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三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三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三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三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三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三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我们首先必须重视政府的力量。迄今为止,无论是早发现代化国家的城市化还是后发国家的城镇化,在其启动运行的过程中,政府都无一例外地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主要是因为城市更新和社区营造所涉及的各种事务均带有总体性。具体言之,未来社区建设首先是一个政策建构和实施的过程,无论是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还是社区改造工程的实施,整个工程都与政府政策制定过程密切相关。尤其是对那些特色社区和问题街区的改造,更是要政策先行,聚焦社会总体状况,推进社区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社会融合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个以未来社区建设为核心目标的综合性社会建设工程,政府必须通过其政策建构和行政实施发挥其主导性作用。所谓政府主导并不是政府包办,起源于欧美的较为流行的经验是所谓“PPP模式”,PPP主要是强调“引进私人资本,建立起公私合作关系,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各参与方达到比单方面更有效的结果,在获得最大社会利益的同时,各方也共同承担项目责任和融资风险”。既然我们将城市更新落到具体的社区层面,那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应该努力将社区居民看作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社会参与力量,纳入未来社区建设的进程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未来社区建设进程中的社会参与之所以如此重要,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个城市只有在社区层面存在着活跃的具有较强社区归属认同的社会力量,来自政府和市场的种种政策和举措才能踏实落地,并发挥作用,而不至于在社区规划改造的过程中发生对立冲突。毫无疑问,未来社区建设也是一个带有极强未来性的复杂工程,而且,其未来性要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彰显,就必须处理好其与现代和传统的关系。在对现代性展开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规划社区的未来性。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背景下城市的发展和扩张,以及乡村社会所面临的严重萎缩的困局,都从根本上改写了现代社会历史,使人类社会在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严重的现代性困境及问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即深刻指出,在过去的30年间,“城市更新只是表面上换上一种新的形式,实际上继续进行着同样无目的集中并破坏有机机能,结果又需治疗挽救”,“城市的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城市使人疏远”。因此,在未来社区规划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沿袭城市更新模式,而应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以将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集于一身的未来性来消解现代性困境。如何通过未来社区规划,建立起充满共享性的社会,成为未来社区建设的难点和关键。自人类社会步入现代以来,即面临激烈的传统——现代间的冲突。发展社会学学科体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现代化理论即强调,只有告别传统,才能真正地进入现代。但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反思告诉我们,这种非此即彼的“传统——现代”二分思维方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代之而起的新现代化理论则强调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出对传统的重估,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我们应努力建立起未来与传统间直接的联结。我们所规划设计的未来社区,不可能脱离传统——现代——未来这一连续性的发展进程,而突兀地建构起所谓的“未来性”。进而言之,只有充分彰显传统性才能体现其未来性,因为未来性的一个最大特性便是将其前瞻性和延续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摘编自田毅鹏《“未来社区”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材料二未来的社区治理转型,需要进一步认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企关系内嵌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中,受到相应的关系性规则的影响。关系性规则(比如信任)能够降低交易风险带来的交易成本问题、矫正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资产专用性。未来的社区治理转型中,需要尤其关注到个人、社区、企业三类关系性治理类型在跨部门互动中的基础作用——信任、柔性和交流,跨部门之间的深层交往尤其依赖于这些关系过程。第二,未来的社区治理转型应当了解多种治理关系如何衔接互动,比如从属关系、信任关系以及市场关系。社区治理研究需要进一步讨论社区治理中复合治理机制的作用,其中包括了众多异质性治理机制的融合——单边治理与双边治理、关系治理与非关系治理等不同治理机制的对话。第三,从本质上来说,建构“治理共同体”的内涵已经超越了权力变移的单一过程,跨部门关系的构建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需要走向整体性的社会建设,包括对社区公共生活的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对社区共同体的情感归属以及对公共物品潜在获益的认知等等。(摘编自《新社区何以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未来社区建设需要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因为未来社区建设所涉及的各种事务均带有总体性,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建构和实施。B.未来社区建设需要社区居民通过引进私人资本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才能避免对立与冲突。C.未来社区建设面临传统——现代间的冲突,只有告别传统,才能进入现代,只有在对传统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规划社区的未来性。D.未来社区建设需要治理转型,治理转型的关键是跨部门的多种治理关系如何衔接互动,互动的基础作用是信任、柔性和交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把握好分寸,如果政府包办,种种政策和举措反而难以落地。B.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中的论述看,要消解现代性困境,城市更新首先必须避免人与人之间的疏远。C.社区建设的未来性实质就是将其前瞻性和延续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传统——现代﹣未来这一连续性的发展。D.未来社区治理转型,最终为了实现各部门对“治理共同体”有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对社区共同体有情感归属。(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未来社区建设途径的一项是A.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B.建立起充满共享性的社会C.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D.跨部门的深层对话与交流(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未来社区”下一个简要定义。(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二)现代文阅读II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乞丐契诃夫“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请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现在失业了。请帮帮忙,行行好!”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他,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的红斑。他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他说,“不过那时您说您是被开除的大学生,还记得吗?这很下流,这是诈骗!”斯克沃尔佐夫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告的人。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患,恰恰亵渎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破衣人起先一再辩解,后来不作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先生!”他说,一手按住胸口,“确实,我……说了谎!我原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不说谎又有什么办法呢?”“什么办法?”斯克沃尔佐夫大喝一声,逼近他,“工作呀,这就是办法!您应该工作!”“这个我自己也明白,可是上哪儿去找工作呀?去当看门人吧,谁也不会要我,工厂也不会要我,工人要有手艺,我却什么也不会。”“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在我家里劈柴,您愿意吗?”“好吧,我可以劈……”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把厨娘叫了出来。对她说:“奥莉加,把这位先生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破衣人耸了耸肩,似乎感到纳闷。话已出口的他犹豫不决地跟着厨娘走了。斯克沃尔佐夫赶快走进餐室,那里的窗子正对着院子,斯克沃尔传夫看到他们进了院子。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地的同伴,打开锁着的板棚,“砰”的一声恶狠狠地推开了门。那个冒牌教师和冒牌大学生坐到木墩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厨娘把一把斧子扔到他脚旁,破衣人迟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木柴摇晃起来,倒了,那人又把它拉过来,很小心地砍下去,木柴又倒下了。斯克沃尔佐夫的气愤已经消散,他感到有点不安,有点惭愧。他回到书房里,“我这样做是为了他好。”一小时后,奥莉加来报告,木柴已经劈好。“拿着,把这半卢布交给他,”斯克沃尔佐夫说,“要是他愿意,让他常来,活总是有的。”从此,他经常出现:有时把雪扫成堆,有时收拾板棚里的杂物。斯克沃尔佐夫搬家时,雇他来帮忙。破衣人没有喝酒,很少说话。搬运完之后,斯克沃尔佐夫吩咐人把他找来。“噢,我看得出来,我的话对您起了作用,”他说着,递给他一个卢布,“这是给您的工钱。我看得出来,您没有喝酒,也不反对工作。您叫什么?”“卢什科夫。”“那么,卢什科夫,我现在介绍您去做另一份工作。您拿上这封信,明天去找我的一个同行,他会给您一份抄写的工作。好好工作,把酒戒了,别忘了我对您说过的话。再见吧!”斯克沃尔佐夫很得意,自己总算把这个人拉到了正道上。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的售票处付钱买票,看到身旁站着一个身材矮小的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卢什科夫,是您呀?”斯克沃尔佐夫问,“喂,怎么样?现在做什么事?日子过得好吧?”“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哦,谢天谢地。太好了!卢什科夫!要知道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的教子。要知道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卢什科夫说:“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厨娘,求上帝保佑这个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体健康!说实在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厨娘奥莉加。”“这是怎么回事?”“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噢,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的人!’然后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你这苦命人啊!’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也没有劈过!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这些我对您也解释不清。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该入场了,里面正出在打铃。”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了。(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什科失谎称自己是失业的乡村教师等被揭穿后羞愧低头的表情动作,说明卢什科夫并非顽固不化,毫无廉耻之心。B.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恶狠狠地推开了门”“发起愁来”等细节描写写出了她对卢什科夫自暴自弃行为的痛心及担忧。C.卢什科夫答应到斯克沃尔佐夫家劈柴是因为他急需一份糊口的营生,解决失业问题,因此对斯克沃尔佐夫充满感激之情。D.文章主要运用顺叙、插叙方式,情节富有波澜;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了一个立体有变化的乞丐形象,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卢什科夫以冒牌教师、冒牌大学生身份行乞,是因为他失业。虽然他工作能力强,有手艺,但还是被人赶出来了。B.卢什科夫先在谎称自己是失业的乡村教师时神情慌张,后来又主动道出了实情,说明卢什科夫撒谎实属无奈。C.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气愤已经消散”,说明他被乞丐可怜的遭遇感动了,想要帮助他。D.这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重视人物心理刻画,并且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与衬托,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品质。(3)“奥莉加”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小说叙述了卢什科夫“乞讨”“劳动”“释疑”等行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东豫州刺史田益宗上表曰:“义阳之灭,今实时矣。度彼不过须精卒一万二千,然行师之法,贵张形势,请使两荆之众西拟随、雍,扬之卒顿于建安,得捍三关之援;然后二豫之军直据南关,对抗延头,遣一都督总诸军节度,季冬进师,迄于春末,不过十旬,克之必矣。”元英又奏称:“今宝卷①骨肉相残,藩镇鼎立。义阳孤绝,密迩王土,内无兵储之国,外无粮援之期。此乃欲焚之鸟,不可去薪;授首之寇,岂容缓斧。若失此不取,岂惟后举难图,亦恐更为深患。今豫州刺史司马悦已戒严垂发,东豫州刺史田益宗兵守三关,请遣军司为之节度。”魏主乃遣直寝羊灵引为军司。益宗遂入寇。建宁太守黄天赐与益宗战于赤亭,天赐败绩。梁武帝天监元年春二月辛丑,杀齐邵陵王宝攸、晋熙王宝嵩、桂阳王宝贞。梁王将杀齐诸王,防守犹未急。鄱阳王宝寅家阉人颜文智与左右麻拱等密谋穿墙夜出宝寅具小船于江岸著乌布襦腰系千许钱潜赴江侧蹑屩徒步足无完肤防守者至明追之,宝寅诈为钓者,随流上下十余里,追者不疑。待散,乃度西岸,投民华文荣家。文荣与其族人天龙、惠连弃家将宝寅遁匿山涧,赁驴乘之,昼伏宵行,抵寿阳之东城。魏戍主杜元伦驰告扬州刺史任城王澄,以车马侍卫迎之。宝寅时年十六,徒步憔悴,见者以为掠卖生口。澄待以客礼,宝寅请丧君斩衰之服,澄遣人晓示情礼,以丧兄齐衰之服给之。澄帅官僚赴吊,宝寅居处有礼,一同极哀之节。寿阳多其故义,皆受慰唁,唯不见夏侯一族,以夏侯详从梁王故也。澄深器重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注释:①【宝卷】即东昏侯萧宝卷,南朝齐的第六任皇帝。(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鄱阳王宝寅家阉人颜文智与左右麻拱等密谋/穿墙夜出/宝寅具小船于江岸/著乌布襦/腰系千许钱/潜赴江侧/蹑屩徒步/足无完肤/B.鄱阳王宝寅家阉人颜文智与左右麻拱等密谋/穿墙夜出宝寅/具小船于江岸/著乌布襦/腰系千许钱/潜赴江侧/蹑屩徒步/足无完肤/C.鄱阳王宝寅家阉人颜文智与左右麻拱等密谋/穿墙夜出/宝寅具小船于江岸/著乌布襦腰/系千许钱/潜赴江侧/蹑屩徒步/足无完肤/D.鄱阳王宝寅家阉人颜文智与左右麻拱等密谋/穿墙夜出宝寅/具小船于江岸/著乌布襦腰/系千许钱/潜赴江侧/蹑屩徒步/足无完肤/(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度,指揣测、估量,与《鸿门宴》中“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的“度”含义相同。B.形势,文中是气势、声势的意思,现在多指事物发展的状况,二者的意思不同。C.据,指占据,与《过秦论》中“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的“据”含义相同。D.薪,指柴火,与《六国论》中“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的“薪”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豫州刺史田益宗对灭掉义阳进而攻克南朝非常自信,他预计冬末出兵,到来年春末,用不到一百天的时间就能攻克南朝。B.元英在奏疏中分析时势,巧妙地运用比喻,把义阳比作将要烧掉的鸟、自寻死路的敌人,请求魏主筹谋攻克南朝之事。C.梁王将要杀掉南齐的各诸侯王,鄱阳王萧宝寅出逃,假装钓鱼人躲过了追捕,投奔华文荣,在其护送下最后到达了寿阳。D.元澄派车马、侍卫在寿阳迎接萧宝寅并以礼相待,萧宝寅穿上为兄长守丧所穿的丧服,接受了寿阳所有旧交的吊唁。(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若失此不取,岂惟后举难图,亦恐更为深患。②澄帅官僚赴吊,宝寅居处有礼,一同极哀之节。(5)针对攻打义阳一事,田益宗和元英上奏的观点中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致酒行【唐】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半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①。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②,谁念幽寒坐呜呃③。【注释】①请恩泽:马周因替常何代写政治利弊得失条目而为太宗赏识,因此得到官职。②拏云:犹凌云,指志向高远。③呜呃:悲叹。(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分写自己客中饮酒和主人奉觞祝酒,呼应题目,同时“零落栖迟”写出了自己飘零流落、滞留异乡的境遇。B.“主父”句以古人自喻,说自己像西游长安、久困不归的主父偃一样,家中的亲人因为盼望自己归来,将门前的柳树枝条都折断了。C.“吾闻”句中的“吾闻”二字可以删去,对诗的内容意蕴没有影响,但对诗的节奏及诗人神情口吻有明显的影响。D.“空将”句中的“空”可解释为“白白的、徒劳的”,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马周的遭际感到叹惋无奈。(2)借酒抒情,是李贺的《致酒行》与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共同的特色,但二者所抒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三)古代诗词默写(共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的诗句“,”,与孔子“逝者如斯夫”的诗句,都以流水比喻时光,表达时不我待的感慨。(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认为,想保全树木的天性,须做到“,”,其间闪耀着“呵护和放手都是爱”的思辨色彩。(3)古代诗人常把“鹿”写进诗中,或展示尚贤的姿态,或寄托隐逸的情怀,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设置“儿童节”是有必要的。教育中的仪式自古就有,如开学礼、成人礼、拜师仪式等。仪式中包含着某种承诺,意在将一些美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①。“儿童”是孩子的特殊身份,但这个身份很容易让社会低估。心理学研究证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渴望被社会接纳、认同。儿童的身份价值只有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人常用“小孩子”这个词称呼儿童,当孩子对团体中的某件事情②的时候,成人总是会说“小孩子不懂,小孩子不会做……”,结果孩子感受不到足够的尊重、足够的认同,往往变得灰心丧气。在成年人看来,孩子慢慢表现得③,但他们却慢慢丧失了想象力。孩子身份价值的重塑需要一场特殊的仪式,而“儿童节”恰好是对儿童身份肯定的良好契机。对儿童身份价值的重塑,一方面展现出社会对儿童的接纳、认同;另一方面也在暗示孩子,社会的发展需要他们从现在开始努力。(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请根据文本内容,分条概括设置“儿童节”的必要性。(每点不超过15个字)(二)语言文字运用II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刷屏”时代,“读书”何为?一方面,阅读的重要目的在于求知。阅读形式的进阶,以前所未有的程度丰富了知识内容的打开方式。在阅读体验上,“听书”“快读”等方便快捷的选择,让随时随地随心获取知识成为可能;融合多重形态的视听内容,更让阅读由平面式的“纸上得来”升级为立体式的“尽观天下事”。在信息储备上,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突破了有限内容与无限信息之间的界线。另一方面,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求知的方式各异,但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化零为整、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文字留白处的掩卷长思、声画落幕后的意味深长,都在一次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充盈着读者的精神家园。以思考的力量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这种魅力,正是走马观花的快餐式阅读、蜂拥而至的流量化内容所不能给予读者的独特馈赠。书本虽小,但就像一个时空容器,“黄鸟于飞,集于灌木”的美丽意象、“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宏大场景、“究天人之际,通古令之变”的深沉思考……古今中外都可尽收其中。人们翻开书籍,就如同打开了一个辽阔的精神世界。(1)请简要分析文章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选文和黑塞的随笔《读书:目的和前提》都讲述了“读书为何”,对此,你有什么启发?请简要说说。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如图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育才中学举行学生会干部竞选活动,其中一项是语文素养考查。考查内容是右根据上面漫画的内容和寓意确定主题,进行演讲,评委当场打分。请你以李明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参加竞选。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三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我们首先必须重视政府的力量。迄今为止,无论是早发现代化国家的城市化还是后发国家的城镇化,在其启动运行的过程中,政府都无一例外地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主要是因为城市更新和社区营造所涉及的各种事务均带有总体性。具体言之,未来社区建设首先是一个政策建构和实施的过程,无论是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还是社区改造工程的实施,整个工程都与政府政策制定过程密切相关。尤其是对那些特色社区和问题街区的改造,更是要政策先行,聚焦社会总体状况,推进社区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社会融合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个以未来社区建设为核心目标的综合性社会建设工程,政府必须通过其政策建构和行政实施发挥其主导性作用。所谓政府主导并不是政府包办,起源于欧美的较为流行的经验是所谓“PPP模式”,PPP主要是强调“引进私人资本,建立起公私合作关系,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各参与方达到比单方面更有效的结果,在获得最大社会利益的同时,各方也共同承担项目责任和融资风险”。既然我们将城市更新落到具体的社区层面,那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应该努力将社区居民看作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社会参与力量,纳入未来社区建设的进程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未来社区建设进程中的社会参与之所以如此重要,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个城市只有在社区层面存在着活跃的具有较强社区归属认同的社会力量,来自政府和市场的种种政策和举措才能踏实落地,并发挥作用,而不至于在社区规划改造的过程中发生对立冲突。毫无疑问,未来社区建设也是一个带有极强未来性的复杂工程,而且,其未来性要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彰显,就必须处理好其与现代和传统的关系。在对现代性展开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规划社区的未来性。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背景下城市的发展和扩张,以及乡村社会所面临的严重萎缩的困局,都从根本上改写了现代社会历史,使人类社会在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严重的现代性困境及问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即深刻指出,在过去的30年间,“城市更新只是表面上换上一种新的形式,实际上继续进行着同样无目的集中并破坏有机机能,结果又需治疗挽救”,“城市的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城市使人疏远”。因此,在未来社区规划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沿袭城市更新模式,而应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以将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集于一身的未来性来消解现代性困境。如何通过未来社区规划,建立起充满共享性的社会,成为未来社区建设的难点和关键。自人类社会步入现代以来,即面临激烈的传统——现代间的冲突。发展社会学学科体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现代化理论即强调,只有告别传统,才能真正地进入现代。但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反思告诉我们,这种非此即彼的“传统——现代”二分思维方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代之而起的新现代化理论则强调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出对传统的重估,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我们应努力建立起未来与传统间直接的联结。我们所规划设计的未来社区,不可能脱离传统——现代——未来这一连续性的发展进程,而突兀地建构起所谓的“未来性”。进而言之,只有充分彰显传统性才能体现其未来性,因为未来性的一个最大特性便是将其前瞻性和延续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摘编自田毅鹏《“未来社区”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材料二未来的社区治理转型,需要进一步认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企关系内嵌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中,受到相应的关系性规则的影响。关系性规则(比如信任)能够降低交易风险带来的交易成本问题、矫正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资产专用性。未来的社区治理转型中,需要尤其关注到个人、社区、企业三类关系性治理类型在跨部门互动中的基础作用——信任、柔性和交流,跨部门之间的深层交往尤其依赖于这些关系过程。第二,未来的社区治理转型应当了解多种治理关系如何衔接互动,比如从属关系、信任关系以及市场关系。社区治理研究需要进一步讨论社区治理中复合治理机制的作用,其中包括了众多异质性治理机制的融合——单边治理与双边治理、关系治理与非关系治理等不同治理机制的对话。第三,从本质上来说,建构“治理共同体”的内涵已经超越了权力变移的单一过程,跨部门关系的构建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需要走向整体性的社会建设,包括对社区公共生活的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对社区共同体的情感归属以及对公共物品潜在获益的认知等等。(摘编自《新社区何以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A.未来社区建设需要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因为未来社区建设所涉及的各种事务均带有总体性,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建构和实施。B.未来社区建设需要社区居民通过引进私人资本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才能避免对立与冲突。C.未来社区建设面临传统——现代间的冲突,只有告别传统,才能进入现代,只有在对传统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规划社区的未来性。D.未来社区建设需要治理转型,治理转型的关键是跨部门的多种治理关系如何衔接互动,互动的基础作用是信任、柔性和交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把握好分寸,如果政府包办,种种政策和举措反而难以落地。B.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中的论述看,要消解现代性困境,城市更新首先必须避免人与人之间的疏远。C.社区建设的未来性实质就是将其前瞻性和延续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传统——现代﹣未来这一连续性的发展。D.未来社区治理转型,最终为了实现各部门对“治理共同体”有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对社区共同体有情感归属。(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未来社区建设途径的一项是BA.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B.建立起充满共享性的社会C.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D.跨部门的深层对话与交流(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未来社区”下一个简要定义。(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3)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下定义的要求分析,准确表达即可。(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行文思路题先进行分层,然后按照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顺序进行答题即可。【解答】(1)B.“社区居民通过引进私人资本”错误。由原文“引进私人资本,建立起公私合作关系,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可知,“引进私人资本”的主体不是社区居民,而是政府。C.“只有告别传统”错误。由原文“新现代化理论则强调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出对传统的重估,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我们应努力建立起未来与传统间直接的联结”可知,不是要“告别传统”,是要承继传统因素,且对现代性本身也要反思。D.“关键”错误。由原文“未来的社区治理转型应当了解多种治理关系如何衔接互动”可知,原文是“应当了解”,不是“关键”。故选A。(2)D.“最终为了实现各部门对‘治理共同体’有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对社区共同体有情感归属”错误。由原文“跨部门关系的构建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需要走向整体性的社会建设,包括对社区公共生活的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对社区共同体的情感归属以及对公共物品潜在获益的认知等等”可知,文化认知、价值认同、情感归属等是治理转型的条件,而非目的。故选D。(3)B.这是未来社区建设的目的,而非建设途径。故选B。(4)由原文“作为一个以未来社区建设为核心目标的综合性社会建设工程,政府必须通过其政策建构和行政实施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可知,未来社区的一大特点是在政府的主导下。由原文“引进私人资本,建立起公私合作关系,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应该努力将社区居民看作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社会参与力量,纳入未来社区建设的进程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可知,未来社区要通过居民、企业、社会多方合作共建共治共享。由原文“应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以将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集于一身的未来性来消解现代性困境”可知,未来社区要集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于一身。由原文“未来社区建设也是一个带有极强未来性的复杂工程,而且,其未来性要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彰显,就必须处理好其与现代和传统的关系”可知,未来社区要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由原文“建构“治理共同体”的内涵已经超越了权力变移的单一过程,跨部门关系的构建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需要走向整体性的社会建设,包括对社区公共生活的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对社区共同体的情感归属以及对公共物品潜在获益的认知等等”可知,未来社区要有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所以下定义的时候要找准概念的属性,可以概括为:未来社区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居民、企业、社会多方合作共建共治共享,集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于一身,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有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的治理共同体。(5)材料一第一段首先说到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我们首先必须重视政府的力量,政府必须通过其政策建构和行政实施发挥其主导性作用。第一段虽然说到政府的主导作用,但所谓的政府主导并不是政府包办,而是应根据“PPP模式”引进私人资本,建立起公私合作关。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努力将社区居民看作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社会参与力量,纳入未来社区建设的进程之中,所以谋求政府与企业及居民等多方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材料一二、三段说到未来社区建设的未来性要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彰显,就必须处理好其与现代和传统的关系。在未来社区规划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沿袭城市更新模式,而应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以将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集于一身的未来性来消解现代性困境。所以,未来社区的建设须处理好其与现代和传统的关系,需要保持二者的良性互动与融合,从而体现“未来性”。答案:(1)A(2)D(3)B(4)未来社区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居民、企业、社会多方合作共建共治共享,集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于一身,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有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的治理共同体。(5)①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②谋求政府与企业及居民等多方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③未来社区的建设须处理好其与现代和传统的关系,需要保持二者的良性互动与融合,从而体现“未来性”。(二)现代文阅读II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乞丐契诃夫“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请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现在失业了。请帮帮忙,行行好!”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他,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的红斑。他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他说,“不过那时您说您是被开除的大学生,还记得吗?这很下流,这是诈骗!”斯克沃尔佐夫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告的人。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患,恰恰亵渎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破衣人起先一再辩解,后来不作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先生!”他说,一手按住胸口,“确实,我……说了谎!我原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不说谎又有什么办法呢?”“什么办法?”斯克沃尔佐夫大喝一声,逼近他,“工作呀,这就是办法!您应该工作!”“这个我自己也明白,可是上哪儿去找工作呀?去当看门人吧,谁也不会要我,工厂也不会要我,工人要有手艺,我却什么也不会。”“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在我家里劈柴,您愿意吗?”“好吧,我可以劈……”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把厨娘叫了出来。对她说:“奥莉加,把这位先生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破衣人耸了耸肩,似乎感到纳闷。话已出口的他犹豫不决地跟着厨娘走了。斯克沃尔佐夫赶快走进餐室,那里的窗子正对着院子,斯克沃尔传夫看到他们进了院子。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地的同伴,打开锁着的板棚,“砰”的一声恶狠狠地推开了门。那个冒牌教师和冒牌大学生坐到木墩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厨娘把一把斧子扔到他脚旁,破衣人迟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木柴摇晃起来,倒了,那人又把它拉过来,很小心地砍下去,木柴又倒下了。斯克沃尔佐夫的气愤已经消散,他感到有点不安,有点惭愧。他回到书房里,“我这样做是为了他好。”一小时后,奥莉加来报告,木柴已经劈好。“拿着,把这半卢布交给他,”斯克沃尔佐夫说,“要是他愿意,让他常来,活总是有的。”从此,他经常出现:有时把雪扫成堆,有时收拾板棚里的杂物。斯克沃尔佐夫搬家时,雇他来帮忙。破衣人没有喝酒,很少说话。搬运完之后,斯克沃尔佐夫吩咐人把他找来。“噢,我看得出来,我的话对您起了作用,”他说着,递给他一个卢布,“这是给您的工钱。我看得出来,您没有喝酒,也不反对工作。您叫什么?”“卢什科夫。”“那么,卢什科夫,我现在介绍您去做另一份工作。您拿上这封信,明天去找我的一个同行,他会给您一份抄写的工作。好好工作,把酒戒了,别忘了我对您说过的话。再见吧!”斯克沃尔佐夫很得意,自己总算把这个人拉到了正道上。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的售票处付钱买票,看到身旁站着一个身材矮小的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卢什科夫,是您呀?”斯克沃尔佐夫问,“喂,怎么样?现在做什么事?日子过得好吧?”“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哦,谢天谢地。太好了!卢什科夫!要知道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的教子。要知道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卢什科夫说:“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厨娘,求上帝保佑这个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体健康!说实在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厨娘奥莉加。”“这是怎么回事?”“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噢,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的人!’然后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你这苦命人啊!’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也没有劈过!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这些我对您也解释不清。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该入场了,里面正出在打铃。”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了。(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卢什科失谎称自己是失业的乡村教师等被揭穿后羞愧低头的表情动作,说明卢什科夫并非顽固不化,毫无廉耻之心。B.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恶狠狠地推开了门”“发起愁来”等细节描写写出了她对卢什科夫自暴自弃行为的痛心及担忧。C.卢什科夫答应到斯克沃尔佐夫家劈柴是因为他急需一份糊口的营生,解决失业问题,因此对斯克沃尔佐夫充满感激之情。D.文章主要运用顺叙、插叙方式,情节富有波澜;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了一个立体有变化的乞丐形象,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DA.卢什科夫以冒牌教师、冒牌大学生身份行乞,是因为他失业。虽然他工作能力强,有手艺,但还是被人赶出来了。B.卢什科夫先在谎称自己是失业的乡村教师时神情慌张,后来又主动道出了实情,说明卢什科夫撒谎实属无奈。C.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气愤已经消散”,说明他被乞丐可怜的遭遇感动了,想要帮助他。D.这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重视人物心理刻画,并且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与衬托,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品质。(3)“奥莉加”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小说叙述了卢什科夫“乞讨”“劳动”“释疑”等行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小说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人物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该人物在文中的描写以及小说的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情节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该情节在文中的位置以及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解答】(1)C.“卢什科夫答应到斯克沃尔佐夫家劈材是因为他急需一份糊口的营生,解决失业问题”错误,从文中“好吧,我可以劈……”以及斯克沃尔佐夫看到他劈柴时的表现可知,他答应得很勉强,也并没有珍惜这份工作而好好努力,可见,不是因为“他急需一份糊口的营生,解决失业问题”,只是碍于面子而已。故选:C。(2)A.“是因为他失业”错误,原因是“酗酒”;“虽然他工作能力强,有手艺,但还是被人赶出来了”错误,由原文“去当看门人吧,谁也不会要我,工厂也不会要我,工人要有手艺,我却什么也不会”可知,是他什么都不会,没有手艺。B.“神情慌张,后来又主动道出了实情”错误,文中没有“神情慌张”的刻画;“主动道出”错误,是在斯克沃尔佐夫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揭穿这个求告的人后,他才说出的实情。C.“被乞丐可怜的遭遇感动了”不准确。应该为斯克沃尔佐夫为卢什科夫被自己说服且能够帮助卢什科夫感到高兴。D.正确。故选:D。(3)首先看“奥莉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最后卢什科夫的讲述来看,“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然后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也没有劈过”,这些内容展现出奥莉加的善良。然后分析这样的奥莉加在结构方面的作用,小说展示出卢什科夫命运的变化,他一开始是一个靠行乞来骗钱,之后开始靠自己的劳动赚钱,人物形象发生变化,从他最后的的讲述中,可以看出奥莉加促使了他的转变,所以奥莉加的形象推进小说情节的发展。接着分析次要人物对其他人物的作用,小说除了写奥莉加和卢什科夫之外,还提到另一个人物,即斯克沃尔佐夫,他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很想帮助卢什科夫,但他的帮助显然有居高临下之感,他觉得是自己改变了卢什科夫,奥莉加的形象对其起到衬托作用。最后分析主旨上的作用,小说主要讲述卢什科夫的转变,而让他转变的原因是奥莉加,他从奥莉加言行中感受到善良、关心、诚意,从而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他记住她的一言一行,永生难忘。“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嗅,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的人!’然后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你这苦命人啊!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使主题更深刻,乞丐是可以改变的,主要看我们采用何种方式,奥莉加真诚平等的帮助挽救了卢什科夫的心灵。这说明真正的善意是可以改变人的。(4)先看卢什科夫行乞,他行乞的时候使用谎言来获得别人的同情和帮助,“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慈,恰恰亵渎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借此将矛头指向社会中利用善良人性来获得好处的行为。接着看人物的“劳动”,卢什科夫“坐到木墩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迟疑地拉过一块未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木柴摇晃起来,倒了,那人又把它拉过来,很小心地砍下去,木柴又倒下了”,而且在最后的释疑环节中,我们知道,这所谓的“劈柴”都不是他做的,由此可以看出好逸恶劳、懦弱无能,这也是他为什么靠行乞生活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不愿通过劳动改变创造生活丑恶现象的批判与否定。最后看“释疑”环节,在之前的情节中,斯克沃尔佐夫始终认为是自己改变了卢什么科夫的生活态度,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最后的释疑环节让我们知道,真正改变卢什科夫的是奥莉加,因为奥莉加对卢什科夫的帮助的发自内心的,不是斯克沃尔佐夫居高临下的帮助,由此可见,真正能帮助人的应该是真诚、尊重和平等。答案:(1)C(2)D(3)①推进情节。“奥莉加”是卢什科夫命运转变的参与者,由于奥莉加的帮扶督促等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见证着卢什科夫的变化。②衬托人物。小说中主人公斯克沃尔佐夫是一个善良的人,但也通过“奥莉加”的行为更加反衬出斯克沃尔佐夫助人时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人物形象特征。③丰富文章主旨,卢什科夫对奥莉加发自内心的感激告诉我们乞丐是可以改变的,主要看我们采用何种方式。斯克沃尔佐居高临下的帮助固然能改变一时的生活,但只有真诚平等的帮助才能挽救心灵。(4)①通过描述卢什科夫行乞时信誓旦旦的谎言直观地揭露了人性的缺陷,批判了社会中行乞者利用人性善良博取同情心的丑恶行为。②通过“劳动”情景的描写,表现出了卢什科夫好逸恶劳、懦弱无能的形象特征,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不愿通过劳动改变创造生活丑恶现象的批判与否定。③通过释疑情节的插叙,我们发现同样是帮助,奥莉加的帮助显出平等态度和对人的尊重,更显真诚,因而才真正产生“帮助”的效果,从而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深化了主题:帮助人的关键是真诚、尊重与平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东豫州刺史田益宗上表曰:“义阳之灭,今实时矣。度彼不过须精卒一万二千,然行师之法,贵张形势,请使两荆之众西拟随、雍,扬之卒顿于建安,得捍三关之援;然后二豫之军直据南关,对抗延头,遣一都督总诸军节度,季冬进师,迄于春末,不过十旬,克之必矣。”元英又奏称:“今宝卷①骨肉相残,藩镇鼎立。义阳孤绝,密迩王土,内无兵储之国,外无粮援之期。此乃欲焚之鸟,不可去薪;授首之寇,岂容缓斧。若失此不取,岂惟后举难图,亦恐更为深患。今豫州刺史司马悦已戒严垂发,东豫州刺史田益宗兵守三关,请遣军司为之节度。”魏主乃遣直寝羊灵引为军司。益宗遂入寇。建宁太守黄天赐与益宗战于赤亭,天赐败绩。梁武帝天监元年春二月辛丑,杀齐邵陵王宝攸、晋熙王宝嵩、桂阳王宝贞。梁王将杀齐诸王,防守犹未急。鄱阳王宝寅家阉人颜文智与左右麻拱等密谋穿墙夜出宝寅具小船于江岸著乌布襦腰系千许钱潜赴江侧蹑屩徒步足无完肤防守者至明追之,宝寅诈为钓者,随流上下十余里,追者不疑。待散,乃度西岸,投民华文荣家。文荣与其族人天龙、惠连弃家将宝寅遁匿山涧,赁驴乘之,昼伏宵行,抵寿阳之东城。魏戍主杜元伦驰告扬州刺史任城王澄,以车马侍卫迎之。宝寅时年十六,徒步憔悴,见者以为掠卖生口。澄待以客礼,宝寅请丧君斩衰之服,澄遣人晓示情礼,以丧兄齐衰之服给之。澄帅官僚赴吊,宝寅居处有礼,一同极哀之节。寿阳多其故义,皆受慰唁,唯不见夏侯一族,以夏侯详从梁王故也。澄深器重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注释:①【宝卷】即东昏侯萧宝卷,南朝齐的第六任皇帝。(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鄱阳王宝寅家阉人颜文智与左右麻拱等密谋/穿墙夜出/宝寅具小船于江岸/著乌布襦/腰系千许钱/潜赴江侧/蹑屩徒步/足无完肤/B.鄱阳王宝寅家阉人颜文智与左右麻拱等密谋/穿墙夜出宝寅/具小船于江岸/著乌布襦/腰系千许钱/潜赴江侧/蹑屩徒步/足无完肤/C.鄱阳王宝寅家阉人颜文智与左右麻拱等密谋/穿墙夜出/宝寅具小船于江岸/著乌布襦腰/系千许钱/潜赴江侧/蹑屩徒步/足无完肤/D.鄱阳王宝寅家阉人颜文智与左右麻拱等密谋/穿墙夜出宝寅/具小船于江岸/著乌布襦腰/系千许钱/潜赴江侧/蹑屩徒步/足无完肤/(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度,指揣测、估量,与《鸿门宴》中“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的“度”含义相同。B.形势,文中是气势、声势的意思,现在多指事物发展的状况,二者的意思不同。C.据,指占据,与《过秦论》中“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的“据”含义相同。D.薪,指柴火,与《六国论》中“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的“薪”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东豫州刺史田益宗对灭掉义阳进而攻克南朝非常自信,他预计冬末出兵,到来年春末,用不到一百天的时间就能攻克南朝。B.元英在奏疏中分析时势,巧妙地运用比喻,把义阳比作将要烧掉的鸟、自寻死路的敌人,请求魏主筹谋攻克南朝之事。C.梁王将要杀掉南齐的各诸侯王,鄱阳王萧宝寅出逃,假装钓鱼人躲过了追捕,投奔华文荣,在其护送下最后到达了寿阳。D.元澄派车马、侍卫在寿阳迎接萧宝寅并以礼相待,萧宝寅穿上为兄长守丧所穿的丧服,接受了寿阳所有旧交的吊唁。(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若失此不取,岂惟后举难图,亦恐更为深患。②澄帅官僚赴吊,宝寅居处有礼,一同极哀之节。(5)针对攻打义阳一事,田益宗和元英上奏的观点中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文言词语意义的题主要就是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出答案。【解答】(1)句意:鄱阳王萧宝寅家中的阉人颜文智与身边跟从的麻拱等人秘密策划,在夜里挖通墙壁送出萧宝寅,又在长江岸边准备好小船,萧宝寅身穿黑布短衣,在腰里系着一千多枚铜钱,偷偷地赶赴江边。他穿着草鞋悄悄地徒步行走,脚上被划得没有一点好皮肤。分析可知,颜文智与身边跟从的麻拱等人秘密策划的是将“宝寅”送出城,因此“出”后应接宾语“宝寅”,即使宝寅出城,应在“宝寅”后断开,排除A、C;“乌布襦”是黑布短衣,作“著”的宾语,句意完整,故应在“襦”后断开,排除D。故选:B。(2)A.句意:估计占领义阳所需要的精兵不超过一万二千人/估计我到了军中,你再进入(项羽的大帐)。B.正确。C.《过秦论》中“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周”的“据”,凭借,依靠。句意:然后派豫州、东豫州的军队直接占据南关/靠亿丈高的华山,对着深不可测的黄河,把这作为坚固的屏障。与文中的含义不同。D.句意:不能撤去柴火/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救火。故选:C。(3)D.“元澄派车马、侍卫在寿阳迎接萧宝寅并以礼相待”说法错误。从文中“魏戍主杜元伦驰告扬州刺史任城王澄,以车马侍卫迎之”可知,是杜元伦派车马、侍卫在寿阳迎接萧宝寅。故选:D。(4)①“举”,采取行动;“图”,夺取;“患”,祸患。译文:如果失去这次机会不去夺取它,岂止是以后难以夺取,恐怕也是日后更深的祸患。②“帅”,率领;“吊”,吊唁;“居处”,举止。译文:元澄率领官员前往吊唁,萧宝寅举止有礼,表现得与为至亲守孝的礼节完全一样。(5)从文中“义阳之灭,今实时矣”“若失此不取,岂惟后举难图,亦恐更为深患”可知,两人都认为灭掉义阳的时机已到。从文中“度彼不过须精卒一万二千”“义阳孤绝,密迩王土,内无兵储之国”可知,两人都认为义阳兵力不足。从文中“然行师之法,贵张形势,请使两荆之众西拟随、雍,扬之卒顿于建安,得捍三关之援;然后二豫之军直据南关,对抗延头,遣一都督总诸军节度,季冬进师,迄于春末,不过十旬,克之必矣”“今豫州刺史司马悦已戒严垂发,东豫州刺史田益宗兵守三关,请遣军司为之节度”可知,两人都认为攻打时要做好军事部署。答案:(1)B(2)C(3)D(4)①如果失去这次机会不去夺取它,岂止是以后难以夺取,恐怕也是日后更深的祸患。②元澄率领官员前往吊唁,萧宝寅举止有礼,表现得与为至亲守孝的礼节完全一样。(5)①灭掉义阳的时机已到。②义阳兵力不足。③攻打时要做好军事部署。参考译文:东豫州刺史田益宗上表说:“灭掉义阳,现在确实是时候了。估计占领义阳所需要的精兵不超过一万二千人,然而用兵的方法,贵在张大声势,请让荆州、东荆州的军队在西边佯装攻打随、雍,扬州的军队驻扎在建安,得以防御三关的援军;然后派豫州、东豫州的军队直接占据南关,与延头的南军对抗,派一名都督统领各路军队的调遣部署,冬末出兵,等来年春末,不过百天的时间,一定可以攻克南朝。”元英又上奏说:“现在萧宝卷骨肉兄弟之间相互残杀,地方藩镇互相对峙。义阳孤立无援,靠近我们的国土,城内没有军队储备用以固守,外部没有粮草救援可以期待。这如同将要烧掉的鸟,不能撤去柴火;将脑袋伸过来的敌人,怎能容许放慢斧头。如果失去这次机会不去夺取它,岂止是以后难以夺取,恐怕也是日后更深的祸患。现在豫州刺史司马悦已经戒严,准备出发,东豫州刺史田益宗的军队守卫三关,请派遣军司去他那里具体调遣部署。”北魏宣武帝就派遣直寝羊灵引担任军司。田益宗于是率军侵入南朝。南梁建宁太守黄天赐与田益宗在赤亭交战,黄天赐战败。南梁武帝天监元年,春季二月,辛丑(十三)日,南齐邵陵王萧宝攸、晋熙王萧宝嵩、桂阳王萧宝贞被杀。梁王萧衍将要杀掉南齐的各诸侯王,但防守还不严密。鄱阳王萧宝寅家中的阉人颜文智与身边跟从的麻拱等人秘密策划,在夜里挖通墙壁送出萧宝寅,又在长江岸边准备好小船,萧宝寅身穿黑布短衣,在腰里系着一千多枚铜钱,偷偷地赶赴江边。他穿着草鞋悄悄地徒步行走,脚上被划得没有一点好皮肤。防守的人到天亮时追上了萧宝寅,萧宝寅假装成钓鱼人,与追赶他的人随水漂流并行了十几里,追赶的人没有怀疑他。等追赶他的人走后,萧宝寅才渡到长江西岸,投奔到百姓华文荣家中。华文荣与他的同族人华天龙、华惠连丢弃家业,带着萧宝寅逃到山涧中藏匿起来,后来租了一头驴让萧宝寅乘坐,白天隐藏,夜间赶路,到达了寿阳的东城。北魏守将杜元伦派快马报告扬州刺史任城王元澄,元澄派车马、侍卫前去迎接萧宝寅。萧宝寅当时十六岁,光着脚,面容憔悴,见到他的人以为是被掠夺贩卖来的人口。元澄以招待客人的礼节相待,萧宝寅请求给他为国君守丧所穿的丧服,元澄派人向他说明情礼,给他送去了为兄长守丧所穿用的丧服。元澄率领官员前往吊唁,萧宝寅举止有礼,表现得与为至亲守丧的礼节完全一样。寿阳城内有很多他的旧交,萧宝寅都接受了他们的吊唁慰问,唯独不接见夏侯氏家族的人,这是因为夏侯详追随梁王(萧衍)的缘故。元澄因此非常器重萧宝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致酒行【唐】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半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①。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②,谁念幽寒坐呜呃③。【注释】①请恩泽:马周因替常何代写政治利弊得失条目而为太宗赏识,因此得到官职。②拏云:犹凌云,指志向高远。③呜呃:悲叹。(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句分写自己客中饮酒和主人奉觞祝酒,呼应题目,同时“零落栖迟”写出了自己飘零流落、滞留异乡的境遇。B.“主父”句以古人自喻,说自己像西游长安、久困不归的主父偃一样,家中的亲人因为盼望自己归来,将门前的柳树枝条都折断了。C.“吾闻”句中的“吾闻”二字可以删去,对诗的内容意蕴没有影响,但对诗的节奏及诗人神情口吻有明显的影响。D.“空将”句中的“空”可解释为“白白的、徒劳的”,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马周的遭际感到叹惋无奈。(2)借酒抒情,是李贺的《致酒行》与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共同的特色,但二者所抒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所抒情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D.“表达了诗人对马周的遭际感到叹惋无奈”错误。“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意思是借纸上几行奏章,直接向皇帝进言,博得了皇帝的垂青。本诗表达其虽备受折磨但终有出头之日的乐观自信。故选:D。(2)《致酒行》结尾几句意思是,我是个执迷不悟的人,但听君一席话我茅塞顿开,犹如雄鸡一声啼叫,天下大亮。少年人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作者直抒胸臆,“雄鸡一声”是一鸣惊人,“天下白”的景象激起了诗人的豪情;“谁念幽寒坐呜呃”既是自我激励,也是一种对诗人以前的批判。总体展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将进酒》中“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钟鼓馔玉”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却认为这“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官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说富贵“不足贵”,乃是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说古人“寂寞”,其实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寂寞”,所以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是用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陈王”曹植于曹丕、曹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也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满的不平之气。答案:(1)D(2)李贺虽然感叹自己有迷失的魂魄,无法召回,但还是相信雄鸡一声则天下大亮,年轻人应当心怀凌云壮志,不必总是唉声叹气。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希望施展抱负的心情。李白在“悲﹣喜﹣狂”的情感变化中,说富贵“不足贵”,乃是出于愤慨。说古人“寂寞”,其实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寂寞”,所以才愿长醉不醒。主要抒发的是有才者被贬抑的愤激之情。译文: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劝,相祝身体健康。当年主父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家人思念折断了门前杨柳。哎,我听说马周客居新丰之时,天荒地老无人赏识。只凭纸上几行字,就博得了皇帝垂青。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招回,雄鸡一叫,天下大亮。少年人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赏析:从开篇到“家人折断门前柳”四句一韵,为第一层,写劝酒场面。先总说一句,“零落栖迟”与“一杯酒”连缀,略示以酒解愁之意。不从主人祝酒写起,而从客方对酒兴怀落笔,突出了客方悲苦愤激的情怀,使诗一开篇就具“浩荡感激”(刘辰翁)的特色。接着,诗境从“一杯酒”而转入主人持酒相劝的场面。他首先祝客人身体健康。“客长寿”有潜台词:忧能伤人,折人之寿,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七字画出两人的形象,一个是穷途落魄的客人,一个是心地善良的主人。紧接着,似乎应继续写主人的致词了。但诗笔就此带住,以下两句作穿插,再申“零落栖迟”之意,命意婉曲。“主父西游困不归”,是说汉武帝时主父偃的故事。主父偃西入关,郁郁不得志,资用匮乏,屡遭白眼。作者以之自比,“困不归”中寓无限辛酸之情。古人多因柳树而念别。“家人折断门前柳”,通过家人的望眼欲穿,写出诗人的久羁异乡之苦,这是从对面落墨。“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到“直犯龙颜请恩泽”是第二层,为主人致酒之词。“吾闻”二字领起,是对话的标志;同时通过换韵,与上段划分开来。这几句主人的开导写得很有意味,他抓住上进心切的少年心理,甚至似乎看穿诗人引古自伤的心事,有针对性地讲了另一位古人一度受厄但终于否极泰来的奇遇:唐初名臣马周,年轻时受地方官吏侮辱,在去长安途中投宿新丰,逆旅主人待他比商贩还不如。其处境比主父偃更狼狈。为了强调这一点,诗中用了“天荒地老无人识”的生奇夸张造语,那种抱荆山之玉而“无人识”的悲苦,以“天荒地老”四字来表达,可谓无理而极能尽情。马周一度困厄如此,以后却时来运转,因替他寄寓的主人、中郎将常何代笔写条陈,太宗大悦,予以破格提拔。“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即言其事。主人的话到此为止,只称引古事,不加任何发挥。他说马周只凭“两行书”即得皇帝赏识,言外之意似是:政治出路不特一途,囊锥终有出头之日,科场受阻岂足悲观!事实上马周只是为太宗偶然发现,这里却说成“直犯龙颜请恩泽”,主动自荐,似乎又怂恿少年要敢于进取,创造成功的条件。“我有迷魂招不得”至篇终为第三层,直抒胸臆作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主人的开导使“我”这个“有迷魂招不得”者,茅塞顿开。作者运用擅长的象征手法,以“雄鸡一声天下白”写主人的开导生出奇效,使诗人心胸豁然开朗。这“雄鸡一声”是一鸣惊人,“天下白”的景象激起了诗人的豪情,于是末二句写道:少年正该壮志凌云,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谁念幽寒坐呜呃”中,“幽寒坐呜呃”五字,语亦独造,形象地画出诗人自己“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的苦态。“谁念”句,同时也就是一种对诗人以前的批判。末二句音情激越,使整篇诗具有积极的思想色彩。(三)古代诗词默写(共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的诗句“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与孔子“逝者如斯夫”的诗句,都以流水比喻时光,表达时不我待的感慨。(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认为,想保全树木的天性,须做到“其蔚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其间闪耀着“呵护和放手都是爱”的思辨色彩。(3)古代诗人常把“鹿”写进诗中,或展示尚贤的姿态,或寄托隐逸的情怀,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故答案为:(1)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重点字:汩)(2)其蔚也若子其置也若弃(重点字:蔚)(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重点字:呦)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设置“儿童节”是有必要的。教育中的仪式自古就有,如开学礼、成人礼、拜师仪式等。仪式中包含着某种承诺,意在将一些美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①。“儿童”是孩子的特殊身份,但这个身份很容易让社会低估。心理学研究证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渴望被社会接纳、认同。儿童的身份价值只有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人常用“小孩子”这个词称呼儿童,当孩子对团体中的某件事情②的时候,成人总是会说“小孩子不懂,小孩子不会做……”,结果孩子感受不到足够的尊重、足够的认同,往往变得灰心丧气。在成年人看来,孩子慢慢表现得③,但他们却慢慢丧失了想象力。孩子身份价值的重塑需要一场特殊的仪式,而“儿童节”恰好是对儿童身份肯定的良好契机。对儿童身份价值的重塑,一方面展现出社会对儿童的接纳、认同;另一方面也在暗示孩子,社会的发展需要他们从现在开始努力。(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请根据文本内容,分条概括设置“儿童节”的必要性。(每点不超过15个字)【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正确填写。(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找出有语病的地方,正确修改。(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相关内容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段,结合具体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解答】(1)①根据语境,此处想表达的是仪式能够传承美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故可用“薪火相传”。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流传,也泛指传延不绝。②语境表达的是孩子想尝试去做某件事,故可用“跃跃欲试”。跃跃欲试:形容心情激动,急于想试一试。③从前文“孩子感受不到足够的尊重、足够的认同,往往变得灰心丧气”可见,孩子经常被拒绝后不再“大胆、主动”,在成人眼里孩子看起来似乎很“听话”,可用“言听计从”。言听计从:说的话都相信,出的主意、计谋都采纳。形容对某个人十分信任、依从。(2)原句语病有二:一为语序不当,关联词“只有……才”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得到重视”的主语是“身份价值”,“发展主体意识”的主语是“儿童”,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应调整为“只有身份价值得到重视,儿童才会发展……”。二为搭配不当,“实现”和“兴趣爱好”无法搭配,应改为“追求”。最终修改为:只有身份价值得到重视,儿童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3)除开头中心论点外,其后介绍的必要性可分为三点,一是“教育中的仪式自古就有……意在将一些美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薪火相传”,从“仪式性”的作用来说,设置儿童节是一种教育仪式,这种仪式对于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来说十分重要,故可概括为:①教育中的仪式很重要。二是“‘儿童’是孩子的特殊身份,但这个身份很容易让社会低估……他们却慢慢丧失了想象力”,从儿童身份的现状分析,“儿童”的身份本值得重视的,但却长期被社会低估,这会导致孩子丧失主体性和想象力,可概括为“‘儿童’身份长期被社会低估”。三是“孩子身份价值的重塑需要一场特殊的仪式,而‘儿童节’恰好是对儿童身份肯定的良好契机”,可概括为③孩子身份价值重塑需要仪式。答案:(1)①薪火相传②跃跃欲试③言听计从(2)只有身份价值得到重视,儿童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3)①教育中的仪式很重要。②“儿童”身份长期被社会低估。③孩子身份价值重塑需要仪式。(二)语言文字运用II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刷屏”时代,“读书”何为?一方面,阅读的重要目的在于求知。阅读形式的进阶,以前所未有的程度丰富了知识内容的打开方式。在阅读体验上,“听书”“快读”等方便快捷的选择,让随时随地随心获取知识成为可能;融合多重形态的视听内容,更让阅读由平面式的“纸上得来”升级为立体式的“尽观天下事”。在信息储备上,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突破了有限内容与无限信息之间的界线。另一方面,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求知的方式各异,但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化零为整、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文字留白处的掩卷长思、声画落幕后的意味深长,都在一次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充盈着读者的精神家园。以思考的力量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这种魅力,正是走马观花的快餐式阅读、蜂拥而至的流量化内容所不能给予读者的独特馈赠。书本虽小,但就像一个时空容器,“黄鸟于飞,集于灌木”的美丽意象、“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宏大场景、“究天人之际,通古令之变”的深沉思考……古今中外都可尽收其中。人们翻开书籍,就如同打开了一个辽阔的精神世界。(1)请简要分析文章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选文和黑塞的随笔《读书:目的和前提》都讲述了“读书为何”,对此,你有什么启发?请简要说说。【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修辞手法,再结合语境分析表达效果。(2)本题考查学生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题目要求,再结合选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来谈论读书的目的。【解答】(1)该句主要运用了比喻、排比和引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书本”比作“时空容器”,其中本体是“书本”,喻体是“容器”,用此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书本包罗古今、细大不捐的特点。其次是用“……的美丽意象”“……的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