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 九下 化学 第8单元《第三节 碳酸氢钠和碳酸钠》课件_第1页
鲁教 九下 化学 第8单元《第三节 碳酸氢钠和碳酸钠》课件_第2页
鲁教 九下 化学 第8单元《第三节 碳酸氢钠和碳酸钠》课件_第3页
鲁教 九下 化学 第8单元《第三节 碳酸氢钠和碳酸钠》课件_第4页
鲁教 九下 化学 第8单元《第三节 碳酸氢钠和碳酸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第三节碳酸氢钠和碳酸钠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课时讲解1课时流程2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CO32-

的检验复分解反应的判断及实质注:碳酸氢钠、碳酸钠主要是以食盐为原料制得的;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知识点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物理性质及用途1知1-讲知1-讲知识拓展:在蒸馒头时,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酸类物质,加入少量的Na2CO3或NaHCO3,可以将生成的酸反应掉,同时生成气体CO2,使馒头松软。例1[中考·淄博]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或主要成分)与化学式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氢氧化钙——熟石灰的主要成分——Ca(OH)2B.碳酸钙——石灰石——CaOC.氢氧化钠——纯碱——NaOHD.碳酸钠——小苏打——Na2CO3A知1-练考向常见盐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题型1考查对物质名称、俗名及化学式的认知知1-练解题秘方:熟记常见碱、盐的俗名,学会根据组成来进行分类,注意纯碱不是碱。解: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火碱、烧碱或苛性钠;碳酸钠的俗称是苏打或纯碱。故选A。知1-练知识链接:常见物质的俗名、化学式和类别[中考·大连]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B.碳酸钠可用于制洗涤剂C.亚硝酸钠可用作调味品D.碳酸氢钠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例2知1-练题型2常见盐的用途C知1-练解题秘方: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可根据物质的性质来推断其用途,还需考虑物质的腐蚀性、毒性、价格等。解:碳酸钙能与胃酸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补充钙元素,可用作补钙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用于制洗涤剂;亚硝酸钠有毒,不能作调味品;碳酸氢钠能与胃酸反应,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知1-练知识拓展: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酸过多会造成胃溃疡等疾病。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需具备以下条件:1.能与酸发生反应;2.无毒、无腐蚀性。当患者有严重胃溃疡时,不宜用NaHCO3,因为生成的气体会加重病情。知识点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2知2-讲1.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1)热稳定性: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2)能与酸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知2-讲2.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知2-讲知2-讲3.二级结论CO32-

或HCO3-的检验方法取少量待测样品装入试管中,加入盐酸,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说明原样品中含有CO32-或HCO3-。知2-讲易错提示:碳酸钠俗称纯碱,纯碱不是碱,而是一种盐,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可见,盐类物质的水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知2-练例3[中考·邵阳]

X是常见的碳酸盐,可发生如图1所示的变化,部分生成物省略。据图回答问题。考向碳酸氢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题型1考查碳酸盐的化学性质知2-练(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2)写出图中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CaCO3Na2CO3+Ca(OH)2==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知2-练解题秘方:根据Na2CO3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的有关现象解答。解:(1)气体A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即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得到沉淀C,可判断气体A为二氧化碳,沉淀C为碳酸钙,从而推断物质X含有CO32-

或HCO3-,再结合物质X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推断物质X为碳酸钠,再经过各反应的检验证明推断正确,所以X是Na2CO3。知2-练(2)反应①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知2-练例4下列检验及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A.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一定有硫酸盐C.分别含有Mg2+、Cu2+和Na+的三种盐酸盐溶液,用NaOH溶液就能一次性鉴别开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Ba2+题型2综合考查CO32-

及其他物质的检验C知2-练解题秘方:本题考查常见物质或离子的鉴别,可依据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物质的性质差异分析解答。知2-练解:可以和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A错误;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不一定含有硫酸盐,也可能含硝酸银,B错误;分别含有Mg2+、Cu2+和Na+的三种盐酸盐溶液,加入NaOH溶液,能与镁离子产生白色沉淀,与铜离子产生蓝色沉淀,故能一次性鉴别开,C正确;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原溶液中不一定有Ba2+,也可能含Ca2+,D错误。知2-练方法: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的简单检验方法:取样——→气体——→变浑浊,则该物质中一定有CO32-或HCO3-,即需选用稀盐酸、澄清石灰水两种物质,注意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若生成气体单质,则是活泼金属单质。加稀盐酸通入澄清石灰水知识点盐3知3-讲1.盐的判断“金头酸尾”,盐即由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硫酸钠(Na2SO4)、氯化铵(NH4Cl)等。知3-讲2.盐的溶解性不同种类的盐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钾盐、钠盐、铵盐和硝酸盐易溶于水,而碳酸盐大多不溶于水。盐的溶解性规律可简记如下:硝酸盐都能溶,钾、钠、铵盐也相同;盐酸盐中银不溶(指AgCl不溶);硫酸盐中钡不溶(指BaSO4

不溶);碳酸盐中只溶钾、钠、铵。知3-讲规律总结:(1)常见酸、碱的溶解性:酸中除硅酸难溶于水,其他的酸都易溶于水;碱中KOH、NaOH、Ba(OH)2

和NH3·H2O易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其他的碱一般难溶于水,可简记为酸类易溶除硅酸,溶碱钾、钠、钡和铵[Ca(OH)2

微溶]。知3-讲(2)常见沉淀的颜色: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溶于稀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Zn(OH)2

等;红褐色沉淀:Fe(OH)3;蓝色沉淀:Cu(OH)2。(3)特殊颜色的溶液:蓝色溶液:含Cu2+的盐溶液;黄色溶液:含Fe3+的盐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2+的盐溶液。知3-讲3.盐的化学性质知3-练例5[中考·郴州]下列各组常见的固体物质中,用水不能区分的是()A.NaOH和NH4NO3 B.CuSO4

和Na2SO4C.Na2CO3

和CaCO3 D.NaCl和KCl考向盐的性质及应用题型1盐的溶解性及其应用D知3-练解题秘方: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性,溶于水后溶液的颜色,溶于水后的放热、吸热情况区分。解:NaOH溶于水放热,NH4NO3

溶于水吸热;CuSO4

溶液为蓝色,Na2SO4

溶液为无色;Na2CO3

能溶于水,CaCO3

难溶于水;NaCl和KCl都能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用水无法区分。知3-练规律总结:能用水区分的两种物质的情况有:1.一种物质可溶于水,另一种物质难溶于水。2.两种物质溶于水的热量变化不同。3.两种物质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颜色不同。知3-练例6及时归纳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如图2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化学质(图中编号①~④),请归纳有关知识。题型2盐的化学性质知3-练(1)在归纳性质②时,选取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蓝色沉淀CuSO4+2NaOH====Cu(OH)2↓+Na2SO4知3-练(2)在性质③中,X代表___________类物质。(3)在归纳性质④时,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银,写出与硝酸银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酸NaCl(合理即可)知3-练解题秘方:结合盐的组成及化学性质解答。解:(1)在归纳性质②时,选取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知3-练(2)在性质③中,X代表酸类物质,即酸能和某些盐反应。(3)氯化钠是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与硝酸银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是NaCl。知3-练方法:1.盐的化学性质归纳如下:(与金属的反应下一单元学习)知3-练2.盐能与某些单质、酸、碱、盐发生反应,但不是所有的盐都能与这四类物质反应,必须结合每种盐中的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来分析。如氯化钠只能与硝酸银反应,不能与酸、碱、金属反应,CuSO4

可与NaOH、BaCl2、Ba(OH)2等反应。知识点复分解反应4知4-讲1.概念发生在溶液中,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这类反应叫作复分解反应。2.表达式AB+CD→AD+CB。3.特征双交换、价不变,即该反应是在两种化合物之间进行,且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知4-讲知识拓展: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因此复分解反应可记为“复分解,双交换,价不变”,由此可较容易地写出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4-练例7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2NaOH+CO2====Na2CO3+H2OB.Ba(NO3)2+Na2CO3====BaCO3↓+2NaNO3C.H2O+3NO2====2HNO3+NOD.CO+CuO====Cu+CO2考向复分解反应的判断△B知4-练解题秘方::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来判断,即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解:A中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但不是交换成分得到的,不是复分解反应;同理C也不正确;D中有单质生成,不是复分解反应。知4-练特别提醒:有的反应形似复分解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但没有交换成分,实质不是;有的反应形不似,如Na2CO3+2HCl====2NaCl+H2O+CO2↑,生成物有三种,但该反应实质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属于复分解反应。知识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5知5-讲1.酸、碱、盐之间在水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酸、碱、盐所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知5-讲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知5-讲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比较(1)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反应物可能为单质或化合物;(2)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生成物可能为单质或化合物;(3)置换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均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4)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两种化合物。知5-讲规律总结:复分解反应中的“二、三”:1.二个特点:(1)双交换:复分解反应是酸、碱、盐之间在溶液中通过交换离子进行的;(2)价不变: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保持不变。知5-讲2.三个条件:酸、碱、盐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时,生成物中如有沉淀析出、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复分解反应即可发生。复分解反应进行的实质是使反应向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知5-练例8[中考·株洲]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C.碳酸钾溶液和盐酸D.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考向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题型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B知5-练解: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A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B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碳酸钾溶液和盐酸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C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D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知5-练方法: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方法:可先标出两种反应物中显正价和负价的元素或原子团,然后相互交换成分组成新物质。若生成的新物质中,有水、气体或难溶物中的至少一种,则该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知5-练例9某兴趣小组利用“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碳酸钠、硝酸钾”五种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知识回顾】(1)回忆向滴有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实验;题型2结合微观示意图考查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知5-练(2)观察两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反应过程中没有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两者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氯离子和钠离子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知5-练【实质再探】(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5是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两者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aOH+CuSO4==Na2SO4+Cu(OH)2↓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知5-练(2)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