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请简要论述法律解释的必要性。答:法律解释是一种寻求法律文本之意义的活动,从法律解释的目的来看,法律解释具有以下必要性:和行为可能发生的种种场合。因此,将具有概括性的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情的不足。最后,法律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活。立法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但是所立之法要约束当下和未来请简述人民调解对于纠纷解决的意义。答:人民调解对于纠纷解决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能够快速、有效地化解矛盾,为一种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能够分流部分案件,减轻法院的负担,使法院能够更专注于处理重大、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纠纷,2请简述人民调解的技巧有哪些。答:虽然不同的纠纷具有不同的特性,但是人民调解的技巧在各种纠纷中往往都能找到恰当的发力点,关键在于运用得当。灵活运用各种调解技巧对于纠纷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1)打造中立形象;(2)营造情感氛围;(3)倾听与适度引导;(4)共情与理解;(5)引入亲友疏导;(6)模糊处理法;(7)说理清晰充分。请简述调解过程中当事人享有哪些权利。答: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一)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二)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三)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不公开进行;(四)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请简要描述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类型。答:(1)当事人的陈述;(2)书证;(3)物证;(4)视听资料;(5)电子数据;(6)证人证言;(7)鉴定意见;答:(1)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在法院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该协议必须真实、有效,不违反法律、法规等。(2)法院出具调解书。双方在协议上签字后,法院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对双方产生法律效力。该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3)申请司法确认。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需要提交调解协议和调解书。(4)法院审查。法院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如果符合法律规定,则赋予其强制执行力。(5)执行。如果调解协议经过司法确认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约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3补充资料:(1)法律咨询是一种专业性活动;(2)法律咨询是一种服务性活动;(3)法律咨询大多是由律师事务所提供;(4)法律咨询是一种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交叉的沟通过程;(5)法律咨询具有宣传国家法律的客观效果。法律咨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构成了法律咨询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体现了法律咨询工作所应遵循的法治思维与道德要求,对于各类法律咨询活动都有着基本的指导、反思与监督意义。(1)能够让当事人理解问题与纠纷的法律性质。(2)能够让当事人了解法律行为的后果。(3)能够帮助当事人做出合法合理的法律决定。法律职业者向当事人解释清楚了问题与纠纷的法律性质,以及法律行为的后果后,就为当事人提供了多重选择,每个选择都内含着不同的利益与风险。这时,法律职业者不应直接替代当事人做出决定,而是应由当事人自己进行选择。正确的做法是仅提供法律建议,罗列不同法律选择的利益与后果,进而由当事人进行选择。另外,当事人在了解到法律风险后,还会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决定是否起诉、追究法律责任,因此,由当事人自己做出法律决定可能更加合1.从事法律咨询应该具备的能力。法律职业者接受法律咨询,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1)掌握充分的法律知识。从事法律咨询应该具备的首要能力就是掌握充分的法律知识。这种法律知识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关于法律条文本身的知识。另一方面,关于法律条文背后的学理知识。(2)了解充分的案件事实。法律咨询要能够给出合情合理的建议,还必须充分了解案件事实。法律职业者在接受法律咨询时,首先,要认真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不要随意干扰当事人的思路,即使当事人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表述所有事实,法律职业者也要认真倾听,从而为当事人后续的合作与沟通提供必要的预期。其次,除了认真听取当事人的事实陈述外,法律职业者也必须对当事人进行“提问”,引导当事人陈述一些重要的案件事实。4(3)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法律咨询要求法律职业者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关于法律观点与法律主张的专业表达能力。其次,将法律专业意见转化成通俗语言的能力。再次,准确表达的能力。法律职业者无论是表达专业意见,还是将专业意见转化成通俗的语言,都必须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2.法律职业者从事法律咨询应具备的技巧。(1)以当事人为中心,鼓励当事人充分描述所有事实与诉求。(2)诚信为本,充分告知当事人收费标准及存在的法律风险。(3)以非诉讼解决方式优先,尽量减少当事人的负担。任何法律职业者,特别是律师,在接受当事人的法律咨询时,都不应盲目地建议当事人选择诉讼作为解决纠纷的优先手段。法律职业者应当区分矛盾的可诉性,对于可调和的矛盾,应尽量寻找和解存在的条件和可能性,说服咨询者与对方当事人互相谅解,通过调解及早、妥善地解决矛盾,以防止矛盾扩大和激化;对于不可调和的、非诉不可的矛盾,应及早告知当事人诉讼的成本与风险。(4)耐心对待每一个案件,维护专业形象。(5)充分展示所有利弊,帮助当事人独立做出决定。接受法律咨询的法律职业者虽然不能替代当事人做出决定,但应当将案件在法律上可能存在的利弊,即法律行为的收益与风险,全部告知当事人。3.法律咨询应当具备的技巧。以当事人为中心,鼓励当事人充分描述所有事实与诉求法律咨询应当以当事人为中心。所谓以当事人为中心,是指要尊重当事人,耐心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以当事人的关注点为导向,积极释明当事人的疑惑,尽职尽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4.律师从事法律咨询应遵守诚信原则。法律咨询应坚守诚信原则。《律师法》《律师执业管理办法》均对律师的法律服务提出了诚信要求。法律咨询作为最常见的法律服务,同样需要以诚信为本,特别是诚实地告知当事人存在的法律风险。法律职业者不应为了争夺案源,而故意误导当事人,对当事人作出不符合法律规定或不切实际的承诺。同时,法律职业者也应当告知当事人收费标准,不应在法律标准之外收取费用,或故意捏造名目额外收取费用。《律师执业管理办法》第32、33、34、35、44条规定,律师出具法律意见,应当严格依法履行职责,保证其所出具意见的真实性、合法性。律师承办业务,应当告知委托人该委托事项办理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不得用明示或者暗示方式对办理结果向委托人作出不当承诺。律师承办业务,应当及时向委托人通报委托事项办理进展情况;需要变更委托事项、权限的,应当征得委托人的同意和授权。律师承办业务,应当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牟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或者不当利益。律师承办业务,应当诚实守信,不得接受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及其他利益,与对方当事人、第三人恶意串通,向对方当事人、第三人提供不利于委托人的信息、证据材料,侵害委托人的权益。律师承办业务,应当按照规定由律师事务所向委托人统一收取律师费和有关办案费用,不得私自收费,不得接受委托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51.法律规范具有如下性质:第一,法律规范是一种社会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一样,法律规范是一般性的行为规则,它不针对某一特定主体,而是为较为广泛的主体提供行为模式。第二,法律规范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其对某种事实或者行为的法律意义和法律后果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通过肯定性后果来表明合法行为及其后果,通过否定性后果来表明非法行为及其后果,从而为人们提供明确的行为指引,人们依此而决定作或不作某种行为。第三,法律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其是通过国家强制力来宣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态度及对违法行为的否定态度。第四,法律规范是法律功能的承载者。法律是法律规范的总和,法律规范是法律的构成细胞。法律的整体功能是阶级统治和社会公共职能的统一,不能由单个法律规范,而只能通过各种类型的法律规范以体系化的形式来完成。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法律解释是一种寻求法律文本之意义的活动,从法律解释的目的来看,法律解释具有以下必要性:首先,法律规范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点,因此需要法律解释来化抽象为具体,变概括为特定。法律规范是抽象的、具有普遍性的行为规范,不可能对所有复杂的社会现实都作出规定,无法准确预见事件和行为可能发生的种种场合。因此,将具有概括性的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情况时,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理解。为了统一适用法律,就需要对法律的含义作出统一的、正确的解释。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法律解释是从法律制定到法律事实中间的桥梁。其次,立法无法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诸如法律漏洞、模糊、冲突、滞后等问题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的,因此,就需要法律解释来消除、弥补、改正法律规定的不足。最后,法律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只有经过法律解释,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立法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但是所立之法要约束当下和未来的行为,因此法律规范必然与社会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法律规范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当法律规范存在滞后性时,通过法律解释可以使法律规范在一定范围内适应和指导现实生活。根据《宪法》《立法法》等相关法律文件的规定,我国的法律解释包括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司法5.形式推理分为三种类型,这三类推理的概念及应用特点。法律推理是从已知的前提推导出法律结论的思维过程,其目的在于从既定的法律规范中推断出最终6的判决,也就是说从法律推理中获得相对合理的判决。法律推理在种类上可以分为形式推理和辩证推理。形式推理主要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三种形式。(1)演绎推理。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当涉及形式推理的运用时,主要是指演绎推理,即从大前提和小前提出发得出结论的推理方法。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三段论推理:法律规范是大前提,案件事实是小前提,结论就是判决或裁定。演绎推理是严格依照法律规范来进行的推理,它完全遵照法律进行,基本上保持了法律能够被严格、机械地适用,最大限度地尊重了法律规范本身及法治的价值。我国是以制定法为主要法律渊源的国家,与实行判例法制度的国家不同,判例不被认为是法律的渊源之一。在"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原则中,“法律”仅指制定法,而不是判例法,因此,法官在适用法律过程中运用的形式推理主要是指演绎推理,或者说主要是指三段论的推理方式,即从一个共同概念联系着的作为大、小前提的两个判断出发,推论出另一个作为结论的判断,(2)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归纳推理的具体方法大致是,首先汇集个别化的大量事实,然后对这些事实进行比较、分类,从这些事实当中抽象出一般特征,进而形成一般性规则。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运用归纳推理的典型是判例法制度。(3)类比推理,即在法律规则不能被轻易发现或者说原本就没有既定的法律规则的情况下,将一个不是完全契合的法律规则适用于类似案件的推理方法。在我国,类比推理主要适用于非刑事案件的审理活动,只有在民事诉讼活动中才允许运用类比推理裁决案件。6.辨证推理的概念。辩证推理,也可以称为实质推理,是指当出现两个或多个法律陈述,这些陈述都有一定的依据和道理,但又相互矛盾,因此需要法官从这些陈述中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作为法律决定的依据。1.民事诉讼证据类型。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包括:(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1)当事人。当事人在诉前可以自行收集证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2)证人。证人是指除当事人以外亲身感知案件事实的人。7(3)网络信息系统。从各种互联网终端获得的电子数据也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如即时通信软件的聊天记录、电子邮件、实时网页截屏、网页视频、照片等。网络证据的特点是可以通过不同地点、不同空间在网络上获取,但同时也较容易修改而不留痕迹。因此在收集此类证据时应当合法取得并及时进行公证。(4)国家机关。对于部分证据,当事人及其代理人难以取得但又确实有助于查明案件事实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申请相关国家机关出具证明文件,即向法院申请调取证据。《民事诉讼法》第67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5)专业机构。当事人可以委托专业的调查公司或机构收集证据。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可以聘请专业机构如鉴定机构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专业的结论性意见。(2)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自行调查收集。(3)律师持律师调查令调查收集。(4)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单一证据的证据资格和证明力体现在证据是否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及合法性三个方面,而案件事实是由多个方面组成的,需要综合判断证据是否具有充分性。(1)客观性。证据的客观性是指作为证据的客观物质痕迹和主观知觉痕迹均为已经发生的案件事实的客观反映,均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证据的客观性是证据的本质属性,也是证据具有证据资格的前提。任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依据,因此查清证据的客观性是审查判断证据的首要任务。(2)关联性。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与待证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及联系程度。(3)合法性。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据的形式及收集应符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1)灵活性;(2)广泛性;2.人民调解对于纠纷解决的意义。人民调解在我国的纠纷解决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鉴于诉讼机制的高成本,人民调解能够发挥其独一无二的优势,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消解情绪对立。相比于诉讼,人民调解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人民调解可以借助日常生活语言中的道德情感力量来说服当事人,对当事人的情感进行排解,使得当事人能够基于道德规范来认识自己,并在此基础上接受符合道德规范的解决方法。8(2)降低纠纷解决成本。人民调解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降低了纠纷解决成本。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自治组织,不收取费用。相较于诉讼而言,人民调解在程序、证据、格式化文书等方面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几乎可以随到随调。人民调解相比于诉讼,其优势还在于:对那些证据不充分、法律规范不完善的案件,人民调解可以通过情理上的修辞说服当事人接受一种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案。即使在人民调解中找不到明确的法律条文,但仍然可以借助情理、习惯、风俗来调解当事人之间的冲突。(1)法治原则。人民调解虽然不必像正式的法律制度那样遵守严格、烦琐的法律程序,但人民调解也并非没有外部约束。在现代法治国家,人民调解和其他行为一样,都必须遵守基本的法治原则,不能损害公民的合法权利与公共利益。当然,也不是任何事务与纠纷都可以适用人民调解。(2)自愿平等原则。人民调解的自愿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当事人既可以选择人民调解,也可以不选择人民调解。当事人可以完全放弃人民调解,寻求其他的纠纷解决方式,如诉讼、行政复议、信访等。第二,人民调解达成的协议应当是出于自愿的。当事人应当在没有强迫、误导、欺诈的前提下达成调解协议。应防止一方当事人欺骗另一方当事人,或者调解员为了尽快达成调解,故意误导、威胁当事人。任何调解协议的前提、内容与后果都应当毫无保留地告知当事人,由当事人自主地对自己的权利义务作出安排。(3)尊重当事人权利原则。调解员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其不能出于单纯的解决纠纷的目的,而忽视、限制、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根据《人民调解法》第23条规定:“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一)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二)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三)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不公开进行;(四)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该法第26条规定:“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调解不成的,应当终止调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当事人享有接受调解、拒绝调解、要求终止调解的权利,以及通过其他方式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利。4.情理法相结合原则。人民调解无论是在程序上还是内容上都不应拘泥于法律形式。因此,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人民调解应当坚持情理法相结合原则。人民调解员是经群众选举或者接受聘任,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领导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1)人民调解员的选拔任命要求。《人民调解法》第14条规定:“人民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成年公民担任。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该条规定既包括对人民调解员道德品质的要求,又包含了对其专业水平的要求。其中,“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是指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9将经常面对错综复杂的调解案件,必须有理解法律事实的基本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具有基本的辨别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民调解员的选拔应当唯学历、唯知识论,因为我国不同地区公民的学历和文化水平仍然存在着差距,一些地区公民的学历水平受经济或者地域影响普遍较低,因而尚不能要求各地的人民调解员均具有统一的文化水平。(2)人民调解员的基本行为规范。《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17条规定:"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必须遵守下列纪律:(一)不得徇私舞弊;(二)不得对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三)不得侮辱、处罚纠纷当事人;(四)不得泄露当事人隐私;(五)不得吃请受礼。”2.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设立。《人民调解法》第4条“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人民调解法》第5条“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全国的人民调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调解工作。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人民调解法》第7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一般情况下,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依申请受理该区域内村民、居民调解纠纷的请求,发挥解决民众纠纷矛盾的社会作用。企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单位特殊的工作需求设立相应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此外,还可以根据地域的特殊需要设立区域性、行业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组成人员,应当向所在地乡镇、街道司法所(科)备案;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组成人员,应当向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3.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的组成与产生。人民调解委员会一般由3名委员构成,最多不超过9人。其中设主任1人,必要时可以设副主任,配合协助主任完成日常调解工作。此外,在多民族居住地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并且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应当有一定数量的女性委员。除由村民委员会成员或者居民委员会成员兼任外,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一般由当地群众民主选举产生,每3年改选一次,可以连选连任。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不能任职时,由原选举单位补选。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严重失职或者违法乱纪的,由原选举单位撤换。4.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得受理的纠。(1)法律、法规规定只能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或者法律、法规禁止采用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例如,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涉及社会基本秩序安全的案件应当由公安部门管辖。(2)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在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交调解申请前已经受理或者《人民调解法》第28条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当事人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协议内容。”根据本条规定,经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签订调解协议书,另一种是达成口头协议。调解书的效力,也称为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主要是指纠纷双方当事人通过调解达成协议后,该协议对他们产生的法律拘束力如何。调解书作为纠纷解决的结果之载体,其法律效力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调解协议对当事人的拘束力,即当事人是否应当承担履行调解协议的法律义务。《人民调解法》第31条“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二是调解协议的执行力,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相应地,另一方当事人可否通过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来寻求救济。《人民调解法》第33条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若干规定》第11条“人民法院办理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不收取费用。"调解书的司法确认程序,是将调解书的效力与司法权威性结合起来,通过司法赋予其强制执行力。(1)管辖。经依法设立的调解组织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的,由双方当事人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30日内,共同向下列人民法院提出:(1)人民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烟台理工学院《韩语语法三》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宜宾学院《数据可视化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学院《语言程序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消防事故的案例分析培训
- 石墨制品生产承揽合同三篇
- 学生社团的活动安排计划
- 人员绩效考核计划
- 衍生品交易合同三篇
- 导演劳动合同三篇
- 2024年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练习21练习二十一(附答案)》教学课件
- Lesson 6 I can see with my eyes.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接力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第一至三章)-国开-参考资料
- 腹水的处置及护理常规
- 英语常用动词表500个
-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练习100道及答案
- 20S515 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
- 4.19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新能源汽车公司售后维修培训
- 2025届新高三复习工作计划暨备考策略
- CHO细胞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产品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