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二语文备考之材料作文30题及相关范文_第1页
2024年高二语文备考之材料作文30题及相关范文_第2页
2024年高二语文备考之材料作文30题及相关范文_第3页
2024年高二语文备考之材料作文30题及相关范文_第4页
2024年高二语文备考之材料作文30题及相关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3-24高二上·河北石家庄·期末)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论语·颜渊》中,孔子认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并且指出“克己复礼”的具体做法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的内涵,因时而变;尚“礼”的精神,却应代代相传。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礼”的认识和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导语中,首先强调“礼”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孔子在《论语·颜渊》中对“礼”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孔子强调“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认为人们只要能够“克己复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做到仁了。强调合礼是为仁道德的重要标准,也是仁爱这一内在道德品性的外在表征。并提出了“克己复礼”的具体实践方法:“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一观点蕴含着对礼仪的理解和对道德修养的要求。进一步分析,孔子“克己复礼”的实践方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原则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其强调了在日常行为中要始终保持对礼仪的敏感和遵循。这一原则既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强调了个体的自我约束,构建了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礼的内涵因时而变。礼并非僵化不变的形式,而应根据时代的变迁而灵活调整。这意味着礼应当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不断更新,使其更符合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这种灵活性使“礼”能够在不同时期持续发挥其积极作用。

尚“礼”的精神,应代代相传。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应传承和弘扬“礼”的核心价值,以确保社会持续发展的同时保持基本的道德准则。综上所述,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并非空洞的赞美词,而是深植于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理念。《论语·颜渊》中孔子对“礼”的论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礼的深刻思考,也为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人际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社会变革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将“礼”这一传统的文化财富传承下去,以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在行文时,考生可先简单的分析导语中的概念,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何通过“四勿”促使社会更加和谐、文明,传承中华礼仪文化。首先,实践“四勿”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接着,践行“四勿”有助于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然后,践行“四勿”时,应注意根据时代特点灵活掌握,更符合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最后,践行“四勿”能更好的传承中华礼仪文化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立意:1.如何通过“四勿”促使社会更加和谐、文明,传承中华礼仪文化。2.当代青年对礼的理解和传承。3.分析“四勿”在塑造个体品格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性。2.(23-24高二上·山东日照·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青年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有人列出很多“高分答案”如考名校、进体制、高收入等,说达到这些标准才算是优秀人才;但有人认为应该做“满分自己”,无论是志在高远还是追求平淡,只要自己觉得满意就算是优秀。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只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提出写作背景,即社会对青年的要求不断提高。第二句话承接上一句,提到两种衡量“优秀人才”的标准,一种是达到考名校、进体制、高收入等标准的人,一种是能够让自己满意的人。这两者应该是一对矛盾关系,达到考名校、进体制、高收入等标准的人不一定就是能够让自己满意的人,两者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取舍的关系。从材料的表述来看,命题者也没有厚此薄彼的肯定一方或否定一方,对这两种看法都是持肯定态度,所以立意的关键就在于考生如何看待这两种标准。引导语“你怎么看?”其实就是引导考生针对这两种衡量“优秀人才”的标准阐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考生需要思考在当下时代,什么是“优秀人才”,自己心中要有思考和标准,并且在上述两种标准中明确自己的倾向态度,是支持考名校、进体制、高收入才是优秀人才,还是认为那些能够做到让自己满意的人才是优秀人才?然后在选择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理由和思考。在写作时,考生可以任选一种标准阐述自己对优秀人才的思考。认为考名校、进体制、高手入才是优秀人才可以从这些人怎么不断学习,不断努力,经过重重考核,才能考取名校,毕业之后又是怎样提升自我,通过各种考试,进入体制;或是怎样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来获得高收入等来说明这些人身上所体现的积极进取,有明确目标,立志高远等优秀品格说明他们是优秀人才。认为那些不论志在高远还是追求平淡的人能够做到让自己满意的人才是优秀的人才,则可以从自我的发展,尊重个性,有自我意识等方面去阐述这类人身上所蕴含的人性价值。这两种选择判断其实虽没有优劣之分,但很明显,前者更注重世俗层面来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后者是从生存价值方面来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在价值取向上有高下之分。考生如果能够抓住这一点来分析,作文可能更有深度。立意:1.让自己满意才是优秀的人才。

2.最优秀的人莫过于让自己满意的人。3.努力实现自我的人才是优秀人才。3.(23-24高二上·贵州六盘水·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论语·学而》认为“好学”之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即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二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即在言行上做事勤勉,说话谨慎;三是“就有道而正焉”,即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身的行为。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的三句话来自《论语·学而》,认为“好学”之人,应具备三种品格:安贫乐道;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善于求教。学生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物质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学习要勤勉,不能浮夸;求教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等。第一个要求是不能把口腹之欲、衣裳之美、广厦之安作为追求,也就是不能沉迷于享乐。享乐让人有强烈的满足感,从而失去求学进步的动力。因此,孔子认为,君子首先要戒贪、戒得。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还有一层意思是,如果你的饮食起居不能满足,是不是你就不求学了?当然不是,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别人都看不下去了,他也不改变自己内心因求学而生的喜乐。第二个要求是勤勉、严谨。“敏”意思是快疾,对事反应快,就要勤于任事;“慎”意思是慎重,说话要谨慎,就要想得明白通透。勤奋、严谨,是求学应有的态度;事事勤奋、严谨,则必须有“好学”的内在驱动。所以,孔子把它当作好学的要求。求学并不是把课堂书本当作唯一的渠道。它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勤于任事,就是把自己放在随时准备求学的状态。离开了课堂,你就不勤奋了吗?那你要怎么勤奋呢?这就是“敏于事”的意义。慎于言就是要多思考,在思考成熟之前不能随意发表见解。古人认为,见解不成熟就会不断变化,这样有损于君子的正道。

第三个要求是不断自省。就,是亲近。有道,是有德的贤人。哪怕做到了“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仍然不敢自以为是,而一定要接近有道的人,用以匡正自己的是非。毕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我们是无法忽视周围人对自己的影响的,而接近有道的人,与这样的人交朋友,有助于端正我们自己。写作时,可以选择“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三个方面的任何一个,任何两个或者三个来谈自己的思考。其中把三个层次有机结合起来写作,属于高阶思维。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写作:“好学”之人既有内在的自律,对物质条件要求不高,精力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又有执行力,知不足而迅速补缺,学有所成仍能保持虚心,保持空杯心态,不夸夸其谈;更是懂得借用外在的力量来匡正自己。总之,读好书,交良友,内外兼修,可谓好学。立意:1.安贫乐道,潜心治学。2.敏于事,慎于言。3.以榜样之姿,学做人做事之理。4.物质的淡薄,精神的丰盈。4.(2024·湖南衡阳·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科学领域,“求是”很难,不管有多么丰富的经验事实都很难严格证明为“是”:相反,有时仅仅一个“不”,即反例,就足以否定整个科学原理或科学定律。正是如此,“求不”又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求得一个领域的“不”并不是认识的终结,它正是一个全新领域求“是”的开始。

上面材料中“求是”与“求不”的关系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以“求是”为基,以“求不”为进古人有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阐述的是求是的精神,即以事实为依据,对真实情况的掌握和理解。然而,科学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求是”虽难,但“求不”却是推动科学前进的重要力量。二者相辅相成,如同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这不仅科学领域的法则,也是人生领域的智慧。以“求是”为基石,是因为真实是构建一切的基础。求是就如同探索者手中的指南针,引领我们走向真实的方向。历史长河中,无数求是者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为我们揭示了世界的真实面目。布鲁诺追求日心说的真实,不惧权威,为科学真理而献身;伽利略通过实证研究,推翻了古人的自然观念,开启了现代科学的篇章。他们的事迹都彰显了求是精神的重要性,那就是真实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然而,科学的发展不能只靠求是,还需要“求不”的精神来推动。求不就是勇于质疑,敢于挑战,对已知的“是”提出“不”的可能性。它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如果没有求不的精神,那么我们可能还停留在地心说的时代,无法窥探到宇宙的奥秘;如果没有求不的勇气,那么爱因斯坦可能无法提出相对论,改变我们对物理世界的认知。因此,“求不”并非是对“求是”的否定,而是对其的深化和拓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步骤。“求是”与“求不”,一静一动,互为补充。“求是”让我们了解世界的真实,“求不”则推动我们去探索世界的未知。这就像一场接力赛,“求是”者将真实的接力棒传给“求不”者,“求不”者则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将新的真实发现再传递给下一代“求是”者。这个过程循环往复,推动了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

更广泛的来看,“求是”与“求不”不仅存在于科学研究中,它们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时,我们需要以“求是”的态度去深入了解问题的真相,同时以“求不”的精神去勇于挑战旧的观念和做法,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清晰的认知,以不变应万变。

综上,“求是”与“求不”是科学进步的双翼,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两大武器。我们需要在求是中把握真实,以“求不”中探索未知,推动个人和社会的不断前进。让我们在“求是”的道路上坚持真实,以“求不”的勇气去挑战未知,共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主要探讨了科学领域中“求是”与“求不”的关系,是一道典型的两元关系作文题。在科学研究中,“求是”指的是追求真实、确切的知识或事实,而“求不”则是指勇于质疑、挑战现有理论,寻找反例以推动科学的发展。材料指出,“求是”很困难,但“求不”同样重要,它不仅是科学进步的动力,也是开启新领域探索的起点。我们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①“求是”的困难性:在科学研究中,“求是”往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真实情况往往被各种复杂因素所掩盖,需要研究者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才能逐渐揭示出来。此外,科学知识的获取还需要受到研究者自身认知能力、研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因此,“求是”的过程往往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

②“求不”的重要性:与“求是”相比,“求不”在科学研究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求不”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现有理论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从而推动科学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求不”也是开启新领域探索的起点。当研究者在一个领域中找到反例或提出新的假设时,这往往意味着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或方向的诞生。③“求是”与“求不”的关系:“求是”和“求不”在科学研究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一方面,“求是”为“求不”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只有在对现有知识和事实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研究者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质疑和挑战。另一方面,“求不”又反过来推动了“求是”的深入和发展。通过不断质疑和挑战现有理论,研究者可以揭示出更多真实情况,从而推动科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综上所述,“求是”与“求不”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一对矛盾辩证关系。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我们应该既注重“求是”,努力揭示真实情况;又勇于“求不”,敢于质疑和挑战现有理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和奥秘。在具体写作中,考生立意的关键在于解析“求是”与“求不”在科学探索中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强调二者在科学进步中的互补作用,并以此为出发点,倡导在科学研究及更广泛领域中坚持真实、勇于挑战的精神。思路示例如下:“求是”是基础:强调“求是”作为科学探索的基石,是获取真实知识、理解世界本质的基础。指出没有“求是”的精神,科学研究将失去根基,无法准确反映客观事实。

“求不”是动力:阐述“求不”在科学进步中的作用,即通过质疑、挑战现有理论来推动科学的发展。指出“求不”不仅是对旧有知识的否定,更是新知识、新领域产生的起点。“求是”与“求不”的辩证统一:分析“求是”与“求不”在科学探索中的相互关系,二者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强调在科学研究中,既要坚持“求是”的原则,确保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又要具备“求不”的勇气,敢于突破旧有框架,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考生在探究“求是”与“求不”两者关系的同时,可以拓展开去,联系到领域,如社会实践、个人成长、人生感悟等。倡导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同样需要以“求是”的态度面对问题,同时保持“求不”的精神,勇于创新和变革。立意:1.以“求是”为基,以“求不”为进。2.“求是”与“求不”:科学进步的双翼。

3.“求是”探真理,“求不”勇质疑。5.(23-24高二上·山东烟台·期末)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两位高中老师关于上网课要求学生打开摄像头的问题,有如下对话:老师甲:必须要求学生打开摄像头。这是学校的要求,也是家长的意愿,因为多数学生缺乏高度自律,面对摄像头,他们会多少收敛些,会少些惰性,抵御游戏玩乐安逸的诱惑。现在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持之以恒,传道授业之外,还要不遗余力地监督学生,引导他们走上自觉自律的正路。老师乙:应该由学生自己选择要不要打开摄像头。学习终归是每个学生自己的事。一味靠外力监管助推,很难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我们的教育,难道不应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吗?要不要学习、要不要认真学,不是要学生凭着自己的认知和愿望做出选择吗?总靠老师家长的提携拉拽,学生什么时候能完全明白要把自己的事扛在自己肩上?……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不少于800字;(2)论点明确,论证合理;(3)语言流畅,书写清晰。【答案】例文:自律与自由:摄像头开启与否在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社会,网课成为学生学习的新常态。然而,随着网课的普及,一个关于是否要求学生开启摄像头的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问题的背后,其实涉及到了自律与自由两大核心议题。老师甲的观点,体现出了对学生自律能力的担忧,以及对监督责任的强调。他主张开启摄像头,认为这样可以对学生形成一定的约束,减少其惰性,抵御游戏玩乐的诱惑。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毕竟,学生的自律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外力的引导和帮助。而且,面对摄像头,学生可能会更加专注,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然而,老师乙的观点则更为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由权。他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应该由学生自己选择是否开启摄像头。一味靠外力监管,不仅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种观点同样有其合理性。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其明白学习是自己的责任,这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自律与自由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自律是自由的前提,自由是自律的目标。在网课时代,我们既需要一定的监管和约束,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律的习惯,又需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由权,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如何平衡这两者呢?我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更为灵活的方式。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前明确告知学生开启摄像头的意义,让学生自愿选择是否开启。对于那些自律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可以选择不开启,以享受更多的自由;而对于那些自律能力较弱的学生,他们可以选择开启,以接受更多的监督。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自律能力。比如,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机制,对于在网课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也可以开展一些线上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网课时代下的自律与自由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要我们采取合适的方式,既注重监管和约束,又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由权,就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律的习惯,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网课已成为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关于上网课是否要求学生打开摄像头的争议,两位高中老师有着不同的见解。老师甲主张强制打开摄像头,其背后逻辑在于他律的必要性。他强调学校的要求和家长的意愿,并指出多数学生缺乏高度自律。摄像头作为一种外在的监管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学生的行为,减少惰性,抵御诱惑。此外,老师甲还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认为在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监督学生,引导他们走向自觉自律的道路。这一观点体现了教育者对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担当。

老师乙持有不同看法。他主张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是否打开摄像头的权利,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人的事情。他担忧过度依赖外力监管会削弱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老师乙的观点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他认为学习本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非被动地接受监督。其实,这场对话的焦点在于自律与他律之间的平衡问题。自律是个体内在的力量,是驱动我们不断进步的原动力;而他律则是外在的约束和规范,是保障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底线的重要手段。在网课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中,不能单纯地说要不要强制开摄像头,而是要多方考虑,如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等等,因而最好的做法是采取灵活的措施来平衡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写作时学生可以先明确自己对于开不开摄像头问题的观点,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如果是认为必须开摄像头,主要的理由是学生年龄阶段特点、教师责任等;如果认为不开,则理由主要是自律性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等。当然最好是将二者联系起来,谈根据实际情况平衡自律和他律,从多方角度谈二者结合的重要性。作文要求里“你有什么看法”提示学生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写一篇议论文”限定了文体,因而学生要注意议论文的基本特征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立意:1.加强引导,培养学生自律性。2.自律者成,岂须他律?3.自律为主,他律为辅。4.网课时代自律和自由应平衡。6.(23-24高二上·浙江·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柏拉图: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你对柏拉图的这句话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柏拉图的话以分号为界分成两类,一类是智者说话的原因,“有话要说”表明他们所说的是表达自己思想的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成熟见解,是对世人有益的内容,类似于作文的“言之有物”。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对所要表达的内容深入了解,并且经过了思考和归纳总结后,才会做出精准、明确且有价值的发言。从另一方面来说,智者的话语反映了他们的内在素养和智慧,不仅能够引导人们正确地思考和行动,更能够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和作用。相比之下,愚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想说”,而他们说话的目的是展现自己,表现自己,愚者的话语往往缺乏逻辑性和实际意义,可能只是出于个人兴趣或情绪的宣泄,甚至会误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种言论可能会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造成不良的后果。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位智者,说出有价值的话语呢?首先,需要具备知识、素养和思辨能力等方面的基础,具备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需要了解社会、了解人性、了解世界,以及对自身有足够的认识和反思,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更加准确、明晰和有说服力。同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也需要警惕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智者应该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通过多方面的查证和比对,选择信任可靠的来源并向他人传递真实、客观的信息。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当你还不是一个“智者”时,不要“想说就说”,适时闭嘴,适当沉默,才是智者所为。尤其在网络时代,各种喧嚣声往往会淹没真相,不要在不了解真相时随意说话,不要做网络喷子一类的“愚者”。写作时要围绕“说话”谈自己的观点,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智者”,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愚者”。还可以思考何时该说自己该说的,何时需要管住自己的心和话匣子,不慌情,不乱言,进退有度。尤其是作为青年,在网络时代,让自己的“话”有分量不容易,需要我们背后做出巨大的努力。

立意:1.话里含金,做说话的智者。2.在不熟悉的领域适度止语。3.网络时代,莫做愚者。7.(23-24高二上·浙江金华·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关于个人形象的塑造,传统儒家主张通过自身的修为和努力,追求精神的完善和道德的提升,正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但如今网络发达,社交媒体活跃,人们越来越关注、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观点、看法。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重在讨论如何塑造或提升个人形象,材料中有两个视角,一个是传统的观点,注重自身的修为和努力;一个是现代的视角,关注别人的评价。材料中的两种视角,启示我们看待问题应有辩证思维。塑造或提升个人形象需要苦练内功,加强品德修为,坚定自己的原则立场,不受环境影响,不被外界评价带偏,通过自身的修为和努力,追求精神的完善和道德的提升。但同时,人是社会性动物,塑造个人形象不能“闭门造车”,而应关注外界的评价,用周围人的观点来校准、拨正自己的言行。因为有的时候,我们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未免片面和主观,因此,别人的观点也应该参考或采纳,以此让自己的言行更符合规范或要求。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注重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如果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反而可能产生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心理,从而削弱自信心。因此,最佳做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塑造个人形象应做到“内外兼修”,既要关注精神涵养,努力提升自身的修为,又要理性地关注外界评价,二者不可偏废。

写作时,可以先表明观点:塑造个人形象,应该做到内外兼修。文章主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进行写作,第一部分写内修,也就是加强自身修养,可以从内修的重要性,如何内修等方面切入具体论述;第二部分写外修,也就是要采纳别人的观点,不断提升自己,可以从外修的重要性,如何让他人的评价增益自己等角度切入分析;第三部分把二者结合起来,综合论述。最后,重申观点,照应开篇。立意:1.提升个人形象,加强自身修养。2.提升个人形象,要关注别人的评价。3.内外兼修,塑造更好的自己。8.(23-24高二上·山东青岛·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重庆南开中学原校长喻传鉴在《我之十大信条》中提出:“吾人要救国,第一须有爱国心,能为国难奋斗;第二须有爱国力,能为国事尽职。有心无力,无补实际;有力无心,众所共弃。”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爱国心与爱国力并重重庆南开中学原校长喻传鉴在《我之十大信条》中提出:“吾人要救国,第一须有爱国心,能为国难奋斗;第二须有爱国力,能为国事尽职。有心无力,无补实际;有力无心,众所共弃。”诚哉此言,救国不仅需要爱国心,还需要有爱国力。爱国心是前提和基础。因为有爱国心,千百年来的爱国志士才会前仆后继,不惜牺牲自己,保卫家园。在古代,将士们凭着爱国之心,抵御了一次次外来侵犯;在抗战时期,国家一无所有的时代,全民族凭着爱国之心,打赢了最为艰难的抗日战争;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不惧挑战,拼命实干,才有了富强繁荣的现在。爱国心虽然抽象,但是没有爱国心,救国无从谈起。只有怀着拳拳爱国之心,才能指引行动,变成真实而具体的爱国力。

有爱国力却无爱国心只会成为历史唾弃之人。君不见袁世凯打折革命的旗帜,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倒行逆施,恢复帝制,最终使国家停滞不前,而自己也身死人手,遗臭万年。因为没有爱国心,不知道什么才是救国的最佳方案,所以他才没有逃出个人私欲,即使拥兵数万,实力强厚,也不能救国民于水火之中,足见空有爱国力而无爱国心只会落得众所共弃的下场。救国不仅需要爱国心,还需爱国力。追溯往昔,我们可以发现历史上那些爱国志士无不怀着拳拳爱国热情,抛头颅,洒热血,将自己生命献给祖国,我们无不为他们的精神所动容。但是假如在国将不国的时代,这些爱国志士不仅有满腔爱国情意,还能拥有强大的爱国力,既拥有强大的武力装备,又能有足够的后援力量,那么很多悲剧就可以挽回。戊戌变法的六君子不至于抛头颅洒热血最终无济于事;五四被杀青年不至于抛尸街头,葬送花一般的年华;抗日战士不至于被冰寒雪冻,枪支炮弹夺取宝贵的生命。这些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弱国一定会流血,救国不仅需要爱国心,还需要爱国力,才能真正救民于水火之中。君不见,一代代航天人不惧挑战,不辞劳苦,航天强国,为国争光;君不见,一位位奥运健儿,摸爬滚打,伤痕累累,体育强国,为国争光;君不见,一群群边防战士,不怕牺牲,兢兢业业,军事强国,为国争光……他们的所作所为,起于满腔爱国心,落于强大的爱国力,于无声爱国,却于有声强国,我们要学习他们身上不畏艰难困苦,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努力奋斗,为社会、国家做贡献,将爱国心化为强大的爱国力,助力祖国走向繁荣富强。【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重庆南开中学原校长喻传鉴的一句话,提到爱国的两个关键词——“爱国心”和“爱国力”,并且阐述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关系。从材料的理解上来看,审题不难,所以立意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写出“爱国心”和“爱国力”两者的辩证关系。材料语要求写出“感悟与思考”,没有文体限制,考生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如果写成记叙文,要在行文中体现对爱国心和爱国力的思考,并通过具体的事件表达自己的感悟。如果写成议论文,则可以重点阐述“爱国心”和“爱国力”的关系。在具体写作时,可以先简单引述南开中学原校长喻传鉴的话,然后阐述“爱国心”和“爱国力”两者的关系。可以肯定喻校长的话,阐述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关系,也可以辩证思考,有“爱国心”但是“爱国力”不足,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爱国热忱,而对于只有“爱国力”,没有“爱国心”的情况,则要给予否定批判的态度。最后,明确观点态度,真正能够爱国的,应该是既有“爱国心”,又要有“爱国力”。最后借助喻校长这句话表达青年学生的愿望,在拥有爱国心的同时,能够努力学习,掌握知识,练就强硬的本领来保家卫国。立意:1.爱国心可贵,更需爱国力。2.爱国心与爱国力缺一不可。3.空有爱国心,无济于事。4.爱国心需要爱国力作支撑。9.(23-24高二上·河南漯河·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刊发了毛泽东同志的经典名言:①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③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④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⑤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⑥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复兴中学高一年级举行“青春有我”主题读书活动,请你结合上述名言,选择其中的两到三则写一篇发言稿,在活动上发言,体现你对青春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青春之火长燃,砥砺奋进为国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此次读书活动中发言,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青春之火长燃,砥砺奋进为国”。泱泱华夏,海晏河清,风华正起。百年前,陈独秀先生在《敬告青年》中这样定义青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毛泽东同志也曾寄望青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时移势易,身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理应扬青春之朝气,在历史长河中绵延薪火,砥砺奋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青年者,朝乾夕惕以自强。一个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若想在有限的人生中活出生命的深度和广度,则必须争分夺秒,抓住每个机会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正如毛主席在诗中所呼吁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然而,在“躺平”“摆烂”之风盛行的当代,越来越多的青年被“拖延症”裹挟,在一次次的拖延中,生活仿佛进入了“死胡同”。这样的人生,绝不是当代后浪的未来!对此,我们需谨记伟人的良言,无论是追求个人的梦想,还是追求事业的成功,都必须把握住时间,分秒必争,积极行动。不懈攀登,不负时代。青年者,力争上游以成才。君可看,江苏小伙陆鸿,幼时因病导致脑瘫,但他以“永不服输”的姿态扼住命运的喉咙,似一叶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君可见,“生命的保护神”吴天一,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超越生理极限,挽救数万生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人生并非一条坦途,其间有数不清的荆棘坎坷,但只要我们有攀登的精神,付出足够的努力和耐心,不放弃,不屈服,就一定能够攀登至人生的高峰,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激扬青春,不负嘱托。青年者,挺膺担当以报国。60余年前,毛泽东在接见中国留苏学生时勉励广大青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60余年后,习近平寄语青年:“青年朋友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两代伟人对青年寄予深切厚望。岁月如歌,代代青年以热血续写新篇章;青春似火,点燃复兴路上的盏盏灯火。青春逢盛世,吾辈青年当心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热忱投身祖国需要的领域,当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自觉融入时代浪潮,以青春之我,铸青春之中国。青春须早为,奉献以报国。从五四运动到新时代征程,一代代青年人以青春热血温暖着神州大地。盛世之下,我辈后浪更应不负伟人所望,奋楫笃行,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立足毛泽东同志诞辰周年,引用了他的六句经典名言,考生需要一一了解其内涵。①句,有着天下舍我其谁的雄心壮志以及拯救苍生的冲天豪情。这句话表达了毛泽东对时代、社会和祖国前途的深沉思考,对民族和祖国命运的关注与求索,体现了诗人的远大志向与博大胸怀。②句,意思是说只要愿意去尝试、去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和耐心,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放弃,不屈服,就能够成功克服困难和挫折,达成自己的目标。同时,这句话也强调了一个信仰和态度的重要性,只有将肯定和信仰投入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中,才能够更好地坚持下去,实现自己的目标。③句,表现出一种义无反顾的决断、一种急昂奋进的斗志。“只争朝夕”告诫我们要珍惜每一个时刻,追求当下的目标,不要拖延、懒散或抱怨过去。这启示我们:无论是追求个人的梦想,还是追求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行动,抓住眼前机会,争分夺秒,积极行动。

④句,显示了正值青春年少的毛泽东的壮志豪情与高度自信,启示我们,勇做时代弄潮儿,自信自强,搏击中流,一往无前。⑤句,强调了“学习”与“不自满”的关系,虚心好学不自满是学有所成的重要前提。正所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唯有端正学习态度,勤学多练,孜孜以求,方能有所成就。⑥句,是毛泽东对青年的寄语,激励新时代青年不忘初心、砥砺奋斗、施展才华,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这启示时代青年要志存高远,心怀家国,挺膺担当,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以上六句名言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博大恢弘、纵横潇洒的革命浪漫主义诗风,展现了其雄心壮志和革命乐观精神,也传达出了毛泽东同志对后辈青年的殷切希望与嘱托。提示语部分“青春有我”主题以及“对青春的认识与思考”等内容为考生指明了写作方向与写作主体。考生应明确自己高一学子的主体身份,结合上述毛泽东同志的经典名言,表达自己对青春的正确认识。立意时,考生可以从以上六则名言中任意选择其中的两到三则,但所选语句必须有内在关联,如可以选①⑥,论述时代青年应具有主人翁意识,肩负时代使命,积极有为;也可以选③⑤,写青春时期争分夺秒、谦虚好学、苦练本领的重要性;还可以选②④⑥,写青春学子应志存高远,自信自强,迎难而上等等。写作时注意发言稿的写作格式,除开篇的称呼语和问候语之外,结尾要有结束语和致谢。同时要注意发言稿的语言要求,体现出新时代青年的热忱与担当。文章可采用主体并列式的论证结构,先结合材料内容提出中心论点,如新时代青年应积极融入时代发展浪潮,以青春之躯担起时代重任,不负嘱托。然后立足当下,追溯中国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指出新时代青年的时代使命。接着,可以以分论点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切入,论证青春学子应如何肩负起时代重任,如我辈青年应沉潜钻研,孜孜以求,苦练自身本领;应志存高远,自信自强,迎难而上等。最后,联系现实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彰显时代青年的青春誓言。

立意:1.以青春之我,报青春之国。2.乘时代飓风,立青春之志。3.青春正当时,奋发向未来。4.青春的底色是爱国与拼搏。10.(23-24高二上·北京延庆·期末)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进行写作。2023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见神采。杭州亚运会精彩纷呈,体育健儿勇创佳绩;假日旅游人潮涌动,“村超”“村晚”活力四射;低碳生活渐成风尚,温暖的生活气息、复苏的忙碌劲头,诠释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的追求,也展现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烟火气十足的中国。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选取恰当角度,展开合理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文体特征明显,不得抄袭或套作。不少于700字。【答案】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提到2023年我们具有走得很见神采的步伐,在体育运动方面,有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会,是体育与文化的交响;在娱乐休闲方面,有人潮涌动的假日旅游、红红火火的电影市场,促进了经济复苏;在日常生活方面,有温暖、有风尚,具有温暖升腾的“烟火气”。由此看出一幅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画卷渐次展开,寄托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与向往。题目要求选取恰当角度,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考生可以以“神采”为中心选取角度构思画面,展示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体现中国“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新气象,如可写现实生活中浓浓的烟火气,街边早点摊的香气四溢,街头巷尾升起的缕缕炊烟;可写农村的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可写人们在青山绿水或雪域冰灯的休闲徜徉,展现出我国亮丽的风景线等。选择生活中感触最深的美好画面,抒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或人生感悟,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

立意:1.追求美好与幸福,展现文化风尚。(写非遗项目落地到主题酒店、文化餐厅。)2.丈量大地与山水,寄情于自然。(写假日旅游温馨浪漫的风景线。)3.体味中国式现代化的气象。(写农贸市场上丰富多维的科技支付方式。)4.迎来五洲宾朋,与世界携手同行。(写对杭州亚运会的关注和思考。)11.(23-24高二上·广东茂名·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认为唐诗《春江花月夜》中的“江”与“夜”是因为“春”“花月”的映衬才美;也有人认为应该是“春/江/花/月/夜”,每一字各自独立才美。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你,且美且独立我们总是担心这世界美得还不够,于是我们喜欢锦上添花,比如“春江花月夜”。对于“春江花月夜”的断句,多数人的观点是“春江、花月夜”——这江,当然是春天的江了;这夜,当然是花香月明之夜了。春天的江水多么澎湃深情,花香月明的夜多么浪漫合乎时宜。我却倾向和欣赏另一种解读。蒋勋先生在他的《说唐诗》一书中认为,“春江花月夜”应该断为“春、江、花、月、夜”,“这是五个独立的名词,它们应该是并列关系,不是主从的修饰关系。”他说,“我不喜欢用春天形容江水,也不喜欢用花朵月亮形容夜晚,因为它们各自独立,并且有各自独立的美。”是的,世间万物,独立且各有其美,不必借助修饰和形容,更不必依附于其他。只是,俗世里的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完美,或者不如别人美,所以,停不下一颗追逐甚至贪恋的心。我们树立榜样,希望有朝一日,那些修饰别人的美好词句也能用来修饰自己;我们总想把那些金光闪闪的代表成功和高贵的标志,移植装饰于自己周身,让自我的形象更加明亮、璀璨。

追逐美好固然美好,但别忘了在追逐中不失自己、不忘本真。就像这样一幅美妙情境——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互为风景,彼此欣赏。可是,你看,有谁因为谁停止了奔流?有谁因为谁忘记了绽放?有谁因为谁紊乱了圆缺?

我想,当有一天,你也成为人群中受人瞩目的风景,能于千万人中辨识出你一身的,是你微笑和成熟的面孔;能于千万个灵魂中独立出你一人的,是你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平和且高贵的性格、修养、思想。你自身的美好,只与你的本真有关,与形容无关,与修饰无关,与自身以外的世界无关。就像,如果你是一条江,你的不舍昼夜奔流赴海,与春无关;如果你沉醉于夜,那份安详和静谧,与花月无关。揆诸当下,且看林清玄先生在拿遍所有大奖之后转身离去,在与自己的独处中学佛参禅,温一壶月光下酒,俯瞰百合花开,细品桃花心木,独留潇洒背影人间;君不见陈贝儿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镜头记录最真实的中国,展现出个体独立张扬的美……你内心一定有某种火焰,将你和其他人区分开来。当你内心的炽热与时代的观念矛盾时,当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舍弃人际交往时,不妨大胆些,保持自我的独立,与万千个独立的自我一起汇成一个异彩纷呈的时代。你,且美且独立。【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了不同的人对于“春江花月夜”所呈现出的美的不同观点——有人认为“江”与“夜”是因为“春”“花月”的映衬才美;有人认为“春/江/花/月/夜”,每一字各自独立才美。由此引出了本则材料的核心内容——“映衬的美”与“独立的美”,引导考生思考“映衬”“独立”与“美”之间的关系。不管是“映衬的美”还是“独立的美”都是“美”的不同形式,考生可以任选一个方向来立意,也可以强调两者是相互融合,共成大美。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映衬的美”与“独立的美”的内涵,“映衬”“独立”与“美”之间的关系,如何活出人生之美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证“如何活出人生之美”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如活出人生之美需要我们融入集体、相互映衬;需要我们坚定内心,活出自我等。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引用张梅“你是个独立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独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协。”以及陈果教授“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的言论,论证独立之美的内涵。也可以列举伯牙在钟子期的映衬下弹出世间绝唱,成就高山流水的美谈以及红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更显魅力的例子,论证映衬之美的内涵与意义。立意:1.各美其美,独立成美。2.美丽需要修饰与映衬。3.在映衬中凸显自我,于独立中彰显个性。4.兼顾独立与映衬,成就人生之美。12.(23-24高二上·河北沧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最近,“显眼包”这个词火爆全网。称某人为“显眼包”,不仅在于其表面“爱出风头”,更在于其内在的活力外溢。此外,同类中脱颖而出的事物也被称为“显眼包”。如各大学别出心裁的招生视频,博物馆里一些长相奇特的文物……“显眼包”因“与众不同”而大受欢迎,是人们对个性化、多元化表达的认同;但不是所有的“显眼包”都讨人喜欢,“显眼”不是“显摆”,更不能成为“现眼”。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为“显眼包”赋能言及“显眼包”,人们惯常性的思维会不自觉地与“丢人现眼”联系起来。不过,在多元文化快节奏发展的时代,随着人们评判人、事、物的价值标准呈现多样化和包容性,“显眼包”也走出不受待见的受尽歧视的困境,日渐被赋予积极向上的意义。在开放与包容的时代,可以过滤掉“显眼包”消极颓废的成分,赋予它正能量,以更好地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助力社会的发展。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当一部分人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始终以它为标准身体力行时,往往会被人们视为不知天高地厚的另类。之所以这样视他们为异类,源于他们的言行举止背离了传统的认知标准,有点离经叛道。其实,从社会进步和文明演进的角度看,每一次时代的变革、每一次文明的进步都离不开一些特立独行的不合时宜者的对传统的挑战与突破。从文明提升和时代进步的角度审视,如果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生活,不可能有旧貌换新颜的出现。按照世俗的限光判定,那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可能是“显眼包”,但是没有他们的勇毅前行,就很难有高速的发展与进步。试想,如果没有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人们对宇宙天体的运动的认识也许还停留在“地心说”的高度。从社会制度的更迭和思想文明的解放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每一次变革少不了一批批不安于现状的“显限包”们跳出狭隘小我而勇毅前行;人类文明的演进从农耕文明到工商业文明再到科技文明、生态文明,每一次提升都离不开一批批“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对传统的反叛,对进步矢志不渝的追求。诚然,反叛和对抗传统,不是无原则的无理取闹,也不是逢传统就抵制,而是“抗拒”糟粕的和严重制约与阻碍时代和文明发展的陈旧东西。就是说,做“不合时宜”的“显眼包”要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弘扬时代的正气。如果为了一味地博人眼球而特立独行,就真的“丢人现眼”了。这样,轻者会被人鄙视,重者有可能会落得“千夫所指”的下场。为了缓解“内卷”带来的不适感和负重感,适度的“显眼”未尝不可,但切不可“恣意妄为”。【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材料以“显眼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在当代社会中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汇。第二至四句则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显眼包”的内涵。从人和物的角度来说,“显眼包”的基本意义都是基于外在形象突出或性格气质活力外溢这一特点。从“显眼”一词来说,这或许类似某些地方说人傻气的“憨包”,略有“嫌弃”意味,但“显眼”和“包”结合在一起,就塑造了一类滑稽、搞笑、夸张、搞怪的人物形象。并且,如今“显眼包”的褒扬意味明显,称某人为“显眼包”,是说“爱出风头”、活力外溢,既可爱有趣,又能够营造欢乐气氛。所以,材料最后进一步阐述了当下社会对于“显眼包”的多元理解。在当下这个节奏快、压力大、个性张扬的时代,人们对于“显眼包”的认同,既是一种解压方式,也是个性释放的人生态度;但同时,对部分“显眼包”的批判与建议,也启发我们思考,“显眼包”并不意味着过分夸张、肆无忌惮,即使是“显眼包”,也要有所坚持,有所为亦有所不为。总的来说,也就是“显眼”应有度,是释放活力、个性化的表达,而不是“显摆”,更不是“现眼”。其实,“显眼包”的行为既是当下人们的一种解压方式,也是人们个性释放的人生态度;然而,这种状态往往是非常态的,它更多的是对当下个人处境与时代语境的反抗。考生通过分析“显眼包”的行为和背后的社会原因,探讨这种现象与时代背景、个人处境等方面的关联,可以思考这种现象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影响,以及如何看待和评价这种行为。最后,在立意方面,考生可以站在个人、社会、时代等不同层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行文思路上,可以对“显眼包”现象进行辩证分析,一方面,显眼包的积极价值是营造反差、拒绝同质化;保持自我、表达真实个性;放大娱乐,消解压力;另一方面显眼包的消极影响是只为图一乐,不关注自己的真实需求;用显眼行为逃避现实,回避自己的真实渴求。因此,行文最后可总结强调“显眼包”的行为内涵,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显眼包”,虽然有时候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短暂的快乐,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更多的困扰,要在张扬与内敛之间找到平衡,要在释放个性和适应社会之间找到平衡。立意:

1.以活力夺目,凭实力“显眼”。2.平衡个性释放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3.找到自洽的生活态度和方式。4.既敢于表现自我,又不失约束分寸。13.(23-24高二上·山东青岛·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论语》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认为自己和他人应是一体的,紧密相连。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说:“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认为中国文化要赶上世界新潮流,根本在于青年们要张扬自己的个性。上述材料能给你什么样的思考与启示?请你从青年学生的角度结合对新时代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从独善走向众善,从自顾走向兼济

——谈对新时代己人关系的思考与认识新时代的青年如何处理自我与他人、己身与时代的关系?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已经给出过答案。夫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见“己”“人”本就不可分割,须相互成就。可见中国的儒家在处理己人关系时并不选择独善自顾,而是践行众善兼济。夫子以仁为己任,一生奔波劳碌,于困顿中而不改初衷,传道天下,博施济众。古往今来,仁人志士为了建设大同治世、提振国民精神、唤醒民族灵魂而奔走呼号,将个人的生命与他者的幸福紧密相连,将己身的遭际与国家的命途融为一体,与民同袍,与国同振,其熠熠之辉光耀史册。新时代青年亦当从独善走向众善,从自顾走向兼济。我们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复兴中华需要集众人之力久久为功。在新长征的路上,我们需要三代造林、九转功成的塞罕坝人,需要祈盼稻菽浪千重的袁隆平,需要“嫦娥”团队中的那些90后们,需要哈工大那些成功抢救回“龙江二号”的二十几岁的青年们……在当下的时代里,那些以身许国、佑护和平的战士们,那些逆行出战、白衣执甲的勇士们,那些隐功埋名、不负华夏的国士们……每个人都不是独善其身,他们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体与他者紧密相连,同呼吸、共命运,共同书写民族复兴的辉煌篇章,征程中携手同行。

我们生活在万物互联的时代里,势必要与他人有更深广的交集。在这个万物互通互联的时代,很多人却活成了孤岛。殊不知,万物互联的时代,人、机、物无处不在地按需求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传输和协同交互,单个企业是无法独善其身的,单个人更无法独善其身,只有人人安全、合作伙伴都安全、整个环境都安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网络安全。《神曲地狱篇》中,诗人维吉尔拉着但丁走出地狱,来到地面,一起攀登,我随他向前,直至圆洞之外的穹隆,看熠煜归于碧落,我们于是趋步,仰见星辉重现……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中,人与人将在更深广的层面互联,一起实现人类价值。所以,新时代的青年要构建新的“人己”关系,从独善走向众善,从自顾走向兼济。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在新的历史窗口下,每一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防疫,我们面临全球挑战;全球气候变化,我们面临全球挑战。全球挑战自然需众人携手努力、同舟共济。所以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迎接全球挑战,创建美好人类社会。新时代里,每一个人都要先做好自己,“己”是“立人”的始点与依托,“人”是“立己”的砥砺与验证,新时代的青年不能脱离时代与他人而独善,我们既要砥砺修身,又要心怀他人,心怀世界。【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段话组成。第一段先引用《论语》中的两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有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指立身),也让他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事业通达),也让他人行得通。然后对这两句话进行总结,指出自己和他人是不可分割的,是互为一体的,强调个人与他人的紧密关系。

第二段话先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指出在各国之间竞争生存,第一需要的是立人,人确立之后所有的事情就可以成功。对于“立人”的方法,一定在于尊重个性、张扬精神。然后对这句话进行总结,指出中国文化如果想要赶上世界发展潮流,最根本的在于青年们必须显扬个人的能力气质。两则材料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论述个人和他人、社会的关系。第一则材料强调个人要能够和他人、社会保持紧密的关联,保持一致的步调,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将个人的遭际与他人的命运、国家的命途、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实现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第二则材料强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尊重个性发展。只有青年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活力,有自己的风格,社会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当然这里的个性指的是与时代发展相向而行的特质,比如敢想敢干、富有梦想的个性,勇开风气之先、敢于打破窠臼的个性,富有热情和创新活力的个性等,而不是没有底线的完全个人主义的所谓个性。材料中没有明确指出两个观点的高下之别,在立意时可以选择任何一个观点,可以认为青年要将个人发展与他人、社会保持一致,实现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也可以认为青年要敢于张扬自己的个性,保持自己的独特之处,更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辩证思考。写作时,开头用教育家陶行知的话“教育者不是栽培的园丁,也不是造型的手,只是善待生命的生命”引出观点,当代青年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张扬独特的个性,照亮前行的道路。首先指出张扬个性并非自我放纵,更不是无视规则,而是从自身特点出发更好地发展自我。然后论述真正的个性是敢于挑战旧有的规则,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是保持自己卓尔不群的气质,是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等。最后总结全文,我们都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让我们不再被旧有的观念所束缚,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去拥抱那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充满个性的青春时代,用心中的火光照亮前行的道路,无惧挑战与困境,坚定地走向未来。

立意:1.新时代“己”“人”一体,互相成就。2.做独特的自己,点亮时代之光。3.从独善走向众善,从自顾走向兼济。4.张扬个性,促进社会更好发展。14.(23-24高二上·河南开封·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们诞生于改革开放初启鹏程的春天里,现实百废初兴、百舸争流,未来充满未知、诸多困惑。也正因如此,穿越惑与不惑的边界,求索东方古国现代文明进步的答案,内蕴于我们的基因与使命。每一次何去何从的困惑,都可能通向一场毅然决然的醒悟。即使不知道答案,即使不清楚前路,仍可选择做最值得的自己:去思考、去行动,去迎接、去探索。以上两则材料出自《南方周末》2024新年献词,其中的“惑与不惑”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从国家的角度阐释了“惑与不惑”的表现,“惑”指的是国家发展的困境和磨难,是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考;“不惑”指的是求索和进步。面对百废初兴、百舸争流,未来充满未知等诸多困惑,唯有求索才能进步;直面困惑,前途才会光明。第二段是结论,其中“即使不知道答案,即使不清楚前路,仍可选择做最值得的自己:去思考、去行动,去迎接、去探索”是关键句,明确了“惑”和“不惑”的关系,即“问题”和“方法”。困惑、磨难在所难免,“去思考、去行动,去迎接、去探索”才是清晰明确的“不惑”的选择。由此可见,材料引导考生辩证地分析“惑”和“不惑”的关系,面对种种困惑,应该发出怎样的“叩问”,做出怎样的探索。从小处说它关乎个体幸福,大处说会影响家国复兴、世界发展、文明演进等等。

写作时,可以先概述材料,由材料引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可以从困惑在所难免、毅然决然的醒悟才能打破困境等角度谈自己的思考,从个人、国家、社会等角度论述,体现层次性。可以通过举例论证使论证更充分,如商鞅变法、胡服骑射、李大钊陈独秀寻找新中国之路、重启一带一路、探路者钟扬、河南卫视节日奇妙游系列节目、故宫文创、中国航天之路等等。最后指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惑”,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辩证分析,如我们应独立思考,理性判断,透过“惑”的表象看本质,寻找破解之法;我们应积极迎接,主动探索,于行动中走出迷雾,走向美好未来。立意:1.用“不惑”之光,驱散“惑”之迷雾。2.不问路在何方,唯有行动探索。3.穿越惑与不惑的边界,求索进步的答案。15.(23-24高二上·河南·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小时候最盼望过年探亲,聚餐玩乐,长大后却不那么愿意了,似乎当下的年轻人已不再看重亲情,感情淡漠。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关于过年探亲的话题,反映出当下年轻人对过年探亲、聚餐玩乐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从盼望到不愿,“似乎当下的年轻人已不再看重亲情,感情淡漠”是对出现这种情况原因的揣测,这引导我们思考其中的深意。小时候最盼望过年探亲,小孩子可能更看重这些物质上的享受。而长大后,这些不再是主要吸引点。年轻人可能有了更多的思考,比如考虑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对过年的期待也从单纯的玩乐转变为与家人共度时光。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已经逐渐适应并遵循新的社交法则,更加强调公平、个性、尊重,与这与旧时父辈依靠血缘、地缘等要素形成的社交法则有所不同。这就可能导致有人认为“似乎当下的年轻人已不再看重亲情”。客观上,现今人口流动常态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去外地发展,他们与亲戚们很少再有交集,对家乡的亲戚感觉很陌生,过年探亲时的交流往往缺少共同话题,也会导致年轻人逃避探亲。我们应该对年轻人的这种表现有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因为生活重心的转移不一定代表亲情的淡漠。从传统角度看,过年探亲,可以与亲人叙旧,可以通过聚餐玩乐回味过去,获得安慰和快乐,能寻找内心的根,这也是传统年的团圆,带给我们的积极意义。总之,对于这种转变,写作中可以多角度思考。写作时,如果写成议论文,应在文章开头亮明观点“不同阶段对亲情的理解存在差异”,可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方法引入;正文部分可运用递进式结构行文,先论述小时候过年探亲给我们带来亲情之间的快乐和感受;接着论述长大后探亲给我们带来的负担;最后可以论述不同阶段对亲情的理解存在差异的原因,如生活重心的转移,我们应对当下的年轻人的心态给予理解和尊重。行文要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充实有力地说理。立意:1.过年探亲可增进亲情,获得温暖和幸福。2.生活重心的转移不一定代表亲情的淡漠。3.不同阶段对亲情的理解存在差异。16.(23-24高二上·湖北荆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下,网络热词“沉浸式”正从虚拟世界走入现实生活:废寝忘食的莘莘学子,沉浸在知识海洋里;挥汗如雨的劳动大众,沉浸在生产岗位上;呕心沥血的科技人员,沉浸在创新创造中……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万物“沉浸”可开时代新篇白云苍狗烂柯泥,百代尽在俯仰间。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科技进步的脚步不会停下,“沉浸式”体验已然成为时代热潮。在万物可沉浸的时代背景下,万物皆有可能。我们当以“沉浸万物”作垂天之羽,把握时机,开启新时代的华美篇章。听“沉浸式”之清音可解劳累之疲乏。时代的考验不断冲击着我们每个人,你我生于斯,为百忧感心,为万事劳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于是浑浑噩噩,惶惶不可终日,然而“沉浸式”内容的兴起,可以大大缓解如今这一迫在眉捷的社会难题。若是王勃能听此清音,或许可免于落水而死;若贾谊听此清音,或许还可创作出更多的传世名篇。“沉浸式”内容进入我们的双耳,便可慰藉你我劳累疲惫的心灵。参与“沉浸式”体验可以更觉历史之美。西安大唐不夜城设立诸多“沉浸式”体验馆,让游客在旅游观景的同时,感同身受地体验昔日大唐的繁华富丽,平日在书中见到的历史人物如今却站在面前,岂能不让人惊喜?假如此等技术得以广泛运用,我们又何苦于无法与古今中外之伟人交互?若是如此,有朝一日我们或可以与梭罗共赏瓦尔登湖之美景;与王阳明一起龙场悟道,高谈心学之奥;与樊锦诗一同感受敦煌壁画之瑰丽;与毛相林,黄文秀一起面对脱贫攻坚之难题。“沉浸式”科技方兴未艾,在将来的某一天,这些天马行空的幻想都将成为现实,届时,我们将与伟大灵魂心神交会,“文化自信”等时代难题也会迎刃而解。融“沉浸式”体验入历史,可使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曾记否,向时英雄儿女,舍命而行,远赴朝鲜,抗击美帝。如今封建之猛虎已死,帝国之贪狼已退,那些经历烽火洗礼的老英雄也渐次远去……但我们可以运用“沉浸式”科技,再现那段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伟大时代。“沉浸式”体验那段历史后,何人不是热血激昂?我们虽不能改变春秋代序的自然规律,但可用此新技,留住那些伟大灵魂在我们心中的影响。

红旗飘飘兮傲云,黄钟杳杳兮穿天。当下通往无数未来,我辈生逢今之盛世,又迎“沉浸式”技术之兴起,诚应假“沉浸式”技术之力,以其作垂天之羽,扶摇而上九重天;以其作临川之笔,续写盛世华章。【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列举了网络热词“沉浸式”从虚拟世界走入现实生活中,在三类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身上的表现:莘莘学子、劳动大众和科技人员沉浸式的表现。省略号给考生留下了思考空间,拓展了思路。材料的关键词是“沉浸式”,对这个词语的解读是审题的关键。“沉”与“浮”相对,“浸”与“漂”相对,“沉浸”是“沉潜、沉静、专注、笃定”,指的是专注、认真的态度,也可以是痴迷入境等状态,而不是“沉迷、沉溺、固执、偏激”。“沉浸式”是一种积极自发的境界,是一种心无旁骛、不知疲倦的精神,是一种全身心投入、高度专注的品质。“沉浸式”的研究、创造、思考、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无论是“沉浸式阅读”,还是“沉浸式旅游”等各种各样沉浸式体验,都更注重人的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是以人为本的精神的体现。任何行业,任何研究,都需要我们摒弃浮夸急躁,都需要我们专注投入,“沉浸式”是时代要求人具有的基本能力,唯有沉潜笃定,才有扬帆万里,唯有砥砺深耕,才有繁华满枝;“沉浸式体验”不是浅表的个人感官愉悦,而是滤掉喧嚣屏蔽干扰后的融入与专注,“沉浸”于积极的事业、“沉浸”于美好的追求、“沉浸”于共同的梦想……正因为沉浸式体验能给人带来身临其境之感,带来心灵的愉悦等良好的效果,所以为人们所青睐。从“联想和思考”可知,文体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可以选择亲身经历或身边的人与事,写人叙事要紧紧围绕“沉浸式”展开,运用多种手法来凸显“沉浸式”行为和体验给人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从而体现在当今时代“沉浸式”的必要性。若写议论文,可以先对“沉浸式”体验做出探讨,指出其特点,强调其令人“忘我”、让人全身心地投入这一突出特点。然后,可以列举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沉浸式”;接下分析这种“沉浸式”有什么好处,以及如何做到“沉浸式”等。

立意:1.屏蔽噪声,深度沉浸。2.在沉浸中深入体验,在“忘我”中专心投入。3.万物皆可沉浸,莫忘文化引领。17.(23-24高二上·山东青岛·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丈夫为志,穷当益坚。”——《后汉书·马援传》“君子见几(机)而作。”——《易·系辞下》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坚守与变通”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秉坚守之心,悟圆融之道芸芸众生,各有不同。有的人认为丈夫为志,当穷当益坚,坚守内心,愈挫愈坚;而有的人则是随物赋形,不拘常态,见几(机)而作。而我想说秉承坚守之心,且悟圆融之道,方可助益人生。其实,坚守自我与圆融变通而为,代表了两种人生境界和处世态度。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坚守内心就是守住了底线,不拘常态则是追求的境界,二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才会锻造高质量的人生。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坚守方显初心,坚守方见执着的追求。纵览古今,一个个伟人用自己的坚守激扬起一簇簇时代的浪花。文天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决绝,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选择,无不成为我们民族的丰碑。星空摄影师叶梓颐用相机记录星空,用行动践行初心。星辰点点浮沉聚往,这一路上遇到了太多困难,可她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在梦想的旅途中追寻着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松下幸之助说:“在荆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吾辈青年,应坚守自我,构建内心的精神高地。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善变方显明智,灵动方见圆融。古人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面对日新月异的局面,与时俱进,圆融变通,既是生活的常态,更是处世的智慧。古今中外的圣贤先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诸葛亮面对孟获,七擒七纵,用灵活变换之法成功化解了孟获心中的芥蒂,使其心悦诚服,从而谱写了民族融合的佳篇。周恩来总理在对外交往中,不仅看到矛盾的对立性,更看到发展中的统一性,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以超人的智慧和灵活的外交手段,在谈笑间使复杂的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为新生的共和国迎来外交史上的黄金时期。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圆融变通,与时俱进,争做时代的弄潮儿。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以坚守之心,善变之道,打造靓丽青春,助益成功人生。坚守底线,是抓大;变通处事,是放小,坚守是变通的前提。总书记曾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最真诚的信念,在岁月洗礼中历久弥坚,最伟大的事业经过时间的沉淀,方能感受澎湃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一心为民,在历史的波涛汹涌中融通善变,踏出了民族复兴的坚实步伐。我辈青年也应将内心的坚定不移与机智通达结合起来,奏响青春乐章,演绎精彩人生。躬逢盛世,我们应内心守正,砥砺前行,做刚强矢志之人;也应随物赋形,处事圆融,做柔善之士。我辈青年当秉持坚守之心,且悟圆融之道,去追风赶月,助力复兴。【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借助两则经典名句,分别给出了“坚守”与“变通”这一对主题。“丈夫为志,穷当益坚”的意思是大丈夫树立志向,穷困时应当更加坚定,可见这一句对应“坚守”。材料中的“坚守”,应该是对“志”,即理想、信念等的坚守。对个人而言,唯有“坚守”,才有取得成功的可能。然而,“坚守”并非“死守”,它不是墨守成规,也绝不是固执己见、固步自封。因此,材料同样给出了第二句话。“君子见几(机)而作。”指的是能随机应变,在事前明察事物细微的变化,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