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浅析目录TOC\o"1-3"\h\u18360《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浅析 113679一、阿Q形象的分析 12450(一)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 123814(二)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 215360(三)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 230779二、阿Q形象中“精神胜利法”的现实意义 218558(一)“精神胜利法”对国民的思想影响 222410(二)“精神胜利法”的现实意义 316092三、从《阿Q正传》的农民角色中分析农民形象 420411(一)无知自大的逃避现实者—阿Q 431754(二)麻木迷信的趋炎附势者—未庄人 45(三)受尽欺凌的苟且求生者—尼姑 510319结语 526095参考文献: 5摘要:文学作品往往经过对各种现象或个体生活状态的描写,体现社会现实,揭露社会本质,表达感情和观念。本文解析了鲁迅的《阿Q正传》里塑造的三种形象,阐述了阿Q形象中“精神胜利法”的现实意义,从《阿Q正传》的农民角色中分析农民形象,在探讨当时的时代特征的同时,研究作者以及书中主角心中很深的孤独感,书中的角色形象丰盈活跃,意义深远,从侧面体现了中西方各个体制下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作者对生命以及人性的关怀,揭露了社会的性质。阿Q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形象,它的核心是精神胜利法。《阿Q正传》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但也透露出部分现代反常的殖民主义现代商业的色彩。并且阿Q的塑造十分荒唐和夸张,所以也具有绝对的代表性以及隐喻色彩。关键词:阿Q性格形象精神胜利法一、阿Q形象的分析(一)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阿Q依靠工作为生,不知疲倦地工作,以至于没有人照顾他,他的生活缺乏目的。现下不会去思考明天的事情,他疯狂的过着自己的生活,不想着投机取巧。另外,阿Q已经显示出他的狡猾和欺骗性。偶尔他依靠“精神胜利法”在想象中获得精神上的充足以及获胜。比如他对自己的背景很模糊,他连自己的姓都不清楚,连他的亲人都不了解,可如果和别人吵架,他就会说:“我以前比你有钱多了,你是什么玩意!”阿Q在和别人打架时处于下风,就会想:“我终于被儿子打了,现在世道真坏,儿子竟然打了他爹。”小说中对于阿Q这样在世人眼中看似滑稽的心理描写有很多,读者在观看小说时,对于阿Q圆滑无赖的形象往往印象更加深刻[8]。(二)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作为一个小偷,阿Q也是丝毫不避讳。他挺“公正”的,也不遮掩。他乃至还吹嘘自己偷了什么,并公然竞拍。他不含蓄地哀求对女人的欲望和需要,会立即给出他的终极目的与强烈的欲望:“我跟你睡,我跟你睡!”他根据自己的生物天性寻找食物和爱情,不被陈旧道德准则的束缚。在阿Q的观念中,它也与圣经中的圣贤相一致。他觉得女性是有害的,是灾难,可他也是一个有渴望的人,因此又想女人诱惑他又谨慎的执行性别的差异。(三)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阿Q的竞争精神很强。在他人的推动以及激励下,他公开猥亵小尼姑,还与王胡做了丑陋的比较。可赵太爷扇他巴掌,他不会抗拒,打得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假洋鬼子扇他的时候,他急忙拉动肌肉,耸肩等着,然后一下,好像打在了头上。”像阿Q这样与同一阶层的人有争强好胜的攀比之心,但是在面对与自身阶层更高的人时,连挨打这样屈辱的事都仿佛变成了一种荣幸,毫无反抗之心,忍辱屈从的奴性嘴脸让人触目惊心。二、阿Q形象中“精神胜利法”的现实意义(一)“精神胜利法”对国民的思想影响中国近代长久处在外国侵略者掠夺的危险中。腐败横行的清朝君主,为了保护自己的地位,不能奋发图强,来捉弄与蒙蔽人们的知识,来炫耀消失已久的光辉历史,来传播精神胜利法。可以见得,精神胜利法起源于官僚阶层,并经过种种路径散步到社会中的所有阶级,造成了一种衰落感很强的风气。这就是阿Q精神胜利法的年代与历史缘由。脱离此时,阿Q精神胜利法就变成超时空的东西了[9]。再说私人理由。为什么精神胜利法在《阿Q正传》中体现得这么卓越?阿Q是农民,就他自己的身份来说,奴隶的身份与抗拒挫折的经历是培养精神胜利法的土地。阿Q身为农民中的一员,是一位小制造者,有自己的劣势;比如喜欢生活在一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形态,眼界狭窄,见识有限等。然而,现代中国社会盛行的精神胜利法与统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西格斯曾与马克思提出:“专制制度的观点是所有时代的主导思想。也就是说,阶级是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物质成果,还是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精神意志。控制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也控制精神生产资料,所以缺乏精神生产力的人的观念。资源一般由统治阶级驾驭。”农民在经济上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想法也遭受统治阶级的操控与妨碍。既然精神胜利法是统治阶级消逝政治制度的一个构成部分,必然也会在农民阶级身上打上烙印。清朝的“国歌”和“军歌”就是一种教化模式。阿Q不可避免地会遭受精神胜利法的伤害,他也离不了统治阶级日益衰落的意识形态的影响[10]。(二)“精神胜利法”的现实意义有人认为胜利的精神方法是理想主义,有人认为胜利的精神方法是追求享受,两者都值得探究。实际的乐观主义指的是,在受到失败和挫折的击打后,他仍然可以用正面的心态调整自己的观念,让自己仍然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与现实,可阿Q的理想主义是一种自我欺骗,因此两者性质是不一样的,人必须有精神世界与物资世界,可他们必须和享乐主义相区分,如果只注重享乐的话,肯定会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反之,如果一味地追求事业,而没有一定的精神生活,也是不科学的。两者必不可少,互相成就。《阿Q正传》的这种个性,极大超越了国家和民族。它聚集了所有人性的缺陷。从阿Q身上各个民族的人都会看到自身的映射。对于阿Q精神,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都有一点比那种无穷的埋怨与缺憾更积极。如今生活节奏相对较快,人们在不满意的事情里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心态消极。对这种情况最佳的补救方法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样的心态让我们在失败后有稳定的态度,不消沉。对现代人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胜利的精神方法是自嘲,而自嘲偶尔是负面的态度,相反,它可以设置在一定的自信上,或者基于对事物本质的自愿认识的自我鞭策。比如鲁迅在他的自题小像里说,“躲在小楼里成一统,不管它是冬夏春秋。”实际上鲁迅并未躲在小楼里不问实事,也并未扔掉写作。在真实生活中,拥有“阿Q精神”并不是个可怕的事。若是对失控的人而言是很好的补救,可以得到慰藉与摆脱,不会承受太大的心理压力。例如打架,破坏东西以及自杀,事实上“阿Q精神”在大家的生活中也顺应时代。很多人都经历过“阿Q精神”,因此在大家在工作或兴趣上感到不如意或损失时,不要有过多的负面心情以及观念。只有具备一些“阿Q精神”,才能降低自己的内心负担,维持内心平衡,去接受新鲜事物或很美好的将来。三、从《阿Q正传》的农民角色中分析农民形象一本好的书籍绝不是仅仅通过绘制主角的状态、思想和进步而成的。与环境的对比,别的人物的不同方面都是帮助描写传达出效果不深甚至没有从主角角度传递出来的魅力。这就是文学的吸引力。因此,在鲁迅的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阿Q这个主要人物是什么样的,而且除了阿Q以外的别的人物都包含着鲁迅的深层意图。以农民的角色来说,有以下几种:这自然也是鲁迅先生惯用的农民形象,他根据时局描绘作品。(一)无知自大的逃避现实者—阿Q第一,主人公阿Q的形象非常有代表性,他的生活条件非常低下,可“阿Q却十分有自尊”。这种骄傲并未变成他的阻力。反而他找寻了不言自明的原因,在真实的时刻,用“你不值得”的精神胜利来躲避实际。弱者的立场是畸形的。在想象里,自己是强者。阿Q精神上的胜利,让他可以欺负弱小,以此在真实生活中取得真实的胜利,并非欺负经常欺负过自己的人,而是欺负那些从来没有欺负过他的人,是可怜的人。阿Q的举动有其社会与历史缘由。这种精神胜利法是中华民族所有阶级共有的缺陷。一种病态、愚昧、弱智的主观心态与观念。鲁迅写的阿Q表现了中国人的认知。它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入的讥嘲作用,并将阿Q当做镜子来改造人民的观念。(二)麻木迷信的趋炎附势者—未庄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乡村。在过去精神错乱的角色形象在农村地区广为反映。阿Q被王胡打的时候,沉默不语;当阿Q欺负一个被认为是最低级的尼姑时,他欢呼大笑;阿Q打小D的时候,冷眼看着节目,一脸麻木。后来阿Q从城里回来夸了一顿,马上就变心了,对阿Q很尊敬,可是当赵老爷发消息要戒备阿Q的时候,马上就敌对了。阿Q最后被革命党人打死时,直接在原文中写到:“就舆论而言,未庄人无异议。当然是说阿Q不好。他因为人品不好被枪毙了。若是他是好人,为何要开枪打他?但是这个城市的公众舆论并不乐观。这是一个多么可笑的死囚呀!他在街上徘徊了这么久,一句话也没说,他们白来了。这些封建制度所界定的等级限制与荣辱观念,深刻植根于韦庄人的农民角色中,构成了坚韧不拔的生活水准。对生活的期望是嘲笑与愚昧,这越来越深化了主人公阿Q的悲惨下场。相比阿Q,未庄人的角色比较简单。卫庄人表示了一个无知和麻木不仁的人。等阿Q发迹了,他就低头起始奉迎阿Q,即使是位高权重的赵老爷,也受到愚昧迷信的妨碍。未庄人和赵老爷这两个形象的描绘,揭露了一个巨大的社会冲突:农民遭受封建主义的残暴剥削,生活非常悲惨;他们精神上的无知对于改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是麻木不仁的。是的,阿Q雄辩地说他已经赚了一大笔钱,他已经接近革命军。他们就信了。他们真的觉得阿Q挣扎的悲惨处境,他们没有深入挖掘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说明人们并未注意到这个问题。如果中国不吸取教训,就难以有明亮的将来。(三)受尽欺凌的苟且求生者—尼姑尼姑的形象有着乱世寻太平的寓意,可封建礼教与封建道德残酷的等级眼光却常常直刺她的心灵。由于她是尼姑,在封建阶级的宗教和道德约束下,地位极低,被人看不起。而在革命军中她依旧是迷信思想与缺乏科学的象征。经过这次严肃的遭遇,古代中国的黑暗被深刻地揭露了出来。造成悲剧的是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结语总而言之,阿Q的塑造揭示了中国的奴性,这其实是传统文化在个体心理上的一种积淀方式。这种思想不光出现在专制制度,还经过每个渠道存在。散播给所有社会阶层。阿Q生活在社会的底端。他没有家以及家人,缺乏稳定的工作,以至于没有姓氏,所以他借助幻想,从中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在悲惨的生活中苟且偷生。当今社会的一些年轻人,生活不热情,不努力创造事业,天天玩乐,觉得这就是“阿Q精神”。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期望的是“阿Q精神”的正面用处,而要压制其悲观用处。我们需要提防它在观念上的变质,在生活中好好利用它。“精神胜利法”在真实生活中的正面意义。参考文献:[1]徐雪薇.跨时代语境下阿Q形象的演变[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8(03):82-84.[2]倪峰.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阿Q形象解读[J].绍兴鲁迅研究,2022,(00):355-360.[3]温玉林.论阿Q悲剧的根源及其形象塑造的艺术成就[J].名作欣赏,2022,(17):8-10+20.[4]成宇思.与阿Q对比下的堂吉诃德形象研究[J].今古文创,2022,(24):4-7.[5]刘绪才.20世纪50年代鲁迅形象建构的唐弢模式——以唐弢对冯雪峰《阿Q正传》研究的批评为中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135-143.[6]俞兆平.阿Q形象原型新定位[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1,(04):97-104+157.[7]方维保.鲁迅与阿Q形象新解读——以堂吉诃德的二重极化为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1,(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融服务外包案例
- 幼儿期口腔护理常规
- 方案策划范文集合六篇
- 6.6爱眼日活动工作总结10篇
- 西班牙课件教学课件
- 学生道歉信(汇编15篇)
-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5篇】
- 升职申请书范文集合7篇
- 植树节倡议书模板集合七篇
- 2022秋季学校工作计划10篇
- 提高肿瘤治疗前TNM分期评估率PDCA
- 2024年江苏省环保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3年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教师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月嫂职业道德与礼仪培训服务
- 【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
- 智能家居的产品设计
- 【山姆会员店客户关系管理现状、问题及优化建议分析4900字(论文)】
- 《笔袋自己理》-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课件
- 医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002-小项目监理询价函-格式002
- 沥青混合料的最小压实厚度及适宜厚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