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管理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000字_第1页
《设施管理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000字_第2页
《设施管理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000字_第3页
《设施管理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000字_第4页
《设施管理探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施管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1设施管理理论研究综述设施管理作为一门新兴行业发展历史并不悠久,最初设施管理理念是物业管理理念的一个延伸,物业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建筑运营效率、资产利用率等问题,工程项目运营阶段管理范围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增加,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设施管理从传统的物业管理范围内脱离出来,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行业[4]。并且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设施管理在企业管理以及城市治理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以及实践人员开始对设施管理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和实践。在这期间,不同的学者对设施管理的定义都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详见表1.1。这也就使得行业内对“设施管理”这一词的界定一直都模糊不清。表1.1学者对于FM的定义学者FM的定义Becker(1990)设施管理可通过计划、设计和管理建筑及其相关建筑系统、设备和家具,在这快速改变的世界,更好地帮助组织提高实现基本商业目标的能力。设施管理是一种管理功能而不是一种技术功能[5]。Nourse(1990)设施管理很少关注公司的全面战略规划,没有得到基本的重视[6]。Alexander(1992)设施管理需要发展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组织获得更好的适应能力,同时设施管理必须进行战略规划明确其发展与组织运营和业务之间的关系。通过设施管理对核心业务的支持,可以创造更多价值[7]。NHSEstate(1996)设施管理对企业的工作空间、员工和工作过程予以协调,整合了商业管理、建筑学、行为和工程科学等专业领域[6]。BernardWilliams(1996)设施管理与组织管理过程有关,主要涉及三部分:任务,信息和服务管理[6]。HinksandMcNay(1999)设施管理包括:维护管理,空间管理,新建和该建筑物的管理,房地管理,关联的支持性业务管理[6]。Nutt(2000)设施管理的主要功能就是在战略和操作的支持性层面上进行资源管理,主要通过财务资源管理、物质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资源管理对业务、人员、资产和信息进行整合管理[8]。LindaTay(2001)设施管理是通过综合管理工作空间以提高企业绩效[6]。DavidLeifer(2003)设施不仅包括土地、房屋、设备和家具。也包括通信、车辆及任何非核心业务支持的服务[9]。根据表1.1,不难发现1990年Becker定义的设施主要为有形的资产,但随后学者们对设施的定义扩展到了所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1992年Alexander提出了设施管理提供支持性服务,2003年DavidLeifer则强调了服务包括对非核心业务的支持;对管理的定义也从广泛的任务,信息和服务管理具体到财务、物质、人力、信息和知识资源管理;并且在2000年时Nutt明确指出在企业组织中设施管理的战略地位[6]。虽然设施管理的定义还未完全统一但是设施管理理论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适应着新的环境并逐步趋于完善。对设施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始于20世纪50年代左右的美国并在70年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欧洲的设施管理实践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在90年代后设施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扩展到亚洲和非洲。设施管理理念传入我国首先是从香港开始的,1992年香港首先设立了国际设施管理协会分部,2000年成立香港设施管理学会[10]。由于设施管理具有提高和保持高品质的业务空间、整合和支持组织内部所有设施相关的业务、降低设施全生命周期运行的成本、支持组织的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等的实际意义,所以我国对设施管理的研究起步虽然较晚,但也迅速展开了对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如表1.2所示。表1.2我国有关设施管理研究交流情况年份社会活动2002年上海召开〈设施管理〉小型研讨会[11]2004年8月北京召开〈医院设施管理〉研讨会[11]2004年6月香港设施管理协会在北京召开〈设施管理新世代〉研讨会[11]2005年10月香港设施管理协会在上海主办召开〈策略性设施管理在中国〉研讨会[11]2006年10月香港设施管理协会在重庆召开〈设施管理解决方案〉研讨会[11]2007年9月北京举行〈中美设施管理专家研讨会〉2010年9月北京举办〈第二届亚太设施管理峰会〉2013年9月上海召开〈全球设施管理峰会(亚洲)〉2020年9月北京举办〈中国设施管理行业高峰发展论坛〉设施管理实践的必要性使其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设施管理对组织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大量的劳动密集型物业公司也逐渐成为知识密集型企业,从简单的外围服务商转换为内部紧密协作者,提供各类增值服务。1.2设施管理信息化研究综述日本研究者梅棹忠夫首先提出“信息化”的概念。信息化在世界上被定义为是一种过程,即运用不断发展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使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妥善地处理[4]。1950年初,HerbertA.Simon提出“管理依赖于信息和决策”的思想,特别强调了信息联系在决策中的作用[12]。1985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GordonB.Davis全面阐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和组成[12]。90年代后,出现了“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再造”这两种新兴工具,它们革命性地转变了组织构建的思路和方法。其中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软件应用和电子信息,业务流程再造则是指对于组织之内和组织之间的工作流程和过程的分析和设计,只有将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再造结合应用才有可能改变不同专业领域的业务方式,建立一个新型工程。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网络工程从远程终端连接阶段、局域网阶段,网络互联阶段、到信息高速公路阶段地飞速发展,软件工程从程序设计、商品化到聚焦于如何在Internet平台上整合资源,形成巨型、高效、可信的虚拟环境,为所有用户提供共享和服务[13]。信息化管理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复杂化、大型化、精细化和国际化,各国加大了对工程管理信息化以及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力度,这也大大推动了设施管理信息化的发展。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技术是近十年来在CAD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维(三维、四维、五维、n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大量应用于建筑建设管理中,应用较为成熟。BIM可以在建筑虚拟模型中对建筑中包括进度、成本、各相关利益方等的信息进行查看、修改,从而实现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质量、降低风险的目标[14]。通过将BIM技术应用于FM领域是不少学者研究的焦点,如表1.3所示。表1.3学者对BIM-FM的研究学者研究结果M.Yalcinkaya和V.Singh(2014)FM信息系统管理了许多建筑和设施的信息,但各种各样的图形和非图形信息储存在建筑设计、实施阶段的BIM模型中,尚未与现有的FM系统充分集成。文章通过对BIM与FM系统各种功能和相互作用性质中发现了BIM对FM系统的好处,以及潜在的增值能力[15]。PerrinePittet,ChristopheCruz、ChristopheNicolle(2014)提出了设施管理面临的两大挑战:1、确保建设项目从施工阶段到FM管理阶段的知识(包含技术、资产等)的一致性,2、提供支持项目各个参与方更新和共享信息的途径。并提出了本体版本图这一新方法来发现不同信息的变化对本体变化的影响,说明了如何确保设施信息管理时一致性的问题[16]。R.Liu和R.R.A.Issa(2013)指出在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可维护性,并指出应该加强对行业各个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分享和交互问题的研究[17]。PishdadbozorgiP(2018)确定了设施管理所需的BIM数据,并对整个项目开发阶段可用于设施管理中的BIM数据集成过程进行分析,通过研究软件的互操作性,实现BIM与设施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验证了BIM技术在设施管理中的适用性[18]。由表1.3可发现,FM信息数据与BIM模型难以融合,为了减少“信息孤岛”的出现,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信息化平台的协同作用,各协会、机构相继提出了信息化标准体系。1995年国际协作联盟(IndustryAllianceforInteroperability,IAI)在伦敦成立,1997年1月发布了建筑业国际工业标准(IndustryFoundationClasses,IFC)。随后陆续发布了IFC1.0、IEC1.5和IFC1.5.1等。IFC标准的制定使得软件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格式得到统一,建筑信息数据标准化、规范化,不同专业以及不同软件之间可对建筑信息进行有效的交流,帮助软件开发商开发一个可协同工作的软件平台,从而形成系统集成,数据交换和共享[19]。以及1998年由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ProjectManagementAssociation,IPMA)发布的国际项目管理资质标准(ICB),对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标准、方法进行了描述[1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项目管理标准ISO9000和ISO10006,我国《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J/T121-99)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等[20]标准。为了实现从工程数据标准到设施管理数据标准的转换,支持设施管理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数据的共享,2000年KevinYu等在IFC基础上,提出了设施管理数字标准(FMC)[21],2012年中国设备管理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设备管理体系要求(PMS),2018年ISO颁布了ISO41001《设施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姚晓勃、夏靖怡、许志远等.智慧设施管理(SmartFM)战略研究报告[R].同济大学复杂工程管理研究院设施管理研究中,2018.周诗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问题及发展路径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0(17):61-62.陈劲.绿色智慧城市(一)[J].信息化建设,2010(03):8-13.王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20.Becker,F.Facilitymanagement:acutting‐edgefield?[J].PropertyManagement,1990,8(2):108-116.钱江.设施管理信息化[D].复旦大学,2010.Alexander,K.FacilitiesManagementintheNewOrganization[J].Facilities,1992,10(1):6-9.Nutt,B.Fourcompetingfuturesforfacilitymanagement[J].Facilities,2000,18:124-132曹吉鸣,缪莉莉.设施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王小峰.设施管理外包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陈景勋.设施管理在我国的理论探索及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7.尹妙.“PMO信息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8.惠琍琍.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化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D].南昌大学,2019.曹效义.工程管理信息化与BIM技术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06):236-239+27-28.Yalcinkaya,M.,Singh,V.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forfacilitiesmanagement-literaturereviewandfutureneeds[J].IFIPAdvancesin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2014,442:1-10.Pittet,P.,Cruz,C.,Nicolle,C.Anontologychangemanagementapproachforfacilitymanagement[J].ComputersinIndustry,2014,65(9):1301-1315.曾思颖.基于BIM的建筑设施管理信息需求与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7.田金瑾.基于BIM的大型商业建筑设施管理系统研究[D].郑州大学,2019.卫刚,“IAI与IFC简介”,/view/24ae999d9e3143323868934e(2020/5/25).汪应洛.工程管理概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方宇,李莉,王春晖.BIM技术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