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航空业紧急应对预案TOC\o"1-2"\h\u2422第一章:总则 277721.1制定目的与依据 22061.2适用范围 3276411.3应急预案的制定与修订 3207701.3.1制定原则 3212701.3.2制定流程 322021.3.3修订要求 31761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 3319442.1应急组织架构 485292.2各级应急组织职责 4224422.3应急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425772第三章:风险评估与预警 565753.1风险评估方法 5250873.2预警系统建立 583773.3预警级别与响应措施 629823第四章:应急响应级别与流程 611514.1应急响应级别划分 6166354.2应急响应流程 7232294.3应急响应启动与终止 78640第五章:应急资源与保障 7189585.1应急资源配备 7272855.2应急资源调度 8185305.3应急资源维护与更新 83523第六章:信息报告与沟通 926786.1信息报告流程 9128746.1.1信息收集 950466.1.2信息筛选 932386.1.3信息整理 947156.1.4信息报告 958436.2信息沟通渠道 9210306.2.1正式沟通渠道 9270016.2.2非正式沟通渠道 1078836.2.3电子沟通渠道 10182746.3信息保密与发布 1011936.3.1信息保密 10137306.3.2信息发布 1032375第七章:应急指挥与协调 1036247.1应急指挥体系 10266837.2应急指挥权限与责任 11101127.3应急协调机制 111634第八章:应急处置与救援 12174348.1应急处置流程 12108938.2救援队伍与设备 12195358.3救援行动协调 133047第九章:善后处理与恢复 13127899.1善后处理流程 13222679.2恢复生产与运营 1444289.3调查与责任追究 1422880第十章:培训与演练 1463910.1培训计划与实施 14403010.1.1培训目标 142664910.1.2培训内容 142072410.1.3培训方式 151076810.1.4培训实施 152646710.2演练计划与实施 15265810.2.1演练目标 151272010.2.2演练内容 152645010.2.3演练方式 152828310.2.4演练实施 16838510.3演练评估与改进 161301710.3.1评估内容 161670910.3.2评估方法 161883710.3.3改进措施 1620703第十一章: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162700911.1修订与更新流程 16986211.2修订与更新依据 172544911.3修订与更新周期 1730429第十二章:法律责任与纪律 181135312.1法律责任 18456012.1.1法律责任的定义 18392612.1.2行政责任 18357012.1.3民事责任 182707812.1.4刑事责任 182246712.2纪律要求 181230312.2.1纪律的定义 18315712.2.2纪律的主要内容 19927112.3处罚与奖励 1948412.3.1处罚 191396912.3.2奖励 19第一章:总则1.1制定目的与依据为了加强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本预案旨在明确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响应流程、应急资源保障等内容,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级和相关部门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1.2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我国行政区划内发生的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本预案适用于各级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及承担应急救援任务的志愿者和社会组织。1.3应急预案的制定与修订1.3.1制定原则应急预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2)统一指挥,分级响应;(3)快速反应,有效处置;(4)资源整合,共建共享;(5)全民参与,社会共治。1.3.2制定流程应急预案的制定流程主要包括:调查与分析、预案编制、预案评审、预案发布和预案备案。1.3.3修订要求应急预案应根据以下情况进行修订:(1)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发生变化;(2)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发觉的问题;(3)应急组织体系、应急资源、应急技术等发生变化;(4)其他需要修订的情况。应急预案的修订应按照制定流程进行,保证预案的及时更新和有效性。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2.1应急组织架构应急组织架构是指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实施应急行动的各级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布局。应急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级:(1)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是应急组织架构的最高层级,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监督应急工作。应急指挥部由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2)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是应急指挥部的常设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应急工作,处理日常应急事务。(3)专业应急队伍:专业应急队伍主要包括公安、消防、卫生、交通、通信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应急力量,负责具体实施应急任务。(4)地方应急组织:地方应急组织是指在市、县、乡(镇)等行政区域内,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实施应急工作的组织体系。2.2各级应急组织职责各级应急组织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承担以下职责:(1)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应急工作方针、政策和规划;组织制定应急预案;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指挥协调应急工作;向上级报告应急情况。(2)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制应急预案;指导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应急演练;协助应急指挥部开展应急指挥工作;汇总、报告应急信息。(3)专业应急队伍:根据应急预案,迅速集结,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救治、救援、处置等工作。(4)地方应急组织: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向上级报告应急情况;配合上级应急组织完成应急任务。2.3应急预案的启动与终止应急预案的启动:(1)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办公室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2)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决定启动应急预案。(3)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级应急组织应按照预案要求,迅速行动,开展应急工作。应急预案的终止:(1)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应急指挥部认为可以终止应急预案时,应作出决定。(2)应急预案终止后,各级应急组织应总结经验教训,及时修订应急预案。(3)应急办公室负责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预案终止情况。第三章:风险评估与预警3.1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是识别、分析、评价风险的过程,旨在为决策者提供风险管理的依据。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1)定性风险评估方法:定性风险评估方法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对风险进行描述和分类。常见的定性风险评估方法有:风险矩阵法、专家调查法、故障树分析法等。(2)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定量风险评估方法通过数值化的方式对风险进行评估。常见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有:概率风险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法、敏感性分析等。(3)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结合了定性和定量的特点,对风险进行评估。常见的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有: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3.2预警系统建立预警系统是对潜在风险进行监测、预警和应对的体系。建立预警系统有助于及时发觉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以下是预警系统建立的主要步骤:(1)确定预警目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明确预警系统的监测对象和预警目标。(2)选择预警指标:预警指标是反映预警目标风险程度的指标。合理选择预警指标是预警系统建立的关键。(3)构建预警模型:根据预警指标和预警目标,构建预警模型,对风险进行预警。(4)确定预警阈值:预警阈值是判断风险是否达到预警级别的标准。合理确定预警阈值有助于提高预警系统的准确性。(5)预警系统实施:将预警模型应用于实际,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3.3预警级别与响应措施预警级别是对风险严重程度的划分,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以下为预警级别与响应措施的划分:(1)一级预警:风险发生概率高,可能造成严重损失。响应措施: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2)二级预警:风险发生概率较高,可能造成一定损失。响应措施:加强监测,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3)三级预警:风险发生概率中等,可能造成较小损失。响应措施:关注风险动态,适时调整防范措施。(4)四级预警:风险发生概率低,损失较小。响应措施: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根据预警级别和响应措施,及时调整预警策略,保证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在预警系统的指导下,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第四章:应急响应级别与流程4.1应急响应级别划分应急响应级别的划分是为了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性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紧迫性,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按照我国相关规定,应急响应级别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级别。(1)特别重大级别(Ⅰ级):指突发事件具有极大危害性,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等造成特别严重威胁,需要国家层面统一领导和协调处置的应急响应。(2)重大级别(Ⅱ级):指突发事件具有较大危害性,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等造成严重威胁,需要省级层面统一领导和协调处置的应急响应。(3)较大级别(Ⅲ级):指突发事件具有一定危害性,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等造成一定威胁,需要市级层面统一领导和协调处置的应急响应。(4)一般级别(Ⅳ级):指突发事件危害性较小,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等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县级层面统一领导和协调处置的应急响应。4.2应急响应流程应急响应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预警阶段:当发觉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迹象时,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及时向报告,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2)应急响应启动阶段:根据突发事件的级别,按照应急预案,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3)应急响应实施阶段:在应急响应启动后,各级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迅速组织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开展应急处置工作。(4)应急响应调整阶段: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根据事件发展态势和处置效果,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和措施。(5)应急响应终止阶段: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程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经批准,可以终止应急响应。4.3应急响应启动与终止应急响应的启动和终止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1)应急响应启动: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级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应急预案,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应急响应启动后,各级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全力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应急响应终止:当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程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经批准,可以终止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终止后,各级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为今后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经验教训。第五章:应急资源与保障5.1应急资源配备应急资源配备是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提供所需的救援资源。应急资源配备包括人力、物资、装备、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应急人力资源配备应注重选拔和培养具备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救援人员。还要加强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置水平。应急物资配备应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储备各类救援物资。这包括食品、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同时要建立健全物资储备管理制度,保证物资的更新、维护和调配。应急装备和技术配备应注重先进性和实用性。要根据救援任务的需要,配备相应的交通工具、通信设备、救援工具等。同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应急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5.2应急资源调度应急资源调度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对应急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调度,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应急资源调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力资源调度:根据救援任务的需求,合理调配救援人员,保证救援力量的充足和有效。(2)物资调度:根据救援现场的物资需求,及时调拨、补充和调配各类救援物资,保证物资的供应。(3)装备调度:根据救援任务的需要,合理调配救援装备,保证救援装备的充足和适用。(4)技术调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救援效率。5.3应急资源维护与更新应急资源的维护与更新是保证应急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应急资源维护与更新的主要内容:(1)人力资源维护与更新:加强救援人员的培训、考核和选拔,提高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应急响应能力。(2)物资维护与更新:定期检查、更新和补充救援物资,保证物资的完好、适用和充足。(3)装备维护与更新:定期对救援装备进行检查、维修和更新,保证装备的功能和安全。(4)技术维护与更新:加强信息化建设,定期更新应急信息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5)制度维护与更新:不断完善应急资源管理制度,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保证应急资源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第六章:信息报告与沟通6.1信息报告流程信息报告是组织内部信息传递的重要环节,其流程的规范与高效对于组织决策和运行具有关键作用。以下是信息报告的基本流程:6.1.1信息收集信息报告的起点是信息收集。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应主动关注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信息,通过阅读文件、参加相关会议、与同事交流等方式,全面、准确地收集信息。6.1.2信息筛选在收集到大量信息后,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筛选的标准包括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重要性等。对于虚假、不准确、不重要的信息应予以剔除。6.1.3信息整理将筛选后的信息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格式和结构进行编排,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整理信息时,应注意信息的逻辑性、完整性,以及与其他信息的关联性。6.1.4信息报告整理好的信息报告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渠道进行提交。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信息来源、信息内容、信息产生的时间、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同时报告人应对报告内容负责,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6.2信息沟通渠道信息沟通是组织内部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以下为常用的信息沟通渠道:6.2.1正式沟通渠道正式沟通渠道包括会议、报告、通知、公告等。这些渠道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和广泛性,适用于传达组织决策、指令和通知等。6.2.2非正式沟通渠道非正式沟通渠道包括口头、书面、网络等。这些渠道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便捷性,适用于日常工作中的一般性信息交流和问题解决。6.2.3电子沟通渠道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沟通渠道日益普及。主要包括邮件、即时通讯工具、企业内部社交平台等。这些渠道具有高效、快速、便捷的特点,适用于跨地域、跨部门的信息传递。6.3信息保密与发布信息保密与发布是组织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以下为相关要求:6.3.1信息保密组织内部涉及商业秘密、技术秘密、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密。保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设置权限、加密存储、签订保密协议等。6.3.2信息发布信息发布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发布的信息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涉及违法违规内容。(2)真实性:发布的信息应真实、准确,不得歪曲事实。(3)重要性:发布的信息应具有重要性,符合组织发展战略和目标。(4)及时性:发布的信息应及时,不得延误。(5)适当性:发布的信息应适当,符合信息接收者的需求。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信息发布,保证信息传递的合规、高效。第七章:应急指挥与协调7.1应急指挥体系应急指挥体系是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环节。我国应急指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国家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应急指挥工作,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应急资源,制定应急响应策略。(2)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指挥工作,协调本地区应急资源,执行国家应急指挥中心的指令。(3)市、县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指挥工作,协调本地区应急资源,执行上级应急指挥部的指令。(4)乡镇、街道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指挥工作,协调本地区应急资源,执行上级应急指挥部的指令。7.2应急指挥权限与责任应急指挥权限与责任是应急指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如下:(1)国家应急指挥中心:具有全国范围内的应急指挥权限,对各级应急指挥部具有指挥、协调、监督职责。(2)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急指挥部:具有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指挥权限,对下级应急指挥部具有指挥、协调、监督职责。(3)市、县应急指挥部:具有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指挥权限,对下级应急指挥部具有指挥、协调、监督职责。(4)乡镇、街道应急指挥部:具有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指挥权限,对下级应急指挥部具有指挥、协调、监督职责。各级应急指挥部在行使应急指挥权限时,应承担以下责任:(1)及时了解和掌握突发事件信息,迅速向上级报告;(2)制定和实施应急响应方案,组织应急资源;(3)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4)对应急响应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提高应急指挥能力。7.3应急协调机制应急协调机制是保证应急指挥体系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以下为我国应急协调机制的主要内容:(1)信息共享机制:各级应急指挥部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应急信息的实时共享,保证指挥决策的准确性。(2)资源统筹机制:各级应急指挥部应统筹本地区应急资源,合理调配救援力量,提高应急响应效率。(3)指挥协调机制:各级应急指挥部应建立指挥协调机制,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级指挥部能够迅速响应,形成合力。(4)应急演练机制:各级应急指挥部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指挥和协调能力。(5)评估与反馈机制:各级应急指挥部应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对应急响应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优化应急指挥体系。通过以上应急协调机制,我国应急指挥体系将更加高效、有序,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有力保障。第八章:应急处置与救援8.1应急处置流程应急处置流程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预警与信息报送:在发觉突发事件迹象时,及时启动预警系统,向上级报送相关信息,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2)启动应急预案:根据预警信息和预案要求,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组织相关人员投入应急处置工作。(3)现场处置:组织应急队伍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评估,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4)救援与疏散:针对被困人员,迅速展开救援行动,同时组织疏散周边群众,保证人员安全。(5)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及时发布应急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6)后期处置与恢复:在事件得到控制后,组织开展后期处置工作,尽快恢复受灾地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8.2救援队伍与设备救援队伍与设备是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的基础。以下几方面内容值得注意:(1)救援队伍:建立健全专业救援队伍,加强队伍培训与演练,提高救援能力。(2)救援设备:根据救援任务需要,配备相应的救援设备,如无人机、通信设备、挖掘机等。(3)物资储备:提前储备救援物资,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8.3救援行动协调救援行动协调是保证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以下几方面内容需要关注:(1)部门协调: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2)上下级协调:保证上下级之间信息畅通,及时掌握应急动态,调整救援策略。(3)社会力量动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援工作,形成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救援格局。(4)国际救援合作:在必要时,寻求国际救援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第九章:善后处理与恢复9.1善后处理流程善后处理是发生后,对受影响的人员、设备和环境进行的一系列处理措施。以下是善后处理的流程:(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发生后,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保证救援工作有序进行。(2)成立善后处理小组。根据性质和影响范围,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善后处理小组,负责协调、指挥善后处理工作。(3)现场清理。对现场进行清理,保证人员安全、设备正常运行和环境保护。(4)安抚受影响人员。对受影响的人员进行心理安抚,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保证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尽快恢复正常。(5)经济损失评估。对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为后续赔偿提供依据。(6)设备维修与更换。对损坏的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行。(7)环境影响评估。对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采取相应措施减轻或消除环境影响。(8)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地发布处理进展,回应社会关切。9.2恢复生产与运营发生后,企业应尽快恢复生产与运营,以下是一些建议:(1)制定恢复计划。根据性质和影响范围,制定详细的恢复计划,明确恢复目标、时间表和责任分工。(2)优化生产流程。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保证生产效率和安全。(3)加强设备维护。加强设备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预防再次发生。(4)培训员工。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的能力。(5)完善应急预案。根据处理经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9.3调查与责任追究调查与责任追究是善后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相关内容:(1)成立调查组。根据性质和影响范围,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负责调查工作。(2)原因分析。对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3)责任追究。根据原因和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保证责任到人。(4)整改措施。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加强安全管理。(5)建立健全安全制度。调查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预防类似的再次发生。第十章:培训与演练10.1培训计划与实施10.1.1培训目标培训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保证企业运营的高效和安全。10.1.2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文化及价值观传承(2)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3)安全生产知识(4)应急处置与救援技能(5)团队沟通与协作(6)专项技能培训10.1.3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知识(2)实践操作:通过模拟、实操等方式提高技能(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4)团队训练: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10.1.4培训实施(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企业需求,明确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2)培训资源配备:保证培训师资、场地、设施等资源充足(3)培训效果评估: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检验培训效果(4)培训反馈与改进:根据培训效果评估结果,调整培训计划10.2演练计划与实施10.2.1演练目标演练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检验企业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10.2.2演练内容演练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应急预案启动(2)各部门应急响应(3)现场救援与处置(4)信息报告与沟通(5)应急资源调度(6)应急结束与恢复10.2.3演练方式演练方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1)桌面演练:通过讨论、模拟等方式进行(2)实地演练:在真实场景中进行(3)结合实际业务:将演练与日常工作相结合10.2.4演练实施(1)制定演练计划:明确演练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2)演练资源配备:保证演练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3)演练组织与协调:保证演练过程中各部门的协同配合(4)演练效果评估: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评估演练效果10.3演练评估与改进10.3.1评估内容评估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演练目标的实现程度(2)演练过程的流畅性(3)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4)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5)演练中的问题与不足10.3.2评估方法评估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1)观察法:观察演练过程中的表现(2)访谈法:与参演人员进行交流,了解演练感受(3)数据分析:对演练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反馈收集:收集参演人员、观摩人员等的意见和建议10.3.3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优化应急预案:针对演练中发觉的问题,修改和完善应急预案(2)加强培训:针对员工应急能力的不足,加大培训力度(3)完善应急资源:保证应急资源充足、适用(4)强化演练组织与协调:提高演练效果,提升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十一章: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11.1修订与更新流程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信息:收集与应急预案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行业标准、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等资料,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经验和教训。(2)分析评估: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应急预案的适应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修订方案:根据分析评估结果,制定应急预案的修订方案,明确修订内容、修订范围和修订时间。(4)征求意见:将修订方案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充分吸纳合理建议,保证修订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5)修订实施:根据修订方案,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形成修订后的应急预案。(6)发布和培训:发布修订后的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急预案培训,保证应急预案的贯彻执行。11.2修订与更新依据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2)政策文件:国家和地方关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政策文件,如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地方应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企业效能提升合作协议版A版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商业空间装修服务协议标准模板
- 2024年度金融服务与资产托管合同2篇
- 2024年个人借款与信用卡合同3篇
- 2024年度影视项目合作摄制居间服务协议版
- 2024年城市绿化项目PPP模式合作协议
- 2024年新入学转学生服务合同版B版
- 2024年房产项目收购合同3篇
- 2024年专用消防水电安装施工协议模板版
- 【定岗定编】企业定岗定编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
- (完整版)企业破产流程图(四张)
- JJF 1617-2017电子式互感器校准规范(高清版)
- 外贸企业出口业务自查表
- 第六讲-爱情诗词与元好问《摸鱼儿》
- 学习贯彻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领导讲话稿
- 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
- 高一物理必修1期末复习题库
- 模拟真实天平(flash模拟型课件)
- 初三化学上册实验通知单
- 芭蕾舞介绍-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