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统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复习提纲_第1页
2025届统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复习提纲_第2页
2025届统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复习提纲_第3页
2025届统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复习提纲_第4页
2025届统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考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

必修一二三复习提纲

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主干知识点

第1单元政治制度

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及特点

i.演变

(1)经历了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一王位世袭制(夏商时期)一分封制和宗法制(周)一君

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演变历程。

(2)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战国、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经

过历朝发展完善,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中国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

2.特点

(1)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源流分明,沿革脉络清晰,具有继承发展的特点。

(2)以皇权为中心,鼓吹“君权神授”,严格的尊卑等级,确保君主专制权力的独断性。

(3)人治高于法治。其实质是权治、官治的独裁专制统治。

(4)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完备的政治结构,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

严密的统治网络。

(5)宗法关系残余严重影响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国家政治制度中。

(6)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制定政治

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二、17、18世纪中西政治体制不同趋向及原因

中国西方

趋向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代议制确立、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较快,资产阶级力量日益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

经济壮大,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缓慢,地主阶级维护其利益需要

需要

原中国地域辽阔,专制统治有利于国家西欧各国地小人少;为了缓和矛盾,巩

政治

因统一固统治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

传统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忠君思

思想想,人文思潮使人们追求自由、平等、

想、八股取士束缚人们的头脑

民主

历史

大陆文明,专制日久海洋文明,古希腊、罗马文化影响

传承

三、中国古代改革内容的特点(以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为例)

1.从政治角度看,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商鞅变法更侧重

于制度的重建,其实质是加强中央集权;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接受汉族先进政治制度。

王安石变法很少涉及政治制度变革,这是时代背景决定的。

2.从经济角度看,三次改革都涉及经济举措。商鞅变法涉及土地制度、农业、商业政策

等,本质上反映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特点,有助于政治统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涉

及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体现了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耕作方式的特征;王安石变法的目的

是限制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缓和农民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以

改变积贫的局面。

3.从军事角度看,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都进行了军事改革。商鞅变法军事改革是为了

强兵,达到称霸天下的目的;王安石变法军事改革虽然也是为了强兵,但更侧重于防范人民

的反抗和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

4.从思想文化及生活习俗方面看,三次改革都有所涉及。商鞅变法”燔诗书而明法令”,

加强思想控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王安石变法对教育进行改革,从科举制度入

手,达到整顿吏治的目的。

第2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一、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

时代选官制度措施标准

夏、商、西周世官制权贵合一、世代相传血缘、姻亲

春秋、战国军功爵制养士、军功、客卿军功

汉代察举制、征辟制察访人才、举荐做官品德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品评士人、按品授官门第

隋唐至明清科举制分科考试、以成绩优劣定取舍才学

选官标准一一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发展趋势选拔方式一一由推举发展为公开考试

选官原则一一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

1.相同点

(1)坚持依法管理原则。法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把公务员管理纳入法治轨道,按照

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对公务员进行管理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

(2)坚持公平竞争原则。我国和西方公务员的录用、任职、考核、晋升、奖励、惩戒等管

理环节都体现出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

(3)坚持功绩制原则。不受资历深浅、亲疏关系、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它体现了“任

人唯能”和“奖优罚劣”的思想,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因此各国都把它作为一种常

用的激励手段。

(4)注重权益保障。为保障公务员有效地执行公务,维护国家权益,解除公务员履行职务

的后顾之忧,各国对公务员的权益都做了明文规定。

(5)实行分类管理。从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的实践来看,公务员都是有级别的,尽管有职

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的不同,但职务和级别都是公务员职业发展的台阶,职务晋升与级别晋升

都是职业发展的标志。

2.不同点

(1)指导原则。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建立公务员制度的目的就是

要为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提供制度保证;而西方文官制度则标榜“政治中立”,要求文

官不得参加党派活动,不得带有政治倾向。

(2)管理体制。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党对人事工作的领导;而西方

文官制度对公务员的管理强调“与党派脱钩”,公务员职务晋升不受政党干预。

(3)职位划分。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我国坚持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不搞多党轮流执政;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强调政务官的政治化

和事务官的职业化,相互之间不能转任。

(4)录用标准。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而西方文官制度在用人标准上,有

的强调“专才”,有的强调“通才”,都把业务知识和能力作为用人的主要条件。

(5)服务宗旨。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奖惩、晋升等都要考察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而西方

国家的文官则是一个单独的利益集团,他们同政府的关系是雇员同雇主的关系。

第3单元法律与教化

一、中国历代法律与教化的演变

1.法律

(1)古代

①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特别突出,其具体体现在儒法之争,但最终法家思想因更

切合社会现实而受君主们青睐。

②秦汉至隋唐:统治者重视法律,但随着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律令儒家化的趋势

日益明显,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③宋元至明清:宋明法律以唐律为蓝本,明清法律重视“例”。

(2)现代

①从新中国诞生到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年代,国家制定一系列法律、法令,初步奠

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②“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法制遭受严重破坏。

③改革开放后: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一批基本法律得以制定和实施。

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并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先后被写入宪法。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形成。

⑤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更高发展阶段。

2.教化

(1)古代

①先秦:儒家认为“礼”可以治国,主张用道德礼义教化民众。

②秦汉至隋唐:统治者重视“孝”和家训,提倡礼制和基层教化。

③宋元至明清:理学深入族规、家训中,乡约是进行教化的基本载体,明清的乡约具有

法律约束力。

(2)现代

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政治氛围、行动准则和新型人际

关系。

②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是主流精神文明口号。20世纪

90年代后,爱国主义和以德治国成为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③中共十八大以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成就

1.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

确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

2.推动政治生活的法制化: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正式废除了领导干部

终身制。这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进步,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法

制化。

3.依法执政能力的显著增强: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

觉性和坚定性。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现行宪法的基础上,国家又相继制定了四个宪法修正

案,涉及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方面和重大问题。

5.人权得到可靠的法律保障: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6.促进法治环境的不断改善: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

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7.行政和司法水平的不断提高:确立了依法行政原则、建立了行政诉讼制度、明确了建

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8.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得到加强:不断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

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监督合力和实效不

断增强。

第4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一、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1.第一阶段一一秦汉时期

(1)特征:以陆路交通为主的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⑵原因

①秦汉时期,封建制度确立,统一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治的确立,为对外交往提供了可靠

的政治、军事保证。

②生产力获得进一步发展,逐渐繁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为扩大对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基

础。

(3)表现

①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丝绸之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商路

之一。

②东汉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到达了波斯湾。

③166年大秦王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成为我国与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载。

④此外朝鲜、日本在这一时期也多次与我国往来。

2.第二阶段一一隋唐时期

(1)特征: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繁盛与海上贸易的发展。

(2)原因

①隋唐时期结束了长期分裂,国力强盛。

②经济文化发达,统治者采取了比较开放的政策。

③安史之乱后传统的陆路交通受到阻隔。

(3)表现: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唐都长安成为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4)影响:唐文化对亚洲及世界文明的影响,“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开始形成。

3.第三阶段一一宋元时期

(1)特征: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紧密和海上贸易繁荣。

(2)原因

①由于战乱频繁,丝绸之路时断时续,退居次要地位。

②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海上交通的发达占据主要地位。

③元朝疆域广大,横穿欧亚大陆的陆路交通畅通无阻。

④国内各政权独立地与周边国家发生各式各样的关系。

4.第四阶段一一明清时期

(1)特征:对外关系由开放趋向闭关自守。

(2)原因

①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欧各国。

②西方殖民者的扩张掠夺。

③封建统治阶级对外政策。

(3)表现

①中央政府和人民面临维护国家主权、反对殖民侵略的任务,如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

复台湾、清抗击沙俄等。

②友好的中外经济文化往来,如郑和下西洋、华侨对南洋的开发等。

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因为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在

两大阵营之中,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大力发展与亚、

非、拉美国家的友好关系,被称为“一大片”。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原

因是中美仍处于对立状态,中苏关系恶化。

3.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

和中国建交的热潮。原因是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改善中

美关系;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苏联在北方威胁中国的安全。

4.改革开放后:随着两极格局的逐渐瓦解以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增强,中国主张不

与任何大国结盟,也不与任何大国集团结盟,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关系,中国走向了全方位外交时代。

5.中共十八大以来: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

思想;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呼吁建立全球治理体系,破解人类发展难

题;等等。

三、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关系

1.民族国家产生: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和法国通过革命建立民族国家,其他专制王

权国家也逐渐转变成民族国家。

2.国际法

(1)奠基:1625年,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2)扩展:维也纳体系建立后,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扩大。

(3)破坏: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地破坏了国际法。

(4)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获得发展,其领域更为扩大。

3.外交制度

(1)建立:17世纪,欧洲国家为与他国保持长期稳定关系,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

(2)发展:维也纳体系建立后,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

第5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

一、中外货币的演进

1.中国

(1)商至秦:商朝开始出现铜铸币,秦朝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

(2)宋元:北宋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发行纸币“钞”。

(3)明清:明朝时铜钱、纸币并行,明中期起,白银成为基本支付手段;清朝完全承认白

银的法定货币地位,兼用铜钱。

(4)民国时期

①初以银元作法定货币,后南京国民政府又发行法币、金圆券、银元券。

②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5)新中国: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先后发行5套人民币,形成较完整的货币

体系。

2.世界

(1)金本位制:19世纪上半期逐渐形成,它以英镑为中心,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

危机导致其崩溃。

(2)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建立: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正式成立,标志着该体系的形成,美国

享有最大发言权。

②瓦解:1971年,美元出现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二、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1.古代赋役

(1)秦汉:赋税含田赋、人头税和徭役。

(2)隋唐:经历由租调役到租庸调再到两税法的过程。

(3)宋元:宋朝征收两税,后行募役法;元袭租庸调与两税法,另有“科差”。

(4)明清: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人头税,国家对百姓的

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2.关税

(1)西周:关税最早出现。

(2)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宣告关税自主,自1928年起发起“改订新约”运动,虽

取得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4)新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并逐步完善关税基本制度。

3.个人所得税

(1)民国时期:起步阶段,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一个没有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条例。

(2)1936年: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3)1980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第6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的演变

1.初始起源: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2.初具规模:秦朝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户籍外,还有宗室籍、宦籍、市

籍等;秦汉时期,建立什伍组织,互相监督。

3.制度完备:从汉朝到唐朝,政府高官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均有专门人员

主管户籍,政府定期核查人口;户籍记载内容丰富,管理严格;实行邻保制度,彼此之间互

相监督。

4.继续发展:宋朝户籍分为主户、客户,分别进行治理;王安石实行保甲制度,加强基

层控制。

5.组织完备:明朝继承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并制作

“黄册”,设立里甲组织;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强化监督举报。

6.略有松弛:清代户籍沿袭明制,但由于政府赋役越来越倾向于向土地摊派,户籍管理

相对松弛;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推行保甲制,维护社会稳定。

二、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模式的影响因素和特点

1.因素

(1)乡村行政建制。行政建制的主要目的是方便乡村统治与治理,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农业

生产、赋税徭役征收、户籍的整编、维护治安、教化乡里、赈灾等行政事务。主要形式有乡

里制、保甲制等。

(2)官员选拔制度。尤其是科举制实行后,从平民中选拔出大量精英人才,也为乡村治理

培育了大量优秀士绅和乡官里吏。

(3)土地赋税制度。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相互配合对乡村治理产生的影响特别大。

2.特点

(1)皇权和绅权相结合。

(2)中央权力和地方自治相结合。

(3)皇权和族权相结合。

三、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

1.基层治理的演化历程

(1)古代:古希腊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

(2)中古:经历了从庄园到行会的过程,基督教会作用重要。

(3)近代:地方自治是主要特点。

(4)二战后:社区是基层治理的主要方式。

2.现代保障制度的发展

⑴萌芽: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

(2)起步: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

(3)确立:二战后,英国、北欧国家等相继建成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地区农耕的起源畜牧的产生土地制度

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距今约9000年前,人们已古巴比伦和埃及:王室

麦、大麦的原产地经饲养绵羊和山羊和神庙拥有很多土地,

西亚

(两河/尼罗河流域:牛)政府官员、贵族、商人

等也拥有土地

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距今约7000年前,浙江商周朝:

东亚长江中下游的居民最早种植河姆渡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君主和各级贵族掌握土

水稻和狗地

中美洲:玉米、甘薯(马铃南美:距今约600年前,印阿兹特克人:贵族私有

中南

薯)等作物的原产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土地、村社公有土地和

美洲1

家庭份地。

希腊:从西亚传入大麦和小城邦中,只有公民才能

麦是主要粮食作物,并种植拥有土地

欧洲

葡萄和橄榄

罗马: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实行土地国有

①农业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影

②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响:

意义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③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专门从事制陶、冶炼等①男子在生产中逐渐占

手工业劳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等产生);据主导地位;

④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等)。②私有财产的出现;

③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项目欧洲亚洲'1(中国)

第10页共64页

①16世纪中叶,在南欧地区广泛种①明朝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

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

玉米物之一地区

②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②清朝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

作物,传遍欧洲时得到大规模推广;到鸦片战争前夕,遍布全国。

马铃国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

薯洲推广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

甘薯

①明朝万历年间,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

①18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栽培

药用植物

番茄②18c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传

②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

回美洲

种植

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②16世纪

辣椒明朝时,传入中国

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1.农作物在美洲的推广

①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②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2.畜禽在美洲的推广(1)表现:欧洲移民把鸡、牛、驴、马、猪、羊等禽畜传入了美洲。

(2)影响: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4.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食物生

情况影响

农业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①用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锦

机械化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

第11页共64页

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是大、中、小型相结合。②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

农业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

大型化(规模化)、机械化、

经营方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自动化、智能化和温室种植等

农作物

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应用,提

杂交育美国的杂交玉米新品种、

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

种墨西哥的小麦新品种、菲律宾的杂交水稻、

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

技术发中国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

突出贡献。

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动物、

养殖场养殖场和牧场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水

鱼类食物,改变了人们的食

和渔业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

物结构

二、粮食储备与食品安全

食物储备食品安全

①食物储备的目的:①粮食安全的相关政策及发展:

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要保鲜功能。联合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

②粮食储存技术发展情况:20世纪50年代,全会议,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

美国已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中国从70消除饥饿统筹资源;中国方针:1996年,中国

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21世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

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③速冻食品及技术发展:②食品安全问题:

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化肥、土壤污染、过渡的抗生素和食品添加剂

冷冻食品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及危害健康的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

进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发。

和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来;③应对:各国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

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2009年,中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

第12页共64页

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还提出用

大大促进了该产业的发展。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

最严肃的问题,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

力。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制作方法从打击为主到磨制一石器)中国的山顶洞人:用骨针

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距今5000年「缝制兽皮

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一铜器[纺织J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人

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工具一工具j使用陶纺轮

手nk工汉朝:使用提花机,遍用纺车

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i元朝以后:纺织机

中国战国时期,铁制农具逐步推广卜铁器J

中国南北朝时期出现了r新石器时代晚期:坯车

J毕皆《中国南朝:陋钵

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农业工具只〔唐宋时期:支钉

饲养禽畜的圈厩;畜牧产的变化

喂马的马槽/苗牧业工厂3■共迨炼/锻打工具:土炉、锤、铿等

工具\铸造工具:珀相、范等

原始社会末期,制造陶嚣,汲水灌溉]

古埃及和中国已懂得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灌溉(农业家庭式劳作

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三国马钧改进工具

农业庄园式劳作

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人筒灌溉J〔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1.工厂制度

形成工业革命中,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

特点①规模:较大,为保证机器的昼夜运行,工人实行倒班制;

②管理:严格,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强化纪律意识;

③生产:流水线,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过程监督,保证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④原料: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影响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

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①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

中国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②张骞、范旭东等一大批民族资本家主张

实业救国,也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2.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⑴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伦敦、巴黎等大城市工业人口猛增);

第13页共64页

⑵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人工运河、铁路运输等水陆运输网,促进了城际间、

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⑶促进了乡村的改变(农业机械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⑷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观念更为增强(准时准点成为生活的准则,多地有标准钟);

⑸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西方国家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加大对教育的

支持);

⑹工业革命也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劳动时间过长,工作环境恶劣,有传染病与职业病

等)。

第6课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技领域主要成就意义(影响)

计算机①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美国“埃尼阿克”;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计

和互联网②20世纪90年代,网络实现商业化算机网络进入各个领域。

①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

出现“无人工厂”“无人仓

人工智能术;

库”等,应用到各个领域,

技术②机器人制造、语言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

极大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

等,

①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②俄美法中等发射大量航天器;③美国实现登月对现代国防和经济发展

航天技术

创举;产生了巨大影响

④人类在太空中建立了细密的地球测控网。

①美国最先研究,发现深海生物群落,首潜马里

亚纳海沟;(中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

海洋技术

②2012年中国“蛟龙号”是世界同类载人潜水器世界先进水平)

的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

原子能技

原子动力已用于多个领域推动国防和经济的发展

第14页共64页

DNA技术、微生物学、分子遗传学、一个个“生命之谜”被科学

生物技术

细胞学等生物学分支突飞猛进家从分子水平予以解释

新材料技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新材料被广泛

术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2.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⑴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人们越来越依靠技术革新

来实现利润增长;

⑵人类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人们可以了解社会动态,方便与外界沟通,丰富了娱乐生活,

电子商务发展;

⑶人类视野产生新变化,网络的普及促进了信息的交流,进而丰富了人类知识,推动了社会的

进步。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

1.古代中外商业贸易

古代中国古代世界中外商业贸易或商路

⑴春秋战国:“工商食官”被⑴埃及: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⑴汉唐:陆上丝绸之路;

突破;中;⑵宋元:海上丝绸之路地位

⑵秦汉:统一货币、车轨、度⑵希腊:各城邦形成商业贸易中重要,广州、泉州、明

量衡;心,海外贸易活跃;见'1;

⑶隋唐:城市坊市分区制度;⑶罗马: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⑶明清:①朝贡贸易;

⑷两宋:城市坊市制度逐步瓦达;②清朝在广州设立公行,

解;⑷拜占庭:一度垄断中国丝绸贸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十三

⑸明清: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易;行”)。

网络,商帮兴盛(徽商、晋商)。⑸阿拉伯商人:东西方商业的桥

梁。

2.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货币及作用信贷契约

⑴中国商朝天然“贝”;⑴两河流域:借贷商人、神庙、宫廷从事放⑴埃及:重要财产转

第15页共64页

⑵埃及:用铜块银块;贷,规定利息等;让,书面登记备案;

⑶小亚细亚:金属铸币。⑵埃及:借贷合约,法律保护;⑵古巴比伦:订立契

作用:便利商品交换流⑶希腊:货币经营(保管、汇兑)行业,汇约是普遍现象;

通,成为财富象征,人票;⑶中国商周:出现契

们逐利增财。⑷中国春秋实物借贷普遍,出现货币信贷;约,唐宋后更加广泛。

唐代飞钱出现;宋代交子、合子;明朝钱铺;

清朝庄票。

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1.世界市场的形成

阶段条件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①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

夺;

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

初步②17—18世纪,荷英法也加入殖民争夺行列,建立殖民

地建立起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

形成地。

形成。

(15世纪以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

态)

工业革命后:(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

①工厂: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需要广阔的世界市场

基本和原料。资产阶级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

形成②交通:蒸汽机车和轮船改变交通条件,世界联系更为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便捷。

③骑民护张:在亚非拉扩张,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材料。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20世纪初)

①列强除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外,还利用资本输出,榨20世纪初,亚非拉被迫加入资本主

最终

取财富。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

形成

②为了抢夺原料、市场和投资场所,列强掀起瓜分世界场最终形成。

的狂潮。

第16页共64页

2.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1)贸易中心的转移

①欧洲贸易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中心的转变①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

②大西洋沿岸的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成为国际贸易

的中心。

②新的亚洲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南亚、东南亚、东亚,建立殖民地或定居点,

贸易中心形成在东亚海域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形成新的亚洲贸易中心。

③新贸易航①葡萄牙殖民者经营从印度经澳门至日本的三角贸易。

线、②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

枢纽的形成线。

③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

(2)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和商品流通的种类增多: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商品流通的种类增多

经营方主要史实⑴新商品:①烟草、咖啡、可

式可和茶叶等进入欧洲市场;②

商品①1531年最早的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②来自东方的香料由供贵族富

交易所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普

了综合交易所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

①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②⑵奴隶贸易:

创立银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①商船从欧洲(货物)--非洲

行银行职能的银行(黑奴)一美洲(原料和金银)

证券交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一运回欧洲;②16世纪初,葡

易所的中心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支配了早

百货公①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期的黑奴贸易。⑶鸦片贸易:

司②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①18世纪后期英国为了扭转

①目的:有效地垄断对外贸易。对华贸易逆差,开始向中国走

第17页共64页

②建立: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私鸦片;

股份制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②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操纵下,

贸易公③特点:贸易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甚至可英国商人将鸦片从印度运中

司以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国销售;

④影响: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③美国等商人也向中国贩运

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鸦片。

(4)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时间概况

17世纪英国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荷兰,并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

最发达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19世纪中期

来自亚非美洲的原料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

19世纪末2。世獭

新格局

3、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了中国

经营方式主要史实

①1865年英国在香港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设立分行,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

支行。

近代银行的建立

②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该行先后在北京、天津、汉口、广州、香港、烟台、镇江、汕头、福州和重庆等地设立分行。

①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

股份制企业出现

②股票开始走向市场,1872年轮船招商局和1876年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

证券机构出现为了适应股票交易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1900年香港成立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一一先施百货公司,广州、上海等地也出

大型百般司的跚

现了。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