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辽宋夏金元多民放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选择50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辽宋夏金元多民放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选择50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辽宋夏金元多民放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选择50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辽宋夏金元多民放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选择50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辽宋夏金元多民放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选择50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一一辽宋夏金元多民放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

统一(选择题50题)

1.下表是宋代前期从太祖朝到仁宗朝用相人数及其平均任职年限统计。这反映了当时

时间用相人数平均任职年限

太祖朝62.8

太宗朝92.3

真宗朝122.1

仁宗朝231.95

A.相权逐渐削弱B.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C.丞相干预朝政D.选官制度日趋完善

【正确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宋代前期使用宰相人数较多,宰相任职年限较短,这种频繁

换相的做法是为了削弱相权,A项正确;宰相任职时间较短不等于政局动荡,排除B项;通

过材料无法看出丞相干预朝政,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宋代东南地区,吴郡“父笃其子,兄勉其弟,有不被儒服而行,莫不耻焉”。江西饶州“为

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福建居民更是“多向学,

喜讲诵,好为文辞”。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崇文抑武的推行B.书院教育的完善

C.印刷技术的进步D.等级观念的变化

【正确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是“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因此南方地

区的居民重视文化及教育,A项正确;BCD项均是影响因素,但是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

故选A项。

3.如图为山西绛州大堂墙上镶嵌的“文臣七条”碑。碑刻立于北宋后期的宋徽宗期间,碑文

内容为北宋初期宋真宗颁布的廉政戒律“文臣七条":一曰清心,二曰奉公,三曰修德,四日

贵实,五日明察,六曰劝课,七日革弊。该碑文内容能够说明宋代

A.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B.注重官员的监察考核

C.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D.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正确答案】B

【详解】北宋初期,宋真宗颁布“文臣七条”,要求官员时刻按照清心、奉公、修德等原则做

人做官、廉政自律,并将其镶嵌在大堂内,让官员接受社会监督,说明宋代注重官员的监察考

核,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宋代抑武的治国方针,排除A项;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与北宋

政府要求官员廉政自律无关,排除C项;“文臣七条”碑不能说明北宋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排除D项。故选B项。

4.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诏令一直在西夏前线指挥的文臣范仲淹改升武职。范仲淹连

上三道奏表,请求皇帝收回成命,表示绝不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武官。这表明范仲淹()

A.具有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B.反对朝廷干预前线指挥作战

C.沾染飞扬跋扈的骄傲姿态D.深受“崇文抑武”风气影响

【正确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不断压制武将和过度抬高文官地位,

所以,“文臣范仲淹……表示绝不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武官”,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他淡泊

名利,排除A项;BC项与材料及范仲淹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5.宋代文书除手抄外,也推广“摹印颁行”“镂版宣布”。朝廷文书经递铺、邮驿机构下达到

州郡,期间各个流通环节均需备案在册。地方收文后要登记编号、归档保存。这些做法()

A.表明活字印刷术成为主流B.导致权力分割过细的局面

C.加强了对地方的监控节制D.体现了崇文抑武治国理念

【正确答案】C

【详解】据材料可知,宋代文书除手抄外,也推广“摹印颁行”“镂版宣布”。这是因为朝廷文

书经递铺、邮驿机构下达到州郡,期间各个流通环节均需备案在册。地方收文后要登记编,这

反映了宋代政府文书保存程序规范,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监控管理,C项正确;材料中的“摹

印”“镂版”,反映的是雕版印刷,而活字印刷在宋代尚未成为主流,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

是“文书”保存,而不是权力分割,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北宋的军队主要分为禁兵、厢兵、乡兵及边境上的藩兵,其中禁军担任“守京师、备征戍”

的任务。宋太祖时禁军人数只有二十万不到,到宋仁宗时期禁军员额高达80多万,增长速度

远超其他兵种。这一现象

A.改变了守内虚外的国策B.导致了官僚队伍的膨胀

C.埋下了边疆危机的隐患D.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力量

【正确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担任“守京师、备征戍”任务的禁军人数的增长速度远

超其他兵种,体现了北宋统治者“守内虚外”的统治政策,这不利于加强对边疆的控制,C项

正确;材料反映的现象实际上是强化了守内虚外,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官僚队伍的壮大,

排除B项;中央集权力量的增强指的是中央对地方统治的加强,这从材料中无法直接体现,

排除D项。故选C项。

7.通过普遍招募方式组建军队的做法开始于唐玄宗时期。北宋统治者则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

意识的“养兵”政策,提出“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不收为兵,则

恐为盗”。这一措施的实行

A.提高了军队士兵的素质B.导致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C.确保了北宋王朝的安宁D.民众疾苦问题得以解决

【正确答案】B

【详解】北宋政府为了防止民变,将灾民募为国家兵员,这样必然导致国家财政负担加重,财

政状况不断恶化,B项正确;扩充兵员和提高士兵素质并不存在因果关联,排除A项;北宋

的举措形成了冗兵冗费,不利于王朝统治,排除C项;将灾民招募为兵员并不能有效解决民

众疾苦,排除D项。故选B项。

8.宋太祖将兵书列为禁书,不许校勘,不许刊行。到仁宗时,朝廷准许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编校,后来又校理前代《孙子》等7部兵书,将其定为军事学校和考选武举的基本教材。这反

映出宋代时期()

A.边防压力逐渐增大B.学术氛围不断宽松

C.官僚队伍日益膨胀D.科举选拔功能转变

【正确答案】A

【详解】据材料可知从宋太祖时期不准校勘兵书到仁宗时期“准许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编校”,

再后来将兵书“定为军事学校和考选武举的基本教材”,这种变化体现了边防压力增大对兵书

的需求增加,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兵书由禁书到成为基本教材,其主要是适应边防战争的需

要,且兵书并非学术研究,排除B项;兵书需求的增加与官僚队伍的膨胀没有直接关系,排

除C项;科举通过考试为国家选拔人才,这一功能并没有发生改变,排除D项。故选A项。

9.北宋初期,为了阻挡契丹骑兵的南下,政府在河北沿边的边境上占据数万顷耕地,大修塘

泊,修筑了一条“水长城”;政府利用这些塘泊大兴屯田,种植水稻。这一措施()

A.有效抵御了辽金南下B.促进了南方农业开发

C.缓解了北方驻军压力D.推动经济重心的转移

【正确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水长城”可以起到抵御契丹骑兵的南下的作用,同时政府利用这些

塘泊大兴屯田,种植水稻,可以补贴军用,缓解北方驻军压力,C项正确;A项辽金南下错误,

排除A项;材料强调北方“水长城”的功效,与南方农业开发、经济重心的转移无关,排除

BD项。故选C项。

10.在王安石变法前,变法派大多经历平平,位低资浅且多出身贫寒,但由于他们遇到大变革时代,

在变法时,其中的很多人迅速步入权力中心。材料表明,王安石变法

A.废除了贵族科举的特权B.冲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统治

C.完善了官吏选拔的程序D.改革了科举选拔官员的标准

【正确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在王安石变法前,变法派“位低资浅且多出身贫寒”;变法时“很多

人迅速步入权力中心”,这反映了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的变迁,客观上冲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统

治地位,B项正确;贵族地主的特权在当时仍然存在,排除A项;王安石提拔有识之士为变

法效力不意味着官吏选拔程序得到完善,排除C项;王安石变法并未改变科举制选官的标准,

排除D项。故选B项。

11.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育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王安石在太学中实行“三舍

法”,规定上舍生学行优秀者,或授官,或可直接参加省试、殿试。同时,颁布《三经新义》

作为学校统一教材,此书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而成。在科举改革

方面,废除明经诸科,只以进士科取士。王安石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充实完善儒家思想B.争夺变法的主导权

C.寻找变法理论依据D.完善发展科举制度

【正确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颁布《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统一教材,此书对《诗》《书》《周礼》三部儒

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而成。”可分析出王安石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剥夺保守派对儒学的的解读

权,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B项正确;充实完善儒家思想不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排除A

项;寻找变法理论依据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王安石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完善科举制

度,完善科举制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2.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革新。次年,司马光借给宋神宗讲解《资

治通鉴》的机会,特意表彰“萧规曹随”的典故,并宣扬“道者万世无弊”的理念。这表明朝

廷()

A.推崇儒家治国理念B.强化权力的制衡

C.对改革未形成共识D.重视前朝的经验

【正确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革新。次年,司马光借

给宋神宗讲解《资治通鉴》的机会,特意表彰‘萧规曹随’的典故,并宣扬‘道者万世无弊’的

理念。”并结合所学可知,“萧规曹随”指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

实行,比喻完全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道者万世无弊”指的是道是万世都没有弊端的,出现

了弊端是由于违背了道。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司马光虽然与王安

石交情深厚,但政治主张不同,王安石驳斥司马光,批评了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

变法不动摇。司马光见劝不动王安石,便向宋神宗进谏,并讲了萧规曹随的故事。宋神宗反问

他:“汉代如果永远遵守萧何的法规不变,能行吗?”司马光说:“汉武帝对高祖的约束之法多

有改变,于是盗贼满天下;汉元帝改变了宣帝的政治,于是汉朝衰落下去。所以,祖宗之法是

不能改变的”,即提出道是万世都没有弊端的,出现了弊端是由于违背了道。由此可见,朝廷

对改革未形成共识,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推崇儒家来治理国家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的

主旨信息是对于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并非强化权力的制衡,排除B项;材料涉及到了汉朝的

改革经验,但并非材料主旨,材料主旨是强调宋朝廷对改革未达成统一,排除D项。故选C

项。

13.绍兴八年(1138年)二月,岳飞在鄂州坚持“戮力练兵”“日夜训阅”,并上书宋高宗:“夷

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高宗未予理睬。同年十一月,反对宋金“讲和”的枢密副使王庶、

枢密院编修胡铃等或被罢官,或被贬谪。这说明南宋初年()

A.中央集权受到威胁B.武将政治地位卑下

C.统治核心偏安江南D.官吏任免随意性强

【正确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高宗将岳飞的备战言论束之高阁,并极力打压中央政府的主战派官

僚,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企图,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对朝廷中主战派

的打压,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南宋初年,需要武将维护南宋的统治,

所以武将的地位提高了一点,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宋高宗对官吏的任免有很强的针对

性,排除D项。故选C项。

14.辽朝职官设置分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

游牧民族事务。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迁徙。辽朝此举()

A.意在推行民族歧视政策B.减轻了北宋政权的边境压力

C.导致民族关系日趋紧张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智慧

【正确答案】D

【详解】据材料“南面官负责……北面官负责……”可知,辽朝对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

措施,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智慧,D项正确;此举体现了温和的民族政策,而非民族歧视,

排除A项;辽朝此举有利于笼络民心,巩固自身政权和发展,加重了北宋政权的边境压力而

非减轻,排除B项;此举有利于缓和民族关系,而非日趋紧张,排除C项。故选D项。

15.欧阳修在修订《新五代史》时,把辽朝归到《四夷附录》中。元朝宰相脱脱主持修史时,

规定:"(辽金宋)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修成《宋史》《辽史》《金史》。这一变化表明

()

A.政权并立使民族矛盾激化B.争夺正统斗争的激烈

C.修史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D.华夷一体观念的增强

【正确答案】D

【详解】材料中欧阳修将少数民族政权辽归为“夷。元朝修史将辽金少数民族政权和汉人的

宋政权同时并列,同为正统,淡化少数民族与汉族政权的界限,体现华夷一体观念的增强,D

项正确;无法体现民族矛盾激化,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正统斗争激烈,排除B项;修史

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表明华夏一体观念增强,淡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界限,故C不是最佳

选项,排除C项。故选D项。

16.辽、夏、金三朝科举以经史、文学为考试内容,北方的少数民族士子通过学习儒家文化,

萌生并强化了“懂礼即中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的观念。科举制在北方推行

A.助推了文化重心的转移B.化解了各民族之间矛盾

C.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D.强化了“大一统”思想

【正确答案】D

【详解】少数民族政权推行科举制,而参加科举制的少数民族士子通过学习儒家文化,强化了

“懂礼即中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的观念,这说明科举制推动了文化认同,强化了“大

一统”的思想,D项正确;这一时期文化重心在南方,排除A项;B项错在“化解”,排除B

项;科举制并不能促进经济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

17.辽金时代所谓的“汉人”,是特指辽朝境内以燕云十六州人口为主的汉族人民。由于长期

处于异族统治之下,“汉人”具有明显的胡化倾向。宋人不承认他们是汉人,而契丹、女真等

民族却仍将他们看作是汉人。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少数民族封建化加速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推行民族歧视的政策D.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正确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汉人’具有明显的胡化倾向”可知,辽金时代统治下的汉人具有胡化倾

向,说明汉族与少数民族交融趋势加强,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汉族胡化,而少数民族封建

化强调汉化,排除A项;元朝推行的四等人制属于民族歧视政策,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出

民族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18.开芳宴肇始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金、至元代走向没落,它是丈夫想要表达对于妻子的

钟情与爱意而举办一场宴饮。开芳宴也是宋金墓葬流行的装饰题材之一,多见于北宋黄河流域

及北方地区中小型墓葬内,反映了当时人们理想的家庭模式和正统的道德。此后契丹人和金人

的墓室之中也出现“开芳宴”壁画。这一现象说明

A.理学成为辽和金的官方哲学B.妇女冲破汉唐儒学束缚

C.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D.市民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正确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开芳宴肇始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金”、“开芳宴也是宋金墓葬流行的装

饰题材之一”、“此后契丹人和金人的墓室之中也出现‘开芳宴'壁画”可知,“开芳宴”反映

的是理学思想影响下理想的家庭模式和伦理道德。后来“开芳宴”向边疆传播,并为契丹人、

女真人和蒙古人接受,体现了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C项正确;“理学成为辽和金的官

方哲学”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妇女冲破汉唐儒学束缚”,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市民

工商业者力量壮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9.金世宗时创建女真进士科,金章宗时加试骑射。河南发现的《女真进士题名碑》用女真文

字记录“十五日试策,十七日试论、诗”。这表明金朝科举制度

A.由女真人独创后来推广至中原B.推动汉人学习和使用女真文字

C.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作答题标准D.模仿汉制但是保留其民族特色

【正确答案】D

【详解】由材料“十五日试策,十七日试论、诗”可得出这是汉族科举的内容,“加试骑射”

则是本民族的特色,故反映出模仿汉制但是保留其民族特色,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其推广,

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汉人学习女真文字,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理学,排除C项。故

选D项。

20.1273年,元政府刊刻《农桑辑要》,该书主要是针对北方农业生产特点而作;1313年,王

祯的《农书》正式出版,综合了黄河流域旱地农业技术和江南水田精细作业的经验,对南北农

业技术和农具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比较。农书内容的丰富,得益于

A.美洲高产农作物的引进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国家逐步实现统一

【正确答案】D

【详解】1271年元朝确立,1279年灭掉南宋,随着元朝的逐步统一,农书中的内容也在丰富,

从单一的介绍北方内容到出现南北农业技术比较,D项正确;明朝时期,高产作物传入,排除

A项;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项;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常量,不能解释材料中

变化的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

21.秦朝时,政府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

路网;元朝时,政府在各地广设驿站,构筑了从大都(北京)向全国各地乃至境外延伸的驿路

体系。这些做法()

A.旨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B.服务于对外扩张的需要

C.是两大王朝速亡的诱因D.利于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正确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和元朝的这些道路交通建设都属于规模浩大的大型工程,都有利

于对于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这些工程都在国内,与中外交流无关,排除A

项;这些工程都在国内,与对外扩张无关,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元朝没有速亡,排

除C项。故选D项。

22.汉唐时期,对内陆边疆地区主要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元朝在边疆地区先后设置辽

阳、云南、甘肃、岭北等行省,边疆地区很多部落和地方首领直接隶属于行省,“皆赋役之,

比于内地”。这一变化()

A.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践行了民族平等的政治理念

C.强化了元朝君主专制统治D.推动边疆与内地管理一体化

【正确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可知,元朝对边疆和内陆的管理基本一致,这样能

够推动边疆和内陆管理一体化,D项正确;相比于汉唐的册封与朝贡制度,元朝对边疆加强管

理,不利于缓和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排除A项;元朝实行四等民制度,体现了民族歧视,排

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加强君主专制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3.蒙古统治者特别注重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随着帝国版图的确定,其四通八达的对内对外水

陆交通体系也逐渐形成,直通往欧、亚、非三洲各国的陆路海路交通也达到了空前规模。蒙古

帝国内外交通的发达

A.为东西方交流创造便利条件B.有利于新航路的开辟

C.有助于维护帝国的长久统一D.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正确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蒙古帝国建立了四通八达的对内对外水陆交通体系,直通往欧、亚、非

三洲各国的陆路海路交通也达到了空前规模,这为东西方交流创造了便利条件,A项正确;西

葡等西方国家开辟了新航路,排除B项;国内外交通的发达并没有使蒙古帝国长久统一,排

除C项;汉朝,丝绸之路就已经开通了,排除D项。故选A项。

24.元朝后期,燕山支脉居庸南口过街塔楼的壁面上镌刻了很多题记,包括用梵文、八思巴字

蒙古文、回鹘文、藏文、西夏文和汉字书写的陀罗尼经经文,以及用后五种书面语记载的建塔

功德记。这一现象可以用来佐证元朝

A.多种文字的创建与并存B.存在跨地域的文化交流

C.各民族间和谐共同发展D.大一统国家意识的形成

【正确答案】B

【详解】材料表明元朝后期出现了多种文字并存的现象,据此可推知此时期存在多种文化的交

流现象,而且过街塔楼的壁面上存在梵文及各民族文字,故此可佐证此时期存在跨地域的文化

交流,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文字何时创建,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多种文字的并存,

看不出民族间的关系,且结合所学,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排除C项;材料仅仅反映多种

文字并存,体现不出大一统国家意识,排除D项。故选B项。

25.元朝曾一度不行科举,1315年第一次开科取士,以后三年一次。初,汉人、南人考试内

容较蒙古人、色目人难度大。后来此种现象逐渐改变,其中在1333年,在所取进士百人中,

近六成的母亲为汉人,己婚的人中有近七成娶汉人为妻。这说明()

A.元朝民族交融趋势加强B.政府放弃民族歧视政策

C.科举成为主要选官途径D.民族矛盾得到极大缓和

【正确答案】A

【详解】由题意,无论从考试的难度平等,还是进士构成,都看出,蒙古政权适应中原文化和

民族交融的趋势,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放弃“四等人制”,排除B项;元朝科举实行不力,

排除C项;民族矛盾是否缓解取决于政府的民族政策,跟科举制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A

项。

26.元朝宫室中除严整规则的建筑群外,还散布着纯蒙古式的帐幕建筑,如“帐殿”“毡殿”。

帐殿中帐房和木结构琉璃瓦的殿宇交错分布;室内还装饰有:白石阶基红墙、朱地金龙柱、朱

栏、各色琉璃等。元朝宫室建筑体现了()

A.皇帝行营四季迁徙的制度B.城市建设发展迅速

C.汉地传统与蒙古习俗结合D.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正确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

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元朝宫室中“散布着纯

蒙古式的帐幕建筑”体现了蒙古习俗,“木结构琉璃瓦的殿宇交错分布;室内还装饰有:白石

阶基红墙、朱地金龙柱、朱栏、各色琉璃”体现了汉地传统,元朝宫室建筑体现了汉地传统与

蒙古习俗结合,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元朝皇帝在不同时期居住在不同的宫室,排除A

项;材料体现了宫室的特点,并没有体现宫室的规模及城市的规模,排除B项;材料中元朝

皇宫建筑体现的是蒙古习俗和汉地传统,没有体现人文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27.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年两熟稻麦复种的耕作方式,但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到

了南宋时期,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提高。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的南移己经完成B.政局动荡引发耕作方式变革

C.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D.江南地区人民饮食习惯改变

【正确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南宋时期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提高,结合所学,南宋疆域主

要是江南地区,南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包括在江南地区的推广,这反映了江南地区农业的发

展,是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的重要体现之一,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南北经济实力对比情

况,不能得出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排除A项;耕作方式变革是生产技术进步和江南地

区开发导致的,排除B项;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并非由于饮食习惯改变,排除D项。故选C

项。

28.北宋太宗雍熙年间,赵普称邓州所辖五县“其四在山,三分居民,二皆客户”。据统计南

宋淳熙年间,广州客户在总户数中占55%以上;长溪县客户在总户数中所占比例接近57%。

这反映出宋代

A.封建剥削沉重B.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C.租佃关系发达D.客户社会地位提高

【正确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宋代客户比例较高,而客户的存在意味着当时租佃制较为发达,

C项正确;通过客户数量无法看出封建剥削程度,排除A项;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相对

松弛,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看出客户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29.宋初,宋太宗下诏指出,江南江北种植不同,“风土各有所宜”,但为了防备水旱,作物种

植要“杂植”。他要求江南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要求江北诸州,在水源充足的地方,

“广种杭稻”。这说明当时()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精耕细作技术水平提高

C.区域经济均衡发展D.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正确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他要求江南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要求江北诸州,在水源充足的地

方,‘广种杭稻’”可知,宋朝结合不同地方的水文条件发展种植业,这体现的是精耕细作水平

的提高,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各地要结合

本地的水文条件发展种植业,并没有体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提到的“诸

谷”、“杭稻”都是粮食作物,未涉及经济作物,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30.北宋开封商人孙赐号,本是酒馆侍者,“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使为脚店(小酒

馆)……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久

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材料有助于说明北宋()

A.士人阶层壮大B.心学思想盛行

C.坊市制度流行D.抑商政策加强

【正确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

竞趋之”可知,商人孙赐号的这种经营风格迎合了开封城庞大官僚士大夫的消费趣味,反映了

北宋时期士人阶层壮大,A项正确;南宋时期,心学思想盛行,排除B项;宋朝商品经济的

发展,使得坊市制度被打破,排除C项;宋朝抑商政策有所松弛,排除D项。故选A项。

31.榷场是宋代在边境地区设立的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场所。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有辽国商人到

未设榷场的瀛州进行贩易,被当地百姓发觉,因此被勒索了大量钱财后方得免除报官。这反映

出,宋代()

A.边境贸易管理严格B.百姓排斥榷场贸易

C.商业税收受到重视D.边境走私得到遏制

【正确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辽国商人宁愿被勒索大量钱财,也不愿被报官,说明宋政府对在非榷

场的走私贩易处罚更重,反映了宋代对边境贸易管理严格,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百姓对榷场

贸易的规定熟知,而非排斥榷场贸易,排除B项;仅凭材料无法说明是政府重视榷场商业税

收,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实际上是边境走私贸易被发现,说明当时边境走私贸易并没有

得到遏制,排除D项。故选A项。

32.北宋时期,庄园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达等一系列结构性的社会变革,使得所有的人,都

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地位,贫者可致富,富者也可能一夜之间沦为贫民。如“常州无锡县村民陈

承信,本以贩豕为业,后极富”。这反映了宋代

A.等级观念日益淡化B.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D.理学思想主导地位确立

【正确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朝都多地方的百姓有机会通过各种方式改变自己的地位,反映了宋

代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宋朝时期不同阶层的人的流动,宋

朝时期随着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注重社会等级,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商品经济发展

的状态,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与理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3.两宋时期,江北的粟、麦、黍、豆等品种推广到江南、福建、广东等地,从越南引进的占

城稻,也推广到江淮一带,并逐渐推广到北方。北方人大量南迁后,大批优秀的文化人也来到

了南方,带来了北方的各种文化和风俗。这反映了当时()

A.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B.农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C.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正确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江北的粟、麦、黍、豆等品种推广到江南”“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逐

渐推广到北方”“大批优秀的文化人……和风俗”等信息体现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D项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农业结构发生根

本性变化”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证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

故选D项。

34.两宋时期的犁刀、秧马、耘荡、铁搭等新式农具都诞生于开发江南沼泽地的艰苦斗争之中。

曲辕犁从晚唐的11个部件减少到6个部件,更加适合江南水田耕作。这反映出

A.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出现B.江南经济发展的潜力大

C.新式农具的普及程度高D.小农经济出现革命性突破

【正确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两宋时期的犁刀、秧马、耘荡、铁搭等新式农具都诞生于开发江南沼泽地

的艰苦斗争”以及“曲辕犁从晚唐的H个部件减少到6个部件,更加适合江南水田耕作”表

明新式农具的出现,传统农具的改进都是为江南农业经济发展服务的,B项正确;“出现”表

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普及程度高,排除C项;“革命性突破”表述错误,排除D

项。故选B项。

35.下图是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密度图,据此可知,该图()

0

唐北宋金及刚宋

A.科学揭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准确呈现了经济基础的变动

C.客观上反映南方市场的扩大D.合理解读了北民南迁的原因

【正确答案】C

【详解】阅读材料图表可知,自北宋以来北方人口密度连续下降,南方人口密度持续上升,发

展到金及南宋时期,北方人口密度只有3.6,说明北方人口在这一时期急剧减少,而南方人口

密度已经高达17.2,说明南方人口数量持续上涨,已经超过北方人口4倍多,导致出现这一现

象的原因是: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北方大

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加快了

南方的开发,促进南方经济发展。综上可知,南方人口数量增多,客观上反映南方市场的扩大,

C项正确;材料图表未涉及“社会阶层流动”,排除A项;自唐代至金及南宋时期,经济基础

一直是封建小农经济,B项表述出现史实错误,排除B项;北民南迁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迁

往中原地区,而不是南方,排除D项。故选C项。

36.北宋著名学者李靓认为富人是“心有所知,力有所勤,夙兴夜寐,攻苦食淡,以趣天时,

听上令也。”南宋思想家叶适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这些观念的出现,

反映了宋代()

A.重农抑商政策调整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奢靡享乐风气兴起

【正确答案】C

【详解】由材料可知,北宋学者李靓肯定富人的辛勤劳动,南宋思想家叶适指出富人是州县政

府的重要依靠。这些观念的产生是对宋代经济发展,富民阶层壮大的反映,C项正确;材料中

无法得出重农抑商政策的调整,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雇佣劳动关系等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的信息,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奢靡享乐风气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

37.南宋袁采在《世苑》书中说:“……今世人往往见目前稍稍盛乐,以为此生无足虑,不旋

踵而破坏者多矣!大抵天序十年一换甲,则世事一变。……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

买,无钱则卖……谚云:富儿更替做。盖谓迭相报酬也。”这主要反映了()

A.土地兼并现象普遍B.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C.历史循环理论盛行D.社会阶层流动性大

【正确答案】D

【详解】南宋袁采认为世道循环,强调“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引用谚语“富儿更替做”

等,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流动性大,D项正确;土地兼并现象普遍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

料体现的主要问题,排除A项;社会秩序动荡不安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袁采一人的说

法不能说明当时盛行历史循环理论,排除C项。故选D项。

38.婚姻不问阀阅,直求资财,是宋代比较普遍的现象。庆历年间,身任馆阁之职的凌景阳,

与酒店富户孙氏女结婚;吏部侍郎孙祖德,娶富人妻,以规有其财。哲宗年间,许州豪民盖渐,

家资巨万计,女三人,“有朝士之无耻者,利其财,纳其仲为子妇”。这反映了()

A.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B.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质变

C.理学的影响力逐步衰微D.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婚姻观念

【正确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宋代。根据材料“婚

姻不问阀阅,直求资财,是宋代比较普遍的现象。”可知,材料的主题是婚姻观念,通过婚姻

不问阀阅,直求资财,这说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婚姻观念产生了一定冲击,D项正确;中

国传统伦理主要指的是三纲五常,材料无法体现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的信息,排除A项;“传

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质变”表述有误,材料无法直接得出传统观念发生质变的结论,排除B

项;北宋时期,理学还没有成为官方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39.宋代大量出现研究自然万物的谱录,如《梅谱》《牡丹谱》《海棠谱》《荔枝谱》《橘录》《蟹

谱》《昆虫草木略》《禽经》等。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

A.自然科学教育的逐渐普及B.传统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格物致知”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流价值观念转变

【正确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出现大量研究自然万物的谱录,一方面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另

一方面就是儒学的“格物致知”精神提倡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来获得真理,C项正确;

宋代自然科学教育逐渐普及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传统自然经济是鸦片战争后才开始瓦解,

排除B项;宋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仍然是儒家的价值观念,研究自然也是体现了儒家的精

神,排除D项。故选C项。

40.某史书记载:“新安朱熹,大抵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六艺之文,

与夫孔、孟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

得其所。此宋儒之学所以度越诸子,而上接孟氏者欤!”该史书()

A.代表了封建政府的价值立场B.表达了心学家对程朱理学的批判

C.客观评价了朱熹的学术成就D.阐发了明清进步思潮的价值理念

【正确答案】A

【详解】由材料文本叙述可知,该史书作者对朱熹持肯定态度,将朱熹视为“度越诸子,而上

接孟氏者”,结合所学可知,朱熹的理学思想已确立官方哲学地位,A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对

程朱理学的批判,相反是肯定程朱理学,排除B项;材料文本叙述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排

除C项;材料未涉及明清进步思想家的言论,排除D项。故选A项。

41.南宋末年,文天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279年,崖山之战,大臣

陆秀夫宁死不降蒙古铁骑,携小皇帝赵曷蹈海而逝。这些言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宋代社会危机严重后果B.理学对士人品格的塑造

C.民本思想影响深远D.儒学积极入世的价值观

【正确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看出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陆秀夫抱幼主壮烈蹈海、以死

殉国的爱国情怀。这些言行形成与理学对士人品格的塑造分不开,理学重气节道德,强调人的

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士人优良

的品质,并不是宋代社会危机造成的严重后果,排除A项;材料中不仅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

怀,还体现了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民本思想不能完全说明这些言行的原因,排除C项;儒

学积极入世的价值观是直面社会现实,针对现实而提出一系列具有强烈务实思想的具体措施,

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2.宋瓷品类繁多、器型多样,但造型简洁;从色泽丰富的“窑变”到各类单色瓷,都追求釉

色自然、典雅、含蓄;装饰纹样的意境、气韵,浮现儒家文化所倡导的精炼素雅之美。宋瓷呈

现的审美情愫源于

A.制瓷工艺技术的日臻成熟B.追求风神韵致的理学意象

C.气韵浮华的商品经济需求D.中西审美意趣的交融碰撞

【正确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因此体现在瓷器上的风格呈现“釉

色自然、典雅、含蓄”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与制瓷工艺的日臻成熟及中西审美意趣的交融

碰撞说法无关,排除AD项;商品经济发展会导致奢靡之风盛行,与材料“瓷器釉色自然、典

雅、含蓄”的说法不符,排除C项。故选B项。

43.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等文人雅士常在驸马王诜私人府邸举行“西园雅集”,赋诗、

题词;退休官员多参加“耆英会”“九老会”等聚会;汴京熟食店、杭城茶肆多为“士大夫期

朋约友会聚之处”。这些士人的交游活动

A.反映了官宦门阀之风犹盛B.植根于市民生活的发展

C.得益于人文化的社会氛围D.导致了朋党之争的兴起

【正确答案】C

【详解】材料中显示士大夫阶层的交游活动多是以文会友的形式,可见当时的社会文气风尚较

为浓厚,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官宦的门阀等级现象,排除A项;士人的交游活动植根于

市民生活的发展,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B项;士人的交游活动导致了朋党之争的兴

起,与事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4.元曲中有很多有关体育方面的记载,下表摘录的是元曲中描写马球运动和蹴鞠运动的场景。

这可以用来说明()

材料出处

蹴鞠场中,鸣珂巷里,南北驰名,寰中可意。……款侧金

关汉卿《越调•斗鹘鹑•蹴鞠》

莲,微那(挪)玉体,唐裙轻荡,绣带斜飘,舞袖低垂。

款款的骤龙驹,轻轻的探身躯,杓棒起,月轮孤,彩落,

无名氏《阀阅舞射柳蕤丸记》

晓星疏。

A.艺术创作提升女性社会地位B.体育运动丰富了文学创作题材

C.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涌现D.元曲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

【正确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蹴鞠场中,鸣珂巷里,南北驰名,寰中可意。……款侧金莲,微那(挪)

玉体,唐裙轻荡,绣带斜飘,舞袖低垂”、“款款的骤龙驹,轻轻的探身躯,杓棒起,月轮孤,

彩落,晓星疏”两则信息可知,元曲中有关马球运动和蹴鞠运动场景的描写,这可以用来说明

体育运动丰富了元曲的创作题材,B项正确;尽管材料涉及对女性运动的具体描述,但仅据此

不能说明艺术创作就一定能提升女性社会地位,排除A项;仅根据表格中对马球运动等场景

的记载不能得出“涌现”,并且“女性形象”也和题干主旨不符合,排除C项;题干材料较为

真实地描述了马球运动和蹴鞠运动的情景,具有现实主义的色彩,排除D项。故选B项。

45.唐代开始,佛教把关羽当做崇拜的神祗,至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则把关羽塑造成

一位因县令贪赃枉法而为民除害的忠臣义士形象,而不是神圣高尚。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变化

()

A.顺应了市民对世俗文化的需求B.凸显了文学作品强大教育功能

C.体现了元代佛教文化未受重视D.确立了程朱理学的主流价值观

【正确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唐代开始,佛教把关羽当做崇拜的神祗”、“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

则把关羽塑造成一位因县令贪赃枉法而为民除害的忠臣义士形象,而不是神圣高尚”及所学,

可知元代的话本属于市民文学,关羽形象变化也就符合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A项正确;材料

不涉及《三国志平话》的教育能力,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知元代佛教未受到重视,排除C

项;元仁宗时期确立程朱理学为官方思想,而不是《三国志平话》的关羽形象确立的,排除D

项故选A项。

46.1279年,元朝在全国设置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