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师用书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师用书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师用书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师用书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师用书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秦的统一1.统一条件客观条件人民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需求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地理位置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主观条件励精图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鞅变法尊奉法家,嘉奖耕战,国家日益强盛策略得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统一过程: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3.巩固统一(1)政治措施:①确立。实行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②中心: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详细事务。③地方:全面推行。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主要官员由中心任免和考核。

(2)经济和文化上的统一措施: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3)加强对基层的限制:①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颁行法律,编制户籍,整顿社会风俗等。4.统一的影响(1)中国版图:。

(2)国家统一:。

(3)民族交融:。

(4)历史影响:。

二、秦的速亡1.缘由:秦朝的暴政:(从下列内容中选出对应的序号归类)(1)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穷奢极欲,大兴土木②徭役沉重③求仙访药,动众巡游④开疆拓土,修筑长城⑤焚书坑儒⑥残忍昏庸,严刑峻法2.秦末农夫起义(1)公元前209年,在陈胜、吴广的领导下,发动了,陈胜独立为王,号为“张楚”。

(2)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3.楚汉斗争(1)概况: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绽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斗争,最终刘邦击败项羽。(2)刘邦取胜的缘由①刘邦“约法三章”,。

②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依据地。题组一秦的统一1.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坚决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斗争。这些斗争的主要影响是 ()A.出现了封建皇帝B.完成了国家统一C.建立了中心集权制度D.万里长城修筑完成2.秦朝统一全国后,实行了一系列巩固中心集权的措施。其中最基本的措施是 ()A.建立皇帝制度 B.实行三公九卿制C.修筑万里长城 D.全面推行郡县制3.下图为出土的写有法律条文的秦简。此外秦朝李斯《泰山刻石》曰:“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反映出秦朝 ()A.法律严酷 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 D.重儒尊法4.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朝能够倾国家之力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制度保证是 ()A.分封制的发展 B.军事实力的强大C.小农经济的发展 D.中心集权制的建立5.秦统一后,“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秦始皇的意图是 ()A.给予秦朝建立的合法性B.树碑立传宣示权力至上C.加强对被折服地区统治D.建立中心集权政治体制题组二秦朝的暴政6.唐代文学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歼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他旨在说明秦朝被推翻是由于()A.六国后代发动叛乱B.秦朝自身暴虐无道C.秦朝推行分封制度D.秦朝建立皇帝制度7.唐代诗人章碣曾作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评价的历史事务是 ()A.秦灭六国 B.焚书坑儒C.楚汉斗争 D.修筑长城题组三秦末农夫起义与秦的速亡8.通过秦末农夫斗争及楚汉之争中刘邦取胜可以看出,农夫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了改朝换代B.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C.变更了封建社会阶级力气对比D.推动社会转型9.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据此可知,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缘由是 ()A.秦朝的暴政 B.修建阿房宫C.陈胜、吴广起义 D.项羽、刘邦起义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袤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实行。这在肯定程度上说明 ()A.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B.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C.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2.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吩咐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玉印称“玺”;只有玺才能运用玉料,这些都是皇帝专用的,其他人不得运用。这从根本上说明白秦始皇 ()A.实行暴政 B.实行思想文化专制C.进行文化创新 D.树立专制皇权权威3.梁启超称秦始皇:“杀贵族之权,削封建之制……然后君主专制之政体乃成。”此处“削封建之制”是指 ()A.废分封设郡县,中心任免官吏B.焚书坑儒,重法家,以法治国C.讨伐匈奴,筑长城,消退边患D.创三公九卿制,建立皇帝制度4.睡虎地秦简记载:“御中发徵(徭)……其得(也),及诣。水雨,除(免除)兴。”而《史记》记载:“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这种差异最能说明 ()A.《史记》贬抑秦始皇B.年头久远导致莫衷一是C.史料的运用须要甄别D.竹简与文献形成证据链5.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学问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学问骨架。下列一组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A.加强文化限制B.加强经济管理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D.巩固国家统一6.秦统一全国后实行的措施中被称为“特别有效且长久的国家统一的黏合剂”的是 ()A.确立皇帝制度 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 D.统一文字7.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修阿房宫、建始皇陵,求仙访药,又“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还有严苛刑法,人民摇手触禁,以致“赭衣塞路,囹圄成市”。这些内容反映的是 ()A.秦朝战乱频仍B.秦朝的暴政C.秦朝建筑宏伟D.秦朝政治清明8.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孔子后裔孔甲率一批儒家士人携带孔门礼器往投陈胜、吴广,最终战死在反秦战场上。一大批这样的学问分子,向秦王朝发起了拼死抗拒。材料说明 ()A.秦朝因文化专制政策付出代价B.儒家力图去争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C.儒家士人具有剧烈的抗拒精神D.秦朝文化专制为西汉供应借鉴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静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1)依据材料,指出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见各是什么。各自的理由是什么?(2)秦始皇最终接受了谁的主见?为什么?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秦始皇廿六年嵌铜诏版铁权迁陵洞庭郡简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文字:“迁陵洞庭郡”(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类型,结合文字内容分析它们的史料价值。(2)结合材料和所学学问,分析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必备学问·落实一、1.渴望安定统一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远交近攻3.(1)①皇帝制度③郡县制(3)①民众和治安4.(1)建立起幅员宽阔的国家(2)统一中心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定和客观须要(3)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沟通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4)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二、1.(1)①②③(2)④⑥(3)⑤2.(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夫大起义3.(2)①废秦苛法,擅长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知能素养·进阶【基础巩固组】1.B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因此,这些斗争最大的历史影响在于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故选B。2.D依据题干“秦朝……巩固中心集权的措施”应当是指中心与地方的关系,“最基本的”是对于地方的治理,即实行郡县制,故选D。3.C材料强调的是法律对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秦朝颁布秦律,并通过秦律规范社会秩序,故C正确。4.D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财力、物力、人力大兴土木、修建公共工程,其中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修建就是以此制度作为保证的,故D正确。5.A秦始皇强调“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方今水德之始……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秦始皇的意图是通过五行相克理论为秦朝建立找寻合法性,故A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树碑立传,故B错误;材料信息和加强对被折服地区统治、建立中心集权政治体制无关,故C、D错误。6.B材料强调“族(歼灭)秦者,秦也”,秦朝灭亡主要是自身缘由,是自身的暴政导致的,故选B。7.B据材料“竹帛烟销”“坑灰未冷”等信息可知,诗中提到的重大事务是“焚书坑儒”,故B正确。8.B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秦的暴政是农夫斗争爆发的主要缘由,楚汉之争中刘邦取胜是由于刘邦擅长用人并且深得民心,因此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养精蓄锐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复原,故选B。9.A秦朝的暴政如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苛的刑法等,使社会经济遭到严峻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了人民的抗拒,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缘由,故选A。【素养提升组】1.C题干材料有效信息表明,郡县制的实施有利于国家巩固统一措施的推行和落实,有利于巩固新政权,故C正确;郡县制是对地方进行统治的措施,是加强中心集权,而不是君主专制,解除A;从题干信息可知,题干反映的是郡县制的实行推动了其他方面的统一,是郡县制的影响,而不是郡县制实行的前提,解除B;郡县制在春秋后期已经出现,秦始皇把它推行到全国,解除D。2.D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并规定皇帝一人才能称“朕”,吩咐称“制”或“诏”,玉印称“玺”。这些特有的称谓都突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和专制权威,故选D。3.A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削封建之制”是指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心任免官吏,加强了中心集权,故A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秦始皇政治方面的措施,B是文化专制措施,C是军事措施,故B、C错误;D是秦朝的中心官制,不符合题意,解除。4.C材料反映出对于陈胜、吴广起义的缘由记载存在着差异,说明史料的运用须要甄别,故C正确;《史记》没有贬抑秦始皇的意思,解除A;B、D表述错误。5.D材料图示显示的是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即统一文字和货币,故D正确;A、B分别反映了题意的一个方面,没有全面涵盖题意,解除A、B;秦朝统一全国以后,统一文字和货币,C错误。6.D秦朝废弃了早先在各诸侯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由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特别有效且长久的维持国家统一的黏合剂,故选D。7.B秦始皇修建宫殿、陵墓,苛捐杂税,统治残暴,不得民心,这些都是其暴政的体现,故B正确;A、C、D与材料主旨不符合。8.A秦朝推崇法家思想,“焚书坑儒”,打击儒家和其他学派,因此儒生借陈胜、吴广起义之机,向秦王朝发起了拼死抗拒,故选A。儒生是因为遭到镇压而抗拒,不是为争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解除B;材料是包括儒家士人在内的一大批学问分子,不能说明全部儒家士人均具有抗拒精神,解除C;D不符合史实,解除。9.【解析】第(1)题,结合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的建议归纳各自的主见和理由。第(2)题,结合所学说明秦始皇最终接受的主见及缘由。答案:(1)王绾主见实行分封制,理由是:天下初定且疆域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据地区,能够巩固帝国的统治。李斯主见实行郡县制,理由是:分封制简单导致中心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纷争。(2)秦始皇最终接受了李斯的主见。缘由是历史阅历证明,分封制不利于中心集权,易造成天下纷争,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心集权。10.【解析】第(1)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一可知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表明材料一是史书,或者说是文献史料;从材料二“秦始皇廿六年嵌铜诏版铁权”“迁陵洞庭郡简”可知属于实物史料。其次问,材料一的内容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在地方上建立了郡县制,同时统一了度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