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部编版 语文《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_第1页
高一 部编版 语文《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_第2页
高一 部编版 语文《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_第3页
高一 部编版 语文《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_第4页
高一 部编版 语文《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专题系列1.感受词人形象,体悟词人情怀。2.学习词人通过小事表达深刻哲理的写法。学习目标写作背景

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偏居荒野,躬耕自乐。是年春,诗人至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新购田地,归途遇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小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时间:元丰五年三月七日地点:沙湖道中人物:同行、余事件:遇雨已而遂晴感觉:狼狈不觉小序作用:交代写作缘由。上阕: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补充注释①吟啸:吟咏长啸。②芒鞋:草鞋。上阕:写风雨中的情景和心境。思考:1.苏轼在沙湖道中遇到了一场怎样的雨?提示:三月七日——春雨雨具先去——突如其来已而遂晴——急穿林打叶——大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大、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谁怕何妨思考:2.面对这场风雨,苏轼的态度如何?吟啸且徐行莫听外物不足萦怀泰然自若潇洒闲适向风雨挑战的倔强官员的坐骑身处困境超旷达观思考:3.

苏轼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心情的轻松竹杖芒鞋百姓装束马竹杖芒鞋轻胜马轻思考:4.“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

然界的风雨?“任”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

烟雨

自然界的风雨政治上的风云变幻(贬居黄州)任

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下阕: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补充注释①料峭:形容风寒。②萧瑟处:遇雨的处所。

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思考:5.雨后天晴,酒醒后的苏轼有何人生感悟?如何理解?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风雨——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面对人生晴雨变化无常,回首风雨历程,无视风雨,宠辱偕忘,超然物外。

自然风雨(穿林打叶)

“莫听”“何妨”“吟啸”“徐行”傲视风雨人生风雨

晴“谁怕”“任平生”搏击风雨无所畏惧

“回首”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无视晴雨宠辱偕忘

超然物外人生态度旷达洒脱乐观思考:6.纵观全词,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心定风波定本课小结思想内容借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体现作者藐视祸难、达观自信的智者胸襟。融叙事、写景、抒情、议理于一体。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小结:本词从小题材中提炼出重大主题,从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生发深刻的人生哲理,表现词人旷达的情怀。

遭遇风雨并非苏轼的专利,我们过去遇到过,现在也许正在经历,未来的风雨也难以预测。在人生的穿林打叶声中,你到底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姿态?课后思考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专题系列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2.把握作品写景技巧,领会作品写景、抒情与

议论相结合的特点。学习目标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元丰六年(1083),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怀民,为了览观江流,陶冶性情,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苏轼则替它取名为“快哉亭”,写下这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写作背景

上阕: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①长记:经常记起。

②欹枕:斜躺着看风景。

③杳杳:遥远迷蒙的样子。

④认得:体会到。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欧阳修

思考:品读上阕,词人在快哉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他是如何描绘的?画面:壮阔优美

高远空蒙手法:虚实结合上阕: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下阕: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①天籁:自然界的音响,在此指风。②浩然气:最高的正气和人格节操。思考:

品读下阕,你觉得浪涛和白头翁有什么象征意义?

千顷江面(广阔明净汹涌澎湃)

白头翁(驾小舟搏击风浪)下阕: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浪涛象征人生道路上忽然而至的灾难和坎坷。白头翁实际上是作者面对政治灾祸的泰然自若的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

《风赋》中说,宋玉等人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宫,忽然刮起风来,楚襄王披襟挡风说:“快哉,此风!寡人与庶人共者邪?”宋玉说:“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共之!”楚王不明其意,宋玉解释说,“大王之风”经过优美的园林宫室,带着花草的香气,然后才吹到身上,所以此风能解酒治病,“发明耳目,宁体便人”,这就叫做“雄风”。而“庶人之风”,起于穷巷之间,一路挟带着污秽之气,吹到贫穷人家,使人精神凄惨,生病发热,这就叫做“雌风”。补充资料:思考:词末词人引用关于宋玉的典故,有什么用意呢?

《庄子·齐物论》中认为事物有天籁、地籁、人籁之分,风是属于“天籁”,是大自然演奏的乐曲。天籁完全摆脱了任何外力的约束,是天然自发而生,这种不依赖任何外力的自然音响最美。

宋玉的“天籁”观风有所托,风气不同。风经过不同的外物产生,有雄风、雌风,强调“风”这个外物的变化以及其对人产生的作用。苏轼的“天籁”观风没有雌雄之分,人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摒除外物的影响和困扰,就可以逍遥自在,享受到天籁。批评否定引发议论思考:如何理解“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一句的

含义?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浩然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人要通过完善自身的道德水平,多行仁义之事来积聚“浩然气”。思考:如何理解“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一

句的含义?词人与张怀民皆被贬黄州,以此语相互勉励。儒道思想的体现内心保持完善自我人格,做好实现人生价值的入世准备,同时也逍遥自在,不被世俗外物所束缚,追求在保持道德完善的状态下享受生活。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风。儒家:君子固穷的坚毅精神,经纶济世的用世情怀。道家:轻视有限时空,超然物外,顺应自然。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看取当下,随缘自适。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儒家思想为经时济世的支柱,佛老思想作调剂,前者要求为国为民,为功绩事业急流勇进,后者要求听其自然,无为而至,宠辱不惊,超然物外,洒脱旷达。

———林语堂《苏东坡传》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实写虚写静态动态议论、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小结:将写景、抒情、议论熔为一炉,抒发作者身处逆境而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

有人认为“黄州成就了苏东坡,苏东坡成就了黄州”,你怎么看?

课后思考东坡突围苏轼专题系列结合苏轼作品,体悟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心

路历程。2.学习苏轼身处逆境依旧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学习目标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

(苏轼《答秦太虚书》)苏轼的黄州生活东坡居士东坡雪堂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若见仆困穷,便相于邑,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

(苏轼《与李公择书》)

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已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

(苏轼《答秦太虚七首》)苏轼在黄州的思想

闲居未免看书,惟佛经以遣日。(苏轼《与章子厚参政书二首》)苏轼在黄州的创作

某闲废无所用心,专治经书,一二年间欲了却《论语》《书》《易》,舍弟已了却《春秋》《诗》。

(苏轼《与滕达道六十八首》)

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也”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轼在黄州的创作散文:以随笔、小传、题跋、书简等文学性

散文为主,笔法极其灵活。诗歌:以清旷的语句写出厚重的人生感慨,

构思细密。词作:抒写人生感慨,进一步“诗化”。著书:《易传》九卷、《论语说》五卷。苏轼的人生曲线103610571079108410941101黄州惠州儋州眉州蓝色人生轨迹红色创作曲线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提示】目前已学过的作品:《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寄居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回顾已学过的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代表作,分析苏轼在这些作品中的内心情感以及发展变化的过程。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初到黄州(1080年):惊惶不安、“有恨无人省”的孤独和寂寞。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谪居黄州两年后(1082年):心无挂碍,宠辱偕忘,超然物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谪居黄州两年后(1082年):理想与现实矛盾,渴望建功立业。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赤壁赋》节选)

谪居黄州两年后(1082年):面对人生的短长与悲喜,泛观天地,哲理审视人生,超越人生悲喜。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谪居黄州三年后(1083年):心有浩然气,无关外界境遇,尽享快意人生。

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沉、苦闷的,但他很快从中逃离出来。面对人生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挑战,去突围。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实现了突围。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之人。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失意自伤低沉苦闷随遇而安洒脱旷达前期中后期著书自见东坡突围耕种自济坚守自存文学自适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