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四中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书之为物,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墨迹和纸张,它有体温,渗透着昔者或彼者的生命体验和智慧表达。正是有这种书中生命的存在,我们才有根据相信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因为书中不同的生命方式,搜索着和激发着与之对应的人的生命潜能,读书也就成了在字里行间发现自我、丰富自我、调节自我的心理过程。当书触动你的生命感觉时,我建议你做好读书笔记。记笔记是人和书的生命对证。你读到哪点最有感觉,你觉得哪点最有价值,你感到哪点最为重要,你感到哪点最为可疑,都不妨记录下来。一字一句地记,可以加强你的印象和记忆;分门别类地记,可以积累你的知识和清理思路;提要钩玄地记,可以在提要中把握要领,在钩玄中深化对意义的理解。张之洞讲:“读十遍,不如写一遍。”这也可以用在做笔记上。笔记本子有个A、B面,最初的记录最后只写一面,然后在继续读书时发现同类问题,写在另一面,跟它对照,比较其间的同和异。积累多了,你对这问题,就有各种各样的角度、层次上的材料,然后就可以梳理它的渊源流变,或解释它的多重意义了。比如读王国维的一段话,觉得耐人寻味,就写在一面,以后不知道哪天读到《道德经》上相似的意思,又记在另一面。如果发现别的书上也有类似的话,再把它积累下来,相互参证,就可能发现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在不同语境中意义的微妙差异。历史学家吴晗说过:“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一个人想要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一定得坚持这样做卡片、摘记。”唐弢先生也认为,大凡读书,一定要做读书笔记,不要自恃年轻时记忆力好,就不做笔记,如果那样,书读多了容易混杂,年纪大后记忆衰退,就难免要吃亏。唐弢先生晚年写鲁迅传的时候,想找一个材料,鲁迅曾经说过他的父亲喝醉时老打他母亲。所以,鲁迅从不喝醉。这段活在哪里?他查找了半年没查到,又找了鲁迅博物馆研究员,也没查到,后来偶然读书时,发现在萧红回忆鲁迅的文章里面。因此,他一再告诫,必须做笔记,不要相信你的记忆力好。如果把鲁迅跟酒的关系都记在一个本子上,一查起来不就很方便吗?也就用不着花半年时间去大海里捞针了,一有感受就写下来,要赶快,不要偷懒。(摘编自杨义《读书的启示》,有删改)材料二:我们知道各书各读法,各人各读法,然后再去读古书:有时候不厌百回读,有时候一看就丢了,有时候略观大意,有时候又细细地读,有时候不求甚解,有时候又必须解释得明明白白,有时候要免掉一物不知之诮,有时候亦可以不识字,有时候要信古,有时候要疑古。总之,是没有固定的方法,是随书而异,随人而异。何谓各书各读法?我们拿了一本书到手,先要知道这本书是什么性质。倘然不管是什么书,只拿一样的读法去读,那是没有不错读的。可举如下例证:《楚辞》中的《天问》,原是屈原呼天自诉,以发抒其愤懑的话;王逸注所谓“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是说得很明白的。却是戴震的《屈原赋注》,于《天问》一篇,处处用天文学来注解,满纸是“赤道”“冬至”“夏至”“北极”“南极”一类的话。《天问》本是文学作品,戴震把他当天文书看,这真是戴了“汉学家”眼镜去读一切的书,是大错而特错了。再有本非文学书,而被人拿读文学书的读法去读。因此真的错误反而看不出。例如《史记•儒林传》有一段云:“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居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这一段话文字固然是很整齐,但事实是子路实在是死在孔子之前。今云:“孔子卒后,……子路居卫”云云,只顾行文利便,毫不管事实不符。原来《史记》本是一部历史,历史的价值是在事实真确,而不在文章做得好。今《史记》如此说,已失去了史的价值。不过读的人多数还是拿读文学书的读法去读,所以真的错处看不出。前面已经说过了,各书各读法;这里再说各人各读法。所谓各人各读法,就是对于同一部书而各人的读法不同。譬如《诗经》,《诗经》只是《诗经》,它本身是不会改变的,但是读《诗经》的人不只一种,那么读法也不能一样。《诗经》的本身虽然是诗歌,但是研究社会学的人也要读,研究政治学的人也要读,研究文字学的人也要读,研究植物学的人也要拿它供参考。如《周南》中的《汉广》第一章云:“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在研究文法的人读起来,是赏鉴它情感的温柔及艺术的优美,旁的事情都不管了。在研究文学的人读起来,就要注意于“不可求思”的“思”字是一个助词。在研究社会学的人读起来,就当注意于这篇诗是男女恋爱的诗,而和古代的婚姻问题有很大的关系。在研究政治学的人看起来,就当从这篇诗去考察周初的礼教和南方风俗的关系是怎样。(摘编自胡怀琛《怎样读古书》,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杨义先生认为记读书笔记要有关注的“点”,不同的关注点会出现不同类别的笔记的内容,其中提要钩玄是最好的记笔记方式,需要大力提倡。B.A、B面笔记法主要功能是搜集同一类研究问题的谷种类型材料,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层次进行问题研究,实现相互参证,给后续研究提供很大便利。C.唐弢先生因记忆力衰退而无法回想起一个材料的出处,虽然花了很多时间查找并请教了相关专业人员仍没找到,可见记笔记是阅读最有效的方式。D.《史记》是历史学著作,所以应该按照非文学著作看,着眼于其所记载的事实,可见中学教材里出现的《鸿门宴》等篇章从文学角度进行教学是错误的。(2)下列关于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作者引用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意在证明书中存在不同的生命方式,以及生命体验和智慧表达,因此我们应该读书。B.材料一在论证读书记笔记的重要性时,除了列举记笔记能提高阅读效果的实例外,还引用了多个名人名言进行论证C.材料二在具体论证过程中,论证结构严谨,论证过程严密,论点和论据高度统一,每一个重要观点都通过列举详细的文献实例进行印证,D.材料二第一段采取“总分”的结构方式论述,先提出各书各读法和各人各读法的观点,然后通过列举证明读书要因书而异,因人而异。(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书各人有各读法”观点的一项是A.唐人聂夷中《田家诗》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宋人《学斋占毕》引经据典,根据很多历法知识说,二月里绝没有新丝可卖。B.李白诗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这句话结合唐人小说可知,唐代酒店也做当铺生意,至少可以作为研究当铺起源材料。C.苏轼有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魏略•偶宗传•董遇传》又说:“人有从学者,遇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D.郭沫若剧本《屈原》原有“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句,在剧中饰钓者的张逸生却说:“‘你是’不如改成‘你这’,那就够味了。”(4)两则材料都在谈读书的方法,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5)高一新教材必修下册有《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请你根据上述材料,给同学拟定三条阅读《红楼梦》的读书建议,每条建议写出具体方法提示。(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走出以后孙犁南郝村虽然说不上什么山光湖色,有出奇的风景可看,却是大平原田园本色。围村一条堤,堤外接连不断已经收割起庄稼的田亩,杨柳树也很多。村西有一条大河绕过,隔河望去,又是一围村庄,一片田亩苇坑麻地。倘在夏秋两季,也一定有些风光景致。正是冬天,快要过旧历年了,我在这村子住下。房东老伴两个,待我很好。房东只有个女儿,今年十八岁。从小娇惯,抗战以来,更当男孩子看待,说一不二。我们不久就熟起来。她交游很广,认识许多女孩子,不但本村,外村也有许多姐妹。同时,她的好处也很多。为人慷慨,对抗日工作热心,敢出头,所以也着实令人赞佩。不久,她一定要去升学,我写了一封信,介绍她到抗属中学附设的卫生训练班去试试,却录取了。回来,和她母亲说了没三句话,就跑到街上去,找她的伙伴们去了。到夜晚回来,带来一个同她年岁差不多,比起她那细长个子,算个中等身材,比起她那尖长脸,算是圆脸,细眉大眼的女孩子来。说是她一个干妹妹,也要去升学,叫我写介绍信。那个新来的叫王振中,自己说17岁,家里愿意叫她出去。这个女孩子说话声音低,但听来很清楚响亮,老是微笑着,还有些害羞。说话和房东姑娘不同,很少流行的新名词,但是道理说得也很明白,叫人相信;只是在说话中间,有时神气一萎,那由勇气和热情激起的脸上的红光便晦暗下朱,透出一股阴暗;两个眉尖的外梢,也不断簌簌跳跃,眼睛对人有无限的信赖。她说起话来就要离开这个家,她把要说的说完,就要走;我也随便答应,明天再说,可以写个信去考考。女房东是没事,也要一天找我谈上一个甚至两个钟头的。这回,王振中走了。她就过来,和我讲说了王振中的家:王振中是这村北头赶大车王六儿的女孩子,也是独生女,家里虽然穷,但也因为这孩子从小就仁义懂事,爹娘也娇养惯了的。前几年王六儿死在保定城了,她是从小许给本村在北平开店发家的黄清晨的儿子了,但那婆家并不叫这女孩子应心满意,公公在村里名声最不好,没人愿意招惹,有名的顽固分子。果然第二天太阳还没出来,王振中就来了。换了一身黑棉袄棉裤,袄很长大可体,裤脚很瘦,头发修剪得更短了,脖里围一条新毛巾,按着冀中区流行的青年妇女打扮起来,挟了一个包裹。我说:“信可以写,上学是好事,可是你和你婆家说好了没有?”她红着脸说:“这是我情甘乐意,谁也管不了我。我和他们讲好了。你看我才从婆家出来,这鞋还是在那里拿的呢。”我终于写了封简单的信,叫她去试试。临走,我说用不着带包裹,这是去考啊,不一定能录取。但她没答话,便催着房东的女儿走了,从门前堤上跳过去,走得非常快。这样,我在南郝村过了旧年。正月间,冀中各地非常热闹,抗属中学驻的村子里,有五千个中学生参加大检阅。早晨,在会场上,我看见王振中穿了黑色棉军装,外罩一件长大的棉背心,背包、挂包、小碗、防毒口罩,一色齐全,和那些小同学一样站在队里。她的脸更红、更圆,已经洗去了那层愁闷的阴暗;两个眉梢也不再那样神经质地跳动,两片嘴唇却微微张开,露着雪白的牙齿,睁着大眼望着台上讲话的程子华同志的脸,那信赖更深了。那个村庄,正在滹沱河和沙河之间。村边便是一片沙滩,上面一排高大的白杨树。一天早晨我正在杨树林里和一个老乡谈这一带的白菜和红薯的产量,王振中穿了护士的白布罩单和翻卷的白布单帽走过,手里还托了一个药瓶。看见我,大远跑来,敬了礼,问过我怎样到这里来,我的女房东身体好不好,小羊羔长大了没有,才微笑着听我对她的问话:“听说你婆家从北平把你……叫回来,像有什么打算,来找过你吗?”“找过。”她又红了脸,但随着就平静流利地谈下去,“他们一家人全来了,男兵女将,直找到队长跟前去,要我回去。起先队长还要我回去看看,等我把事情说明白,说回去了就不会再有王振中了,队长才说你自己解决吧。可不是我自己解决,我已经向县政府告了状,解除婚约。这就一干二净,再说我也还不到结婚年龄……”临走时,她说今天是看护实习,刚给一个伤员上了药。我问她那是什么药,她用德文告诉我那药的名字。(选自《中国现代名家名著珍藏本•诗意小说》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眼睛对人有无限的信赖”“那信赖更深了”这两处眼神,表现了王振中的纯洁善良和信念坚定。B.“村边便是一片沙滩,上面一排高大的白杨树”这一景象,描写了冀中大地的环境特点与蓬天勃生机C.小说描写的是抗日战争,具有浓厚的血雨腥风的战场气氛,让人感受到军民蓬勃向上的抗日热情。D.小说以“走出以后”为题,展示了青年人在接受新思想后的改变与成长,体现了军民的鱼水情谊。(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对田园风光的描写,交代了故事环境,烘托了优美的风土人情,又提供了主人公成长的背景。B.第二段写房东女儿是为了引出小说的主人公,也从侧面反映了根据地的人民思想开放、积极抗日。C.小说运用白描手法介绍王振中的学生装束,照应了前文去考学的情节,使文章结构更严谨。D.小说语言清新朴素,无论是对话还是叙述、描写,都善于运用逼真的笔触来表现生活的诗意。(3)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4)文章结尾部分写王振中用法律手段解除婚约,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②。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适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有删改)【注】①梠:山芋。②“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唐朝规定,五品以上官员佩鱼符袋。“绯衣”指红色衣服。(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B.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C.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D.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在文中指唐朝的国都长安。B.“适崔宁杀英乂”与“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居》两句中的“适”意思相同。C.“严挺之乃有此儿”与“乃游东蜀依高适”两句中的“乃”意思不同。D.“旬”,计时单位,十日为一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旬日”即十天。(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B.唐肃宗昏聩无能,听信谗言,罢免了房琯的相位,继而迁怒杜甫,将其外调担任华州司功参军。C.杜甫饱受战乱之苦,京城动乱,物价暴涨,暂住在成州同谷县,生活难以为继,有几个子女饿死。D.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②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5)结合选文简要概括杜甫的人物形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又酬傅处士①山次韵二首•其一顾炎武清切频吹越石②笳,穷愁犹驾阮生车。时当汉腊遗臣祭,义激韩仇③旧相家。陵阙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泪发春花。相将便是天涯侣,不用虚乘犯斗槎。【注】①傅处士:傅山,作者友人,明朝灭亡后一直从事抗清活动。②越石:晋人刘琨,字越石,以坚守抗敌著称。③韩仇:指张良为韩国复仇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傅山吹笳,体现出他的抗清斗志,“清切”写笳声清越激切,“频吹”写次数多。B.首联表面上写傅山,实际上也在说自己,身无分文仍如阮籍一样驾车外出,不走寻常路。C.颈联化用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将内心的情感外化到自然景物,寓情于景。D.诗歌用典贴切自然,全诗感情充沛、悲壮昂扬,可以从中看出顾炎武的心胸与人格。(2)顾炎武一生“以天下为己任”,这首诗中流露出的哪些思想感情体现了这一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2)《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流露出对权贵的蔑视,同时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精神的两句诗是:“,。”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共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共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新疆棉区有的自然条件,日照充足,气候干旱,雨量稀少,棉花种植属灌溉棉;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种植规模大,机械化程度较高,产棉量约占我国棉产量的50%。新疆长绒棉品质优良,各项质量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新疆棉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概率发生较低,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比上年有所提高。以前,每年九、十月间,新疆就形成了百万“采棉大军”赴疆采棉的壮观景况。现在,随着新疆棉花生产实现高度机械化,就不再需要大量的“采棉工”了。所谓“强迫劳动”的说法纯属,洁白无瑕的新疆棉花不容任何势力抹黑,那些污蔑的谎终将。新疆棉,是新疆大地的云朵,它以超强的柔软温暖了我们的衣衫,它以纯白的棉浪绽放了农民的笑脸,它以无堰的辽阔打开了中国向西的门户。新疆棉,亚克西!新疆棉,中国心!(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共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说,一本《论语》五百多则,一万五千余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成语是最原始的出处,最原始的本意,②。《论语》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这种知识体系,跟今天的教材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读《论语》一年,与其他孩子差距有多大,不用考试证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山上走,走得有点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走得很轻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往上走还是往下走,结果不一样;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现在的孩子,甚至读到博士、博士后了,工作了,还是心智不成熟。③:一是正确认识自己;二是正确认识他人和环境;三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真正的成熟很正派很规矩,同时温良恭俭让。(1)下列句子中的“规矩”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规矩”,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红楼梦》第七回:“亲友知道,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规矩都没有?”B.《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如今我拿待上司的规矩待他,他还心上不高兴。”C.《荀子•儒效》:“设规矩,陈绳墨,便备用,君子不如工人。”D.《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靠右的一间正屋住着屋主罗斯托玛乞维列,一个规规矩矩的市民。”(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四、作文(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荀子曾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善言”,是指说的话不仅能让人乐于接受,而且能使人受益,这是为人处世之智慧。鲁迅曾说:“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不难看出,在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形势下,鲁迅先生更鼓励青年“敢言”。你认为“善言”与“敢言”哪一种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四中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书之为物,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墨迹和纸张,它有体温,渗透着昔者或彼者的生命体验和智慧表达。正是有这种书中生命的存在,我们才有根据相信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因为书中不同的生命方式,搜索着和激发着与之对应的人的生命潜能,读书也就成了在字里行间发现自我、丰富自我、调节自我的心理过程。当书触动你的生命感觉时,我建议你做好读书笔记。记笔记是人和书的生命对证。你读到哪点最有感觉,你觉得哪点最有价值,你感到哪点最为重要,你感到哪点最为可疑,都不妨记录下来。一字一句地记,可以加强你的印象和记忆;分门别类地记,可以积累你的知识和清理思路;提要钩玄地记,可以在提要中把握要领,在钩玄中深化对意义的理解。张之洞讲:“读十遍,不如写一遍。”这也可以用在做笔记上。笔记本子有个A、B面,最初的记录最后只写一面,然后在继续读书时发现同类问题,写在另一面,跟它对照,比较其间的同和异。积累多了,你对这问题,就有各种各样的角度、层次上的材料,然后就可以梳理它的渊源流变,或解释它的多重意义了。比如读王国维的一段话,觉得耐人寻味,就写在一面,以后不知道哪天读到《道德经》上相似的意思,又记在另一面。如果发现别的书上也有类似的话,再把它积累下来,相互参证,就可能发现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在不同语境中意义的微妙差异。历史学家吴晗说过:“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一个人想要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一定得坚持这样做卡片、摘记。”唐弢先生也认为,大凡读书,一定要做读书笔记,不要自恃年轻时记忆力好,就不做笔记,如果那样,书读多了容易混杂,年纪大后记忆衰退,就难免要吃亏。唐弢先生晚年写鲁迅传的时候,想找一个材料,鲁迅曾经说过他的父亲喝醉时老打他母亲。所以,鲁迅从不喝醉。这段活在哪里?他查找了半年没查到,又找了鲁迅博物馆研究员,也没查到,后来偶然读书时,发现在萧红回忆鲁迅的文章里面。因此,他一再告诫,必须做笔记,不要相信你的记忆力好。如果把鲁迅跟酒的关系都记在一个本子上,一查起来不就很方便吗?也就用不着花半年时间去大海里捞针了,一有感受就写下来,要赶快,不要偷懒。(摘编自杨义《读书的启示》,有删改)材料二:我们知道各书各读法,各人各读法,然后再去读古书:有时候不厌百回读,有时候一看就丢了,有时候略观大意,有时候又细细地读,有时候不求甚解,有时候又必须解释得明明白白,有时候要免掉一物不知之诮,有时候亦可以不识字,有时候要信古,有时候要疑古。总之,是没有固定的方法,是随书而异,随人而异。何谓各书各读法?我们拿了一本书到手,先要知道这本书是什么性质。倘然不管是什么书,只拿一样的读法去读,那是没有不错读的。可举如下例证:《楚辞》中的《天问》,原是屈原呼天自诉,以发抒其愤懑的话;王逸注所谓“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是说得很明白的。却是戴震的《屈原赋注》,于《天问》一篇,处处用天文学来注解,满纸是“赤道”“冬至”“夏至”“北极”“南极”一类的话。《天问》本是文学作品,戴震把他当天文书看,这真是戴了“汉学家”眼镜去读一切的书,是大错而特错了。再有本非文学书,而被人拿读文学书的读法去读。因此真的错误反而看不出。例如《史记•儒林传》有一段云:“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居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这一段话文字固然是很整齐,但事实是子路实在是死在孔子之前。今云:“孔子卒后,……子路居卫”云云,只顾行文利便,毫不管事实不符。原来《史记》本是一部历史,历史的价值是在事实真确,而不在文章做得好。今《史记》如此说,已失去了史的价值。不过读的人多数还是拿读文学书的读法去读,所以真的错处看不出。前面已经说过了,各书各读法;这里再说各人各读法。所谓各人各读法,就是对于同一部书而各人的读法不同。譬如《诗经》,《诗经》只是《诗经》,它本身是不会改变的,但是读《诗经》的人不只一种,那么读法也不能一样。《诗经》的本身虽然是诗歌,但是研究社会学的人也要读,研究政治学的人也要读,研究文字学的人也要读,研究植物学的人也要拿它供参考。如《周南》中的《汉广》第一章云:“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在研究文法的人读起来,是赏鉴它情感的温柔及艺术的优美,旁的事情都不管了。在研究文学的人读起来,就要注意于“不可求思”的“思”字是一个助词。在研究社会学的人读起来,就当注意于这篇诗是男女恋爱的诗,而和古代的婚姻问题有很大的关系。在研究政治学的人看起来,就当从这篇诗去考察周初的礼教和南方风俗的关系是怎样。(摘编自胡怀琛《怎样读古书》,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杨义先生认为记读书笔记要有关注的“点”,不同的关注点会出现不同类别的笔记的内容,其中提要钩玄是最好的记笔记方式,需要大力提倡。B.A、B面笔记法主要功能是搜集同一类研究问题的谷种类型材料,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层次进行问题研究,实现相互参证,给后续研究提供很大便利。C.唐弢先生因记忆力衰退而无法回想起一个材料的出处,虽然花了很多时间查找并请教了相关专业人员仍没找到,可见记笔记是阅读最有效的方式。D.《史记》是历史学著作,所以应该按照非文学著作看,着眼于其所记载的事实,可见中学教材里出现的《鸿门宴》等篇章从文学角度进行教学是错误的。(2)下列关于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材料一作者引用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意在证明书中存在不同的生命方式,以及生命体验和智慧表达,因此我们应该读书。B.材料一在论证读书记笔记的重要性时,除了列举记笔记能提高阅读效果的实例外,还引用了多个名人名言进行论证C.材料二在具体论证过程中,论证结构严谨,论证过程严密,论点和论据高度统一,每一个重要观点都通过列举详细的文献实例进行印证,D.材料二第一段采取“总分”的结构方式论述,先提出各书各读法和各人各读法的观点,然后通过列举证明读书要因书而异,因人而异。(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书各人有各读法”观点的一项是BA.唐人聂夷中《田家诗》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宋人《学斋占毕》引经据典,根据很多历法知识说,二月里绝没有新丝可卖。B.李白诗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这句话结合唐人小说可知,唐代酒店也做当铺生意,至少可以作为研究当铺起源材料。C.苏轼有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魏略•偶宗传•董遇传》又说:“人有从学者,遇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D.郭沫若剧本《屈原》原有“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句,在剧中饰钓者的张逸生却说:“‘你是’不如改成‘你这’,那就够味了。”(4)两则材料都在谈读书的方法,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5)高一新教材必修下册有《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请你根据上述材料,给同学拟定三条阅读《红楼梦》的读书建议,每条建议写出具体方法提示。【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要理解文本内容,结合语境做出判断,筛选信息。(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需要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思路,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的行文脉络,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归纳。【解答】(1)A.“提要钩玄是最好的记笔记方式”于文无据。原文并没有对三种记笔记方式进行比较。C.“唐弢先生因记忆力衰退……可见记笔记是阅读最有效的方式”曲解文意。材料举唐弢先生的事例是为了佐证他的观点,且材料一第三段“大凡读书……就难免要吃亏”并未与其他阅读方式进行比较,无法得出“笔记是阅读最有效的方式”的结论。D.“《鸿门宴》等篇章从文学角度进行教学是错误的”曲解文意。原文是说非文学书按照文学书的读法去读会出现“真的错误看不出”的问题,并没有说拿文学书的读法去读《史记》是错误的。故选:B。(2)D.“材料二第一段采取‘总分’的结构方式论述”错。材料二第一段采取“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论述,先提出“各人各读法”,再列举多种读书方式,最后通过“总之,是没有固定的方法,是随书而异,随人而异”一句进行了总结。故选:D。(3)A.适合证明“各书有各书读法”,而且是文学书被拿来进行非文学书的读法。B.从“换”中读出关于当铺的起源和组织信息,是研究古代经济的人的读法,属于“书各人有各读法”的佐证。C.适合证明熟读的重要性。D.适合证明读书和写作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故选:B。(4)由“当书触动你的生命感觉时,我建议你做好读书笔记……这也可以用在做笔记上”“笔记本子有个A、B面……写在另一面,跟它对照,比较其间的同和异”“唐弢先生也认为,大凡读书,一定要做读书笔记,不要自恃年轻时记忆力好,就不做笔记,如果那样,书读多了容易混杂,年纪大后记忆衰退,就难免要吃亏”可见,材料一侧重于读书方法的共性,即读书要做笔记。作者提出了读书要多抄多写,学会做读书笔记的观点。由“我们知道各书各读法,各人各读法,然后再去读古书”“何谓各书各读法?我们拿了一本书到手,先要知道这本书是什么性质”“前面已经说过了,各书各读法;这里再说各人各读法。所谓各人各读法,就是对于同一部书而各人的读法不同”可见,材料二侧重读书方法的差异,即各书各读法,各人各读法。作者从“各书有各书的读法”和“各人有各人的读法”两个方面进行读书方法的阐述。(5)由“你读到哪点最有感觉,你觉得哪点最有价值,你感到哪点最为重要,你感到哪点最为可疑,都不妨记录下来”可得出:阅读过程中需要做好读书笔记,可以摘抄优美的句子,可以写阅读感受,可以记录阅读疑问等;由“何谓各书各读法?我们拿了一本书到手,先要知道这本书是什么性质。倘然不管是什么书,只拿一样的读法去读,那是没有不错读的”可得出:可以运用“各书有各书的读法”阅读法,对《红楼梦》进行文学阅读,比如梳理小说的线索、归纳品味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旨等:由“前面已经说过了,各书各读法;这里再说各人各读法。所谓各人各读法,就是对于同一部书而各人的读法不同”可得出:还可以运用“各人有各人的读法”阅读法进行阅读,比如从建筑家身份探究里面的建筑特色,从服装设计师身份探究里面服饰特色等。答案:(1)B(2)D(3)B(4)①材料一侧重于读书方法的共性,即读书要做笔记。作者提出了读书要多抄多写,学会做读书笔记的观点。②材料二侧重读书方法的差异,即各书各读法,各人各读法。作者从“各书有各书的读法”和“各人有各人的读法”两个方面进行读书方法的阐述。(5)①阅读过程中需要做好读书笔记,可以摘抄优美的句子,可以写阅读感受,可以记录阅读疑问等;②可以运用“各书有各书的读法”阅读法,对《红楼梦》进行文学阅读,比如梳理小说的线索、归纳品味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旨等:③还可以运用“各人有各人的读法”阅读法进行阅读,比如从建筑家身份探究里面的建筑特色,从服装设计师身份探究里面服饰特色等。(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走出以后孙犁南郝村虽然说不上什么山光湖色,有出奇的风景可看,却是大平原田园本色。围村一条堤,堤外接连不断已经收割起庄稼的田亩,杨柳树也很多。村西有一条大河绕过,隔河望去,又是一围村庄,一片田亩苇坑麻地。倘在夏秋两季,也一定有些风光景致。正是冬天,快要过旧历年了,我在这村子住下。房东老伴两个,待我很好。房东只有个女儿,今年十八岁。从小娇惯,抗战以来,更当男孩子看待,说一不二。我们不久就熟起来。她交游很广,认识许多女孩子,不但本村,外村也有许多姐妹。同时,她的好处也很多。为人慷慨,对抗日工作热心,敢出头,所以也着实令人赞佩。不久,她一定要去升学,我写了一封信,介绍她到抗属中学附设的卫生训练班去试试,却录取了。回来,和她母亲说了没三句话,就跑到街上去,找她的伙伴们去了。到夜晚回来,带来一个同她年岁差不多,比起她那细长个子,算个中等身材,比起她那尖长脸,算是圆脸,细眉大眼的女孩子来。说是她一个干妹妹,也要去升学,叫我写介绍信。那个新来的叫王振中,自己说17岁,家里愿意叫她出去。这个女孩子说话声音低,但听来很清楚响亮,老是微笑着,还有些害羞。说话和房东姑娘不同,很少流行的新名词,但是道理说得也很明白,叫人相信;只是在说话中间,有时神气一萎,那由勇气和热情激起的脸上的红光便晦暗下朱,透出一股阴暗;两个眉尖的外梢,也不断簌簌跳跃,眼睛对人有无限的信赖。她说起话来就要离开这个家,她把要说的说完,就要走;我也随便答应,明天再说,可以写个信去考考。女房东是没事,也要一天找我谈上一个甚至两个钟头的。这回,王振中走了。她就过来,和我讲说了王振中的家:王振中是这村北头赶大车王六儿的女孩子,也是独生女,家里虽然穷,但也因为这孩子从小就仁义懂事,爹娘也娇养惯了的。前几年王六儿死在保定城了,她是从小许给本村在北平开店发家的黄清晨的儿子了,但那婆家并不叫这女孩子应心满意,公公在村里名声最不好,没人愿意招惹,有名的顽固分子。果然第二天太阳还没出来,王振中就来了。换了一身黑棉袄棉裤,袄很长大可体,裤脚很瘦,头发修剪得更短了,脖里围一条新毛巾,按着冀中区流行的青年妇女打扮起来,挟了一个包裹。我说:“信可以写,上学是好事,可是你和你婆家说好了没有?”她红着脸说:“这是我情甘乐意,谁也管不了我。我和他们讲好了。你看我才从婆家出来,这鞋还是在那里拿的呢。”我终于写了封简单的信,叫她去试试。临走,我说用不着带包裹,这是去考啊,不一定能录取。但她没答话,便催着房东的女儿走了,从门前堤上跳过去,走得非常快。这样,我在南郝村过了旧年。正月间,冀中各地非常热闹,抗属中学驻的村子里,有五千个中学生参加大检阅。早晨,在会场上,我看见王振中穿了黑色棉军装,外罩一件长大的棉背心,背包、挂包、小碗、防毒口罩,一色齐全,和那些小同学一样站在队里。她的脸更红、更圆,已经洗去了那层愁闷的阴暗;两个眉梢也不再那样神经质地跳动,两片嘴唇却微微张开,露着雪白的牙齿,睁着大眼望着台上讲话的程子华同志的脸,那信赖更深了。那个村庄,正在滹沱河和沙河之间。村边便是一片沙滩,上面一排高大的白杨树。一天早晨我正在杨树林里和一个老乡谈这一带的白菜和红薯的产量,王振中穿了护士的白布罩单和翻卷的白布单帽走过,手里还托了一个药瓶。看见我,大远跑来,敬了礼,问过我怎样到这里来,我的女房东身体好不好,小羊羔长大了没有,才微笑着听我对她的问话:“听说你婆家从北平把你……叫回来,像有什么打算,来找过你吗?”“找过。”她又红了脸,但随着就平静流利地谈下去,“他们一家人全来了,男兵女将,直找到队长跟前去,要我回去。起先队长还要我回去看看,等我把事情说明白,说回去了就不会再有王振中了,队长才说你自己解决吧。可不是我自己解决,我已经向县政府告了状,解除婚约。这就一干二净,再说我也还不到结婚年龄……”临走时,她说今天是看护实习,刚给一个伤员上了药。我问她那是什么药,她用德文告诉我那药的名字。(选自《中国现代名家名著珍藏本•诗意小说》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眼睛对人有无限的信赖”“那信赖更深了”这两处眼神,表现了王振中的纯洁善良和信念坚定。B.“村边便是一片沙滩,上面一排高大的白杨树”这一景象,描写了冀中大地的环境特点与蓬天勃生机C.小说描写的是抗日战争,具有浓厚的血雨腥风的战场气氛,让人感受到军民蓬勃向上的抗日热情。D.小说以“走出以后”为题,展示了青年人在接受新思想后的改变与成长,体现了军民的鱼水情谊。(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开头对田园风光的描写,交代了故事环境,烘托了优美的风土人情,又提供了主人公成长的背景。B.第二段写房东女儿是为了引出小说的主人公,也从侧面反映了根据地的人民思想开放、积极抗日。C.小说运用白描手法介绍王振中的学生装束,照应了前文去考学的情节,使文章结构更严谨。D.小说语言清新朴素,无论是对话还是叙述、描写,都善于运用逼真的笔触来表现生活的诗意。(3)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4)文章结尾部分写王振中用法律手段解除婚约,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叙述视角表达效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小说,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结尾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1)C.“具有浓厚的血雨腥风的战场气氛”表述有误,小说虽是抗战题材,但丝毫看不到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战场。故选C。(2)B.“从侧面反映了根据地的人民思想开放、积极抗日”表述有误,写房东女儿应是“正面反映”。故选B。(3)①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那个新来的叫王振中,自己说17岁,家里愿意叫她出去。这个女孩子说话声音低,但听来很清楚响亮,老是微笑着,还有些害羞”“王振中就来了。换了一身黑棉袄棉裤,袄很长大可体,裤脚很瘦,头发修剪得更短了,脖里围一条新毛巾,按着冀中区流行的青年妇女打扮起来,挟了一个包裹”“我看见王振中穿了黑色棉军装,外罩一件长大的棉背心,背包、挂包、小碗、防毒口罩,一色齐全……睁着大眼望着台上讲话的程子华同志的脸,那信赖更深了”小说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记述王振中的故事,“我”见证了王振中的成长,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王振中穿了护士的白布罩单和翻卷的白布单帽走过,手里还托了一个药瓶。看见我,大远跑来,敬了礼,问过我怎样到这里来,我的女房东身体好不好,小羊羔长大了没有……”“‘找过。’她又红了脸,但随着就平静流利地谈下去……”小说以“我”的视角展示王振中的内心世界,突出了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可感。③“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先写“我”通过房东女儿见到了王振中,然后写通过“我”写信介绍王振中去报考卫生训练班,再写“我”见到王振中残疾中学生大检阅,以及二人之间对话。通过“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④“我”是第一人称写法,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我”的所见所闻带着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具有代入感。(4)①从情节结构上看,“直找到队长跟前去,要我回去。起先队长还要我回去看看,等我把事情说明白,说回去了就不会再有王振中了,队长才说你自己解决吧”照应了前文“她是从小许给本村在北平开店发家的黄清晨的儿子了”“这是我情甘乐意,谁也管不了我。我和他们讲好了。你看我才从婆家出来,这鞋还是在那里拿的呢”,王振中已经订婚报名考学、坚决离家等情节,使小说结构严谨。②从人物塑造上看,“我已经向县政府告了状,解除婚约。这就一干二净,再说我也还不到结婚年龄……”,敢于告状,解除婚约,表现了王振中做事果断,有主见,有新思想,展示了青年人在接受新思想后的改变与成长,有助于塑造敢于走出封建婚姻并快速成长的抗日青年形象。③从表现主题上看,“我已经向县政府告了状,解除婚约。这就一干二净,再说我也还不到结婚年龄……”,参加革命后的王振中敢于反抗包办婚姻,并且以告状形式来争取自己的婚姻自由,反映了王振中等青年在革命的教育和熏陶下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并歌颂了革命给青年带来的巨大改变。答案:(1)C(2)B(3)①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我”见证了王振中的成长,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小说以“我”的视角展示王振中的内心世界,突出了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可感。③“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④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具有代入感。(4)①从情节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王振中已经订婚报名考学、坚决离家等情节,使小说结构严谨。②从人物塑造上看,既表现了王振中做事果断,有主见,有新思想;也有助于塑造敢于走出封建婚姻并快速成长的抗日青年形象。③从表现主题上看,反映了王振中等青年在革命的教育和熏陶下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并歌颂了革命给青年带来的巨大改变。三、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②。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适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有删改)【注】①梠:山芋。②“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唐朝规定,五品以上官员佩鱼符袋。“绯衣”指红色衣服。(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B.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C.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D.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在文中指唐朝的国都长安。B.“适崔宁杀英乂”与“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居》两句中的“适”意思相同。C.“严挺之乃有此儿”与“乃游东蜀依高适”两句中的“乃”意思不同。D.“旬”,计时单位,十日为一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旬日”即十天。(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B.唐肃宗昏聩无能,听信谗言,罢免了房琯的相位,继而迁怒杜甫,将其外调担任华州司功参军。C.杜甫饱受战乱之苦,京城动乱,物价暴涨,暂住在成州同谷县,生活难以为继,有几个子女饿死。D.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②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5)结合选文简要概括杜甫的人物形象。【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房琯做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皇帝准许了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房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房琯布衣时与甫善”中“布衣时”充当状语,“房琯与甫善”为一个完整的语意,排除BC;“请自帅师讨贼”中,“自帅师”是“讨贼”的状语,是“请讨贼”为一个完整的语意,排除D。故选A。(2)A.正确。B.“意思相同”错误。前为恰逢,后为适应C.“乃”前为“居然、竟然”,后为“于是,就”意思不同。D.正确。故选B。(3)B.“唐肃宗昏聩无能,听信谗言”错误,唐肃宗是因为房琯兵败将其罢相。故选B。(4)①“宵”,在晚上,趁夜、连夜;“谒”,拜见;“谒肃宗于彭原郡”,状语后置;“拜右拾遗”,无标志被动句,被授予右拾遗。译文: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②“旧”,交情,“世旧”即世交、老朋友、老交情;“褊”,狭隘;“恃”,倚仗、依靠、凭借;“放恣”,放纵任性、放纵不羁。译文: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隘急躁,没什么气量,倚仗恩情放纵不羁。(5)依据“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可概括为:有文才。依据“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可概括为:能够为朋友仗义执言。依据“甫性褊躁,无器度”可概括为:偏激狭隘,没气量。答案:(1)A(2)B(3)B(4)①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②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隘急躁,没什么气量,倚仗恩情放纵不羁。(5)示例:杜甫有文才,能够为朋友仗义执言,但性格上又有偏激狭隘的缺陷。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篇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作文,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做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皇帝准许了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房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让杜甫离京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摘山芋,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说:“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急躁暴戾,却不认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植树,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农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放诞。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郭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这一年,崔宁杀死郭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江陵就发生了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过世。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回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又酬傅处士①山次韵二首•其一顾炎武清切频吹越石②笳,穷愁犹驾阮生车。时当汉腊遗臣祭,义激韩仇③旧相家。陵阙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泪发春花。相将便是天涯侣,不用虚乘犯斗槎。【注】①傅处士:傅山,作者友人,明朝灭亡后一直从事抗清活动。②越石:晋人刘琨,字越石,以坚守抗敌著称。③韩仇:指张良为韩国复仇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句写傅山吹笳,体现出他的抗清斗志,“清切”写笳声清越激切,“频吹”写次数多。B.首联表面上写傅山,实际上也在说自己,身无分文仍如阮籍一样驾车外出,不走寻常路。C.颈联化用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将内心的情感外化到自然景物,寓情于景。D.诗歌用典贴切自然,全诗感情充沛、悲壮昂扬,可以从中看出顾炎武的心胸与人格。(2)顾炎武一生“以天下为己任”,这首诗中流露出的哪些思想感情体现了这一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身无分文仍如阮籍一样驾车外出”说法错误,“穷愁犹驾阮生车”意为阮籍尝独自驾车而出,走到途穷之处便恸哭趋车而回。本句用典,《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尝独自驾车而出,他不走现成的道路,走到途穷之处便恸哭趋车而回。这一句中诗人是以阮籍的途穷比喻傅山从事抗清活动的艰难困苦,所以“穷愁”不是身无分文之意。故选:B。(2)首联“清切频吹越石笳,穷愁犹驾阮生车”借用典故,刘越石是古代爱国英雄,傅山是明末清初有气节的爱国志士。这里顾炎武把他与刘越石相比是为了颂扬他的爱国精神。《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尝独自驾车而出,他不走现成的道路,走到途穷之处便恸哭趋车而回。这一联中诗人用了两个典故,以刘琨的被围、阮籍的途穷比喻傅山从事抗清活动的艰难困苦,又以“频吹”“犹驾”赞扬他那坚持不懈、战斗不息的精神。颈联“陵阙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泪发春花”意思是夕阳回照着先朝的陵墓宫阙,使人频添悲哀,河山流下眼泪,期待着大地发出新花。当诗人瞻拜明故宫陵墓,漫游神州各地时,正是因为对天下的责任感,使他不禁生发出失去山河的悲痛之情,在诗人的眼中连陵阙也产生了哀愁,连河山也垂下了泪水。这里诗人移情及物,宫殿陵墓山河都有哀愁,可见其情之切痛之深了。尾联“相将便是天涯侣,不用虚乘犯斗槎”意思是你我相互扶持,便是天涯的伴侣,用不着再白白去乘那浮海的木筏。诗人在这里表述友情:只要我们互为声援扶助,虽天各一方,也会成为朋友,我们不用长途跋涉时来相访,我们的心是相连的。顾炎武与傅山同样“以天下为己任”,他们的友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志向之上的,故两人的心灵有无限的契合。所以这一联是对有共同志向的友人的勉励。答案:(1)B(2)①对傅山爱国精神的赞扬。这首诗借用刘越石、阮籍等典故,赞扬傅山坚持不懈、战斗不息的爱国精神。②失去山河的悲痛之情。正是因为对天下的责任感,诗人悲伤痛苦、感慨万千,眼中陵阙也产生了哀愁,山河亦泪。③对有共同志向的友人的勉励。尾联说只要我们互为声援扶助,虽天各一方,也会成为朋友,表现了他对同样“以天下为己任”的友人的鼓励之情。译文:悲凉凄切,频频吹着刘越石那感人肺腑的胡笳,忧愁已极,仍然乘着阮籍那痛哭途穷的车驾。正当汉人的腊日,先朝遗臣照样按礼祭祀,凛然大义永远激励着深怀亡国仇恨的旧相之家。夕阳回照着先朝的陵墓宫阙,使人频添悲哀,河山流下眼泪,期待着大地发出新花。你我相互扶持,便是天涯的伴侣,用不着再白白去乘那浮海的木筏。赏析:首联“清切频吹越石笳,穷愁犹驾阮生车。”《晋书•刘琨传》记载晋代刘琨被胡骑围困于晋阳,他便朝夕吹奏胡笳,笳声激起胡人思乡之情,于是胡骑便解围而去。刘琨是古代爱国英雄,傅山是明末清初有气节的爱国志气,尝自称有“弯疆跃骏之骨。”这里顾炎武把他与刘琨相比是为了颂扬他的爱国精神。《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尝独自驾车而出,他不走现成的道路,走到途穷之处便恸哭趋车而回。这一联中诗人用了两个典故,以刘琨的被围、阮籍的途穷比喻傅山从事抗清活动的艰难困苦,又以“频吹”“犹驾”赞扬他那坚持不懈、战斗不息的精神。颔联“时当汉腊遗臣祭,义激韩仇旧相家”。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时为尚书的陈咸率三子同归故里,闭门不出,但仍按汉制在12月戌日举行腊祭。人问其故,他说:“我先人岂知王氏腊乎!”(《后汉书•陈宠传》)诗人在这里以陈咸父子们的不合作保持气节的态度来比喻傅山在生活上仍遵明制不作亡国奴。《史记•留侯世家》载:汉将张良因先代五世皆相韩,韩亡,张良义愤填膺,倾家荡产求刺客杀秦王为韩报仇。顾炎武这里用陈咸与张良的典故同样是为了赞扬傅山不投靠清廷而献身于反清复明的事业。颈联“陵阙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泪发春花。”当诗人瞻拜明故官陵墓,漫游神州各地时,悲伤痛苦感慨万千,在诗人的眼中连陵阙也产生了哀愁,连河山也垂下了泪水。这里诗人移情及物,宫殿陵墓山河都有哀愁,可见其情之切痛之深了。尾联“相将便是天涯侣,不用乘虚犯斗槎”。《博物志》载:“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诗人在这里表述友情:只要我们互为声援扶助,虽天各一方,也会成为朋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不用长途跋涉时来相访,我们的心是相连的。顾炎武与傅山的友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志向之上的,故两人的心灵有无限的契合。这首诗不仅是颂扬傅山,也是在言自己之志。诗中的四个典故用得贴切自然,全诗感情充沛、悲壮昂扬,可以从中看出顾炎武的心胸与人格。(三)名篇名句默写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流露出对权贵的蔑视,同时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精神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的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解答】故答案为:(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重点字:哺)(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重点字:返)(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重点字:摧)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共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共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新疆棉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日照充足,气候干旱,雨量稀少,棉花种植属灌溉棉;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种植规模大,机械化程度较高,产棉量约占我国棉产量的50%。新疆长绒棉品质优良,各项质量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新疆棉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概率发生较低,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比上年有所提高。以前,每年九、十月间,新疆就形成了百万“采棉大军”赴疆采棉的壮观景况。现在,随着新疆棉花生产实现高度机械化,就不再需要大量的“采棉工”了。所谓“强迫劳动”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无中生有、无稽之谈),洁白无瑕的新疆棉花不容任何势力抹黑,那些污蔑的谎终将不攻自破。新疆棉,是新疆大地的云朵,它以超强的柔软温暖了我们的衣衫,它以纯白的棉浪绽放了农民的笑脸,它以无堰的辽阔打开了中国向西的门户。新疆棉,亚克西!新疆棉,中国心!(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2)本题考查的是病句的辨析。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3)本题考查的是辨析修辞手法。首先要对基本常见的修辞手法加以掌握,其次,分析句子,确定修辞手法;最后明确表达效果。【解答】(1)第一空,结合“日照充足,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可知,新疆就种植棉花来说自然条件优越,可填表示具有特殊优越的条件,多指人的资质或自然环境特别好的“得天独厚”。(得天独厚:具有特殊优越的条件。多指人的资质或自然环境特别好。)第二空,语境指“强迫劳动”是绝对没有的事,相关成语有“子虚乌有”“无中生有”“无稽之谈”等。(子虚乌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无中生有:把没有说成有。指凭空捏造。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第三空,语境指谎言不需要多加理会,它终将被现实证明是谎言,可填“不攻自破”。(不攻自破: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2)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去掉“根据”或“显示”;(二)“概率发生较轻”搭配不当,改为“概率发生较低”;(三)“病虫害概率发生较低”语序不当,改为“病虫害发生概率较低”。故画波浪线句子改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发生概率较低,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比上年有所增加。(3)“新疆棉,是新疆大地的云朵”是比喻句,“新疆棉”是本体,“云朵”是喻体,比喻词为“是”为暗喻。二者都是白色,形状蓬松,质地柔软,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新疆棉的洁白柔软。“它以……它以……它以……”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构成排比句,排比句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势;内容上“超强的柔软”叙述了新疆棉品质优良,“绽放了农民的笑脸”指给农民带来富裕,“打开了中国向西的门户”指促进对外贸易,三个排比句强调了新疆棉的多重价值,表达了作者对新疆棉的赞美之情。答案:(1)得天独厚;子虚乌有(无中生有、无稽之谈);不攻自破(2)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区气候条件较为适宜,病虫害发生概率较低,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比上年有所增加。(3)比喻,将“新疆棉”比成“云朵”,二者在色彩和形状上相似,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新疆棉的洁白与柔软。排比,增强了语势,叙述了新疆棉品质优良、带来富裕、促进对外贸易三个方面的内容,强调了新疆棉的多重价值,表达了对新疆棉的赞美之情。(二)语言文字运用Ⅱ(共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论语》是知识体系。《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说,一本《论语》五百多则,一万五千余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成语是最原始的出处,最原始的本意,②不是成语字典里的教条。《论语》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这种知识体系,跟今天的教材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读《论语》一年,与其他孩子差距有多大,不用考试证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山上走,走得有点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走得很轻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往上走还是往下走,结果不一样;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现在的孩子,甚至读到博士、博士后了,工作了,还是心智不成熟。③心智成熟需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自己;二是正确认识他人和环境;三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和环境之间的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年幼儿园大班班级工作计划
- 社区民政工作计划集合
- 2024年建筑工程师工作计划范文
- 2024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计划范文格式
- 大班年级组学习活动计划
- 2024年工会工作计划表
- 供销社总结和计划
- 2024酒店新年工作计划范本
- 五年级2024班主任工作计划第一学期
- 奶茶店创业计划书模板
- 2025年中国蛋糕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东北三省精准教学2024年12月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2024年玉林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目
- 结婚婚宴父母答谢词(3篇)
- 2024年度-工程造价培训课件全新
- DZ∕T 0213-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石灰岩、水泥配料类(正式版)
- 2024年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社会招聘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高教版【中职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末试卷+答案
- 中国历史地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
- MOOC 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