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学期南宁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提升卷3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南宁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提升卷3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南宁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提升卷3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南宁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提升卷3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南宁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提升卷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上学期南宁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提升卷3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024秋•江南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十年来第一次被写进党代会的报告。很长一段时期,劳动教育在我们大中小学都“消失”了,在我们的教育方针中也不见了。二十大报告中劳动教育的回归,就是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会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现在社会上的教育焦虑,如担心孩子上职业学校等问题,根源在于对劳动的价值、劳动者的态度出现了认知偏差。(摘编自朱永新《二十大报告中,有这些关于教育的新提法新要求》)材料二: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劳动教育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无处不在,这在古诗词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古诗词是几千年来历经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是因为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有音韵之美,还因为它承载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任。统编版语文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数量,1—6年级共编排了112首古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使孩子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呢?首先,学习古诗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我国古代有许多赞美劳动的诗词,这些古代的诗人们对劳动给予了很高的褒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一诗千载流传,它描写具体生动,字字振聋发聩,对后人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它警示我们,一粒米,一口粥,都是通过艰辛的劳动得来的,千万不要浪费粮食。其次,学习古诗词能对学生热爱劳动以及热爱劳动人民进行积极的情感熏陶,从古至今,劳动养育了一批批中国人,我们通过读古诗词了解当时的劳动现状,让孩子们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等恶习的影响。我国最早记载劳动的是《吴越春秋》中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入个字便生动概括了我国远古渔猎时代劳动人民的狩猎场面、他们砍竹、接竹,制作弹弓,捕猎禽兽,通过紧张的劳动获取食物。《诗经》中的《伐檀》,也是一首关于劳动的不朽诗篇。“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骑,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写出了奴隶伐檀造车的劳动场景,同时也痛斥了奴隶主的不稼不穑,坐事其成的恶行。《七月》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需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福,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也描写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这是一幅场面热烈的农耕图。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一首《炉火照天地》,诗中是这样描写冶炼场景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将冶炼的场景描述得大气磅礴,荡气回肠,今人振奋,也表现出李太白对劳动人民深深的赞美。陶渊明在《归田因居》中这样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展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可以看出诗人的劳作之趣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最后,汲取古诗词中的养分能培养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宋代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描述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人用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夏日农村的劳动场景:男耕女织,日夜操劳,虽然辛苦,却也其乐陶陶,一个“学”字,道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读来意趣横生,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让孩子们从古人的生活中感到劳动光荣,体验人对生活的能动创造;感到劳动有趣,去发现大自然对人的贡献;感到劳动快乐,在劳动中发现自我的才能。希望通过阅读古诗词唤醒孩子对自然、对劳动的热爱之情,让孩子们的双手变得灵巧,智慧得到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摘编自万佳《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很长一段时期,劳动教育在大中小学都“消失”了,在我们的教育方针中也被遗澜了。B.统编版语文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意在让学生受到劳动教育,进而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C.党的二十大重提劳动教育,是对过去学校以及社会上人们忽视劳动教育的一次重大纠偏。D.李绅《悯农》一诗堪称劳动教育的经典教材,它使我们懂得尊重劳动、感恩农民、珍惜粮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劳动教育”十年来第一次被写进党代会报告中,可见我们党对“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B.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读职业学校的这种教育焦虑,其实是对劳动价值和劳动者的态度出现了认知偏差。C.我国古代有许多吟咏劳动的诗歌,学校进行劳动教育的时候可以借助这些诗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D.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热爱劳动,因此加强学校教育中的劳动教育是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题中之义。(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顾明远说:“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要把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重视劳动的教育功能。”B.郑板桥立嘱教子:“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C.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D.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4)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是最伟大的美,让孩子们认识这个美,是教育的奥秘之一。”请结合材料对这一名言加以理解。(5)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2023秋•西乡塘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除夕的夜阿成浓雾锁城。不过才十几分钟,这座小城便成了孤城。警察封锁了高速路、公路。雾太大了。得到警察封锁道路的消息,李生慌了。他觉得害怕,好像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小城里,孤独无助。尽管他知道周围都是人,但这些人不是他的亲人。他的亲人在城外,在距离小城二十五公里的乡下,那里鸡鸭成群,小桥流水,李生迫切地想要回到那里,回到亲人的身边,那样才踏实。李生跑下楼,掏出钥匙准备开车,想到警察已经封了路,又沮丧地收回钥匙。他只有走着回家了,警察总不至于连人都拦截吧。浓雾遮蔽了周围所有的东西,除了身旁四五米的范围,其它什么也看不到。李生停下来,可以听到有高跟鞋叮叮叮敲击路面,有人在说话,隐约有人影影绰绰晃动。有人匆忙从他身边跑过,嘴里嘟嘟囔囔说着什么,一个人在身后喊着那人的名字,那人答应一声,没有回头。偶尔有一束黄的光缓慢地闪过,远远有滴滴的喇叭声。李生心慌得厉害。他想看到熟悉的人,看到熙攘的汽车,想跟人说话,说什么都行。过了一个路口,又过了一个路口,雾似乎越来越浓,像牛奶漫天倾泻,抹也抹不开。李生掏出手机,试图找出一个人跟他聊天,很奇怪,显示有信号,手机就是打不出去。他一遍一遍地拨手机里存储的每一个号码,不管谁。110、120、119,甚至114,他都拨了,一个也拨不出去。李生加快了步伐。总会走出去吧。越这样想,却似乎越陷入了迷宫,好像一直在原地打转。像被人施了魔法,所有的东西都消失在浓雾里,轻飘飘地,就没了。突然,一条黑色的小腊肠狗从身边跑过,李生欣喜若狂,可爱的小狗,尽管它不会说话,但也是个伴。李生紧跟着脚步轻盈的小腊肠,生怕跟丢了。小腊肠似乎明白李生的心思,它的脚步慢下来,李生可以很轻松地与它并行。李生默默地说:小狗,谢谢你。也许是觉得没意思,和李生一起跑了一会儿,小狗叫了几声,突然往斜刺里窜过去,李生喊“站住”,但无济于事。少顷,他听到了两只狗的叫声,小腊肠找到了它的伙伴。真是悲哀啊。走,赶紧走。赶紧离开这座可怕的孤城。终于,到达出城的路口了。警察背着手站成一排,如果不是身上米黄的荧光背心,李生根本看不到他们。他跑过去,想从警察中间穿过。可他们站得实在太密,李生又太胖了,根本穿不过去。李生说:警察同志,请让我过去。这些威严的警察居然没有一个人搭理他。李生拉拉他们其中一个的衣服:求求你,让我过去,我要看我爸看我妈我妹看姬小凡。还是没人搭理他,好像他面对的是一排水泥砌的警察。李生哭喊起来,他的恐惧已经蕴集到了顶点,一下爆发出来,孩子一样大声地哭,绝望地喊。但那些警察依然无动于衷。喊过哭过,李生的心稍稍安定了些。既然哭喊没用,就要想别的办法,必须尽快离开这里,离开这座浓雾紧锁的孤城。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李生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他只能盯着那些米黄的背心,连成一条线的黄背心,从那里感觉到一点温暖的气息。过去的日子,排山倒海一样来到李生眼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妹妹在一起,和姬小凡在一起,快乐得到处都是和煦的阳光,多好啊。可现在,除了雾什么也没有。就在李生一屁股坐到地上,丧失一切信心的时候,天居然一下放晴了。浓雾像缕缕的丝帛一样被轻轻抽走,霎时,阳光遍地。他恍惚地站起来,看看前方,一条宽阔的道路,通往他家乡的路,路上全是等待进城的人和车。看看身后,一座座美丽的大楼高高挺立,楼上的招牌清晰可见。一切就像梦一样。一个小警察过来对他说:走吧,现在可以走了。去哪儿?你不是要回家吗?我回去干嘛?又没事,我上个月刚回去过。可是,你刚才哭着喊着说要回去的。我现在又不想了。李生转身向回走,一座大楼的十一楼上,有他打开的电脑,没干完的工作。(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B.文中插叙“我”小时候述进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C.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更有对人生无常的哀痛。D.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B.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C.“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凌凉与犹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恬馆形成了对比。D.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他人物推到前合,让读者来认识其音容笑貌,而“我”!其后,处于次要地位。(3)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列举分析。二.诗歌阅读(共1小题)3.(2023秋•南宁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张先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诗],江空月静。[注]汉妃一曲: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一曲”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三句炼字精巧,“连”“垂”字描绘出原野与晴空、天色与澄江相接的江上美景图。B.“汀洲”三句转向人物描写,隐士伴着落日归来,衣带修长,飘飘欲仙,潇洒飘逸。C.下片前三句写美人“撷香拾翠”回到船上,整理彩带红绳,便在彩绘的屏障内休息。D.“玉盘”一句化用《琵琶行》的“大珠小珠落玉盘”,写出了乐声的清脆圆润、错落有致。(2)请比较本词的“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与白居易《琵琶行》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在描写音乐上的异同。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4.(2024秋•青秀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节选自《大学》)材料二: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①。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节选自《大学》)材料三: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节选自《中庸》)注释①谦:通“慊”,满足。(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对应序号写在答题线上。小人A闲居B为不善C无所D不至E见君子F而后厌然G掩其不善H而著其善(2)下列对材料中画横线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格物”,格,至也;物,犹事也。指对事物内在本质进行探究,进而推究事物的原理,开启智慧。B.庶人:泛指无官爵平民;百姓。周代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的人称为国人,国人也就是庶人。C.“人之视己”中“之”意为“取消句子独立性”,与“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中“之”的用法相同。D.“肺肝”比喻内心,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肝肺”意义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开宗明义,提出“三纲”,作为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三纲”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由己及人、由“小我”到“大我”的完整体系。B.材料一中提到的“八条目”被称为“内圣外王”,是实现“三纲领”的步骤和过程,有先后本末之分。其中“正心”具有根本的重要性。C.材料二提出君子在独处的时候要保持谨慎的态度,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不要自己欺骗自己,更不能欺骗别人,因为内心的真诚会直达外表。D.材料三中提出“诚者”是天道属性,是由圣人来体现,但文章强调并非只是圣人之道,只要愿意付出成倍的努力,便能以勤补拙,进而获得成功。(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②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5)结合材料,用自己语言概括如何才能达到修身之“诚”。四.默写(共1小题)5.(2023秋•南宁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之雄心,只怕会有“”的结局。(2)苏轼《赤壁赋》中“,”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无消无长的自然规律。(3)猿声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古人常借它来传情达意,比如“,”。五.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6.(2023秋•南宁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2016年,中国作家麦家携《解密》与欧洲读者见面并在德国汉堡举办德语版《解密》签售活动。该小说讲述了数学天才容金珍演变成破译密码专家的故事。作者描述了容金珍无与伦比的能力,表达容金珍最后陨落的痛惜,从而向读者发出了如何掌控个人命运、奉献牺牲的意义何在、何为国家正义等一系列问题。《解密》被翻译的语种已经多达33种。德国人安娜特经营着一家专售译成德文、英文的中国图书的网络书店,但是,①_______。安娜特说:中国文学在德语市场的情况不是很乐观,在欧洲,读文学的群体在量减,读中国文学的人就更加凤毛麟角了,没想到,这次汉堡的签售活动,②_______。而此后,从莱比锡到柏林、从维也纳至慕尼黑,《解密》的签售,③_______。对于《解密》在欧洲的热销,载誉归来的麦家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某一个作家的某一部小说的‘走红’,都有一定的偶然性,这种偶然性到必然性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1)下列句子中的“一定”和“都有一定的偶然性”中的“一定”,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只要身体各部分相应的官能担负得了,就可以进行一定的锻炼。B.唐衰兵乱,又百馀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C.因他性子执拗,主意一定,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D.我们一定要和敌人战斗到底,任何困难都无法使我们退却。(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7.(2023秋•南宁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留白,是中国美学的精髓。中国画的留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无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老庄思想,由此亦可窥见中国道家及禅宗哲学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明代画家董其昌曾以禅言艺,将中国画分为南北二宗,尤其推崇南宗的顿悟,认为其参悟方式同文人画的雅逸士气相契合。其中,从“看山是山”到“山在心中”的透悟过程,也点明了化眼前之有为无,方能达智慧神明之心境的道理。作为中国画创作重要手段的留白,给予观者思索、畅想和神游的余地,与禅宗的精髓①________,遥相呼应。中国画的留白还有一个非常优雅的别名“余玉”,以布白凸显灵动,以虚空诠释丰盈,类似音乐演奏中某一刻的“悄然无声”。②_______地处理画面中的留白,不仅可以营造画面的审美意境,还可以体现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怀。中国画的创作和鉴赏都讲究“气”。留白其实就是中国画里常说的“取气”。而“取气”又分“密处取气”和“虚处取气”两种。其中,“密处取气”大抵意思是画面满密,留白极少,作品给人蓬勃丰盈之感,如王蒙一路;“虚处取气”指画中大量留白,笔墨极简,作品多为超然出世之作,如倪瓒一派。这两位艺术大家虽同为元四家,其在留白的处理上大相径庭,但流露在作品中的品格与追求却是③_______。这也是宋元文人士大夫对“超然于世外”的“士气”的共同向往。(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中国画里常说的“取气”分为“密处取气”和“虚处取气”两种。请根据材料第三段概述两种“取气”的不同之处。六.作文(共1小题)8.(2023秋•青秀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决定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在党的教育方针引领下,近年来,全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在我们敦品中学的校园里,也可以深切感受到“劳动育人”的理念在积极得到实践:每周的劳动课、教室和宿舍的值日劳动、值周班的公益劳动、假期的劳动作业……尤其是近段时间,学校“双龙生物园”的种植基地里,更是可以看到高一年级各班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汗流浃背地整理菜地,聚在一起交流种植技巧,统筹安排种菜的各种步骤……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劳动•成长”为主题,结合自身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作文。你可以写记叙文:叙述劳动场面,讲述劳动故事,抒写劳动感悟;你也可以写议论文,围绕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南宁高中语文高一期末典型卷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024秋•江南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十年来第一次被写进党代会的报告。很长一段时期,劳动教育在我们大中小学都“消失”了,在我们的教育方针中也不见了。二十大报告中劳动教育的回归,就是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会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现在社会上的教育焦虑,如担心孩子上职业学校等问题,根源在于对劳动的价值、劳动者的态度出现了认知偏差。(摘编自朱永新《二十大报告中,有这些关于教育的新提法新要求》)材料二: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劳动教育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无处不在,这在古诗词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古诗词是几千年来历经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是因为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有音韵之美,还因为它承载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任。统编版语文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数量,1—6年级共编排了112首古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使孩子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呢?首先,学习古诗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我国古代有许多赞美劳动的诗词,这些古代的诗人们对劳动给予了很高的褒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一诗千载流传,它描写具体生动,字字振聋发聩,对后人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它警示我们,一粒米,一口粥,都是通过艰辛的劳动得来的,千万不要浪费粮食。其次,学习古诗词能对学生热爱劳动以及热爱劳动人民进行积极的情感熏陶,从古至今,劳动养育了一批批中国人,我们通过读古诗词了解当时的劳动现状,让孩子们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等恶习的影响。我国最早记载劳动的是《吴越春秋》中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入个字便生动概括了我国远古渔猎时代劳动人民的狩猎场面、他们砍竹、接竹,制作弹弓,捕猎禽兽,通过紧张的劳动获取食物。《诗经》中的《伐檀》,也是一首关于劳动的不朽诗篇。“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骑,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写出了奴隶伐檀造车的劳动场景,同时也痛斥了奴隶主的不稼不穑,坐事其成的恶行。《七月》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需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福,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也描写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这是一幅场面热烈的农耕图。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一首《炉火照天地》,诗中是这样描写冶炼场景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将冶炼的场景描述得大气磅礴,荡气回肠,今人振奋,也表现出李太白对劳动人民深深的赞美。陶渊明在《归田因居》中这样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展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可以看出诗人的劳作之趣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最后,汲取古诗词中的养分能培养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宋代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描述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人用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夏日农村的劳动场景:男耕女织,日夜操劳,虽然辛苦,却也其乐陶陶,一个“学”字,道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读来意趣横生,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让孩子们从古人的生活中感到劳动光荣,体验人对生活的能动创造;感到劳动有趣,去发现大自然对人的贡献;感到劳动快乐,在劳动中发现自我的才能。希望通过阅读古诗词唤醒孩子对自然、对劳动的热爱之情,让孩子们的双手变得灵巧,智慧得到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摘编自万佳《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很长一段时期,劳动教育在大中小学都“消失”了,在我们的教育方针中也被遗澜了。B.统编版语文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意在让学生受到劳动教育,进而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C.党的二十大重提劳动教育,是对过去学校以及社会上人们忽视劳动教育的一次重大纠偏。D.李绅《悯农》一诗堪称劳动教育的经典教材,它使我们懂得尊重劳动、感恩农民、珍惜粮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劳动教育”十年来第一次被写进党代会报告中,可见我们党对“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B.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读职业学校的这种教育焦虑,其实是对劳动价值和劳动者的态度出现了认知偏差。C.我国古代有许多吟咏劳动的诗歌,学校进行劳动教育的时候可以借助这些诗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D.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热爱劳动,因此加强学校教育中的劳动教育是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题中之义。(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A.顾明远说:“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要把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重视劳动的教育功能。”B.郑板桥立嘱教子:“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C.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D.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4)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是最伟大的美,让孩子们认识这个美,是教育的奥秘之一。”请结合材料对这一名言加以理解。(5)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D(3)A(4)①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理解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②要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没有贵贱之分,进而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5)①通过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②通过古诗词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③通过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唤醒孩子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及题干中的句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意在让学生受到劳动教育,进而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错。原文说的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数量,1—6年级共编排了112首古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使孩子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虽然“劳动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原文并未特别强调小学里增加古诗文内容就是为了“劳动教育”。故选B。(2)D.“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热爱劳动”错,应该说“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或者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热爱劳动”。故选D。(3)材料一强调的是“劳动教育”的观点。A.顾明远的话,强调了劳动和教育相结合的观点。这个观点证明了材料一的劳动教育观点。B.郑板桥强调的是要自食其力,不能很贴切地证明劳动教育这个观点。C.毛泽东的话,意思是要让人们的精神变得文明,让他们的身体变得强健。这个观点不能证明材料一的劳动教育观点。D.孟子提出社会分工问题,指出有的人“劳心”,有的人“劳力”,前者统治后者,后者为前者服务。这个观点不能证明材料一的劳动教育观点。故选A。(4)①由材料一原文“二十大报告中劳动教育的回归,就是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可知,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理解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②由材料一原文“二十大报告中劳动教育的回归,就是要通过劳动教育,……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会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可知,要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没有贵贱之分,进而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5)①由材料二原文“学习古诗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我国古代有许多赞美劳动的诗词,这些古代的诗人们对劳动给予了很高的褒奖”可知,通过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②由材料二原文“学习古诗词能对学生热爱劳动以及热爱劳动人民进行积极的情感熏陶。从古至今,劳动养育了一批批中国人,我们通过读古诗词了解当时的劳动现状,让孩子们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可知,通过古诗词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③由材料二原文“汲取古诗词中的养分能培养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希望通过阅读古诗词唤醒孩子对自然、对劳动的热爱之情,让孩子们的双手变得灵巧,智慧得到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可知,通过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唤醒孩子对劳动的热爱之情。答案:(1)B(2)D(3)A(4)①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理解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②要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没有贵贱之分,进而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5)①通过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②通过古诗词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③通过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唤醒孩子对劳动的热爱之情。2.(2023秋•西乡塘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除夕的夜阿成浓雾锁城。不过才十几分钟,这座小城便成了孤城。警察封锁了高速路、公路。雾太大了。得到警察封锁道路的消息,李生慌了。他觉得害怕,好像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小城里,孤独无助。尽管他知道周围都是人,但这些人不是他的亲人。他的亲人在城外,在距离小城二十五公里的乡下,那里鸡鸭成群,小桥流水,李生迫切地想要回到那里,回到亲人的身边,那样才踏实。李生跑下楼,掏出钥匙准备开车,想到警察已经封了路,又沮丧地收回钥匙。他只有走着回家了,警察总不至于连人都拦截吧。浓雾遮蔽了周围所有的东西,除了身旁四五米的范围,其它什么也看不到。李生停下来,可以听到有高跟鞋叮叮叮敲击路面,有人在说话,隐约有人影影绰绰晃动。有人匆忙从他身边跑过,嘴里嘟嘟囔囔说着什么,一个人在身后喊着那人的名字,那人答应一声,没有回头。偶尔有一束黄的光缓慢地闪过,远远有滴滴的喇叭声。李生心慌得厉害。他想看到熟悉的人,看到熙攘的汽车,想跟人说话,说什么都行。过了一个路口,又过了一个路口,雾似乎越来越浓,像牛奶漫天倾泻,抹也抹不开。李生掏出手机,试图找出一个人跟他聊天,很奇怪,显示有信号,手机就是打不出去。他一遍一遍地拨手机里存储的每一个号码,不管谁。110、120、119,甚至114,他都拨了,一个也拨不出去。李生加快了步伐。总会走出去吧。越这样想,却似乎越陷入了迷宫,好像一直在原地打转。像被人施了魔法,所有的东西都消失在浓雾里,轻飘飘地,就没了。突然,一条黑色的小腊肠狗从身边跑过,李生欣喜若狂,可爱的小狗,尽管它不会说话,但也是个伴。李生紧跟着脚步轻盈的小腊肠,生怕跟丢了。小腊肠似乎明白李生的心思,它的脚步慢下来,李生可以很轻松地与它并行。李生默默地说:小狗,谢谢你。也许是觉得没意思,和李生一起跑了一会儿,小狗叫了几声,突然往斜刺里窜过去,李生喊“站住”,但无济于事。少顷,他听到了两只狗的叫声,小腊肠找到了它的伙伴。真是悲哀啊。走,赶紧走。赶紧离开这座可怕的孤城。终于,到达出城的路口了。警察背着手站成一排,如果不是身上米黄的荧光背心,李生根本看不到他们。他跑过去,想从警察中间穿过。可他们站得实在太密,李生又太胖了,根本穿不过去。李生说:警察同志,请让我过去。这些威严的警察居然没有一个人搭理他。李生拉拉他们其中一个的衣服:求求你,让我过去,我要看我爸看我妈我妹看姬小凡。还是没人搭理他,好像他面对的是一排水泥砌的警察。李生哭喊起来,他的恐惧已经蕴集到了顶点,一下爆发出来,孩子一样大声地哭,绝望地喊。但那些警察依然无动于衷。喊过哭过,李生的心稍稍安定了些。既然哭喊没用,就要想别的办法,必须尽快离开这里,离开这座浓雾紧锁的孤城。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李生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他只能盯着那些米黄的背心,连成一条线的黄背心,从那里感觉到一点温暖的气息。过去的日子,排山倒海一样来到李生眼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妹妹在一起,和姬小凡在一起,快乐得到处都是和煦的阳光,多好啊。可现在,除了雾什么也没有。就在李生一屁股坐到地上,丧失一切信心的时候,天居然一下放晴了。浓雾像缕缕的丝帛一样被轻轻抽走,霎时,阳光遍地。他恍惚地站起来,看看前方,一条宽阔的道路,通往他家乡的路,路上全是等待进城的人和车。看看身后,一座座美丽的大楼高高挺立,楼上的招牌清晰可见。一切就像梦一样。一个小警察过来对他说:走吧,现在可以走了。去哪儿?你不是要回家吗?我回去干嘛?又没事,我上个月刚回去过。可是,你刚才哭着喊着说要回去的。我现在又不想了。李生转身向回走,一座大楼的十一楼上,有他打开的电脑,没干完的工作。(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B.文中插叙“我”小时候述进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C.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更有对人生无常的哀痛。D.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B.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C.“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凌凉与犹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恬馆形成了对比。D.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他人物推到前合,让读者来认识其音容笑貌,而“我”!其后,处于次要地位。(3)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列举分析。【答案】(1)C(2)D(3)①渲染寒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②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4)①“我”为老伴的病情担忧,为了安慰老伴,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而老伴最后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等,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老伴生重病,“我”没告诉别人,敢于面对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②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我”陌不相识,叫“我”一起过年,告诉我小饭馆的位置,还祝“我”老伴早日康复。体现了以苦为乐、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③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对待“我”很热情,价格与平时一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体现了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④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口后才走,体现了为人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3)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效果几个方面思考。(4)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和表情神态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1)C.“更有对人生无常的哀痛”错误。司机只知“我”老伴住院,而不知其病重危及到生命,因此“对人生无常的哀痛”语意过重,无中生有。此选C。(2)D.“‘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错误。从文章来看,“我”与文中所写人物及大多数的事件都有联系,而在叙述时,“我”也参与其中,和其他人物共同为表现文章主旨服务,因此,并没有“隐身其后”,也不是处于次要地位,“我”是线索人物。故选D。(3)在选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渲染寒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结合“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有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插叙“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结合“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等分析,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托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4)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有“我”除夕夜为安慰妻子,冒着大雪,去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有“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请“我”喝酒,帮“我”指路,祝“我”老伴早日康复等;有“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帮“我”烧菜,价格与平时一样;有“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还有“我”病重的妻子,自己已经病危,还劝“我”“你一定要好好活着”。结合“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等分析,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我”没告诉别人,敢于面对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结合“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等分析,体现了以苦为乐、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结合“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老板娘说,没问题”“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等分析,体现了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结合“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心里不是滋味。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等分析,体现了为人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这些人有的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有的为人热心,救助危难,有的待人细心,体贴入微。这些描写表现了浓浓的人性美,是作者的匠心所在。答案:(1)C(2)D(3)①渲染寒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②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4)①“我”为老伴的病情担忧,为了安慰老伴,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而老伴最后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等,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老伴生重病,“我”没告诉别人,敢于面对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②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我”陌不相识,叫“我”一起过年,告诉我小饭馆的位置,还祝“我”老伴早日康复。体现了以苦为乐、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③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对待“我”很热情,价格与平时一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体现了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④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口后才走,体现了为人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二.诗歌阅读(共1小题)3.(2023秋•南宁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张先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诗],江空月静。[注]汉妃一曲: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一曲”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词的前三句炼字精巧,“连”“垂”字描绘出原野与晴空、天色与澄江相接的江上美景图。B.“汀洲”三句转向人物描写,隐士伴着落日归来,衣带修长,飘飘欲仙,潇洒飘逸。C.下片前三句写美人“撷香拾翠”回到船上,整理彩带红绳,便在彩绘的屏障内休息。D.“玉盘”一句化用《琵琶行》的“大珠小珠落玉盘”,写出了乐声的清脆圆润、错落有致。(2)请比较本词的“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与白居易《琵琶行》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在描写音乐上的异同。【答案】(1)C(2)相同点:“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用到了以景结情的手法。都通过写江中的月亮突显听众沉浸在余韵之中,表达出对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的赞美之情。不同点:“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人物没有直接出现,只是景物描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人物直接出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琵琶女的演奏技艺高超。【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对比鉴赏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C.“回到船上”错,“撷香拾翠”是指采摘香草,拾取羽毛,是具体的行为动作,而不是回到船上。故选C。(2)“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意思是我还是尽情地听吧:任她们演奏完一曲如泣如诉的《昭君怨》琵琶曲。此时,唯见江面空阔,月光皎洁。“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意思是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之中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这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江空月静”和“江心秋月白”都是通过写江中的月亮突显听众沉浸在余韵之中,表达出对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的赞美之情。这是二者表达技巧的相同点。“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两句只有景物没有,没有人直接出现。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如泣如诉的昭君怨曲,把听众带进了哀愁的境界,相对无言,月夜格外的沉寂,留下了无穷的余韵,让人回味。“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有人在内。“悄无言”表明听众存在;“秋月白”是环境描写。从侧面突出了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通过侧面的烘托,让读者感受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答案:(1)C(2)相同点:“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用到了以景结情的手法。都通过写江中的月亮突显听众沉浸在余韵之中,表达出对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的赞美之情。不同点:“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人物没有直接出现,只是景物描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人物直接出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琵琶女的演奏技艺高超。译文:绿色的原野远望与天空相接。青色的天空笼罩水面,白茫茫的江水波光浮动,一派澄澈清净。岸边柳荫小路上空无一人,柳絮随风飘荡,地上不留一点踪影。站在船头望去,越过水中的小洲看到落日下归家的人群:妇女们束着修长衣带,衫袖轻飘,竞相在芳洲上采香草、拾翠羽。其中有人步履轻盈,涉浅水而来,在春天夜晚时登上停靠于雾气笼罩的洲渚停船上。她们刚刚整理完身上的彩带红绳,聚合于船仓彩绘的屏障内。风停夜静时,从屏障内忽然传出两位琵琶女奏响的乐曲,饱含古往今来的失意文人和沦落天涯的歌女郁结的情思,有谁能够领悟?琵琶的乐声嘈嘈切切,犹如大小珍珠落到玉盘的声音。如同醉意上了琵琶女的面颊,她们美艳的双眉紧紧聚拢。我还是尽情地听吧:任她们演奏完一曲如泣如诉的《昭君怨》琵琶曲。此时,唯见江面空阔,月光皎洁。赏析:这首词的上片写日暮时分,游春女子纷纷回家,告别了白日的繁喧,万籁俱寂。下片写词人在舟中听琵琶女弹奏“今古幽思”之曲的情景,曲尽意犹存,留给人无限的遐想与回味。该词用铺叙手法写景,描画得有神有形,栩栩如生;作者善于雕词琢句,用典精妙。上阕起首三句是环境描写。“野绿连空”,见词人站船上,目光顺地平线伸延,只见辽远无际的绿色原野上接苍穹。作者又顺势举头眺望远天,晴空蔚蓝,好像与江水相连。着一个“垂”字把远望中大水相接的感觉,表现得极其形象。词人仰观俯视,只见眼前江水“素色溶漾都净”,此句本自谢朓诗“澄江净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以上三句,词人以其拿手的炼字功夫,多方面多层次地画出了一幅江上美景,晴空与绿野相连,波光粼粼,天光云影,映于澄江之中,景象浑茫寥阔,而又十分寂静。这幅图画中,“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正是绿野中的特写。这二句,显得有些平凡。作者只是把眼前景物,率直写出。淡墨一痕,不求奇峭,但妙处正这里。以平淡的句子,逗入意境,才见功力。特别是加了“无影”二字,整个画面立即灵动起来,那柳絮飞舞的轻盈飘忽,形神俱出,而且微风吹拂,轻絮飘舞,微暗的树荫中,依稀看见它们游荡回转,而一点影子也不留地面,真有一种飘忽无影的妙趣。“汀洲”句推进一层。词人完成天光云影、柳絮轻舞的环境描写后,让人物出场了。作者船上望去,首先远处看到人归之影,人影与晚霞相映,十分妍丽。人渐走渐近,看得也越清楚,连“修巾薄袂”也看得出来。由下句“撷香拾翠相竞”来看,可知这美人不是独自一人,她是结伴春游,芳洲上采香草,拾翠羽。古代女子常春季到郊外拾野鸟的各色羽毛,采各种香草。曹植《洛神赋》有“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之句,写出洛水众女神之美,此处词人借用此意,写汀洲女子的美色。上片歇拍写两个美人登上船,并停泊洲边,水边过夜。“凌波”即踩水而行,本出曹植《洛神赋》用“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晚霞辉映下,寂静的洲渚上,忽的出现了这一双美人,词人凝望的同时,也不禁产生了美丽的幻觉,目为凌波女神。这不仅细致地写了洲上女子的美,而且把词人的欣喜、惊愕,以至倾慕的心理也表现出来。这两句一方面把一整天情节的铺叙加以收束,日落春暝,美人回到船上,词人也该歇息了;另一方面,又用“烟”字,为江滨洲边刷上一层烟水凄迷的朦胧色彩,为下片抒情做好铺垫。过片“彩绦朱索新整”,写美女回到船上,一天的“撷香拾翠”之后,换妆梳洗,以更娇丽的容颜出现。接下来一句为“金凤响双槽”。“金凤”代指琵琶。本出乐史《杨太真外传》:“妃子琵琶逻逤檀,寺人白季贞使蜀还献。其木温润如玉,光耀可鉴。有金缕红文,蹙成双凤。”故苏轼《宋叔达家听琵琶》诗云:“半面犹遮凤尾槽。”这里切题《舟中闻双琵琶》。这优美的乐声里饱含着今古幽思,人物的精神境界显得高雅深沉。又用“谁省”一词,反跌出只有自己是知音的深意,把自己与琵琶女的关系推进一层。“玉盘”句由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句化来,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并举,形象地表现了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高昂处如急风暴雨,低回处如儿女私语,令人耳不暇接。人物的感情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回婉转,皆随乐声起伏,曲曲传出。乐声已至高潮,然又戛然而止,词人对音乐形象的描绘也暂收束。船上一片岑寂,无声的境界里,接下来词人省略了恰相逢知己,隔船相邀等细节,径直从借酒相慰写起。“酒上妆面”,是说琵琶女已带醉意,面颊被酒晕得绯红,故下句用“花艳”形容其醉态之美。借酒浇愁愁更愁,于是双眉“相并”。“相并”意即紧锁,表明愁怀不释。对醉态愁容的描写,形神兼备,极其工巧。既然愁怀未释,欣逢知己,欲一吐为快,于是重奏一曲,词人亦“重听”一遍。“汉妃”句用王昭君远嫁匈奴,马上弹琵琶故事。晋石崇《王明君辞序》载:“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一曲”也兼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汉妃一曲”也可以说是“今古幽思”的具体内容,其中寄托着琵琶女离乡背井、流落江湖的身世之感。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如泣如诉的昭君怨曲,把听众带进了哀愁的境界,相对无言,月夜格外的沉寂,留下了无穷的余韵,让人回味。词境从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化出。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但作者并没有一味摹仿,而是另出新意。在艺术上除了善于炼字炼句之外,在体裁上采用慢词形式,以铺叙的写法,把春郊月夜、柳花烟渚,以及在此背景上活动的人物,描画得有神有形,栩栩如生。可以说,对慢词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对铺叙手法在词中的运用,作出了贡献,开了风气之先。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4.(2024秋•青秀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节选自《大学》)材料二: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①。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节选自《大学》)材料三: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节选自《中庸》)注释①谦:通“慊”,满足。(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对应序号写在答题线上。小人A闲居B为不善C无所D不至E见君子F而后厌然G掩其不善H而著其善(2)下列对材料中画横线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A.“格物”,格,至也;物,犹事也。指对事物内在本质进行探究,进而推究事物的原理,开启智慧。B.庶人:泛指无官爵平民;百姓。周代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的人称为国人,国人也就是庶人。C.“人之视己”中“之”意为“取消句子独立性”,与“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中“之”的用法相同。D.“肺肝”比喻内心,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肝肺”意义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材料一开宗明义,提出“三纲”,作为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三纲”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由己及人、由“小我”到“大我”的完整体系。B.材料一中提到的“八条目”被称为“内圣外王”,是实现“三纲领”的步骤和过程,有先后本末之分。其中“正心”具有根本的重要性。C.材料二提出君子在独处的时候要保持谨慎的态度,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不要自己欺骗自己,更不能欺骗别人,因为内心的真诚会直达外表。D.材料三中提出“诚者”是天道属性,是由圣人来体现,但文章强调并非只是圣人之道,只要愿意付出成倍的努力,便能以勤补拙,进而获得成功。(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②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5)结合材料,用自己语言概括如何才能达到修身之“诚”。【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句意:小人在独处时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一见到君子便会躲躲闪闪,掩盖自己的邪恶行径,而显示其如何善良。“小人”为主语,“闲居”为状语,“不善”意为不好的事情,作“为”的宾语,所以“小人闲居”和“为不善”之间不可断开,应在C处断开;“无所不至”作省略的主语“小人”的谓语,应在“无所不至”的后面断开,即E处;“见君子而后厌然”和“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是小人见到君子时的两种表现,即应在G处断开。故选CEG。(2)A.正确。B.错误。“国人也就是庶人”错误。国人中的上层为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C.错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别人看你;结构助词“的”。句意: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D.错误。文中的“肝肺”“肺肝”都是“内心”的意思。句意:就像能看见你的内心一样清楚;内心像冰雪一样纯净透明。故选A。(3)B.“其中‘正心’具有根本的重要性”错误。应是“修身”具有根本的重要性。故选B。(4)①“明”,彰明,形容词作动词;“亲”,亲近/新民,使天下人去旧立新;“止”,至,到;“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②“果”,如果;“虽”,即使;“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得聪明。译文:如果真能做到这样,即使愚笨一定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一定会变得刚强。(5)①材料一中提到“诚”的部分主要是“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由此可知,要推究明白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②材料二中提到“诚”的部分主要是“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由此可知,不要自欺欺人,哪怕是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使自己的行为谨慎,一丝不苟。③材料三中提到“诚”的部分主要是“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由此可知,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坚守不渝。答案:(1)CEG(2)A(3)B(4)①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②如果真能做到这样,即使愚笨一定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一定会变得刚强。(5)①推究明白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②不要自欺欺人,哪怕是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使自己的行为谨慎,一丝不苟。③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坚守不渝。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意欲使自己意念真诚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一律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材料二: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慎重。小人在独处时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一见到君子便会躲躲闪闪,掩盖自己的邪恶行径,而显示其如何善良。(殊不知)别人看你,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材料三: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有未学之事,必须学会,学不会决不放下;有未问之事,必须问明白,问而未知,决不放下;有未思之理,必须思而彻悟,思不彻悟,决不放下;有未辨之义,必须辨明,辨不明,决不放下;有未力行之事,必须切实奉行,行不切实,决不放下。别人一次就能做好的事情,只要自己肯做上百次也一定能做好;别人要十次能做好的事情,只要自己肯做上千次一定也能做好。如果真能做到这样,即使愚笨一定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一定会变得刚强。四.默写(共1小题)5.(2023秋•南宁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封狼居胥”之雄心,只怕会有“赢得仓皇北顾”的结局。(2)苏轼《赤壁赋》中“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无消无长的自然规律。(3)猿声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古人常借它来传情达意,比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答案】(1)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故答案为:(1)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重点字:赢)(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重点字:盈)(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重点字:渚)五.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6.(2023秋•南宁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2016年,中国作家麦家携《解密》与欧洲读者见面并在德国汉堡举办德语版《解密》签售活动。该小说讲述了数学天才容金珍演变成破译密码专家的故事。作者描述了容金珍无与伦比的能力,表达容金珍最后陨落的痛惜,从而向读者发出了如何掌控个人命运、奉献牺牲的意义何在、何为国家正义等一系列问题。《解密》被翻译的语种已经多达33种。德国人安娜特经营着一家专售译成德文、英文的中国图书的网络书店,但是,①_______。安娜特说:中国文学在德语市场的情况不是很乐观,在欧洲,读文学的群体在量减,读中国文学的人就更加凤毛麟角了,没想到,这次汉堡的签售活动,②_______。而此后,从莱比锡到柏林、从维也纳至慕尼黑,《解密》的签售,③_______。对于《解密》在欧洲的热销,载誉归来的麦家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某一个作家的某一部小说的‘走红’,都有一定的偶然性,这种偶然性到必然性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1)下列句子中的“一定”和“都有一定的偶然性”中的“一定”,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只要身体各部分相应的官能担负得了,就可以进行一定的锻炼。B.唐衰兵乱,又百馀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C.因他性子执拗,主意一定,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D.我们一定要和敌人战斗到底,任何困难都无法使我们退却。(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A(2)①销量并不理想②书居然卖断了③也突破了书商们的预期(3)故修改为:作者描述了容金珍无与伦比的能力,表达对容金珍最后陨落的痛惜,从而向读者提出了如何掌控个人命运、奉献牺牲的意义何在、何为国家正义等一系列问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正确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3)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找出有语病的地方,正确修改。【解答】(1)“都有一定的偶然性”中的“一定”,意思是:一些,一部分。A.一些,一部分。B.一经平定。C.一经确定。D.必定,必然。故选A。(2)①结合“中国文学在德语市场的情况不是很乐观,在欧洲,读文学的群体在量减,读中国文学的人就更加凤毛麟角了”的语境可知,此处可填:销量并不理想。②结合“读中国文学的人就更加凤毛麟角了”的语境及“没想到”的转折可知,此处可填:书居然卖断了。③结合“而此后,从莱比锡到柏林、从维也纳至慕尼黑,《解密》的签售”与前文的照应及后文“在欧洲的热销”的提示可知,此处可填:也突破了书商们的预期。(3)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缺介词,应在“表达”后加上“对”;二是“发出”与“问题”搭配不当,应将“发出”改为“提出”。故修改为:作者描述了容金珍无与伦比的能力,表达对容金珍最后陨落的痛惜,从而向读者提出了如何掌控个人命运、奉献牺牲的意义何在、何为国家正义等一系列问题。答案:(1)A(2)①销量并不理想②书居然卖断了③也突破了书商们的预期(3)故修改为:作者描述了容金珍无与伦比的能力,表达对容金珍最后陨落的痛惜,从而向读者提出了如何掌控个人命运、奉献牺牲的意义何在、何为国家正义等一系列问题。7.(2023秋•南宁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留白,是中国美学的精髓。中国画的留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无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