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强基班)11月期中生物试题_第1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强基班)11月期中生物试题_第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强基班)11月期中生物试题_第3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强基班)11月期中生物试题_第4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强基班)11月期中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PAGEPAGE1射洪中学高2022级高一(上)半期考试(强基班)生物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50分,1-25题每题2分)1.在生命科学发展进程中,中国科学家做出了很大贡献。下面列举的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①细胞学说的建立

②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

③首次观察细胞并命名

④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⑤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

⑥证明脲酶是蛋白质A.③④ B.①⑤ C.②④ D.②⑥2.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叙述不正确的是()A.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很高B.ATP、DNA、磷脂分子都含有腺嘌呤,其元素组成都是C、H、O、N、PC.镁元素与绿色植物中的叶绿素构成有关,铁元素与血红蛋白的构成有关D.胰岛素、细胞膜、脂肪共有的化学元素只有C、H、O3.下列有关原核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细胞中存在核糖体,但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色球蓝细菌与发菜能光合作用的原因是色球蓝细菌含光合色素,发菜细胞含叶绿体C.真菌和细菌都是原核生物,都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D.蓝细菌和大肠杆菌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拟核中有环状DNA4.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对应正确的是()①固醇②脂肪③纤维素④淀粉⑤糖原⑥蛋白质A.动物细胞:⑤、⑥ B.动物细胞:①、②C.植物细胞:③、④ D.植物细胞:②、④5.下列关于细胞内含氮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染色质、核糖体等结构都有含氮化合物B.细胞内的含氮化合物都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中蕴含了大量遗传信息6.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存在于大肠杆菌细胞壁中B.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C.植物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而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D.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体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7.洋葱细胞的核酸及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核酸中分别含有的碱基种类是()A.4、4 B.4、5 C.8、4 D.5、48.下列关于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叙述正确是()A.①是构成多肽②的一种氨基酸B.多肽②为四肽,彻底水解为氨基酸时需要3个水分子C.构成多肽②的氨基酸有4种,此多肽中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目分别是1个和2个D.此实例说明氨基酸仅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就可以形成蛋白质9.下列各选项中,不符合概念图中关系的是()A.①表示生物类型,②~④分别表示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B.①表示脱氧核苷酸,②~④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C.①表示酵母菌,②~④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D.①表示生物膜系统,②~④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10.下列对于细胞结构功能和实验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主要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乙图是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能说明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与细胞核有关C.丙图为细胞核的结构示意图,①为核膜,含有四层磷脂分子,具有选择透过性D.丙图③为染色质,细胞分裂时变为染色体,染色体和染色质是细胞在不同时期存在的两种物质1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B.催化剂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C.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有可能相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pH为无关变量D.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等都是通过影响酶活性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12.下列有关科学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罗伯特森根据在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结构,提出了细胞膜模型的假说B.建构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C.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D.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13.如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③是内膜向内折叠形成的基粒,为酶的附着提供了位点B.②处产生CO2和[H],③处消耗O2和[H]C.②处有分解葡萄糖和丙酮酸的酶D.①②③处均能合成ATP14.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内共生起源假说”认为:线粒体是由原始真核细胞吞噬需氧型细菌演化而成的,而叶绿体则是由原始真核细胞吞噬蓝细菌演化成的。下列叙述不支持该假说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核糖体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与细菌相似的DNA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两层膜的细胞器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蛋白质绝大多数由细胞核指导合成15.下列有关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CO2与H2O的生成发生在不同阶段B.该细胞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合成ATPC.若适当提高马铃薯块茎贮藏环境中的O2浓度会降低酒精的生成量D.研究马铃薯块茎细胞消耗O2量和生成CO2量的比值可确定呼吸方式1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子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各个组织中的重要金属酶,SOD分子含两条或四条肽链,其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SOD是唯一能特异性消除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自由基O2-的抗氧化酶,SOD能催化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转化为H2O2与O2,进而减缓生物体的衰老,可作为药用酶使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去除SOD的活性中心金属离子后,不改变SOD的结构,也不影响SOD的功能B.SOD是由单体构成的多聚体,属于生物大分子C.SOD作用原理是给自由基提供活化能,促进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转化为H2O2与O2D.SOD口服后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直接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并发挥作用17.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多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在O2充足时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C.酵母菌只有在缺氧的条件下,其细胞质基质中才能形成ATPD.肌细胞中ATP转化为ADP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放能反应的发生18.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19.如图所示为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D”代表ADP,"T"代表ATP,"E”代表能量B.ATP中的“A”与RNA中的碱基A含义相同C.原核细胞中也可以发生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D.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20.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利于维持膜内外某些离子的浓度差B.细胞膜内外小分子物质的浓度差决定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向C.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了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D.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该过程不消耗能量21.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22.相同条件下放置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装置均需要置于黑暗条件下进行反应B.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I处的CO2C.应让Ⅱ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与Ⅲ连接D.装置乙中石灰水的混浊程度高于装置甲23.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细胞呼吸,实验设计如下。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侧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组右侧液面高度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细胞呼吸时O2的消耗量B.乙组右侧液面高度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细胞呼吸时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C.甲组右侧液面升高,乙组右侧液面高度不变,说明微生物可能只进行有氧呼吸D.甲组右侧液面高度不变,乙组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24.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如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的目的不恰当的是()选项应用措施目的A种子储存晒干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强度B乳酸菌制作酸奶先通气,后密封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C水果保鲜零度以上低温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D栽种农作物疏松土壤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无机盐A.A B.B C.C D.D25.根据实验目确定实验步骤是得出预期结果的关键。下列生物学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错误的是()A.检测梨汁中的还原糖,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注入待测样液中后水浴加热B.观察番薯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先用低倍镜找到需要观察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滴入质量浓度为3g/ml的蔗糖溶液,使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和中央液泡的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D.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可用斐林试剂检测二、多选题(共10分,每小题2分)26.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有()A.酶在强酸、强碱和高温条件下均可变性失活B.酶都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C.ATP是细胞内主要能源物质D.人的心肌细胞中,ATP的合成速度远远大于分解速度,从而保证心肌细胞有充足能量27.渗透作用是水等溶剂分子从其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扩散的现象。如图为一渗透装置(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图中蔗糖溶液浓度为0.5g/ml),初始时漏斗与烧杯中的液面齐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达到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B.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时,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C.若将烧杯中的清水换成0.5g/ml的葡萄糖溶液,则漏斗内液面高度不变D.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吸水肯定会涨破28.图1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图2表示细胞呼吸时气体交换的相对值的情况,图3表示氧气浓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某些植物细胞中可以同时发生图1所示的所有过程B.图3中不能表示氧气浓度对人体呼吸速率的影响C.图3中C点时细胞的呼吸方式与图2中氧浓度为d时一致D.图2中氧气浓度为d时,细胞中能通过图1所示①②过程产生CO2和H2O29.将苹果储藏在密闭容器中,较长时间后会闻到酒香。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O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如下表所示(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氧浓度/%abcdeCO2产生速率/(mol·min﹣1)1.21.01.31.63.0O2消耗速率/(mol·min﹣1)00.50.71.23.0A.氧浓度为a时,苹果的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氧浓度为c时,苹果产生酒精的速率为0.6mol·min﹣1C.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4用于酒精发酵D.CO2的产生速率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颜色深浅来表示30.下图是与酶有关的曲线(无关变量是适宜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B点出现的原因是底物消耗完了B.甲图A点对应的温度是最适宜的酶保存温度C.乙图中B点出现的原因是底物消耗完了D.丙图适当提高温度,B点将向右上方移动第II卷(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共40分)31.下图是生物体内4类有机物的组成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小麦种子细胞中的物质c包含____________;相同质量的a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耗氧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__。(2)在人体细胞的线粒体中,物质d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上,d与e的元素组成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人体细胞膜上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能调节膜的流动性,增强膜的稳定性,据其性质判断,其分布与膜蛋白分布形式____________(填“基本相同”或“不同”)。(3)在人体内,组成蛋白质的物质b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在生物体细胞中,121个物质b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某种多肽链,该多肽链含5个甘氨酸(其R基为-H),分别位于第26、71、72、99、121位。肽酶E1专门水解甘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则该肽链经E1完全作用后产生的物质中,至少有____________个羧基。(4)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是e,进入人体后可被免疫细胞吞噬并水解,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有__________种。32.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都与环境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图1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葡萄糖和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图3为肠腔中的葡萄糖通过SGLT1载体蛋白和GLUT2载体蛋白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转运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组成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细胞向肠腔一侧形成较多微绒毛的作用是___________。(2)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膜蛋白D具有催化功能,可将蔗糖分解成________。(3)分析图2可知,葡萄糖和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4)与通过GLUT2载体蛋白运输葡萄糖相比,通过SGLT1载体蛋白运输葡萄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33.如下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过程,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甲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中填写图中数字序号)。(1)甲图中囊泡X由[

]___________经“出芽”形成,到达[

]_________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2)若甲图表示某淋巴细胞,膜外颗粒为该细胞分泌的抗体,其化学本质为_______。整个分泌过程中,膜面积可能会增大的是___________。在抗体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要消耗能量,提供能量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3)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____。34.多酶片是一种复方制剂,它主要是由胰酶、胃蛋白酶复合而成的一种药物,其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下。性状:本品为肠溶衣与糖衣的双层包衣片,内层为胰酶,外层为胃蛋白酶。适应症:用于消化不良、食欲缺乏。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3片,一日3次注意事项:服用时切勿嚼碎。回答下列问题:(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具有__________特点。服用多酶片时不能嚼碎的原因是________。(2)请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探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备选材料用具:蛋白块若干,胃蛋白酶溶液,蒸馏水,一系列pH梯度的溶液,试管若干,恒温水浴锅,时钟等。实验步骤:①取规格相同的5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1、2、3、4、5;②_____________;③将试管置于37℃的恒温水浴锅中保温5min;④____________;⑤观察5支试管中蛋白块体积变化,并记录蛋白块消失的时间。(3)为进一步确认上述实验中,蛋白块的消失是否是胃蛋白酶催化所致,请提出实验改进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35.如图甲为植物非绿色器官细胞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图乙的锥形瓶中是新鲜的土豆块茎。回答下列问题:(1)该植物细胞中,图甲中过程②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过程①②③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图乙中装置置于适宜温度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分析红色液滴没有发生移动,可能的情况一;土豆细胞仅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等于释放的CO2;情况二:土豆细胞___________;情况三:土豆细胞仅进行无氧呼吸,此时土豆细胞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3)若在锥形瓶中放入装有_________的小烧杯,红色液滴左移,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射洪中学高2022级高一(上)半期考试(强基班)生物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50分,1-25题每题2分)1.在生命科学发展进程中,中国科学家做出了很大贡献。下面列举的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①细胞学说的建立

②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

③首次观察细胞并命名

④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⑤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

⑥证明脲酶是蛋白质A.③④ B.①⑤ C.②④ D.②⑥【答案】C【解析】【分析】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详解】①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建立的,①错误;②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是有我国科学家完成的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②正确;③首次观察细胞并命名的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③错误;④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重大科研成果,④正确;⑤流动镶嵌模型是由科学家辛格和尼克尔森提出的,⑤错误;⑥美国科学家萨姆纳证明脲酶是蛋白质,⑥错误。故选C。2.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叙述不正确的是()A.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很高B.ATP、DNA、磷脂分子都含有腺嘌呤,其元素组成都是C、H、O、N、PC.镁元素与绿色植物中的叶绿素构成有关,铁元素与血红蛋白的构成有关D.胰岛素、细胞膜、脂肪共有的化学元素只有C、H、O【答案】B【解析】【分析】1、核酸、磷脂、ATP三种分子都含有的元素是C、H、O、N、P。2、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3、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分子,由磷酸和甘油组成的“头”部是亲水的,由脂肪酸组成的“尾”部是疏水的。【详解】A、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很高,A正确;B、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分子,不含有腺嘌呤,B错误;C、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C正确;D、脂肪元素组成是C、H、O;胰岛素属于蛋白质,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细胞膜包含蛋白质和脂质,胰岛素、细胞膜、脂肪共有的化学元素只有C、H、O,D正确。故选B。3.下列有关原核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细胞中存在核糖体,但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色球蓝细菌与发菜能光合作用的原因是色球蓝细菌含光合色素,发菜细胞含叶绿体C.真菌和细菌都是原核生物,都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D.蓝细菌和大肠杆菌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拟核中有环状DNA【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没有叶绿体等复杂的细胞器,但有位于拟核中的环状DNA分子。【详解】A、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细胞含有有氧呼吸所需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醋酸杆菌,A错误;B、色球蓝细菌与发菜都属于蓝细菌,蓝细菌的细胞中不含叶绿体,蓝细菌之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细胞中含有光合色素(藻蓝素和叶绿素),B错误;C、真菌是真核生物,C错误;D、蓝细菌和大肠杆菌都是原核生物,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拟核中有环状DNA,D正确。故选D。4.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对应正确的是()①固醇②脂肪③纤维素④淀粉⑤糖原⑥蛋白质A.动物细胞:⑤、⑥ B.动物细胞:①、②C.植物细胞:③、④ D.植物细胞: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糖类糖元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此外脂肪也是良好的储能物质。【详解】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在动植物细胞中均有分布;此外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是糖原。综上所述,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为②⑤,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是②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5.下列关于细胞内含氮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染色质、核糖体等结构都有含氮化合物B.细胞内的含氮化合物都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中蕴含了大量遗传信息【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中的含氮化合物包括蛋白质、磷脂、核酸、ATP等。2、细胞类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3、遗传信息是指核酸中的碱基排列顺序。【详解】A、细胞膜、染色质、核糖体等结构都有含氮化合物,如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磷脂、染色质中的蛋白质和DNA,核糖体中的蛋白质和RNA,A正确;B、细胞内的部分含氮化合物比如ATP等,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核酸也是含氮化合物,不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错误;C、凡是细胞结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因此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正确;D、构成DNA的碱基只有四种(A、T、C、G),但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蕴含了大量遗传信息,D正确。故选B。6.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存在于大肠杆菌细胞壁中B.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C.植物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而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D.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体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答案】A【解析】【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糖类包括多糖和单糖,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不都有甜味,比如纤维素,有甜味的物质不一定是糖,比如木糖醇。【详解】A、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存在于真菌的细胞壁中,大肠杆菌是细菌,A错误;B、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可以转化为糖类,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B正确;C、植物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比如花生油,而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比如猪油,C正确;D、维生素D本质为固醇,能有效促进人体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缺乏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D正确。故选A。7.洋葱细胞的核酸及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核酸中分别含有的碱基种类是()A.4、4 B.4、5 C.8、4 D.5、4【答案】D【解析】【分析】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种,脱氧核糖核酸(DNA)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酸(RNA)中的碱基是A、U、G、C。【详解】A、洋葱细胞的核酸有DNA和RNA,含有5种碱基,A错误;B、HIV的核酸为RNA,含有4种碱基,B错误;C、洋葱细胞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C错误;D、洋葱细胞含有5种碱基,HIV含有4种碱基,D正确;故选D。8.下列关于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构成多肽②的一种氨基酸B.多肽②为四肽,彻底水解为氨基酸时需要3个水分子C.构成多肽②的氨基酸有4种,此多肽中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目分别是1个和2个D.此实例说明氨基酸仅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就可以形成蛋白质【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1)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是氨基(—NH2)、羧基(—COOH)、氢原子(—H)和R基(—R),图①不符合氨基酸结构通式,即图①不是氨基酸。(2)图②的多肽为四肽,是由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形成的,由此形成3个肽键,其中构成该四肽的氨基酸有3种,此多肽中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目分别是1个和2个。【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是氨基(—NH2)、羧基(—COOH)、氢原子(—H)和R基(—R);图①不符合氨基酸结构通式,即图①不是氨基酸,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图②的多肽为四肽,是由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形成的,由此形成3个肽键,四肽彻底水解成氨基酸时,3个肽键需要断裂,需要3个水分子,B正确;C、图②的多肽为四肽,是由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形成的,由此形成3个肽键,其中构成该四肽的氨基酸有3种(有两个氨基酸的R基都是-CH3),此多肽中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目分别是1个和2个,C错误;D、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经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D错误。故选B。9.下列各选项中,不符合概念图中关系的是()A.①表示生物类型,②~④分别表示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B.①表示脱氧核苷酸,②~④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C①表示酵母菌,②~④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D.①表示生物膜系统,②~④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答案】B【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①表示生物类型,生物可分为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A正确;B、①表示脱氧核苷酸,②~④分别表示含氮碱基、脱氧核糖、磷酸,B错误;C、①表示酵母菌,为真核生物,②~④可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C正确;D、①表示生物膜系统,②~④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D正确。故选B。10.下列对于细胞结构功能和实验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主要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乙图是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能说明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与细胞核有关C.丙图为细胞核的结构示意图,①为核膜,含有四层磷脂分子,具有选择透过性D.丙图③为染色质,细胞分裂时变为染色体,染色体和染色质是细胞在不同时期存在的两种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一)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①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②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③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二)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详解】A、甲图中,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随血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主要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B、乙图是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将受精卵分为有核一半和无核的另一半,一开始含有细胞核的一半能够进行分裂分化,不含有细胞核的一半不能进行分裂分化,但将一个细胞核挤到无核的另一半时,这一半也会开始分裂分化,说明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与细胞核有关,B正确;C、丙图为细胞核的结构示意图,①为核膜,为双层膜,含有四层磷脂分子,具有选择透过性,C正确;D、丙图③为染色质,细胞分裂时变为染色体,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态,D错误。故选D。1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B.催化剂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C.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有可能相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pH为无关变量D.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等都是通过影响酶活性从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答案】C【解析】【分析】1、酶:(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为RNA;(2)酶的特性:酶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得酶永久失活)。(3)酶在细胞内外、生物体内外均可发挥催化作用。(4)酶的催化作用机理: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是提供能量。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酶的抑制剂等。【详解】A、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特性,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如用淀粉+淀粉酶作为实验组,淀粉+蛋白酶作为对照组)也可以是底物的种类(如用淀粉+淀粉酶作为实验组,蛋白质+淀粉酶作为对照组),A错误;B、酶的高效性是酶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酶和无机催化剂),不是酶的浓度,B错误;C、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有可能相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pH为无关变量,C正确;D、酶浓度、底物浓度是通过影响酶和底物的接触面积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酶浓度、底物浓度不会影响酶活性,D错误。故选C。12.下列有关科学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罗伯特森根据在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结构,提出了细胞膜模型的假说B.建构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C.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D.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答案】D【解析】【分析】1.归纳法是指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也就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2.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详解】A、罗伯特森根据在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结构,提出了细胞膜模型为静态统一结构的假说,A正确;B、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B正确;C、细胞学说的提出并没有建立在将所有细胞观察完全观察完的基础上,因此细胞学说的提出使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C正确;D、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采用了荧光标记法,D错误。故选D。13.如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③是内膜向内折叠形成的基粒,为酶的附着提供了位点B.②处产生CO2和[H],③处消耗O2和[H]C.②处有分解葡萄糖和丙酮酸的酶D.①②③处均能合成ATP【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题图分析:图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①表示线粒体外膜,②表示线粒体基质,③表示线粒体内膜。【详解】A、③是内膜向内折叠形成的嵴,其上有基粒,增加了内膜面积,为酶的附着提供了更多的位点,A错误;B、②处为线粒体基质,该处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此处产生CO2和[H],③处为线粒体内膜,其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O2和[H],B正确;C、②处为线粒体基质,有丙酮酸酶,分解葡萄糖的酶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D、①为线粒体外膜,该处没有ATP产生,②③处分别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均能合成ATP,D错误。故选B。14.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内共生起源假说”认为:线粒体是由原始真核细胞吞噬需氧型细菌演化而成的,而叶绿体则是由原始真核细胞吞噬蓝细菌演化成的。下列叙述不支持该假说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少量的核糖体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与细菌相似的DNA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两层膜的细胞器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蛋白质绝大多数由细胞核指导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脊,脊上有基粒;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详解】A、原核细胞含有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核糖体,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A错误;

B、原核细胞含有环状的DNA,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环状的DNA,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B错误;

C、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原核细胞具有单层细胞膜,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原核细胞后,形成囊泡,如果原核细胞特化成线粒体或叶绿体,也具有双层膜结构,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双层膜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C错误;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蛋白质绝大多数由细胞核指导合成,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不支持“内共生起源假说”,D正确。

故选D。15.下列有关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CO2与H2O的生成发生在不同阶段B.该细胞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合成ATPC.若适当提高马铃薯块茎贮藏环境中的O2浓度会降低酒精的生成量D.研究马铃薯块茎细胞消耗O2量和生成CO2量的比值可确定呼吸方式【答案】A【解析】【分析】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3、无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详解】A、该细胞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生成CO2,第三阶段产生水,A正确;B、该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小部分用于合成ATP,B错误;C、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生成乳酸,C错误;D、如果以葡萄糖为底物,无氧呼吸没有O2消耗,也没有CO2的生成,而有氧呼吸中O2的消耗量和CO2量的比始终是1:1,因此无法通过这两种气体的量来确定细胞的呼吸方式,D错误。故选A。1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子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各个组织中的重要金属酶,SOD分子含两条或四条肽链,其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SOD是唯一能特异性消除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自由基O2-的抗氧化酶,SOD能催化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转化为H2O2与O2,进而减缓生物体的衰老,可作为药用酶使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去除SOD的活性中心金属离子后,不改变SOD的结构,也不影响SOD的功能B.SOD是由单体构成的多聚体,属于生物大分子C.SOD作用原理是给自由基提供活化能,促进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转化为H2O2与O2D.SOD口服后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直接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并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①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无需能量和载体蛋白;②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无需能量;③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④胞吞、胞吐: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需要能量。【详解】A、去除SOD的活性中心金属离子后,会改变SOD的结构,导致SOD的功能改变,A错误;B、SOD分子含两条或四条肽链,是由氨基酸构成的多聚体,属于生物大分子,B正确;C、SOD是超氧化物歧化酶,酶只有催化作用,C错误;D、SOD是生物大分子,大分子不能通过主动运输吸收,D错误。故选B。17.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多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在O2充足时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C.酵母菌只有在缺氧的条件下,其细胞质基质中才能形成ATPD.肌细胞中ATP转化为ADP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放能反应的发生【答案】B【解析】【分析】许多吸能反应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许多放能反应与ATP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用来为吸能反应直接供能。【详解】A、能量的大量供应是靠ATP和ADP之间的迅速转化实现的,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并不多,A错误;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因此O2充足时也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B正确;C、酵母菌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也形成ATP,C错误;D、肌细胞中ATP转化为ADP的过程释放能量,所以往往伴随着吸能反应的发生,D错误。故选B。18.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答案】C【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作用机理: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pH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应控制相同且适宜,而缓冲液能够起到维持反应液的pH恒定的作用,因此需最先加入;酶具有高效性,所以在控制pH恒定的条件下,应先加底物后加酶,让酶促反应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根据题干信息“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所以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在调整pH后,加入酶,即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正确。故选C。19.如图所示为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D”代表ADP,"T"代表ATP,"E”代表能量B.ATP中的“A”与RNA中的碱基A含义相同C.原核细胞中也可以发生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D.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为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D物质为ADP,T代表的物质为ATP,E为能量。【详解】A、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D”代表ADP,"T"代表ATP,"E”代表能量,A正确;B、ATP中的A是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RNA中的A只是腺嘌呤,B错误;C、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有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这是细胞的统一性之一,C正确;D、通过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能量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D正确。故选B。20.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利于维持膜内外某些离子的浓度差B.细胞膜内外小分子物质的浓度差决定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向C.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了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D.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该过程不消耗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利于维持膜内外某些离子的浓度差,如钠离子外多内少,钾离子内多外少,A正确;B、细胞膜内外小分子物质既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也可以顺浓度梯度运输,B错误;C、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运输不消耗能量,C错误;D、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A。21.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答案】D【解析】【分析】呼吸底物是葡萄糖时,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量;若只进行无氧呼吸,当呼吸产物是酒精时,生成的酒精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详解】A、若二氧化碳的生成量=酒精的生成量,则说明不消耗氧气,故只有无氧呼吸,A正确;

B、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B正确;

C、若只进行无氧呼吸,说明不消耗氧气,产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

D、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若无氧呼吸产酒精,则消耗的氧气量小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若无氧呼吸产乳酸,则消耗的氧气量=二氧化碳的生成量,D错误。

故选D。22.相同条件下放置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装置均需要置于黑暗条件下进行反应B.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I处的CO2C.应让Ⅱ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与Ⅲ连接D.装置乙中石灰水的混浊程度高于装置甲【答案】C【解析】【分析】1、实验中的变量:(1)自变量:是否有氧气。(2)因变量: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滴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的颜色变化等。(3)无关变量:酵母菌以及培养液的用量、培养时间、温度等。2、此实验为对比实验,两组实验均为实验组。3、进行实验前必须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因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不能全部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导致实验失败。4、乙组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瓶内的O2消耗完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详解】A、酵母菌在光照和黑暗中均可进行细胞呼吸,且光照不影响细胞呼吸,故两个装置均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进行,A错误;B、装置甲是进行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的实验装置,其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确保进入I处没有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CO2只来自酵母菌的有氧呼吸,B错误;C、装置乙(无氧呼吸装置)中应让Ⅱ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彻底消耗其中的氧气,形成无氧环境,然后再与Ⅲ连接,C正确;D、该实验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装置乙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有机物分解不彻底,产生的CO2少,与装置甲(有氧呼吸)相比,Ⅲ处石灰水混浊程度低于装置甲中的石灰水,D错误。故选C。23.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细胞呼吸,实验设计如下。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侧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组右侧液面高度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细胞呼吸时O2的消耗量B.乙组右侧液面高度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细胞呼吸时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C.甲组右侧液面升高,乙组右侧液面高度不变,说明微生物可能只进行有氧呼吸D.甲组右侧液面高度不变,乙组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组中的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氧气的消耗量;乙组中放置的是蒸馏水,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甲组右管液面升高,说明消耗了氧气;乙组不变,说明消耗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综合两组实验,说明微生物只进行需氧呼吸;如果甲组右管液面不变,乙组下降,说明微生物没有消耗氧气,但产生了二氧化碳,说明微生物进行了酒精发酵。【详解】A、甲组实验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有氧呼吸过程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氧气的消耗量,A正确;B、乙组实验装置中无NaOH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B正确;C、甲组右管液面升高,说明细胞呼吸消耗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乙组不变,说明氧气的消耗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因此微生物可能只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D、甲组右管液面不变,说明微生物不消耗氧气,即进行无氧呼吸,乙组下降,说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因此微生物进行酒精发酵,不是乳酸发酵,D错误。故选D。24.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如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的目的不恰当的是()选项应用措施目的A种子储存晒干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强度B乳酸菌制作酸奶先通气,后密封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C水果保鲜零度以上低温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D栽种农作物疏松土壤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无机盐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1、如果种子含水量过高,呼吸作用加强,使贮藏的种子堆中的温度上升,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使种子的品质变坏。2、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蔬菜、水果。3、农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加强根部的有氧呼吸,保证能量供应,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详解】A、种子的贮藏,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处于风干状态,从而使呼吸作用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正确;B、乳酸菌厌氧菌,制作酸奶时应密封,B错误;C、水果保鲜的目的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所以低温是最好的方法,可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但温度不能太低,否则会冻坏水果,C正确;D、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从而为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D正确。故选B。25.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步骤是得出预期结果的关键。下列生物学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错误的是()A.检测梨汁中的还原糖,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注入待测样液中后水浴加热B.观察番薯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先用低倍镜找到需要观察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滴入质量浓度为3g/ml的蔗糖溶液,使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和中央液泡的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D.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可用斐林试剂检测【答案】C【解析】【分析】还原糖的鉴定:加入组织样液后,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注入),进行水浴加热,观察试管颜色变化,如果出现砖红色沉淀即待测样品中含有还原糖。【详解】A、斐林试剂可检测还原糖,实验条件是水浴加热,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可出现砖红色沉淀,A正确;B、低倍镜视野范围比高倍镜要大,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找到物像,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B正确;C、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在低倍镜下观察细胞和中央液泡的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C错误;D、淀粉和蔗糖水解均可以产生葡萄糖,可通过斐林试剂检测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从而判断是否被酶水解,D正确。故选C。二、多选题(共10分,每小题2分)26.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有()A.酶在强酸、强碱和高温条件下均可变性失活B.酶都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C.ATP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D.人的心肌细胞中,ATP的合成速度远远大于分解速度,从而保证心肌细胞有充足能量【答案】ABCD【解析】【分析】生物体中直接能源物质是ATP,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和淀粉是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脂肪的元素组成均为C、H、O,糖类的元素组成一般为C、H、O,蛋白质主要元素组成为C、H、O、N。【详解】A、胃蛋白酶(存在于呈酸性的胃液中)在强酸环境下并没有变性失活,A错误;B、蛋白质类型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但有的酶本质为RNA,合成场所主要是细胞核,B错误;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C错误;D、人的心肌细胞中,ATP的合成与水解是一个迅速转化的动态平衡过程,从而保证心肌细胞有充足能量,D错误。故选ABCD。

27.渗透作用是水等溶剂分子从其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扩散的现象。如图为一渗透装置(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图中蔗糖溶液浓度为0.5g/ml),初始时漏斗与烧杯中的液面齐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达到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B.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时,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C.若将烧杯中的清水换成0.5g/ml的葡萄糖溶液,则漏斗内液面高度不变D.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吸水肯定会涨破【答案】ACD【解析】【分析】渗透作用:指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详解】A、达到渗透平衡时,漏斗内溶液浓度高于烧杯中的浓度,A错误;B、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时,细胞壁具有全透性,细胞液发生吸水或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B正确;C、若将烧杯中的清水换成0.5g/ml的葡萄糖溶液,因为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蔗糖小,所以葡萄糖溶液单位体积中的溶质颗粒比蔗糖溶液多,浓度更高,半透膜两侧初始浓度差更大,因此平衡时漏斗内液面会更高,C错误;D、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但吸水不一定会涨破,D错误。故选ACD。28.图1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图2表示细胞呼吸时气体交换的相对值的情况,图3表示氧气浓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某些植物细胞中可以同时发生图1所示的所有过程B.图3中不能表示氧气浓度对人体呼吸速率的影响C.图3中C点时细胞的呼吸方式与图2中氧浓度为d时一致D.图2中氧气浓度为d时,细胞中能通过图1所示①②过程产生CO2和H2O【答案】B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消耗有机物、氧气、水,生成二氧化碳、水,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消耗有机物,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释放少量能量。【详解】A、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时只能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只产生乳酸,A错误;B、图3氧气浓度为0时,依旧有二氧化碳的释放,说明此时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酒精,而人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所以图3中不能表示氧气浓度对人体呼吸速率的影响,B正确;C、图2中d点二氧化碳释放量等于氧气吸收量,如果对应图3生物,此时应只存在有氧呼吸,但图3中C点对应的是低氧环境,此时既有无氧呼吸也有有氧呼吸,C错误;D、图2中d点二氧化碳释放量等于氧气吸收量,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者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因此细胞中能通过图1所示①②有氧呼吸过程产生CO2和H2O,D正确。故选BD。29.将苹果储藏在密闭容器中,较长时间后会闻到酒香。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O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如下表所示(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氧浓度/%abcdeCO2产生速率/(mol·min﹣1)1.21.01.31.63.0O2消耗速率/(mol·min﹣1)00.50.71.23.0A.氧浓度为a时,苹果的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氧浓度为c时,苹果产生酒精的速率为0.6mol·min﹣1C.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4用于酒精发酵D.CO2的产生速率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颜色深浅来表示【答案】CD【解析】【分析】1、苹果的有氧呼吸,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大量)。2、苹果的无氧呼吸,反应式为: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能量(少量)。3、只有有氧呼吸才消耗氧气,所以只要消耗氧气,植物细胞就一定进行了有氧呼吸。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如果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说明多出来的二氧化碳是无氧呼吸产生的。如果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所以依据O2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判断: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②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有氧呼吸;③O2吸收量<CO2释放量→两种呼吸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无氧呼吸。【详解】A、氧浓度为a时,苹果的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0,表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此时苹果的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A正确;B、氧浓度为c时,苹果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1.3-0.7=0.6mol·min-1,而C2H5OH的量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也为0.6mol·min-1,B正确;C、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1.2mol·min-1,消耗的葡萄糖为0.2mol·min-1;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0.4mol·min-1,消耗的葡萄糖为0.2mol·min-1,故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2用于酒精发酵,C错误;D、CO2的产生速率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来表示,D错误。故选CD。30.下图是与酶有关的曲线(无关变量是适宜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B点出现的原因是底物消耗完了B.甲图A点对应的温度是最适宜的酶保存温度C.乙图中B点出现的原因是底物消耗完了D.丙图适当提高温度,B点将向右上方移动【答案】ABD【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在底物充足,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酶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但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详解】A、甲图是产物积累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B点产物的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温度过高,导致酶变性失活,A错误;B、酶应该在低温下进行保存,而图甲中A点酶促反应速率较大,证明温度适宜酶促反应进行,不是保存酶制剂的适宜温度,B错误;C、乙图是产物积累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当曲线达到最大值时,意味着反应物被消耗尽了,C正确;D、丙图是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图,由于无关变量是适宜的,则丙图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适当提高温度,反应速率下降,B点将向左下方移动,D错误。故选ABD。第II卷(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共40分)31.下图是生物体内4类有机物的组成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小麦种子细胞中的物质c包含____________;相同质量的a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耗氧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__。(2)在人体细胞的线粒体中,物质d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上,d与e的元素组成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人体细胞膜上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能调节膜的流动性,增强膜的稳定性,据其性质判断,其分布与膜蛋白分布形式____________(填“基本相同”或“不同”)。(3)在人体内,组成蛋白质的物质b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在生物体细胞中,121个物质b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某种多肽链,该多肽链含5个甘氨酸(其R基为-H),分别位于第26、71、72、99、121位。肽酶E1专门水解甘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则该肽链经E1完全作用后产生的物质中,至少有____________个羧基。(4)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是e,进入人体后可被免疫细胞吞噬并水解,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有__________种。【答案】(1)①.纤维素、淀粉②.脂肪(2)①.线粒体内外膜②.一定③.不同(3)①.②.5

(4)6

【解析】【分析】糖类包括多糖、二糖和单糖,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不都有甜味,比如纤维素,有甜味的物质不一定是糖,比如木糖醇。生物体中直接能源物质是ATP,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和淀粉是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脂肪和糖类元素组成均为C、H、O,蛋白质主要元素组成为C、H、O、N。核酸分为DNA和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功能;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具有转运、催化、翻译模板等功能。【小问1详解】a为糖类,包含单糖、二糖和c多糖,植物细胞(小麦种子细胞)中的多糖包含纤维素和淀粉。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耗氧量较多的是脂肪,因为脂肪的O含量远低于糖类,而H含量相对更高,因此耗氧量更多。【小问2详解】脂质包括脂肪、固醇、d磷脂,在线粒体中,磷脂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内膜和外膜上。d磷脂元素为C、H、O、N、P,e为RNA,元素也为C、H、O、N、P,所以二者元素组成一定相同。胆固醇能调节膜流动性,增强膜的稳定性;蛋白质镶嵌、贯穿细胞膜,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物质跨膜运输等,因此胆固醇分布与膜蛋白分布形式不同。【小问3详解】在人体内,组成蛋白质的物质b为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当该多肽链121位氨基酸末端为游离的羧基时,肽酶E1水解后,产物有1-26、27-71、72、73-99、100-121五种,因此至少有5个游离的羧基。【小问4详解】e为RNA,RNA彻底水解产物有四种含氮碱基、磷酸和核糖共6种。32.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都与环境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图1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葡萄糖和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图3为肠腔中的葡萄糖通过SGLT1载体蛋白和GLUT2载体蛋白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转运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组成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细胞向肠腔一侧形成较多微绒毛的作用是___________。(2)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膜蛋白D具有催化功能,可将蔗糖分解成________。(3)分析图2可知,葡萄糖和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4)与通过GLUT2载体蛋白运输葡萄糖相比,通过SGLT1载体蛋白运输葡萄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答案】(1)①.脂质(磷脂)和蛋白质②.增加细胞膜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消化酶的分泌(2)葡萄糖和果糖(3)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易化扩散)(4)通过SGLT1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运输葡萄糖;需要消耗能量;运输葡萄糖速率较低【解析】【分析】①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无需能量和载体蛋白;②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无需能量;③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④胞吞、胞吐:需要能量。【小问1详解】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磷脂)和蛋白质。物质吸收和分泌都与细胞膜有关,细胞向肠腔一侧形成较多微绒毛,使得细胞膜面积大大增加,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消化酶的分泌。【小问2详解】蔗糖为二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脱水缩合形成,因此膜蛋白可将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小问3详解】分析图2可知,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而且需要载体蛋白,钠离子顺浓度梯度运输,也需要载体蛋白,所以葡萄糖为主动运输,钠离子为协助扩散。【小问4详解】氧气浓度与有氧呼吸相关,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可供应包括主动运输在内的各项生命活动,由图3可知,葡萄糖通过SGLT1载体蛋白的跨膜运输受到氧气浓度影响,说明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通过GLUT2载体蛋白的跨膜运输不受氧气浓度影响,说明为协助扩散;而且由图还可知,通过SGLT1载体蛋白运输葡萄糖速率相对更低。33.如下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甲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请分析回答以下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