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网络基础
2.1微波网络的基本概念2.2工作特性参量2.3A参数2.4S参数2.5无耗互易网络的几个重要定理2.6参考面移动对网络参数的影响2.7散射矩阵的别列维奇表示法
2.1微波网络的基本概念
微波网络是由有限个元件连接而成的一种结构。这些元件可以是集总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也可以是分布参数元件(如传输线、波导等)。微波网络可以看做是一个黑箱,如图2.1-1所示。它通过端口与外界进行能量或信息的交换,如果对它作n个激励,它就有n个响应,则该网络就称为n维或n端口网络。图2.1-1n端口网络2.1.1复频率与复平面
在电路理论中,傅立叶变换完成的是时域到频域的变换,而拉普拉斯变换则完成时域到s域的变换。实际上,傅立叶变换是拉普拉斯变换的一种特殊情况,在拉普拉斯变换中令σ=0,拉普拉斯变换就变为傅立叶变换。反之,将傅立叶变换中的jω变为σ+jω,即将定义域从虚轴变换到复数域中,则傅立叶变换就变为拉普拉斯变换。这种定义域的扩展又称为解析延拓,其中s=σ+jω称为复频率,对应的以σ为横轴、jω为纵轴的平面称为复平面。2.1.2赫维茨(Hurwitz)多项式
所有零点都位于复频率s复平面的左半平面内的实系数多项式称为赫维茨(Hurwitz)多项式。
1.赫维茨多项式的性质
设赫维茨多项式的一般形式为:
它具有以下几个性质:
(1)所有系数都是正实数;
(2)幂次齐全;
(3)当它只有奇部或只有偶部时,其所有的根都共轭地出现在s复平面的jω轴上;(2.1.1)
(4)满足模值定理:(2.1.2)
2.赫维茨多项式的判断准则
准则1:赫维茨多项式可分解为偶部E(s)和奇部O(s),由奇部和偶部的比值可得电抗函数:
式中的商和qi(i=1,…,n)都是正数。(2.1.3)式(2.1.3)是采用辗转相除的方法得到的,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奇部和偶部的比值能够不中断地辗转除尽,且所得的商都是正数,则此多项式就一定是赫维茨多项式。
准则2:若矩阵
为正定矩阵,则以矩阵中的元素作为系数的多项式为赫维茨多项式。(2.1.4)2.1.3正实函数
1.正实函数的定义
若函数G(s)满足:
(1)在s的右半平面解析;
(2)若s是实数,则G(s)是实函数;
(3)Res>0,ReG(s)>0,
则G(s)为正实函数。
2.正实函数的性质
正实函数具有下列一些性质:
(1)正实函数的导数也是正实函数。
(2)正实函数之和仍为正实函数。
(3)正实函数的复合函数仍为正实函数。
3.正实函数的判断法则
对于函数
式中,E1(s)和E2(s)为偶部,O1(s)和O2(s)为奇部。(2.1.5)若G(s)满足:
(1)s为实数时,G(s)为实函数;
(2)E1(s)+E2(s)+O1(s)+O2(s)为Hurwitz多项式;
(3)当s=jω时,E1(jω)E2(jω)-O1(jω)O2(jω)>0,则G(s)为正实函数。2.1.4有界实矩阵与有界实函数
对于一个m阶方阵Y(·),其元素均为复变量s的函数,若Y(·)满足:
(1)在Res>0处,Y(·)的所有元素都是解析的;
(2)对于正实的s,Y(s)是实的;
(3)对于Res>0,I-Y+(s)Y(s)是非负定的埃尔米特矩阵,则Y(·)为有界实矩阵。
一个1×1阶的有界实矩阵称为有界实函数。2.1.5网络函数及其性质
网络函数可用来描述网络的特性,在时域内可以用冲激响应表征网络的特性,在频域内可以用网络函数表征网络的特性。既然冲激响应和网络函数都可以用来表征网络的特性,那么它们之间必然有密切的联系,这一联系就是网络函数是冲激响应的拉氏变换。
1.网络函数的定义及其分类
响应与激励之比定义为网络函数,用符号H表示,它是联系响应与激励的量。在图2.1-2(a)的单口网络中,激励和响应在同一个端口,则网络函数为策动点函数。策动点函数有两种定义:一是激励为U,响应为I,即
称为策动点导纳函数。
另一种定义是激励为I,响应为U,即
称为策动点阻抗函数。(2.1.6)(2.1.7)图2.1-2单口网络和双口网络图2.1-2(b)的双口网络中,当激励和响应在不同的端口上时,网络函数称为转移函数。
可见,网络函数分为两大类,策动点函数和转移函数。当激励A(s)是复指数信号时,响应信号B(s)也是复指数信号
的形式,网络函数H(s)便是复频率s的函数,定义为(2.1.8)
2.网络函数的一些性质
尽管转移函数和策动点函数的定义不同,其性质也有所差别,但由于它们都是网络函数,因此它们也应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这些性质包括:
(1)网络函数是实有理函数。集总、线性、时不变网络的网络函数是一实系数的有理函数,形式上是两个实系数的多项式之比,形如(2.1.9)式中ai、bj都是实数,s是复频率变量。如果将分子、分母多项式写成因式形式,则得出另一种表示式:
(2)网络函数零点和极点的分布关于实轴对称。
(3)稳定网络的网络函数分母是Hurwitz多项式。
(4)策动点函数是正实函数。(2.1.10)
2.2工作特性参量
微波网络端口的特性,通常都用其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关系来表示,而不考虑网络中电磁场的分布。输入量和输出量可以是电压和电流,也可以是功率。由于网络的端接条件不同,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也不同。虽然网络的参量矩阵已完全描述了网络的固有特性,但在实际中,为了更直接地描述网络的传输、衰减和反射等工作特性以及便于网络分析与综合,还常采用工作特性参量,常用的有电压传输系数、工作衰减、插入相移和输入驻波比等,它们都是频率的函数。
1.电压传输系数τ
电压传输系数τ的定义为:
在输出端口接匹配负载的条件下输出端口反射波电压b2与输入端口入射波电压a1之比,即
根据s21的物理意义可知,τ就是s21。τ也可用归一化A参数a表示为(2.2.1)(2.2.2)
2. 工作衰减LA
工作衰减LA也称插入损耗,其定义为输出端口接匹配负载时,输入端口的输入波功率与负载吸收功率之比,即(2.2.3)因为,所以(2.2.4)常用分贝(dB)来表示工作衰减,即
可见,工作衰减等于电压传输系数模平方的倒数。因为网络是无源的,|τ|≤1,所以LA总是正分贝数。为了看清LA的物理意义,将式(2.2.5)重新表示为(2.2.5)(2.2.6)上式右边第一项是网络的实际输入功率(入射波功率减去反射波功率)与匹配负载吸收功率之比,表征了网络自身损耗引起的衰减。当网络无耗时因为|s21|2=1-|s11|2,所以其自身衰减为0分贝。上式右边第二项
为入射波功率与实际入射功率之比,是由于输入端口不匹配引起的,因此称为网络的反射衰减。当输入端口匹配时s11=0,则反射衰减为0分贝。
3. 插入相移θ
插入相移θ定义为输出端口接匹配负载时,输出端口反射波对于输入端口入射波的相移。因此它也就是电压传输系数τ的相角,即
θ=argτ=args21
(2.2.7)
4. 输入驻波比ρ
输入驻波比定义为输出端口接匹配负载时,输入端口的驻波比,即(2.2.8)
2.3A参数
2.3.1A参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一般地,A参数定义为输入电压U1、电流I1和输出电压U2、电流I2的一组线性关系:
由A参数的定义以及传输线理论可以得到无耗传输线段的A矩阵,如表2.3.1所示。(2.3.1)表2.3.1无耗传输线段的A矩阵
A参数具有以下性质。
1. 互易网络
互易网络A矩阵的行列式值为1,即
detA=1(2.3.2)
2.级联网络
如图2.3-1所示级联传输系统,总网络的A矩阵是各个网络Ai矩阵的依次乘积,即(2.3.3)
3. 负载阻抗Zl与输入阻抗Zin的关系
由A参数定义,计及Zin=U1/I1,而Zl=U2/I2,易得
【例2.3.1】矩形波导H面90°拐角可表示为如图2.3-2所示网络。若输入功率为P0,终端接匹配负载,求系统反射系数Г和负载吸收功率Pl。(2.3.4)图2.3-2例2.3.1网络图解微波问题多数采用归一化参数,即所有阻抗对特性阻抗Z0归一,或导纳对Y0归一,一般用所表示的参数的小写字母表示。如a表示归一化的A。
可以把H面90°拐角看做是两个串联电抗和一个并联导纳级联而成。根据A矩阵性质,有
注意到上式满足互易条件。T1参考面的归一化输入阻抗为对应的反射系数为
结果算得负载吸收功率为
Pl=P0(1-|Γ|2)=0.8P0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不少微波问题中,电压、电流仅作为中间量出现。一旦把a参数转化为输入阻抗的形式,即可从反射系数Г研究功率的传输问题。
【例2.3.2】考虑两相距λg的H面90°拐角所组成的U形拐角,如图2.3-3所示网络。若输入功率为P0,终端接匹配负载,求系统反射系数Г和负载吸收功率Pl。图2.3-3例2.3.2网络图解这个问题可看做两只90°拐角的级联。利用例2.3.1的结果,有
这两个例子的结果表明,每只H面90°拐角反射20%的功率,而把两只拐角级联,则总反射功率达50%。可见,网络级联后的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2.3.2最佳传输问题
很多事物存在“二重性”。上面的例子启示我们:有无可能利用相互作用达到最佳传输?
【例2.3.3】任意U形拐角是由两只H面90°拐角和一段电长度为θ的传输线构成的。试求θ与反射和传输功率的关系。具体结构如图2.3-4所示。图2.3-4任意U形拐角和等效网络解总的A矩阵相当于三个元件的级联,即
由完全类似的步骤,得
容易得到负载功率PL与P0的关系为求最佳和最劣传输所对应的θ,可对上式分母求导并令其为零,即d(5+4sinθcosθ+3cos2θ)/dθ=0。于是,最佳传输有
θ=n×180°+116.565°
这时,所对应的反射系数模|Γ|min=0。
最劣传输有
θ=n×180°+26.565°
这时所对应的反射系数模|Γ|max=0.7454。
负载吸收功率曲线如图2.3-5所示。图2.3-5任意U形拐角功率传输曲线我们的兴趣主要不在例子本身,而在于所处理的方法和能够引出的重要概念。由上面的例子已经知道:一只90°拐角存在反射,两只级联则反射更大。但是把这两只拐角和传输线段放在一起,则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做出反射很小的元件。这正是充分利用以反抵反相互作用的结果。
实际上,H面90°拐角可以做成如图2.3-6的形式。
适当选择Lm,可以得到一定带宽的小反射元件。推荐的Lm=0.38λg或0.55a。图2.3-6H面90°拐角可以设想,能够设计并利用多个反射点,使它们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最大传输,各反射点之间由传输线段相连。根据这一思想,出现了多节阻抗变换器设计。这将在第4章中加以介绍。
由此可见,传输线段对于微波网络所起的作用远不是低频电路中导线那样的“配角”,而是在这里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这正是由微波波动特性所确定的。
2.4S参数
2.4.1S参数的基本性质
多端口网络采用S参数来描述较为方便。S参数是联系入射波和散射波的一组线性关系。对于如图2.4-1的n端口网络,有(2.4.1)或写成紧凑形式
b=Sa
(2.4.2)
S参数有下列基本性质:
(1)互易性。
对于互易网络,有
Sij=Sji(i,j=1,2,3,…,n)
(2.4.3)图2.4-1n端口网络
(2)无耗性。定义
E=Pin-Psc
(2.4.4)
其中,Pin和Psc分别表示网络全部的入射功率和散射功率。由S参数定义有
其中上标“+”表示共轭转置矩阵。(2.4.5)(2.4.6)无耗网络能量守恒,入射功率应等于散射功率,即
E=a+{I-S+S}a=0
(2.4.7)
其中I为单位阵。式中对任何激励a都成立,故有
S+S=I
(2.4.8)这个性质常称为无耗网络的幺正性。
(3)双口网络输入反射系数与负载反射系数的关系。考虑如图2.4-2所示的双口网络,容易得到Γin和ΓL的关系为(2.4.9)图2.4-22.4.2两个相同无耗网络组成的级联反射
考虑两个相同的无耗网络,中间由传输线段θ连接组成网络的级联反射。假定终端负载无反射(ΓL=0),如图2.4-3所示。
由于ΓL=0,由式(2.4.9)得到图2.4-3中右面网络的输入端反射系数为S11,该反射系数经传输线段θ后,变为
S11e-j2θ,把其带入式(2.4.9),得到(2.4.10)图2.4-3两个相同无耗网络组成的级联由无耗网络的幺正性条件,容易得到
于是有
上式中已应用了互易网络条件,且均表示对应Sij的相角。若再引入参量
(2.4.15)(2.4.11)则有
或
其中(2.4.16)(2.4.17)这样,十分明显,当时,|Γin|取最小,且
|Γin|min=0这时所对应的最佳传输条件为(2.4.18)当时,|Γin|取最大,且(2.4.19)这时所对应的最劣传输条件为
θm=θp+90°
(2.4.20)
无论是何种情况,最佳传输和最劣传输所对应的θ都互差90°的奇数倍。因为式(2.4.18)和式(2.4.20)均可再任意加180°×n。
【例2.4.1】采用S参数研究例2.3.3的任意U形拐角的功率传输问题。
解可把任意U形拐角看做是两只H面90°拐角组成的级联反射,且每只拐角都是对称网络。由例2.3.1知右侧拐角的输入反射系数为0.4427ej116.585°,令其为网络的S11,即
S11=0.4427ej116.585°
计及式(2.4.18),并考虑到S11=S22,于是有
这时,所对应的|Γin|min=0。而最劣传输条件为
θm=θp-90°=26.565°
这时
与a矩阵分析结果完全一致。2.4.3广义散射参数
一般情况下所定义的S参数取决于网络本身,而不受外界电路的影响,但在电路理论中,它将随端口所接负载的不同而不同。
图2.4-4表示与电源电路相连接的n端口网络N,其参考阻抗矩阵为(2.4.21)图2.4-4n端口网络端口电压、端口电流和电源电压分别为
n端口网络的阻抗矩阵为(2.4.22)(2.4.23)它们分别是实频率下对应量在整个复平面的解析延拓。
而对于所有复频率s,最佳匹配条件是Z(s)=z(-s)=z*(s)。
用Ui(s)和Ii(s)表示入射电压和入射电流,它们是在共轭匹配情况下的实际电压和电流,即(2.4.24)(2.4.25)式中
是电源阻抗的偶部,也叫做z(s)的准埃尔米特部分。
在非共轭匹配的情况下,将有反射电压和反射电流,分别用Ur(s)和Ir(s)表示,即(2.4.26)(2.4.27)根据传输线理论,实际工作电压和电流分别为
电流散射矩阵和电压散射矩阵的定义为
容易推得(2.4.28)(2.4.29)(2.4.30)此式说明,一般情况下,电流散射参数和电压散射参数是不同的,这使实际使用很不方便,我们可以通过归一化将它们统一起来。
考虑任一端口k上的有理阻抗zgk(s)的准埃尔米特部分rk(s),容易看出,rk(s)是偶函数,它为两个偶多项式之比。这就意味着rk(s)的极点和零点对于实轴和虚轴呈象限对称。因此,可将rk(s)分解为如下因式:
rk(s)=hk(s)h*k(s)
(2.4.31)实现上式唯一分解的条件是:
(1)rk(s)在开LHS的极点属于hk(s),在开RHS的极点属于h*k(s)。
(2)rk(s)在开RHS的零点属于hk(s),在开LHS的零点属于h*k(s)。
(3)rk(s)在jω轴上的零点均等分配给hk(s)和h*k(s)。
归一化入射波和归一化反射波的定义为(2.4.32)归一化散射矩阵S(s)定义为
b(s)=S(s)a(s)
(2.4.33)
最后得到(2.4.34)
2.5无耗互易网络的几个重要定理
【定理2.5.1】无耗互易双端口网络具有如下基本性质:(1)若一个端口匹配,则另一个端口自动匹配;
(2)若网络是完全匹配的,即两个端口均匹配,则必然是完全传输的;
(3)s11、s21和s22的相角只有两个是独立的,已知其中的两个相角,则第三个相角便可确定。
【定理2.5.2】无耗互易三端口网络不可能完全匹配,即三个端口不可能同时都匹配。
2.6参考面移动对网络参数的影响
如图2.6-1所示,已知由参考面T1,T2,NA1AD,Tn所构成网络的散射矩阵为S,由参考面T1′,T2′,…,Tn′所构成的网络的散射矩阵为S′,Ti′与Ti之间的传输线段的电长度为θi(i=1,…,n)。图2.6-1参考面移动对网络的影响根据S矩阵定义,有
不同参考面上归一化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关系为
即(2.6.1)其中diag表示对角矩阵,于是
即所以
各矩阵元之间的关系为
可以看出,参考面的移动只是改变了矩阵元的相位。
2.7散射矩阵的别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南林业大学《摄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交通大学《现代绘画创作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护理培训感悟与收获
- 西华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培训岗位实习生转正述职
- 西昌学院《中国古典舞》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第十单元实验活动8+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 《创伤急救技术》课件
- 墙柱面工程教学课件
- 图表信息题专题复习课件
- Elektronikon控制器操作说明书
- 口袋妖怪黑白全图鉴
- 胆管癌PPT课件
- 10KV高压线防护施工方案——杉木杆
- 最新OTS用表格汇总
- 污水余氯检测登记本(1)
- 年度压疮发生情况分析总结报表
-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优质课教案_3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复习计划
- R语言入门教程(超经典)
- (完整版)钢管理论重量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