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2024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嘉兴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高三语文试题卷

(2024.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

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

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引发一系列功能障碍。调查数据显示,我国50岁左右人群中约有25%的人患过

或正在患颈椎病,60岁左右患此病者高达50%,70岁左右几乎达到100%。因此一提起颈椎病,许多人都认

为是老年人的“专属病”。但现实是,颈椎病不仅日趋年轻化,而且还正悄悄向儿童侵袭。在往年的临床

治疗中,25岁以下的患者不到5%,近年来增长到近20%。

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热衷于埋头玩电子产品,变成了低龄“低头族”。不少家长为图清静,选择做甩

手掌柜,让“电子保姆”代替自己陪伴孩子,但与之同时出现的,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颈椎疾病。临床门诊

患儿急性发病,大多是在寒暑假,因为家长到假期难免放松监管,让孩子长时间沉迷于游戏中。儿童颈椎

病发作还与他们平时紧张的学习生活有关,因为儿童颈椎发育尚不成熟、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发生

病理性或生理性改变。周而复始的学习使孩子的精神长期处于亢奋紧张状态,增加了大脑需氧量,可能导

致头颈部血管痉挛;看书写字姿势不端正,头颈长期处于一种姿势,可使颈部软组织积累性自体损伤。此

外,不规律、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儿童体质不佳,常患感冒、扁桃体炎、咽炎等疾病,也会直接或间接

对颈椎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孩子因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导致颈肩肌肉疼痛或劳损、韧带痉挛,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因为在6

个月以内的损伤是可逆的,经过热敷、按摩以及必要的休息,绝大多数孩子在不适一段时间后都能得到缓

解。但肌肉疼痛或劳损、韧带痉挛如果持续到6个月之后,就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甚至肌肉、韧带会发

生钙化,那就是不可逆的。

(摘自《儿童“低头族”更伤颈椎预防颈椎病从娃娃抓起》)

材料二:

颈椎病在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很多人起初并不重视,直到感觉脖子疼痛,才去医院就诊。但是

脖子疼未必就是得了颈椎病;有时候,行走无力但颈部无不适症状却可能是严重的颈椎病的前兆。那我们

该如何认清颈椎病的真面目呢?

颈椎病分为脊髓型和神经根型两种。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压迫脊髓,引起受压神经对应的身

体部位麻木、肌肉力量下降,由此导致脊髓型颈椎病。这种颈椎病在临床上表现为双侧或单侧下肢发麻,

渐而出现步履蹒跚、易跌倒、双足脚踩棉花感、束胸感等症状。因为退变的结构压迫脊髓这根总神经,而

脊髓作为人体下肢活动的司令官,掌管运动及感觉,所以颈部脊髓的压迫就会造成下肢有脚踩棉花感、走

路不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但颈部局部可以没有任何不适。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

典型症状是颈肩部和上臂酸痛、麻木、不能完成精细动作,有时伴有肩部或上臂力量减退、肌肉萎缩等。

一旦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并禁止牵引,因为牵引常常造成脊髓压迫的

加重。脊髓的压迫出现后,保守治疗只能治标不治本,脊髓受压迫时间越长,病情越久,手术后效果越差。

就像一根小草,如果被石头压了几个月甚至几年,已经失去活力,那么即使把石头完全移开,也长不起来

To颈椎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脊髓高信号,实际上就是“脊髓变性”,是脊髓不可逆损伤的表现。脊髓型颈

椎病如不及时手术,后期容易造成瘫痪,给患者及家庭都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则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坐姿,尝试牵引、理疗和口服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剂、

消炎镇痛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大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能得到满意的疗效;在保守治疗3—6个月后仍然无

效,或者出现上肢肌肉萎缩、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工作时,才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常坚持颈部锻炼,对延缓颈椎的衰老很有帮助。老百姓常说高枕无忧,但事

实上枕头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颈椎的保养,关键是颈部能否得到枕头的支撑。伏案工作者应在工作40分钟

左右后休息几分钟,做一些舒缓的颈部屈伸、旋转运动,定期参加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体育锻炼,加强颈

部肌肉抗阻力练习。

(摘自《脖子不疼也可能是颈椎病认清颈椎病及治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颈椎长期劳损、椎间盘突出等常见的颈椎病症状多是由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所致。

B.高强度的学习容易导致儿童颈椎病急性发作,破坏儿童颈椎发育,影响孩子一生。

C.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在下肢发麻的同时常伴有步履蹒跚、易跌倒、束胸感等症状。

D.牵引治标不治本,且常造成脊髓压迫加重,因此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该禁止牵引。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较过去,临床治疗中25岁以下患者所占比例越来越高,颈椎病已经呈现出年轻化、甚至儿童化的特

点。

B.要有效降低儿童急性颈椎病发病率,家长必须在假期加强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监管,避免孩子沉溺游

戏。

C.身体的活动主要由脊髓来控制掌管,颈部是否有不适感是判断所患颈椎病是脊髓型还是神经根型的依据。

D,有颈肩部和上臂酸麻、不能完成精细动作这类典型症状的颈椎病患者,多数可保守治疗,不需要进行手

术。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杭州一9岁女童颈椎曲度消失,家长表示自己没空管,导致孩子寒假“除了做作业就是玩手机,经常一

玩就是几个小时”。

B.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曾春强调,每个儿童的肌肉发育等身体情况各不相同,预防颈椎病并不存在

通行的“运动处方”。

C.山东省立医院推拿科王强说,因为颈椎病前来就诊的,一般能占到推拿科门诊总量的30%以上,其中四

分之一左右是年轻人。

D.济南一7岁小学生对手臂间歇性发麻并不在意,直到半年后麻木感蔓延到腿部才在家长的陪同下就医,

后被确诊为颈椎病。

4.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两则材料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通俗性”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才让

杨志军

母亲看了父亲的来信有些泪汪汪,上前摸着小孩的头说:“这就是才让吗?”才让忽地抬起头,眼睛

星星一样眨了一下。年轻藏族通信员说:①“才让的耳朵关门啦,舌头变硬啦,听不见也说不出啦。”他

汉话不怎么流利,但表情达意足够了,他叮嘱道:“才让就留下啦。”

在通信员拉马离开时,才让下意识地跟了过去,母亲上前牵住他的手。母亲说:“不知道你们两个谁

大,看上去差不多。"我凑过去想跟他比个子。他吃惊地后退着,不知道我要干什么。一阵风吹来,我的

鼻子里顿时灌满了浓浓的酥油味。

这是一个星期天,已经下午了。斜射的阳光把小巷分割成了阴阳两半,风也是一边凉一边热。②才让

走在阳光里,望着两边高高的土墙和前面深深的门洞,好几次都想停下来。母亲牢牢攥着他的手说:"你

第一次来西宁吧?现在这里就是你的家了。”

后来才让告诉我,他当时忐忑极了,就像一只小羊闯进了陌生的羊群。不不,他比小羊更不幸,小羊

在陌生的羊群里会高声哗叫着寻找母羊和熟悉的伴侣,他却只能一声不吭,连表示一下疑惑都不可能。他

来自草原,对城市有一种本能的恐惧和抵触,所有迎面而来的,对他都是无法判断优劣好坏的巨大未知。

我们进了院门,又进了我家居住的南房。姥姥惊讶道:“这是谁家的娃娃,你怎么领进来了?”姥爷

说:“别紧张,人家又不是来吃来喝的。”母亲说:“不吃不喝来家里干什么?"姥爷姥姥包括我都愣住

了。这是一九五九年的下半年,渐渐凸显的饥荒让谁也无法轻松面对家中来客这件事,连不到五岁的我都

本能地有了沉甸甸的压力。我朦朦胧胧意识到:本来就吃不饱的食物又要从我们嘴里扒拉出去一些了。母

亲又说:“他阿妈死了,洋洋他爸也差一点死掉。”然后拿着信念起来,还没念完,姥姥就哭了。姥姥一

手抱住才让的头,一手摸着他的光脊梁:“没娘的娃娃太可怜,大夏天还穿着皮袍,光身子上连个衬衣也

没有。”说着又哭。母亲也抹起了眼泪。姥爷长叹一声说:“这是恩人的娃娃,我们不能对不起。”我那

时还不理解父亲信中的话,也不理解大人们的眼泪,只觉得家里来了一个小藏族人,他已经没有阿妈了。

我警惕地想:是不是他没有了阿妈,就来这里找阿妈?这里的阿妈是我的阿妈。

③就这样,才让成了我家的一员。他用极快的速度学会并适应着一切.包括每天洗脸刷牙,换下皮袍

穿上短衣长裤,用筷子吃饭等等。而且,许多事他一学会就甚至比我做得更好,饭后他能把碗舔得干干净

净,而我却常常需要姥姥或姥爷拿过去再舔一遍。当然,他必须适应的还有我的情绪,对只能吃个半饱的

忍耐,以及家里家外许多意想不到的事。

一次姥爷带着我们两个去理发铺理发,姥爷让我先来,我不知为什么死活不肯。才让以为我害怕,以

为用刀剪搞掉头发会很疼,也害怕得抖起来。不该理发的姥爷只好让理发匠先在自己头上又剪又剃又刮。

才让看到姥爷有说有笑,眼里的惊恐这才消失。当他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跟城里所有的男孩一样也有了一头

短发时,④呆钝了半晌,突然又轻轻笑了一下。

但对才让来说,真正需要适应的还是不停息地看病吃药。母亲是省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每天早晨起

来,母亲的第一件事就是叫才让,她期望能把才让从梦中叫醒。她常叮嘱我:“你要多跟他说话,不管他

听清听不清,这是治疗的一部分。"我说:“我才不说。”

其实我没有少说。我经常对他发号施令:“我是大将你是喽啰,冲啊……”我发现只要我重复几遍,

他差不多都能听懂。院子里别的小孩子有时也会学我的样子对才让发号施令,我便说:“我家的才让,不

准你命令他。”有时我们也会去巷口玩斗鸡,去街上赛跑,去更远的城墙根里打石头仗,去城门口拾钱——

曾经我在这里拾到过一分钱,就觉得这里永远都有钱。才让跟我们一样开心,尽管他笑不出声来。

有时姥爷会带我们去城外的野地里寻找野菜,去西门口排长长的队买青海湖的干板鱼,去粮店购回越

来越少的供应粮,去北门外在农民收获过的洋芋地里挖洋芋,在割过的麦地里捡麦穗。才让在逐渐适应之

后很快就显示了比我更强的能力。才让还频频显示了他的力气。当然,后来我才知道,草原上的牧人有抱

牲畜的喜好,才让的力气是抱藏赘抱绵羊抱牛犊抱出来的。我服了,对才让也不像以前一样了,我开始信

任他依赖他甚至感激他。

那天姥爷带我们去西宁南山根里挖地皮木耳,路过一片菜地时,一只大狼狗冲我们叫起来,我一害怕

撒丫子就跑。接下来的情形是:大狼狗追我,才让追大狼狗。就在大狼狗扑向我时,才让揪住了大狼狗的

尾巴。大狼狗放掉我,回头咬他,却突然又改变主意,尖尖地叫了几声,脱逃而去。姥爷跑过来说:“才

让不光力气大,胆子也大,洋洋你要记住,人家救了你。”但在我的感觉里,才让除了胆子大,还有一种

能让大狼狗害怕的神秘力量。我钦佩而感激地望着才让。才让却像什么事也没做,呆呆地望着南山腰里的

庙宇,望着庙宇旁边的缓坡上,那些零零散散吃草的羊。

(节选自长篇小说《雪山大地》,有删改,题目为编者所加)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叙写母亲两次读父亲的来信,巧妙地交代了才让与“我”家非同寻常的关系。

B.藏族孩子才让初到“我”家时忐忑不安,但是他很快就学会并适应了全新的城市生活。

C.“我”经常对才让发号施令,却不允许别的小孩子这样做,都源于“我”对才让的爱。

D.饥荒年代,城市里的“我”和家人有时得去寻找野菜,生活得比草原上的牧人更艰难。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的“关门啦”“变硬啦”,采用比喻修辞,含蓄地写出才让是个丧失了听说能力的聋哑孩子。

B.句子②中的“阳光”“土墙”“门洞”意味着希望、隔膜与未知,渲染了才让内心本能的恐惧和抵触。

C.句子③承上启下,下文从“适应”和“适应之后”两个阶段展开,叙写才让如何真正成为“我家的一

员”。

D.句子④写才让的心理变化,“呆钝半晌”可见他对短发形象的惊异不适应,“轻轻一笑”表示欣然接纳。

8.选文“我们进了院门,又进了我家居住的南房”这个段落,写出了才让到来后我们一家人的不同态度。

请加以梳理概括。

9.小说的叙述以“儿童视角”为主,间有“成人视角”。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采用“成人视角”的好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春,二月,甲寅,诏曰:“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供祭服。其具礼仪!”

初,秦时祝官有秘祝,即有生呼,辄移过于下。夏,诏口:“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由德兴。百官之

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诏狱逮系长安。其少女缓萦上书救父。天子怜悲其意,五月,诏日:“《诗》

日:,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由至。朕甚怜之!夫

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及令

罪人各以轻重,不记逃,有年而免。具为令!”

是时,上既躬修玄默,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

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息。见解笃厚,禁罔疏阔,罪疑者予民,

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太宗孝文皇帝下》)

材料二:

十四年冬,匈奴寇边,杀北地都尉卬。遣三将军军陇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为卫将军,郎中令张

武为车骑将军,军渭北,车千乘,骑卒十万人。上亲劳军,勤兵,申教令,赐吏卒。自欲征匈奴,群臣谏,

不听。皇太后固要,上乃止。于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建成侯董赫、内史栾布皆为将军,击匈奴,

匈奴走。

春,诏日:“朕获执牺牲、珪币以事上帝宗庙,十四年于今。历日弥长,以不敏不明而久抚临天下,

朕甚自愧。其广增诸祀坛场、珪币。昔先王望祀不祈其福,右贤左成,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今吾闻祠

官祝釐,皆归福于朕躬,不为百姓,朕甚隆之。夫以朕之不德,而专乡独美其福,百姓不与焉,是重吾不

德也。其令祠官致敬,无有所祈。”

(节选自《汉书•文帝纪》)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百官A之非B宜C由朕D躬E今秘祝之F官移过于下G以彰H吾之不德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灾祥,指灾害,偏义复词,“灾”“祥”两个相反的词,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

B.风流,文中指风尚习俗,与我们现在所说的“风流倜傥”中的“风流”不一样。

C.勒,指统率、部署,与《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勒”的词义相同。

D.愧,指感到惭愧,与《鸿门宴》“旦日沛公从百余骑”中的“从”的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堤萦上书为父请命,得到了汉文帝的怜悯和同情,相关的法令由此得以重新制定,犯罪的淳于意不用承

受肉刑。

B.汉文帝时期,朝廷上下以秦朝弊政为鉴戒,国家法网宽松,在互相检举的情况下,有犯罪嫌疑的人可从

宽发落。

C.由于匈奴骚扰边境、杀死北地都尉孙卬,汉文帝先是派遣多位将领驻军镇守要地,后又派兵出击,使匈

奴退兵。

D.文帝下诏,要求扩大祭祀规模、增加祭品,同时要求祠官在祝福时能够为百姓祈祷,而不只是为他个人

祈福。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由至。

(2)昔先王望祀不祈其福,右贤左戚,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

14.历史上对汉文帝有“德厚侔天地”的评价,认为他的德行与天地齐同。汉文帝的“德”体现在哪些方

面?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辛弃疾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辇鼓。截江组练驱山去,屡战未收魏虎。朝又暴,消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

风波平步,看红旅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咒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

③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④,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注】①观潮:指观看杭州湾的钱塘江海潮。叶丞相:即叶衡,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曾向朝廷力荐

辛弃疾。②人间儿戏千弩:《宋史•河渠志》载,钱武肃王筑江堤,为阻潮水冲击,命强弩数百射潮头。③

属镂怨愤:指吴王夫差不纳伍子胥的忠告,接受越王勾践的假降,赐属镂剑命伍子胥自刎,死后又弃尸江

中之事。④陶朱即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据传,陶朱公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便携带西施乘小舟隐

遁于“五湖”之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视听结合,以“半空鸥鹭”勾连出如战鼓擂动般地动山摇的钱塘潮声。

B.“组练”是军士穿的两种衣甲,词作以军队喻潮水,写出潮水的汹涌气势。

C.上阙以“平步”“蹙踏”等动词精练传神地写出吴儿迎潮而上的健勇豪情。

D.全词从吴儿踏浪写到了历史上的吴越之争,意境宏大开阔,语言明快自然。

16.本词下片用三个典故抒发了复杂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连用“,"两个被动句写屈原忠诚却得不到信任、

肯定的遭遇。

(2)《李凭箜篌引》以“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描写音乐演奏结束后听者仍沉浸其中的

情形,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类似。

(3)听到广播里的强冷空气预报,小明想起中国古诗词中那许多描写雪景的优美诗句,情不自禁吟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月28日,杭州亚残运会圆满闭幕。”场馆设施如何再利用”成为杭州的必答题。

①杭州在筹办亚运会过程中,②坚持“能改则不建”为原则。③56个竞赛场馆,其中新建场馆仅12个,

④其余44个场馆均采取了改造提升的方式。⑤亚残运会的19个竞赛场馆,其中有17个场馆与亚运会同享。

⑥杭州奥体中心亚运壁球馆,是由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原4D展厅临时改建而成的,⑦最大限度地使用了原来

的设施、设备及器材。⑧杭州亚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满足比赛的要求是“上半篇文章”,⑨赛后的可持

续利用是“下半篇文章”,⑩亚运场馆在开始建设时就已思考赛后利用的问题了。

为了A,杭州采取了具体举措。开赛前,杭州亚运会竞赛场馆和训练场馆就陆续向公众开放,

接待市民超千万人次,真正将惠民落到实处:赛后,56个比赛场馆中,8个高校场馆将对学校教学开放,

其余48个场馆将全部对社会开放。

着眼以“赛”养“馆”,杭州B:到2025年,成功举办3项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顶级赛事,每年

举办高等级赛事10项以上:到2035年,争取再举办一次高级别的综合性赛事和3至5个顶级单项赛事。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修改。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概十五岁时,我第一次看到喜鹊。我住在祖屋里,门口四棵大香樟,喜鹊在树上筑巢。每年初夏,

巢里会伸出黄喙,叽叽喳喳,是毛茸茸的雏鸟:不出半月,它们便从枝头跃起,树梢上,天空中,叫醒清

晨,欢送落日。祖父把楼梯靠在树上.扶梯而上,捉鸟给我玩。【甲】鸟没捉到,抓出一只甲虫——祖父已

去世十八年。

秋天的山野枯瘦、萧瑟,荣华山却还是繁木葱茏,更别说在边地上有各色的野花。当然,我比较偏爱

芦苇花。芦苇在地头墙角溪边,一蓬蓬地①出来.油绿油绿,到了秋天,叶边枯涩叶心发黄,叶子裹

着一根脆脆的秆,秆头②出一枝花。花白色,细密,须绒软软。【乙】我偏爱它.它不仅有植物线条的

柔美,更像是一种言说——又一年的秋天已至。芦苇.又名莱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营造一种苍

莽且永远无法抵达的境界。沿着南浦溪,有密密的芦苇,斜斜地③在水面上。现在,它几乎全黄了。

芦苇花白白的,白发的那种白,枯瘦,似乎随时会被风折断,如提前到来的暮年。

20.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①冒②抽③趴B.①钻②生③趴

C①钻②抽③歪D.①冒②生③歪

21.文中【甲】【乙】两句都使用了破折号,请简述两处破折号的作用。

22.第一段画横线部分,如果写成“每年初夏,毛茸茸的雏鸟就会叽叽喳喳地从巢里伸出黄喙;不出半月,

它们便每天从清晨到日落在树梢和天空间飞跃”,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因避免冲突得以维持稳定,保持实力;但也有人因此失去机会、无从提升。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嘉兴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高三语文试题卷

(2024.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

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

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引发一系列功能障碍。调查数据显示,我国50岁左右人群中约有25%的人患过

或正在患颈椎病,60岁左右患此病者高达50%,70岁左右几乎达到100%。因此一提起颈椎病,许多人都认

为是老年人的“专属病”。但现实是,颈椎病不仅日趋年轻化,而且还正悄悄向儿童侵袭。在往年的临床

治疗中,25岁以下的患者不到5%,近年来增长到近20%。

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热衷于埋头玩电子产品,变成了低龄“低头族”。不少家长为图清静,选择做甩

手掌柜,让“电子保姆”代替自己陪伴孩子,但与之同时出现的,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颈椎疾病。临床门诊

患儿急性发病,大多是在寒暑假,因为家长到假期难免放松监管,让孩子长时间沉迷于游戏中。儿童颈椎

病发作还与他们平时紧张的学习生活有关,因为儿童颈椎发育尚不成熟、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发生

病理性或生理性改变。周而复始的学习使孩子的精神长期处于亢奋紧张状态,增加了大脑需氧量,可能导

致头颈部血管痉挛;看书写字姿势不端正,头颈长期处于一种姿势,可使颈部软组织积累性自体损伤。此

外,不规律、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儿童体质不佳,常患感冒、扁桃体炎、咽炎等疾病,也会直接或间接

对颈椎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孩子因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导致颈肩肌肉疼痛或劳损、韧带痉挛,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因为在6

个月以内的损伤是可逆的,经过热敷、按摩以及必要的休息,绝大多数孩子在不适一段时间后都能得到缓

解。但肌肉疼痛或劳损、韧带痉挛如果持续到6个月之后,就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甚至肌肉、韧带会发

生钙化,那就是不可逆的。

(摘自《儿童“低头族”更伤颈椎预防颈椎病从娃娃抓起》)

材料二:

颈椎病在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很多人起初并不重视,直到感觉脖子疼痛,才去医院就诊。但是

脖子疼未必就是得了颈椎病;有时候,行走无力但颈部无不适症状却可能是严重的颈椎病的前兆。那我们

该如何认清颈椎病的真面目呢?

颈椎病分为脊髓型和神经根型两种。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压迫脊髓,引起受压神经对应的身

体部位麻木、肌肉力量下降,由此导致脊髓型颈椎病。这种颈椎病在临床上表现为双侧或单侧下肢发麻,

渐而出现步履蹒跚、易跌倒、双足脚踩棉花感、束胸感等症状。因为退变的结构压迫脊髓这根总神经,而

脊髓作为人体下肢活动的司令官,掌管运动及感觉,所以颈部脊髓的压迫就会造成下肢有脚踩棉花感、走

路不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但颈部局部可以没有任何不适。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

典型症状是颈肩部和上臂酸痛、麻木、不能完成精细动作,有时伴有肩部或上臂力量减退、肌肉萎缩等。

一旦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并禁止牵引,因为牵引常常造成脊髓压迫的

加重。脊髓的压迫出现后,保守治疗只能治标不治本,脊髓受压迫时间越长,病情越久,手术后效果越差。

就像一根小草,如果被石头压了几个月甚至几年,已经失去活力,那么即使把石头完全移开,也长不起来

To颈椎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脊髓高信号,实际上就是“脊髓变性”,是脊髓不可逆损伤的表现。脊髓型颈

椎病如不及时手术,后期容易造成瘫痪,给患者及家庭都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则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坐姿,尝试牵引、理疗和口服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剂、

消炎镇痛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大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能得到满意的疗效;在保守治疗3—6个月后仍然无

效,或者出现上肢肌肉萎缩、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工作时,才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常坚持颈部锻炼,对延缓颈椎的衰老很有帮助。老百姓常说高枕无忧,但事

实上枕头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颈椎的保养,关键是颈部能否得到枕头的支撑。伏案工作者应在工作40分钟

左右后休息几分钟,做一些舒缓的颈部屈伸、旋转运动,定期参加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体育锻炼,加强颈

部肌肉抗阻力练习。

(摘自《脖子不疼也可能是颈椎病认清颈椎病及治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颈椎长期劳损、椎间盘突出等常见的颈椎病症状多是由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所致。

B.高强度的学习容易导致儿童颈椎病急性发作,破坏儿童颈椎发育,影响孩子一生。

C.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在下肢发麻的同时常伴有步履蹒跚、易跌倒、束胸感等症状。

D.牵引治标不治本,且常造成脊髓压迫加重,因此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该禁止牵引。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较过去,临床治疗中25岁以下患者所占比例越来越高,颈椎病已经呈现出年轻化、甚至儿童化的特

点。

B.要有效降低儿童急性颈椎病发病率,家长必须在假期加强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监管,避免孩子沉溺游

戏。

C.身体的活动主要由脊髓来控制掌管,颈部是否有不适感是判断所患颈椎病是脊髓型还是神经根型的依据。

D,有颈肩部和上臂酸麻、不能完成精细动作这类典型症状的颈椎病患者,多数可保守治疗,不需要进行手

术。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杭州一9岁女童颈椎曲度消失,家长表示自己没空管,导致孩子寒假“除了做作业就是玩手机,经常一

玩就是几个小时”。

B.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曾春强调,每个儿童的肌肉发育等身体情况各不相同,预防颈椎病并不存在

通行的“运动处方”。

C.山东省立医院推拿科王强说,因为颈椎病前来就诊的,一般能占到推拿科门诊总量的30%以上,其中四

分之一左右是年轻人。

D.济南一7岁小学生对手臂间歇性发麻并不在意,直到半年后麻木感蔓延到腿部才在家长的陪同下就医,

后被确诊为颈椎病。

4.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两则材料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通俗性”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LD2.C

3.B4,首先提出如何认识颈椎病的问题;其次分类说明了两种颈椎病的成因及临床表现;再次提出了

两类颈椎病的治疗策略,最后提出了颈椎病的预防方法。

5.①善打比方。材料一将电子产品比作孩子的“电子保姆”,材料二将脊髓受压迫比作被石头压住的小草,

这些形象化的喻体能够帮助读者更方便地理解事物特征。②举例生活化。两则材料列举的“寒暑假儿童急

性颈椎病多发”“行走无力但颈部无不适症状可能是颈椎病前兆”等例子贴近读者生活,能激起读者兴趣。

③引用俗语。“甩手掌柜”“高枕无忧”等俗语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方便读者理解文章。④语言

平实。两则材料除了必要的专业术语外,都在极力避免使用晦涩的语词,而选用平实易懂的语词,从而更

通俗化地呈现专业知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多是由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所致”因果倒置,原文是颈椎长期劳损、椎间盘突出等致使神经根或椎动

脉受压。

B.“高强度的学习容易导致儿童颈椎病急性发作”错,原文是“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发生病理性或生理性改

变”。

C.原文强调“渐而出现”步履蹒踢、易跌倒、束胸感等症状而非“同时常伴有”。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原文脊髓作为人体“下肢活动”的司令官,而非“身体活动”;同时“颈部局部可以没有任何不适”意

味着脊髓型颈椎病导致颈部不适只是或然情况,而非必然。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A.支持“临床门诊患儿急性发病,大多是在寒暑假,因为家长到假期难免放松管制,让孩子长时间沉迷于

游戏中”的观点。

B.论据主要论证儿童通过运动预防颈椎病时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体质,不符合材料一的观点。

C.支持“颈椎病日趋年轻化”的观点。

D.支持“如果孩子因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导致颈肩肌肉疼痛或劳损、韧带痉挛,要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如果持续到6个月之后,就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甚至肌肉、韧带会发生钙化,那就是不可逆的”的观点。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思路的能力。

通读材料,文本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1段),首先开门见山提出颈椎病的话题,段末以“那我们该如何认清颈椎病的真面目呢”的问

句,提出如何认识颈椎病的问题,引导读者进行思考。

第二层(第2段),由“颈椎病分为脊髓型和神经根型两种。……由此导致脊髓型颈椎病。这种颈椎病在临

床上表现为……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典型症状是……”可知,该段重要论述了两

种颈椎病的成病原因及其临床表现。

第三层(第3-4段),由“一旦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需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则需

要……”可知,这部分分别提出了“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策略。

第四层(第5段),从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常坚持颈部锻炼,对延缓颈椎的衰老很有帮助”“颈

部能否得到枕头的支撑”、日常锻炼”伏案工作者应在工作40分钟左右后休息几分钟,做一些舒缓的颈部

屈伸、旋转运动,定期参加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体育锻炼,加强颈部肌肉抗阻力练习”等方面提出了颈椎

病的预防方法。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语言特点的能力。

科普文语言的“通俗性”特点,表现在:

善打比方。材料一“不少家长为图清静,选择做甩手掌柜,让‘电子保姆'代替自己陪伴孩子,但与之同

时出现的,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颈椎疾病”,将电子产品比作孩子的“电子保姆”,生动形象;材料二“脊

髓的压迫出现后,保守治疗只能治标不治本,脊髓受压迫时间越长,病情越久,手术后效果越差。就像一

根小草,如果被石头压了几个月甚至几年,己经失去活力,那么即使把石头完全移开,也长不起来了”,

将脊髓受压迫比作被石头压住的小草,让读者能更形象地感受到脊椎受到压迫后的痛苦病症。由此可见,

这些形象化的喻体能够帮助读者更方便地理解事物特征。

举例生活化。如材料一“临床门诊患儿急性发病,大多是在寒暑假,因为家长到假期难免放松监管,让孩

子长时间沉迷于游戏中”,材料二中“但是脖子疼未必就是得了颈椎病;有时候,行走无力但颈部无不适

症状却可能是严重的颈椎病的前兆”,这些例子比较通俗,贴近读者生活,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用俗语。如材料一“不少家长为图清静,选择做甩手掌柜”的“甩手掌柜”,材料二“老百姓常说高枕

无忧,但事实上枕头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颈椎的保养,关键是颈部能否得到枕头的支撑”中的“甩手掌柜”,

这些俗语的引用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趣味性。

语言平实。两则材料除了必要的专业术语如“颈椎综合征”“钙化”外,所用词语大多平实易懂,通俗化

地呈现专业知识,易于读者理解。

(~)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才让

杨志军

母亲看了父亲的来信有些泪汪汪,上前摸着小孩的头说:“这就是才让吗?”才让忽地抬起头,眼睛

星星一样眨了一下。年轻藏族通信员说:①“才让的耳朵关门啦,舌头变硬啦,听不见也说不出啦。”他

汉话不怎么流利,但表情达意足够了,他叮嘱道:”才让就留下啦。”

在通信员拉马离开时,才让下意识地跟了过去,母亲上前牵住他的手。母亲说:“不知道你们两个谁

大,看上去差不多。"我凑过去想跟他比个子。他吃惊地后退着,不知道我要干什么。一阵风吹来,我的

鼻子里顿时灌满了浓浓的酥油味。

这是一个星期天,已经下午了。斜射的阳光把小巷分割成了阴阳两半,风也是一边凉一边热。②才让

走在阳光里,望着两边高高的土墙和前面深深的门洞,好几次都想停下来。母亲牢牢攥着他的手说:“你

第一次来西宁吧?现在这里就是你的家了。”

后来才让告诉我,他当时忐忑极了,就像一只小羊闯进了陌生的羊群。不不,他比小羊更不幸,小羊

在陌生的羊群里会高声哗叫着寻找母羊和熟悉的伴侣,他却只能一声不吭,连表示一下疑惑都不可能。他

来自草原,对城市有一种本能的恐惧和抵触,所有迎面而来的,对他都是无法判断优劣好坏的巨大未知。

我们进了院门,又进了我家居住的南房。姥姥惊讶道:“这是谁家的娃娃,你怎么领进来了?”姥爷

说:“别紧张,人家又不是来吃来喝的。”母亲说:“不吃不喝来家里干什么?”姥爷姥姥包括我都愣住

To这是一九五九年的下半年,渐渐凸显的饥荒让谁也无法轻松面对家中来客这件事,连不到五岁的我都

本能地有了沉甸甸的压力。我朦朦胧胧意识到:本来就吃不饱的食物又要从我们嘴里扒拉出去一些了。母

亲又说:“他阿妈死了,洋洋他爸也差一点死掉。”然后拿着信念起来,还没念完,姥姥就哭了。姥姥一

手抱住才让的头,一手摸着他的光脊梁:“没娘的娃娃太可怜,大夏天还穿着皮袍,光身子上连个衬衣也

没有。”说着又哭。母亲也抹起了眼泪。姥爷长叹一声说:“这是恩人的娃娃,我们不能对不起。"我那

时还不理解父亲信中的话,也不理解大人们的眼泪,只觉得家里来了一个小藏族人,他已经没有阿妈了。

我警惕地想:是不是他没有了阿妈,就来这里找阿妈?这里的阿妈是我的阿妈。

③就这样,才让成了我家的一员。他用极快的速度学会并适应着一切.包括每天洗脸刷牙,换下皮袍

穿上短衣长裤,用筷子吃饭等等。而且,许多事他一学会就甚至比我做得更好,饭后他能把碗舔得干干净

净,而我却常常需要姥姥或姥爷拿过去再舔一遍。当然,他必须适应的还有我的情绪,对只能吃个半饱的

忍耐,以及家里家外许多意想不到的事。

一次姥爷带着我们两个去理发铺理发,姥爷让我先来,我不知为什么死活不肯。才让以为我害怕,以

为用刀剪搞掉头发会很疼,也害怕得抖起来。不该理发的姥爷只好让理发匠先在自己头上又剪又剃又刮。

才让看到姥爷有说有笑,眼里的惊恐这才消失。当他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跟城里所有的男孩一样也有了一头

短发时,④呆钝了半晌,突然又轻轻笑了一下。

但对才让来说,真正需要适应的还是不停息地看病吃药。母亲是省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每天早晨起

来,母亲的第一件事就是叫才让,她期望能把才让从梦中叫醒。她常叮嘱我:“你要多跟他说话,不管他

听清听不清,这是治疗的一部分。"我说:“我才不说。”

其实我没有少说。我经常对他发号施令:“我是大将你是喽啰,冲啊……”我发现只要我重复几遍,

他差不多都能听懂。院子里别的小孩子有时也会学我的样子对才让发号施令,我便说:“我家的才让,不

准你命令他。”有时我们也会去巷口玩斗鸡,去街上赛跑,去更远的城墙根里打石头仗,去城门口拾钱——

曾经我在这里拾到过一分钱,就觉得这里永远都有钱。才让跟我们一样开心,尽管他笑不出声来。

有时姥爷会带我们去城外的野地里寻找野菜,去西门口排长长的队买青海湖的干板鱼,去粮店购回越

来越少的供应粮,去北门外在农民收获过的洋芋地里挖洋芋,在割过的麦地里捡麦穗。才让在逐渐适应之

后很快就显示了比我更强的能力。才让还频频显示了他的力气。当然,后来我才知道,草原上的牧人有抱

牲畜的喜好,才让的力气是抱藏赘抱绵羊抱牛犊抱出来的。我服了,对才让也不像以前一样了,我开始信

任他依赖他甚至感激他。

那天姥爷带我们去西宁南山根里挖地皮木耳,路过一片菜地时,一只大狼狗冲我们叫起来,我一害怕

撒丫子就跑。接下来的情形是:大狼狗追我,才让追大狼狗。就在大狼狗扑向我时,才让揪住了大狼狗的

尾巴。大狼狗放掉我,回头咬他,却突然又改变主意,尖尖地叫了几声,脱逃而去。姥爷跑过来说:“才

让不光力气大,胆子也大,洋洋你要记住,人家救了你。”但在我的感觉里,才让除了胆子大,还有一种

能让大狼狗害怕的神秘力量。我钦佩而感激地望着才让。才让却像什么事也没做,呆呆地望着南山腰里的

庙宇,望着庙宇旁边的缓坡上,那些零零散散吃草的羊。

(节选自长篇小说《雪山大地》,有删改,题目为编者所加)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叙写母亲两次读父亲的来信,巧妙地交代了才让与“我”家非同寻常的关系。

B.藏族孩子才让初到“我”家时忐忑不安,但是他很快就学会并适应了全新的城市生活。

C.“我”经常对才让发号施令,却不允许别的小孩子这样做,都源于“我”对才让的爱。

D.饥荒年代,城市里的“我”和家人有时得去寻找野菜,生活得比草原上的牧人更艰难。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的“关门啦”“变硬啦”,采用比喻修辞,含蓄地写出才让是个丧失了听说能力的聋哑孩子。

B.句子②中的“阳光”“土墙”“门洞”意味着希望、隔膜与未知,渲染了才让内心本能的恐惧和抵触。

C.句子③承上启下,下文从“适应”和“适应之后”两个阶段展开,叙写才让如何真正成为“我家的一

员”。

D.句子④写才让的心理变化,“呆钝半晌”可见他对短发形象的惊异不适应,“轻轻一笑”表示欣然接纳。

8.选文“我们进了院门,又进了我家居住的南房”这个段落,写出了才让到来后我们一家人的不同态度。

请加以梳理概括。

9.小说的叙述以“儿童视角”为主,间有“成人视角”。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采用“成人视角”的好处。

【答案】6.D7.A

8.①母亲读过信后便知才让是恩人的孩子,留下才让的想法很坚定;

②姥姥、姥爷对才让的到来,起初感到疑惑、紧张,后来怜惜并接纳;

③我担心被分走食物和母爱,对才让的到来感到有压力,心生警惕;

9.①补充交代了才让米到新环境后的不安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②进一步交代了“我”对才让警惕、钦佩感激的原因,使有关“我”的情感变化的情节推动更为自然;

③明确交代了时代背景,表达了饥荒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温情,使小说主题凸显;

④成人视角所交代的各方面信息,便于读者更充分了解小说背景、理解人物,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D.“生活得比草原上的牧人更艰难”错误,于文无据。原文两处提到了挖野菜,第一处“有时姥爷会带我

们去城外的野地里寻找野菜”只能体现当时粮食不充足,并未和草原进行对比;第二处“那天姥爷带我们

去西宁南山根里挖地皮木耳,路过一片菜地时,……”是写才让救我,也未体现和草原对比。

故选D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A.“采用比喻修辞”错误。“才让的耳朵关门啦,舌头变硬啦,听不见也说不出啦”没有使用比喻修辞,

不直接说才让耳朵聋了,而是采用了讳饰的说法,间接说出他失聪。

故选A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原文第一段“母亲看了父亲的来信有些泪汪汪”和本段“母亲说:'不吃不喝来家里干什么?'”可

知,母亲在留下才让前已经从信中得知了才让是救命恩人的儿子,然后留下才让,在姥姥、姥爷有疑问时,

母亲给他们念父亲的来信,打消大家的疑虑,可以看出母亲从开始就坚定了留下才让的决心;

原文“姥姥惊讶道:'这是谁家的娃娃,你怎么领进来了?'姥爷说:'别紧张,人家又不是来吃来喝

的。’……姥爷姥姥包括我都愣住了",体现了姥姥姥爷对母亲领来才让的疑惑和紧张,以为领才让来加

重了粮食的紧张;原文母亲“然后拿着信念起来,还没念完,姥姥就哭了。姥姥一手抱住才让的头,一手

摸着他的光脊梁:'没娘的娃娃太可怜,大夏天还穿着皮袍,光身子上连个衬衣也没有‘。说着又哭。母

亲也抹起了眼泪。姥爷长叹一声说:'这是恩人的娃娃,我们不能对不起。'",在听了母亲读的信后,

姥姥姥爷由原来的疑惑、紧张,开始可怜失去母亲的才让,当得知才让的母亲是救命恩人后,坚定了留下

才让的决心;

原文“连不到五岁的我都本能地有了沉甸甸的压力。我朦朦胧胧意识到:本来就吃不饱的食物又要从我们

嘴里扒拉出去一些了",虽然我年龄小,但是听了姥姥姥爷的话后,我朦朦胧胧感觉到了压力,害怕在吃

不饱的基础上,会分到更少的食物;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叙述视角作用的能力。

小说主要以“我”这一儿童视角进行叙事,但在文中也有“成人视角”,如“他来自草原,对城市有一种

本能的恐惧和抵触,所有迎面而来的,对他都是无法判断优劣好坏的巨大未知”,以成人的视角展现才让

来到城市后的恐惧和抵触心理,避免了人物形象只有儿童视角的单一,使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这是一九五九年的下半年,渐渐凸显的饥荒让谁也无法轻松面对家中来客这件事,连不到五岁的我都本

能地有了沉甸甸的压力。我朦朦胧胧意识到:本来就吃不饱的食物又要从我们嘴里扒拉出去一些了”“我

警惕地想:是不是他没有了阿妈,就来这里找阿妈?这里的阿妈是我的阿妈”“姥爷跑过来说:'才让不

光力气大,胆子也大,洋洋你要记住,人家救了你。'”中“这是一九五九年的下半年”,以成人的视角

交代小说发生的背景,交代了社会环境;“我”感到“沉甸甸的压力”“我警惕地想”等内容,交代了“我”

警惕的原因,姥爷的话,以成人视角,交代了“我”应该感激才让的原因。

小说兼用成人视角,避免了叙述的单调,从不同人物的视角交代故事内容,故事中每个人的感受等,使读

者能更好地、全面地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的形象特点,拓展了小说的内容,给读者更好的阅读感受。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春,二月,甲寅,诏曰:“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供祭服。其具礼仪!”

初,秦时祝官有秘祝,即有宋杂,辄移过于下。夏,诏日:“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由德兴。百官之

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诏狱逮系长安。其少女堤萦上书救父。天子怜悲其意,五月,诏日:“《诗》

日:,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由至。朕甚怜之!夫

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及令

罪人各以轻重,不记逃,有年而免。具为令!”

是时,上既躬修玄默,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