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抚州市2024-2025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eq\o\ac(○,1)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当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确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剧烈追求志向、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原委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颂,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颂了人民宠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气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气、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eq\o\ac(○,2)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旺盛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更,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困难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化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eq\o\ac(○,3)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假如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假如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化理解,会发觉这个形象的充足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eq\o\ac(○,4)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足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刺眼地说明白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旧浑厚,千愁万绪而仍旧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憧憬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eq\o\ac(○,5)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志向,因为它显明、开朗、深化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心情,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材料二: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饰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溢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很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川流不息。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沟通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沟通,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主动作用。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旺盛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綮《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吸取养分。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志向、有见识、有实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事实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建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颂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体现出形象的充足饱满。在儒、释、道三教并用的唐代,诗人们可以多方面吸取养分,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依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颂,他的《离骚》表现出剧烈的追求志向、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是其显明的风格。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文化新人诞生,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诗句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3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材料一第四段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列举并简析。(4分)请结合材料二,分析“盛唐气象”的形成缘由。(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散落在乡间的诗人刘星元①他姓关,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这里的小学校长。②学校的老师清一色都是本乡本土的农人,闲时教书,忙时兼顾农活。而关校长却是我们这所小学唯一的外来人。③关校长来我们这里做校长那年,我恰好上一年级。他顶替因病退休的老校长,担当我们的语文老师。第一节课,他并不讲授书本上的内容,而是带着我们参观校内。我们像威猛的士兵,在关校长的带领下,仰着头,挺着胸,把整个校内一处不落地走了一圈。操场、厕所、办公室、教室前的小花园……每到一处,他就蹲下身子告知我们这个地方应当留意些什么。学校里有十多个老师呢,从没有一个人像他这么做过,我觉得他真了不得。④更让我觉得关校长了不得的地方是,他还能写一手好字。某个周末,恰逢本村老老师的儿子结婚,母亲拉着我去吃喜席。先去封礼,礼桌乌压压围了一圈人,时而传出叫好声。小孩子调皮,新奇心重,从大人们的身体间挤进脑袋向里看,只见那礼桌后面端坐着关校长。关校长在写喜联,喜联上写的什么,不相识。只见关校长提笔运力,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汉字就跑到了喜庆的红纸上面。那些字端端正正的,行距、尺寸、字体,都那么有条不紊,仿佛那些字原来就躺在那个位置,关校长只是用笔一点,就都蹦了出来。那些蹦出来的字,好像比课本田字格里的字要好看,也好像比在课堂上他写在黑板上的板书要好看。每写一个字,围在四周的人就叫上一阵好。关校长微微笑了笑,并不说话,接着写字。明显,我比关校长更为兴奋,一听谁再叫好,我就连忙补一句,他是我们的校长,他是我们的老师。那些大人看着我笑了笑,我感觉他们好像是在赞许我呢。⑤那时候,我们乡把教书的先生放在高高的位置上,谁家不过年不过节就打算一桌好菜,必定是请学校的老师去家中做客。关校长家在别镇,一直都吃住在学校里,一个月回一次家,每次都带些煎饼和咸菜回来。我们乡日子过得苦,却见不得教书的先生过得苦,于是总有人家依据旧例,请关校长去家中做客,但好像没有一家请得动关校长。eq\o\ac(○,6)我们家也请过关校长。从我们村到学校,两里路,来回就是四里。父亲派我去请关校长,来回三次,每一次关校长都有理由拒绝。直到饭菜凉了,父亲才确定放弃。父亲感慨地说,真是个好先生。请不来关校长,我觉得很委屈。eq\o\ac(○,7)我们当时的学制是五年,关校长教了我们五年语文。在他那里,我知道了“床前明月光”,知道了“春眠不觉晓”,知道了“二月春风似剪刀”,知道了“映日荷花别样红”。我懂得了表达喜悦不必非用“喜悦”这个词,也可以是一朵盛开的花、一树摇曳的叶、一曲动人的歌;我懂得了描写时间不是非得用“光阴似箭”,还可以是学校斑驳的旧墙、去年脱掉的衣裳、家中悬挂的照片、爷爷脸上的皱纹。我于无意之中得到一位高超的老师在文学上的点拨,这种点拨日后让我受用一生。eq\o\ac(○,8)有一次,我在县城的旧书摊上淘到一本诗歌集。那是三十多年前本地的几个文学爱好者编印的一本手写蜡刻小书,已经泛黄得有些发黑。在书目的后半部分,我惊异地发觉了关校长的名字。我的手哆哆嗦嗦地打开印有他名字和作品的那一页,看到了他的简介和诗作。简介简洁得不能再简洁了,上面印着:关未山,笔名微草,小学老师,视诗歌如命,视学生为歌。下面是一首小诗,题目叫“乡间的孩子”。他说,每一缕风只围着孩子绕。他说,每一朵花只迎着孩子开。他说,每一只鸟只向着孩子唱。eq\o\ac(○,9)这么多年,我从不知道他竟然还是一位散落在乡间的诗人,也从未把他视为园丁或者蜡烛。没错,他注定不是园丁或者蜡烛,正如他在诗中吟唱的那般,他是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除此之外,我想不出更为准确的词语来表达。⑩有一年在曲阜,我去探望古代最宏大的教化家。在明清走廊,到处可见诸如“仁者爱人”“有教无类”“逝者如斯”之类的汉字,那些汉字凑在一起,就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我擒了进去。仿佛我就是老夫子那三千弟子中的一个,即便逃离了三千年之久,还是要规规则矩地回来,倾听自上而下的训诲。我想起了关校长,想起了在乡间小学,他曾手把手教我在田字格上写下横竖撇捺,教授我那些绝妙诗文。他走路时的步伐,他诵读时的声调,好像就在我眼前耳畔。于混沌中,我发觉,不期而至的关校长的影像,竟与三千年前的先师重合到了一起。⑪我无意拿古代最宏大的教化家与关校长作比较,我只是想说,无论我们去往何方,遇见怎样卓越的人物,我们内心深处与之产生共鸣的,往往来自家乡。也就是说,乡间的关校长,才是我对老师和教化的终极理解。⑫即便如此,作为一位散落在乡间的诗人,他视之如歌的学生又能对他了解多少呢?⑬这个问题,我不敢回答。(有删改)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关校长给“我们”上第一节语文课,是带一年级学生一处不落地参观校内,他寓教其中,同等待人,给学生们留下了美妙的印象。为了请生活清苦的关校长到自己家做客,乡民们会打算一桌好菜,但没有哪一家能请得动关校长,突出了关校长的优秀品质。作者借关校长的诗句来形容他像“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这既是对他诗人特征的发觉,也是对他诗歌教化价值的确定。“不期而至的关校长的影像,竟与三千年前的先师重合到了一起”这句话凸显了关校长在作者心目中的特别地位。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文章第四段关校长写喜联这一情节,既有细微环节描写,又通过四周乡民和“我”的反应,从侧面突出了关校长的形象。文章第七段引用大量诗句,既突出了关校长对“我”的教化和影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韵味,富有诗意。文章先用大段笔墨描述关校长细心育人的师者形象,后面写他是“散落在乡间的诗人”,丰富了其形象。文章以“这个问题,我不敢回答”这一争论、抒情的形式作结突出了人物形象,深化了文章主旨,意味悠长。理解文章第十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请结合全文,探究标题“散落在乡间的诗人”的丰富意蕴。(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任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后到京师,受业高校。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未至四五里,乃委素书于柩上,哭别而去。其兄弟闻之,寻求不复见。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辟,不应。举州茂才,四迁荆州刺史。友人南阳孔嵩,家贫亲老,乃变名姓,佣为新野县阿里街卒。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把臂谓曰:“子非孔仲山邪?”对之叹息,语及平生。曰:“吾蒙国恩,致位牧伯,而子怀道隐身,处于卒伍,不亦惜乎!”嵩曰:“侯嬴长守于贱业,晨门肆志于抱关。子欲居九夷,不患其陋。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愿去。嵩在阿里,正身厉行,街中子弟皆服其训化。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于是送马谢之。嵩官至南海太守。式后迁庐江太守,有威名,卒于官。(选自《后汉书·范式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遂辟公府/之京师道/宿下亭/盗共窃其马/寻问知其嵩也/乃相责/让曰/孔仲山善士/岂宜侵盗乎/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太学,中国古代的高校,文中“少游太学”指年轻时在太学游学。烈士,指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也指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人。文中取的是忠义有志之士的意思。辟,指征召出仕,与文中“举州茂才”的“举”都是由皇帝干脆向社会征聘任命。夷,古时对我国东方诸少数民族的泛称,后也可用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范式信守承诺,按时探望老友。范式在太学求学时跟张劭关系很好,分别时,范式约定两年后要去拜见张劭家人,到约定的那天,范式果真前往。范式接受重托,不负同窗之谊。范式与陈平子虽同窗却从未见过面,平子生病快死的时候将身后事情托付给范式,范式将平子视作死友,照料平子的妻儿。范式不求回报,淡泊名利。范式将平子的灵柩护送完成后就哭着离去,后来有官吏到京师上书称述范式的事迹,范式受到三府征召,但他都没应召。范式偶遇故友,为他深感惋惜。范式与孔嵩本是好友,范式巡察本州到新野,孔嵩主动担当向导骑马去迎接范式,范式一见便认出了孔嵩,为他的境况感到惋惜。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2)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愿去。文章的传主是范式,为何细叙孔嵩呢?请结合文章简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友人入蜀①李白见说蚕丛路,坎坷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注】①这首诗为唐玄宗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排挤。②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占卜为生。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首联从蜀道之难写起,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真诚而恳切。颔联描写蜀道想象奇妙,境界奇美,形象地表现入蜀之险,隐含对友人的关切担忧。尾联借用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升沉应已定”的艳羡,又暗含对自身浮沉的感慨。全诗以叙述开篇,中间绽开描写,最终以争论作结,体现主旨,笔力开阖,富有韵味。历代诗家认为,诗歌第三联中有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分别指出并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高适《燕歌行并序》中揭露“汉军”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的诗句是:“,。”(2)面对楚王昏聩、小人中伤、世俗同流合污,屈原愁闷失意,走投无路。《离骚》中表明他这种境况的两句是“,。”(3)杜甫在《蜀相》“,”两句诗中,感叹英雄长逝,遗迹荒落,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流露出对诸葛亮的崇敬惋惜之情。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王国维曾说,古今做高校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此为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其次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三种境界说,在王国维的《文学小言》中就已经出现,在其《人间词话》中语句又有斟酌,但内在精神①,即以“摘句”方式比拟成就大事业、高校问的三种境界。具体而言,即从恓惶问道、发奋学习到②的精神历程。王国维的学术探讨曾经验过一个较为清楚的从哲学到文学、从文学到国学的转变过程。少年王国维志向之高远、觅道问路之恓惶、精神世界之孤寂,与世情俗务③。父亲经常以一种忧虑的目光凝视着儿子。在一个列强环伺的时代,在一个贫病交加的国家,儿辈如何独立持家是父亲最关切的。傲慢不羁,一味自是,是父亲对王国维的一贯评价。多年后,王国维成了一棵参天大树,顶天立地,不但能够独立持家,而且已成为学界公认的国学大师。父亲不用担忧了,可以安眠了。请在文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短句。可以调整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变更原意。(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所谓正午,是太阳来到正南方向的时刻。你留意到了吗?2月份的太阳好像有点“懒”:正午时刻总是推迟。人们一般认为,每天12点,太阳会运行到正南方向,此时正午到来。人们一般认为这就是事实。但①,正午和12点之间经常存在时差。古人以真实的太阳视运动为依据确定日常时间,但这个时间是不匀称的,无法满意现代人类对时间精确度的需求。为了得到②,人们假想太阳是平均运动的,进而得到一个新的日常时间。这样一来,两个日常时间之间就存在正负时差,正午的时刻也因此③。事实上,一年之中时差为零的只有4天;2月的时差保持在负14分钟左右,这时候是一年当中太阳推迟“值班”最久的一段时间。
下列句中加点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句中加点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三个人你看不上我,我看不起你,谁也不服谁,真是自信感爆棚。那天我心血来潮,用你的照片作电脑桌面,没想到尽然中电脑病毒了!人生最美妙的,就是在你生命停止时,也还能用你所创建的一切为人们服务。大地啊,你是多么平凡而又多么宏大,你用你的博爱折服了多数的人们。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阅读下列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材料1:近来,“现代人是否还须要读古诗”的话题引起热议。有人认为,不读古诗,不影响日常生活,也不阻碍个人发展。古人平日生活的场景、运用的语言都和我们有相当的差异,不必学习古诗词。也有人认为,诗歌是人之情感意志得以表达的载体,我们能在古诗的字里行间,体会到多种情感力气。在今日这个时代,我们照旧须要古诗,甚至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都须要古诗的安慰。还有人认为,……材料2:在某种意义上,诗歌的功效等于零——从来没有一首诗阻挡过一辆坦克。但在另一种意义上,它又是无限的,就像在沙中写字,在它面前原告和被告皆无话可说,并获得新生。——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对于“现代人是否还须要读古诗”,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索?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索。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答案1.B(B项“多歌颂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错误。原文是“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确定总是描述黑暗”,没有程度上的要求。)2.B(A项,“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错误。依据材料一其次段,盛唐时代不同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楚辞》的风格与盛唐诗歌风格不同,无中生有。C项,“盛唐气象因此形成”以偏概全,盛唐气象形成的缘由有多个方面。D项,“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因果颠倒。)3.D(D项《夜雨寄北》抒发的是个人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缺乏蓬勃朝气,不属于盛唐气象。)4.①举例论证。②对比论证。③引用论证。④比方论证。(每点1分)5.①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沟通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主动作用。②和平安定、经济旺盛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③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④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建出盛唐文化。(每点2分,答对三点6分。)6.C(C项“也是对他诗歌教化价值的确定”表述有误。文中的“他注定不是园丁或者蜡烛,正如他在诗中吟唱的那般,他是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体现的是他作为诗人和老师的价值和奉献。)7.D(D项“争论、抒情”错。“这个问题,我不敢回答”属于事实陈述。)8.①传统教化精神博大精深,代代相承。②暗指“我”受到关校长的训诲,是传统教化精神的受益者。③体现了“我”对这种教化精神的敬畏与酷爱。(每点2分)9.①关校长不仅是良师,也是“视诗歌如命,视学生为歌”的诗人。②关校长的诗作、诗情被埋没多年。③得到关校长的教化和关爱的学生,并未真正了解他。④从对老师和教化的终极理解的高度,表达了对关校长的怀念和礼赞之情。⑤隐含了对关校长的诗人身份未能被人了解的缺憾之情。(每点2分,答对三点6分。)10.B(“之”是到的意思,宾语为“京师”;“道”是路上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解除A项、D项。“责让”是斥责、指责的意思,不应当断开,解除C项。)11.C(C项“与文中‘举州茂才’都是由皇帝干脆向社会征聘任命”错误。“辟”是中心官署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官,再向朝廷举荐;“举州茂才”是由地方官举荐人才。)12.D(D项“孔嵩主动担当向导骑马去迎接范式”与原文不符,原文“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而县府选择孔嵩当向导骑马去迎接范式。)13.(1)后来快到约定的日子,元伯将事情具体地禀告母亲,请母亲打算饮食等候范式。(期:限定或约定的时间;具:都、具体;白,禀告;设馔:打算饮食。)(2)范式叮嘱县府派人换下孔嵩,但孔嵩认为从前的受雇没有到期,不愿离开。(敕:叮嘱、吩咐;以为:认为;佣:雇用、受雇用;竟:完毕、完成。)14.①侧面衬托范式的形象。孔嵩与范式是挚友,他为人端正,重信重义,受人敬重,侧面反映范式亦如此。②侧面衬托与正面叙写相结合,丰富了传记的内容,使传主形象更丰满立体。(答对1点1分,答对两点3分。)15.C(C项“表达了对友人‘升沉应已定’的艳羡”错误。尾联借用君平的典故,宛转地告诫友人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自身在长安政治上遭人排挤的深深感慨。)16.①“笼”和“绕”。②“笼”形象生动,化静为动,颇具画面感,充分表现了山岩峭壁上林木枝叶婆娑,覆盖栈道的景象。③“绕”字与“笼”相对,给予“春流”情感的主动性,亲切可感,写出山下春江环绕蜀城奔流的美景,形象贴切。(答到“笼”和“绕”2分,分析2分一处。)17.(1)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2)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18.①一以贯之(始终如一)②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茅塞顿开)③格格不入19.王国维的学术探讨曾经验过一个较为清楚的转变过程,即从哲学到文学,从文学到国学。20.①构成:比方句由本体“王国维”、喻体“参天大树”和比方词“成了”组成,把王国维比作一棵参天大树。(2分)②表达效果:使表达生动形象(1分);突出了王国维已经顶天立地,不仅能立身持家,还获得学界的认可。(2分)21.C(C项与文中横线处的“你”泛指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人。A项中的“你”,不明确指明的集团中的某一个体,任何一个,一般的一个。B项是特指一个人。D项指“大地”。)22.①其实事实并非如此。②一个更匀称的日常时间。③相应提前或者延后了。23.综合两则材料,对于“现代人是否还须要读古诗”这一话题,命题人的情感倾向无疑是确定的,即主见“现代人须要读古诗”。能围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租赁服务合同:设备、场地及办公用品3篇
- 2024年度IT运维服务人员专属劳动合同细则
- 2024年广州二手房预定金协议样本版B版
- 传染病法律法规培训考试练习试题附答案
- 城市规划新型社区
- 2024年个人消费信贷借款及担保合同范本
- 2024年专业劳务公司合同空白稿
- 二零二四年度美团骑手佣金分配合同样本3篇
- 2024年定制化客户合作合同范例
- 2024年度企业综合管理软件定制开发合同
- 眼科护理中的危重患者护理
- 2024年内蒙古包钢(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中邮保险浙江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国开电大《人文英语3》一平台机考真题(第十套)
- 小学生作文稿纸A4打印模板
- 境外出口商审核制度范文
- 中医内科肿瘤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 自行车制造业行业深度洞察报告
- 电商新品运营规划方案模板
- 充电桩施工组织设计
- 绝缘尖嘴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