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PAGE1PAGE高一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F1产生的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雌雄配子各有4种”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B.F2两对相对性状均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C.F2黄色圆粒豌豆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D.若孟德尔选择纯合的黄色皱粒和纯合的绿色圆粒豌豆为亲本,所得F2性状分离比与原实验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F1产生的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雌雄配子各有4种”属于孟德尔依据实验现象提出的假说,A错误;B、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逐对分析时,F2中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3:1,说明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B正确;C、F2的黄色圆粒豌豆(1YYRR、2YyRR、4YyRr、2YYRr)中能稳定遗传的只有YYRR,占黄色圆粒的1/9,C正确;D、如果杂交实验的亲本改为纯合黄色皱粒×纯合绿色圆粒,F1为黄色圆粒(YyRr),F2的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D正确。故选A。2.牵牛花花色由一组复等位基因A+、A和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下列说法正确是()A.决定牵牛花花色的基因型共有5种B.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可能出现蓝花,蓝花植株自交后代可能出现红花C.复等位基因A+、A和a差异的实质是脱氧核苷酸的连接方式不同D.牵牛花种群中控制红花基因的频率大于控制蓝花基因的频率【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文: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A+、A、a)控制,且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详解】A、已知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因此红花基因型为A+A+、A+A、A+a、aa共4种,蓝花基因型为AA、Aa共2种,共决定牵牛花花色的基因型共有6种,A错误;B、若红花个体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可能出现蓝花植株,即AA,蓝花个体Aa自交,后代可能出现红花植株(aa),B正确;C、基因A+、A、a是复等位基因,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核苷酸序列不同,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C错误;D、由于该种群中控制红花基因和控制蓝花基因的数目均未知,无法判断哪种花色基因频率更大,D错误。故选B。3.某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这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毛色合成的关系如图所示。某研究小组选择一只纯合黄色个体与一只纯合褐色个体作为亲本杂交得F1,再让F1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经多次重复实验,发现F2中个体表型及比例约为黑色∶褐色∶黄色=5∶3∶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控制上述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实验结果表明AB的配子致死或不育C.F2中表型为黑色的个体均为杂合子D.F2所有褐色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褐色个体所占比例为8/9【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据题意可知,F2中个体表型及比例约为黑色∶褐色∶黄色=5∶3∶4,这是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上述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F2中个体表型及比例约为黑色∶褐色∶黄色=5∶3∶4,说明AB的雌配子或者雄配子致死或不育,不是同时致死,B错误;C、由于AB的雌配子或者雄配子致死,群体中不存在AABB个体,因此F2中表型为黑色(A_B_)的个体均为杂合子,C正确;D、F2所有褐色个体(假定为1/3AAbb、2/3Aabb,能产生的配子为2/3Ab、1/3ab)自由交配,后代中褐色个体所占比例为1-1/3×1/3=8/9,D正确。故选B。4.如图为某动物一个精原细胞分裂过程的示意图,①~⑥表示细胞,图示过程中未发生基因突变且染色体行为正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裂I的前期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分裂II的前期发生了基因重组C.图示过程中会发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D.细胞⑤的基因型为abY【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重组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而发生重组。【详解】A、由图可知,分裂I表示有丝分裂,有丝分裂的前期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A正确;B、由题干可知,图示过程中未发生基因突变且染色体行为正常,再结合图中分裂Ⅲ形成的子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知,分裂II(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发生了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B正确;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图中分裂II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C正确;D、由图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a和B/b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故细胞⑤的基因型为aBY或ABY,D错误。故选D。5.关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萨顿发现了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B.摩尔根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D.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遗传时也符合分离定律【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因此推论: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A正确;B、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C、非等位基因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D、X、Y也是同源染色体,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遗传时也符合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C。6.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同,二者存在如图一所示的非同源区段(①、③)和同源区段(②),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与常染色体一样可发生联会和交换。图二表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一个家系图。不考虑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③区段上B.若致病基因位于①区段,则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C.若致病基因位于②区段,则II3和II4也可能生出正常女儿D.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无法判断出图中个体产生配子时是否发生了交换【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据图可知,③区段是Y染色体上特有的部分,如果致病基因位于③区段上,患病个体只有男性,而图二中存在女性患病,说明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③区段上,A正确;B、①区段是X特有部分,若致病基因位于①区段,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或者是伴X隐性遗传,Ⅰ2患病,II3不患病,说明不是伴X隐性遗传,即此病为伴X显性遗传,人群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B错误;C、②区段是XY同源区段,若致病基因位于②区段,假定用A/a表示控制该病的基因,II3基因型为XaYa,II4基因型为XAXa,女儿的基因型XAXa、XaXa,会出现正常女儿,C正确;D、据题意可知,该图表示的疾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无法判断出图中个体产生配子时是否发生了交换,D正确。故选B。7.M13噬菌体DNA是一种单链DNA,进入大肠杆菌后先形成复制型双链DNA再进行复制,过程如图,其中SSB是单链DNA结合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13噬菌体的DNA中含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参与复制过程的酶可以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不能催化磷酸二酯键断裂C.缺乏SSB的大肠杆菌可以阻止M13噬菌体的繁殖D.若M13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00个腺嘌呤,一轮复制需要腺嘌呤600个【答案】C【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详解】A、M13噬菌体是环状单链DNA分子,环状DNA分子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B、由图可知,在噬菌体复制过程中会形成一个切口,说明参与复制过程的酶能催化磷酸二酯键断裂,B错误;C、SSB是单链DNA结合蛋白,需与被取代的单链结合,稳定DNA解开的单链,保证其在复制完成前能保持单链结构,缺乏SSB的大肠杆菌不能进行精确的复制,可阻止M13噬菌体的繁殖,C正确;D、若M13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00个腺嘌呤,先形成复制型双链DNA再进行复制,复制时需要腺嘌呤的数目为腺嘌呤的数目加上胸腺嘧啶的数目,D错误。故选C。8.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4组实验,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进行一段时间的保温后,充分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强度。所得结果与保温时间无关的是()A.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B.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C.未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D.35S和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答案】B【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把其DNA注入大肠杆菌,其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外部。【详解】A、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时间过短时部分噬菌体未能侵染大肠杆菌,保温时间过长会使大肠杆菌裂解,均会使被标记的噬菌体经搅拌离心后进入上清液,使上清液放射性增强,A不符合题意;B、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其蛋白质外壳或未侵染的噬菌体均会进入上清液,上清液放射性不变,所得结果与保温时间无关,B符合题意;C、未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时间过长会使大肠杆菌裂解,被标记的噬菌体进入上清液,上清液放射性增加,C项不符合题意;D、35S和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时间过长会使大肠杆菌裂解,被32P标记的噬菌体进入上清液,上清液放射性增加,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9.人体卵清蛋白基因长度为7700个碱基对(7.7kb)。图示为该基因的表达过程,黑色部分是其控制蛋白质合成的DNA片段,下方对应的数字为该片段的碱基对数。GpppG是加工后的RNA5′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3′端由160个A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的细胞核中B.卵清蛋白基因的模板链5′端序列为160个TC.图中mRNA中的起始密码子对应的序列位于L片段中D.新合成的卵清蛋白含有624个氨基酸【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过程表示卵清蛋白基因的表达过程,其中卵清蛋白基因转录后需要经过首尾修饰、剪接、清除套索RNA,才能翻译出卵清蛋白。【详解】A、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在细胞核,翻译发生在细胞质,因此,图示过程不全发生在细胞核中,A错误;B、成熟mRNA的3′端由160个A构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其模板链的5′端序列为160个T,B正确;C、GpppG是加工后的RNA5′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mRNA中起始密码子对应的序列应该位于GpppG对应的片段中,C错误;D、图中7.7kb的基因指导合成的卵清蛋白少于624个氨基酸,因为经过转录后需要经过首尾修饰、剪接、清除套索RNA,所以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会减少,D错误。故选B。10.有些mRNA含有一种称为核开关的特定序列,该序列能结合特定的小分子,从而改变mRNA自身结构,进而调控基因的表达。下图是核开关参与的对鸟嘌呤合成过程的调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往左B.核开关区域中含有单链内碱基形成的氢键C.mRNA自身的构象对转录能否正常进行会产生影响D.图示基因表达调控过程可以维持细胞中鸟嘌呤含量的相对稳定【答案】A【解析】【分析】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其产物包括tRNA、mRNA、rRNA等。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其可以催化DNA双链中氢键的断裂,同时可以催化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详解】A、由题图可知,mRNA的左侧为其5'端,RNA聚合酶催化mRNA从5'→3'端延伸,因此,图中RNA聚合酶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往右,A错误;B、由题干可知,核开关是mRNA上的特定序列,应为单链结构,从图中能看出核开关内含有部分双链区域,在这些区域内含有碱基形成的氢键,B正确;C、由题图可知,鸟嘌呤充裕时会结合在核开关上,引起其构象改变,从而终止转录,因此可推知mRNA自身的构象对转录能否正常进行会产生影响,C正确;D、由图可知,鸟嘌呤稀少时,鸟嘌呤合成基因正常转录,可进一步合成鸟嘌呤使其数量增加;当鸟嘌呤充裕时,其与核开关结合导致构象改变,则转录终止,最终导致鸟嘌呤数量减少,由此可以看出,图中的基因表达调控过程可以维持细胞中鸟嘌呤含量的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A。11.人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遗传病。目前已经发现有多达20个基因的100多个突变位点与RP有关。下图为两个RP家族,每个家族只含相同的单一致病基因,正常人中只有家族甲的III1携带致病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家族甲的RP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家族乙的遗传方式不同B.RP有关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随机性的特点C.家族甲中的患者均为纯合子,家族乙中的患者均为杂合子D.家族甲中III1和家族乙中III2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3/8【答案】D【解析】【分析】正常人中只有家族甲的III1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Ⅱ2患病,III2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家族甲的RP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家族乙中Ⅰ2患病,但Ⅱ1不患病,说明家族乙RP的遗传方式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2患病,III1不患病,说明该病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1为纯合子且不患病,Ⅱ2患病,说明该病不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家族乙RP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详解】A、正常人中只有家族甲的III1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Ⅱ2患病,III2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家族甲的RP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家族乙中Ⅰ2患病,但Ⅱ1不患病,说明家族乙RP的遗传方式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为纯合子且不患病,Ⅱ2患病,说明该病不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家族乙RP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B/b)表示,A正确;B、人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遗传病,目前已经发现有多达20个基因的100多个突变位点与RP有关,RP有关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随机性的特点,B正确;C、家族甲的RP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家族甲中的患者均为纯合子,家族乙RP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族乙中的患者均为杂合子,C正确;D、家族甲中III1的基因型为XAXabb,家族乙中III2的基因型为XAYBb,家族甲中III1和家族乙中III2生出不患病孩子(XAX_bb、XAYbb)的概率是3/4×1/2=3/8,故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3/8=5/8,D错误。故选D。12.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及多基因参与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B.长期接触结肠癌患者的人细胞癌变概率增加C.癌变主要是因为人体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D.抑癌基因过量表达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可能引起细胞癌变【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结肠癌的发生时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为非等位基因,A错误;B、癌症不是传染病,故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的几率不会增加,B错误;C、细胞癌变是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C正确;D、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增强,可能引起细胞癌变,不是抑癌基因,D错误。故选C。13.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A基因突变导致,A基因有两个突变位点I和II,任一位点突变或两个位点都突变均可导致A突变成致病基因。如表是人群中A基因突变位点的5种类型。下列婚配组合中,后代发病率最高的是()类型突变位点甲乙丙丁戊I+/++/-+/++/--/-II+/+-/++/-+/++/+注:“+”表示未突变,“-”表示突变,“/”左侧位点位于父方染色体,右侧位点位于母方染色体A.乙×丙 B.乙×戊 C.丙×丁 D.丁×戊【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根据题意,“A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任一位点突变或两个位点都突变均可导致A突变成致病基因”,故甲丙丁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Aa,乙、戊由于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都有突变,所以基因型是aa。乙(aa)×丙(Aa)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2,乙(aa)×戊(aa)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丙(Aa)×丁(Aa)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4,丁(Aa)×戊(aa)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2,故婚配组合中后代发病率最高的是乙×戊。
故选B。14.达尔文认为生物是在长期的、连续的渐变中进化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来源于微小的有利变异的逐渐积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C.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D.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对环境的适应,生物的多样性是适应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适应性是生物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经典的解释就是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也就是说生物在长时间地与环境的相互选择中形成的一种和环境相适应的特性。【详解】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A正确;B、适应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即是生物的结构特性与环境的适应性,也包括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决定的性状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B正确;C、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D、达尔文认为,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协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D错误。故选D。15.某种飞蛾(ZW型)的长翅和短翅受等位基因L和l控制,将该种群引入某常年刮大风的海岛,数年后多次调查发现,飞蛾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且L、l的基因频率分别稳定在20%、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蛾种群中全部L和l的总和构成其基因库B.短翅是海岛上的大风诱导飞蛾产生的有利变异C.若L/l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杂合子的概率约为88.9%D.若L/l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则ZlZl、ZlW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40%【答案】C【解析】【分析】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的群体,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繁殖传代中保持不变,这样,用数学方程式可表示为:(p+q)2=1,p2+2pq+q2=1,p+q=l。其中p代表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q代表另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运用此规律,已知基因型频率可求基因频率;反之,已知基因频率可求基因型频率。【详解】A、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飞蛾种群中全部L和l基因没有包括该种群的所有基因,不能构成其基因库,A错误;B、变异是不定向的,且在自然选择之前即已发生,大风只是选择并保存了适应该环境的短翅个体,B错误;C、若L/l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飞蛾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且L、l的基因频率分别稳定在20%、80%,因此种群中LL基因型概率为4%,LI基因型频率为32%,II基因型概率为64%,则显性个体中杂合子的概率约为32/(32+4)≈88.9%,C正确;D、若L/l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则ZlZl、ZlW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0%×80%)/2=32%、80%/2=40%,D错误。故选C。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6.果蝇的突变型(A)对野生型(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已知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1/2胚胎死亡,某果蝇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20%,让其随机交配得到F1,F1随机交配获得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亲本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4%B.F1中野生型∶突变型=1∶24C.F1突变型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D.F2中a基因频率比F1中a基因频率高【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亲本中a的基因频率为20%,A的基因频率为80%,则亲本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4%,A正确;B、亲本中a的基因频率为20%,A的基因频率为80%,后代杂交产生的合子为AA:Aa:aa=64:32:4,但由于1/2AA的胚胎死亡,因此F1中AA:Aa:aa=32:32:4=8:8:1,则野生型(aa)∶突变型(A_)=1:16,B错误;C、F1中AA:Aa:aa=8:8:1,因此突变型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8÷(8+8)=1/2,C正确;D、F1杂交产生F2时,由于AA部分致死,导致F2中A基因频率比F1中A基因频率低,F2中a基因频率比F1中a基因频率高,D正确。故选B。17.果蝇的灰体、黄体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另有一对基因T/t与果蝇性别决定有关,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灰体雌果蝇与一只纯合黄体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型及比例为灰体雌果蝇∶灰体雄果蝇∶黄体雄果蝇=3∶3∶2。不考虑交叉和XY同源区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且灰体为显性B.B/b、T/t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F1灰体雌果蝇与亲本黄体雄果蝇杂交,子代雌蝇∶雄蝇=1∶3D.F2雄蝇中可育个体所占比例为4/5【答案】ABCD【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B、据题意可知,一只纯合灰体雌果蝇与一只纯合黄体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型及比例为灰体雌果蝇∶灰体雄果蝇∶黄体雄果蝇=3∶3∶2,亲代的基因型可能为TTXBXB、ttXbY,F1的基因型为TtXBXb、TtXBY,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且灰体为显性,B/b、T/t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B正确;C、F1灰体雌果蝇(TtXBXb)与亲本黄体雄果蝇(ttXbY)杂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TtXBXb、TtXbXb、ttXBXb、ttXbXb、TtXBY、TtXbY、ttXBY、ttXbY,比例是相等的,由于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因此子代雌蝇∶雄蝇=1∶3,C正确;D、亲代的基因型可能为TTXBXB、ttXbY,F1的基因型为TtXBXb、TtXBY,F2雄蝇基因型及比例为:ttXBXB:ttXBXb:T_XBY:T_XbY:ttXBY:ttXbY=1:1:3:3:1:1,可育个体所占比例为4/5,D正确。故选ABCD。18.科学家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合成过程时发现,其mRNA中一个终止密码子UGA出现的位置并没有导致肽链合成终止,而是决定一种未曾发现的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合成时,核糖体沿mRNA由5′端向3′端移动B.为证实这一发现,需要找到可以转运硒代半胱氨酸的rRNA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中可能含有两个UGA序列D.推测该mRNA中决定硒代半胱氨酸的UGA序列附近具有特定调控序列使肽链合成继续进行【答案】ACD【解析】【分析】翻译过程需要mRNA、tRNA、rRNA三种RNA的参与,mRNA中存在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详解】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是一种蛋白质,合成时,核糖体沿mRNA由5′端向3′端移动,A正确;B、为证实这一发现,需要找到可以转运硒代半胱氨酸的tRNA,B错误;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中可能含有两个UGA序列,中间的UGA决定硒代半胱氨酸,后面的UGA使翻译过程终止,C正确;D、中间的终止密码UGAUGA决定硒代半胱氨酸,而不是终止翻译,推测该mRNA中决定硒代半胱氨酸的UGA序列附近具有特定调控序列使肽链合成继续进行,D正确。故选ACD。19.某科研小组利用普通西瓜种子为材料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新品种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字母代表有关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A.①过程一般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使二倍体西瓜发生基因突变B.③、⑥都可表示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以获得多倍体C.若②、④、⑤均为通过杂交得到子代的过程,则②、④得到图示子代的概率相同D.无子西瓜新品种(AAA)所结果实中可能会有少量种子【答案】AB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人工诱变,②表示自交获得显性纯合子,③表示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多倍体,④表示自交获得四倍体显性纯合子,⑤表示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获得三倍体,⑥表示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显性纯合子。【详解】A、①为人工诱变,一般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使二倍体西瓜发生基因突变,可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A正确;B、由于AAaa和AAAA都是可育的,因此③、⑥都可表示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以获得多倍体,Bz正确;C、②表示自交获得显性纯合子,得到AA的概率为1/4,④表示自交获得四倍体显性纯合子,由于AAaa能产生配子及比例为AA:Aa:aa=1:4:1,自交获得四倍体显性纯合子AAAA概率为1/36,C错误;D、无子西瓜新品种(AAA)也有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所结果实中可能会有少量种子,D正确。故选ABD。20.科学家从化石中提取了一种已灭绝的古人类-尼安德特人的DNA并进行测序,发现欧亚大陆现代人均有1%~4%的基因序列与尼安德特人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古人类进化成现代人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B.测定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基因组序列,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证据C.欧亚大陆现代人的性状与古尼安德特人相同的概率是1%~4%D.提取的尼安德特人的DNA一定来自其细胞核【答案】CD【解析】【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解】A、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过程,A正确;B、测定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基因组序列,是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是生物进化的分子水平证据,B正确;C、基因和性状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基因相同概率为1%~4%,性状不一定1%~4%相同,C错误;D、提取的尼安德特人的DNA不一定来自其细胞核,也可能来自线粒体,D错误。故选C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21.三体是指二倍体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的个体,三体在细胞减数分裂时,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极。某二倍体雌雄同株异花植物(2n=24),其花色由B、b控制,茎高由D、d控制。该植物中常出现4号染色体三体现象,所产生的异常雌配子正常参与受精,异常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现有两株红花高茎4三体植株甲和乙,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亲本自交产生的子代表型及比例甲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51∶17∶3∶1乙红花高茎∶红花矮茎∶白花高茎∶白花矮茎=6∶2∶3∶1注:该植物无性染色体且所有基因型的配子和植株均正常存活(1)植株甲和乙分别自交时,对母本进行的基本操作过程为__________。(2)根据自交结果分析,控制__________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3)两组亲本自交子代中出现三体现象的原因是参与受精的__________(填“雌”,或“雄”)配子异常所致。植株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其作为母本产生的配子中含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4)植株乙自交子代红植株有__________种基因型,植株乙产生的可育花粉中含B基因配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答案】(1)套袋→人工授粉→套袋(2)①.花色(红花、白花)②.甲植株自交子代红花∶白花=17∶1,乙植株自交子代红花∶白花=2∶1,说明控制花色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存在三体现象,即花色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3)①.雌②.BBbDd③.12或13(4)①.4②.1/3【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该植株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在进行自交时,为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对母本进行的基本操作过程为套袋→人工授粉→套袋。【小问2详解】根据自交结果分析,甲植株自交子代红花∶白花=17∶1,乙植株自交子代红花∶白花=2∶1,说明控制花色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存在三体现象,即花色(红花、白花)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小问3详解】由题意“该植物中常出现4号染色体三体现象,所产生的异常雌配子正常参与受精,异常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可知,异常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故两组亲本自交子代中出现三体现象的原因是参与受精的雌配子异常所致。该植株的茎高由D、d控制,高茎∶矮茎=3∶1,甲关于茎的基因型为Dd;该植株的花色由B、b控制,红花∶白花=17∶1,白花的基因型为1/18,可以分解为1/18=1/3×1/6,若甲关于花色的基因型是BBb,则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B:Bb:BB:b=2:2:1:1,异常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故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B:b=2:1,雌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B:Bb:BB:b=2:2:1:1,子代白花(bb)的概率为1/3×1/6=1/18,红花的概率为1-1/18=17/18,符合题意,故植株甲的基因型是BBbDd。其母本产生的配子中含有1或2个B(b),故母本产生的配子中含有12或13条染色体【小问4详解】乙植株自交子代红花∶白花=2∶1,高茎∶矮茎=3∶1,推测乙植株的基因型为BbbDd,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b:Bb:B:bb=2:2:1:1,异常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故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B:b=1:2,雌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b:Bb:B:bb=2:2:1:1,子代白花(bb)的概率为2/3×1/2=1/3,红花的概率为1-1/3=2/3,符合题意,故乙植株的基因型为BbbDd,植株乙自交子代红植株有4种基因型,分别为Bb、BBb、BB、Bbb。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b:Bb:B:bb=2:2:1:1,异常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B:b=1:2,故植株乙产生的可育花粉中含B基因配子的比例为1/3。22.下图一表示某二倍体植物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实拍图像,图二表示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其中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两个荧光点随时间依次出现在细胞中①~④四个不同的位置。(1)图一细胞中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比值为1∶2∶2的有__________。(2)据图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等特点推测,图一细胞c所处时期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该细胞与a之间的变化符合图二中__________的过程。(3)联会复合体(SC)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梯状结构,zypl基因是形成SC的关键基因。配对的染色体会发生断裂和重接,引起染色单体片段互换形成交叉现象,研究发现HEl10蛋白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研究HEl10蛋白剂量和SC对交叉的影响,科学家利用拟南芥zypl基因缺失突变体进行实验,结果如图三所示①联会复合体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交叉现象,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②HEl10蛋白过量表达可增加配子的多样性,原因是__________。【答案】(1)abce(2)①.减数分裂I前期②.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③.②到③到④(3)①.减少②.zypl基因缺失后不利于联会复合体的形成,然而交叉发生概率高于野生型③.HEl10蛋白过量表达导致交叉发生概率大于野生型,说明HEl10蛋白能够促进(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从而增加配子的多样性【解析】【分析】据图可知,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e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小问1详解】a细胞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b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c细胞中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d细胞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e细胞每条染色体着丝粒位于细胞中央,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图一细胞中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比值为1∶2∶2,即含有染色单体的有abce。【小问2详解】图一细胞c所处时期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该细胞与a之间的变化符合图二中②到③到④的过程。【小问3详解】①据题意可知,zypl基因是形成SC(联会复合体)的关键基因,图中zypl基因缺失后不利于联会复合体的形成,然而交叉发生概率高于野生型,说明联会复合体减少交叉现象。②据图可知,HEl10蛋白过量表达导致交叉发生概率大于野生型,说明HEl10蛋白能够促进(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从而增加配子的多样性。23.对核酸分子合成的深入研究表明,DNA复制过程中所需的原料是dNTP,其中d表示脱氧,N表示碱基,T表示3个,P表示磷酸基团,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合成子链的过程中,与模板链互补配对的dNTP脱去1个焦磷酸(2个磷酸分子组成)后,连接到子链的一端。RNA的合成原料与之类似。(1)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__________(填“①”或“②”或“③”或“④”或“⑤”)上。(2)DNA复制过程中的__________酶可以沿模板链的__________方向(填“3′→5′”或“5′→3′”)移动,将dNTP连接到子链末端。(3)上述酶分子只能催化单个dNTP连接到正在延伸的子链末端,而RNA聚合酶可以从子链的第一个核苷酸开始合成,据此分析,细胞内DNA复制起始时需先合成一小段__________分子。结合上述信息,写出ATP分子在DNA合成过程中的作用__________。(4)科学家利用五碳糖中2′和3′碳原子均脱氧的双脱氧核苷酸(ddNTP)掺入DNA体外复制反应体系的原料中,由于该类物质无法与延伸中的子链末端形成__________键,DNA的复制将会终止,可用于DNA序列的鉴定。【答案】(1)③(2)①.DNA聚合②.3′→5′(3)①.DNA片段②.提供能量、作原料(4)磷酸二酯键【解析】【分析】图中①②③为磷酸基团,④为脱氧核糖,⑤为含氮碱基。【小问1详解】合成子链的过程中,与模板链互补配对的dNTP脱去1个焦磷酸(2个磷酸分子组成)后,连接到子链的一端,即脱去①②后,连接到子链的一端,32P标记磷酸基团,所以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③上。【小问2详解】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催化,子链延伸方向为5′→3′,子链与模板链反向平行,所以DNA聚合酶沿模板链的3′→5′方向移动。【小问3详解】由题意可知,DNA聚合酶只能催化单个dNTP连接到正在延伸的子链末端,所以DNA复制起始时需先合成一小段DNA片段分子,ATP在DNA合成过程中即作为原料,又提供能量。【小问4详解】DNA复制时,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24.玉米的某些染色体上存在一类称为MIR的基因,其表达产物通过加工后形成含有20~24个核苷酸的miRNA,miRNA通过与一类蛋白质结合形成RISC,可以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如下图所示。(1)基因的表达包括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阶段。(2)报图分析,RISC中的miRNA通过__________与靶基因mRNA结合,抑制靶基因表达的__________阶段;也可能通过将靶基因的mRNA进行剪切,实现对靶基因表达的抑制。(3)MIR156表达产生的miRNA通过影响靶基因TGA1的表达,会使雄穗呈现小穗性状而降低玉米产量。MIR156(M)与TGA1(T)的隐性突变基因(m、t)均丧失其原有功能。现有大穗和小穗的玉米纯合子进行杂交实验探究这两个基因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应选择小穗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填“MMTT”或“MMtt”或“mmTT”或“mrntt”),杂交所得F1表型为__________。若F2中大穗和小穗的比例为__________,说明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若F2中大穗和小穗的比例为__________,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答案】(1)①.转录②.翻译(2)①.碱基互补配对②.翻译(3)①.MMtt②.小穗③.3:13④.1:3【解析】【分析】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冶金工程高炉课程设计
- 现代服务业管理(课件)
- 《电脑资料表示法》课件
- 多功能电子锁课程设计
- 锅炉设备课程设计
- 锅炉报警系统课程设计
- 锅炉安装工艺课程设计
- 钢结构课程设计自我总结
- 钢结构次梁课程设计
- 钢结构期末课程设计
- 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
-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
- 护理类医疗设备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食品安全总监、安全员考试题库2024
- 国开(河北)2024年秋《宣传工作实务》形考任务1-4答案
-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口腔连锁机构店长聘用协议
- 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册第五单元第1课《认识11~19》课件
- 知识产权法(四川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四川师范大学
- 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风险会商管理制度
- 香文化与养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农林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