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问题,在“曲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了;而在“沁芳桥”,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了无新意。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匾该题四字。有人说:“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道:“睢园遗迹。”贾政道:“也俗。”二者一处用《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典;另一处用睢园,即汉梁孝王“绿竹荫诸”的菟园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物“竹”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政老称“俗”呢?主要在于,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这看似同雅俗无关,但所“雅”者,乃是寓于此间而得其遗世独立之精神;若不能意会禁忌之“度”,便是与时俗产生了冲突,难得独我之幽趣了。一犯在违制。如“蓼汀花淑”一景,有人拟出“秦人旧舍”,宝玉立即指出“背谬了”,桃花源之典故本是讲“为避秦乱”而隐居的一村人,他们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无疑暗藏着对政治的不满。二犯在重名。“稻香村”最初有人题名“杏花村”获得众人赞赏,贾政却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三犯在“颓丧”。在蘅芜苑一处拟联,有人道:“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众人指出“斜阳”二字不妥,那人便引古诗“藤先满院泣斜阳”句,众人皆云:“颓丧,颓丧!”所谓“不中”,就是本来显然需要提及的点题景物,没有说准或者说满了,或者明明没有的景致,却在匾额和对联中生造出来。前者如怡红院之处,有人提出“蕉鹤”,有人提“崇光泛彩”,宝玉就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后者如在蘅芜苑中清客们的“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三程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二联。说“不中”是“俗”,似乎也有些不妥,但是“俗”并不只针对文辞不美,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真正的“命名”乃是根据“此景”各种幽致深蕴而从生命经验中流露出来,而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生搬硬造出来的。从根本上讲,“不入俗”之难在于不能回到自我观照的世界中来,而只在“外部”的舆故、概念和化拟中打转。在这一回中,尤其彰显宝玉才华的,或者说特别表露出“雅”的含义的,是连贾政也比较欣赏的“沁芳”桥之命名以及“蘅芷清芬”的对联。“沁芳”之名拟出后,贾政的态度是“拈须点头不语”,脂评“六字是严父大露悦容也”。宝玉在评价前人时已挑出,“雅”虽要切景,但却不能大“实”,而是要“蕴藉含蓄”;而其“含蓄”处,却是一种真正的“实在”。之所以“含蓄”,乃在于命名不能是对眼前景致的一般描述或比拟,而要将自我的生命体验沉浸于作为整体的园中世界,并前追古人之生命,将之也化入此刻自我为生命中来。所谓“无有一字入俗”,其实就是将自我作为存在者的“主人”去面对真实的世界,面对真实的比刻的显现。然而古今鲜有人可做到极致,又知这一“真实”是极难寻找的。这一回的叙事展现出,对真实的意义的寻找乃是基于对许多“不真”的表达的涤除与反省,在这种反省之后重新回归到本真的存在中来,回归到在此的自我中来,世界的“真”便从被遮蔽的俗套和成见中显露现身了。(摘编自李溪《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从《红楼梦》第十七回看文人园林》)材料二中国古代园林是文人读书治学的场地、修身养性的乐土、结社雅集的处所和文学创作的基地。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匾额、对联和刻石等或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出自文人之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拙政园来源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守拙归园田”;沧浪亭的“沧浪”二字取自屈原《渔父》中的典故,园中临水的“观鱼处”得名于《庄子》“观鱼于濠梁之上”;顾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园林中的对联、刻石对仗工整,寓意深远。留园五峰仙馆题有“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这与李白《独坐敏亭山》中“梅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园林散文、题园诗赋是古典文学与园林的另一种结合形式,如《阿房宫赋》《醉翁亭记》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笔下“大观园”更是将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推向了高潮。(摘编自袁圆《从<红楼梦>大观园看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材料三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籍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对大观园各处命名的品评鉴赏,依据的重要原则是雅俗之辨。B.“淇水遗风”“瞧园遗迹”被认为“俗”,主要因它们是文人见到竹最容易想到的。C.给“稻香村”命名时,众人都赞叹“杏花村”之名,贾政却因其与人情相悖而反对。D.园林命名用典不能“俗”,本质上反映的是古人尚“真”而不重“实”的审美情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关于匾额和对联命名的记述,展现了园林的命名在细致的审思及体悟中诞生的过程。B.园林命名追求“雅”,就要回到自我观照的世界中来,命名用典不能生搬硬套,既要切景,又要含蓄。C.岳阳楼上有对联“南极潇湘,北通巫峡”,潇湘、巫峡是由洞庭湖引发的想象,该联用典虽不切景,但不俗。D.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出自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不会引起游人“不中”的感受。(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的一项是A.宋代司马光定制过一套古代衣冠,常常穿上它独自徜徉于园林,以表达对董仲舒、陶渊明、王子猷、白居易等七位先贤的敬慕。B.苏州拙政园有一名为“留听阁”的楼观,这是化用了唐代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留得枯荷听雨声”这一句的诗意。C.古典园林中的洞门设计常常借用《桃花源》的意境,讲究“穿越”性,类似“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之境。D.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想象登上天下名楼所观之景,表达封建士大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担当情怀。(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一自然段的论证思路。(5)《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桥上亭的拟名先是“翼然”,后改拟为“泻玉”,最后改拟为“沁芳”。他们为什么这样修改?请结合材料观点,谈谈你对这三种命名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一声不吭海因里希•伯尔下班后,我在长途电话交换站的出纳处领了工资,将钱装进一只信封,给妻子写了张便条:“我想明天见你,两点钟以前再给你打电话。”我把纸条塞进信封,用舌头舔舔涂了胶水的封口,犹豫了一会,又把钱抽出来,将一张十马克钞票放进大衣口袋,在纸条上添了两句话:“我拿了十马克,明天还你。吻孩子们。弗雷德。”我快步跑到一家卖炸香肠的小店的遮雨篷下,买了一份炸香肠换开了那张十马克钞票。我一面嚼着香肠,一面往小店后墙上那面大镜子里望去,第一眼差点没认出自己来。看到那顶破旧的巴斯克小帽和我那张灰白的瘦脸,我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外表同那些到我家来向母亲兜售杂货的商贩一模一样了。我小的时候,曾多次给小贩开过门,母亲从来不忍心将他们拒之门外。家里只要还有一片面包、一点钱,她准会把它们送给他们。我还清楚记得,小时候我晚上躺在床上,经常听见父亲一进家门还没走到餐室就大发雷霆。在这场可怕的吵闹中,母亲几乎总是一声不吭。我咬着热香肠,牙龈被烫得疼痛难忍。从对面的镜子里,我看到了我的帽子、我那张灰白的瘦脸和一双阴郁的眼睛,我同那些小贩是多么相似啊!五分钟后我从公共汽车里下来时,雨仍在下着。我跑到屋檐下按门铃,一个女佣人替我打开门,她温和的褐色眼睛向我投来怜悯的目光。我双手捧着杯子,一边喝着滚烫的咖啡,一边对着小贝萨姆那张健康的脸,慢慢讲述着分数运算法则,心里却很清楚,这样做完全是徒劳。小家伙很可爱,但是笨得出奇。“克莱门斯拉丁文考试得了二分。”小家伙忽然盯住我说。我不知道他是否察觉到我的吃惊神情。他的话一下子勾起了我对儿子的回忆,一个男孩苍白的脸突然出现在我眼前。我想起来了,在课堂上,他就坐在小家伙旁边。“很好,”我十分勉强地说,“你呢?”“只得了四分。”他疑惑的目光从我脸上掠过,仿佛在寻找什么。我的脸有点发烫,但对此并不在意,因为我看见了我的妻子和孩子们,一架投影机将他们巨大的脸映在我的脑海里,我仿佛看见我的孩子们被抛进一条无情的人生轨道……时间在流逝,虽然是慢慢地在流逝,但我又挣到了两马克五十芬尼。十分钟后,我已坐在城南一间弥漫着醋味的厨房里了。一个面色苍白、有一双发黄的大眼睛的小姑娘向我背诵着拉丁字母。小女孩很用功,我也很卖力,但心里却很清楚,这一切都是徒劳。一个钟头后,那个干瘦的妇人带着浓烈的醋味从隔壁房间走出来,看我一眼问道:“您认为她的功课跟得上吗?上次考试她得了三分,明天他们还得考一次。”我摸着女孩枯黄的头发小声说:“她会学好的。”妇人说,“她一定得学好,我只有这一个孩子。我的丈夫在温尼察阵亡了。”我瞧了瞧她,眼前浮现出温尼察火车站的景象,肮脏的火车站上堆满了生锈的拖拉机。妇人突然鼓起勇气,说出她早已想说的话:“您是否能等几天,等我有了钱……”没等她说完,我便答应了。每次到水龙头前来打水,我总要下意识地看看镜子里自己这张脸:一张瘦削、历尽生活艰辛的女人的脸。我的头发还很密,两鬓却已经斑白——这是我为两个死去的孩子哀伤的最细微的标志。他们夭折时才像弗朗茨现在这么大,刚刚能在床上站立,正牙牙学语,我的痛苦又同某种庆幸交织在一起,庆幸他们早早地脱离了这苦难的生活。当流水声由沉浊变得清脆,我知道铅皮桶已经装满。把迷失在镜子深处的目光收回来,又看了看我的脸:颧骨微微突出,我渐渐消瘦了,苍白的脸显得发黄,我考虑着今晚也许我该用鲜红色的口红。我现在该开始与尘土搏斗了。刚一挪动柜子,剥落的石灰块便从墙上扑面弹下来。那逐渐扩散开来的石灰烟尘意味着我又得忙碌一整天。透过小房间的板壁,我听见小儿子在咳嗽,这讨厌的灰尘呛到他嗓子里去了,我感到一阵痛苦的绝望。恐惧像一团乱麻堵在喉咙里,我竭力想把它吞下去。我打开窗户,把石灰块扫在一起,用抹布把所有的东西仔细擦一遍,再把抹布漫到水里。擦完三平方米,水已经混浊不堪。通过镜中那张脸,我仿佛着见了那两个死去的孩子。他们是孪生兄妹,是弗雷德亲手将他们的脐带剪断的。当我在阵痛中喊叫时,他就抚摸我的额头。他是开小差溜回来的。在寒气森森、散发着霉味的地下室里,当我第一次抱起双生子喂奶时,他也在我身边。那时,克莱门斯坐在一张小椅子上看图画书,炮弹从我们家的屋顶上呼啸而过。水流声又把我从沉思中惊醒,使我回到对尘土的斗争中来,我一次又一次将空桶放到木龙头细细的水流下,眼睛怔怔地望着镜子,透过那层银白色的雾,我看见我那两个孩子被臭虫咬得周身红肿,被虱子叮得体无完肤。是虱子给我的孩子们带来了死亡,他们发着高烧,小小的身体由于注射无效的针药而红肿起来。这些药全都是卫生部长表兄弟开的工厂生产的。我永远不会忘记!桶里的水早已满了。即使是星期天,我也得做扫除,得与尘土作斗争,多年来,我坚持不懈地与我们仅有的一间房里的尘土搏斗着。每放满一桶水,我便向镜子投去一瞥。我的目光从镜子深处的远方回到我的脸上,这张僵死的脸冷漠地看着那无形的生活闹剧。今天是星期天,我将同弗雷德会面。从院子的方向传来一个黑人沙哑的歌声:“他们把他钉在十字架上,……不管怎样,他一声不吭……”这歌声穿透嘈杂的喧嚣,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节选自长篇小说《一声不吭》)【注】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德国二战后作家,197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53年发表的《一声不吭》,反映二战后德国“小人物”的悲苦遭遇,是“废墟文学”的代表作。(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写小姑娘面色苍白、头发枯黄,妇人干瘦,暗示她们生活困窘,为下文无法按时交付辅导费埋下伏笔。B.小说女主人公“多年的搏斗”局限于打扫一间狭小房间的灰尘,这是她对艰难生活唯一的抗争方式。C.小说采用双主角的第一人称叙写,赋予男女主人公平等的话语权,逼真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D.小说情节围绕弗雷德夫妇的周末之约在平行、交替中展开,让回忆、现实和联想自然交织,结构新颖。(2)关于文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男主人公因小贝萨姆一句话勾起对儿子克莱门斯的回忆,却只用“很好”来评价,体现了他对儿子的漠视。B.男主人公卖力辅导两个孩子学习,却在心里认为都是“徒劳”,折射出他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无力和无助。C.女主人公深受丧子之痛折磨,却又“庆幸他们早早地脱离了这苦难的生活”,反映出她对悲惨生活的绝望。D.女主人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无效药都是由卫生部长表兄弟工厂生产,流露她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痛恨。(3)“照镜子看脸”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4)小说标题“一声不吭”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靖郭君将城萨。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靖郭君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①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请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请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楚)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子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又曰:“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节选自《战国策・齐策》,有删改)[注]①证:即“谏”。②刬:即“铲”。(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B.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C.数年/威王薨/宣王立/请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D.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靖郭君善齐貌辨”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相同。B.“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与“学不可以已”(《劝学》)两句中的“可以”词含义相同。C.“数倍之地易薛”与“其未兆易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易”字含义不相同。D.“门人弗说”与“客得之,以说吴王”(《五石之瓠》)两句中的“说”字含义不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靖郭君本想坚持在封邑薛地修筑城墙,但听闻齐国门客的劝谏后,最终放弃筑城于薛地的想法。B.齐貌辨缺点很多,门人不喜欢他,靖郭君却很信任他;直到孟尝君私下劝谏,靖郭君才改变态度。C.齐貌辨不顾自身安危,巧借两事,既消除了宣王心中的怒气,又向宣王表明了靖郭君的忠君立场。D.齐宣王听了齐貌辨的说辞后大为感动,邀请靖郭君担任国相,靖郭君起先推辞,最终接受了相位。(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②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5)前人在评论选文时,对“海大鱼”连连称妙,通读全文,你认为妙在何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酬元九①侍御赠璧竹鞭长句刘禹锡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②相赠比双金。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注】①元九:即元稹。唐宪宗元和五年(810)正月,东台监察御史元稹承召回长安,住宿四川省华阳县敷水驿。因与宦官发生争执而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②美人:指贤人。③郢客:均指元稹。这时元稹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所以称元稹为郢客。(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写竹鞭,酬友人,抒发己怀,感情真挚深沉。B.诗中强调竹鞭是友人真挚相赠,且细心封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友人的感激。C.诗歌颔联虚实结合,写自己收到竹鞭后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牛的巴山冰雪美景。D.诗人希望能和友人一同归去,轻敲金镫,吟唱诗作,表达对友人的宽慰之情。(2)本诗以物咏人,诗人借壁州竹鞭赞扬了友人哪些品质?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高适的《燕歌行》中揭露汉军中将领们寻欢作乐的句子是“”。(2)成语“石破天惊”出自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含蓄地表现思妇想要向漂泊在外的丈夫传递信息也不能实现的两句诗是“,”。(4)《书愤》中,陆游把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中原北望气如山”,而到了晚年却“”,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6.(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近日,有“中国画熊猫第一人”之誉的画家刘中,在距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于基500天,呈献了他绘就的历时两年的巨作《冰画画宝万里图》长卷。这幅长卷甫一亮相,便①_______。画卷幅长逾200米,将“熊猫健儿”所展现的北京冬奥会全部体育项目尽收其中,堪称人类冰雪运动的视觉史册;形态各异的“熊猫健儿”将北京冬奥会15个运动分项及109个小项予以精彩演绎,使观众首次领略到憨态可掬的“国宝”熊猫身手也可以如此矫健;五千余只“熊猫观众”象征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飘飞的瑞雪则昭告着全球华人对成功举办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美好祝福。作品体量巨大,②_______,视野开阔,彰显出一位中国美术家立足当代、③_______、放眼全球的开阔视野,以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憧憬、坚守与担当。(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7.(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①_______、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中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勇者不惧”之“勇”,②_______。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③_______。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礼记》有云:“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易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只要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B.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只要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我们也要勇往直前、无所畏惧。C.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勇往直前,无所畏惧。D.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3)请把上面这两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四、作文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怎样看待名誉?人们看法不一。莎士比亚曾说:“把名誉从我身上拿走,我的生命也就完了。”泰戈尔说:“名誉是生命之河中的泡沫。”上面两种看法,你同意哪一种?请选择一句话作为你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要求:确定立场,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段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问题,在“曲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了;而在“沁芳桥”,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了无新意。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匾该题四字。有人说:“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道:“睢园遗迹。”贾政道:“也俗。”二者一处用《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典;另一处用睢园,即汉梁孝王“绿竹荫诸”的菟园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物“竹”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政老称“俗”呢?主要在于,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这看似同雅俗无关,但所“雅”者,乃是寓于此间而得其遗世独立之精神;若不能意会禁忌之“度”,便是与时俗产生了冲突,难得独我之幽趣了。一犯在违制。如“蓼汀花淑”一景,有人拟出“秦人旧舍”,宝玉立即指出“背谬了”,桃花源之典故本是讲“为避秦乱”而隐居的一村人,他们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无疑暗藏着对政治的不满。二犯在重名。“稻香村”最初有人题名“杏花村”获得众人赞赏,贾政却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三犯在“颓丧”。在蘅芜苑一处拟联,有人道:“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众人指出“斜阳”二字不妥,那人便引古诗“藤先满院泣斜阳”句,众人皆云:“颓丧,颓丧!”所谓“不中”,就是本来显然需要提及的点题景物,没有说准或者说满了,或者明明没有的景致,却在匾额和对联中生造出来。前者如怡红院之处,有人提出“蕉鹤”,有人提“崇光泛彩”,宝玉就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后者如在蘅芜苑中清客们的“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三程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二联。说“不中”是“俗”,似乎也有些不妥,但是“俗”并不只针对文辞不美,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真正的“命名”乃是根据“此景”各种幽致深蕴而从生命经验中流露出来,而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生搬硬造出来的。从根本上讲,“不入俗”之难在于不能回到自我观照的世界中来,而只在“外部”的舆故、概念和化拟中打转。在这一回中,尤其彰显宝玉才华的,或者说特别表露出“雅”的含义的,是连贾政也比较欣赏的“沁芳”桥之命名以及“蘅芷清芬”的对联。“沁芳”之名拟出后,贾政的态度是“拈须点头不语”,脂评“六字是严父大露悦容也”。宝玉在评价前人时已挑出,“雅”虽要切景,但却不能大“实”,而是要“蕴藉含蓄”;而其“含蓄”处,却是一种真正的“实在”。之所以“含蓄”,乃在于命名不能是对眼前景致的一般描述或比拟,而要将自我的生命体验沉浸于作为整体的园中世界,并前追古人之生命,将之也化入此刻自我为生命中来。所谓“无有一字入俗”,其实就是将自我作为存在者的“主人”去面对真实的世界,面对真实的比刻的显现。然而古今鲜有人可做到极致,又知这一“真实”是极难寻找的。这一回的叙事展现出,对真实的意义的寻找乃是基于对许多“不真”的表达的涤除与反省,在这种反省之后重新回归到本真的存在中来,回归到在此的自我中来,世界的“真”便从被遮蔽的俗套和成见中显露现身了。(摘编自李溪《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从《红楼梦》第十七回看文人园林》)材料二中国古代园林是文人读书治学的场地、修身养性的乐土、结社雅集的处所和文学创作的基地。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匾额、对联和刻石等或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出自文人之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拙政园来源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守拙归园田”;沧浪亭的“沧浪”二字取自屈原《渔父》中的典故,园中临水的“观鱼处”得名于《庄子》“观鱼于濠梁之上”;顾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园林中的对联、刻石对仗工整,寓意深远。留园五峰仙馆题有“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这与李白《独坐敏亭山》中“梅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园林散文、题园诗赋是古典文学与园林的另一种结合形式,如《阿房宫赋》《醉翁亭记》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笔下“大观园”更是将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推向了高潮。(摘编自袁圆《从<红楼梦>大观园看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材料三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籍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对大观园各处命名的品评鉴赏,依据的重要原则是雅俗之辨。B.“淇水遗风”“瞧园遗迹”被认为“俗”,主要因它们是文人见到竹最容易想到的。C.给“稻香村”命名时,众人都赞叹“杏花村”之名,贾政却因其与人情相悖而反对。D.园林命名用典不能“俗”,本质上反映的是古人尚“真”而不重“实”的审美情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关于匾额和对联命名的记述,展现了园林的命名在细致的审思及体悟中诞生的过程。B.园林命名追求“雅”,就要回到自我观照的世界中来,命名用典不能生搬硬套,既要切景,又要含蓄。C.岳阳楼上有对联“南极潇湘,北通巫峡”,潇湘、巫峡是由洞庭湖引发的想象,该联用典虽不切景,但不俗。D.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出自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不会引起游人“不中”的感受。(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的一项是AA.宋代司马光定制过一套古代衣冠,常常穿上它独自徜徉于园林,以表达对董仲舒、陶渊明、王子猷、白居易等七位先贤的敬慕。B.苏州拙政园有一名为“留听阁”的楼观,这是化用了唐代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留得枯荷听雨声”这一句的诗意。C.古典园林中的洞门设计常常借用《桃花源》的意境,讲究“穿越”性,类似“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之境。D.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想象登上天下名楼所观之景,表达封建士大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担当情怀。(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一自然段的论证思路。(5)《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桥上亭的拟名先是“翼然”,后改拟为“泻玉”,最后改拟为“沁芳”。他们为什么这样修改?请结合材料观点,谈谈你对这三种命名的理解。【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相关概念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各个选项的内容,判断是否属于题干中所说的概念,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思路的梳理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到的了,理清段落的层次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梳理。(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D.“古人尚‘真’而不重‘实’”错误,材料一第五段说是“‘雅’虽要切景,但却不能太‘实’”,“不能太‘实’”是指追求含蓄,而非“不重‘实’”。故选:D。(2)C.该联用典“不切景”一说不对,既是“由洞庭湖引发的想象”,那就是“切景”的。故选:C。(3)从材料二看,“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这个概念有二层含意,一是“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二是“园林散文、题园诗赋是古典文学与园林的另一种结合形式”。A.司马光穿上古代衣冠游园以缅怀古人,与“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这一概念不符。故选:A。(4)材料一第一段共四句话,第一句“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这是引用张岱的名言,同时将张岱的观点和现代“主题园”进行比较,第二句指出二者的区别点,“后者……而园林命名的关键……更在于雅俗”,指出园林命名的关键在“雅俗”,这两句为第一层;第三句先指出“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接着列举《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两处题名驳斥这一观点,最后以“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指出《红楼梦》中所涉用典之俗的三大问题,这是第二部分。(5)考生需要先知道园林命名的规则,然后结合具体的名字进行分析。如材料一中提到园林命名要“雅”,用典要有新意;不能“犯忌”,一犯在违制,二犯在重名,三犯在“颓丧”;不能“不中”,就是要切合景物;不能太“实”,要含蓄。再看材料三第一段中,当诸人认为当名“翼然”时,“翼然”是指“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而贾政说“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可见这“翼然”与此处景致特点不合,也就是犯了“不中”这一条,所以从“中”这一方面来看,就不如“泻玉”更切合景致;第二段中宝玉认为“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可见这“泻玉”粗陋不雅,犯了违制这一条;结合“求再拟较此蕴籍含蓄者”“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可知,这“沁芳”切合此处景观,同时又含蓄蕴藉,非常雅致。答案:(1)D(2)C(3)A(4)①首先通过引用张岱名言以及与现代“主题园”的对比,表明园林命名的关键在于雅俗;②然后以“曲径通幽”和“沁芳桥”两处命名为例驳斥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的认识;③最后指出《红楼梦》第十七回所涉园林命名用典之俗有三种。(5)①“翼然”一名,与景中的“水”无关,故不切景,俗在“不中”。而“泻玉”以“玉”喻水,更切景。②“泻玉”中的“泻”字粗陋不雅,俗在违制,犯忌;俗在不够切景,有“不中”之弊。③“沁芳”的“沁”切合景中之水,“芳”切合景中之花,既切景又不至于太“实”,做到了“蕴藉含蓄”,体现出了“雅”的真意。(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一声不吭海因里希•伯尔下班后,我在长途电话交换站的出纳处领了工资,将钱装进一只信封,给妻子写了张便条:“我想明天见你,两点钟以前再给你打电话。”我把纸条塞进信封,用舌头舔舔涂了胶水的封口,犹豫了一会,又把钱抽出来,将一张十马克钞票放进大衣口袋,在纸条上添了两句话:“我拿了十马克,明天还你。吻孩子们。弗雷德。”我快步跑到一家卖炸香肠的小店的遮雨篷下,买了一份炸香肠换开了那张十马克钞票。我一面嚼着香肠,一面往小店后墙上那面大镜子里望去,第一眼差点没认出自己来。看到那顶破旧的巴斯克小帽和我那张灰白的瘦脸,我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外表同那些到我家来向母亲兜售杂货的商贩一模一样了。我小的时候,曾多次给小贩开过门,母亲从来不忍心将他们拒之门外。家里只要还有一片面包、一点钱,她准会把它们送给他们。我还清楚记得,小时候我晚上躺在床上,经常听见父亲一进家门还没走到餐室就大发雷霆。在这场可怕的吵闹中,母亲几乎总是一声不吭。我咬着热香肠,牙龈被烫得疼痛难忍。从对面的镜子里,我看到了我的帽子、我那张灰白的瘦脸和一双阴郁的眼睛,我同那些小贩是多么相似啊!五分钟后我从公共汽车里下来时,雨仍在下着。我跑到屋檐下按门铃,一个女佣人替我打开门,她温和的褐色眼睛向我投来怜悯的目光。我双手捧着杯子,一边喝着滚烫的咖啡,一边对着小贝萨姆那张健康的脸,慢慢讲述着分数运算法则,心里却很清楚,这样做完全是徒劳。小家伙很可爱,但是笨得出奇。“克莱门斯拉丁文考试得了二分。”小家伙忽然盯住我说。我不知道他是否察觉到我的吃惊神情。他的话一下子勾起了我对儿子的回忆,一个男孩苍白的脸突然出现在我眼前。我想起来了,在课堂上,他就坐在小家伙旁边。“很好,”我十分勉强地说,“你呢?”“只得了四分。”他疑惑的目光从我脸上掠过,仿佛在寻找什么。我的脸有点发烫,但对此并不在意,因为我看见了我的妻子和孩子们,一架投影机将他们巨大的脸映在我的脑海里,我仿佛看见我的孩子们被抛进一条无情的人生轨道……时间在流逝,虽然是慢慢地在流逝,但我又挣到了两马克五十芬尼。十分钟后,我已坐在城南一间弥漫着醋味的厨房里了。一个面色苍白、有一双发黄的大眼睛的小姑娘向我背诵着拉丁字母。小女孩很用功,我也很卖力,但心里却很清楚,这一切都是徒劳。一个钟头后,那个干瘦的妇人带着浓烈的醋味从隔壁房间走出来,看我一眼问道:“您认为她的功课跟得上吗?上次考试她得了三分,明天他们还得考一次。”我摸着女孩枯黄的头发小声说:“她会学好的。”妇人说,“她一定得学好,我只有这一个孩子。我的丈夫在温尼察阵亡了。”我瞧了瞧她,眼前浮现出温尼察火车站的景象,肮脏的火车站上堆满了生锈的拖拉机。妇人突然鼓起勇气,说出她早已想说的话:“您是否能等几天,等我有了钱……”没等她说完,我便答应了。每次到水龙头前来打水,我总要下意识地看看镜子里自己这张脸:一张瘦削、历尽生活艰辛的女人的脸。我的头发还很密,两鬓却已经斑白——这是我为两个死去的孩子哀伤的最细微的标志。他们夭折时才像弗朗茨现在这么大,刚刚能在床上站立,正牙牙学语,我的痛苦又同某种庆幸交织在一起,庆幸他们早早地脱离了这苦难的生活。当流水声由沉浊变得清脆,我知道铅皮桶已经装满。把迷失在镜子深处的目光收回来,又看了看我的脸:颧骨微微突出,我渐渐消瘦了,苍白的脸显得发黄,我考虑着今晚也许我该用鲜红色的口红。我现在该开始与尘土搏斗了。刚一挪动柜子,剥落的石灰块便从墙上扑面弹下来。那逐渐扩散开来的石灰烟尘意味着我又得忙碌一整天。透过小房间的板壁,我听见小儿子在咳嗽,这讨厌的灰尘呛到他嗓子里去了,我感到一阵痛苦的绝望。恐惧像一团乱麻堵在喉咙里,我竭力想把它吞下去。我打开窗户,把石灰块扫在一起,用抹布把所有的东西仔细擦一遍,再把抹布漫到水里。擦完三平方米,水已经混浊不堪。通过镜中那张脸,我仿佛着见了那两个死去的孩子。他们是孪生兄妹,是弗雷德亲手将他们的脐带剪断的。当我在阵痛中喊叫时,他就抚摸我的额头。他是开小差溜回来的。在寒气森森、散发着霉味的地下室里,当我第一次抱起双生子喂奶时,他也在我身边。那时,克莱门斯坐在一张小椅子上看图画书,炮弹从我们家的屋顶上呼啸而过。水流声又把我从沉思中惊醒,使我回到对尘土的斗争中来,我一次又一次将空桶放到木龙头细细的水流下,眼睛怔怔地望着镜子,透过那层银白色的雾,我看见我那两个孩子被臭虫咬得周身红肿,被虱子叮得体无完肤。是虱子给我的孩子们带来了死亡,他们发着高烧,小小的身体由于注射无效的针药而红肿起来。这些药全都是卫生部长表兄弟开的工厂生产的。我永远不会忘记!桶里的水早已满了。即使是星期天,我也得做扫除,得与尘土作斗争,多年来,我坚持不懈地与我们仅有的一间房里的尘土搏斗着。每放满一桶水,我便向镜子投去一瞥。我的目光从镜子深处的远方回到我的脸上,这张僵死的脸冷漠地看着那无形的生活闹剧。今天是星期天,我将同弗雷德会面。从院子的方向传来一个黑人沙哑的歌声:“他们把他钉在十字架上,……不管怎样,他一声不吭……”这歌声穿透嘈杂的喧嚣,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节选自长篇小说《一声不吭》)【注】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德国二战后作家,197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53年发表的《一声不吭》,反映二战后德国“小人物”的悲苦遭遇,是“废墟文学”的代表作。(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写小姑娘面色苍白、头发枯黄,妇人干瘦,暗示她们生活困窘,为下文无法按时交付辅导费埋下伏笔。B.小说女主人公“多年的搏斗”局限于打扫一间狭小房间的灰尘,这是她对艰难生活唯一的抗争方式。C.小说采用双主角的第一人称叙写,赋予男女主人公平等的话语权,逼真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D.小说情节围绕弗雷德夫妇的周末之约在平行、交替中展开,让回忆、现实和联想自然交织,结构新颖。(2)关于文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男主人公因小贝萨姆一句话勾起对儿子克莱门斯的回忆,却只用“很好”来评价,体现了他对儿子的漠视。B.男主人公卖力辅导两个孩子学习,却在心里认为都是“徒劳”,折射出他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无力和无助。C.女主人公深受丧子之痛折磨,却又“庆幸他们早早地脱离了这苦难的生活”,反映出她对悲惨生活的绝望。D.女主人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无效药都是由卫生部长表兄弟工厂生产,流露她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痛恨。(3)“照镜子看脸”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4)小说标题“一声不吭”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是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根据写作手法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题时,要结合原文进行概括,有理有据,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3)本题考查考生把握小说情节的能力。情节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场所。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④照应前文;⑤线索或推动其他情节的发展;⑥刻画人物性格;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⑧使小说内容丰富、结构波澜曲折,富艺术性。(4)本题考查小说题目的作用.是标题意蕴探究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这种题目,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对于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对于标题作用探究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设置悬念;②贯穿始终、使结构严谨的线索;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④推动(暗示)情节发展;⑤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⑥以某种艺术手法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解答】(1)B.“局限于”“唯一的抗争方式”原文无据,打扫灰尘只是她困窘无助的生活状态。故选B。(2)A.“对儿子的漠视”错,“很好”只是他惊讶自己的儿子只得两分时的勉强回应。故选A。(3)结合“我一面嚼着香肠,一面往小店后墙上那面大镜子里望去,第一眼差点没认出自己来。看到那顶破旧的巴斯克小帽和我那张灰白的瘦脸,我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外表同那些到我家来向母亲兜售杂货的商贩一模一样了”“把迷失在镜子深处的目光收回来,又看了看我的脸:颧骨微微突出,我渐渐消瘦了,苍白的脸显得发黄,我考虑着今晚也许我该用鲜红色的口红”都从“照镜子看脸”延伸开去,不同章节间的情节前后呼应,使小说结构严谨完整;“照镜子看脸”,镜前是现实,镜中是往事通过现实与回忆的交织拓展时空,丰富小说内容,增强阅读趣味性;“照镜子看脸”这一细节,多角度展现男女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丰满;“照镜子看脸”反映出男女主人公艰难而悲惨的人生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这类小人物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控诉。(4)结合文章内容“我还清楚记得,小时候我晚上躺在床上,经常听见父亲一进家门还没走到餐室就大发雷霆。在这场可怕的吵闹中,母亲几乎总是一声不吭”,善良的母亲面对父亲的责骂,总是一声不吭;“他们把他钉在十字架上,……不管怎样,他一声不吭……”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一声不吭。“一声不吭”,是不辩解,保持沉默;“是虱子给我的孩子们带来了死亡,他们发着高烧,小小的身体由于注射无效的针药而红肿起来。这些药全都是卫生部长表兄弟开的工厂生产的。我永远不会忘记!”“桶里的水早已满了。即使是星期天,我也得做扫除,得与尘土作斗争,多年来,我坚持不懈地与我们仅有的一间房里的尘土搏斗着”文章中男女主人公默默忍受战争造成的苦难生活和心理创伤,“一声不吭”是社会底层人物面对困境时无奈隐忍的态度;“一声不吭”是作者对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无声的控诉,引人思考。答案:(1)B(2)A(3)①都从“照镜子看脸”延伸开去,不同章节间的情节前后呼应,使小说结构严谨完整;②“照镜子看脸”,镜前是现实,镜中是往事通过现实与回忆的交织拓展时空,丰富小说内容,增强阅读趣味性;③“照镜子看脸”这一细节,多角度展现男女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丰满;④“照镜子看脸”反映出男女主人公艰难而悲惨的人生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这类小人物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控诉。(4)①善良的母亲面对父亲的责骂,总是一声不吭;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一声不吭。“一声不吭”,是不辩解,保持沉默;②男女主人公默默忍受战争造成的苦难生活和心理创伤,“一声不吭”是社会底层人物面对困境时无奈隐忍的态度;③“一声不吭”是作者对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无声的控诉,引人思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靖郭君将城萨。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靖郭君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①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请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请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楚)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子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又曰:“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节选自《战国策・齐策》,有删改)[注]①证:即“谏”。②刬:即“铲”。(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B.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C.数年/威王薨/宣王立/请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D.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靖郭君善齐貌辨”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相同。B.“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与“学不可以已”(《劝学》)两句中的“可以”词含义相同。C.“数倍之地易薛”与“其未兆易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易”字含义不相同。D.“门人弗说”与“客得之,以说吴王”(《五石之瓠》)两句中的“说”字含义不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靖郭君本想坚持在封邑薛地修筑城墙,但听闻齐国门客的劝谏后,最终放弃筑城于薛地的想法。B.齐貌辨缺点很多,门人不喜欢他,靖郭君却很信任他;直到孟尝君私下劝谏,靖郭君才改变态度。C.齐貌辨不顾自身安危,巧借两事,既消除了宣王心中的怒气,又向宣王表明了靖郭君的忠君立场。D.齐宣王听了齐貌辨的说辞后大为感动,邀请靖郭君担任国相,靖郭君起先推辞,最终接受了相位。(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②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5)前人在评论选文时,对“海大鱼”连连称妙,通读全文,你认为妙在何处?【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个考点。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做题时若遇到我们没见过的实词,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揣测字的含义。(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要在理解相关文字的基础上赏析所使用的艺术特色。【解答】(1)“大”修饰“不善”,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C;“之”的宾语为“薛”,句意完整;“与齐貌辨”做“俱留”的状语,应断在后句,排除D。译文:几年以后,齐威王驾崩,由靖郭君的异母兄宣王即位。靖郭君跟宣王合不来,于是就离开首都到自己的封地薛地来住,和齐貌辨一同留在薛城。故选:A。(2)B.“含义相同”有误,根据译文“我难道能把先王的宗庙交给楚国吗;学习不可以停止”,第一个“可以”解释为“可以把”,第二个解释为“可以”,两句中的“可以”词含义不同。故选:B。(3)B.“直到孟尝君私下劝谏,靖郭君才改变态度”分析有误。依据原文“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可知,孟尝君私下进谏也没能改变靖郭君的态度。故选:B。(4)①“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判断句;“荫”,萌庇、保护;“奚以”,应是“以奚”,为什么。译文:现在齐国也是您的水,您长久地受到齐国的萌庇(保护),为什么还要在薛地(修城)呢?②“太息”,叹息;“颜色”,脸色;“一”,竟然。译文:齐宣王听了不禁长声叹息,脸上神色变了,说:“靖郭君对寡人的感情竟然深到这种程度啊!”(5)“海大鱼”意思隐晦,这就设置了悬念,使得靖郭君对所讲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为阐述自己的意见争取了机会。结合后文“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可知,门客是把靖郭君比作了“鱼”,而“齐国”就是他的“水”。“海大鱼”引出后面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靖郭君只有受到齐国的荫庇才能长久的道理。答案:(1)A(2)B(3)B(4)①现在齐国也是您的水,您长久地受到齐国的萌庇(保护),为什么还要在薛地(修城)呢?②齐宣王听了不禁长声叹息,脸上神色变了,说:“靖郭君对寡人的感情竟然深到这种程度啊!”(5)①造成悬念,使得靖郭君对所讲内容产生兴趣,打破了进谏的限制;②引出后面的比喻,用比喻说明靖郭君只有受到齐国的荫庇才能长久,更生动形象。参考译文: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防工事。(因为会引起齐王猜疑)不少门客去谏阻他。靖郭君于是吩咐传达人员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有一个齐国门客请求拜见靖郭君,说:“我只说三个字就走,多一个字,我愿意领受烹杀之刑。”靖郭君于是接见他。那门容急步前来禀告说:“海大鱼。”然后转身就走。靖郭君说:“你不要走,留下把话说完吧。”那门客说:“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靖郭君说:“没有(超过三个字就受烹刑的那回事),再说下去。”门客(这才)回答道:“您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鱼网钓钩对它无能为力,摇荡而离开了水,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以此相比)齐国也就如同殿下的‘水’,如果您永远拥有齐国的庇护,要了薛地有什么用呢?而您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还是没有用啊。”靖郭君称赞说:“对。”于是停止了筑城的事。靖郭君对待门客齐貌辨非常友好。可是齐貌辨为人不拘小节,因此门客们都讨厌他。有个叫士尉的人曾劝靖郭君赶走齐貌辨,靖郭君没有接受,士尉告辞而去。这时孟尝君也在暗中劝说驱逐齐貌辨,不料靖郭君却大发脾气说:“即使有人铲除我们家族,捣毁我们这片家业,只要能对齐貌辨有益,我也在所不惜!”于是靖郭君给齐貌辨上等的客舍住,并且派长子去赶车,朝夕侍候不懈。几年以后,齐威王驾崩,由靖郭君的异母兄宣王即位。靖郭君跟宣王合不来,于是就离开首都到自己的封士薛地来住,和齐貌辩一同留在薛城。没多久,齐貌辨决定辞别靖郭君回齐国去晋见宣王。靖郭君说:“君王既然很讨厌我田婴,您要去,那不是死路一条吗?“齐貌辨说:“臣根本就不想活,所以臣一定要去”靖郭君也无法阻止(于是齐貌辨就去见宣王)。齐貌辩到了齐国首都临淄,宣王很早就知道他来,他满心怒气地等着齐貌辩。齐貌辩拜见宣王后,宣王问他说:“你是靖郭君手下的宠臣,靖郭君是不是一切都听你的呢?”齐貌辩回答说:“臣是靖郭君的宠臣并不错,但要说靖郭君什么都听臣的那倒未必。当君王还是当太子时,臣曾对靖郭君说:‘太子长一副不仁相貌,不如把太子废掉,改立卫姬之子郊师为太子。’可是靖郭君竟然哭着对臣说:‘不可以这样做,因为我不忍这样做。’假如靖郭君是一切都听臣的话,那么靖郭君也不会遭受今天这样的迫害,此其一。当靖君到了薛城,楚相昭阳要用几倍的土地来换薛地,我又向靖郭君说:‘一定要接受这个请求。’靖郭君说:‘从先王那里接受薛地,现在即使与后王关系不好,如果把薛地交换出去,将来死后我向先王如何交待呢?况且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难道能把先王的宗庙交给楚国吗!’又不肯听从我的。这是第二件事。”齐宣王听了不禁长声叹息,脸上颜色变了,说:“靖郭君对寡人的感情竟然深到这种程度啊!”又说:“我太年轻了,很不了解这些事情。您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齐貌辨回答说:“好吧。”靖郭君到了朝廷,齐宣王就请他做国相。靖郭君表示辞谢,不得已才接受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酬元九①侍御赠璧竹鞭长句刘禹锡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②相赠比双金。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注】①元九:即元稹。唐宪宗元和五年(810)正月,东台监察御史元稹承召回长安,住宿四川省华阳县敷水驿。因与宦官发生争执而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②美人:指贤人。③郢客:均指元稹。这时元稹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所以称元稹为郢客。(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全诗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写竹鞭,酬友人,抒发己怀,感情真挚深沉。B.诗中强调竹鞭是友人真挚相赠,且细心封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友人的感激。C.诗歌颔联虚实结合,写自己收到竹鞭后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牛的巴山冰雪美景。D.诗人希望能和友人一同归去,轻敲金镫,吟唱诗作,表达对友人的宽慰之情。(2)本诗以物咏人,诗人借壁州竹鞭赞扬了友人哪些品质?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形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C.“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赏析有误,颔联表达的意思是,“我一打开郢客的缄封之后,立刻想到冰冻巴山雪深深”。目睹竹鞭而展开联想,写出了制鞭之竹在“巴山冰雪”中傲然挺立的景象。此处是以竹喻人。故选C。(2)诗中“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意为鞭上竹节象征着端直品性,遍体露青犹有岁寒后凋之心。鞭上节,节节怀着端直性,遍体露青犹有岁寒后凋心,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赞美了竹鞭具有正直和经历寒冬却不屈服的品性;以竹喻人,该幅“翠竹傲寒图”恰是元稹宁折不弯的形象写照。翠竹不惧巴山的深深冰雪,元稹不畏权宦的赫赫淫威,都是宝贵的。诗人对壁竹鞭浑身是节,遍体露青赞不绝口,称赞它节节都标志着正直不阿的品格,处处都显示了岁寒不凋的意志。诗人巧妙地运用“竹节”之“节”与“节操”之“节”同字同声,把竹鞭与人自然和谐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赞扬了元稹的傲岸不屈的气节和不畏强暴的品格,亦含有自况之意。答案:(1)C(2)①高洁的品质。壁竹鞭是用深林中绿如碧玉的竹子制作的,异常名贵,暗示赠鞭者品格的高尚。②正直不阿,坚贞不屈。诗人对璧竹鞭浑身是节,遍体露青赞不绝口,称赞它象征着友人正直不阿的品格。③不畏强权,宁折不弯。作者通过写制鞭之竹在“冰雪”中傲然挺立,遭遇严寒也不凋零,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译文:绿如碧玉的孤竹生在深林,用它制的壁竹鞭名贵万分;贤德之人将竹鞭赠送给我,这份厚礼胜过了万两黄金。我一打开郢客的缄封之后,立刻想到冰冻巴山雪深深。璧州鞭浑身是节,节节都怀有正直不屈的品格;璧州鞭遍体露青,处处都显示出不畏严寒的意志。我们何时才能策马同归去,在扶疏的关树下敲镫高吟?赏析:这首诗的开头,名为咏鞭,实则咏人。壁州竹鞭虽然名贵,但赠鞭者如果不是“美人”的话,恐怕诗人是不会估之以双金之价的。刘禹锡对元稹不畏权阉的精神是欣赏的、佩服的。他赠给元稹文石枕,称赞元稹“文章似锦气如虹”,就是把元稹誉为“文石”,赞扬了他的这种精神。在这首诗中,诗人直接誉元稹为“美人”,其赞扬之情是凝之笔端,跃然纸上的。这两句按照一般酬唱之作先要赞誉对方的俗套来写的。但诗人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以碧玉般的壁州竹鞭的无比名贵,暗示赠鞭者品格的高尚,因而不落窠臼。接着,目睹竹鞭而展开联想,写出了制鞭之竹在“巴山冰雪”中傲然挺立的景象。然而,这绝不是单纯地为写竹而写竹,而是以竹喻人。这幅“翠竹傲寒图”恰是元稹傲对阉竖,宁折不弯的形象写照。翠竹不惧巴山的深深冰雪,元稹不畏权宦的赫赫淫威,都是宝贵的。诗人对壁州鞭浑身是节,遍体露青赞不绝口,称赞它节节都标志着正直不阿的品格,处处都显示了岁寒不凋的意志。诗人巧妙地运用“竹节”之“节”与“节操”之“节”同字同声,把鞭与人自然和谐地联系在一起,进一步赞扬了元稹的贞操亮节和不畏强暴的品格。末尾“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是针对元稹诗中所说“张骞却上知何日,随会归朝在此年”而写的。刘禹锡对元稹“归朝在此年”的提法表示怀疑,提出了“何时策马同归去”的疑问。诗人表示愿和元稹一同归去,望着扶疏的关树,轻敲金镫,朗吟新什。这表达了他们希望结束贬谪生活的共同心愿。这两句谈论的是何时归去的问题,和咏鞭没有什么联系。可是诗人由“归去”这个动作派生出“策马”“敲镫”两个动作,并把这些动作写进诗句之中,就使这两句和全诗咏鞭的内容紧密结合,浑然而为一体了。这首诗通过咏写竹鞭,称誉对方的品格,也表明自己的节操。作者巧妙地把咏鞭、写人、喻己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浑然而为一体。全诗感情真挚深沉,启、承、转、合的脉络清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高适的《燕歌行》中揭露汉军中将领们寻欢作乐的句子是“美人帐下犹歌舞”。(2)成语“石破天惊”出自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含蓄地表现思妇想要向漂泊在外的丈夫传递信息也不能实现的两句诗是“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4)《书愤》中,陆游把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中原北望气如山”,而到了晚年却“镜中衰鬓已先斑”,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默写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美人帐下犹歌舞(重点字:犹)(2)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重点字:娲)(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重点字:鸿)(4)镜中衰鬓已先斑(重点字:衰、鬓)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6.(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近日,有“中国画熊猫第一人”之誉的画家刘中,在距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于基500天,呈献了他绘就的历时两年的巨作《冰画画宝万里图》长卷。这幅长卷甫一亮相,便①_______。画卷幅长逾200米,将“熊猫健儿”所展现的北京冬奥会全部体育项目尽收其中,堪称人类冰雪运动的视觉史册;形态各异的“熊猫健儿”将北京冬奥会15个运动分项及109个小项予以精彩演绎,使观众首次领略到憨态可掬的“国宝”熊猫身手也可以如此矫健;五千余只“熊猫观众”象征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飘飞的瑞雪则昭告着全球华人对成功举办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美好祝福。作品体量巨大,②_______,视野开阔,彰显出一位中国美术家立足当代、③_______、放眼全球的开阔视野,以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憧憬、坚守与担当。(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填入恰当的成语。(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判断有语病的地方,并作出正确的修改。【解答】(1)①轰动一时:秒容在一个时期里到处传播,影响很大。感情色彩中性。与语境这幅长卷甫一亮相,产生很大的影响契合。②气势磅礴: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此处写画卷作品体量巨大,视野开阔,中间加上“气势磅礴”形容画面内容气势雄伟壮大,契合语境。③贯穿古今:“贯穿”,穿过,连通。意即把现在和古代联系起来。“贯穿古今”一词能与原句“立足当代”“放眼全球”衔接,契合语境。(2)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介词“在”的宾语中心语缺失,应在“500天”加上“之际”;二是“绘就的历时两年的”语序不当,应改为“历时两年绘就的”。故修改为:在距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500天之际,呈献了他历时两年绘就的巨作《冰雪国宝万里图》长卷。答案:(1)①轰动一时②气势磅礴(气壮山河)③贯穿古今(继往开来)(2)在距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500天之际,呈献了他历时两年绘就的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大学mpa课程设计
- 大数据综合实践课程设计
- 青岛大学《近现代室内乐研习》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大学《大师经典作品研究》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学生管理系统课课程设计c
- 冲压课程设计引言
- 2024年中国抗过敏枕套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经济合同安全评审制度模板范本
- 比奥-萨伐尔定律课件
- 小学动物类课程设计
- 妇科腹腔镜发展史及适应症变迁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有你真好》精美课件
- 《城市轨道交通》课件
- 安全培训考试题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 2024年中证金融研究院事业单位招聘23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卷(湘教版 2024年秋)
- 保密教育基本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瑞幸咖啡企业财务造假问题的实例探究6800字(论文)】
- 水利部大赛视图、剖视图、剖面图(含答案)
-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已读乱回”导写及范文
- 承包商供应商入厂作业须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