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l(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家文化是一种植根于世代传承的家庭家族文化土壤、体现我们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文化,基本构成包括家训(家教)、家风、家礼、家德、家学和家史文化等,钱氏世家文化也是这些家文化元素的统一体。据检索,钱氏世家各个支脉的家谱中,多有家训族规,其中三篇家训是其典型代表。一是该家族姑祖吴越王钱缪的《武肃王八训》(以下简称《八训》),这是该家族最早的家训。家训总结了当时不少大族家教家风不良致使破家亡家的教训,告诫子孙睦亲齐家,仁和处世,尊祖敬宗,恪守家风。二是《武肃王遗训》(以下简称《遗训》),该家训是钱修临终前对子孙的嘱托。钱缪在介绍自己从军理政50余年经历后,告诫子孙体国恤民,“莫爱财无厌征收,毋图安乐逸豫,毋恃势力而作威,毋得罪于群臣百姓”。《遗训》将维护国家统一、使百姓免受干戈之苦的谆谆嘱托,民为邦本的意识和浓浓的家国情怀融入家训之中。三是广德钱氏前清举人钱文选辑录的《钱氏家训》。在继承家训的基础上,总结钱氏各族家庭教育实践经验,采辑历代先贤治家教子处世的格言警语修订而成,保留了《八训》和《遗训》的基本教化理念,是留给钱氏家族子孙的重要精神遗产,成为钱氏后人的人生行为指南。从钱武肃王的家训中,可见其家德文化优良。《八训》列举了江西钟氏养子不训、亡败其家,河中王氏、幽州刘氏兄弟自相鱼肉、构讼破家、子孙皆绝等家族的沉痛教训,告诫子孙“兄弟如手足”“兄弟相同上下和睦”。钱文选辑《钱氏家训》之“家庭”篇更强调“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该家族《埃山钱氏宗谱》中“治家”条也有云,“处家之道,当恩义兼至”“兄弟乃一体所分,全要休戚相关”等等。这种家德文化对子孙的成人成才起着重要作用。家风,是一个家族或家庭世代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的风气、风尚、风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良好家风一旦形成,就能使家人耳濡目染,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约束和激励子弟在家庭生活中继承父祖的优良品德和传统。钱氏世家尤其重视家风培育,武肃王《八训》和《遗训》中都强调,“绍续家风、宣明礼教,子孙若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破吾家门”,“坏我家风,须当鸣鼓而攻”。我国的家文化特别注重积累、传承,家学渊源使得子弟较早接受文化的开蒙教育,精湛的器物文化、艺术创作技能依靠家庭的代代相传,学术研究及其思想理论成果在家族后代子孙的传承中发扬光大。班彪与儿子班固、女儿班昭都是史学大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都是书法大家,苏洵与苏轼、苏辙父子都是文学大家。钱氏世家亦然,其家学传承的成功是家族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今天的中国,家庭虽然小型化了,但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依然是人们的生活场所和社会基本单位,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情感归宿。唐朝名相张九龄云:“治国之道,实由家治也。”全面梳理、汲取钱氏世家文化的积极成分,有利于促进家庭建设和家风培育。(摘自陈延斌《吴越钱氏世家文化及其时代价值》)材料二: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犹如无处不在的空气,弥漫在家庭的每个角落;犹如绵绵细雨,滋润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家风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个人和家庭层面说,家风影响着每个家庭、每个成员的生活,浸润着家庭成员的精神和心灵,对家庭中每个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生活方式等都有深刻影响;从社会和国家层面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国风的基础。什么样的家风才算好家风?如果说100个家庭有100个家风,那么也可以说100个好家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引领家庭成员向上向善。好家风就是要“积善”并且要谨防“积不善”,这是判断好家风的标准。好家风由家庭文化、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很多要素构成。向上向善的家庭具有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等良好美德与行为,向上向善的家庭会主动拒绝不良行为。有人认为家风是自家的事,“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但家风也要有家国情怀,要把个人发展、家庭发展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要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因此,好家风还要处理好“虚”与“实”“小家”与“大家”这两对关系,这才是好家风的模样。行为是家风的外部呈现,当我们描述某个家庭的家风时,常常会说一些具体行为,如“他们家爱运动,一家人经常去跑步”“他们家很友善,见面总是主动打招呼”“他们家挺懒,家门口从不打扫”……这些呈现出来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不同的家风,家风的内核是价值观,家风的外显是行为,价值观通过行为呈现出来,固定为习惯并传承下来,最终成为家风。建设良好家风要落到具体行动上,要先构建好和谐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要重视沟通,还要形成好的学习氛围,要更重视规则和习惯。(摘自孙宏艳《好家风要“有模有样”》)(1)下列对吴越钱氏人才辈出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祖吴越王钱银通过三篇家训总结了各大族的家教经验,并以此作为子孙行为的指南。B.吴越钱氏将民本意识和家国情怀融入家训,形成优良的家德文化,进而影响代代后人。C.吴越钱氏注重家风的培育,以优良家风来约束、激励子弟继承父祖的优良品德和传统。D.吴越钱氏特别注重家学传承,优良深厚的家学渊源使得子弟较早接受文化的开蒙教育。(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则材料都论述了“家风”,都认为优良的家风于家于国都有重要作用。B.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关注到了“好家风”既要“积善”,又要谨防“积不善”。C.同为说明“家风”,材料一运用下定义的方法,材料二运用比喻的方法。D.同为论证“家风”之重要性,材料一以引证为主,材料二以正反对比为主。(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费孝通《乡土中国》论述家庭:“‘家庭’这个社群是暂时性的。”B.曹雪芹《红楼梦》:“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C.傅雷《傅雷家书》:“在家中维持有条理的常规,使一切井井有条。”D.巴金《家》:“家隔开夜的恐惧,没有隔开夜。家隔开雨的寒冷,没有隔开雨。”(4)《礼记•大学之道》有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请结合材料一对这句话的涵义加以分析。(5)作为家庭中的晚辈,你可以为建设良好家风做些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掌声响起来张大愚他是一位拉二胡的流浪艺人,大约四五十岁。不知什么原因,失去了右小腿,行动全凭一副拐杖。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来的这座城市和为什么来这座城市——或许也没有人想知道。喧嚣的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谁顾得上去关注一个残疾艺人?又有多少人会静下心来细细聆听那种古老陈旧的声音呢?街边的小公园是他的寓所,公园的长椅是他的床榻,漫天的星河是他的衾被。两包方便面或者一份廉价的盖浇饭,就是他一天的膳食。他不修边幅,放任头发与胡须疯长,遮盖住大半张脸。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手中的二胡,选料考究,做工精细。紫檀的琴杆与琴筒,黄杨木的琴轴,琴筒蒙的是顶级的金花蟒皮。由于长时间地使用摩挲,琴体包了浆,泛着温润柔和的紫光。内行一看便知价格不菲。以他现在的收入,不知需要积攒多长时间才能置下这样的珍品。每次演奏完毕,他会从琴盒里取出一块干净的麂皮布,擦拭二胡的每一个部位,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琴盒里。他的动作认真细致,甚至有些虔诚。他的目光温软,像在注视着恋人。晚上,他会枕着琴盒入睡。他的梦里有二胡,二胡的梦里有他。他演奏的曲目很多,欢快的,抒情的,忧伤的,都游刃有余。最拿手的是《二泉映月》,曲调幽幽咽咽,仿佛被血和泪浸泡过——他应该是个有故事的男人。他坚持每天演奏两场,上下午各一场,每场两小时。与其他街头卖艺者不同,他是“绿色”演奏。没有麦克风,没有伴奏带,只有二胡本身的声音在空气中真实地游走。有一天,公园里来了一个卖唱的女孩,与他各据一角。女孩奇装异服,神情傲娇,瘦削的肩膀上斜挎着一把大大的吉他,面前支着麦克风,音响一开,激越高亢的歌声伴着砰砰的吉他声铺天盖地袭来,气势宏伟。但令人惊奇的是,二胡的声音总能从那震耳欲聋的声音里钻出来,清晰地传至每个人的耳鼓,像一条轻捷灵动的小鱼儿,在人们心里游那么几游。弹吉他的女孩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时尚,光鲜,激情四射,足以吸引更多的人驻足欣赏。一天下来,女孩的钱盒满满当当的。相比之下,他就显得更加落魄,甚至可怜。当然,这只是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想法而已,他自己内心未必这样认为——谁说这样就是可怜呢?可无论怎样,那个决定生存质量的钱盒里总是寥寥无几,却是不争的事实。我第一次听他的演奏,是在初夏的一天。时近黄昏,云舒霞卷,弯月初升。公园里行人寥寥,微风拂过,有二胡乐声飘来。公园不大,我绕过一座乱石堆叠的假山,就看见了他。他坐在一丛海桐灌木旁的木色长椅上,左手持琴,右手执弓,腰背自然挺直,标准的二胡演奏姿势。他拉的是《彩云追月》,曲调轻快流丽,我似乎能感觉到那些被奥数题纠缠而绷紧的神经在一根一根舒缓,熨帖极了。他的头仰起,双目微阖,神情温柔。我没有去想为什么一个流离落魄的流浪艺人会有这种表情,我只是单纯地被乐声吸引,甚至没有注意到他那条不健全的右腿。整个暑期,这座公园成了我有空必来打卡的地方。去的多了,他开始同我打招呼,让我报喜欢的曲名,并坚决拒收我的钱。我们从不深聊,一个神秘的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将去往何处的成年人,他的故事、他的内心世界,不是一个阅历尚浅的少年轻易可以触碰的。暑期最后一天,我又去了。暮夏时节,风里带了一丝秋意。看到我来了,他点头向我示意,然后问我想听什么。我说都可以,谢谢。他沉吟一下,说那就《二泉映月》吧。起势,运弓,顿挫流转,这个有故事的男人,在这个黄昏,开始了一场这个夏天以来最高水准的演奏。越来越多的人被乐声吸引过来,它细腻而又雄阔,伤怀而又悲悯,于暗色中隐现清明,于寂灭中萌发新生。它描摹的是一幅“长太息以掩涕”的人生长卷,同时又是我们所有人置身其中的有情世界。所有人安静地聆听着,过往岁月的浮光掠影纷纷在此刻翻涌上来,在心中百转千回。一曲结束,四野静寂,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止。他若有所思地怀抱着二胡,凝然不动,仿佛与天地相合。这是一场堪称大师级的演奏,不可复制。不知是谁长吁了一声,我回过神来。一个男人把一张百元纸币放进他的钱盒里,其他人纷纷效仿,往盒子里放钱,我也放了二十元。盒子满了,还有几张散落到地上。暮色将尽未尽,绛紫色微光在公园里流连。我心念一动,带头鼓起掌来,众人跟着鼓掌。掌声像子弹一样将他击中,他身体一震,神思回转,抬头看了看我,以及围聚的众人,目光深邃明亮。他从容地将二胡放进琴盒,撑着拐杖站了起来,向众人优雅地鞠了一躬,然后挺直腰身,矜持地微笑着。那一刻的他,仿佛双腿完好地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英姿勃发,光华灼灼。那是一场告别演出。那天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前三段从外貌、饮食等方面写出流浪艺人生活的艰难,引发了读者对他的一些疑惑,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对流浪艺人演奏完毕的动作、神态等进行了精细地刻画,凸显了其对于二胡的珍视、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与敬重。C.小说善用对比,例如无论卖唱的女孩的吉他声多么响亮,都不能完全掩住二胡的声音,这就突出了二胡声音之清越。D.小说前半部分指出流浪艺人最拿手的是《二泉映月》,最后又以此结束,不仅把故事推向了高潮,也有利于主题的揭示。(2)关于流浪艺人告别演出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看到“我”来,“他点头向我示意”,说明经历暑期我们已经达成了默契。B.他“怀抱着二胡,凝然不动”,说明此时他已完全沉浸在二胡的艺术世界里。C.关于本次演奏的乐声,既有对其的正面描写,也有听者反应等侧面烘托。D.“那天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说明流浪艺人已辗转他地弹奏二胡。(3)小说以“掌声响起来”为题目,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小说的“散文化”包括淡化情节、虚化人物、抒情性浓郁、语言有诗意有意境等方面。汪曾祺先生曾指出:“散文化是世界小说的一种趋势。”本篇小说符合这种趋势。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有怎样的“散文化”特征。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中书令石显专权,显友人五鹿充宗为尚书令,二人用事。房[注]尝宴见,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佞。”房曰:“知其巧佞而用之邪,将以为贤也?”上曰:“贤之。”房曰:“然则今何以知其不贤也?”上曰:“以其时乱而君危知之。”房曰:“若是,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幽、厉何不觉寤而更求贤,曷为卒任不肖以至于是?”上曰:“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房曰:“齐桓公、秦二世亦尝闻此君而非笑之;然则任竖刁、赵高,政治日乱,盗贼满山,何不以幽、厉卜之而觉寤乎?”上曰:“唯有道者能以往知来耳。”房因免冠顿首曰:“《春秋》纪二百四十二年灾异,以示万世之君。今陛下即位已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盗贼不禁,刑人满市,《春秋》所记灾异尽备。陛下视今为治邪,乱邪?”上曰:“亦极乱耳,尚何道!”房曰:“今所任用者谁与?”上曰:“然幸其愈于彼,又以为不在此人也。”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房曰:“明主宜自知之。”上曰:“不知也。如知,何故用之!”房曰:“上最所信任,与图事帷幄之中,进退天下之士者是矣。”房指谓石显,上亦知之,谓房曰:“已谕。”房罢出,后上亦不能退显也。臣光曰:人君之德不明,则臣下虽欲竭忠,何自而入乎!观京房之所以晓孝元,可谓明白切至矣,而终不能寤,悲夫!《诗》曰:“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孝元之谓矣!《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一》[注]房:京房,西汉学者,东郡顿丘人。汉元帝初元四年,举孝廉为郎,后任魏郡太守。(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B.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C.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D.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顿首,古代社交礼仪,跪拜礼之一。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轻于“稽首”。B.《春秋》,又称《春秋经》。是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C.帷幄,此处借指天子近侧或朝廷。与“运筹帷幄之中”中的“帷幄”一词含义相同。D.臣光曰,与《史记》中“太史公曰”类似。曰有议论、评论的意思,是一种史论形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帝在与京房探讨用人之道时说,只有治国有法的君王,才能依据往事预测未来。他认为齐桓公、秦二世都不是这样的人。B.元帝承认自己即位以来,世道已经很乱,但他又认为被任用的石显比竖刁、赵高他们贤明,世道昏乱的责任不在石显。C.房明确指出现在扰乱国家的就是石显,元帝也赞同他的看法,但最终也没有下定决心罢免石显的官职。D.司马光最后评论说,如果君王的德行不昌明,臣属虽然想竭尽忠心,却也不知从何入手。他认为元帝就是这样的君王。(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②人君之德不明,则臣下虽欲竭忠,何自而入乎!(5)文末司马光说“观京房之所以晓孝元,可谓明白切至矣”。京房是如何一步步劝导元帝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的诗与词,完成问题。柳絮唐•薛涛①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临江仙•咏絮薛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它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注】①薛涛: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陕西长安人,16岁沦为歌伎,曾与才子元稹私订终身,后两度被弃。(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絮》诗中“春风摇荡惹人衣”的“惹”字,以拟人手法写出杨花满含深情,纷纷扬,沾满游人衣裳的情状。B.《临江仙•咏絮》中第三句“蜂围蝶阵乱纷纷”的描写,暗示了词人面对“蜂围蝶阵”时内心纷乱的愁绪。C.《临江仙•咏絮》上阙状物,着力描写风吹柳絮、悠然起舞的情景;下阙言志,委婉抒写了词人的情志。D.这两首诗词虽然皆以柳絮为吟咏对象,却处处有“我”,托物言情,将物性我情水乳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2)两首诗词同为咏柳絮,却寄寓了不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说:“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暗含了类似的人们常常忘却历史之意。(2)《陈情表》用“,”两句表示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3)苏轼的作品中多有跟曹操的战船有关的句子,《赤壁赋》中的“”写出了曹军战船首尾相接、顺江而下的壮阔气势;《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则形象描画出曹军败于赤壁的战争画面。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①的文学艺术家。那么,文艺工作者如何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呢?我年轻时曾下乡务农。寒冬腊月的池塘边,见老农从刺骨的水中摸出一条鱼,一会儿又是一条……我好生奇怪,也学着摸。胳膊伸入水中,缓慢移动,碰到成群的鱼儿,它们并不逃跑,而是围着散发热度的手掌打转。此时,你只需和鱼不断接触亲近,逐渐拿捏到鳃后的恰当位置,慢慢上提,快出水时用力抓紧,全不费工夫。文艺创作就如这水中摸鱼。前些天我翻阅乔叶的长篇小说《宝水》。这是一部对乡村转型走文旅路线的每一个脚步,对旧传统与新生活的每一次纠缠,对本村人与外来客面对新农村巨变产生的种种心理波动都有深切体察、深刻感悟和生动描绘的展示乡村振兴的出彩之作。何以能如此?乔叶说:“对乡村的架空判断很像是②的论文,只有走到乡村内部去仔细端详,你才会知道,它蕴藏的其实是一部怎样丰沛丰满的小说。”总之,与山河大地相依相偎,与人民大众同心同行,创造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这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③的努力方向。(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进行简要分析。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工作狂”在某种意义上是心理问题。“工作狂”与“工作热情高”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①______,一般很难从工作中得到快乐,只是借助拼命工作求得某种“心理解脱”。此外,这些人在工作中还常常强迫自己做到“完美”,一旦出现问题或差错便羞愧难当、焦虑万分,却又可能将他人的援助拒之门外;而“工作热情高”的人都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②______,如出现失误既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懊恼不已,相反③______,同时也注意与同事和上司的协调、配合,因而人际关系相对融洽。调查显示,尽管“工作狂”的工作量要比“工作热情高”的人大得多,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明显不如后者。(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自己”与文中画线处的“自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铁锁见他说得很自己,也愿意受他的照顾,只是见他穿着军人的衣服,怕跟上当了兵。(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B.部队却胜利地冲了过去,自己伤亡很少,倒把敌人打死很多。(邓洪《山中历险记》)C.有些人说,光说谁开谁种,谁种谁收,有啥凭据呢?还是找找自己的老业地开着稳当。(李准《黄河东流去》)D.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钱锺书《围城》)(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度:言前定则不跲(jiá,受阻,结巴),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礼记中庸》人生就是无论你怎样计划,不同的时候仍然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或一致,或偏离。因此,没必要事事都预先计划好。——(日)中村恒子畅销书《人间值得》对于以上两种观点,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和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湖南省衡阳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教师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l(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家文化是一种植根于世代传承的家庭家族文化土壤、体现我们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文化,基本构成包括家训(家教)、家风、家礼、家德、家学和家史文化等,钱氏世家文化也是这些家文化元素的统一体。据检索,钱氏世家各个支脉的家谱中,多有家训族规,其中三篇家训是其典型代表。一是该家族姑祖吴越王钱缪的《武肃王八训》(以下简称《八训》),这是该家族最早的家训。家训总结了当时不少大族家教家风不良致使破家亡家的教训,告诫子孙睦亲齐家,仁和处世,尊祖敬宗,恪守家风。二是《武肃王遗训》(以下简称《遗训》),该家训是钱修临终前对子孙的嘱托。钱缪在介绍自己从军理政50余年经历后,告诫子孙体国恤民,“莫爱财无厌征收,毋图安乐逸豫,毋恃势力而作威,毋得罪于群臣百姓”。《遗训》将维护国家统一、使百姓免受干戈之苦的谆谆嘱托,民为邦本的意识和浓浓的家国情怀融入家训之中。三是广德钱氏前清举人钱文选辑录的《钱氏家训》。在继承家训的基础上,总结钱氏各族家庭教育实践经验,采辑历代先贤治家教子处世的格言警语修订而成,保留了《八训》和《遗训》的基本教化理念,是留给钱氏家族子孙的重要精神遗产,成为钱氏后人的人生行为指南。从钱武肃王的家训中,可见其家德文化优良。《八训》列举了江西钟氏养子不训、亡败其家,河中王氏、幽州刘氏兄弟自相鱼肉、构讼破家、子孙皆绝等家族的沉痛教训,告诫子孙“兄弟如手足”“兄弟相同上下和睦”。钱文选辑《钱氏家训》之“家庭”篇更强调“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该家族《埃山钱氏宗谱》中“治家”条也有云,“处家之道,当恩义兼至”“兄弟乃一体所分,全要休戚相关”等等。这种家德文化对子孙的成人成才起着重要作用。家风,是一个家族或家庭世代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的风气、风尚、风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良好家风一旦形成,就能使家人耳濡目染,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约束和激励子弟在家庭生活中继承父祖的优良品德和传统。钱氏世家尤其重视家风培育,武肃王《八训》和《遗训》中都强调,“绍续家风、宣明礼教,子孙若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破吾家门”,“坏我家风,须当鸣鼓而攻”。我国的家文化特别注重积累、传承,家学渊源使得子弟较早接受文化的开蒙教育,精湛的器物文化、艺术创作技能依靠家庭的代代相传,学术研究及其思想理论成果在家族后代子孙的传承中发扬光大。班彪与儿子班固、女儿班昭都是史学大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都是书法大家,苏洵与苏轼、苏辙父子都是文学大家。钱氏世家亦然,其家学传承的成功是家族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今天的中国,家庭虽然小型化了,但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依然是人们的生活场所和社会基本单位,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情感归宿。唐朝名相张九龄云:“治国之道,实由家治也。”全面梳理、汲取钱氏世家文化的积极成分,有利于促进家庭建设和家风培育。(摘自陈延斌《吴越钱氏世家文化及其时代价值》)材料二: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犹如无处不在的空气,弥漫在家庭的每个角落;犹如绵绵细雨,滋润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家风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个人和家庭层面说,家风影响着每个家庭、每个成员的生活,浸润着家庭成员的精神和心灵,对家庭中每个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生活方式等都有深刻影响;从社会和国家层面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国风的基础。什么样的家风才算好家风?如果说100个家庭有100个家风,那么也可以说100个好家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引领家庭成员向上向善。好家风就是要“积善”并且要谨防“积不善”,这是判断好家风的标准。好家风由家庭文化、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很多要素构成。向上向善的家庭具有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等良好美德与行为,向上向善的家庭会主动拒绝不良行为。有人认为家风是自家的事,“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但家风也要有家国情怀,要把个人发展、家庭发展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要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因此,好家风还要处理好“虚”与“实”“小家”与“大家”这两对关系,这才是好家风的模样。行为是家风的外部呈现,当我们描述某个家庭的家风时,常常会说一些具体行为,如“他们家爱运动,一家人经常去跑步”“他们家很友善,见面总是主动打招呼”“他们家挺懒,家门口从不打扫”……这些呈现出来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不同的家风,家风的内核是价值观,家风的外显是行为,价值观通过行为呈现出来,固定为习惯并传承下来,最终成为家风。建设良好家风要落到具体行动上,要先构建好和谐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要重视沟通,还要形成好的学习氛围,要更重视规则和习惯。(摘自孙宏艳《好家风要“有模有样”》)(1)下列对吴越钱氏人才辈出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始祖吴越王钱银通过三篇家训总结了各大族的家教经验,并以此作为子孙行为的指南。B.吴越钱氏将民本意识和家国情怀融入家训,形成优良的家德文化,进而影响代代后人。C.吴越钱氏注重家风的培育,以优良家风来约束、激励子弟继承父祖的优良品德和传统。D.吴越钱氏特别注重家学传承,优良深厚的家学渊源使得子弟较早接受文化的开蒙教育。(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两则材料都论述了“家风”,都认为优良的家风于家于国都有重要作用。B.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关注到了“好家风”既要“积善”,又要谨防“积不善”。C.同为说明“家风”,材料一运用下定义的方法,材料二运用比喻的方法。D.同为论证“家风”之重要性,材料一以引证为主,材料二以正反对比为主。(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CA.费孝通《乡土中国》论述家庭:“‘家庭’这个社群是暂时性的。”B.曹雪芹《红楼梦》:“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C.傅雷《傅雷家书》:“在家中维持有条理的常规,使一切井井有条。”D.巴金《家》:“家隔开夜的恐惧,没有隔开夜。家隔开雨的寒冷,没有隔开雨。”(4)《礼记•大学之道》有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请结合材料一对这句话的涵义加以分析。(5)作为家庭中的晚辈,你可以为建设良好家风做些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4)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解答】(1)A.“始祖吴越王钱缪通过三篇家训”错,从材料一“钱氏世家各个支脉的家谱中,多有家训族规,其中三篇家训是其典型代表”,始祖吴越王钱缪只有前两篇家训。故选:A。(2)D.“材料二以正反对比为主”错误,材料二在论述家风的重要性时并未涉及反面论述。故选:D。(3)A.旨在说明“家庭”社群是暂时性的,材料一并不涉及社群暂时性内容。B.旨在说明四大家族之间的密切关系,与材料一无关。C.说的是身为父亲的傅雷对儿子的教诲。这种教导与传承,便是傅雷家家风的体现,与材料一的观点一致。D.是指虽然作为房屋意义上的“家”有遮风避雨的功效,但却并没有让人心远离黑暗与寒冷,因而并不是家人内心寻求的精神归宿。这个层面上的“家”显然与材料中作为重要精神遗产的家风,是不匹配的。故选:C(4)“家风,是一个家族或家庭世代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的风气、风尚、风范”“今天的中国,家庭虽然小型化了,但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依然是人们的生活场所和社会基本单位,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情感归宿。唐朝名相张九龄云:‘治国之道,实由家治也’”可知,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建设好家庭,培育好家风,就能保障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遗训》将维护国家统一、使百姓免受干戈之苦的谆谆嘱托,民为邦本的意识和浓浓的家国情怀融入家训之中”“钱氏世家尤其重视家风培育,武肃王《八训》和《遗训》中都强调,‘绍续家风、宣明礼教,子孙若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破吾家门’,‘坏我家风,须当鸣鼓而攻’”可知,吴越王钱缪正是先修撰家训整顿家庭,后治理好他的国家,证明了“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道理。(5)“全面梳理、汲取钱氏世家文化的积极成分,有利于促进家庭建设和家风培育”可知,要多学习,了解并传承家庭中的优良传统。“建设良好家风要落到具体行动上,要先构建好和谐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要重视沟通,还要形成好的学习氛围,要更重视规则和习惯”可知,要多与父母沟通,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要多积善,重视规则和习惯,涵养自身品德。“家风也要有家国情怀,要把个人发展、家庭发展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要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可知,要把个人发展、家庭发展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家国情怀。答案:(1)A(2)D(3)C(4)①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建设好家庭,培育好家风,就能保障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②吴越王钱缪正是先修撰家训整顿家庭,后治理好他的国家,证明了“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道理。(5)①要多学习,了解并传承家庭中的优良传统。②要多与父母沟通,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③要多积善,重视规则和习惯,涵养自身品德。④要把个人发展、家庭发展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家国情怀。(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掌声响起来张大愚他是一位拉二胡的流浪艺人,大约四五十岁。不知什么原因,失去了右小腿,行动全凭一副拐杖。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来的这座城市和为什么来这座城市——或许也没有人想知道。喧嚣的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谁顾得上去关注一个残疾艺人?又有多少人会静下心来细细聆听那种古老陈旧的声音呢?街边的小公园是他的寓所,公园的长椅是他的床榻,漫天的星河是他的衾被。两包方便面或者一份廉价的盖浇饭,就是他一天的膳食。他不修边幅,放任头发与胡须疯长,遮盖住大半张脸。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手中的二胡,选料考究,做工精细。紫檀的琴杆与琴筒,黄杨木的琴轴,琴筒蒙的是顶级的金花蟒皮。由于长时间地使用摩挲,琴体包了浆,泛着温润柔和的紫光。内行一看便知价格不菲。以他现在的收入,不知需要积攒多长时间才能置下这样的珍品。每次演奏完毕,他会从琴盒里取出一块干净的麂皮布,擦拭二胡的每一个部位,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琴盒里。他的动作认真细致,甚至有些虔诚。他的目光温软,像在注视着恋人。晚上,他会枕着琴盒入睡。他的梦里有二胡,二胡的梦里有他。他演奏的曲目很多,欢快的,抒情的,忧伤的,都游刃有余。最拿手的是《二泉映月》,曲调幽幽咽咽,仿佛被血和泪浸泡过——他应该是个有故事的男人。他坚持每天演奏两场,上下午各一场,每场两小时。与其他街头卖艺者不同,他是“绿色”演奏。没有麦克风,没有伴奏带,只有二胡本身的声音在空气中真实地游走。有一天,公园里来了一个卖唱的女孩,与他各据一角。女孩奇装异服,神情傲娇,瘦削的肩膀上斜挎着一把大大的吉他,面前支着麦克风,音响一开,激越高亢的歌声伴着砰砰的吉他声铺天盖地袭来,气势宏伟。但令人惊奇的是,二胡的声音总能从那震耳欲聋的声音里钻出来,清晰地传至每个人的耳鼓,像一条轻捷灵动的小鱼儿,在人们心里游那么几游。弹吉他的女孩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时尚,光鲜,激情四射,足以吸引更多的人驻足欣赏。一天下来,女孩的钱盒满满当当的。相比之下,他就显得更加落魄,甚至可怜。当然,这只是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想法而已,他自己内心未必这样认为——谁说这样就是可怜呢?可无论怎样,那个决定生存质量的钱盒里总是寥寥无几,却是不争的事实。我第一次听他的演奏,是在初夏的一天。时近黄昏,云舒霞卷,弯月初升。公园里行人寥寥,微风拂过,有二胡乐声飘来。公园不大,我绕过一座乱石堆叠的假山,就看见了他。他坐在一丛海桐灌木旁的木色长椅上,左手持琴,右手执弓,腰背自然挺直,标准的二胡演奏姿势。他拉的是《彩云追月》,曲调轻快流丽,我似乎能感觉到那些被奥数题纠缠而绷紧的神经在一根一根舒缓,熨帖极了。他的头仰起,双目微阖,神情温柔。我没有去想为什么一个流离落魄的流浪艺人会有这种表情,我只是单纯地被乐声吸引,甚至没有注意到他那条不健全的右腿。整个暑期,这座公园成了我有空必来打卡的地方。去的多了,他开始同我打招呼,让我报喜欢的曲名,并坚决拒收我的钱。我们从不深聊,一个神秘的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将去往何处的成年人,他的故事、他的内心世界,不是一个阅历尚浅的少年轻易可以触碰的。暑期最后一天,我又去了。暮夏时节,风里带了一丝秋意。看到我来了,他点头向我示意,然后问我想听什么。我说都可以,谢谢。他沉吟一下,说那就《二泉映月》吧。起势,运弓,顿挫流转,这个有故事的男人,在这个黄昏,开始了一场这个夏天以来最高水准的演奏。越来越多的人被乐声吸引过来,它细腻而又雄阔,伤怀而又悲悯,于暗色中隐现清明,于寂灭中萌发新生。它描摹的是一幅“长太息以掩涕”的人生长卷,同时又是我们所有人置身其中的有情世界。所有人安静地聆听着,过往岁月的浮光掠影纷纷在此刻翻涌上来,在心中百转千回。一曲结束,四野静寂,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止。他若有所思地怀抱着二胡,凝然不动,仿佛与天地相合。这是一场堪称大师级的演奏,不可复制。不知是谁长吁了一声,我回过神来。一个男人把一张百元纸币放进他的钱盒里,其他人纷纷效仿,往盒子里放钱,我也放了二十元。盒子满了,还有几张散落到地上。暮色将尽未尽,绛紫色微光在公园里流连。我心念一动,带头鼓起掌来,众人跟着鼓掌。掌声像子弹一样将他击中,他身体一震,神思回转,抬头看了看我,以及围聚的众人,目光深邃明亮。他从容地将二胡放进琴盒,撑着拐杖站了起来,向众人优雅地鞠了一躬,然后挺直腰身,矜持地微笑着。那一刻的他,仿佛双腿完好地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英姿勃发,光华灼灼。那是一场告别演出。那天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小说前三段从外貌、饮食等方面写出流浪艺人生活的艰难,引发了读者对他的一些疑惑,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对流浪艺人演奏完毕的动作、神态等进行了精细地刻画,凸显了其对于二胡的珍视、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与敬重。C.小说善用对比,例如无论卖唱的女孩的吉他声多么响亮,都不能完全掩住二胡的声音,这就突出了二胡声音之清越。D.小说前半部分指出流浪艺人最拿手的是《二泉映月》,最后又以此结束,不仅把故事推向了高潮,也有利于主题的揭示。(2)关于流浪艺人告别演出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看到“我”来,“他点头向我示意”,说明经历暑期我们已经达成了默契。B.他“怀抱着二胡,凝然不动”,说明此时他已完全沉浸在二胡的艺术世界里。C.关于本次演奏的乐声,既有对其的正面描写,也有听者反应等侧面烘托。D.“那天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说明流浪艺人已辗转他地弹奏二胡。(3)小说以“掌声响起来”为题目,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小说的“散文化”包括淡化情节、虚化人物、抒情性浓郁、语言有诗意有意境等方面。汪曾祺先生曾指出:“散文化是世界小说的一种趋势。”本篇小说符合这种趋势。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有怎样的“散文化”特征。【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小说标题的作用需要从情节、人物、主旨等角度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根据名言或原理分析文本,需先对名言进行分析,再结合文本进行解释。【解答】(1)C.“对比”错误。吉他声很响亮,二胡声没有被掩住,这不是对比,而是正衬。故选:C。(2)D.“说明流浪艺人已辗转他地弹奏二胡”,此意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再也没见过”。故选:D。(3)首先,“掌声响起来”设置了悬念,谁的掌声,为什么而鼓掌?标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依据小说结尾“我心念一动,带头鼓起掌来,众人跟着鼓掌。掌声像子弹一样将他击中,他身体一震,神思回转,抬头看了看我,以及围聚的众人,目光深邃明亮”可知,标题与流浪艺人的最后一次演出收获的掌声相照应,使小说结构严谨。依据“越来越多的人被乐声吸引过来,它细腻而又雄阔,伤怀而又悲悯,于暗色中隐现清明,于寂灭中萌发新生。它描摹的是一幅‘长太息以掩涕’的人生长卷,同时又是我们所有人置身其中的有情世界。所有人安静地聆听着”“这是一场堪称大师级的演奏,不可复制”“我心念一动,带头鼓起掌来,众人跟着鼓掌”“那一刻的他,仿佛双腿完好地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英姿勃发,光华灼灼”,众人的掌声发自肺腑,是对这位艺人由衷的肯定和赞美,侧面突出了流浪艺人演艺水平之高;同时凸显了小说主题,表达了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及对其艺人的赞美。(4)小说并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以“我”的口吻叙写了一位流浪艺人的生活状况、与“我”的交流以及演奏技艺的高超,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却令人印象深刻,让人意犹未尽。依据“公园的长椅是他的床榻,漫天的星河是他的衾被。两包方便面或者一份廉价的盖浇饭,就是他一天的膳食”“他不修边幅,放任头发与胡须疯长,遮盖住大半张脸”“每次演奏完毕,他会从琴盒里取出一块干净的麂皮布,擦拭二胡的每一个部位,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琴盒里。他的动作认真细致,甚至有些虔诚。他的目光温软,像在注视着恋人。晚上,他会枕着琴盒入睡。他的梦里有二胡,二胡的梦里有他”可知,主人公呈现出浓郁的抒情气质,虽然生活窘困,却忠心于传统艺术。“公园的长椅是他的床榻,漫天的星河是他的衾被”“他的动作认真细致,甚至有些虔诚。他的目光温软,像在注视着恋人。晚上,他会枕着琴盒入睡。他的梦里有二胡,二胡的梦里有他”“时近黄昏,云舒霞卷,弯月初升”“一曲结束,四野静寂,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止。他若有所思地怀抱着二胡,凝然不动,仿佛与天地相合”,小说在语言上呈现出散文诗化的倾向,简洁、质朴、不渲染,又不失典雅。答案:(1)C(2)D(3)①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与流浪艺人的最后一次演出收获的掌声相照应,使小说结构严谨。③凸显了小说主题,表达了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及对其艺人的赞美。④突出了流浪艺人演艺水平之高,强化了其个性特征。(4)①情节淡化。小说以“我”的口吻叙写了一位流浪艺人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却令人印象深刻,让人意犹未尽。②人物形象呈现出浓郁的抒情气质。主人公生活窘困,却忠心于传统艺术。③语言上呈现出散文诗化的倾向。语言简洁、质朴、不渲染,又不失典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中书令石显专权,显友人五鹿充宗为尚书令,二人用事。房[注]尝宴见,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佞。”房曰:“知其巧佞而用之邪,将以为贤也?”上曰:“贤之。”房曰:“然则今何以知其不贤也?”上曰:“以其时乱而君危知之。”房曰:“若是,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必然之道也。幽、厉何不觉寤而更求贤,曷为卒任不肖以至于是?”上曰:“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房曰:“齐桓公、秦二世亦尝闻此君而非笑之;然则任竖刁、赵高,政治日乱,盗贼满山,何不以幽、厉卜之而觉寤乎?”上曰:“唯有道者能以往知来耳。”房因免冠顿首曰:“《春秋》纪二百四十二年灾异,以示万世之君。今陛下即位已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盗贼不禁,刑人满市,《春秋》所记灾异尽备。陛下视今为治邪,乱邪?”上曰:“亦极乱耳,尚何道!”房曰:“今所任用者谁与?”上曰:“然幸其愈于彼,又以为不在此人也。”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房曰:“明主宜自知之。”上曰:“不知也。如知,何故用之!”房曰:“上最所信任,与图事帷幄之中,进退天下之士者是矣。”房指谓石显,上亦知之,谓房曰:“已谕。”房罢出,后上亦不能退显也。臣光曰:人君之德不明,则臣下虽欲竭忠,何自而入乎!观京房之所以晓孝元,可谓明白切至矣,而终不能寤,悲夫!《诗》曰:“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孝元之谓矣!《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一》[注]房:京房,西汉学者,东郡顿丘人。汉元帝初元四年,举孝廉为郎,后任魏郡太守。(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B.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C.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D.房曰/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顿首,古代社交礼仪,跪拜礼之一。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轻于“稽首”。B.《春秋》,又称《春秋经》。是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C.帷幄,此处借指天子近侧或朝廷。与“运筹帷幄之中”中的“帷幄”一词含义相同。D.臣光曰,与《史记》中“太史公曰”类似。曰有议论、评论的意思,是一种史论形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元帝在与京房探讨用人之道时说,只有治国有法的君王,才能依据往事预测未来。他认为齐桓公、秦二世都不是这样的人。B.元帝承认自己即位以来,世道已经很乱,但他又认为被任用的石显比竖刁、赵高他们贤明,世道昏乱的责任不在石显。C.房明确指出现在扰乱国家的就是石显,元帝也赞同他的看法,但最终也没有下定决心罢免石显的官职。D.司马光最后评论说,如果君王的德行不昌明,臣属虽然想竭尽忠心,却也不知从何入手。他认为元帝就是这样的君王。(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临乱之君,各贤其臣;令皆觉寤,天下安得危亡之君!②人君之德不明,则臣下虽欲竭忠,何自而入乎!(5)文末司马光说“观京房之所以晓孝元,可谓明白切至矣”。京房是如何一步步劝导元帝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明确古文化常识的相关知识及词语含义,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内容概括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先找到文本中对应的信息点,再对其进行准确翻译的基础上概括分析。【解答】(1)句意:京房说:“前世的那些君王,也是陛下这种想法。我恐怕后代看现在,犹如现在看古代。”元帝过了很久,才说:“现在扰乱国家的是谁?”“皆然”,“皆”是副词,修饰“然”,是偏正结构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BD;“良久乃曰”是偏正结构短语,作“上”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C。(2)C.“含义相同”错误,“运筹帷幄之中”中的“帷幄”是指军中营帐,和文中此处的意思不同。句意: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故选C。(3)C.“京房明确指出现在扰乱国家的就是石显”错误,从原文“房曰:‘上最所信任,与图事帷幄之中,进退天下之士者是矣。’房指谓石显,上亦知之”可知,京房并没有明确指出现在扰乱国家的就是石显,而是含蓄的表达,是暗指。故选C。(4)①“临”,面对;“贤”,意动用法,认为……贤能;“令”,假如;“寤”通“悟”,明白;“安”,怎么。译文:面临乱世的君王,各自认为他所任用的官员全是贤能;假如都能觉悟到自己的错误,天下怎么还会有使国家危险灭亡的君主呢?②“明”,昌明;“虽”,虽然;“竭忠”,竭尽忠心;“何自”,“自何”,从何;“入”,入手。译文:君王的德行不昌明,则臣属虽然想竭尽忠心,又从何入手呢?(5)从“房尝宴见,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佞。’”可知,京房先借周幽王、周厉王的例子让元帝明白国家出现危机是因为君王任用奸佞之人。从“房因免冠顿首曰:‘《春秋》纪二百四十二年灾异,以示万世之君。今陛下即位已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盗贼不禁,刑人满市,《春秋》所记灾异尽备。陛下视今为治邪,乱邪?’上曰:‘亦极乱耳,尚何道!’”可知,京房接着借用《春秋》的记载义让元帝明白自己即位以来国家出现了危机。从“房曰:‘上最所信任,与图事帷幄之中,进退天下之士者是矣。’房指谓石显,上亦知之”可知,京房用委婉晓谕的方式让元帝自己明白所重用的石显就是奸佞之人。答案:(1)C(2)C(3)C(4)①面临乱世的君王,各自认为他所任用的官员全是贤能;假如都能觉悟到自己的错误,天下怎么还会有使国家危险灭亡的君主呢?②君王的德行不昌明,则臣属虽然想竭尽忠心,又从何入手呢?(5)①借周幽王、周厉王的例子让元帝明白国家出现危机是因为君王任用奸佞之人;②借用《春秋》的记载又让元帝明白自己即位以来国家出现了危机;③用委婉晓谕的方式让元帝自己明白所重用的石显就是奸佞之人。参考译文:中书令石显独揽大权,石显的好友五鹿充宗任尚书令,二人联合执政。京房曾经在闲暇时进见皇上,问元帝:“周幽王、周厉王为什么导致国家出现危机?他们任用的是些什么人?”元帝说:“君王昏庸,任用的都是巧言谄媚之人。”京房又问:“君王是明知奸佞而仍用他们,还是认为贤能才用他们?”元帝回答说:“是认为他们贤能。”京房说:“可是,现在为什么我们却知道他们不是贤能呢?”元帝说:“根据当时局势混乱,君王身处险境便可以知道。”京房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任用贤能时国家必然治理得好,任用奸邪时国家必定混乱,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轨迹。为什么幽王、厉王不觉悟而另外任用贤能,为什么终究要任用奸佞以致后来陷入困境?”元帝说:“面临乱世的君王,各自认为他所任用的官员全是贤能;假如都能觉悟到自己的错误,天下怎么还会有使国家危险灭亡的君主呢?”京房说:“齐桓公、秦二世也曾经知道周幽王、周厉王的故事,并讥笑过他们;可是,齐桓公任用竖刁,秦二世任用赵高,以致政治日益混乱,盗贼满山遍野,为什么不能用周幽王、周厉王的例子测验自己的行为而觉悟到用人的不当?”元帝说:“只有治国有法的君王,才能依据往事而预测将来。”京房于是脱下官帽,叩头跪拜说:“《春秋》一书,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天变灾难,用来给后世君王看。而今陛下登极以来,出现日食月食,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大地震动,天落陨石,夏季降霜,冬季响雷,盗贼制伏不住,受过刑罚的人充满街市,《春秋》所记载的灾异,已经俱备。陛下看现在是治世,还是乱世?”元帝说:“已经很乱,这还用问?”京房说:“陛下现在任用的是些什么人?”元帝说:“然而幸运的是现在被任用的石显比竖刁、赵高他们贤明,朝政的昏乱责任不在他。”京房说:“前世的那些君王,也是陛下这种想法。我恐怕后代看现在,犹如现在看古代。”元帝过了很久,才说:“现在扰乱国家的是谁?”京房回答说:“陛下自己应该知道。”元帝说:“我不知道。如果知道,哪里还会用他?”京房说:“就是陛下最信任、跟他在宫廷之中共商国家大事、掌握用人权柄的人。”京房所指的是石显,元帝也知道,他对京房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京房告退,后来汉元帝还是不能让石显退职。臣司马光曰:君王的德行不昌明,则臣属虽然想竭尽忠心,又从何入手呢?观察京房对元帝的劝导,可以说是把道理说得十分清楚透彻了,而最终仍不能使元帝觉悟,可悲啊!《诗经》说:“我教导你是那么的恳切细致,而你却漫不经心,听不进去。”这说的就是汉元帝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的诗与词,完成问题。柳絮唐•薛涛①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临江仙•咏絮薛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它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注】①薛涛: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陕西长安人,16岁沦为歌伎,曾与才子元稹私订终身,后两度被弃。(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柳絮》诗中“春风摇荡惹人衣”的“惹”字,以拟人手法写出杨花满含深情,纷纷扬,沾满游人衣裳的情状。B.《临江仙•咏絮》中第三句“蜂围蝶阵乱纷纷”的描写,暗示了词人面对“蜂围蝶阵”时内心纷乱的愁绪。C.《临江仙•咏絮》上阙状物,着力描写风吹柳絮、悠然起舞的情景;下阙言志,委婉抒写了词人的情志。D.这两首诗词虽然皆以柳絮为吟咏对象,却处处有“我”,托物言情,将物性我情水乳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2)两首诗词同为咏柳絮,却寄寓了不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B.“暗示了词人面对‘蜂围蝶阵’时内心纷乱的愁绪”理解错误。这句的意思是“一群群蜂儿蝶儿,团团翻飞,追随着柳絮。”所以,是以对“蜂围蝶阵乱纷纷”的描写,来进一步烘染这春意喧闹的大好时光,从而唱出词人对春光的一曲赞歌。故选B。(2)《柳絮》的情感:①“二月杨花轻复微”的意思是“二月的杨花轻盈而卑微”,“轻复微”三字就写出了柳絮地位的卑贱,诗人以此自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如柳絮般卑微身世的感伤。②“一任南飞又北飞”的意思是“一意让它南飞北飞,飘忽无定”,一个“任”字,方向的一“南”一“北”,写出了柳絮的漂泊无定,借此也写出了诗人漂泊无依、茫然无向的哀愁。《临江仙•咏絮》的情感:①“白玉堂前春解舞”两句中,“春解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柳花被春风吹散,像在翩翩起舞。“均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絮的舞姿柔美,缓急有度,这两句借柳絮被春风吹散翩翩起舞,表达了词人对自己满腹才华的自信之情;②“几曾随逝水”两句中,“随逝水”是“落于水中,随波流去”的意思,“委芳尘”是“落于泥土中”的意思。解释为何曾落于水中,随波流去?怎会落于泥土中?运用反问句的形式,加强语气,感情强烈,表达了词人不愿随波逐流、飘坠尘埃的情感;③“万缕千丝终不改”两句的意思是尽管柳絮随风,忽聚忽分,柳树依旧长条飘拂。细腻地体现了柳絮尽管四处飘飞,也仍不改初衷,无牵无系,随缘自适的旷达襟怀,准确地表达了词人不管境遇如何,始终坚守自我、不改初心的情感;④“好风频借力”两句的意思是愿借东风的力量,把我送上碧蓝的云天,词人便直接地抒写了词人希望能如柳絮借好风直上青云一般,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的情感。答案:(1)B(2)《柳絮》的情感:①首句以“轻复微”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卑微如柳絮的感伤;②“一任南飞又北飞”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茫然无向的哀愁。《临江仙•咏絮》的情感:①“白玉堂前春解舞”两句,借柳絮被春风吹散翩翩起舞,表达了词人对自己满腹才华的自信之情;②“几曾随流水”两句,表达了词人不愿随波逐流、飘坠尘埃的情感;③“万缕千丝终不改”两句,表达了词人不管境遇如何,始终坚守自我、不改初心的情感;④“好风频借力”两句,抒发了词人希望能如柳絮借好风直上青云一般,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的情感。译文:(一)二月的杨花轻盈而卑微,随着春风摇摇荡荡,撩惹他人衣襟。上天给柳絮本来的命运就是无情的,一意让它南飞北飞,飘忽无定。(二)白玉华堂前面,春风轻拂,漫天飞絮,翩翩起舞。舞姿轻盈优美,节奏均匀适度。一群群蜂儿蝶儿,团团翻飞,连同柳花,一同画进群芳谱。何曾随水逝去?怎会堕入尘土?千丝万缕,任凭它时聚时散,时散时聚,始终未改,彼此相扶佐。莫讥笑,春絮儿无根无柢无依附;不断借助好风力。送我直上青云去!赏析:(二)这是薛宝钗所作的一首柳絮词,该词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薛宝钗在叙述其创作意图时说过:“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由此可见,该词之所以能做到“不落俗套”,匠心独运,其根本原因,正在于道出了“人人笔下所无”的东西。这首词上片状物,着力描写风飏柳絮、悠然起舞的情状。下片言志,抒写了柳絮的情志:有离即有合,有散必有聚。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巧妙地借柳絮之口委婉地道出薛宝钗青云平步的志向。全词句句咏物,处处有“我”,物性我情,水乳交融。词的开头就已非同凡响:“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柳絮飘飞的地点,已不是黛玉笔下那触目愁肠的“百花洲”和“燕子楼”,而是换成了充满着富贵气象的“白玉堂前”——封建贵族家庭的住宅里;柳絮飘飞的姿态,虽然也仍是“一团团逐对成毯”,却已没有黛玉词中那种“空缱倦,说风流”的幽恨,一变而为欢快轻盈、均匀优美的舞姿,流露出一种欢愉融洽的欣喜之情。词的第三句,接以“蜂围蝶阵乱纷纷”的描写,来进一步烘染这春意喧闹的大好时光,从而唱出了词人对春光的一曲赞歌。如若拿宝玉《南柯子》词中之“莺愁蝶倦”、湘云《如梦令》词中之“鹃啼燕妒”这些意象与之相较,则可见在所表达的感情基调上,与宝钗这首词是迥然不同的。“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表面上借用了宋人苏轼咏杨花词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一句意,却又在活用的基础上翻出一层,另辟新意,用一“何曾”、一“岂必”的反问句式,便顿使苏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作一逆转,化消极的情调为积极的精神。同时,就词的结构而论,则此处写柳絮的不愿意随波逐流、飘坠尘埃,正好为词的下片抒写柳絮直上青云的心愿,巧妙地埋下了伏线。下片词人更侧重于抒写柳絮的情志:“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非常细腻地体现了柳絮尽管四处飘飞,也仍不改初衷,无牵无系,随缘自适的旷达襟怀。由于有了这层情志的铺垫,因而在词的最后三句,词人便直接地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这样便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完成了对柳絮感慨整个心理流程的揭示。显而易见,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人情练达世事明”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她那种“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处世态度,体现在柳絮“随聚随分”的形象描述中。(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说:“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也暗含了类似的人们常常忘却历史之意。(2)《陈情表》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两句表示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3)苏轼的作品中多有跟曹操的战船有关的句子,《赤壁赋》中的“舳舻千里”写出了曹军战船首尾相接、顺江而下的壮阔气势;《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樯橹灰飞烟灭”则形象描画出曹军败于赤壁的战争画面。【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重点字:佛、狸)(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重点字:期、僮)(3)舳舻千里樯橹灰飞烟灭(重点字:舳、舻、樯、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①的文学艺术家。那么,文艺工作者如何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呢?我年轻时曾下乡务农。寒冬腊月的池塘边,见老农从刺骨的水中摸出一条鱼,一会儿又是一条……我好生奇怪,也学着摸。胳膊伸入水中,缓慢移动,碰到成群的鱼儿,它们并不逃跑,而是围着散发热度的手掌打转。此时,你只需和鱼不断接触亲近,逐渐拿捏到鳃后的恰当位置,慢慢上提,快出水时用力抓紧,全不费工夫。文艺创作就如这水中摸鱼。前些天我翻阅乔叶的长篇小说《宝水》。这是一部对乡村转型走文旅路线的每一个脚步,对旧传统与新生活的每一次纠缠,对本村人与外来客面对新农村巨变产生的种种心理波动都有深切体察、深刻感悟和生动描绘的展示乡村振兴的出彩之作。何以能如此?乔叶说:“对乡村的架空判断很像是②的论文,只有走到乡村内部去仔细端详,你才会知道,它蕴藏的其实是一部怎样丰沛丰满的小说。”总之,与山河大地相依相偎,与人民大众同心同行,创造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这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③的努力方向。(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进行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填入恰当的成语。(2)本题考查学生长句变短句的能力。首先将长句的主干提取出来作第一句,然后将其他定语改写成独立的短句。(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画线句子修辞方法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①语境强调创造“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就需要作者有德又有才,可填“德艺双馨”或“德才兼备”。德艺双馨: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德才兼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②此处以呆板无趣的论文形容对乡村的架空判断,和“丰沛丰满的小说”形成对比,可填“枯燥无味”。枯燥无味:指形容单调,呆板,没有趣味。③指创造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是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4学年初中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
- 班主任工作计划锦集
- 2024新入职员工工作计划
- 2024年春季期教学工作计划
- 学校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
- 2024年中班第一学期个人计划范文
- 培训班之美食烹饪计划
- 幼儿园大班学期工作计划024年
- 儿童英语学习计划
- 五年级品德教学计划
- 国家开放大学《管理英语2》边学边练参考答案
- ZVB网络分析仪的使用操作手册
- 小学美术《蝴蝶落我家.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 (最新整理)【大航海时代4】全宝物~地图截图~坐标~条件~详解
- 《手机摄影》全套课件(完整版)
- 《一般现在时公开课》优秀课件
- JGJ_T231-2021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高清-最新版)
- 表面处理阳极氧化检验规范
- 交通工程精细化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
- 美国UOP化工英语专业术语
- 幼儿园食物中毒应急预案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