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专用)文言文阅读-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_第1页
(湖南专用)文言文阅读-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_第2页
(湖南专用)文言文阅读-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_第3页
(湖南专用)文言文阅读-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_第4页
(湖南专用)文言文阅读-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09文言文阅读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课标要求考点考向考法/角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课内文言文阅读考向一字词考法1实词解释考法2虚词辨析考向二语句考法1断句考法2翻译考向三内容主旨及技法考法1内容技法理解分析考法2拓展探究课外文言文阅读考向一字词考法1实词解释考法2虚词辨析考向二句子考法1选择考法2简答考向三内容主旨及技法考法1内容技法理解分析考法2拓展探究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考向一字词考法1实词解释考法2虚词辨析考向二句子考法1断句考法2翻译考向三内容主旨及技法考法1内容技法理解分析考法2拓展探究►考点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考向一字词-实词虚词辨析考向二句子-翻译考向三内容主旨及技法【2024·湖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三则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乙】谢公①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②。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选自《世说新语•雅量》)【丙】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③,便唱④使还。太傅神情方王⑤,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⑥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注释]①谢公:指谢安,死后追赠为大傅。②局:这里指棋局。③遽(jù):惶恐。④唱:叫喊。⑤王(wàng),通“旺”,指兴致高。⑥承响:应声附和。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谢玄淮上信至”中的“俄而”与“俄而雪骤”中的“俄而”意思相同,都表示“不久,一会儿”。B.“撒盐空中差可拟”中的“差”是“大体”的意思,与成语“差强人意”中的“差”意思相同。C.“徐向局”“公徐云”与《周亚夫军细柳》中“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中的“徐”,都有“缓慢”的意思。D.“色”有“面部表情、气色,颜色,品类”等义项,“意色举止”“色并遽”中的“色”都是“颜色”的意思。16.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将短文【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说:1.shuō①解释,说明②主张,学说;2.shuì劝说,说服;3.yuè通“悦”,喜悦,高兴去:①离开②距,距离③前往④过去的17.短文【乙】【丙】均出自《雅量》篇。任选一则,根据其中谢公的表现,说说将其归入《雅量》篇的原因。18.在《晋书·谢安传》中,短文【乙】的故事有另外一个结尾:谢安下完棋,往屋里走,因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过门槛时不小心把木屐上的齿踢断了。你觉得这个结尾好不好,为什么?解题技巧/易错易混/特别提醒1.系统梳理文言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实词、虚词、句式等。需要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2.大量阅读文言文: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读物,如《左传》、《战国策》等,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3.培养古文思维:深入理解,熟练掌握课本中的文言文;通过阅读文言文、学习古文语法等方式,培养古文思维,更好地理解文言文。4.精练中考文言文真题:熟悉并掌握中考常见文言类型,如人物传记类、历史事件类、议论说理类、山水游记类等文本内容与常见考点。5.注意答题技巧:如先通读全文,理解大意;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注意句子的语法结构等。1.(新设问)【2024·湖南岳阳·二模】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⑤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日光下澈(

)

(2)禹锡终易连州(

)

(3)时人义之(

)

2.【乙】文段中画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B.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C.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D.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3.翻译【乙】文段中画横线句子。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4.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怎样的感受?试用几个四字短语或一两句话,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5.【乙】文体现了柳宗元怎样的人物特点与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2.(新设问)【2024·湖南娄底·三模】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题目。【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B.亭亭净植

植:种植C.自古人知贵兰

贵:尊贵D.平居与萧艾不殊

殊:相同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B.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C.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D.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5.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请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备哪些美好品质。2024届娄底新化期末考试

华歆传

(华)歆少以高行显名。汉室方乱,乃与郑泰等六七人避世。自武关出,道遇一丈夫独行,愿得与俱,皆哀欲许之。歆独曰:“不可。今已在危险之中,祸福患害,义犹一也无故受人,不知其义。既受之,若有进退,可中弃乎?”众不忍,卒与俱行。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歆乃曰:“已与俱矣,弃之不义。”相率共还出之,而后别去,众乃大义之……孙策略①有扬州,盛兵徇豫章②,一郡大恐,官属请出郊迎,歆曰:“无然。”策稍进,复白③发兵,又不听。及策至,一府皆造阁,请出避之,乃笑曰:“今将自来,何遽避之?”有顷,门下④白曰:“孙将军至请见。”乃前与歆共坐,谈议良久,夜乃别去。义士闻之,皆长叹息而心自服也。策遂亲执子弟之礼,礼为上宾。(《三国志·魏书·华歆传》)

【注】①略:夺取,攻取。②豫章:地名。③白:告诉④门下:随从,侍从

10、下列对文中字词的理解与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许”在古汉语中的意义一般有“程度或接近某个数”“处所”“称赞”“应允或答应”等,“皆哀欲许之”中的“许”应为“答应”之意。

B.“卒与俱行”中的“卒”其古字形一般认为像缝好了线的衣服,本义指完成、终结,又引申为死亡,或表示终于之意。此句中是“死亡”之意。

C.“之”字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一个虚词,其用法较多。“既受之”“何遽避之”两句中的“之”都是代词。

D.“郡”是古代行政区域。秦代以前比县小,自秦代起比县大,等同于“省”下的“市”;汉代起,郡是州的下级行政单位。郡的行政长官称“太守”“尹”“相”等。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乃/与郑泰等六七人/避世

B.乃与/郑泰等六七人/避世

C.乃与/郑泰等/六七人避世

D.乃与/郑泰等六七人/避世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大意。(3分)

策遂亲执子弟之礼,礼为上宾。

1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华歆的为人有怎样的认识?(4分)

2024届永州东安11月检测试卷

李少翁传(节选)

①李少翁者,名莳,字德春,豫章人。翁家世受医,精脉法。翁乃沉默长者,入门无流视,未尝预问病者病,第令伸臂出示,手指一着腕上,形神忽往①。久之,指离于腕,徐以一二语病者隐结②,少焉投药,犹掇③之耳。余尝谓翁诊脉甚苦,而投药甚快。

②余始不甚识翁,会余弟妇病风眩,状类尸蹶④,举家喧言“瞑矣”!翁至,视其脉∶“治也!”进一匙而苏。期以逾月,法当病如前,再进一匙,乃愈。余始奇其言,神其术。后余数患奇疾,法当死,翁数起之。已而,友得绵疾,翁起如之,以是益神翁医。

③于是人争家之念缓急可立应。翁赴人急甚于己,百里外,中夜叩门,不以家累为解,不以风雨寒暑为辞。会岁两大祲⑤。翁煮药如池,积片成丘。翁所医者莫知其名,安问糈⑥。

④翁性不忤物⑦,不以人所不能而愧人,不以人所不知而傲人。翁足迹半朱门,不传言,对主人未尝暴懂仆之过。所游病者家,酒法食单,丰约优劣之数,不挂齿牙。其为长者如此。

⑤翁为人诊脉,思虑与病者相通。与人处,不相疑。余以知李翁,几乎道者也,非医者也。

(选自《钟惺散文选集》,有删改)

【注】①形神忽往:全身心迅速投入到诊断病情上。②隐结:隐伏的病根。③掇(duō):拾取。④尸蹶:一种病症,类似休克。⑤祲(jìn):瘟疫。⑥糈(xǔ):粮食。这里指报酬。⑦忤物:冲撞人。

12、下面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2分)A.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以充当谓语,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评价等。“余始奇其言,神其术”中“神”是“认为……神奇”之意,属于此种用法。

B.文言中“而”作为连词时,常见的有表并列关系、递进关系、顺承关系、转折关系等。“而投药甚快”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语出《湖心亭看雪》)中“而”用法与意义一致。

C.“期以逾月”与“不期而遇”中的“期”含义不同。

D.“翁数起之”与“丰约优劣之数”中“数”的含义不同。

13、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于是/人争家之/念缓急可立应

B.于是人争/家之念/缓急可立应

C.于是/人争家之念缓/急可立应

D.于是人争/家之/念缓急可立应

1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3分)翁性不忤物,不以人所不能而愧人,不以人所不知而傲人。

15、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李少翁作为医者的“仁心”。(5分)

2024届张家界永定期末【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守邠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②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③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范仲淹罢宴》)

【注】①邠(bīn)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缞绖(cuīdié):丧服,这里指穿着丧服。③亟(jí):急迫地。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是进亦忧

③使毕其事

④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13、【甲】文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3分)

(1)迁客骚人的情

(2)古仁人的情

(3)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

14、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句子。(1分)

2024届湖南郴州期末【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熙宁十年秋,彭城①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②其半扉③。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④,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⑤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注释】①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时苏轼任郡守。②及:漫上。③扉:门。④陂(bēi)田:山坡上的田地。⑤傃(sù):向着,沿着。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①饮少辄醉②或立于陂田

8、对【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C.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D.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文作者欧阳修、苏轼均为唐宋八大家重要成员,“唐宋八大家”指八大散文家。

B.【甲】文第①段由近而远,一步步“推出”醉翁亭;【乙】文叙议结合,交代了“放鹤亭”的由来。

C.【甲】文中“者”“也”“而”“之”等虚词的使用使文章读来舒缓自如;【乙】文读来文笔似闲散,却摇曳多姿,意脉流畅。

D.【甲】文表达了作者虽遭朝廷放逐,仍积极进取、与民同乐的志趣;【乙】文赞美隐逸者的乐趣,流露出对清远闲放生活的向往。

2024届湖南湘西期末【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渐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①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②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③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萧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⑤)

【注】①靧(huì),洗脸。②藏(1iè):兽颈上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③罍(léi):酒杯。④毛羽鳞鬣:泛指一切动物。⑤本文写于作者任国子监助教的同年早春。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树林阴翳(遮盖)

B.山间之四时也(季)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快乐)

C.

偕数友出东直(一同)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光亮的样子)

D.

恶能无纪(安,哪)

夫不能以游堕事(耽误)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2分)A.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B.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C.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D.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14、乙文作者说:“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2024届湘西凤凰一模【甲】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楚人和氏得玉璞①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②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报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③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④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①璞:含玉的石头。②刖:读“yuè”,古代一种断脚的刑罚。③奚:为什么。④理:治理,这里指对璞石进行雕琢。

9、阅读两篇古文后,小华对文言词语进行了以下推断,其中说法错误的是()(2分)

A.成语“吉人天相”中的“相”意思是“保佑、帮助”之意,与“厉王使玉人相之”中的“相”意义不同。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中的“之”的用法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这与“奉而献之厉王”中的“之”字意义相同。

C.“安”的本义是“安宁,安定”,而“安求其能千里也”和“安得广厦千万间”中的“安”是疑问代词。

D.“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用法,“驱使”的意思,“而刖其左足”中的“刖”也是这种用法。

10、小华阅读【乙】文时发现有一个句子标点符号不太清晰,有碍于理解,请你选择以下断句正确的一项帮助他()(2分)

A.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B.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C.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D.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11、小华在阅读中对下面这两个句子不太理解,请你帮他翻译出来。(4分)

(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12、小华认为《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而《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样的,但是具体哪里不同却说不上来,请你帮他解答疑难。(4分)

2024届岳阳开学考先生王斗①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曰:“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有间,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抎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王斗曰:“世无骐麟騄耳,王驷已备矣。世无东郭逡、卢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②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③也。”

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注]①王斗,齐国人,稷下先生。谒者:负责礼宾的官吏。②便辟:君主左右的宠信小臣。③尺縠:一尺绉纱。

10、请结合课内文言文阅读积累,解释加点词语。(4分)

①宣王使谒者延入

②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

③官王忿然作色,不说

④宣王谢曰

11、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足肤皲裂而不知

B.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斗生于乱世,事乱君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D.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12、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划2处)(2分)

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13、请用简明准确的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

14、《战国策》中的策士形象尚智善辩、深谋远虑,个性辨明、锐意进取,可谓“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请你结合文中的句子说一说王斗采用了怎样的进谏方式?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给你怎样的启示?(3分)

2024届永州新田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①,弥年艰窭②,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注】①鄜(fū):古县名,战国时属魏,今属陕西延安。②窭(jù):贫穷,贫寒。

11、下面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李邕奇其材”中的“奇”,原本是“惊奇”的意思,这里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对……感到惊奇”“以……为奇”。

B.“会”在文言词典中有“会合;聚集”“适逢;恰巧遇上”“当然;必定”等意思,在“会禄山乱”这句中,意为“适逢;恰巧遇上”。

C.“走”是一个典型的古今异义词,在“甫避走三川”中,意为“跑”。

D.“一昔卒”和“卒或有所闻”中的“卒”,意思是一样的。

1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

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

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

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

13、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14、结合《江汉》这首诗和文言文,分析杜甫身上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的“自强不息”精神。(4分)

2024届中考十三市州中考调研试卷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8-12题。(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三国魏明帝自征蜀,归长安,遣司马懿督张郃诸军,雍、凉劲卒二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①,在者八万。时魏军始阵,幡兵②适交,参佐③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利失信④,古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征者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郃,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

(选自《百战奇略·信战》)

[注释]①十二更下:即十分之二的将士换防离去。②幡兵:指正在换防的部队。③参佐;参谋人员。④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和大夫们约定十天做期限,攻下原国。可是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文公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撤兵回晋国去了。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肉食者谋之

深谋远虑

B.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C.忠之属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以并声势

两狼之并驱如故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同其他项不一样的是()(2分)

A.必以分人

B.何以战

C.以大信为本

D.以一当十

10、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原失信,古人所惜。

11、下列对两则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文都采用了顺叙,条理清晰地记录了两场大战,如甲文先后写了战前准备、战中过程和战后分析,乙文依序写了战前决策、战斗过程及结果。

B.甲文中的曹刿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能详察敌情并抓住最佳时机;乙文中的诸葛亮令出必行,力排众议坚持只留下最精锐的八万士兵,最终蜀军一战而大胜。

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衬托手法,如甲文中以“肉食者”的浅薄鄙陋有力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乙文中则以蜀国参佐的不同意见衬托诸葛亮的言出必行。

D.甲、乙两文都详略得当,重在刻画曹刿和诸葛亮的战争策略,而对战争的场面则是概括性寥寥几笔,这样既可以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又避免了主次不分。

12、甲、乙两文都记述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请分别分析鲁国和蜀国取胜的原因。(4分)

2024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试题卷阅读文言文,完成15~18小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

,窥镜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选自《战国策》)易齐须眉子思①适齐,齐君之嬖臣②美须眉立乎侧。齐君指之而笑,且言曰:“假貌可相易,寡人不惜此之须眉③于先生也。”子思曰:“非所愿也。所愿者唯君修礼义,富百姓,而伋④得寄⑤帑于君之境内,从襁负之列⑥,其庸⑦多矣。若无此须鬣⑧,非伋所病也。昔尧身修十尺

,眉乃八彩,实圣。舜身修八尺有奇,面颔无毛,亦圣。禹汤文武及周公勤思劳体,或折臂望视,或秃肝背偻,亦圣。不以须眉美鬣为称也。人之贤圣在德,岂在貌乎?且吾先君生无须眉,而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由是言之,伋徒患德之不邵美,不病毛鬓之不茂也。”(选自《孔丛子

居卫》)【

注释】①子思:孔子之孙,名级。②嬖(bì)臣:受宠爱的近臣。③须眉:男子之美在于须眉。指貌美。④伋:子思的字。⑤寄:依附,暂居。帑:同“孥”,指妻子儿子。⑥襁负之列:指平民之列。⑦庸:须、用。⑧须鬣:胡须。代指美貌。⑨秃骭(gàn):小腿无毛。⑩邵:疑为“劭”。高尚,美好。15.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

,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易”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为将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由《列子·汤问》“寒暑易节”中的“易”引申之义为“换、交换”,文中“假貌可相易”的“易”在文中也是“交换”的意思。B.“昔尧身修十尺”和“

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修”的含义相同。C.“伋徒患德之不邵”中的“徒”有“迁徙、改变、调职、只”等义项。根据前后语境,此处应

该选择“改变”之义。D.成语“斟酌损益”的“损”是“减少”的意思。“而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的“损”也是这个意思。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禹汤文武及周公/勤思劳体/或折臂望视/或秃骭背偻/亦圣。B.

禹汤文武及周公/勤思劳体或/折臂望视或/秃骭背偻/亦圣。C.

禹汤文武/及周公勤思劳体/或折臂望视/或秃骭背偻/亦圣。D.

禹汤文武及周公/勤思劳体或/折臂望视或/秃骭背偻亦/圣。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思适齐,齐君之嬖臣美须眉立乎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以上两则故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湖南中考省统一命题押题卷(二)【甲】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月夜游宝石山记[明]都穆壬戌①秋,八月既望,予至杭,望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将以斯夕玩月其上。故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而登,酌元学士黄晋卿②读书之轩,俯瞰全湖,一碧万顷,而吴山前据,类屏障然。其余若凤凰、南屏之山,万松、慈云之岭,又皆蜿蜒回拱,欲趋而先。其东则钱塘之江,弥漫浩渺,极目无际,而西陵诸山,出没烟霏翠霭间,诚天下之绝境也。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予情愈豁,飞觞痛饮,巡阑忘寐,盖不知夜之几何,恍然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乐可言耶余性好月,丙辰中秋尝玩之于扬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为平生奇观。今复玩于此,殆造物者

之不吾靳③而亦岂易得哉!夫湖山月色,千古常新,第以人情之异,故悲喜随焉。前乎吾者赏与否,其悲与喜固不可得而知也。(有删改)【注】①壬戌: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②黄晋卿:黄溍,元人。③靳:吝惜。9.为了更好地走进诗文的世界,欣赏文人们眼中的那轮明月,需要我们解决部分疑难字词。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念”在古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有:①考虑;②惦念;③诵读。所以“念无与为乐者”的“念”应解释为“考虑”。B.“予情愈豁”中的“豁”,与成语“豁然开朗”中的“豁”意思相同,都理解为“开阔、舒畅”。C.古代常用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甲、乙文中出现的“元丰六年”“壬戌”和“丙辰”都是年号纪年法。D.

“诚天下之绝境也”中的“诚”与“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中的“诚”用法和意思相同,都理解为“确实”。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丙辰中秋/尝玩之于扬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为平生奇观B.丙辰中秋/尝玩之于扬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为平生奇观C.

丙辰/中秋尝玩之于扬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为平生奇观D.丙辰/中秋尝玩之/于扬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为平生奇观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盖不知夜之几何,恍然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乐可言耶!12.在甲、乙两篇文章中,苏轼、都穆都拥有一颗赏月之心。结合你对苏轼口中“闲人”的理解及小贴士,论述都穆是否属于“闲人”?(4分)小贴士都穆(1459—1525),字玄敬。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工部主事,历礼部主客司郎中。正德七年(1512)上书乞归,许之,加太仆寺少卿,仍官礼部。翌年,奉使陕西,正德九年

(1514)致仕归田,绝迹公府,放情山水,著书为业。——《太仆寺少卿都公穆墓志铭》2024湖南中考省统一命题押题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信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