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学考达标练进阶训练第一层学问点一戊戌维新运动1.(改编)自秦汉以来,士大夫以为法制是祖宗的法制,先圣先贤的法制,历代相传,决不行变更。康有为知道非先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变法就无从下手。为打破“思想的难关”,康有为()A.发动“公车上书”B.出版《孔子改制考》C.创办了《时务报》D.领先冲破“天朝上国”观念束缚2.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假如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起先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A.实行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学问点二义和团运动3.有义和团揭帖写道:“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义和团这种激扬的心情主要来自()A.朴实的爱国热忱B.对社会冲突的科学分析C.学问分子的宣扬D.对清朝政府的正确相识4.下图为近代中国某团体用于联络、传递消息的信物拓片。该团体的抗争()A.以维护清廷的统治为核心目标B.是迫于八国联军侵华的自发反抗C.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客观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学问点三八国联军侵华和民族危机的加深5.如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A.《南京条约》签订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D.《辛丑条约》签订6.1900年6月,盛宣怀与列强驻沪领事实行会议。《东南互保约款》是这次中外交涉的重点,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爱护;长江及苏杭各国商民、教士、产业由督抚爱护;各国兵轮水手不行登岸;各国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若引起动乱,中国不认赔偿等。这些规定()A.反映东南督抚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卖国B.有效防止了义和团运动向南扩展C.是东南督抚与帝国主义妥协斗争的产物D.增加了东南督抚对清廷的向心力7.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②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借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③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④(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同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选考高分练进阶训练其次层8.戊戌维新派通过使“人”民族化、“契约”法纪化、“个人”集体化、“权利”义务化的方式改造西方“人权”理论,建立了新的“民权”说。这一理论()A.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B.试图通过“限制”民权来争取民族独立C.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D.成为“限制”君权推动维新变法的基础9.光绪帝之死,历来众说纷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光绪生前诊病的脉案特别具体,从中可以断定光绪因病死亡。又据《清宫档案揭秘》记载,1980年通过化验光绪的颈椎和头发,发觉无中毒现象。现在高科技手段则检测出光绪体内有砷中毒现象。据此可以得出()A.原始档案比探讨文献更接近历史事实B.历史探讨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探寻真相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确认客观事实10.(改编)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觉“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A.维新运动遭到人民的反对B.列强侵略加剧C.政局改变快速D.西学深化民心11.(改编)《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输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输河差不多就成为明日黄花。这种现象()A.体现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推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深层缘由D.列强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12.八国联军初入北京时,内部分歧较大,俄国支持李鸿章与慈禧,英、德则不承认慈禧的政权。德国主见先将重要祸首(主要指慈禧)交出,再行议和。最终,列强仍以慈禧政府为交涉对象。出现这种转变的主要缘由在于()A.联军内部彼此猜疑的加剧B.中国人民抗拒力气的显现C.国内外反动势力勾结起先D.慈禧政府统治秩序的复原13.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某探讨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对社会的影响的几段史料。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慈禧)太后抓住美国公使夫人的手抽泣哽咽说,进攻使馆是极大的错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在德军驻守区域,商店重新更名为“德昌”“德兴”“德隆”的比比皆是。▲1898年,梁启超等上书请废八股,时人闻之,如丧考妣并拟殴上书人。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没有遭到任何抗拒……A.中外起先公开勾结B.民族危机日益加深C.美德联合镇压义和团D.帝国主义限制了全中国14.有学者认为,在《辛丑条约》谈判期间,清政府代表分别有军机大臣荣禄、“全权大臣”李鸿章和东南督抚张之洞三个派别,三者之间冲突重重。为了平衡相互之间的关系,不惜以牺牲条款利益为代价。该学者强调的是()A.中心集权遭到挑战B.东南经济实力增加C.专制体制腐朽至极D.民族意识尚未形成15.(改编)从隋朝起先的科举制在中国持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材料二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渐渐兴办,这些无疑须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须要众多的具有新学问的老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很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须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明显,科举制无法培育、选拔这类新式人才。——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争论的目的。(2)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加以评述。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学考达标练1.答案:B解析: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将孔子视为改革的先锋,打破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变法的思想禁锢,B项正确;“公车上书”是将维新思想转变为政治运动,解除A项;创办《时务报》是梁启超等人,解除C项;D项是林则徐等人的贡献,解除。2.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他认为假如变法是可以从上到下实行,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完备无缺的。但事实上变法是须要得到社会力气广泛支持的,而戊戌变法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所以最终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故选D项;戊戌变法的缺陷主要是没有广泛的社会支持,而非自上而下的变法方式,解除A项;依据“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可知,变法措施并不是贪大求全,解除B项;这个外国人并没有指出缺乏思想动员的缺陷,解除C项。3.答案:A解析: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义和团运动兴起,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义和团的激扬心情体现了朴实的爱国热忱,故选A项。4.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信物拓片上的“庚子”“保清灭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保清灭洋”,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虽然失败,但义和团运动对外来侵略的反抗客观上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的核心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解除A项;义和团运动威逼到列强在华利益,干脆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斗争,解除B项;义和团运动主要体现了近代中国的保守势力,盲目排外,不能推动近代化,解除C项。故选D项。5.答案:D解析:第一次鸦片斗争战败后,中英签署了《南京条约》,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英国,故A项错误;中国西南门户被迫开放是中法斗争的结果,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法国,故B项错误;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是中日甲午斗争的结果,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日本,故C项错误;结合图片有美、英、日、法的国旗,明显显示的侵略国家包括英、法、美、日等国,可知这次“战事”应当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斗争,斗争结束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故D项正确。6.答案:C解析:材料中“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爱护”反映出东南督抚同帝国主义妥协的一面,“长江及苏杭各国商民、教士、产业由督抚爱护;各国兵轮水手不行登岸”表明,这次中外交涉在维护东南地区稳定的前提下,作出了有利于中国方面的规定,有利于阻挡列强大举入侵长江流域,体现了与帝国主义斗争的一面,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义和团运动的扩展问题,B项错误;1900年6月,在清廷与列强交战之际,《东南互保约款》的签订使清廷的地方限制力减弱,体现了东南督抚与清廷的离心力增加,D项错误。故选C项。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力。①出自1901年的《辛丑条约》;②出自1842年的《南京条约》;③出自1860年的《北京条约》;④出自1895年的《马关条约》。故选C。选考高分练8.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维新派用民族化、法纪化、集体化、义务化的方式改造西方“人权”理论,这种新的“民权”说肯定程度上背离了西方“人权”理论解放、扩大人权的本义,相较而言,体现了对民权的限制,其目的是更好地与中国国情结合,便于推动维新变法,争取民族独立,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解除A项;材料主旨并没有体现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解除C项;材料主旨并不是限制君权,解除D项。故选B项。9.答案:B解析:依据原始档案光绪帝因病而亡,没有中毒现象,但现代高科技手段却检测出有中毒现象,这表明采纳多学科交叉探讨的方法,坚持孤证不立的原则,才能进一步探寻历史真相,故选择B项;原始档案由于受阶级和个人主观的限制,也有肯定的主观色调,须要对史料进行考证和辨伪,解除A项;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是我们探讨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解除C项;文献史料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记录者的个人主观的限制,解除D项。10.答案:C解析:1898年是戊戌变法之时,此时维新派宣扬维新思想,主见废除传统的八股取士,所以书商慨叹废除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但戊戌变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失败,维新思想受到打击,所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又面临亏损。因此这种改变可以反映出当时政局的快速改变,故选C项;维新运动缺乏群众基础,不等同于遭到人民的反对,而是遭到顽固派的剧烈反对,解除A项;依据该书商的经验并不足以说明列强的侵略加剧,解除B项;清末西学尚未深化人心,D项说法过于夸张,解除。11.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造成中国自然经济渐渐解体,原有生产者失业,给中国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困难,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深层缘由,故选C;A、B两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解除;铁路的铺设属于资本输出,解除D。12.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八国联军最初的看法分歧反映出列强对华统治策略之争,是接着瓜分中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还是扶植清政府,利用清政府实现其在华利益的最大化。而“仍以慈禧政府为交涉对象”信息表明,列强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幻想破灭,而根本缘由是其相识到了中国人民强大的抗拒力气,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列强的看法趋于一样,而非猜疑加剧,故解除A项;C项中“起先”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解除;慈禧政府统治秩序的复原是列强看法转变的结果,而非缘由,故解除D项。13.答案:B解析:材料“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德昌”“德隆”“停止参与反帝地区的科考”等信息说明的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加深,B项正确;中外反动势力起先勾结是在其次次鸦片斗争后,解除A项;义和团运动是被八国联军镇压的,解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故选B项。14.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清政府内部的不同派别为了平衡相互之间的关系不惜牺牲国家利益,说明各派别完全不以国家利益为重,是专制体制腐朽的表现,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专制体制的腐朽,而非中心集权遭到挑战和东南经济实力增加,解除A、B项;材料内容和民族意识是否出现没有关系,解除D项。15.答案:(1)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实力。目的:改革科举制,培育好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2)西方: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允择优,符合西方同等观念。中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答二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好用人才培育和选拔的须要。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