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数据安全治理方案_第1页
计算机行业数据安全治理方案_第2页
计算机行业数据安全治理方案_第3页
计算机行业数据安全治理方案_第4页
计算机行业数据安全治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行业数据安全治理方案TOC\o"1-2"\h\u1231第一章数据安全治理概述 3279151.1数据安全治理背景 3304001.2数据安全治理目标 3142341.3数据安全治理范围 311151第二章数据安全治理组织架构 4314432.1治理组织结构 4244602.2职责划分 4322622.3协作机制 512310第三章数据安全政策法规与标准 5223023.1政策法规概述 5146723.1.1国际政策法规概述 582013.1.2我国政策法规概述 5190413.2数据安全标准制定 6236783.2.1国际数据安全标准 6114303.2.2我国数据安全标准 6150753.3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 675533.3.1合规性评估的目的与意义 6290163.3.2合规性评估的主要内容 6224493.3.3合规性评估的方法与流程 616441第四章数据资产识别与管理 7123744.1数据资产分类 7116694.2数据资产识别 7115244.3数据资产管理 826983第五章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8254995.1风险评估方法 822015.2风险评估流程 9147835.3风险应对策略 929975第六章数据安全防护措施 923386.1数据加密 1090816.1.1加密技术概述 1058836.1.2对称加密 10253636.1.3非对称加密 10976.1.4混合加密 108726.2访问控制 1026656.2.1访问控制概述 1087916.2.2身份认证 10317906.2.3权限管理 10205956.2.4资源控制 1067096.3安全审计 10259636.3.1安全审计概述 10219596.3.2审计策略制定 11277596.3.3审计数据采集 1161936.3.4审计数据分析 1143356.3.5审计事件处理 1143736.3.6审计报告 1130255第七章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1266717.1应急响应流程 11308397.1.1事件报告 11302587.1.2事件评估 1133227.1.3应急响应级别划分 1114547.1.4应急响应措施 12239627.1.5应急响应结束 12256407.2应急预案制定 12266837.2.1预案编制原则 1232587.2.2预案编制内容 12259267.3应急响应资源保障 13166367.3.1人力资源保障 1360117.3.2技术资源保障 13189577.3.3物资资源保障 13305507.3.4资金保障 13109877.3.5法律法规支持 1332397第八章数据安全教育与培训 1357548.1培训对象与内容 13154638.2培训方式与方法 14202118.3培训效果评估 1425096第九章数据安全治理监控与改进 143969.1监控指标体系 14117519.1.1概述 1521979.1.2数据资产监控指标 1561399.1.3数据合规监控指标 1539469.1.4数据防护监控指标 15277589.1.5数据审计监控指标 15119949.2监控机制与流程 15125079.2.1监控机制 1535819.2.2监控流程 15205629.3持续改进措施 16129489.3.1完善数据安全治理制度 16114569.3.2优化数据安全治理技术 16177499.3.3提升人员素质 16267429.3.4加强内外部协作 1629158第十章数据安全治理成效评估 16430510.1评估指标体系 16186510.2评估方法与流程 172339410.3成效评估结果应用 17第一章数据安全治理概述1.1数据安全治理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数据作为信息时代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其安全已成为企业乃至国家关注的焦点。我国计算机行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数据安全挑战,诸如数据泄露、数据篡改、数据滥用等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威胁到企业和国家安全。因此,加强数据安全治理,构建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已成为我国计算机行业发展的紧迫任务。1.2数据安全治理目标数据安全治理的目标旨在保证计算机行业数据的安全、完整、可用和合规。具体而言,数据安全治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数据篡改、数据破坏等安全风险,保证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和销毁过程中的安全性。(2)提高数据质量:通过数据清洗、数据脱敏、数据整合等手段,提升数据质量,为业务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3)实现数据合规:保证数据在采集、存储、使用和销毁过程中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企业内部规定。(4)提升数据价值: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挖掘数据潜在价值,为业务发展创造更多机会。1.3数据安全治理范围数据安全治理范围涵盖了计算机行业数据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传输、数据使用和数据销毁等。具体范围如下:(1)数据采集:保证数据采集过程的合法性、合规性,防止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等风险。(2)数据存储:构建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环境,对存储数据进行加密、备份等防护措施。(3)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清洗、脱敏、整合等处理,提高数据质量,保障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数据安全。(4)数据传输:采用加密、身份验证等技术手段,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5)数据使用:对数据使用进行权限管理、审计监控,防止数据滥用、数据泄露等风险。(6)数据销毁:对不再使用的数据进行合规销毁,防止数据残留带来的安全隐患。通过以上数据安全治理范围的界定,有助于计算机行业构建全面、立体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保证数据安全。第二章数据安全治理组织架构2.1治理组织结构在计算机行业数据安全治理中,构建一个高效、有序的治理组织结构。治理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级:(1)决策层:决策层是数据安全治理的最高领导层级,主要由企业高层领导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数据安全治理战略、政策和目标,对数据安全治理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和指导。(2)管理层:管理层是数据安全治理的中间层级,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决策层的战略和政策,组织制定和实施数据安全治理方案,保证数据安全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3)执行层:执行层是数据安全治理的基础层级,由数据安全治理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具体负责数据安全治理各项任务的实施,保证数据安全目标的实现。2.2职责划分为保证数据安全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对各个层级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1)决策层职责:制定数据安全治理战略、政策和目标;审批数据安全治理方案和重大事项;监督和评估数据安全治理工作的实施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2)管理层职责:组织制定数据安全治理方案和规章制度;落实数据安全治理政策和目标;开展数据安全治理培训和教育;监督和指导执行层的数据安全治理工作。(3)执行层职责:贯彻落实数据安全治理政策和规章制度;实施数据安全治理方案;开展数据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参与数据安全治理培训和教育。2.3协作机制在数据安全治理过程中,各个层级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以保障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1)信息共享:各层级之间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保证数据安全治理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传递。(2)沟通协调:各层级之间应加强沟通协调,保证数据安全治理工作的一致性和协同性。(3)监督与反馈:各层级之间应建立监督与反馈机制,对数据安全治理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4)激励机制:企业应设立数据安全治理激励机制,鼓励各层级积极参与数据安全治理工作,共同保障数据安全。第三章数据安全政策法规与标准3.1政策法规概述3.1.1国际政策法规概述在全球范围内,数据安全政策法规的发展呈现出日益严格的趋势。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保护个人信息、商业秘密及国家数据安全。例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美国的《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CCPA)等,都为数据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3.1.2我国政策法规概述我国高度重视数据安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保障数据安全。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我国计算机行业数据安全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3.2数据安全标准制定3.2.1国际数据安全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共同制定的ISO/IEC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为组织提供了建立、实施、维护和持续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方法。ISO/IEC27002《信息安全实践指南》等系列标准,也为组织在数据安全方面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3.2.2我国数据安全标准我国在数据安全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标准,如GB/T22080201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这些标准为计算机行业数据安全治理提供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实施指南。3.3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3.3.1合规性评估的目的与意义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是指对组织的数据安全政策、制度、技术措施等进行全面审查,以保证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合规性评估的目的在于发觉潜在的安全风险,提高组织的数据安全防护能力,保证业务连续性和可持续发展。3.3.2合规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政策法规符合性评估:审查组织的数据安全政策、制度是否与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保持一致。(2)技术措施符合性评估:检查组织的数据安全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3)安全事件应对能力评估:评估组织在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的应对能力和恢复能力。(4)员工安全意识与培训评估:评价组织员工的安全意识及培训情况,保证员工能够遵守数据安全规定。3.3.3合规性评估的方法与流程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文件审查:对组织的相关政策、制度、技术文档等进行审查。(2)现场检查:对组织的硬件设施、网络环境等进行实地检查。(3)访谈与问卷调查:与组织相关人员访谈,了解数据安全实际情况。(4)数据分析:对组织的数据安全日志、安全事件等进行数据分析。合规性评估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评估准备:明确评估目标、范围和方法,制定评估计划。(2)评估实施:按照评估计划进行文件审查、现场检查、访谈与问卷调查等。(3)评估报告:根据评估结果撰写报告,提出改进建议。(4)改进措施:针对评估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5)后续跟踪: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保证数据安全合规性得到持续提升。第四章数据资产识别与管理4.1数据资产分类数据资产分类是数据资产识别与管理的前提。根据我国相关法规和标准,结合计算机行业特点,我们可以将数据资产分为以下几类:(1)企业核心数据:包括企业内部关键业务数据、客户数据、财务数据等,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企业重要数据:包括企业内部一般业务数据、内部文件、技术文档等,对企业运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公共数据:包括我国公开发布的数据、行业统计数据等,对企业和个人具有参考价值。(4)个人隐私数据:包括用户个人信息、行为数据等,涉及个人隐私权益。4.2数据资产识别数据资产识别是对企业内部数据资源进行梳理、分析和挖掘,明确数据资产范围、属性和价值的过程。以下是数据资产识别的几个关键步骤:(1)数据资产清单编制:对企业内部数据进行全面梳理,形成数据资产清单,包括数据名称、类型、来源、用途、价值等。(2)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根据数据资产清单,对数据的价值进行评估,包括数据的可用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等方面。(3)数据资产风险识别:分析数据资产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数据泄露、篡改、丢失等,为后续数据资产管理提供依据。(4)数据资产分类与分级:根据数据资产的价值和风险程度,对数据资产进行分类与分级,为数据资产安全管理提供依据。4.3数据资产管理数据资产管理是对数据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的过程,旨在保证数据资产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以下是数据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1)制定数据资产管理策略:明确数据资产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法,为企业数据资产管理提供指导。(2)建立数据资产管理组织架构:设立数据资产管理团队,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保证数据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3)数据资产安全保护:针对不同类别和级别的数据资产,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加密、备份、访问控制等。(4)数据资产价值挖掘: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发觉数据资产的价值,为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支持。(5)数据资产合规性管理:保证数据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防范合规风险。(6)数据资产持续优化:根据企业业务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优化数据资产管理策略,提高数据资产利用效率。第五章数据安全风险评估5.1风险评估方法在进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时,首先需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论。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1)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法:通过定性的方法识别和描述风险,同时运用定量的手段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进行量化评估。(2)威胁建模法:通过构建数据系统的威胁模型,分析潜在的攻击路径和攻击面,从而评估系统的脆弱性和潜在风险。(3)基于场景的风险评估法:通过模拟特定的安全事件场景,评估在每种场景下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损失。(4)历史数据分析法:分析历史安全事件数据,识别风险模式和趋势,用于预测未来潜在的安全风险。5.2风险评估流程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的流程应遵循以下步骤:(1)风险识别:梳理数据资产,识别可能的风险源,包括内部员工、外部攻击者、系统漏洞等。(2)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3)风险量化: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4)风险排序: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排序,确定优先级。(5)风险报告:编制风险评估报告,详细记录评估过程和结果,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5.3风险应对策略针对评估出的数据安全风险,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风险规避:通过更改业务流程或技术手段,避免风险发生。(2)风险减轻: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风险的影响。(3)风险转移:通过购买保险或签订服务合同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4)风险接受:在评估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明确接受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5)持续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保证风险在可控范围内。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数据安全风险,保障计算机行业数据的安全稳定。第六章数据安全防护措施6.1数据加密6.1.1加密技术概述数据加密是保证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将原始数据转换成不可读的密文,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露。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混合加密等。6.1.2对称加密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密钥的加密技术。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AES、DES、3DES等。对称加密具有较高的加密速度,但密钥管理较为复杂。6.1.3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密钥的加密技术。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ECC等。非对称加密安全性较高,但加密速度较慢。6.1.4混合加密混合加密是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相结合的加密技术。它利用对称加密的高效性和非对称加密的安全性,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存储。6.2访问控制6.2.1访问控制概述访问控制是通过对用户身份、权限和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合法用户能够访问受保护的资源。访问控制包括身份认证、权限管理和资源控制等。6.2.2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是保证用户合法身份的关键环节。常见的身份认证技术有密码认证、生物识别、证书认证等。6.2.3权限管理权限管理是指对用户访问资源的权限进行控制。权限管理应遵循最小权限原则,保证用户只能访问其需要的资源。6.2.4资源控制资源控制是指对受保护资源的访问进行限制。常见的资源控制手段包括访问控制列表(ACL)、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等。6.3安全审计6.3.1安全审计概述安全审计是对计算机系统中的安全事件进行记录、分析和处理的过程。安全审计有助于发觉安全隐患,预防安全风险,保证数据安全。6.3.2审计策略制定审计策略应根据组织的安全需求制定,明确审计范围、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和审计周期等。6.3.3审计数据采集审计数据采集应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等产生的日志信息。审计数据应保证完整性、可靠性和真实性。6.3.4审计数据分析审计数据分析是对采集到的审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挖掘,以发觉潜在的安全风险。6.3.5审计事件处理审计事件处理包括对发觉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类、评估和处理。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隔离、修复等。6.3.6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对审计过程和结果的总结,应包括审计发觉、处理措施和建议等。审计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人员。第七章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响应7.1应急响应流程7.1.1事件报告当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相关责任人应立即向数据安全管理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数据类型、可能的影响范围及已采取的初步措施。7.1.2事件评估数据安全管理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事件评估,确定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潜在风险。评估结果将作为制定应急响应措施的依据。7.1.3应急响应级别划分根据事件评估结果,数据安全管理部门应将应急响应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一级响应:影响范围广泛,可能导致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社会影响的数据安全事件;(2)二级响应:影响范围较大,可能导致一定经济损失或社会影响的数据安全事件;(3)三级响应:影响范围较小,可能导致轻微经济损失或社会影响的数据安全事件;(4)四级响应:影响范围有限,对企业和个人影响较小的数据安全事件。7.1.4应急响应措施根据应急响应级别,数据安全管理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1)一级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置,必要时请求外部援助;(2)二级响应: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处置,加强信息沟通和协调;(3)三级响应: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处置,关注事件进展;(4)四级响应:加强监测,及时报告事件进展,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态扩大。7.1.5应急响应结束在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数据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报请相关部门批准后结束应急响应。7.2应急预案制定7.2.1预案编制原则应急预案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预案内容应基于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2)实用性:预案应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便于快速响应;(3)全面性:预案应涵盖各类数据安全事件,保证全面应对;(4)动态性: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7.2.2预案编制内容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预案目的、适用范围和编制依据;(2)数据安全事件分级和应急响应级别;(3)应急响应流程和措施;(4)预案启动、执行和结束条件;(5)预案演练和修订要求。7.3应急响应资源保障7.3.1人力资源保障企业应建立数据安全应急响应团队,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在数据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应急响应工作。7.3.2技术资源保障企业应具备必要的技术资源,包括网络安全设备、安全防护软件、数据恢复工具等,以支持应急响应工作的开展。7.3.3物资资源保障企业应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备用服务器、网络设备、通信工具等,保证在数据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投入使用。7.3.4资金保障企业应设立数据安全应急响应专项经费,用于应对数据安全事件时的各项支出,包括人员培训、设备购置、技术支持等。7.3.5法律法规支持企业应关注国家和地方关于数据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在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中合法合规。第八章数据安全教育与培训8.1培训对象与内容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中,培训对象的确定是首要环节。本方案中的数据安全教育与培训面向全体员工,根据员工的岗位性质和工作职责,将培训对象分为以下几类:(1)管理层:针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数据安全政策法规、公司数据安全战略及风险管理等。(2)技术岗位人员:对于IT技术人员,培训重点为数据安全技术的应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事件响应等。(3)普通员工:面向全体普通员工的培训,内容涵盖数据安全基础知识、数据保护意识、安全操作规程及数据泄露的预防等。(4)关键岗位人员:对于涉及敏感数据的岗位,如财务、人力资源等,应提供更为深入的数据安全培训,包括数据保密协议、敏感数据识别与处理等。8.2培训方式与方法为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和方法的结合:(1)线上培训:通过公司的在线学习平台,提供数据安全相关的课程,员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测试。(2)线下培训:定期组织数据安全研讨会、工作坊和讲座,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增强员工的数据安全意识和技能。(3)实操演练:通过模拟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场景,让员工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应对数据安全事件的能力。(4)考核认证:设立数据安全考核机制,对完成培训的员工进行评估,颁发数据安全培训证书,以认证其数据安全能力。8.3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效果的评估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步骤。以下为评估培训效果的具体方法:(1)问卷调查:在培训结束后,向员工发放问卷调查,收集对培训内容、方式、讲师等方面的反馈。(2)测试考核:通过在线测试或书面考试的方式,评估员工对数据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3)实际表现:观察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对数据安全规定的遵守情况,以及应对数据安全事件的表现。(4)持续监控:建立数据安全培训的长效评估机制,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训方案。通过以上方法,可保证数据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有效性,提高公司整体的数据安全防护能力。第九章数据安全治理监控与改进9.1监控指标体系9.1.1概述为保证数据安全治理的有效性,需构建一套完善的监控指标体系。该体系应涵盖数据安全治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数据资产、数据合规、数据防护、数据审计等关键领域。以下为监控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9.1.2数据资产监控指标(1)数据资产总量:反映企业数据资产的整体规模。(2)数据资产分类:按业务领域、数据类型等维度进行分类统计。(3)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数据资产的价值和重要性。(4)数据资产变动情况:实时监测数据资产的增加、删除和修改情况。9.1.3数据合规监控指标(1)合规率:衡量数据合规性要求的达成程度。(2)不合规事件数量:统计不合规事件的数量及原因。(3)合规整改周期:从发觉不合规事件到完成整改的时间。9.1.4数据防护监控指标(1)防护措施覆盖率:评估数据防护措施的覆盖范围。(2)防护效果:衡量数据防护措施的有效性。(3)防护事件响应速度:从发觉安全事件到采取应对措施的时间。9.1.5数据审计监控指标(1)审计任务完成率:评估审计任务的完成情况。(2)审计发觉问题数量:统计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数量。(3)审计问题整改率:衡量审计问题整改的完成程度。9.2监控机制与流程9.2.1监控机制(1)建立数据安全治理监控组织,明确监控责任。(2)制定数据安全治理监控策略,保证监控全面、有效。(3)实施实时监控,定期对监控数据进行汇总、分析。(4)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对安全事件进行及时处理。9.2.2监控流程(1)数据采集:通过技术手段,自动采集相关监控指标数据。(2)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形成监控报告。(3)数据分析:分析监控报告,发觉数据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4)问题反馈: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推动问题整改。(5)整改跟踪:对整改情况进行持续跟踪,保证问题得到解决。9.3持续改进措施9.3.1完善数据安全治理制度(1)定期修订数据安全治理相关制度,保证制度与实际需求相符。(2)强化制度执行,保证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9.3.2优化数据安全治理技术(1)持续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