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1拉普拉斯变换
8.2拉氏变换的性质与定理8.3拉普拉斯反变换8.4系统s域等效模型——运算电路法
8.5系统函数与复频域分析法
8.6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
8.7
LTI连续系统的稳定性习题以傅氏变换为基础的频域分析法,将时域的卷积运算转变为频域的代数运算,简化了运算;特别是在分析信号谐波分量、系统的频率响应、系统带宽、波形失真等实际问题时有其独到之处。不过对一些不满足绝对可积条件的常用信号如ε(t)等,虽然其傅氏变换存在,但因带有冲激项而处理不方便;尤其用傅氏变换分析系统响应时,系统初始状态在变换式中无法体现,只能求系统的零状态响应;另外,其反变换的积分计算也不易。而拉普拉斯变换的优点之一是对信号要求不高,一般指数阶信号的变换存在且简单;之二是不但能将时域的卷积运算转变为代数运算,而且既能求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也能求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初始条件“自动”引入);之三是有相对简单的反变换方法。所以拉普拉斯变换也是分析连续LTI系统的重要数学工具。拉普拉斯变换也简称为拉氏变换(英文缩写为LT或)。8.1拉普拉斯变换考虑到一般实际应用的信号多为因果信号,我们先讨论因果信号的拉氏变换。因果信号的拉氏变换也称单边拉氏变换。8.1.1单边拉氏变换因果信号的傅氏正、反变换为式中,F(ω)为频谱函数,f(t)为原函数。一些指数阶函数用傅氏变换处理不方便,主要原因是这类函数不收敛,例如阶跃函数ε(t)。为了使函数收敛,在进行变换时让原函数f(t)乘以e-σt,使得f(t)e-σt是一个衰减足够快的函数。即有f1(t)=f(t)e-σt
式中,e-σt为衰减因子,且f1(t)满足绝对可积条件。则(8.1-1)令s=jω+σ,式(8.1-1)可表示为
F1(ω)的傅氏反变换为(8.1-3)式(8.1-3)两边同乘eσt,eσt不是ω的函数,可放入积分号里,由此得到(8.1-4)已知s=jω+σ,ds=d(jω+σ),选定σ为常量,ds=jdω,代入式(8.1-4)且积分上、下限也做相应改变,式(8.1-4)可写作(8.1-5)因为e-σt的作用,式(8.1-2)与(8.1-5)是适合指数阶函数的变换。又由于式(8.1-2)中的f(t)是t<0时为零的因果信号,故称“单边”变换。将两式重新表示在一起,单边拉氏变换定义为(8.1-6)式中,称s=jω+σ为复频率,F(s)为象函数,f(t)为原函数,象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为
f(t)
F(s)
或(8.1-7)s=jω+σ可以用直角坐标的复平面(s平面)表示,σ是实轴,jω是虚轴,如图8.1-1所示。图8.1-1复平面由以上分析,并比较式(8.1-6)与式(7.2-4),以及式(8.1-2)的推导,可知傅氏变换的基本信号元是ejωt,拉氏变换的基本信号元是est。不难表明傅氏变换与拉氏变换的关系:傅氏变换是在虚轴上(σ=0)的拉氏变换;拉氏变换是傅氏变换在s平面的推广。虽然单边拉普拉斯变换存在条件比傅氏变换宽,但对具体函数也有变换是否存在及在什么范围内变换存在的问题,由单边拉氏变换收敛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8.1.2单边拉氏变换收敛区收敛区是使f(t)e-σt满足可积的σ取值范围,或是使f(t)的单边拉氏变换存在的σ取值范围。由式(8.1-3)的推导可见,因为e-σt的作用,使得f(t)e-σt
在一定条件下收敛,即有(8.1-8)式中σ0叫做收敛坐标,是实轴上的一个点。穿过σ0并与虚轴jω平行的直线叫做收敛边界。收敛轴的右边为收敛区,收敛区不包括收敛轴。一旦σ0确定,f(t)的拉氏变换的收敛区就确定了。满足式(8.1-8)的函数称为指数阶函数。这类函数若发散,借助指数函数衰减就可以被压下去。指数阶函数的单边拉氏变换一定存在,其收敛区由收敛坐标σ0确定。σ0的取值与f(t)有关,具体数值由式(8.1-8)计算。根据f(t)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可以给出收敛区的大致范围:(1)f(t)是有限时宽的,σ0<-∞,如单脉冲信号;(2)f(t)是随时间衰减的,σ0<0,例如单边指数信号e-atε(t)(a>0)的σ0=-a,其拉氏变换的收敛区如图8.1-2(a)所示;(3)f(t)是随时间不变的,σ0=0,例如ε(t)、sin(ω0t)ε(t),其拉氏变换的收敛区如图8.1-2(b)所示;(4)f(t)是随时间增长的,σ0>0,例如eatε(t)(a>0)的σ0=a,其拉氏变换的收敛区如图8.1-2(c)所示。
图8.1-2收敛区示意图当σ0<0时,收敛区包含虚轴jω,函数的傅氏变换存在;当σ0>0时收敛区不包含虚轴jω,函数的傅氏变换不存在;当σ0=0时,收敛区不包含虚轴jω,函数的傅氏变换存在,但有冲激项。因为指数阶函数的单边拉氏变换一定存在,所以一般可以不标明收敛区。8.1.3常用函数的单边拉氏变换我们通过求常用函数的象函数,掌握单边拉氏变换的基本方法。
1.F(s)=F(ω)|jω=s的函数
当拉氏变换的收敛区包括jω轴时,F(s)可由F(ω)直接得到,仅将F(ω)式中的jω换为s,即
F(s)=F(ω)|jω=s(8.1-9)
例8.1-1已知f(t)=e-atε(t)(a>0)以及,求f(t)的拉氏变换。解:f(t)的收敛域如图8.1-2(a)所示,包括jω轴,所以
2.t的指数函数eatε(t)(a为任意常数)(8.1-10)利用式(8.1-10),可以推出以下常用信号的拉氏变换。
3.t的正幂函数
即依次类推:特别地:n=1时,表8.1-1列出了常用函数的拉氏变换。表8.1-1常用函数单边拉氏变换8.2拉氏变换的性质与定理
本节讨论单边拉氏变换的性质与定理。
1.线性若f1(t)
F1(s)f2(t)
F2(s)则af1(t)+b
f2(t)
aF1(s)+bF2(s)式中a、b为任意常数。(8.2-1)证线性在实际应用中是用得最多最灵活的性质之一,例如
2.时延(移位)特性若f(t)
(t)
F(s)则(8.2-2)证
令t-t0=x,即t=x+t0,代入上式得时延(移位)特性表明,波形在时间轴上向右平移t0,其拉氏变换应乘以移位因子。适用时延特性的函数是f(t-t0)ε(t-t0),而不是f(t-t0)ε(t)。要注意区分f(t)ε(t)、f(t-t0)ε(t)、f(t)ε(t-t0)、f(t-t0)ε(t-t0)的不同。
3.频率平移(s域)若f(t)
F(s)则式中s0为复常数
证(8.2-3)例8.2-1
已知f(t)=e
atcos(
t0)
(t),求象函数F(s)。解:方法一方法二
4.尺度变换
若f(t)
F(s)则其中a>0。
例8.2-2已知f(t)
F(s),求f1(t)=e-t/af(t/a)的象函数F1(s)。解:先频移
fa(t)=e
tf(t)
Fa(s)=F(s+1)后尺度f1(t)=fa(t/a)
F1(s)=aFa(as)=aF(as+1)
例8.2-3求δ(at)、ε(at)的象函数。解:
(t)
1
5.时域微分若f(t)
F(s),则(8.2-5)式中,f(0)是f(t)在t=0时的值。可以将式(8.2-5)推广到二阶导数(8.2-6)式中,f(0)以及f′(0)分别为t=0时f(t)以及时的值。特别地,当f(0)=f′(0)=0时,式(8.2-5)、(8.2-6)可分别化简为(8.2-7a)(8.2-7b)式中,s为微分因子。
6.时域积分若f(t)u(t)
F(s)则式中f
(-1)(t)表示积分运算,特别地,如果f(t)为因果信号,则,式(8.2-8)为(8.2-9)式中,1/s为积分因子。
7.时域卷积定理
若则
8.复频域卷积定理若则
f1(t)
F1(s)f2(t)F2(s)(8.2-10)f1(t)
f2(t)F1(s)F2(s)f1(t)
F1(s)f2(t)F2(s)(8.2-11)表8.2-1列出了拉氏变换的性质与定理。表8.2-1拉氏变换性质(定理)
8.3拉普拉斯反变换
拉普拉斯反(逆)变换是将象函数F(s)变换为原函数f(t)的运算。式(8.1-6)给出为这个公式的被积函数是一个复变函数,而积分沿着收敛区内的直线σ-j∞→σ+j∞进行。这个积分可以用一般的复变积分计算。但一般情况下,计算函数比计算积分更容易,因此可以利用复变函数理论中的围线积分和留数定理求反变换。但当象函数为有理函数时,有更简便的是代数方法,这种方法称为“部分分式法”。本书只讨论部分分式法。当F(s)为s的有理函数时,一般形式可表示为(8.3-1)式中,ai(i=0,1,…,n-1),bi(i=0,1,…,m)为实常数,m,n为正整数。部分分式法的实质是利用拉氏变换的线性特性,先将F(s)分解为若干如表3-1所示的简单函数之和,再分别对这些简单象函数求原函数。将分母多项式表示为便于分解的形式
A(s)=(s-p1)(s-p2)…(s-pn)
(8.3-2)式中,p1,p2,…,pn是A(s)=0方程式的根,也称F(s)的极点。同样分子多项式也可以表示为
B(s)=(s-z1)(s-z2)…(s-zm)
(8.3-3)式中,z1,z2,…,zm是B(s)=0方程式的根,也称F(s)的零点。
p1,p2,…,pn既可以是各不相同的单极点,也可以出现有相同的极点(即有重极点);分母多项式的阶次一般高于分子多项式(m<n),但也有可能m≥n。下面分几种具体情况讨论F(s)分解的不同形式。
1.m<n,F(s)均为单极点
(8.3-4)式中,p1,p2,…,pn为不同数值的单极点,F(s)可分解为(8.3-5)则(8.3-6)式(8.3-6)正是F(s)的原函数,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快速、准确地确定系数k1,k2,…,kn。我们在式(8.3-5)两边同乘以(s-p1),得(8.3-7)再令s=p1,则式(8.3-7)右边除k1外,其余各项均为零,由此得到第一个系数k1
(8.3-8)同样,在式(8.3-5)两边同乘(s-p2),然后令s=p2,可得第二个系数
以此类推,任一极点pi对应的系数ki为(8.3-9)(8.3-10)
例8.3-1已知象函数,求原函数f(t)。解:
2.m≥n,F(s)均为单极点
当m≥n时,利用长除法将分子多项式的高次项提出,对余下的m′<n部分处理同上。对提取的sr部分(0≤r≤m-m′),利用微分性质:1
(t);s
(t);(8.3-11)s2
(t);…例8.3-2
已知象函数,求原函数f(t)。解:
例8.3-3已知象函数,求原函数f(t)。解:一般共轭复根可将分母配成二次项的平方,作为整体考虑。
3.m<n,F(s)有二重极点设:(8.3-12)其中,s=p1是F(s)的二阶极点,F(s)可展开为(8.3-13)式中是展开式中与极点p1无关的部分。面对式(8.3-13),现在的任务是如何确定系数k11,k12。与前面求系数的方法相同,先在F(s)等式两边同乘(s-p1)2,有(8.3-14)当s=p1时,右边只剩k11项,其余各项为零。所以(8.3-15)求k12系数时是否还能如法炮制?在等式两边同乘(s-p1),有当s
p1时,等式右边第一项,所以k12不能再用此法,为了求解k12,引入函数(8.3-16)对式(8.3-16)两边求导(8.3-17)令式(8.3-17)的s=p1,则等式右边除了第一项k12外,第二项为0,所以,(8.3-18)剩下的E(s)/D(s)中若均为单极点,则用前面单极点的处理方法展开,如还有二重极点可用上面的方法处理。二重极点反变换式中一般项为(8.3-19)所以最后8.4系统s域等效模型——运算电路法
根据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列写电路系统的微分方程,然后对方程取拉氏变换。这种方法在分析电路响应时有许多优点,但是对比较复杂的网络(多网孔、节点),以及对初始条件的处理(需要标准化或等效)还有许多不便之处,我们可以用类似频域电路的方法,简化获得系统拉氏变换方程的过程,并且可以将系统的初始状态{xk(0-)}直接引入,充分体现了拉氏变换优越性,这种方法称为s域等效模型法或运算电路法。8.4.1元件的s域模型
首先讨论无初始条件时电阻、电感、电容的s域模型。此时R、L、C元件的时域电压电流关系为(8.4-1)分别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8.4-2)由上式可见,如果认为R、Ls、是复频域阻抗,则s域的电压电流关系满足复频域(广义)的欧姆定律。这样就可以将原来的微、积分运算关系变为代数运算关系。式(8.4-2)所表示的电压电流关系,可以用如图8.4-1所示的s域网络模型表示。图8.4-1无初始条件元件的s域网络模型再考虑电感、电容具有初始条件的s域模型,此时L、C时域模型如图8.4-2所示,其电压电流关系为(8.4-3)图8.4-2有初始条件元件的时域模型分别对式(8.4-3)进行拉氏变换,得到(8.4-4)式(8.4-4)所表示的电压电流关系,可以用如图8.4-3所示的s域网络模型表示。图8.4-3有初始条件元件的s域网络模型8.4.2系统s域等效模型及其响应求解
将电路中激励、响应以及所有元件分别用s域等效模型表示后,得到系统s域等效模型(运算电路)。利用系统的s域等效模型,可以用类似求解直流电路的方法在s域求解响应,最后再经反变换得到所需的时域结果。以下举例说明用s域等效模型求解系统响应的方法。
例8.4-1电路如图8.4-4所示,激励为e(t),响应为i(t),求其s域等效模型及响应的s域方程。图8.4-5例8.4-1电路的s域网络模型解:s域等效模型(运算等效电路)如图8.4-5所示,列网孔的KVL方程:图8.4-5例8.4-1电路的s域网络模型由上例可见,应用广义电路定律,列s域电路方程求解响应象函数与直流电路求解方法类似,计算简便。尤其是与用微分方程求解相比,初始状态可以等效为电源直接引入s域电路,不再需要将初始条件标准化。
例8.4-2电路如图8.4-6所示,激励为e(t)=ε(t),iL(0-)=2A,求电感电压uL(t)。解:s域等效模型如图8.4-7所示。由图8.4-7列KVL方程uL(t)=δ(t)-3e-2tε(t)8.5系统函数与复频域分析法
输入、输出关系是系统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函数体现的正是这种关系。在s域分析中,系统函数H(s)的作用举足轻重,由它确定的零、极点集中地反映了系统的时域与频域特性;它除了可以分析系统的时域特性外,还可以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系统稳定等实际问题和系统模拟(仿真)。8.5.1.系统函数H(s)系统函数在零状态下定义为系统函数也称转移函数、传输函数、传递函数。由式(8.5-1)可得系统零状态响应象函数为Yzs(s)=F(s)H(s)(8.5-2)得到系统的零状态响应(8.5-1)特别的,激励为δ(t)时,系统零状态响应是单位冲激响应f(t)=
(t)
F(s)=1
H(s)
h(t)
(8.5-4)上式表明系统函数与单位冲激响应h(t)是一对拉氏变换对。8.5.2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解二阶系统函数的分子分母为两个多项式,可得式(8.5-5)二阶系统函数中H(s)的分母多项式D(s)的根p
i(i=1,2)是H(s)的极点,有两个;H(s)的分子多项式N(s)的根zj(j=1,2)是H(s)的零点,最多有两个。若H(s)是实系数的有理函数,其零、极点一定是实数或共轭成对的复数。
(8.5-5)
例8.5-1
已知某系统的系统函数如下,求系统的零、极点。解:极点为p1=-1,
p2=-3
零点为z1=-2
将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准确地标在s平面上,这样的图称零、极点图或零、极图,其中“”表示零点,“×”表示极点。如例8.5-1的零、极点如图8.5-1所示。图8.5-1例8.5-1的零、极点8.5.3零、极点分布与时域特性
H(s)与h(t)是一对拉氏变换对,所以只要知道H(s)在s平面上的零、极点分布情况,就可以知道系统冲激响应h(t)的变化规律。假设式(8.5-5)的两个极点均为单极点且m<n,利用部分分式展开(8.5-6)式中,pi=σi+jωi(i=1,2)。式(8.5-6)对应的单位冲激响应为以j
虚轴为界,我们将s平面分为左半平面与右半平面。由极点在s平面的位置可知hi(t)与h(t)的变化规律。(8.5-7)
(1)pi=σi+jωi为一阶极点。①σi>0,极点在s平面的右半平面,hi(t)随时间增长;②σi<0,极点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hi(t)随时间衰减;③σi=0,极点在s平面的原点(ωi=0)或虚轴上,hi(t)对应于阶跃或等幅振荡。
(2)pi=σi+jωi为二阶或二阶以上极点。①σi>0或σi<0时,hi(t)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同一阶情况;②σi=0时,对应于t的正幂函数或增幅振荡。
(3)极点在s平面的位置与h(t)的变化规律。①系统函数H(s)的全部极点在左半平面,h(t)随时间衰减趋于零;②系统函数H(s)有极点在虚轴或右半平面,h(t)不随时间消失。从以上分析可知,由系统函数H(s)极点在s平面上的位置,便可确定h(t)的模式,判断单位冲激响应是随时间增长或衰减的信号,还是一个等幅(振荡或不变)的信号,如图8.5-2所示。图8.5-2零、极点与单位冲激响应模式8.5.4零、极点分布与系统频域特性由系统的零、极点分布不但可知系统时域响应的模式,也可以定性了解系统的频域(响)特性。因为由稳定系统的H(s)在s平面上零、极点图,可以大致地描绘出系统的频响特性|H(ω)|和j(ω)。一般二阶系统可表示为(8.5-8)取s=jω,即在s复平面中令s沿虚轴移动,得到对于任意零点zj(j=1,2)和极点pi(i=1,2),相应的复数因子(矢量)如图8.5-3所示,都可以表示为零点与极点矢量,即(8.5-9)其中,Nj、Mi分别是零、极点矢量的模;ψj、θi分别是零、极点矢量与正实轴的夹角,则其中,由图8.5-3可见,随着ω变化,N、M长短会变化,ψ、θ也会变化。当ω在0~∞范围变化时,由矢量图可以得到相应的|H(ω)|和j(ω)曲线,再由对称性可得到-∞~0的幅频及相频特性。当系统函数零、极点数目不是很多时,利用零、极点矢量作定性的频谱分析还是有其方便之处的。
例8.5-2用矢量作图法求如图8.5-4所示高通滤波器的幅频、相频特性。图8.5-4例8.5-2高通滤波器解:式中,,零点z1=0,极点,零点与极点矢量如图8.5-5所示图8.5-5例8.5-2的零点与极点矢量图
(1)幅频特性。当ω=0时,N1=0,所以|H(ω)|=0;随着ω增大,N1、M1增大,且使|H(ω)|增大;当ω趋于∞时,,使得|H(ω)|1。
(2)相频特性j(ω)=j1-θ1。其中,j1=π/2,所以j(ω)=π/2-θ1。当ω=0时,θ1=0,j(ω)=π/2;随着ω增大,θ1增大,且使得j
(ω)减小;当ω趋于∞时,θ1趋于π/2,j(ω)趋于0。
(3)由3分贝截止频率ωC定义
20lg|H(ωC)|=-3dB或得解出
c=
幅频、相频特性如图8.5-6所示。图8.5-6例8.5-2的频响特性为给出由零、极点定性绘出系统幅频特性及相频特性曲线的一般方法,先讨论零、极点在虚轴上对幅频、相频特性的影响。虚轴上零、极点对幅频、相频特性的影响表现为:当频率变化至零点时有|H(ω)||ω=zj=0;当频率变化至极点时有|H(ω)||ω=pi=∞(非稳定)。其相频特性当频率ω通过虚轴上的零、极点时相位会发生±180°突跳。这种在虚轴上的零、极点情况是特例,具有一般意义的零、极点通常表示为zj=aj+jωj
,pi=aj+jωi。其中aj、aj为实部,当aj、ai很小时,零、极点靠近虚轴,此时由零、极点定性绘出的系统幅频特性及相频特性曲线一般有以下特点。
(1)幅频特性:在ω=ωi点,Mi=|pi|=|ai+jωi|最小,出现峰值;在ω=ωj点,Nj=|zj|=|aj+jωj|最小,出现谷值。
(2)相频特性:在ω=ωi
,ω=ωj附近相位变化均加快。零、极点靠近虚轴时系统幅频特性及相频特性曲线如图8.5-7所示。图8.5-7靠近虚轴的零、极点频响特性8.6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
系统模拟是将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系统函数转变为实际工程应用系统的桥梁——将系统的数学表示转变为实际系统的中间环节,即将数学公式转变为实际应用器件。8.6.1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仿真)
用系统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时,可以把系统看做一个“黑盒子”,不管其内部的具体结构、参数如何,所关心的只是输入、输出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8.6-1所示。图8.6-1系统的输入、输出表示通过实例可以证明,不同的结构和参数的系统可以具有相同的输入、输出关系。例8.6-1分别求如图8.6-2所示RL、RC电路的系统函数。图8.6-2例8.6-1RL、RC电路解:这是两个结构、参数不同的一阶系统,但由于它们的传输函数相同,因此它们的输入、输出关系完全相同,数学模型都是一阶微分方程y
(t)+y(t)=f(t)二阶LTI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为二阶LTI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为(8.6-1)其系统函数为(8.6-2)要对连续LTI系统进行模拟,就要对它的系统传输函数或微、积分方程进行模拟。从上面的例子知道具有相同输入、输出关系的系统,系统实现的结构、参数不是唯一的,为此可以选择容易实现的结构进行模拟。用三种基本运算,就可对式(8.6-1)的运算关系作系统模拟。这三种基本运算是加法、标量乘法与积分。它们对应着三种基本模拟运算器件:加法器、标量乘法器、积分器。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既可用数学方程描述,亦可由基本运算器组成的模拟图描述。下面先介绍基本运算的模拟。
1.加法运算关系
(8.6-3)加法器如图8.6-3所示。图8.6-3加法器
2.标量乘法运算关系
(8.6-4)标量乘法器如图8.6-4所示。图8.6-4标量乘法器
3.积分运算关系积分器如图8.6-5所示。图8.6-5积分器基本运算模拟的加法器、标量乘法器、积分器有时域、复频域两种表示方法,所以一般模拟图既可用时域也可用复频域表示。因为复频域的系统函数是有理式,并且运算简单,因此实际系统模拟更常用复频域表示。8.6.2系统模拟的直接(卡尔曼)形式
1.全极点系统模拟的直接形式一阶系统的微分方程及系统函数表示为(8.6-6)
将一阶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改写为
y′(t)=f(t)-a0y(t)
(8.6-7)
将y′(t)做为积分器输入,得到用基本运算器组成的时域与复频域模拟图,如图8.6-6所示。图8.6-6一阶系统模拟一阶系统模拟的方法可推广至全极点的二阶系统模拟,其微分方程及系统函数为改写微分方程
y″(t)=f(t)-a1y′(t)-a0y(t)
积分器的输入为y″(t),经两次积分得到y(t),其模拟图如图8.6-7所示。(8.6-8)图8.6-7无零点二阶系统模拟2.二阶系统模拟的直接(卡尔曼)形式
以上模拟实现了系统的极点,实际系统除了极点之外,一般还有零点。例如一般二阶系统的系统函数为(8.6-9)将上式改写为(8.6-10)式(8.6-10)的模拟图如图8.6-8所示。图8.6-8一般二阶系统的模拟在系统模拟图中,系数ai=bj=0时为开路;ai=bj=1时为短路。8.6.3其他形式的模拟复杂系统往往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常见的组合形式有子系统的级联、并联等。由于用方框图可以简化复杂系统的表示,突出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因此通常用方框图表示子系统与系统的关系。
1.级(串)联形式级(串)联模拟实现方法是将H(s)分解为基本(一阶)节相乘。(8.6-11)式中,H1(s)、H2(s)是H(s)的子系统。也有将级联形式称为串联形式。式(8.6-11)表明级联的系统函数是各子系统函数的乘积,子系统的级联图如图8.6-9所示。图8.6-9系统的级(串)联方框图
例8.6-2已知某系统函数为画出由一阶系统级联的模拟图。解:
一阶系统级联的模拟图如图8.6-10所示。图8.6-10例8.6-2系统的级联模拟图
2.并联模拟并联模拟实现方法是对H(s)部分分式展开(8.6-12)式中,H1(s)、H2(s)是H(s)的子系统。
Hi(s)子系统模拟的基本形式同级联模拟。整个系统可以看成是两个子系统的叠加(并联),其中每个子系统可按上面的子系统模拟,这种形式称为并联形式。子系统的并联图如图8.6-11所示。图8.6-11系统的并联方框图
例8.6-3已知某系统函数为画出其并联模拟图。解:一阶系统并联的模拟图如图8.6-12所示。图8.6-12例8.6-3系统的并联模拟图以上是系统的基本模拟方法,模拟方法的实现不同,调整的参数也有所不同。例如,直接形式(卡尔曼)可调整的是微分方程的系数ai、bj;级联形式可调整系统的极点与零点;并联形式可调整系统的极点。通常可根据各种因素,选择适当的模拟方式达到好的系统设计效果。8.7
LTI连续系统的稳定性
稳定性是系统本身的性质之一,激励信号无关。稳定系统也是一般系统设计的目标之一。稳定性的概念有几种不同的提法,但是没有实质性的差别。这里给出普遍采用的稳定系统定义:有界输入产生有界输出(简称BIBO)的系统。如果对有界激励,系统的响应无界,系统就是不稳定的。LTI系统BIBO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单位冲激响应绝对可积:
式中M为一有界的实数。满足式(8.7-1)的h(t),一定是随时间衰减的函数,即。LTI系统的系统函数与单位冲激响应集中表征了系统特性,稳定性也必在其中。所以既可由的不同情况,也可由H(s)的极点分布对系统稳定性进行分类。(8.7-1)
1.稳定由8.5节零、极点分析可知,若H(s)的全部极点在s的左半平面(不含jω轴),单位冲激响应满足
(8.7-2)系统稳定。
2.不稳定若H(s)有极点落在右半平面或者jω轴、原点处(有二阶以上重极点),则单位冲激响应
(8.7-3)系统不稳定。
3.边(临)界稳定若H(s)在原点或jω轴上有一阶极点,则虽然单位冲激响应,但|h(t)|<M,0<t<
(8.7-4)例如纯LC网络,其单位冲激响应为无阻尼(等幅)的正弦振荡。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课件
- 某隧道病害整治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开题报告:知识、社团与话语权:美国进步时代教师职业化路径研究
- 开题报告: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研究
- 开题报告: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高校生涯教育创新研究
- 开题报告:新时代基础教育财政体制与结构研究
- 城市道路雨水排水设计教学课件
- 2024年室内精装修工程承包合同
- 国际音标发音模版课件
- 中考地理总复习专题20 中国的自然资源(梯级进阶练)(解析版)
- 体育教育职业生涯报告
- 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机器人辅助手术
- 半导体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技术
-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一等奖)
- 学习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与副作用
- 《骨科早期康复》课件
- 遮放贡米的行业分析
- 【一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护理个案分析2200字】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研究生
- 除湿机参数计算表
- 护理差错登记表(科室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