争论题的最。重在
以同学为主,培育同学乐观参加的力量。本节课的教学改进我重点放在读图分析上,如:让
同学阅读书.上相关的图对示地图册上的示意图;展现在网上搜寻到的相关图,通过阅读一一
争论一一分析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增长状况以及迨成当今我国的主要人口问题。整堂
课老师起了一个组织者的作用,把大量的空间让给同学,同学反映也较乐观,特殊是两次同
学争论效果良好,一是争论人口的分布规律;二是争论我国的人口问题。由于发挥了同学的
主体作用,同学自己通过阅读地图,自己去设问、然后想法解决问题,同学的学习乐观性调
动起来了,课后的练习状况也较好。
本节课同学的参加程度较高,在课堂活动中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篇3:初二地理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初二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初二地理土地资源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重难点的处理,基本达到预先的设想。比如:讲授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根
据从简洁到简单的认知过程,符合同学的年龄特点。再比如:把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同
学能在相关图上比较快捷的猎取相关信息。通过本节学习使同学明确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及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最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
本节课我在与同学的沟通中,以情感人,与同学打成i片,然而分寸把握的不是很好,以
致于在开头中失去了严厉性,今后我肯定会加以改正。此外,还要应尽可能多的参加各个
小组争论,了解同学,与同学进行情感沟通,激励同学动脑创新,这样的互动教学活动既体
现了老师对同学的亲近又维护了课堂的严厉性,从而使师生互动在公平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同时老师又有效地监控课堂教学秩序。
篇4:初二地理水资源教学设计
初二水资源教学设计
初二地理水资源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视情境的创设,以同学的学习小组为基本探究单位,通过老师的引导,要求同学
根据探究的规律,获得探究结论,实现了同学间才智的共享;通过有关黄河断流、城市缺水、
我国水紧急的大量学习资源的补充,同学紧密的联系生活,为节水出谋划策,让同学学习身
边有用的地理;要求同学通过图表猎取地理信息,凸显地理学科特色;通过探究水资源紧急的
缘由,到提出我国水奥源紧急的措施,形成学问的链接,体现了老师建构学问系统的思想。
篇5:七班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七班级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七班级人口与人种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导入太过于平淡,没有充分调动同学学N的乐观性。
2、本节课在整个授课过程中特别是讲到人种的分布时没有使用到教学挂图,只是要同学
们看书上已有的图形。不是很客观。
3、本节课只注意课本内容的学习,甚少拓展到课外的学问。在讲到三大人种的特征时,
没有让从我们身边知道的人去找,如:球王贝利、克林呗、大长今……,而要求同学通过观
看课本上三大人种的照片去得到答案。
4、对于三大人种以外的混血人种在本节课没有提到,另外,赐予同学的争论时间过短,
同学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绽开。
当然,用表格展现三大人种的特征,使同学能直观了解三大人利。这种方法应当是可行的,
另外课后的巩固练习也是有必要的,最终,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也是新课改
所提倡的。
篇6:《世界的人口》学校地理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的地区差异
2)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教学手段】
幻灯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学过程】
(导入)请同学们阅读误文上刊登的报道,请回答:几月几日,世界人口达到多少亿?(1910
月12日,60亿)
(板书)人口的数量
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亿用了多少半?
(展现)《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
依据计算结果,提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说明白什么问题?
(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渐渐加快的。)
(板书并总结)人口的增长1)缓慢——加快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非常缓慢;18世纪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殊是1930
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
(过渡)人I」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应如何量化呢?用人I」自然增长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诞生率一死亡率(千分之多少)
(展现)《世界大洲的人II自然增长率柱状图》请大家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
排列起来,(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地区差
异存在
(板书)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快?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慢?
(非洲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
(叙述)目前很多大家热识的明星是混血人种,比如球星萨尔瓦多、影星金城武等。混血
人种是不同种族融合的结果,他的前提是不同种族之间存在着迁移。
(同学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世界人口的迁移”部分内容中的其次、二白然段,思索
1、人口为什么会迁移?
2、其次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迁移?
3、其次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总结)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
输出的特点:从进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同学争论)课本“想一想〃,由同学回答,再由其它同学评判。(缘由:科技移民较好的
工作条件,较高的工资,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劳动力输出更高的工资)
(老师总结)人口迁移现象是社会经济进展不平衡的表现,也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
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板书设计】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人口的数量和增长
1、人口的数量:60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缓慢-加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诞生率一死亡率
3、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非洲最快、欧洲最慢
二、世界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2、二战前的人口迁移:
3、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技术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移动
篇7:《世界的人口》学校地理教学设计
《世界的人口》学校地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示意图、图表,记住当前世界人II总数,了解当前世界人11有不断加快
的趋势,把握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别;把握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主要形式;学
会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把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世界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世界人口分布图》
和《世界地形图》等地图培育同学分析地理图表的力量,初步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
力量。
3.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计算,培育计算力量。
4.提高对本节的学习,使同学初步树立科学的人U观和人地观。
教学建议
1、“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
关于人口的密度问题,首先,教材给出一道计算题,甲、乙两城市,面积2000平方千米。
甲城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要同学算出甲、乙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多少人?引
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即算出两城市的人口密度。配上甲乙两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较图,有助于
同学深刻、直观的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通过列表计算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的人口密度,使同
学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差异之大有了更深的熟悉。为学习世界人口分布图,理解图例上的人口
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世界的人口的分布的状况,主要是通过阅读世界的人口分布图获得。从图中可以看出,亚
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地区人口最稠密,进一步参考“世界地形图”让同学思索,
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些地方,这些地区从自然条件上和社会经济进展上有什么特点?从
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方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2、"世界人口的迁移〃的教材分析
人口的迁移,主要从三方面叙述,一、人口为什么会迁移?(为了生存和进展)二、其次
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的主要人II迁移方向?(美洲大陆发觉之前,古希腊和古罗马制服并移
民欧洲和地中海:阿拉伯人移民北非;美洲大陆发觉后,主要从欧洲向美洲、澳大利亚和新
西兰移民:非洲向美洲移民和亚洲向外移民)三、其次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技
术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移动。通过“想一想”提出问题,(大批科技人力流向发达国
家的缘由?会对人才输出国产生什么影响?劳动力输出对进展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一
件坏事?各有什么特点?
3、“世界的人口〃的教法建议
关于世界的人I」在快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同学已了解,但是如何精确、科学的表述
从历史进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
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同学对这些问题的熟悉和理解,还远远不够。
引导同学乐观活动,读课文转载的一篇报道,了解什么时候地球上的人口突破60亿。通
过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每增加10亿用了多少年?用
读出的数据,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如何?量化人口增长的速度?引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
概念。自然增长率=诞生率一死亡率。读世界各大洲口增长率图,哪个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最高?哪个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通过以上的读图计算,使同学更深刻的熟悉人口增长和分
布现状。
人口的迁移,可用通过提问、指导同学阅读课文的形式讲授。对于科技移民和劳动力输出
对我国经济和文化进展有重要影响这部分问题,可以组织同学绽开争论。
最终,通过计算题,算甲乙两城市的每平方千米的人数,引M人口密度的概念。阅读“世
界人口分布图〃读出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最大?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差别。结合世界地形图,做对比,绽开争论,找到影响他们分布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
历史等因素。
4、“世界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增长”的教材分析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怀的问题。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活动不断改造自然;人
是社会的产物,人口的进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进展起促进和延缓的作
用。本节中叙述了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学问: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迁移和人口的分布。人口
增长是熟悉人口数量动态的重要指标,人口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进展,也塑造
着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热口增长状况和人口分布
状况。
人口的增长,教材先用1999年10月13日《某报》的一段报道,点明世界的人口数量。
用“世界人II的增长示意图〃显示,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使同学通过阅读这个示意图
明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人口的增长速度是渐渐
加快的。然后提出人口增长是如何算出来的,提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诞生率减去死亡率,
最终用“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各大洲的柱状图,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
的差异,非洲最高,拉丁美洲次之,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用“读一读〃的形式,说明世
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极限。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的地区差异
2)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教学手段】
幻灯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学过程】
(导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上刊登的报道,请回答:二999年几月几日,世界人I」达到多
少亿?(1999年10月12日,60亿)
(板书)人口的数量
请问学们计算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亿用了多少年?(12年)
(展现)《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
依据计算结果,提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说明白什么问题?
(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渐渐加快的。)
(板书并总结)人口的增长1)缓慢…加快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非常缓慢;18世纪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殊是1930
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
(过渡)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应如何量化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诞生率一死亡率(千分之多少)
(展现)《世界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柱状图》请大家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
排列起来,(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地区差
异存在
(板书)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快?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慢?
(非洲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I,欧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
(叙述)目前很多大家热识的明星是混血人种,比如球星萨尔瓦多、影星金城武等。混血
人种是不同种族融合的结果,他的前提是不同种族之间存在着迁移。
(同学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世界人口的迁移"部分内容中的其次、三自然段,思索
1、人口为什么会迁移?
2、其次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迁移?
3、其次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总结)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
输出的特点:从进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同学争论)课本“想一想〃,由同学回答,再由其它同学评判。(缘由:科技移民较好的
工作条件,较高的工资,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劳动力输出更高的工资)
(老师总结)人I」迁移现象是社会经济进展不平衡的表现,也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
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板书设计】
第六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人口的数量和增长
1、人口的数量:60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缓慢1加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诞生率一死亡率
3、人II增长的地区差异:非洲最快、欧洲最慢
二、世界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2、二战前的人口迁移:
3、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技术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移动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人口的分布因素
【教学手段】幻灯片:(世界人口的分布人(世界地形图》
(导入)目前,世界有60多亿人口,60多亿人是否平均分布?怎样来定量描述一个地区
人口的疏密?
(板书)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计算)有甲、乙两城市,面积大约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
万,算算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个有多少人?
依据计算结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
人口密度不同,在图上有什么区分呢?看甲、乙两城市人口密度的比较图(教材)。
可看出:甲市人口稠密,乙市人口稀疏。
(计算)“做一做”算出中国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中国:约121/平方千米;加拿大25/平
方千米)
(总结)人口密度能精确地说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很不均,有的地区稠密,
有的地区稀疏。
(展现)〈世界人口的分布〉读图: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板书)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这些地区为什么人口碉醇?我们用所学过的学问对这些地区进行分析
首先,从自然条件看这里有什么优越性?
(展现)〈世界地形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对比比较,
提问:1、它们都处于什么纬度?(中纬度)
2、它们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近海地带)
3、它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平原为主)
4-.它们在气候上有什么特点?(暖和潮湿)
(总结)可以看出,人口稠密的地区,一般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所以在人类历史农业进展
较早,现在也是工业、交通发达、城市集中的地区。
(同学活动)对比上述四个问题,结合已学过的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学问,分析人口
稀疏区的自然条件有什么特点?
在海陆位置上:内陆地区
在地形上:地势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区
在气候上:干旱的沙漠和湿热为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
在纬度上:高纬度地区的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同学争论):“想一想”其次题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方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
说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依据争论的结果,老师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是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等因素综
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的方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总结)这一节主要讲了人口地理的两个学问点:世界的人口增长、迁移和世界人口分布。
这两个学问点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迁移是熟悉人口的动态变
化,它们的动态变化,影响着经济的进展,同时也塑造着人II分布的面貌。而人口自然增长
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人口增长的状况和人口的分布状况。
(练习)在世界大洲的空白图上,找出世界四个人口稠密区的详细位置,要求形式用红笔
在课本图上勾画出人口稠密区的位置。
【板书设计】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的密度
2、世界人口的分布:
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西部
北美洲东部
四大稀疏区:高纬度地区
高山高原地区
干旱沙漠地带
湿热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
教学设计示例3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怀的问题之一,人口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人口的
多少是怎样对自然、社会经济进展等产生影响的?
(展现)1987年7月13日某报记载:
本报萨格勒布7月11日电7月11日上午8时35分,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彼特洛瓦医院
的产房里传出了今日第一声婴儿啼哭的声音,南斯拉夫一个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亿个人
最终诞生在地球上。
1999年10月13日某报记载:
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0月12口电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婴在
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美院诞生,成为地球上的第六十亿位居民。
(提问)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亿用了多少年?(大约12年)
(展现)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提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说明白什么问题?(每增加10
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是渐渐加快的。)
(叙述)18世界以前,人口增长非常缓慢;18世界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
殊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更快。
(过渡)人口增长的速发有快有慢,应如何加以量化呢?
(叙述)人口自然增长率=诞生率一死亡率
(练习)某一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诞生并成活了25个婴儿,死亡10人,
这个地区在这一年中人口的诞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各是多少?(诞生率:千分之二十
五;死亡率:千分之十;自然增长率:千分之十五)
(展现)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提问)请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按由高到低的挨次排列。(非洲、拉丁美洲、亚洲、
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叙述)这样的结论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存在着地区差异。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的大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展现)发达国家和进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表
请同学粗略计算:1950年、1990年、2025年进展中国家人口总数分别是发达国家的多少
倍,加深对进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差异的理解。此时老师可以设疑,发达国家与进
展中国家人I」增长差异越来越明显,会带来什么问题?同学思索但不必回答,为下节课讲人
口问题埋下伏笔。
(过渡)大家都听过《班榄树》这首歌吧,歌中唱到"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家乡在远
方。”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知道,歌中的人是从其他地方移居到另一个地方的,这种人口从一
个地区移居到另一个地区的社会现象,就是人口迁移。
(提问)请大家读教材”人口的迁移〃这部分内容,思索以下问题:
L人口为什么会迁移?
2.其次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迁移?
3.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由同学回答并评判。最终展现"16〜20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老师总结。特殊强
调目前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即: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移动)
(争论)1.大批的科技人才由进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缘由是什么,会对人才输出国产
生哪些影响?
2.你认为劳动力输出对进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为什么?
(过渡)世界各地区人11的增长是不一样的,那么世界各地区人口的分布是否匀称呢?首
先,我们学习一个反映人口分布特点的指标一一人口密度。
(计算)有甲、乙两城市,面积大约都是2000平方千米,甲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
万,算算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有多少人?(甲市:2500人/平方千米;乙市:1250人/平
方千米)
(叙述)依据计算结果,得出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密度一般是指每平方千米内的居民人
数(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计算)算出中国和加拿大的人口密度()
国家
人口数(人)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中国
1248100000
9600000
加拿大
30300000
9970000
(中国:121人/平方千米;加拿大:25人/平方千米)
(叙述)人口密度能精确的说明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很不匀称,有的地区稠
密,有的地区稀疏。
(展现)世界人口的分布图
(提问)世界人II稠密区在哪些大洲的哪一部分?
(总结)
(争论)结合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分析人口分布的规律及缘由。
同学争论,回答后老师总结
(争论)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方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说出能或不能的理由。
(不能,由于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方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练习)选择题
探究活动
我家的人口
要求:
1.周末对自己的爷爷和奶奶进行一次采访,问一问:从你的曾祖父母开头,经过四代人,
你家增加了多少口人?哪一代生的孩子最多?是由于什么缘由?现在的家庭人口是处于增
长的趋势还是呈下降的趋势?为什么?
2.通过你家的状况,你能否理解虽然我们已在实施方案生育的政策,但在相当长的时间
内,人口的总数还在连续增长,这是为什么?
目的:
L通过了解自己家的人口增加和变化过程,印证课本上关于人口增长的结论和数据,即埋
论联系实际。
2.熬炼同学分析问题、独立思索的力量以及与人合作的力量。
3.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同学增加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熟悉,加深理解我国实行的方案生
育政策,增加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家乡的人口分布状况调查
要求:查找资料(可上网查找)。
看看你们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县(省)的人口分布状况,哪个区(县)或乡的人口密度大,
为什么?分析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目的:
1.通过查找自己所在的城市或所在的县(省)的人口分布状况,培育同学搜集信息的力量、
独立思索的力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2.通过这一实践活动,把书木的理论用在实际中,加深对所学学问的理解,并学习运用
这些学问,促进学问的迁移。如通过调查得出人口分布的差异后,用所学的学问分析这种差
异的影响因素。
3.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培育同学乐观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社会责任感。通过调查,对家
乡有更多的了解,激发了喜爱家乡、喜爱祖国的情感。
篇8:七班级地理上册《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七班级地理上册《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II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学会通过人口诞生率、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奥料,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在世界人口分布图上,说
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了解人口密度的含义,学会通过面积和人口数计算•地的人口密度;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培育同学分析地理图表的力量,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力量;教会同
学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上获得有关学问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科学的人口观和人地观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2.世界人口的分布差异
【教学难点】
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同学活动
新课导入
导入:利用世界上第五十亿和第六十亿人诞生的资料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提出问题:对世界人口问题你了解多少,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
自由发言、提问
新课学习
板书:人口与人种
阶段一:通过读图、读书争论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提问人类历史已有几百万年,世界人口是怎样增长的呢?(动画链接:世界人口的增长)
(同学读图和书,老师巡回辅导。最终引导全班争论得出结论)
(结论)
1.世界人口始终在增长:
2.18世纪以前增长缓慢;以后增长加快,由于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1930年以来
速度更快;
读图及教材相关文字并思索下列问题:
活动一:1、计算人口每增加10亿用了多少年。(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
2、利用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阶段二: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和计算
提问:你熟识的亲戚、伴侣,近几年家庭人口变化了吗?怎样变化的?
人口数量变化跟什么有关?(诞生和和死亡的人数)
请解释下面的一句话:"我国197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4%,1985年下降为1.12%〃
提问:(1)按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给这些国家排队,看看哪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
大?(2)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3个国家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什么?
老师依据同学回答、理解状况进行纠偏、落实
读教材供应的人口诞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图,用自己的话解释诞生率、死亡率
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3
活动二:计算4国1998年人口诞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阶段三:了解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
提问: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状况一样吗?
结论:
各洲人口增长速度不同,非洲最快,欧洲最慢;进展中国家快,发达国家慢;
活动三:完成非洲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非洲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全体思索、争论并回答:各大洲人口增长是否一样快,有什么不同?
阶段四:人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
老师:世界上的人口是如何分布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
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
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
活动四:通过练习计算两地人口密度。
承转:前面我们学习了人口密度的概念,它反映一个地区人口的分布状况,接下来我们
就利用学过的学问来分析一下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及成因。
阶段五:读图争论世界人口分布特征
老师:“世界人I」分布图”是分层设色的等值线图。和我们以前学的地形图、等温线图类似,
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人口密度。
结论:世界人口分布的总特征"人口分布不匀称"
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总特征,读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即
“人口分布不匀称”。
阶段六:分析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
提出问题:读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地区。(视频链接:世界主要人种)
结论:
“四密”1.亚洲东部2.亚洲南部3.欧洲4.北美洲东部
“四疏”1.沙漠地区2.高原山地3.高纬度地区4.雨林地区
分组活动: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地区,并精确描述其位置。
提出问题:结合地形图和气候图分析以上各地区人口稠密或稀疏的主要自然缘由(动画链
接: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结论:1.人口稠密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相宜),沿海(降水丰富)平原区(地形
平坦),都是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2.人口稀疏地区都是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
分组活动:
对比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气候图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主要自然因素
每一组分析一个地区的影响因素
利用景观图和资料让同学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
结论:人U分布除了受刍然因素(地形、气候等)影响外,还要受到经济进展水平开发历
史长短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看图片、资料分析总结
阶段七:分析争论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出示:世界人口增长图
算一算: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要增加多少人?(6885人)相当于我校总人数的多少倍?
一分钟钟内,要增加多少人?指导同学活动,让同学体会在一分钟内我们能做的事情及世
界上新增加的人口数。
1.完成活动(1)
2.全班每三人组成一小组(三人之一:负责计时三人之二:负责计算三人之三:完成一
项自己认为在一分钟之内能完成的事情。例如;做一道算术题、把自己的书包重新整理一遍)
提问:请你说说人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
活动:脑力激荡
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个组写出的最多(发每组大白纸、彩笔、胶条)。
阅读材料:
不同的人口政策
提问:怎样的人口才是相宜的?
总结: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同学分组争论
[作业]:1.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一份课堂笔记
2.地理填充图作业
【板书设计】
篇9:初二地理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
课题
地形简单多样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制定)
一、学问与技能
1.在地形图上熟识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猎取地埋学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进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材分析:(内容、重点、难点)
内容:主要山脉
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
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同学状况分析:
同学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涉及关于地形的学问,并且初步把握了解一个区域
的基本方法,在本课的学习中就简单多了。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同学的乐观性,让他们参与到
各种活动中来,同学的自主学习意识、分析力量都会有所提高。
教学思路及策略:
关注全体同学,充分敬重同学的主体地位,培育同学的读图力量,熬炼同学的形象思维力
量。在教学中实行敏捷多详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争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
破难点。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同学活动
[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顾一下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
什么?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几级阶梯?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想一下,地形包括哪五种类型?
3.引导同学读图2.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
4.引出我国地形简单多样的课题
(板书)地形简单多样
[讲授新课]
1.从图2.4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叉的山脉、宏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
还有群山环绕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请同学们推断以下画片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地形。
2.提到地形,我们自然地就想到了山地和山脉。通过刚才的图片,谁能描述一下山地的特
征。
3.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一
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山的走向是指山脉的延长方向。
引导同学读图、观看,推断:
问:哪些山脉还是省区界线?
(归类整理)
4.山脉将大陆分隔成很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1)我们来看一下新疆的地形。
(2)指导同学填表
5.(讲解)从《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可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不同走向的山脉
如同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纵横交织在祖国大地上,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和山
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读图)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法》上
分别找出来,并留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6.指导关于四大高原的活动。
师总结。
7.(阅读思索)阅读课本P26上面《地形与民俗》资料,引导同学思索:黄土高原和云贵高
原上的民俗与当地地形有什么关系?
老师小结:可见,有什么样的地形特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民俗习惯,民俗习惯深受地形
的影响。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首先明白了我国简单多样的地形特征,在此基础上着重搞清了我国不同走向的
山脉及其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作业]
填图:在《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图2.6)上面填写出我国主要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留
意横写自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
回忆并回答。
回答: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
回答: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
同学推断是什么类型的地形并抢答。
描述山地的特征。
同学活动。
思索后回答。
同学看图回答。
完成课本的活动3。
同学回答。
同学活动。
同学自由发言。
倾听回忆。
篇10:初二地理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到处激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同学充分运用已有学问和力量,
恰到好处地乐观思索,主动学习。学习目标全面落实,围绕重点、难点绽开,了解、理解、
把握、应用学问。
所用教学手段,主要是地理图表,教与学兼而用之,并利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同学的形
象思维。
地形相对八班级同学来说并不生疏,但学习起来有肯定的难度,为了使这部分内容更生动,
易于同学学习,课上我采纳了猜一猜的活动,利用地形的图片,让同学猜一猜这幅图中画的
是我国的哪种地形,这样不仅增加了同学学习的爱好,而且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为了培育同学的搜集、整理、分析的力量,在讲授四大高原时,我采纳了同学自学的方式,
课前布置学习内容,争论学习方法,课下同学们选择自己想要调查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课
上再进行沟通汇报,相互补充,沟通学习到的内容。
篇11:地理课《人口》教学设计
题目
人口
学习新课标:
解析"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培育同学分析地理图表和计算的力量。
教材分析:
三维目标
学问目标: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
响及对策。
力量目标:解析“人口分布图”和“人11增长曲线图”培育同学分析地理图表和计算的力量。
德育目标:通过熟悉我国人口国情与国策,关心同学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价值观。
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难点:
人口增长过快、基数过大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进度
1课时
自测题整合
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同学学习,如何开展分层递进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望青年老师参考应用的时.,对所提的问题做好充分的预冬。
板书设计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人口东多西少
[引入]人们常说: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那么我国的人口数量有多少?谁是世界上人
口最多的国家?[重点是数据把握]
[板书]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老师指导读图[1.9我国人口的增长],引导同学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培育同学的读图力量]
(1)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由曲线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1949—1982的33年中增长4.9亿,82—90的8年中增长1.3亿,最终三年就增长0.6亿。
(2)我国人口基数过大。1949年为5.4亿,第五次人口普查达到12.95亿,占世界的1/5。
2、课堂活动--沟通争论:[重点培育同学的探究意识,敢于提出问题,合作沟通、解决,可题]
(1)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
(2)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3)20世纪70年月,人口增长变缓,主要缘由是什么?
(4)通过Q.10]图,进一步理解实行方案生育基本国策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递进式研讨,逐步培育同学分析问题的力量]
[过渡]我国人口的特点是:增长速度快、数量大。那么人口的分布式不是匀称的?
[启发同学回答,递进式的沟通补充,就能使同学对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有着深刻的影响]
[板书]二、人LI东多西少
1、课堂活动[活动最能体现同学的主体作用,让同学彻底完成,不放过任何一个同学]
依据图1.12,完成图表。让同学进•步巩固人口密度的计算,并运用人口密度分析我国的
人口分布状况?例举我国人口稠密省区与人口稀疏省区。
2、读图[1.11我国人口密度图]:[指导同学看图分析,逐步培育同学综合运用地图的力量]
(1)牢记东、西部划分界线,比较东、西部人口密度的大小,学会运用数据说明我国的
人口分布状况?
(2)运用人口增长的理论分析东部地区特殊是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密度比西部地区大的缘
由?[参考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的长短等方面]
[小结][本课内容较少、结构简洁,可由同学自我总结•下,提高同学的概括力量]
[反思][同学把握程度,活动沟通中的突出表现及不足,巩固学问反馈,递进进展]
篇12:有关2022高三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表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利用比较法关心同学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进展观;明白人口迁移是人类常常的一种现象,
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进展。
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i国际、国内)
2人口迁移的流向(迁出国家、地区,迁入国家、地区)
3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缘由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特点及其缘由
教学工具:多媒体
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过程:
材料导入: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
人口快速增长,到1990年底,该市人口达到了119万,深圳市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商
贸和旅游城市。20,第五次人口普查,深圳市总人口700.9万,其中户籍人口124.9万,外
来人口577万,占总人口的82.1%
思索;深圳市人口增长为什么这么之快?是由于人口臼然增长吗
同学:略
老师:人口的变化不仅仅包括人口的数量的变化,还有人口的空间变化。今日我们就一起
来了解一下人口的空间变化。
【板书】其次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老师:请同学们先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人口迁移?
同学:略
老师:1用案例引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并明确指出人口迁移需满意的条件(板书)
【投影】示意图(下图),提问,图中哪几种方式属于人口迁移?
【过渡】:人口迁移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多种形式,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人
口迁移的详细形式。
篇13:有关2022高三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团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通过图表分析,了解当前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2.娴熟把握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能从日常生活案例总结人口迁移的缘由。
3.通过活动学习方式,理解人口迁移的缘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故事背景吸引同学,然后设置习题、问题培育同学仔细理解概念和分析材料的
力量与方法。
2.用问题提问方式和启发式方法让同学养成独立思索并擅长解决问题的习惯和同学合作
参加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图片隐含的历史背景,培育关注细节、理论联系实际、关注身边的人生态度。
2.通过黑色的三角贸易,如:巴西的混血人种,激发同学的社会责任感和形成正确的人口
迁移观。
团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人口迁移的方向;人口迁移的规模;人口迁移的缘由。
【教学难点】
各类型人口迁移的特点;人口迁移的缘由。
回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帮助教学法等。
团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一影视图片,承上启下
【投影】播放图片?
老师:在讲课之前,老师想先给同学们看一些图片,信任大部分你们都看过这些电视剧,
没看过的也应当听过一些吧,你们知道这些电视剧的真实历史背景吗?
【播放下一张ppt]
同学:有或没有(各执一词)。不知道
转承: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潮,分另!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闻名的五次人口迁徙〃大事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
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多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
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富强和进展,
西口,泛指在长城以北的内外蒙古从事农业、商品交易的地方,狭义的西口特指归化城
(今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
老师: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比较大的移民潮,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
洋。
走西口是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多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
背井离乡,打通r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富强和进展。
闯关东,是清朝后期以及民国时期,大批中原、江北的老百姓由于自然灾难,清政府号召
移民实边等缘由,被迫或主动跨过山海关以及渡过渤海,到东北地区闯荡,垦荒和定居的过
程。
下南洋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战乱的一般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
海外。主要移居到东南亚,
那么什么是人口迁移呢?下面同学们就跟着老师一起学习。
【走到屏幕前指着ppt,3个移民潮的走向】
讲授新课一习题结合,巩固学问
有关高三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篇14:有关2022高三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通过有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培育同学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
4.结合实例,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定义
教具预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法、归纳法、图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前面讲从全球来看人口的增长只取决于人口的诞生和死亡,但对一个地区来说,
人口增长除了受诞生率、死亡率的影响外,还受人口迁移的影响。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转变。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全部的空间移动都当做人口迁移,只有那
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做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
强调人II迁移的时间性,就是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来回、
外了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另处,根据这肯定义,游牧民的迁徙、季节的季节流淌、有
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淌等,也不应包括在人口迁移之中。
其次、人口迁移的必需以居住地的转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样同,
而居住地的转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需超过“肯定距离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转变住宅达到肯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3.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时间特点举例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15〜16世纪,欧
洲进行殖民主义扩张,引发了7000多万欧洲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二战以后人口从进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削减,短期流淌的人口增多欧洲由人
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由于西欧经济进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移民);拉丁美洲由人口迁
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20世纪70年月以来,西亚和北
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4.我国的人口迁移
时间缘由特点古代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气的束缚=1GB3①人口移动规模小自
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斗以及自然灾难等影响=2GB3②背井离乡大批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月中期方案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方案、有组织地进行20世纪80年月中期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流量增大,流向也发
生了明显的变化读图思索
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月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
变化?
点拨:
时间迁出地区迁入地区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四川省主
要在内地和边疆20世纪80年月中期以来内地省、自治区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随着社会
经济的进展、贸易的往来和交通条件的日益便利,我国的人口迁移不仅数量增加,而且频率
加快,使各地区人们的交往更加亲密。人口迁移在调整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
融合和文化沟通,促进经济进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活动
1.你的祖籍在哪里?假如你的家庭有跨省界(国界)移动的历史,请说•说每•次移动给家庭
带来的影响。
点拨:
让同学讲解个人所在家庭的迁移经受进行探讨分析,然后老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2.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夫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这些人口迁移对迁
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
点拨:
从迁出地来看,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展。尤其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冲突,可以
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爱护农对的自然环境有乐观的作用,但是,
人口迁出也简单造成迁出地的人才外流现象。
从迁入地来看,为东南沿海地区工农业进展供应劳动力,乐观地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进
展,但大景的人口对迁入地来说,也在肯定程度上造成了人U拥挤、人口压力过重、甚至社
会治安混乱的现象。如,一部分流淌人口工作不稳定,收入低,很难找到合适的住处,他们
私搭乱建各种"窝棚",往往成为城市环境“脏、舌L、差〃的重要缘由之一。
承转:
我们学习了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有关学问。那么,我们就要问,人们为什么要
迁移?迁移受哪些因素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其次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各种物品寄售合同范例
- 国际招标货物合同范例
- 亮化出租维修合同范例
- 日文劳务合同范例
- 渔网加工销售合同范例
- 墙体内粉刷合同范例
- 三基护理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 急救理论知识考试模拟题(附答案)
- 债权担保协议合同范例
- 债务抵押担保合同范例
- 高中高一级部拔河比赛活动实施方案
- 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
- 航空机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 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考试(深圳卷)-2023-2024学年八年级英语上册单元重难点易错题精练(牛津深圳版)
- 项目成本节约措施总结报告
- 迎元旦趣味活动及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SH/T 3543-2007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技术文件规定
- 减盐控油控制体重规章制度
- 建筑之歌课件PPT
- (完整版)员工流失文献综述
- 大学生创新创业(微课版第3版)课件全套 人邮 第1-10章 了解创业规划你的职业生涯-初创企业的财务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