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1页
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2页
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3页
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4页
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方案TOC\o"1-2"\h\u26592第一章综述 2222341.1项目背景 328091.2项目目标 397051.3项目意义 316355第二章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概述 3162622.1数字化转型的定义 3281902.2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 3223392.3国内外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现状 41208第三章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5109063.1基础网络设施建设 5131583.1.1网络架构设计 5230703.1.2网络设备选型 5208173.1.3网络安全防护 5239553.2数据中心建设 519003.2.1数据中心规划 5290453.2.2数据中心硬件设施 6169703.2.3数据中心软件设施 645903.3云计算平台建设 6204263.3.1云计算架构设计 6302883.3.2云计算平台硬件设施 7284453.3.3云计算平台软件设施 722925第四章政务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 735604.1政务数据资源梳理 7325814.2数据资源共享机制 79174.3数据资源安全与隐私保护 88797第五章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8256175.1平台架构设计 885115.1.1设计原则 834615.1.2架构设计 874785.2服务事项梳理与优化 9288765.2.1服务事项梳理 9116465.2.2服务事项优化 9211775.3平台运行与维护 930745.3.1运行监控 9298015.3.2维护与更新 104319第六章政务应用系统开发与整合 10171976.1应用系统开发流程 10151386.1.1需求分析 10299146.1.2系统设计 10144306.1.3编码与实现 10234216.1.4系统测试 10107656.1.5部署与上线 10214446.2应用系统整合策略 1078976.2.1整合原则 1029736.2.2整合方法 11100426.2.3整合步骤 1127746.3应用系统安全与稳定性 11266476.3.1安全策略 11301546.3.2稳定性与可靠性 1125409第七章政务大数据应用 116027.1大数据技术概述 11115287.2政务大数据应用场景 1265927.3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216189第八章政务信息安全保障 13138338.1信息安全政策法规 13238868.2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14164308.2.1技术防护措施 14231568.2.2管理防护措施 1472048.3信息安全应急响应 14230378.3.1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14149518.3.2信息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 1490188.3.3应急处置与恢复 157048.3.4信息安全事件的通报与总结 1511679第九章组织与管理变革 15190349.1组织结构调整 15284349.1.1优化部门职能 15223709.1.2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 1514049.1.3强化组织领导 15181169.2人员培训与能力提升 16240879.2.1制定培训计划 1632759.2.2开展多样化培训 16205049.2.3建立激励机制 16203889.3项目管理与监督 1634829.3.1制定项目计划 1648859.3.2建立项目管理团队 1694689.3.3实施项目监督 169968第十章项目实施与评估 172407710.1项目实施策略 17563110.2项目进度监控 172296910.3项目效果评估与优化 18第一章综述1.1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提升治理能力、优化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我国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推进政务数字化转型,以适应新时代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项目旨在深入研究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2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如下:(1)梳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研究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的理论体系,探讨转型路径及关键环节。(3)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包括政策体系、技术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4)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5)为我国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1.3项目意义本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1)有助于推动我国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进程,提升治理能力。(2)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3)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4)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5)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第二章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概述2.1数字化转型的定义数字化转型是指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对传统产业、业务模式和管理方式进行革新,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决策效率的提升。它以数据为核心,通过构建数字化平台,实现业务、技术、组织与文化的全面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2.2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涉及多个核心要素,以下为其中几个关键要素:(1)数据资源:数据资源是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包括政务信息数据、公共服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通过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政务服务效能。(2)技术支撑:技术支撑是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主要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电子政务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3)业务流程优化:业务流程优化是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通过梳理和优化政务流程,简化行政审批,提高政务服务效率。(4)组织与文化变革:组织与文化变革是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的推动力,包括组织结构调整、人员培训、观念更新等方面,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2.3国内外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现状国内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现状:我国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果。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政务服务平台逐步完善,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在政策层面,我国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为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实践层面,各地积极摸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国外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现状:在国际范围内,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国家纷纷将电子政务作为国家战略,加大投入,推动数字化转型。以下为几个典型国家的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现状:(1)美国:美国在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不断优化政务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能。(2)欧盟:欧盟各国普遍重视电子政务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推动成员国之间的电子政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3)新加坡:新加坡将电子政务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电子政务建设的典范。(4)日本:日本将电子政务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加大投入,推动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总体来看,国内外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加大投入,推动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迈向更高水平。第三章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3.1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基础网络设施是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政务信息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以下为基础网络设施建设的具体内容:3.1.1网络架构设计为实现政务信息系统的高功能和可靠性,网络架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扩展和维护;(2)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网络利用率;(3)保证网络安全性,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泄露;(4)支持多业务承载,满足不同政务信息系统的需求。3.1.2网络设备选型网络设备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具有良好功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设备;(2)考虑设备的兼容性,保证与现有网络设备的无缝对接;(3)关注设备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4)根据政务信息系统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网络设备。3.1.3网络安全防护网络安全防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2)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查,及时发觉并修复安全隐患;(3)加强内部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4)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应对。3.2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是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主要负责政务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以下为数据中心建设的具体内容:3.2.1数据中心规划数据中心规划应考虑以下因素:(1)满足当前及未来政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存储和处理需求;(2)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共享;(3)保证数据中心的安全稳定运行;(4)考虑数据中心的扩展性和可持续发展。3.2.2数据中心硬件设施数据中心硬件设施包括以下方面:(1)服务器:选择高功能、高可靠性的服务器,满足政务信息系统的计算需求;(2)存储设备:采用高功能、高可靠性的存储设备,保证数据的安全存储;(3)网络设备:选择高速、稳定的网络设备,实现数据中心内部和外部的数据传输;(4)不间断电源(UPS):保证数据中心在电力故障时仍能正常运行。3.2.3数据中心软件设施数据中心软件设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适合政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查询和管理;(2)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3)数据共享与交换:建立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4)数据分析与挖掘: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政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为决策提供支持。3.3云计算平台建设云计算平台是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通过整合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为政务信息系统提供灵活、高效的服务。以下为云计算平台建设的具体内容:3.3.1云计算架构设计云计算架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采用分布式计算模式,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2)实现资源池化,提高资源利用率;(3)支持多租户模式,满足不同政务信息系统的需求;(4)保证云计算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3.2云计算平台硬件设施云计算平台硬件设施包括以下方面:(1)服务器:选择高功能、高可靠性的服务器,构建云计算资源池;(2)存储设备:采用高功能、高可靠性的存储设备,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3)网络设备:选择高速、稳定的网络设备,实现云计算平台的内部和外部的数据传输;(4)虚拟化技术: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硬件资源的池化和弹性分配。3.3.3云计算平台软件设施云计算平台软件设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云计算管理系统:实现对云计算资源的监控、管理和调度;(2)云服务目录:提供各类云服务,满足政务信息系统的需求;(3)云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云安全防护体系,保证云计算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4)云应用开发与部署:支持政务信息系统的快速开发、部署和迭代。第四章政务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4.1政务数据资源梳理政务数据资源梳理是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对政务数据资源进行分类,包括公共服务数据、社会治理数据、宏观经济数据等。要明确各政务部门的数据资源职责,制定数据资源目录,为数据资源共享奠定基础。还需对政务数据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数据资源管理的不足之处,为后续优化提供依据。4.2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是政务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核心。为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需建立以下机制:(1)制定数据资源共享政策,明确数据资源共享的目标、原则和范围。(2)构建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政务部门内部及跨部门的数据资源共享。(3)建立数据资源共享目录,为政务部门提供便捷的数据查询、获取和共享服务。(4)制定数据资源共享标准,保证数据资源的格式、结构和质量符合要求。(5)加强数据资源共享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政务部门的数据资源共享意识。4.3数据资源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资源安全与隐私保护是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为保证数据资源安全与隐私保护,需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责任、安全策略和安全措施。(2)加强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非法访问。(3)制定数据隐私保护政策,明确隐私保护的范围、标准和措施。(4)开展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培训,提高政务部门的数据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5)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觉和应对数据安全风险。通过以上措施,为我国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政务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提高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第五章政务服务平台建设5.1平台架构设计5.1.1设计原则在设计政务服务平台架构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保证信息安全为前提,提高服务效率为核心,用户体验为导向,灵活扩展为支撑。具体包括:(1)安全性:保证政务数据的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风险;(2)高效性:优化业务流程,减少冗余环节,提高政务服务效率;(3)用户体验: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便捷、易用的服务;(4)灵活性:平台架构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5.1.2架构设计政务服务平台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展示层。(1)数据层:负责存储政务数据,包括基础数据、业务数据等,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高效访问;(2)服务层:提供数据查询、数据统计、业务办理等服务,采用微服务架构,实现服务的模块化和解耦;(3)应用层:包括政务服务、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等功能模块,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4)展示层:提供政务服务平台的前端界面,支持多终端访问,包括PC端、移动端等。5.2服务事项梳理与优化5.2.1服务事项梳理梳理政务服务平台上的服务事项,包括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等,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收集政务服务平台上的服务事项,形成初步清单;(2)对服务事项进行分类,明确各类事项的办理流程、所需材料等;(3)分析服务事项的关联性,梳理出核心业务流程;(4)根据用户需求,对服务事项进行优化,简化办理流程,提高服务效率。5.2.2服务事项优化针对梳理出的服务事项,进行以下优化措施:(1)合并相似服务事项,减少重复办理环节;(2)简化办理流程,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环节;(3)优化服务指南,提供详细的办理指南和操作说明;(4)引入智能化手段,如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等,提高办理效率。5.3平台运行与维护5.3.1运行监控为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的高效稳定运行,需建立完善的运行监控体系,包括以下内容:(1)实时监控平台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2)定期对平台功能进行评估,优化系统配置;(3)建立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情况,保证服务不间断;(4)加强对平台安全的防护,预防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5.3.2维护与更新政务服务平台在运行过程中,需不断进行维护与更新,以满足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1)定期检查平台硬件设备,保证正常运行;(2)对平台软件进行升级,修复已知问题,增加新功能;(3)关注用户反馈,及时调整服务事项和办理流程;(4)定期培训运维人员,提高运维水平。第六章政务应用系统开发与整合6.1应用系统开发流程6.1.1需求分析在政务应用系统开发的第一阶段,需对政务业务流程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此阶段主要包括业务流程梳理、功能需求调研、用户需求分析等内容。通过对政务部门工作流程的深入了解,明确系统所需实现的核心功能、功能指标、用户体验等需求。6.1.2系统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模块划分、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易维护性和安全性,保证系统在未来发展中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6.1.3编码与实现根据系统设计文档,进行编码与实现。此阶段需要注意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稳定性。开发团队应遵循统一的编码规范,保证代码质量。6.1.4系统测试在编码完成后,进行系统测试。测试阶段主要包括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通过测试,发觉并修复系统中的缺陷,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6.1.5部署与上线在系统测试合格后,进行部署与上线。此阶段主要包括硬件环境搭建、软件部署、数据迁移等。保证系统在实际运行环境中能够稳定运行。6.2应用系统整合策略6.2.1整合原则在政务应用系统整合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业务流程一致性、数据共享与交换、用户体验一致性、系统安全与稳定性。6.2.2整合方法(1)接口整合:通过定义统一的数据接口,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2)服务整合:将各系统中的服务进行整合,实现业务流程的协同作业。(3)数据整合:对各个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资源库。(4)界面整合:对各个系统的界面进行整合,形成一致的用户体验。6.2.3整合步骤(1)制定整合方案:根据整合原则,制定详细的整合方案。(2)系统评估:对现有系统进行评估,确定整合范围和优先级。(3)实施整合:按照整合方案,逐步实施系统整合。(4)测试与优化:在整合完成后,进行测试与优化,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6.3应用系统安全与稳定性6.3.1安全策略(1)身份认证:通过用户名、密码、证书等方式,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2)权限控制:根据用户角色,实现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控制。(3)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4)安全审计:对系统操作进行审计,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隐患。6.3.2稳定性与可靠性(1)负载均衡:通过负载均衡技术,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2)故障转移:在系统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系统,保证业务的连续性。(3)数据备份: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数据丢失。(4)功能优化:对系统进行功能优化,提高系统响应速度。第七章政务大数据应用7.1大数据技术概述大数据技术是指在海量数据中发觉价值、提取信息和进行智能分析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务领域的数据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大数据技术在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数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数据采集与存储:政务大数据的采集与存储是大数据技术的基石。通过构建完善的数据采集体系,实现对政务数据的全面收集、整合与存储,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提供基础。(2)数据处理与分析:政务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关键环节。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清洗、转换、整合和挖掘,发觉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为政策制定、决策支持和业务优化提供数据支撑。(3)数据挖掘与建模: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过程。政务大数据挖掘与建模旨在发觉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构建预测模型,为政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数据可视化与展示: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以图形、图像等形式直观展示出来,便于用户理解和分析。政务大数据可视化有助于发觉数据中的规律和异常,提高决策效率。7.2政务大数据应用场景政务大数据在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场景丰富多样,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智慧城市:通过政务大数据分析,实现城市交通、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治理水平。(2)政务服务:利用政务大数据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实现一网通办、一次办好,提高政务服务效率。(3)政策制定:通过政务大数据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4)疫情防控:利用政务大数据追踪疫情发展,为疫情防控提供决策支持,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5)宏观经济:通过政务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为调控提供数据支撑。7.3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政务大数据在应用过程中,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措施:(1)数据安全:加强政务大数据的安全防护,保证数据在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应用等环节的安全性。采用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丢失。(2)隐私保护:在政务大数据应用中,充分考虑个人隐私保护,遵循最小化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和目的限制原则。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保证个人信息安全。(3)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政务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应用等环节的权责,为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提供法治保障。(4)技术监管:采用技术手段对政务大数据应用进行监管,保证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的落实。通过审计、日志分析等手段,发觉和防范潜在的安全风险。(5)人员培训:加强政务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知识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技能水平,保证大数据应用的安全与合规。第八章政务信息安全保障8.1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在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安全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我国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安全政策法规,以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国家层面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如《部门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等,明确了信息安全管理的责任、流程和要求。地方和行业部门也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如《某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办法》、《某行业信息安全自律公约》等,以加强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保障。8.2信息安全防护措施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是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以下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介绍信息安全防护措施。8.2.1技术防护措施(1)物理安全:加强对电子政务系统的物理安全保护,如设置专门的机房、实行出入登记制度、安装监控设备等。(2)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病毒防护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保护。(3)数据安全:采用加密技术、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等,保证电子政务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4)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采用身份认证技术、权限管理技术等,保证合法用户才能访问电子政务系统。8.2.2管理防护措施(1)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组织体系: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的信息安全职责。(2)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证信息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3)加强人员培训与意识教育:提高部门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安全技能培训。(4)定期进行信息安全检查与评估: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估,及时发觉并整改安全隐患。8.3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是指在电子政务系统遭受信息安全事件时,采取紧急措施,尽快恢复正常运行,减轻损失的过程。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措施。8.3.1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制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的组织架构、流程和措施。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部门应对信息安全事件的能力。8.3.2信息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建立信息安全事件监测与报告机制,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发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8.3.3应急处置与恢复根据信息安全事件的性质和影响,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尽快恢复正常运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隔离攻击源:及时隔离攻击源,防止攻击扩散。(2)数据备份与恢复:对受损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3)漏洞修复与加固:及时修复漏洞,提高系统安全性。(4)跟踪调查与责任追究: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调查,明确责任,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8.3.4信息安全事件的通报与总结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通报,提高部门对信息安全事件的认知。对应急响应工作进行总结,不断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体系。第九章组织与管理变革9.1组织结构调整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组织结构调整成为必要环节。以下是针对组织结构调整的几个关键方面:9.1.1优化部门职能为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各部门职能应进行优化调整,强化信息化建设相关部门的职能,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率。具体措施如下:(1)设立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项目实施和运维管理。(2)调整现有部门职能,将信息化建设相关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明确责任和目标。9.1.2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涉及多个部门,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具体措施如下:(1)设立跨部门项目组,负责项目策划、实施和监督。(2)定期召开跨部门协调会,沟通项目进展,解决协作问题。9.1.3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组织领导是保证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顺利推进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1)设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动项目实施。(2)明确各级领导的职责,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和指导。9.2人员培训与能力提升电子政务数字化转型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下是人员培训与能力提升的几个方面:9.2.1制定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员,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保证人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9.2.2开展多样化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样化培训,包括:(1)面授培训:针对关键岗位和关键人员,进行面对面授课。(2)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课程,方便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