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后提升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浙江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后提升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浙江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后提升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浙江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后提升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浙江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后提升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后·提升训练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行一日无法。因此,当时就实行了一种变通方法。”由“变通方法”通过的重要文件()A.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首部宪法B.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社会主义国家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没有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没有制定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首部宪法,解除A项;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解除B项;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除C项。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1949年到1957年,中共中心制定的较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共1261件。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A.法律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B.第一个五年安排和三大改造推动了立法工作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立法受到“左”的思想的影响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从1949年到1957年”“中共中心制定的较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共1261件”,可知这些法律文件涉及范围较广,从而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供应了法律保障,故A项正确;第一个五年安排发生于1953—1957年,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合,解除B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解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解除D项。3.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指出:“党中心号召公安、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需依法办事。我认为依法办事,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这一思想()A.供应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B.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推行依法治国的方针C.标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中的法学理论答案:D解析: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才智的结晶,因此董必武依法办事的观点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中的法学理论,故选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法规,解除A项;依法治国的方针是在改革开放后提出的,解除B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是在2010年,解除C项。4.某学者指出:世界各国宪法无不是为应对其面临的“麻烦问题”而制定与变迁。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时面临的“麻烦问题”是()A.稳定秩序,推动改革B.摆脱束缚,实现转折C.突破瓶颈,体制转型D.深化改革,全面小康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时间“1982年”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82年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推动时期,因此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时面临的“麻烦问题”是稳定秩序,推动改革,故A项正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渐渐摆脱“左”的错误的束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着重点的转移,解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除C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除D项。5.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列正确的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通过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战略任务的首次提出④“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C.④③①② D.④②③①答案:D解析:①发生在2024年;②发生在2001年,③发生在2006年,④发生在1999年,故D项正确。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指出,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这表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B.社会主要冲突发生改变C.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D.我国法治建设任务完成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我国对法律的不断完善,使法律体系不断健全,体现出依法治国方略得以落实,故C项正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主要冲突的改变,解除B项;我国法治建设是不断完善的,法治建设任务并没有完成,解除D项。7.1979年,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讲话的主旨是()A.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B.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C.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D.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可知邓小平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即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故A项错误;C、D两项均只反映了题干材料的一个方面,没有完整概述题干材料,解除。8.中共十四大以来,我国全面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快速,同时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列选项中,符合该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的有()①颁布《爱国主义教化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②“五讲四美三酷爱”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洪亮的口号③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涌现出杨善洲、黄大年等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解析:1994年,中共中心颁布了《爱国主义教化实施纲要》,把爱国主义教化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动。2001年,中共中心在总结以往思想道德建设阅历的基础上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故①属于中共十四大以来的成就。中共十八大以来形成了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杨善洲、黄大年等一批全国道德模范,③④属于中共十四大以来的精神文明建设成就,C项正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五讲四美三酷爱”是20世纪80年头我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洪亮的口号,而中共十四大于1992年召开,“五讲四美三酷爱”不属于中共十四大以来的精神文明建设成就,故解除A、B、D三项。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其次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人民政府必需负责将人民解放进行究竟,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第十七条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爱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其次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沟通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旺盛经济之目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其次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六条国营经济是全民全部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气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矿藏、水流,由法律规定为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资源,都属于全民全部。……第十五条国家用经济安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平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材料三1982年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气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确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需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依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殊行政区制度。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整的协助作用”。——摘编自许安标《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解读》(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特点。(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的改变并简析其缘由。(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1)特点:运用立法手段;强调革命的彻底性;民主性;全面性;起临时宪法的作用。(2)改变:给予国家性质以崭新的内容,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对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作出规定。缘由:为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的开展创建条件,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须要。(3)历史意义: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供应保障;法律制度走向健全,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全面依法治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的现代化奠定基础;有利于重建和完善民主制度;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实力提升一、选择题1.有学者高度评价某部宪法:“这是一部在中国宪政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宪法。它确乎开创了中国宪政制度现代化的一个新的时代,创设了中国宪法文化理念和制度的一种全新的模式范型,成为中国宪法史上不行逾越的界碑,成为现行宪法的母本,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部宪法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D.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这是一部在中国宪政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宪法。它确乎开创了中国宪政制度现代化的一个新的时代,创设了中国宪法文化理念和制度的一种全新的模式范型,成为中国宪法史上不行逾越的界碑,成为现行宪法的母本,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知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即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项正确;A、C两项不是现行宪法的母本,解除;D项是对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改,解除。2.有学者认为,1982年宪法是对1954年宪法甚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来。正是在具有回来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化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1982年宪法()A.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展的基石B.高度重视保障人权和“依法治国”C.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改革的发展D.与1954年宪法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正是在具有回来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化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可知1982年宪法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改革的发展,故选C项;1954年宪法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展的基石,解除A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题干材料所述时间不符,解除B项;题干材料主旨为1982年宪法的作用,并非其与1954年宪法的相同点,解除D项。3.下面是1950—2000年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确定的数量改变示意图。它反映了改革开放后()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B.社会管理的日益法治化C.依法治国原则正式确立D.民主政治制度日趋完善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中的示意图,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确定数量有了很大的增加,这反映了社会管理日益法治化,故B项正确;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故A项错误;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律建设的成就,并非民主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4.“钉子精神”是雷锋精神的写照。1963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这适应了()A.社会主义改造的须要B.社会主义建设的须要C.“科教兴国”战略的须要D.完成“一五”安排建设目标的须要答案:B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1957年,第一个五年安排的各项经济建设目标超额完成;“科教兴国”战略是改革开放后的产物,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雷锋的“钉子精神”体现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须要,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价值取向,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较,五四宪法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向社会主义类型的国家制度的新的飞跃。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我国中心一级制定的法律法规只有48件,而1954年9月下半月至1957年则达430多件。——摘编自董节英《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法制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