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案_第1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案_第2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案_第3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案_第4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解决方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介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可用于综合检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包含八个内容量表,分别为:学习焦虑、社交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个体解决方案:一、学习焦虑1、概念学习焦虑是学生由于内心某种矛盾而产生的不安或不愉快的心理反映,它是学生群体中一种特定的紧张状态。有焦虑反应,一般属于正常状态。适度的紧张可以维持学习的兴奋度,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所以说,在学习过程中,有必要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但反之如果调整不好,则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效果,过度的焦虑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带来许多有害影响。2、学习焦虑的临床表现广泛性焦虑以广泛而持久的焦虑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与环境的不相符合的痛苦体验以及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学习焦虑是广泛性焦虑的一种,它受个体的人格特质、阅历经验、认知能力、身体状况等生理或心理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表现为紧张、恐惧等情绪状态,常伴有退缩、回避和防御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1)认知成分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或自我的歪曲、消极认知所形成的意识体验。(2)生理成分表现为植物神经紊乱,自主神经活动增强,引发如心悸、口干、呼吸困难、胃肠不适、多汗、震颤等躯体症状。(3)行为成分它是通过防御或逃避而表现出来的一定的行为方式,主要行为表现有两方面,一是拖延,二是回避,前者表现为学习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制定的学习计划不能履行,借故拖延,后者表现为在学习或考试时紧张多动、缺乏思考条理、思维混乱、中止考试或作业等行为。3、学习焦虑的解决方案学习焦虑与社会、学校、家庭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客观的因素,在治疗时如果尝试改变外界环境不符合实际,也违反了心理治疗的原则,因此只能改变学生对外界压力的应对方式和自身的认知观念入手。因而在咨询学习焦虑的过程中常常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1)认知疗法学习焦虑的学生个体通常比较敏感、耐挫折能力弱、虚荣心较强,总是希望自己事事都比别人强,一旦结果没有达到预期,就容易丧失信心,对自己产生怀疑,情绪就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变得沮丧、低落。改变学生的认知,消除其对学习的不合理信念,适当减轻周围环境的压力,引导学生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及调动学生个体积极的自我防御机制,用理性的情绪疗法,纠正认知上的偏差是缓解焦虑情绪的有效办法。(2)行为治疗行为治疗又称为行为矫正,主要用来改善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的行为和心理。对于学习焦虑而言,较为有效的行为治疗方法包括放松训练、自信训练和系统脱敏治疗等。自信训练主要是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积极的认识学习的作用和影响,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塑造健康的自我意识,有效改善个人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放松训练是完成特定的程序,通过反复的训练让学生个体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生理心理活动,使身心达到放松状态,调节紊乱功能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放松训练主要有呼吸法、暗示法和音乐法等。二、社交焦虑1、概念社交焦虑是指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当社交焦虑的个体被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者可能受到他人的仔细观察时,会表现显著的对社交情境或活动的焦虑,并且担心自己的言行会使自己丢脸。2、社交焦虑的临床表现社交经历的临床表现包括精神症状以及躯体症状两方面。(1)精神症状精神症状包括害怕、恐惧以及焦虑。(2)躯体症状躯体症状包括心跳加快、出汗、发抖、口吃、脸红、肌肉紧张及恶心、腹泻等症状。3、社交焦虑的成因(1)行为主义的解释行为主义主要以条件作用原理和社会学习理论对社交焦虑的形成原因进行解释。行为主义者们认为,社交焦虑是条件化作用的情绪反应,在社会情境中之所以产生焦虑,是因为该情境中的刺激曾与可怕的或者厌恶的事件紧密联系。原本是中性的社交场合,通过条件化,就成为了能引起焦虑的条件刺激。他们认为创伤性事件的直接条件化往往发生在童年时期,以至于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情境刺激,与过去的回避的经验紧密相联系,而形成社交焦虑。从替代性学习的观点来看,社交焦虑的产生时模仿习得的结果,与父母和关系亲密的人交流模式是相似的。还有人认为社交焦虑的产生是由于社交技能习得的缺乏。(2)认知理论的解释认知理论放弃了行为主义忽视人的理性作用、把社交焦虑当成是动物化或者机械式的习得的观点,而强调认知在社交焦虑形成中的作用。认知理论派认为错误的认知,比如,对于自己的社会表现的否定性自我评估、在社会交往之前或者之后的否定性自我声明、不合理信念、对自己社会表现中积极与消极事件的选择性记忆、注意偏向社会威胁性线素、对于自己能力和表现的低期望等等,导致了社交焦虑情绪的产生,最终导致社交回避行为。(3)其他解释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早年性经历、潜意识冲突对于社交焦虑的影响,新精神分析更多的强调受社会文化影响的早年经历,比如霍尼强调由于童年的不安全感、不被喜爱感或者不受重视感,产生基本的人际焦虑,个体采取迎合、对抗与远离人群的应对方式。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则认为社交焦虑的产生源于爱与尊重的需要未被满足而导致的个体归属感的缺失。4、社交焦虑的解决方案(1)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简称REBT,它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理性认识在人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特点是,它承认并强调心理机能的整体性,认为人的感知、思维、体验和行动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在治疗途径上也广泛采纳情绪和行动方面的方法,但它更突出地重视理性和认知的作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羁绊假定是:人的情绪时来自人对所遇到的时间的信念、评价、解释,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本身,受认知的牵引。(2)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型中,A指诱发性事件,B指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ABC指出认知是事件和情绪之间的中介,人们对于同一个事件产生不同情绪的原因是由于对事件的认知不同,而产生这些认知的原因和过去的经验有关,而对事件的经验总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因此,只要改变不合理的认识,就可纠正不良情绪。(3)社交焦虑的精神分析干预社交焦虑的精神分析干预主要是针对由于信任而造成社交焦虑的个体进行的。因为无法建立信任是由于最初的客体关系未处理好而造成的。客体是指有特别意义的人或事物,与关系结合在一起时,客体涉及人与人的关系,塑造着一个人现在与他人的互动模式。只有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进行个体干预,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目前对于由于信任造成的社交焦虑,主要是采取精神分析的方法进行个体治疗。(4)社交焦虑的人本主义干预社交焦虑的人本主义干预主要是以罗杰斯的“交友小组”为代表。其主要程序模式为:①无目的漫游;②对自我表达或探索的抗拒;③对过去感受的描述;④消极感受的描述;⑤对个人有意义资料的探索与表达;⑥在团体内能直接表达对他人的感受;⑦在团体中日渐发展出治疗的能力及空间;⑧自我接受与改变的开始;⑨虚伪、假象的舍弃;⑩个人接受回馈;⑪挑战;⑫在团体外的互动联系;⑬基本的心灵相通;⑭对积极亲密感及积极感受的表达;⑮团体中行为的改变。其中9-15不是按严格的顺序发生的,他们是并列的、混同的。罗杰斯发现,这样的交友小组最明显的缺陷是,这种团体治疗的效果持续的时间比较短,而且存在一种潜在的冒险,即团体成员在公开场合开放自己之后,他所提及的问题并不能得以解决或处理。更多地是他们离开团体以后,必须去见心理咨询师,以便处理那些在团体中未处理的问题。所以人本主义的理论更多地是作为团体干预的指导理念贯穿始终。三、孤独倾向1、概念孤独是指孤单寂寞的心态。通常表现为渴望与人交往,也不存在厌烦他人、对他人有戒备的心理,在与人交际时一切如常,绝不会有做作使人感到不舒服的表现。2、孤独倾向的临床表现(1)社会交往障碍个体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缺陷。个体回避目光接触,对声音缺乏兴趣的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会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者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个体在交往方式上存在问题,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的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2)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个体对一般儿童所喜欢的玩具或者游戏缺乏兴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趣。个体的行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通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怪异的行为。(3)其他症状部分个体可能存在精神发育迟滞,也可能存在智力低下的情况。3、孤独倾向的解决方案目前提倡的是综合疗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的采取各种心理干预技术。治疗原则是:①早发现,早治疗;②促进家庭参与,让父母也成为咨询中的合作者和参与者;③咨询方案应该个体化、结构化和系统化;④咨询训练的同时要注意个体的身体健康;⑤坚持咨询,持之以恒。训练过程中同时遵循以下原则:①对学生行为宽容和理解;②特别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1)结构化教育结构化教育是以社区为基础,旨在改进个体与家庭、亲人、社会之间互相理解,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能力。结构化教育项目需要专业人士和教师记忆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应用较多的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建立的教育课程。该疗法的核心是增进学生个体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疗法特别注意环境的特殊布置,运用视觉提示、训练程序表和所谓“常规”及建立个人工作系统等方法开展训练,有系统、有组织的安排教学,使个体认识、明白环境要求,明白因果关系,增强沟通,并从中弥补其感知觉、运动和社交等方面的不足,同时纠正不当行为,从而获得包括语言、社交、感知觉和行为等全面的改善。(2)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在针对孤独倾向的咨询治疗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源于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主要是以巴甫洛夫首创的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斯金纳所提出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以及班杜拉等人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常用的训练方法有阳性强化法、阴性强化法、惩罚法、暴露法、塑造法及链条法等。行为疗法以其操作技术具体、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广泛的使用。而且行为疗法疗效快、治疗费用低,大部分来访者都能够承受。但是,极端的行为主义者只强调刺激一反应(S-R)之间的关系,忽略了人的理想、认知等因素的作用;所重视的只是外在学习的行为而不是人的本身,不把人当作关注的对象。单纯的行为治疗使用的范围有限,主要适用于矫正儿童不良行为,通常需要与认知疗法结合起来。(3)感觉统合训练该疗法主要运用滑板、秋千、平衡木等游戏设施对个体进行训练。这种疗法对个体的动作协调性、注意力、情绪稳定性及触觉过分防御行为方面有改善。听觉统合训练属于感觉统合训练的一种,由法国医生创立。听觉统合训练设计听力学、行为分析和处理、教育问题及家庭治疗后的咨询。此外,类似于感觉统合的疗法还包括音乐治疗、挤压疗法等。音乐治疗运用音乐与语言结合的方法、音乐与韵律动作结合的方法、使用打击乐器以及即兴的方法。强调以最简单的音乐技术,调动个体的各种心理能力得到充分的激发,以此矫正心理问题。(4)游戏疗法游戏疗法起源于精神分析学派,后来不断发展形成儿童精神分析游戏治疗、儿童中心游戏治疗、认知行为游戏治疗、格式塔游戏治疗、亲子游戏治疗以及集体游戏治疗等方法。沙盘游戏治疗是一种游戏治疗方法。来访者在咨询师的陪伴下,选择自己需要的玩具模型在沙盘中拜访,从而再现其多维的现实生活,充分展现自己的内在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身心灵的知性理解和情感关怀,使来访者的无意识整合到意识当中。(5)地板时光训练地板时光训练是以人际关系以及社会交往作为训练的主体。在地板时光训练中,教师或家长是根据个体的活动和兴趣爱好决定训练的内容,在训练中,父母或老师一方面配合学生的活动,同时在训练中不断制造变化、惊喜、困难,音带学生在自由愉快的时光中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而发展社会交往能力,训练活动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时段。四、自责倾向1、概念自责是指责备自己,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学生个体不认为是他人的问题,而经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称为自责倾向。积极的自责既是一种对他人的道歉,也是一种自我心灵的解脱,它既可以化暴戾为祥和,也会使人真诚相待。消极的自责常常表现为过度的责备自己,致使自产生沮丧、悔恨、郁闷、绝望等心理,影响身心健康。2、自责的成因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关爱与认可的不安。这种状态是受悲哀和忧郁情绪支配的。当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当所致。家长、教师的要求过高容易使学生个体产生受挫心理,过多的受挫心理容易导致对自己的不自信和自责心理,害怕辜负家长和老师。3、临床表现(1)自我评价过低学生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当在学习上遇到失败或者挫折时常有自卑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认为把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当前的学习要求。(2)归因学生常常将失败或者过失归咎于自己,由此陷入强烈的自责情绪中。4、自责倾向的解决方案(1)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是阿尔伯特·艾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它的基本假设是,我们的情绪主要根源于我们的信念、评价、解释,以及对生活情境的反应,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艾利斯认为,人生来便具有用理性信念对抗非理性信念的潜能,但人常常为非理性信念所干扰。艾利斯把他的疗法归纳为ABC理论。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events,As);C代表结果(consequences),是A发生之后,个体出现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而B指信念(beliefs),是对于A的解释、认知、评价或看法。不是A直接引起了C,而是B直接引起了C。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观念B来改变、控制其情绪和行为结果C,这是治疗实践的核心。为了达到治疗的目的,合理情绪疗法常运用的技术包括:与非理性信念辩驳,教导治疗对象学会驳斥自己的不合理想法,如“你这样想有什么样的证据支持?”,“如果你想象的事情发生了,真的会带来大灾难吗?”……布置家庭作业,即要求治疗对象将问题列出并对其加以质疑;角色扮演,治疗对象可以通过练习特定的行为而引出在某一情境中的感觉;放松技术等。(2)认知疗法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贝克在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建立了认知疗法。其基本假设是,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内心的体验和反应。改变那些导致功能失调的情绪与行为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改变不正确且功能不良的想法。歪曲和错误思维的种类主要包括:任意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泛化、夸大或缩小、极端化、个人化等。这些思维导致了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发生,而来访者本身往往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针对功能不良的思维可以运用的治疗技术主要是,咨询师首先使来访者学会识别自动化思维和错误认知,然后对错误认知进行真实性检验,这是治疗的核心。在治疗中鼓励来访者把信念当作假说看待,设计方法来调查、检验这种假说,最后来访者可能发现,绝大多数时间里他的这种消极认知和信念是不符合实际的,然后在此基础上改变来访者的认知。其中一种技术叫作“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治疗计划要求来访者忽略掉周围人们的注意,让来访者通过现实检验发现实际上很少有人会注意自己的言行。认知疗法把眼光放在了人的认知上,强调意识的重要性,认为人的意识是导致情绪障碍和非适应行为的根源,它看到了人的很多心理障碍是受思维限制的。在治疗方法上,认知疗法在调整和改变人的不合理认知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对其进行行为方面的矫正和训练。其治疗时间短、见效快,并且能够解决行为疗法所不能解决的意识层面上的问题,因此,它的适应范围非常广。现在,认知疗法在心理治疗领域扮演着令人瞩目的角色。(3)人本主义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的代表是以人为中心的疗法。这种疗法是由卡尔·罗杰斯发展出来的,它的基本目标就是使来访者充分地发挥潜能,实现自我统合,促进个体心理的健康成长。罗杰斯深信,在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人都有一种以积极及建设性态度去发展自我的倾向,这也是该治疗方法的基本假设。该疗法强调自由、选择、价值观、个人责任、自主、目的与意义在心理改变中的作用,相信来访者有能力做出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识性选择。因此,该疗法十分尊重来访者的主观经验,强调来访者在治疗中的知觉和当时的经验等,治疗师的作用就是为来访者创造出一种有助于自我探索的环境,让来访者有条件去体验并探索他们自己的所有感觉,在渐增的自我觉察的基础上,为自己找到更合适的行为。五、过敏倾向1、概念过敏倾向是指学生感受性过强,许多小事都放心不下,以至于学生行动受到损害的倾向。2、临床表现有过敏倾向的学生个体对周围环境的噪声特别敏感。会无端担心亲属中会有人受伤、生病或者死亡。个体决定事情不果断,即使做了好事也感到烦恼。部分学生表现为有点“神经质”,爱哭、胆怯、担心、小心眼,一点小事就放心不下等。3、过敏倾向的解决方案(1)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是阿尔伯特·艾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它的基本假设是,我们的情绪主要根源于我们的信念、评价、解释,以及对生活情境的反应,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艾利斯认为,人生来便具有用理性信念对抗非理性信念的潜能,但人常常为非理性信念所干扰。艾利斯把他的疗法归纳为ABC理论。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events,As);C代表结果(consequences),是A发生之后,个体出现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而B指信念(beliefs),是对于A的解释、认知、评价或看法。不是A直接引起了C,而是B直接引起了C。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观念B来改变、控制其情绪和行为结果C,这是治疗实践的核心。为了达到治疗的目的,合理情绪疗法常运用的技术包括:与非理性信念辩驳,教导治疗对象学会驳斥自己的不合理想法,如“你这样想有什么样的证据支持?”,“如果你想象的事情发生了,真的会带来大灾难吗?”……布置家庭作业,即要求治疗对象将问题列出并对其加以质疑;角色扮演,治疗对象可以通过练习特定的行为而引出在某一情境中的感觉;放松技术等。(2)认知疗法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贝克在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建立了认知疗法。其基本假设是,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内心的体验和反应。改变那些导致功能失调的情绪与行为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改变不正确且功能不良的想法。歪曲和错误思维的种类主要包括:任意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泛化、夸大或缩小、极端化、个人化等。这些思维导致了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发生,而来访者本身往往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针对功能不良的思维可以运用的治疗技术主要是,咨询师首先使来访者学会识别自动化思维和错误认知,然后对错误认知进行真实性检验,这是治疗的核心。在治疗中鼓励来访者把信念当作假说看待,设计方法来调查、检验这种假说,最后来访者可能发现,绝大多数时间里他的这种消极认知和信念是不符合实际的,然后在此基础上改变来访者的认知。其中一种技术叫作“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治疗计划要求来访者忽略掉周围人们的注意,让来访者通过现实检验发现实际上很少有人会注意自己的言行。认知疗法把眼光放在了人的认知上,强调意识的重要性,认为人的意识是导致情绪障碍和非适应行为的根源,它看到了人的很多心理障碍是受思维限制的。在治疗方法上,认知疗法在调整和改变人的不合理认知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对其进行行为方面的矫正和训练。其治疗时间短、见效快,并且能够解决行为疗法所不能解决的意识层面上的问题,因此,它的适应范围非常广。现在,认知疗法在心理治疗领域扮演着令人瞩目的角色。(3)人本主义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的代表是以人为中心的疗法。这种疗法是由卡尔·罗杰斯发展出来的,它的基本目标就是使来访者充分地发挥潜能,实现自我统合,促进个体心理的健康成长。罗杰斯深信,在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人都有一种以积极及建设性态度去发展自我的倾向,这也是该治疗方法的基本假设。该疗法强调自由、选择、价值观、个人责任、自主、目的与意义在心理改变中的作用,相信来访者有能力做出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识性选择。因此,该疗法十分尊重来访者的主观经验,强调来访者在治疗中的知觉和当时的经验等,治疗师的作用就是为来访者创造出一种有助于自我探索的环境,让来访者有条件去体验并探索他们自己的所有感觉,在渐增的自我觉察的基础上,为自己找到更合适的行为。(4)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指家庭成员聚集在一起,与一个心理治疗师共同解决他们家庭的问题,进而帮助他们改善家庭的状况。过敏倾向多是家庭原因造成的,因此,处理此类学生的问题,多考虑学生的家庭环境因素,例如:父母是否有神经质,或者家庭关系是否紧张、家庭状况是否恶劣等。值得指出的是,在家庭治疗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可能会单独约见其中一个成员,但主体的治疗依旧是以家庭为整体完成的。这种治疗形式的理论基础是将家庭作为一个单位,家庭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其中某一个人的,而是所有人的作为或者不作为才导致的,所有人的行为都对它产生影响。有时候问题行为会表现在一个孩子身上,但经过治疗,其他家庭成员能够看到他们的种种行为是如何对孩子产生影响,进而使孩子表现出问题行为的。家庭治疗的目的就是发现成员之间互动的不正常方式,并且帮助他们予以改正。六、身体症状1、身体症状的概念身体症状是指一种体验和表述躯体不适与身体症状的倾向,这类躯体不适和症状不能用病理发现来解释,但个体将它们归咎于躯体疾病,并据此而寻求医学帮助。一般认为,这种倾向的出现是针对心理社会应激的反应,这些应激反应是由对个人具有个别意义的刺激性生活事件或境遇所造成的。2、身体症状的原因研究表明,抑郁与焦虑是身体症状最常见的两类原因。惊恐障碍个体常有胸闷、胸痛、窒息感、心动过速、头晕、面手发麻等多种身体症状,这些个体通常求助于心脏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神经科,往往被误诊和误治。这些发现表明了身体症状的问题在实用方面的重要性。除了焦虑、抑郁和身体症状关系密切之外,躯体形式障碍也是比较常见的。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也可出现躯体妄想或疑病妄想,或申诉一些不能用器质性情况解释的身体症状,如疼痛、内脏撕裂等,同躯体形式障碍有时不易区别。各类身体症状个体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对精神刺激及相应的情绪激活主要采取了躯体性反应方式而不是认知性反应。这是对心理社会应激的“高躯体反应者”。抑郁障碍躯体化的机制可能与其人格及早年习得经验、抑郁心境伴随的植物神经症状被着重报告、与个体用躯体隐喻方式来表达情绪苦恼有关,也可能是并存躯体疾病症状的加重。社会因素如怕被诊断抑郁症后遭歧视,也是一些抑郁障碍的个体主要报告躯体症状的原因。焦虑障碍,尤其是惊恐障碍的躯体化可能是情绪激活的生理伴随后果作为其组成部分而发生。同样也与其人格、早年经验、个体与家庭、医生、社会系统之间复杂相互作用有关。医源性因素如过度医学检查、模棱两可的诊断说明,甚至不适当的科普解释,都可能使躯体化倾向加强。3、身体症状的临床表现(1)疑病症主要特征是担心或相信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的优势观念。个体因为这种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个体害怕药物及其副作用,常频繁更换医生寻求保证。身体变形障碍(BDD)和疾病恐怖归入疑病症范畴。身体变形障碍个体大多数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或年轻的成年人,他们坚信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是畸形或丑陋的,并且很明显地令人尴尬,最常见的部位是鼻子、眼睑、面部的其他部位及女性的胸部,但客观上并没有或只有微不足道的异常。个体常固执地追求整形手术矫治。由于个体对身体变形观念的固执以及自我厌恶,回避见人,有可能和精神分裂症混淆。(2)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主要特征为具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悸、出汗、脸红、震颤),又有非特异的症状附加了主观的主诉,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个体坚持把这些症状归于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系统,但检查并不能证明有关器官或系统发生了身体疾病。最常见、最突出的情况是累及心血管系统(“心脏神经症”),呼吸系统(心因性咳嗽与过度换气)和胃肠系统(“胃神经症”、“神经性腹泻”和“肠易激综合症”)。个体有相信上述器官或系统可能患严重疾病的优势观念而求助于综合医院各科,医生的反复保证和解释无济于事。(3)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主要特征是突出申诉持续、严重、令人痛苦的疼痛,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完全加以解释。情绪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常是其主要致病原因。4、身体症状问题的解决方案(1)心理治疗①支持性心理咨询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耐心倾听来访者的倾诉,对来访者表示关心、理解、同情,让其对咨询师产生信任,对咨询抱有信心。②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是目前躯体化有效的治疗手段。其主要目标是协助来访者克服认知盲点、模糊知觉、自我欺骗、不正确判断及改变其扭曲认知或不合逻辑的思考方式。鼓励个体尝试积极的应对行为,改变以往回避问题的消极应对行为。具体原则如下:(1)明确治疗目标。(2)表明对来访者体验症状的痛苦等事实予以完全接受,并提出可能的替代性解释。(3)同来访者讨论对健康的焦虑与躯体症状的联系。(4)盘诘和检验来访者的威胁性负性信念。(5)改变回避性行为模式。治疗过程的五步骤:(1)评估;(2)治疗理论的选择;(3)治疗过程;(4)对治疗的评价;(5)评价治疗疗效。评估阶段的功能性分析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联合应用多种治疗技术。③精神动力治疗对于起源于早年创伤经历,通过精神分析使来访者达到对症状形成的领悟,使沉淀在无意识中的模式得以触及到,进而使由创伤经历建构的心理结构发生改变,对于症状的彻底缓解有效。④森田疗法使个体了解症状实质并非严重,采取接纳和忍受症状的态度,继续学习和顺其自然的生活,打破精神交互作用,对于缓解症状、提供生活质量有效。森田疗法不仅能改善个体的躯体不适症状,减轻强迫,改善情绪,且能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及生活质量,很有可能提高远期疗效。⑤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新的行为治疗方法,是在仪器的帮助下将人体内部及其微弱的、通常不能觉察的生理活动及生物电活动的信息加以放大,成为可见的波形和可听到的声音在仪器上显示出来,个体借助于视觉、听觉器官通过反馈信息了解自身变化,并根据变化逐渐学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纠正这些活动的过程。生物反馈治疗无痛苦,无不良反应,起安慰、暗示效应,能较彻底的缓解个体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在调整心理症状的同时,提高个体的整体疗效,可操作性强。⑥环境及家庭治疗与暗示疗法要协助个体增强对社会环境和家庭的适应能力,鼓励个体学会自我调节,并建立积极、关心、帮助的家庭气氛。研究表明,短期或长期的家庭治疗对改善个体的人际关系十分有效。对某些暗示性较强的个体,催眠暗示疗法有短暂疗效。⑦存在-人本主义治疗存在-人本主义治疗是围绕着个体的心理问题,进行“平等、自由地”讨论。研究发现同躯体化个体进行半结构式的每周一次的谈话,并布置写一些故事或感想,以揭示其存在的主题,个体会获得一种自我高峰体验,躯体化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七、恐怖倾向1、概念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情绪,而且伴有明显的焦虑及自主神经症状,并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这种不安。个体明知恐惧情绪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其正常活动。恐惧的对象可以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2、恐怖的临床表现(1)社交恐怖社交恐怖主要是在社交场合下几乎不可控制地诱发即刻的焦虑发作,并对社交性场景持久地、明显地害怕和回避。具体表现为个体害怕在有人的场合或被人注意的场合出现表情尴尬、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怕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回避诱发焦虑的社交场景,不敢在餐馆与别人对坐吃饭,害怕与人近距离相处,尤其回避与别人谈话。赤面恐怖是较常见的一种,个体只要在公共场合就感到害羞脸红、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有的个体害怕看别人的眼睛,怕跟别人的视线相遇,称为对视恐怖。(2)单纯恐怖(或称为特殊恐怖)单纯恐怖症是对某一特定物体或高度特定的情境强烈的、不合理的害怕或厌恶。儿童时期多发。典型的单纯恐怖是害怕动物(如蜘蛛、蛇)、自然环境(如风暴)、血、注射或高度特定的情境(如高处、密闭空间、飞行)。个体会因此而产生回避行为。(3)广场恐怖个体不仅害怕开放的空间,而且担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难以很快离去,或无法求援而感到焦虑。广场恐怖性情境的关键特征是没有即刻可用的出口,因此个体常回避这些情境,或需要家人、亲友陪同。3、恐怖的解决方案(1)心理治疗①满灌疗法(暴露疗法)满灌疗法也称暴露疗法、冲击疗法或泛滥疗法,该方法基于Foa和Kozak的情绪加工理论。暴露疗法分为实景暴露和想象暴露

,不给个体进行任何放松训练,让个体想象或直接进入最恐怖、焦虑的情境中,以迅速校正病人对恐怖、焦虑刺激的错误认识,并消除由这种刺激引发的习惯性恐怖、焦虑反应。该疗法分为想象暴露和实景暴露两种。想象暴露:鼓励个体想象最使他恐惧的场面,或者心理医生在旁边反复地、甚至不厌其烦地讲述他最感害怕的情景中的细节,或者用录像、幻灯放映最使个体恐惧的情景,以加深个体的焦虑程度,同时不允许个体采取堵耳朵、闭眼睛、哭喊等逃避措施。在反复的恐惧刺激下,使个体因焦虑紧张而出现心跳加剧、呼吸困难、面色发白、四肢发冷等植物神经系统反应,个体最担心的可怕灾难并没有发生,恐惧反应也就相应的消退了。实景暴露:直接把个体带入他最害怕的情境经过重新实际体验,觉得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慢慢地就不怕了。②心理分析疗法根据恐怖心理的病因采用“精神分析”的手段引导个体运用“自由联想”的方式对过去经历中被遗忘了的创伤体验即原始冲突加以回忆,并再现到现今的意识中来,重新领悟,并从中找出与本次发病的关系。发掘个体潜意识内的矛盾冲突或导致疾病的情结,把它带到意识领域中来,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得以矫正或消除,从而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心理结构,使病情痊愈。尽管心理分析是治疗恐怖的好方法,但需要耗费治疗者的大量时间,个体通常会因缺乏反复就诊的耐心而焦急。因此,培养个体进行自我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治疗者的时间,而且还可以减少个体的就诊次数,从而有利于提高个体进行心理治疗的信心。③催眠疗法催眠疗法治疗恐怖就是催眠者使用心理暗示的方法使被催眠者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识活动状态。被催眠者在催眠者的暗示下,身心处于松弛状态,外来的刺激被隔绝,敏感度下降,从而除去恐怖情绪。催眠疗法是心理治疗中的一门重要技术,可以有效地缓解个体的恐惧、戒备和羞耻感。当个体进入催眠状态时,许多处于无意识或潜意识中的记忆便会浮现脑际,从中引出心灵中压抑个体的困扰,找出心理症结即恐怖的象征意义,然后运用催眠,分析其错误的思路,剖析其致病的缘由,教以正确的适应方法。由于催眠法不是就病论病,而是追本溯源,寻根究底的治疗,因此效果较好,催眠疗法被认为是治疗恐怖情绪,尤其是广场恐怖和单纯恐怖的好方法,而且不少实证研究也都证明了催眠疗法的疗效。④认知领悟疗法认知领悟疗法认为:思维、感受和行为是具有内在的联系的;各种认知活动对于了解人们的心理病理状况以及寻求治疗机遇都是重要的;认知和行为是彼此呼应的:一方面,认知可以引发与转换各种各样的行为模式;另一方面,认知又来源于行为操作。认知治疗的工作就是与个体一道来评价已经扭曲的认知过程与行为,同时设计出一个新的,可以治疗不适当认知、行为和情感过程的学习策略。一般而言,认识领悟疗法治疗恐怖情绪个体,要采用个体容易理解的、符合其生活经验的解释。并要指出恐怖持续存在的根源在于个体无意识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而致。因此,治疗师通过引导个体分析症状的性质,把症状背后无意识的愿望引到意识中来,个体领悟了症状的实质,症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消失。认知领悟疗法治疗的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教会人们识别和改变那些导致他们发生错误行为的不合理信念,进而能够用更加合理的方式去对待他们自己。实验表明认知领悟疗法治疗恐怖情绪具有不错的疗效。(2)药物治疗对恐怖除了使用心理治疗外,还经常使用药物治疗。对恐怖的西药治疗主要是通过影响大脑的化学成份而减少焦虑障碍的症状;临床上主要是让个体服用一些抗抑郁或抗焦虑的药物。尽管有研究证实药物疗法对恐怖亦有不错的疗效,但事实上,对恐怖进行单纯的药物治疗,只能在当时起一种减轻焦虑症状的作用,其最终效果是不理想的。而且药物治疗还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并引发个体的药物依赖。基于抗抑郁与抗焦虑药物的不足,近来有研究者开始试图从中医着手,对恐怖个体进行中药治疗。研究者们根据中医辩证论治的观点,认为恐怖的发生主要是由情志因素或身体衰弱,五志过极所致。在情志刺激下,机体五脏气机失调,经气运行不畅,阴阳失去平衡,五脏所藏之神不安,或所主失常,致气血阻滞,因而引发了恐怖。因此,在对恐怖个体的治疗中,主张进行以清热泻火,平肝安神,疏肝解郁,健脾化痰,养心安神,益气健脾为主的中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治疗恐怖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而且具有费用低,副作用小,预后理想的优点。(3)联合治疗联合治疗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心理疗法或将心理疗法和药物疗法结合起来对恐怖个体进行治疗的一种治疗方式。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运用心理支持疗法结合暴露疗法治疗恐怖的成功案例。事实上,人们早就认识到单纯使用认知重构的方法对恐怖进行治疗,其作用甚微;因为大多个体都清楚他们的恐怖是非理性的。因此,有研究者开始将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相结合,发展出认知行为治疗。运用该法对恐怖进行治疗,不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而且也能节省不少治疗时间。有研究者将接触式脱敏疗法与认知重构以及家庭治疗的方式相结合治疗恐怖并获得成功。此外,还有研究者以中医辨证施治配合心理辅导方式治疗恐怖,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随着治疗的深入,针灸结合心理疏导的方法治疗恐怖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总之,在恐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