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L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丰富的稻作遗存,出土了相当多
的稻作工具骨耙。该考古发现直接佐证了此处先民()
A.种植水稻B.打猎捕鱼C.饲养家畜D.磨制石器
2.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
居民()
石铲(翻土)石刀(收割)石磨盘(谷物加匚)
A.已从事农业生产B.以捕鱼狩猎为生
C.住半地穴式房屋D.会人工种植水稻
3.考古学家曾在舟山马吞发掘出99个大小不等的土墩。土墩中出土了大量陶器、石
凿、石镰等文物,出土的陶罐上还残留有6000年前的稻谷痕迹,这些文物共同印证了
6000年前此地()
A.正处于旧石器时代B.稻作农业具有相当规模
C.人们开始群居生活D.已经有了原始农耕生活
4.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考古发现表明()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
粒和黍粒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A.粟是当时最主要的农作物B.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C.当时已出现大规模精耕细作D.农业生产广泛使用打制石器
5.古人类主要居住在洞穴内,后来他们慢慢地向适宜耕作的山前、低地迁移。大约在1
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家畜饲养的出现B.原始农业的发展
C.原始手工业出现D.磨制石器的出现
6.当原始农业种植出现之后,人类便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种植农作物来获得食
物,使生活来源有了可靠保障,从而解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这表明
原始农业的发展()
A.促进了原始手工业与家畜饲养的发展
B.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重要基础
C.仰赖大自然的恩赐并受大自然的制约
D.促进人口增长并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
7.下图是根据远古人类考古遗址绘制的建筑想象图。至今,我国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
族还在采用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修建这种房屋的远古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8.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中有大量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稻谷外形完整,颗
粒大小接近现代的栽培稻。这可以证明河姆渡人()
A.懂得人工取火B.人工栽培水稻C.饲养多种家畜D.使用铁制农具
9.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
是()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10.下图是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这表明半坡人()
A.居住在长江流域B.有一定的审美意识
C.生活在旧石器时代D.出现贫富分化现象
11.位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以彩陶最有特色,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6300—4500年)的陶器在色彩以及纹饰方面就包含了仰韶文化的因素;而仰
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鼎、罐、杯等陶器,有的器形与大汶口文化遗物近似甚至相同。
以上材料说明()
A.炎帝教民耕种,制作陶器B.金属冶炼技术的产生及其发展
C.不同文化间存在借鉴现象D.大汶口原始居民拥有私有财产
12.岗上遗址是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为主体的大型聚落遗址。在岗上墓葬中,随葬品差
异很大,玉钺或石钺集中出现在高等级男性墓葬中。这可以印证()
A.国家开始产生B.农业经济发达C.出现贫富分化D.君主专制强化
13.我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先民们在艰苦的环境
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考古发现证实,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
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300年
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
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
断。
——摘编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1)图1是北京人使用的石器,这些工具证明早期人类生活在什么时代?图2是河姆
渡遗址出土的骨耙,它主要用于什么劳动?图3、图4中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最早
出现于哪一时期?
(2)请分别举出一例以图5水稻、图6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图7和图8分别
被称为什么建筑?其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并概括中华文明形成和
发展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生产工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远古人类的生活想象图图2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想象图
(1)从图1到图2,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材料二:位于河南省新郑的裴李岗遗址出土了大批器物,其中的典型器物有锯齿
石镰、条形石铲、陶壶、三足陶钵、筒形罐,以及陶塑猪、羊等原始艺术品,反映出
我国黄河流域8000年前人们的生活面貌。甘肃临夏大何庄遗址发现了七座房基,随葬
陶罐中还保存着小半罐被火烧焦的粟粒,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石制、骨制、角制工具,
还有陶制纺轮56件,并发现了铜匕一件。家畜已能鉴别出猪、牛、羊三种。
材料三:河姆渡遗址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稻穗纹陶盆
(见下图)……一株稻穗居中,直立向上,另外两束,沉甸甸的谷粒向两边下垂。
,摘编自《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
(2)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二、三中考古发现反映的社会生活状况。
回
答案以及解析
L答案:A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河姆渡”“稻作遗存”“稻作工具骨相”可知,此处先民种
植水稻。
2.答案:A
解析:“石铲(翻土)”“石刀(收割)”“石磨盘(谷物加工)”都是农业生产方
面的工具,表明半坡原始居民已经从事农业生产。故选A。
3.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舟山马岳发掘出农业生产工具和有稻谷痕迹的陶罐,说明当时此
地农业已经产生,有了原始农耕生活,D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原始农业的相关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浙江义乌桥头遗
址、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和河姆渡遗址都发现了炭化的谷物,这表明在史前时期这
些地区已经存在农业生产活动,由此可知,我国的农业生产历史非常悠久;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故B正确。题干
不涉及作物使用比重的信息,不能体现粟是当时最主要的农作物,排除A;题干未涉
及精耕细作的内容,排除C;题干展现的是考古发现的谷物遗存,不涉及生产工具,
排除D。
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定居生活出现的原因。分析材料信息可知,古人类迁移的目的地
是适宜耕作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原始农业出现,而原始
农业的发展使人们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农业耕作需要固定的土地和稳定的居住环
境,因此人们开始定居下来。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我国的原始人类开始过上
定居生活,故B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C、D不符合史实。
6.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题干材料体现了原始农业解决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
这表明原始农业的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B正确;A、C、D不符
合题意。
7.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该房屋是干栏式建筑,结合所学可知,修建这种房屋的远古居
民是河姆渡人,故C项正确。
8.答案:B
解析:根据“河姆渡遗址中有大量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接近现代的栽培
稻”等可知,河姆渡人已经掌握人工栽培水稻的技术,故B项正确。
9答案:D
解析:根据“粟”、“彩陶”等信息判断可知该遗址可能是半坡遗址,故选D;北京
人和山顶洞人都没有培植农作物,排除AB;河姆渡人培植的是水稻,排除C。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半坡居民的生活。人面鱼纹彩陶盆的发现,说明半坡人的制陶技术和
绘画艺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反映了半坡人有一定的审美意识。故选B。
1L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根据“大汶口文化…的陶器在色彩以及纹饰
方面就包含了仰韶文化的因素;而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鼎、罐、杯等陶器,有的器
形与大汶口文化遗物近似甚至相同”可知,这说明不同文化间存在借鉴现象。故选
Co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大汶口文化。根据“在岗上墓葬中,随葬品差异很大,玉钺或石钺集
中出现在高等级男性墓葬中”并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故
选C。
13.答案:(1)时代:旧石器时代
劳动:挖土
时期:春秋后期
(2)水稻:河姆渡人;粟:半坡人。
建筑: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因素:自然环境。
(3)基础:原始农业的发展。
特点:多元一体。
(4)认识:①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②生产工具的发
明与创造推动人类社会进步。③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④生产工具的制造与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⑤生产劳动工具辅助人
类拓展劳动创造领域时,人类社会便能繁荣发展。
解析:(1)时代: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图1是北京人打制的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
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劳动:结合所学可知,图2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耙,它主
要用于挖土;时期:结合所学可知,图3是牛耕、图4是铁制农具,铁制农具和牛耕
出现在春秋后期。
(2)水稻:依据所学可知,图5是水稻、图6是粟,河姆渡人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水
稻;粟:半坡人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粟。建筑:依据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
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房屋。因素:由所学可知,图7和图8
结构的不同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3)基础:根据“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可知,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原始农
业的发展。特点:根据材料三“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
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
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
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可知,中华文明形
成和发展的特点是多元一体。
(4)认识: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可知,①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
社会进步。②生产工具的发明与创造推动人类社会进步。③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古代社
会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④生产工具的制造与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
志。⑤生产劳动工具辅助人类拓展劳动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 2024高中英语高效的工作计划
- 2024年下半年社区工作计划
- 急诊科护理工作计划模板
- 学生会秘书处招新计划
- 法制工作委员会工作计划
- 班主任的个人工作计划怎么写
- 辽宁科技大学《经济数据分析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大学《电子信息系统高级实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为了集体的发展》课件
- 中医的几个经方整理
- 老年人基础照护护理
- 原材料调研方案
-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 《透过奥运看中国》课件
- 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表
- 《肌力分级及护理》课件
- 足部经络专业知识讲座
-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课件
- 《蓄电池修复原理》课件
- 《认识单双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