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伍佑中学等五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伍佑中学等五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伍佑中学等五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伍佑中学等五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伍佑中学等五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伍佑中学等五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①“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对乡土中国社会结构的精准概括,对于这个概念,《乡土中国》一书中的表述如下:②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捆扎清楚的柴,而是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个人都是他所在社会影响所推出的社会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关系。每一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③在费孝通先生看来,“差序格局”理论是对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结构的凝练,其内涵不仅停留在人际关系上,而且包含了更大范围的社会结构。“差序格局”中的“差”指的是《乡土中国》中提及的类似波纹向外推的横向结构。阎云翔对“差序格局”理论结构的认识值得借鉴,他指出“差序格局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包含有纵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也包含有横向的弹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差’。”(摘自方楠《互联网时代的“新差序格局”》,有删改)材料二:①差序格局在公私、权力和权利维度奠定了乡土社会的基本结构和互动规范,而互联网对差序格局的重塑也势必作用于以上三个方面。②一、具体来讲,网络空间中公私结构的剧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民众进入公域的门槛降低,途径增多。乡土社会中的公共领域被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通信和储存成本的下降,使世界人口的可观部分获得了从事信息和文化生产的物质手段,个人可以有效地在公共领域中开展传播活动,由被动的读者和听众转变为发言者和对话的参与者。互联网击碎了与传统身份相勾连的“准入资格”,公共领域渐而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性。二是网民“由私向公”的意愿逐步增强。在差序格局中,“爱无差等”的理念无法在乡土社会中落地生根,“自我主义”不仅使得人们“公私不分”,更令“由私向公”的转换难以实现。而随着社会化媒体普及,个人间能够凭借互联网进行远距离的沟通和经验传递,并且私人生活也越发地能在网络上获得完整的展示,个体的情感、困惑以及利益诉求也因此可以迅速地引发关注、热议甚至是声援。③二、在网络社会中,差序格局所产生的权力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战。随着微博和微信的出现,读者不光可以通过传统的“书写”来发表评论,他们更能以“转发”或“点赞”的形式来再造文本并重塑意义。实际上,“转发”或“点赞”既是信息的接力和重新编码,又发挥着颠覆权威叙事的功能。有时候,一些“不合常理”的点赞其实是网民以“戏遮”的方式来解构差序式的权力,通过破坏“权威与庶民”间的传统情境和互动秩序,以获得网络社会中的“另类”话语权。④这种“另类”的话语权即“信息权力”。网络社会无疑更加看重信息的流动。于是,信息超越了知识和经验的地位,构成了权力的主要来源。具体而言,信息权力是“不在场的网民通过观点发布、消息传递、时事评论等行为在交流沟通中展现的权力”,它赋予了每一位网民发言的机会和针砭时事的能力,由此增强了他们的话语权。信息权力制造出了“众声喧哗”的去中心化力量,摧枯拉朽式地瓦解了权力的差序格局。近年来,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纷纷开通“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也直观地反映了信息权力对传统权威的直接挑战及其效果。⑤三、网络公民权利的成型与危机。差序格局下的中国社会,缺少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普遍而平等的公民权利体系。人们的权利被“纲常”做了差别化的抑制或放大,个人所拥有的权利往往是根据其所掌控的权力而灵活地进行伸缩。所以,权利与个人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存量相关,却得不到法律的平等保障。⑥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差序式的公民身份。一方面,网络提升了公民的权利意识。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促进了公民权利保护机制的完善和深化。截至2008年10月,我国有14个部门已推出60余部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李永刚说,“我国成为了全球该领域法律法规最多的国家,这种覆盖面极广的恢恢法网,无疑反映了我国网民权利保障机制的日益健全”。网络社会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公民性,这主要归功于权利取向的网络舆论对非正义权力的制约,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网民对公民权利的体悟和学习。但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现实的公民社会发育仍不够充分,其严重滞后于网络公民社会的发展。正如刘学民所言:“在西方,网络公民社会仅仅是现实公民社会的一个补充,而在中国,网络公民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尤其是围绕网络事件而产生的网络舆论,对政府的影响有些远远大于现实中的公民社会。”从某种程度上看,互联网在我国也就不仅是一种生产与生活的工具,它更充当了公民权利的“培养皿”,倒逼着国家逐步调整其与社会间的关系,以打开更多的“机会窗口”,继而创造出不单局限于互联网的多元公民权利。(摘自王斌《网络社会差序格局的崛起与分化》,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阎云翔认为,差序格局是一个含有纵向的等级化的“序”和横向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差”组成的立体结构。他的理论认识比费孝通的理解更深一层。B.传统乡土社会中的公共领域被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不具备真正意义的大众性。其“准入资格”与传统身份相勾连,普通民众常被排斥在公共领域之外。C.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纷纷开通“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的举措,表明权力中心屈服于信息权力制造出的去中心化的摧枯拉朽般的巨大力量。D.在我国,互联网使国家逐步调整其与社会间的关系,从而创造出不单局限于互联网的多元公民权利,因此它不是一种生产与生活的工具。(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费孝通把西洋的社会结构比喻成一捆捆扎清楚的柴,是团体格局,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中国社会结构是以“己”为中心。B.差序格局从公私、权力和权利等三个维度奠定了乡土社会的基本结构和互动规范,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差序格局,但这种作用依然要从上述三个维度去理解。C.在网络社会,处于权力中心之外的网民们只能通过破坏“权威与庶民”之间的传统情境和互动秩序的方式,获得网络社会中的“另类”话语权。D.材料二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普遍而平等的公民权体系,公民权利能得到法律的保障,而差序格局下的中国社会个人所拥有的权利往往与其所掌控的权力相关。(3)下列例子中不能证明“互联网从公私、权力和权利三个维度重塑差序格局”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微信中,有以血缘、地缘、抑或是亲属关系组成的微信群,如“我爱我家”;也有因学习、工作等社会关系建立的微信群,如“××班同学群”。B.2012年的诸如“与父母合影”“带着外公去旅行”等微公益事件,是由个人率先发起,后经由网络的信息传播和网民接力而获得全民慈善效果。C.微博的兴盛成就了具有海量粉丝和拥趸的网络“大V”,他们比普通网民握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其更容易形成一种普遍影响网民的话语权。D.福州小伙儿赵宇见义勇为踹伤施暴者反被刑拘14天的新闻引起网络热议,众多网民质疑刑法制度不合理,57天后赵宇收到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书。(4)请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给差序格局简要下一个定义。(5)材料二中,一、二、三方面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百合花茹志鹃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的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的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的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1958年3月(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感受。B.“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表明此时她发现伤员竟是那个小通讯员,非常惊讶;“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表明她被小通讯员英勇的举动感动,并为他的牺牲而痛心。C.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小通讯员和年轻媳妇的质朴与纯洁。D.《百合花》中的英雄人物——小通讯员,是一位“高、大、全”式的完美英雄,有惊天动地的救人壮举,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2)下列关于《百合花》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合花》以解放战争时期某地前线包扎所作为具体环境,讲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赞美了小战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呼唤。B.“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表现出新媳妇对烈士的敬佩和痛悼之情。C.当“我”说不要缝了时,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写出了新媳妇对“我”的不满,从而表现出新媳妇的愤怒之情。D.“‘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新媳妇这一行为的发生是由于自己的伤心和内疚,表现了她的善良和对人民军队的热爱。(3)选文中的小通讯员是个怎样的人?请指出他的形象特点并举例简要分析。(4)文中划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概括并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将军广者,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阵。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士皆解鞍纵马卧。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生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广家居数岁。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阵。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B.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C.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D.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良家子,汉代良家子是个特定阶层,他们拥有一定资产,遵循伦理纲常,是从事正当职业的人。B.平旦,指太阳停留在地平线上,即平明。平旦属于天色纪时法,对应地支纪时法中的卯时。C.麾下,将帅的大旗之下,借指将帅的部下,也可以是对将帅的敬称。文中指李广的部下。D.《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列传七十篇。(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广是名将之后且骑射技艺高超。李广的先祖李信,秦朝时任将军,追获了燕太子丹;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他也从小练就了一身高强的射技。B.李广心胸狭窄。家居时曾被霸陵尉拘留,后来李广被重新起用,特意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这说明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C.李广深受官兵爱戴。他治军简易,体恤士卒,能够与士卒同甘共苦,带兵遇到粮食和水缺乏的情况,他总是让所有士卒先喝水、先吃饭。D.李广令匈奴闻风丧胆。他有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量,在上郡时多次打败匈奴,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②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阵。专以射为戏,竟死。(5)文章为了突出表现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量,精心选择了一些典型事例和生动细节。试从文中举出两例作具体评析。4.(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送李录事兄归襄邓刘长卿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中,青春已过乱离中。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1)下面是对本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送别诗,题目中交代了主要事件,语句平易晓畅,感情真切自然,读后让人有一种惆怅的情绪。B.诗歌的起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都属于人生的艰难,从而将深沉的感慨寄寓其中,令人伤感。C.“几处移家逐转蓬”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用遇风飞舞的蓬草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漂泊无定的生活,抒发了自己羁旅生活中的人生感慨。D.诗歌尾联写两人分别之后相隔千里,山高水阔,在此离别的时候充满了无尽的感伤,抒发了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二联语浅而情深,请结合诗句谈谈该联抒发了哪些情感。5.(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写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2)曹操《短歌行》中的“,”两句,化用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表达了接纳更多人才的愿望。(3)《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4)杜甫《登高》中的“,”两句,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5)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6.(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整个古镇,宛如一座随处都在振荡着历史回声的博物馆。可以说,每一座宅院、每一个里巷、每一架石桥、每一条河道,都叠叠层层地沉积着古老的灿烂文明,演绎着数不清的令人动心动容的故事。穿行其间,空间并没有走出多远,却觉得时间仿佛已经跨越了百年、千年,人们会①地生发出一种“抬脚走进历史,转眼似成古人”的感慨。历史的风烟在眼前唰唰地掠过,那淹沉于往昔的万种喧嚣、千般角逐,已经消逝得②、无影无踪。而生者自生,死者自死,人生舞台上总是在永续不断地上演着③的悲喜剧。这样一来,同无终无始的时间长河一般的众生、万物、两戒、诸天通过文字传承和现实记忆彼此衔接成为装点着时代的昨天与前天的一页页绿叶婆娑、生动鲜活的历史。同里地处太湖之滨、大运河畔,四周为五湖环抱,街缘水曲,路靠桥通,镇区被十五条小河分割成七个岛屿,它们像一朵朵美丽的睡莲,浮浮漾漾,舒展于蓝天碧水之间。与此相仿佛,周庄也是四面环湖的水乡名镇,四条呈“井”字形的河道将它分割成八列长街,粉墙乌瓦的庭院依水而筑,照影清浅。水,对于这两座古镇来说,是宝贵的生命线,也是最靓丽的风景线。(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比喻的基础是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在空间站,植物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微重力环境。生长难度极大。在地球上,植物却具有“顶天立地”的特性:植物的幼芽总是背地而生,向上追寻阳光和空气;植物的根总是①_____,向下扎入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而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站,②_____,植物的根和茎也就失去了方向感,不知道朝哪个方向生长。这时,如果没有光照,植物的根和茎就会呈随机自由生长状态,变成一团乱麻。但是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植物的茎会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根则会朝着水分和营养充足的方向生长,那么,③_____?研究发现,LED灯是适宜靠近植物的冷光源,再加上光能转换率高、体积小、寿命长、波长固定、光质可调等优点,顺理成章成为理想光源。(1)下列句子中的“挑战”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挑战”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你给我找的麻烦已经够多了,请踏实一点,不要总是挑战我的耐心。B.他一进入高三,便信心满满,下决心要向那些成绩优秀者发起挑战。C.身体本就不好,又碰上雨季,想要如期完工,对他来讲真是个挑战。D.即便胜算很小,但是你也绝不能退缩,一定要拿出勇气挑战一下。(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四、写作。8.(60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写一篇作文。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对手,一个集体在前进中也会遭遇竞争对手,中国在和平崛起的道路上更是遇到不少国家的挑战,这些国家也可以称作对手。人们往往害怕对手,厌恶对手,希望远离对手。其实,对手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我们的不足,对手是一位裁判,可以督促我们完善自己,对手是一块磨刀石,可以磨砺我们的意志……请你综合理解上述材料的内容,写一篇文章。可谈谈你的经历或见闻,也可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不得套作,不得离开材料立意,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伍佑中学等五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①“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对乡土中国社会结构的精准概括,对于这个概念,《乡土中国》一书中的表述如下:②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捆扎清楚的柴,而是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个人都是他所在社会影响所推出的社会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关系。每一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③在费孝通先生看来,“差序格局”理论是对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结构的凝练,其内涵不仅停留在人际关系上,而且包含了更大范围的社会结构。“差序格局”中的“差”指的是《乡土中国》中提及的类似波纹向外推的横向结构。阎云翔对“差序格局”理论结构的认识值得借鉴,他指出“差序格局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包含有纵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也包含有横向的弹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差’。”(摘自方楠《互联网时代的“新差序格局”》,有删改)材料二:①差序格局在公私、权力和权利维度奠定了乡土社会的基本结构和互动规范,而互联网对差序格局的重塑也势必作用于以上三个方面。②一、具体来讲,网络空间中公私结构的剧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民众进入公域的门槛降低,途径增多。乡土社会中的公共领域被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通信和储存成本的下降,使世界人口的可观部分获得了从事信息和文化生产的物质手段,个人可以有效地在公共领域中开展传播活动,由被动的读者和听众转变为发言者和对话的参与者。互联网击碎了与传统身份相勾连的“准入资格”,公共领域渐而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性。二是网民“由私向公”的意愿逐步增强。在差序格局中,“爱无差等”的理念无法在乡土社会中落地生根,“自我主义”不仅使得人们“公私不分”,更令“由私向公”的转换难以实现。而随着社会化媒体普及,个人间能够凭借互联网进行远距离的沟通和经验传递,并且私人生活也越发地能在网络上获得完整的展示,个体的情感、困惑以及利益诉求也因此可以迅速地引发关注、热议甚至是声援。③二、在网络社会中,差序格局所产生的权力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战。随着微博和微信的出现,读者不光可以通过传统的“书写”来发表评论,他们更能以“转发”或“点赞”的形式来再造文本并重塑意义。实际上,“转发”或“点赞”既是信息的接力和重新编码,又发挥着颠覆权威叙事的功能。有时候,一些“不合常理”的点赞其实是网民以“戏遮”的方式来解构差序式的权力,通过破坏“权威与庶民”间的传统情境和互动秩序,以获得网络社会中的“另类”话语权。④这种“另类”的话语权即“信息权力”。网络社会无疑更加看重信息的流动。于是,信息超越了知识和经验的地位,构成了权力的主要来源。具体而言,信息权力是“不在场的网民通过观点发布、消息传递、时事评论等行为在交流沟通中展现的权力”,它赋予了每一位网民发言的机会和针砭时事的能力,由此增强了他们的话语权。信息权力制造出了“众声喧哗”的去中心化力量,摧枯拉朽式地瓦解了权力的差序格局。近年来,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纷纷开通“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也直观地反映了信息权力对传统权威的直接挑战及其效果。⑤三、网络公民权利的成型与危机。差序格局下的中国社会,缺少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普遍而平等的公民权利体系。人们的权利被“纲常”做了差别化的抑制或放大,个人所拥有的权利往往是根据其所掌控的权力而灵活地进行伸缩。所以,权利与个人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存量相关,却得不到法律的平等保障。⑥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差序式的公民身份。一方面,网络提升了公民的权利意识。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促进了公民权利保护机制的完善和深化。截至2008年10月,我国有14个部门已推出60余部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李永刚说,“我国成为了全球该领域法律法规最多的国家,这种覆盖面极广的恢恢法网,无疑反映了我国网民权利保障机制的日益健全”。网络社会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公民性,这主要归功于权利取向的网络舆论对非正义权力的制约,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网民对公民权利的体悟和学习。但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现实的公民社会发育仍不够充分,其严重滞后于网络公民社会的发展。正如刘学民所言:“在西方,网络公民社会仅仅是现实公民社会的一个补充,而在中国,网络公民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尤其是围绕网络事件而产生的网络舆论,对政府的影响有些远远大于现实中的公民社会。”从某种程度上看,互联网在我国也就不仅是一种生产与生活的工具,它更充当了公民权利的“培养皿”,倒逼着国家逐步调整其与社会间的关系,以打开更多的“机会窗口”,继而创造出不单局限于互联网的多元公民权利。(摘自王斌《网络社会差序格局的崛起与分化》,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阎云翔认为,差序格局是一个含有纵向的等级化的“序”和横向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差”组成的立体结构。他的理论认识比费孝通的理解更深一层。B.传统乡土社会中的公共领域被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不具备真正意义的大众性。其“准入资格”与传统身份相勾连,普通民众常被排斥在公共领域之外。C.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纷纷开通“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的举措,表明权力中心屈服于信息权力制造出的去中心化的摧枯拉朽般的巨大力量。D.在我国,互联网使国家逐步调整其与社会间的关系,从而创造出不单局限于互联网的多元公民权利,因此它不是一种生产与生活的工具。(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费孝通把西洋的社会结构比喻成一捆捆扎清楚的柴,是团体格局,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中国社会结构是以“己”为中心。B.差序格局从公私、权力和权利等三个维度奠定了乡土社会的基本结构和互动规范,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差序格局,但这种作用依然要从上述三个维度去理解。C.在网络社会,处于权力中心之外的网民们只能通过破坏“权威与庶民”之间的传统情境和互动秩序的方式,获得网络社会中的“另类”话语权。D.材料二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普遍而平等的公民权体系,公民权利能得到法律的保障,而差序格局下的中国社会个人所拥有的权利往往与其所掌控的权力相关。(3)下列例子中不能证明“互联网从公私、权力和权利三个维度重塑差序格局”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A.微信中,有以血缘、地缘、抑或是亲属关系组成的微信群,如“我爱我家”;也有因学习、工作等社会关系建立的微信群,如“××班同学群”。B.2012年的诸如“与父母合影”“带着外公去旅行”等微公益事件,是由个人率先发起,后经由网络的信息传播和网民接力而获得全民慈善效果。C.微博的兴盛成就了具有海量粉丝和拥趸的网络“大V”,他们比普通网民握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其更容易形成一种普遍影响网民的话语权。D.福州小伙儿赵宇见义勇为踹伤施暴者反被刑拘14天的新闻引起网络热议,众多网民质疑刑法制度不合理,57天后赵宇收到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书。(4)请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给差序格局简要下一个定义。(5)材料二中,一、二、三方面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对文中相关信息理解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要求细致分析,准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下定义的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5)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解答】(1)A.“他的理论认识比费孝通的理解更深一层”错,原文是“阎云翔对‘差序格局’理论结构的认识值得借鉴”。C.“表明权力中心屈服于信息权力制造出的去中心化的摧枯拉朽般的巨大力量”错,这是国家调整与公民关系的表现,而不是“屈服于”。D.“因此它不是一种生产与生活的工具”错,原文是“互联网在我国也就不仅是一种生产与生活的工具”。(2)C.“网民们只能通过破坏”错,原文“有时候,一些‘不合常理’的点赞其实是网民以‘戏遮’的方式来解构差序式的权力,通过破坏‘权威与庶民’间的传统情境和互动秩序,以获得网络社会中的‘另类’话语权”。(3)A.微信中的这些微信群还是体现传统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特点,即以“己”为中心形成不同关系的圈子。B.证明公私维度中网民由私向公的意愿逐步增强。C.可证明网络中出现拥有信息权力的新阶层,是从权力维度考虑。D.可证明互联网促进了公民权利保护机制的完善和深化,侧重于权利维度。故选A。(4)材料一中作者引用了费孝通关于差序格局的一段话,但费孝通原文中是借助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释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并未给差序格局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要给差序格局下定义,在句式上要采用“差序格局是……社会格局”句式,其内涵要能体现它的特点,即以自己为中心、按与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关系、具有等级化和弹性特点。(5)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对比论证、例证法、道理论证、引证法、比喻论证等。第一部分将乡土社会的情况与网络社会的新变化对比,运用对比论证。第二部分以微信、微博中网民的行为为例,运用例证法。第三部分则引用李永刚、刘学民等的话语,属引证法。答案:(1)B(2)C(3)A(4)差序格局是以自我为中心、按与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关系、具有等级化和弹性特点的社会格局。(5)第一方面采用对比论证,作者将乡土社会的公私结构与网络空间的公私结构进行对比,突出网络社会公私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第二方面采用例证法,作者以微信和微博中网民不合理的点赞及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纷纷开通“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为例,证明信息权力的力量。第三方面运用引证法,引用李永刚、刘学民等的话语,突出中国社会公民权利的变化及特点。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百合花茹志鹃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的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的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的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1958年3月(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感受。B.“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表明此时她发现伤员竟是那个小通讯员,非常惊讶;“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表明她被小通讯员英勇的举动感动,并为他的牺牲而痛心。C.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小通讯员和年轻媳妇的质朴与纯洁。D.《百合花》中的英雄人物——小通讯员,是一位“高、大、全”式的完美英雄,有惊天动地的救人壮举,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2)下列关于《百合花》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百合花》以解放战争时期某地前线包扎所作为具体环境,讲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赞美了小战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呼唤。B.“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表现出新媳妇对烈士的敬佩和痛悼之情。C.当“我”说不要缝了时,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写出了新媳妇对“我”的不满,从而表现出新媳妇的愤怒之情。D.“‘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新媳妇这一行为的发生是由于自己的伤心和内疚,表现了她的善良和对人民军队的热爱。(3)选文中的小通讯员是个怎样的人?请指出他的形象特点并举例简要分析。(4)文中划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概括并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题时,要结合原文进行概括,有理有据,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作用能力。解答环境描写作用题,我们要从环境本身的特点、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解答】(1)D.“是一位‘高、大、全’式的完美英雄,有惊天动地的救人壮举,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错误,小通讯员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和业绩,他更接近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他只是一名普通平凡的战士,与通常那种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故选:D。(2)C.“表现出新媳妇的愤怒之情”错。新媳妇本已知道通讯员牺牲了,但她还是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她又其实是在缝进了她的一片深情,所以当“我”劝她“不要缝了”时,“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这是她对“我”的不解以示不满。进而表现新媳妇的内疚和悲痛之情。故选:C。(3)由“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可以看出,小通讯员身处战争年代还不忘关注美好,“活泼”“敬了礼就跑”以及在步枪筒里插上野菊花体现出小通讯员的天真乐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由“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可知,小通讯员给“我”馒头,可以看出他的质朴、善良以及细心。由“这都是为了我们”“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可知,小通讯员为了救其他同志而牺牲自己,体现出舍己救人的精神。(4)首先把握景物的特点。“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满月”给人宁静祥和之感,富有诗情画意,属于乐景,而当时是战争年代,两军交战激烈,所以这里使用反衬手法,用景的宁静来反衬战争的残酷。接着分析情节上的作用。夜晚的“满月”意味着月光皎洁,结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可知,在这样的夜晚进攻难度很大,要付出大的代价,所以后文就有了小通讯员在白夜战斗中的壮烈牺牲这一情节,这一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最好分析对人物心情烘托上的作用。“满月”意味着团圆,但在这个夜晚却发生激烈的战斗,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结合“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来看,烘托出“我”对战争的厌憎心理。答案:(1)D(2)C(3)①天真乐观、热爱生活:小通讯员步枪筒里会插上野菊花。②质朴、善良、细心:给“我”两个馒头开饭,细心地关怀女同志。③舍己救人:在前沿为救人小通讯员扑在手榴弹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4)①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那样激烈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才有了后面通讯员在白夜的攻击中的壮烈牺牲。②烘托人物心情。这个满月的夜晚,本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却弥漫着战争的硝烟,更烘托了“我”对这让人无法团圆的战争的“憎恶”心理。③反衬作用。“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景象充满诗情画意,却更能反衬出当时战斗的激烈残酷。二、古代诗文阅读。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将军广者,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阵。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士皆解鞍纵马卧。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生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广家居数岁。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阵。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BA.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B.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C.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D.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良家子,汉代良家子是个特定阶层,他们拥有一定资产,遵循伦理纲常,是从事正当职业的人。B.平旦,指太阳停留在地平线上,即平明。平旦属于天色纪时法,对应地支纪时法中的卯时。C.麾下,将帅的大旗之下,借指将帅的部下,也可以是对将帅的敬称。文中指李广的部下。D.《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列传七十篇。(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李广是名将之后且骑射技艺高超。李广的先祖李信,秦朝时任将军,追获了燕太子丹;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他也从小练就了一身高强的射技。B.李广心胸狭窄。家居时曾被霸陵尉拘留,后来李广被重新起用,特意请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这说明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C.李广深受官兵爱戴。他治军简易,体恤士卒,能够与士卒同甘共苦,带兵遇到粮食和水缺乏的情况,他总是让所有士卒先喝水、先吃饭。D.李广令匈奴闻风丧胆。他有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量,在上郡时多次打败匈奴,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②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阵。专以射为戏,竟死。(5)文章为了突出表现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量,精心选择了一些典型事例和生动细节。试从文中举出两例作具体评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解答】(1)“立尽”的主语是“我”,不是“匈奴”,因此“立尽”前不可断,排除,排除A、C;“必不敢击我”承前省略了主语“匈奴”,不是“之诱”,中间应断开,排除D。故选:B。句子翻译为: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2)B.“指太阳停留在地平线上,即平明。平旦属于天色纪时法,对应地支纪时法中的卯时”说法错误,平旦属于天色计时法,是指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那段时间,对应的是寅时,也就是每天凌晨三点到五点。(3)B.“李广心胸狭窄……这说明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说法错误,根据原文“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可知,霸凌尉是一个滥用职权的人,所以李广处置他并不是说明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4)①居:过了;无何:不久;入:入侵;徙:调任官职。句子翻译为:过了不久,匈奴入侵杀了辽西太守,打败韩安国将军,后来韩将军调任右北平。②讷口:语言迟钝;居:相处;戏:消遣;竟:一直。句子翻译为:李广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军阵。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5)由原文“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阵”和“广令诸骑曰:‘前!’”可知,见到数千敌兵上山列阵,李广让手下骑兵继续前进,让敌人以为自己有伏兵,突出了李广的机智勇敢。由原文“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可知,李广兵败被匈奴抓住后,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权少车,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追捕的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突出了李的机智和超人的胆量。答案:(1)B(2)B(3)B(4)①过了不久,匈奴入侵杀了辽西太守,打败韩安国将军,后来韩将军调任右北平。②李广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军阵。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5)典型事例一:中贵人受伤,李广追杀匈奴三人,遇险成功逃脱。细节描写:见到数千敌兵上山列阵,李广让手下骑兵继续前进,让敌人以为自己有伏兵;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全体下马解下马鞍,让敌军坚信自己不走。典型事例二:李广出燕门关攻打匈奴时,匈奴兵多,李广兵败被活捉后机智逃生。细节描写:李广被捉后,走了十多里,假装死去,斜眼看见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少年的弓马逃跑。参考译文:将军李广,他的先祖叫李信,秦朝时任将军,就是追获了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文帝十四年,匈奴人大肆举兵侵入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全体下马解下马鞍。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就领兵撤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随后接应。四年以后,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追捕的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李广已在家居住了几年。有一天夜间他带一名骑从出去,与人在乡下饮酒,回来走到霸陵驿亭,霸陵尉喝醉了,呵斥他,禁止李广通行,便让李广住在亭下。过了不久,匈奴入侵杀了辽西太守,打败韩安国将军,后来韩将军调任右北平。于是武帝下诏拜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就请霸陵尉同去,到军中就斩了他。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的名字,称他是“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了他数年。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总与士兵在一起。李广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军阵。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喝,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吃。李广对士兵宽厚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4.(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送李录事兄归襄邓刘长卿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中,青春已过乱离中。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1)下面是对本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本诗是送别诗,题目中交代了主要事件,语句平易晓畅,感情真切自然,读后让人有一种惆怅的情绪。B.诗歌的起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都属于人生的艰难,从而将深沉的感慨寄寓其中,令人伤感。C.“几处移家逐转蓬”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用遇风飞舞的蓬草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漂泊无定的生活,抒发了自己羁旅生活中的人生感慨。D.诗歌尾联写两人分别之后相隔千里,山高水阔,在此离别的时候充满了无尽的感伤,抒发了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二联语浅而情深,请结合诗句谈谈该联抒发了哪些情感。【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和鉴赏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感情的能力。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除了直抒胸臆之外,往往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间接抒情方式,其中以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最为常见。另外,赏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读诗要“知人论世”。【解答】(1)C.“借景抒情”错误,首联第二句借用飘转的蓬草形象写出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并非“借景抒情”手法。故选C。(2)颔联“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意思是:已经白了头的我们在征战后相逢,我们的大好青春早已在乱世中离去。本联中诗人用“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这些浅显的语言描写了在战乱后,和自己有相同际遇的朋友相逢。自己与朋友均已老去,青春和青春的锐气在战乱流离中已消磨尽。“相逢征战后”流露出朋友相逢的喜悦之情,“白首”“青春已过”流露出对时光飞逝,青春岁月流逝的感慨,“征战”“乱离”表达了对社会战乱动荡、个人身世坎坷的痛苦之情。答案:(1)C(2)①乱中流离,人生坎坷的感慨。②青春不再,岁月流逝的伤感。③战乱不停,社会动荡的悲叹。译文:你我命运何其艰难,十年间转徙漂泊,居无定所,如飘飞的蓬草。国事艰难,战事不断,转眼间青春已逝,再相逢已是白发苍苍。相聚短暂,月已西垂,北风萧萧,你又要踏上遥远征程。今日一别,天涯遥遥,汉水楚云相距万里,这无尽的伤感啊,如何能消?赏析:《送李录事兄归襄邓》是唐代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均是人生艰难,诗歌将深沉的感慨寓于其中,令人伤感。语句平易晓畅,但情感真切自然,读后让人有种惆怅的心绪。5.(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写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曹操《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两句,化用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表达了接纳更多人才的愿望。(3)《归园田居(其一)》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4)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5)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重点字:峥、嵘、稠)(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重点字:厌)(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重点字:韵)(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重点字:作)(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重点字:涯)三、语言文字运用。6.(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整个古镇,宛如一座随处都在振荡着历史回声的博物馆。可以说,每一座宅院、每一个里巷、每一架石桥、每一条河道,都叠叠层层地沉积着古老的灿烂文明,演绎着数不清的令人动心动容的故事。穿行其间,空间并没有走出多远,却觉得时间仿佛已经跨越了百年、千年,人们会①地生发出一种“抬脚走进历史,转眼似成古人”的感慨。历史的风烟在眼前唰唰地掠过,那淹沉于往昔的万种喧嚣、千般角逐,已经消逝得②、无影无踪。而生者自生,死者自死,人生舞台上总是在永续不断地上演着③的悲喜剧。这样一来,同无终无始的时间长河一般的众生、万物、两戒、诸天通过文字传承和现实记忆彼此衔接成为装点着时代的昨天与前天的一页页绿叶婆娑、生动鲜活的历史。同里地处太湖之滨、大运河畔,四周为五湖环抱,街缘水曲,路靠桥通,镇区被十五条小河分割成七个岛屿,它们像一朵朵美丽的睡莲,浮浮漾漾,舒展于蓝天碧水之间。与此相仿佛,周庄也是四面环湖的水乡名镇,四条呈“井”字形的河道将它分割成八列长街,粉墙乌瓦的庭院依水而筑,照影清浅。水,对于这两座古镇来说,是宝贵的生命线,也是最靓丽的风景线。(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比喻的基础是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填入恰当的成语。(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相关比喻句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①此处是说人们走进古镇会不由得发出“抬脚走进历史,转眼似成古人”的感慨,语境强调感情的抒发不受控制,可填“情不自禁”。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强调被某种感情所支配而做某事。②语境是说过去的万种喧嚣、千般角逐,都已经消失了,没有声息,可填“无声无息”。无声无息:没有声音和气息,形容没有动静或没有什么影响、作为。③语境是说人生舞台上总是上演着各种类型的悲喜剧,可填“形形色色”。形形色色:状态词,各种各样。(2)画线句子“镇区被十五条小河分割成七个岛屿,它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