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分类训练一写人记事》课件_第1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分类训练一写人记事》课件_第2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分类训练一写人记事》课件_第3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分类训练一写人记事》课件_第4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分类训练一写人记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文阅读课外文言文分类集训类别一

写人记事一、(2024眉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才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节选自欧阳修《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

【注】①信:通“伸”,伸张,这里是影响的意思。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B.

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C.

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D.

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解析】本句意为“(苏洵的)文章流传出来以后,公卿士大夫们争相传看,他的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而且都是很高的等第,也都凭借文学才华被当时的人们称赞”。其中“公卿”与“士大夫”并列作主语,不应断开;“举”意为“科举考试”,与“进士”联系紧密,而“进士”一词不能作后文主语,因此不应断开。2.下面对句中加点词意义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由课文“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可推知“及即之”中“及”字意义为“与,和”。B.

联系成语“闭门谢客”,可以推知“谢其素所往来少年”中“谢”字的意义为“谢绝”。C.

查字典,“究”有“探究”“追究”等义项,“大究百家之说”中“究”应选择“探究”。D.

由名句“穷则独善其身”,可以推知“穷达出处”中“穷”字意义为“困厄,处于困境”。【解析】A项“及即之”中“及”字意义为“与,和”,说法错误,“及”意义应为“等到……的时候”。√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苏洵在家修养自己的品行和德义,影响到家乡的父老们,后来在整个蜀郡也颇有声名。B.

苏洵的两位兄长都凭借才学中举,而他年少时不喜欢读书,直到二十七岁才发奋努力。C.

苏洵参加科考,屡试不中,感叹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学习,有五六年时间不写文章。D.

苏洵为人温和,大器晚成,写文章有真知灼见,京师的学子们都尊崇他,效法其文。√【解析】C项“感叹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学习”说法错误。原文“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意思为“回家后感叹道:这些都不值得我学习”,并非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学习。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3分)【答案】把自己先前写的几百篇文章全部拿来烧掉。(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关键词:悉(全部)、为(写)翻译准确各1分,大意正确1分)(2)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3分)【答案】因为三苏父子都很出名,所以称(苏洵)为“老苏”来区别。(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关键词:以(因为)、别(区别)翻译准确各1分,大意正确1分)拓展训练5.(链接名著)班级讨论时有同学提出,苏洵多次科举“不中”就“退”而放弃;范进从20岁考到54岁最终中举,范进比苏洵更能够证明君子应自强不息的观点。你是否认同该观点?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阐述你的理由。【答案】示例:不同意。二者虽然都是考科举,但是考科举的目的不同、学习方式不同。范进考科举是为了考取功名,热衷于功名利禄,学习上只顾着死读书,没有研究透彻;但是苏洵并不是为了功名而考,后期为了钻研学说,在文章中写到苏洵闭门读书,潜心研究“六经”和百家学说,更加证明了他的学习方式是钻研学术,在学习中获得乐趣。二者的自强不息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所以不能说范进比苏洵更能够证明君子应自强不息。【参考译文】蜀地有一位姓苏的君子,名洵,字明允,是眉州眉山人。苏君的品行德义在家里修养而成,影响到家乡,闻名于整个蜀郡已经很长时间了。在至和、嘉祐年间,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共同来到京城,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到了苏洵所写的二十二篇文章,推荐给朝廷。(苏洵的)文章流传出来以后,公卿士大夫们争相传看,他的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而且都是很高的等第,也都凭借文学才华被当时的人们称赞。苏洵的文章言辞雄辩,宏大雄伟,读他文章的人都感到惊异而想见到他,等见到他以后,发现他是一位温和而不善言谈的人,而等到接近他,(发现)跟他相处得越久,就越感到他的可爱。

苏洵的父亲叫苏序,朝廷追赠苏序为尚书职方员外郎。苏序有三个儿子:苏澹、苏涣,都凭借文学才华考中进士,而苏洵最小,唯独(他)不喜欢学习,已经成人后还不知道读书。苏序对他放任不管,乡邻和亲戚们都感到奇怪。有人问他原因,苏序只是笑笑而不回答,苏洵也是依然如故。直到二十七岁时才发奋努力,谢绝了先前交往的伙伴,关起门来读书写文章。一年后,去考进士,连考两次都没考中,又考秀才异等也没有考中,回家后感叹道:“这些都不值得我学习。”把自己先前写的几百篇文章全部拿来烧掉。有五六年时间不动笔写文章,深入地探究百家的学说,在探究古今安定动乱、成功失败的经验和圣贤困厄、得意以及出仕、隐居原因的时候,获得了先圣的精华,涵养积蓄丰富,但抑制着不表达出来。这样很长时间后,自己感慨地说:“可以了!”于是动笔写文,顷刻之间下笔千言。他的文章纵横驰骋,思路开阖自如,必定达到深入细微的地方才停下来。从他来到京城,一时之间,年轻学子们都尊崇他的贤能,学习他的文章,并当作典范来效仿。因为“三苏”父子都很出名,所以称苏洵为“老苏”来区别。二、(2024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通)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数岁,召为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节选自《新唐书》,有改动)

【注】①覆:审察。②隐:隐藏。③旌:表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后家长安(

)

(2)朕不明,乃至是(

)

(3)时贼珍用山积(

)

(4)固辞,改工部(

)

安家这,这样像山一样推辞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B.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C.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D.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解析】“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的意思:怎能因畜产之故,一天杀戮一千五百人呢?以:连词,因为。A项:连词,表目的,来。B项:连词,因为。C项:介词,用。D项:动词,认为。√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人命至重,死不复生。(2分)【答案】人的生命最重要,死了就不能再生。(关键词“至”“复”翻译正确,各得1分)(2)清以奉国,名定不虚。(2分)【答案】(为官)清廉侍奉国家,名声一定不虚假。(关键词“奉”“虚”翻译正确,各得1分)4.屈突通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2分)【答案】(2分)①为人耿直。以死劝谏文帝不要因为牲畜财产杀戮一千多人。②洁身自好。在别的将士争抢珍宝时,他独善其身,不为所动。③有自知,能进退。对自己不胜任的官职坚决推辞。(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参考译文】屈突通,他的祖先大概是昌黎徒何人,后来安家长安。隋时任职为虎贲郎将。隋文帝命他审察陇西郡牧场簿籍,查出隐报的马两万多匹,文帝发怒,逮捕太仆卿慕容悉达等一千五百人,将全数处决。屈突通说:“人的生命最重要,死了就不能再生。陛下用极高的仁爱养育天下,怎能因畜产之故,一天杀戮一千五百人呢?”文帝怒目呵斥他,屈突通叩头进言说:“臣愿舍身就死,以代替众人死罪。”文帝醒悟,说:“我不明此理,竟至于这样。现在应当免除悉达等人的死罪,以表彰你的善言。”于是全都按照减刑论处。

(屈突通)随同平定薛仁杲,当时缴获的珍宝器物堆积如山,诸将都争先恐后拿取其物,唯有屈突通一无所取。高祖听说后,说:“(为官)清廉侍奉国家,名声一定不虚假。”……几年后,应召为刑部尚书。他自认为不熟悉法律条文,态度坚决地辞掉了,改任工部尚书。三、(2024青岛市南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自以少孤”中的“孤”指幼而无父,“躬处节俭”中的“躬”指亲自。B.

“每以振施为务”的“为”和《岳阳楼记》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为”意思相同。C.

“收埋骸骨,所见无遗”中“遗”字在字典中有“遗失、抛弃、遗留”等意思。本句中应为“抛弃”。D.

“赵郡农民德之”中的“德”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中的“得”意思相同。【解析】B项,“为”的意思不相同,分别为:动词,作为/名词,心理活动。√2.下列选项与“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B.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C.

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D.

贤哉,回也(《〈论语〉十二章》)【解析】“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他”。A项是判断句,“……者,……也”表判断。B项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我们”或“鲁国”。C项是被动句,“蔽”,意含被动。D项是倒装句,主谓倒装。√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有

主【答案】(2分)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每处1分,超过两处不给分)【解析】本句句意:有牛闯进他的田地,李士谦把它牵到阴凉处喂养,比牛的主人还细心。“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都是完整的句子,“过于本主”表示程度。故断句为: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答案】(3分)兄弟俩感到惭愧恐惧,互相推让,最终都成了善良的人。(关键词“愧”“更相”“卒”各1分。翻译准确、通顺即可)5.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李士谦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选文事例,试做简析。(3分)【答案】(3分)①生活节俭,乐善好施。他自己吃粗茶淡饭,把钱都拿来救济无衣无食的穷人。②宽容大度。家仆抓住偷粮食的人,他说这种行为是因为贫穷而导致的,没有追究。(品质2分,结合事例1分)【参考译文】李士谦,自从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从不喝酒吃肉,口中没有伤害他人的言语。家里很有钱,但他自己生活节俭,总是把救济别人作为自己的责任。州里有人家里办丧事却办不起的,李士谦就跑去帮助他们,提供所需物品。有兄弟俩因为分财产不公平的,甚至相互争斗到打官司的地步。李士谦听说后,拿出自己的钱来补贴那个分得少的人,使他的财产与多的人相等;兄弟俩感到惭愧恐惧,互相推让,最终都成了善良的人。有牛闯进他的田地,李士谦把它牵到阴凉处喂养,比牛的主人还细心。看到有人偷割他的庄稼,他默默地避开。他家里的仆人曾经抓住一个偷粮食的贼,李士谦安慰他说:“你是因为贫穷才这样做的,道义上我不责怪你。”立刻让他走了。

后来,他拿出几千石粮食借给同乡,遇到灾荒年景,借债的人家无法偿还,都来向他道歉。李士谦说:“我家多余的粮食,本来就是打算用来救济大家的,哪里是为了求利呢!”于是召集所有借债的人家,为他们摆设酒食,当着他们的面烧掉借据,说:“债务已经清了,你们不要再放在心上了。”让他们各自回去。第二年大丰收,借债的人都争着来还李士谦的钱,李士谦拒绝接受,一点儿都没要。又过了一年,发生大饥荒,很多人死了,李士谦倾尽家财,煮粥给他们吃,靠这个救活了将近一万人。他还收葬了很多尸骨,没有抛弃的。到了春天,他又拿出粮食种子分给穷人。赵郡的农民都很感激他。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4分)

1.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B.

“行信因言二事”中的“因”字典中的义项有“沿袭”“凭借”“于是”等,此句中宜作“凭借”解。C.

成语“除暴安良”中的“除”是“去掉,清除”的意思。文中“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中的“除”也可以解释为“去掉,清除”的意思。D.

“卿意具悉”中的“悉”和《桃花源记》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中的“悉”意思不同。【解析】B项有误,“行信因言二事”的意思是张行信于是奏论两件事。因:连词,于是。√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张行信建议在徐、邳两地,允许百姓交纳小麦充当粮税,以便利百姓。B.

面对胡沙虎的贿赂,张行信不为所动,直言进谏反对再任用胡沙虎。C.

张行信认为胡沙虎跋扈强横,是奸佞之臣,若被任用会有更大危害。D.

张行信认为治军应当赏罚分明,以此激励士兵们英勇作战取得胜利。【解析】B项有误,由“赂遗权贵,将复进用”可知,胡沙虎贿赂赠送权贵(财物),并非贿赂张行信。√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写出来。每答对一处给1分,作答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御兵之道A无过B赏罚C使其临敌D有所慕E而乐于进F有所畏G而不敢退【答案】(3分)ACF【解析】本句句意:驾驭军队的方法,没有超过奖赏惩罚的,使士兵在面临敌军时有所企求而乐意进攻,有所畏惧而不敢退却。“无过赏罚”点明“御兵之道”,“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为并列关系。故选ACF。4.借助下面的资料,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逆:①迎接;②迎战,抵抗;③反向,倒着;④忤逆;⑤叛乱;⑥揣测。【答案】(3分)等到胡沙虎杀害皇帝叛乱的时候,人们都觉得他很危险,张行信却坦然没有顾虑。(关键词“逆”“危”“顾”各1分。翻译准确、通顺即可)5.请结合文章,说说张行信的形象特点。(4分)【答案】(4分)①心系百姓,兴利除弊。他建议依照原来的法令调换官吏,以除民害;在适宜种小麦的徐、邳两地,允许百姓交纳小麦充当粮税,以便利民众。这两条建议都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