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联考语文试卷(8月份)_第1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联考语文试卷(8月份)_第2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联考语文试卷(8月份)_第3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联考语文试卷(8月份)_第4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联考语文试卷(8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湖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联考语文试卷(8月份)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位未来的机器人工程师,能够建造出在技术上非常高超的机器人,它可以说话、走路以及从事其他复杂的任务。你可能会根据特定的目的建造每一个机器人,并将它的能力调节到适应其预期的功能,如机器人警察会有武器,机器人服务员会有托盘。你还可以针对特定的环境条件设计每一个机器人,例如酷暑、极寒或水下的环境。但现在你正在奉命设计一些机器人,你不知道它们需要执行什么功能,或者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工作。那你要如何建造一个适应能力超强的机器人呢?答案是,你将把每个机器人都设计成可以动态发展,这样它就能根据所处的环境来调整其能力和功能。如果遇到水,它将发展出防水功能,而如果它需要从火中救人,它就会发展出阻燃能力。因为机器人是由大量集成零件组成的,所以你还需要使机器人的组件能够在它们发展的过程中彼此交互,从而使每个零件都功能正常并良好协作。例如,防水性能不会干扰其手臂或腿部的运动。也许未来的工程师可能会获得这种设计能力,而由于进化的作用,植物和动物已经这样做了。生物体是通过基因与环境之间的无数相互作用发展而来的,所以能够构建极其复杂、高度集成的机体,不仅运作良好,而且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当然,我们不能随意长出新器官,但许多器官在生长时如果遭受到压力,就会使它们的能力适应这种应对压力的需求。例如,如果你在儿童时期跑动比较多,那么你就是在给自己的腿部施以负荷,于是它们就会长得比较粗壮。其他一些调节机制在一生中都会对环境压力产生动态响应,即使在成年期也是如此。如果你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经常练举重,那么你的手臂肌肉就会感到疲劳,接着会变得更粗大、更强壮。相反,如果你卧病在床数月或数年,你的肌肉和骨骼也会萎缩。身体能应对环境压力,从而调整其可观测特征,即其表现型,这种能力的正式名称为表型可塑性。所有生物的生长和运作都需要表型可塑性,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参与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发现的实例也越来越多。如果一个人的皮肤比较容易晒伤,那么他的肤色在夏天就会变得较深;然而,当关键的环境信号消失、减弱或异常时,就会导致失配。当从冬天进入春天时,我的肤色通常会变黑,这样可以防止我的皮肤被晒伤,但如果我在冬季乘飞机前往赤道地区,那么如果没有衣物或防晒霜的隔离保护,我的皮肤就会在转眼之间被晒伤。人体的进化论观点提示,因为在近几代人的时间里我们改变了自己赖以生长的环境条件。并且有时这种改变是自然选择没有为我们准备好的,所以当前的失配现象比以前更常见了。这些失配可能是有害的,因为它们有时出现在生命的早期,却在许多年后才引起问题,而此时要纠正这个问题已经太晚了。为什么大自然不像工程师建造桥梁一样建造人体:把安全系数提得高高的,这样我们就能适应各种条件呢?对这个问题,主流的解释是权衡取舍。一切都涉及妥协:一样东西多了,别的东西就会相应减少。例如,较粗的腿骨比较不容易折断,但它们运动起来就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黝黑的皮肤能防止皮肤晒伤,但它又会减少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自然选择的选择机制使得表现型会根据特定环境进行调节,从而帮助人体找到不同任务之间恰当的平衡点,并达到恰当的功能程度:足够,但又不会太过。有些特征,比如肤色深浅和肌肉多少,在人的一生中都能调节。然而,大多数特征不能根据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如腿的长度或脑容量,一旦发育完成后就无法重组。对于这些特征,身体必须在发育早期,往往在子宫内或生命的最初几年,使用环境信号——压力,来预测出成年期组织的最佳结构。虽然这些预测能帮助人体根据特定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在幼年时没有接受过适当刺激的组织可能最终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未来遇到的条件。综上所述,进化使得人体能够“用进废退”。因为人体不是工程师设计出来的,而是生长和进化而来的,所以在发育成熟期间,为了正常发育,身体会预期碰到某些压力,而且也真的会面临这些压力。大脑中的这种相互作用广为人知:如果你剥夺了孩子的语言或其他社交能力,那么他的大脑将永远不能正常发育,而学习新语言或小提琴的最佳时机就是儿童时期。其他与外界密集互动的系统,如免疫系统,以及帮助人体消化食物、维持体温稳定的器官等,也都是借由类似的重要互动形成的。从这个角度看,当人体不能接受到自然选择给它们匹配好的足够压力时,我们就能预测许多失配性疾病的发生了。这些失配中有许多在人体发育早期就会显现出来,但另一些,如骨质疏松,要到年老时才会显现。但有证据表明,这种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摘编自丹尼尔•利伯曼《人体的故事:进化、健康与疾病》,蔡晓峰译)(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进化的作用,植物和动物已经具有可以动态发展的能力,不仅运作良好,而且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B.表型可塑性是所有生物的生长和运作都需要的能力,这一能力可以体现为人经常练举重会使手臂肌肉变得更粗大、更强壮。C.从人体的进化论观点来看,当前的失配现象比以前更常见的原因之一在于近几代人的时间里我们对自己赖以生长的环境条件进行了改变。D.在发育成熟期间,为了正常发育,身体会预期和真的面临某些压力,与外界密集互动的系统也都需要借着大脑中的重要互动来形成。(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前两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可以动态发展的机器人能根据所处的环境来调整其能力和功能,但设计者事先并不知道其要执行的功能或所处的环境。B.“他们发现的实例也越来越多”中的“实例”,也可以是如果一个人的腿或手臂比较容易骨折,那么他恢复后的骨骼就会变得较厚。C.“一切都涉及妥协”“足够,但又不会太过”,可见自然选择的选择机制能直接帮助人体进行调节,达到恰当的功能程度。D.从人体的生长和进化中可以发现,大多数特征不能根据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我们要重视赖以生长的环境条件,特别是用好生命早期的压力。(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A.不给所见的每件物品消毒,也不过度使用抗生素和其他类似药物,因为某些微生物和虫类在帮助给免疫系统施加适当压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人类天生就拥有数以百万计的汗腺,但当你觉得热时,实际上分泌汗液的腺体比例,受到的是幼年时经受暑热程度带来的压力的影响。C.用磨碎的柔软食物喂养的实验用猪和猴子,由于压力不够,会发育出形状异常的颌骨,牙齿在其中排列异常,不能很好地对齐。D.身体的正常运作需要大量的钙,饮食中永久性缺乏钙的动物和人,骨骼发育都会比较薄弱,抗压力差且在年老时会较快地流失骨量。(4)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避免人体“失配”?(5)作者是如何得出“进化使得人体能够‘用进废退’”这一结论的?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追我魂魄(节选)云杉电话是资料室的管理员打来的。“那张照片的作者找到了,他叫穆易。”“是不是去柬埔寨的那个穆易?嗨,要他的照片可真难。”管理员在电话那头笑了起来。“他就在这儿,你来一趟吧!”资料室在地下室。宽阔深邃的大厅里排满了20世纪60年代那种深黄色的木柜。一上了年纪的男人站在书柜的中间,和管理员说话。我站在那儿等了一会儿,从塑料夹子里取出那张照片,我猜想这个人就是穆易。他转脸看见了我。他脸上有一种沧桑的、聪颖的神情,这种特别的气质使他与众不同。如果一个人经历了几十年里发生的几乎所有战争,他一定会有什么变化。“这是1942年拍的,没错。”他把照片翻过来,上面有一行变成黄色的钢笔字:培蕊,1942年5月,太行山,年17岁。①“这些字是,我写的。”我们走到书柜后面,那里有一张书桌和两张单人沙发。“她是鲁艺的文工团员,唱歌的。”他非常肯定地说。“如果照片已经无法送给本人,我就会记下来姓名、地址等等。”培蕊,1942年5月,太行山,年17岁。这些字迹确实散发着伤感的气息。“我是那年5月遇见她的,当时我是晋察冀军区的报道员,去太行山采访,回来的时候在山下遇见了鲁艺文工团的一大群女孩子。其中一个对我说:‘嗨,记者同志,给我留个影吧!’她就是培蕊。很年轻,她回头招呼别的人,②那些人笑着不过来,她也在笑,她的笑容很灿烂。我的底片已经用完了,但是还有我们称为‘尾巴’的一小块空白,我决定试一试。我问她:‘要是照片洗出来了,怎么给你?’她笑着招招手说:‘到前线见!’我也说:‘前线见!’那时我们非常年轻,非常快乐,觉得生命很长,③而且会充满许多快乐的相见。”“她死了,是吗?”“你听说过八路军总部被袭事件吗?”穆易看见我一脸茫然,就说,“1942年5月,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了三万精锐部队包围了八路军总部,被包围的人都是机关、后勤、学校、文艺团体的人员,培蕊的剧团也在其中。”“我至今都不知死了多少人,”穆易说,“很多人都跳下了悬崖,那条很深的峡谷里到处是人和骡马的尸体,后勤人员在跳崖的时候把骡马辎重都拉了下去,什么都不愿落到日本人手里。”“我再也没有听到过她的消息。但是这些被包围的人,④特别是那些女性,都从悬崖上跳下去了。”为了报道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在6个月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在历史材料中打滚,但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件事。“你可以查一下资料,”穆易注意到我的神情,“新华社华北分社在这次战役中死伤惨重,肯定会有记载。”穆易站在窗口吸烟,他说话的时候目光炯炯,一点儿也不像年过古稀的老人。我和穆易顺着地下室黑暗的甬道往外走,他突然问我:“你为什么会对这张照片感兴趣?”“我不知道,”我老实地告诉他。“关于抗日战争的纪念报道已经结束,你知道,我们总是这样,热闹一阵,然后风平浪静。可是我忘不了这件事,这可能是职业的兴趣。”穆易点点头,表示理解。他随手掏出一张纸,用笔写了几个名字交给我。他说这几个人都经历过八路军总部的突围战役,可能对我有点什么帮助。穆易的话的确没错。关于八路军总部的突围战役,史料记载很少,即使有,也是一笔带过。在山西辽县志中,这样写道:1942年9月18日,辽县、辽西县合并,正式更名,为左权县,纪念在本年5月“反扫荡”战役中英勇牺牲在辽县麻田的左权将军。显而易见,这不是一场胜仗,八路军总部在这次战斗中吃了大亏。没有一份材料能够表明,被包围的八千人中,到底有多少人牺牲,我唯一能肯定的是,那绝不是一个小数。新华社有关资料是这样记载的:1942年5、6月间,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纠集3万多精锐部队,突袭我八路军总部,进行“铁壁合围”。新华社华北总分社,40多位同志在突围中英勇牺牲。新华社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共有110多位新闻工作者殉职,但在八路军总部突围中就死了40多人,将近二分之一。我已经可以想象这次战争的惨烈。其中,对一位女记者黄君珏的记述引起了我的注意:黄君珏,女,湖南湘潭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42年在八路军总部突围战中跳崖牺牲,英勇殉国。对黄君珏简单的介绍中,附有她的爱人王默磬的一封给其岳父的信,这封不同寻常的家信记述了妻子殉难的过程。王默磬也是新华社的工作人员,当时他身负重伤,奄奄一息,就倒在离黄君珏不足50米处。侥幸的是,他活了下来,成为八路军总部突围中唯一见证这惨烈史实全过程的人。他在给他的岳父黄友郢老先生的信中这样写道:夜九时,敌暂退,婿勉力带伤行,潜入敌围,寻到遗体,无血无伤,服装整齐,眉头微锁,侧卧若熟睡,然已胸口不温矣。其时婿不知悲伤,不觉创痛,跌坐呆凝,与君珏双手相握,不知所往,但觉君珏亦正握我手,渐握渐紧,终不可脱!山后枪声再起,始被惊觉,时正午夜,皓月明天,以手掘土,暂行掩埋。吾岳有不朽之女儿,婿获贞烈之妻,慨属民族之无上光荣!当天晚上,我定了去山西的火车票。(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新华社烈士纪实)(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部分,写“我”与穆易会面的情景,介绍了穆易的部分战斗经历,由此引出对培蕊照片的描写。B.照片背面的字迹“散发着伤感的气息”,源于照片已经无法送给本人,与年轻的培蕊留影形成张力。C.穆易给培蕊拍下照片,“我”对培蕊的照片感兴趣,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我”去山西是迫切和坚定的。D.在新华社有关资料的记载中,女记者黄君珏的形象分别通过官方资料和家书呈现,充满家国情怀。(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这些字是”后面断开,与“我写的”形成区分,使回答更加肯定和郑重。B.句子②中“那些人”的笑和“她也在笑”,虽然同为笑的动作,但表达的意味不同。C.句子③中的“快乐”,是对未来憧憬的体现,因对胜利充满希望而满怀前线见的期待。D.句子④表达出的强调意味,与前文“培蕊的剧团也在其中”形成照应和强烈的暗示。(3)文中“我”使用了大量真实资料进行叙事,这种叙事方式有什么效果?(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会谈•记忆•追寻;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女记者黄君珏。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真宗时,马知节、韩崇训皆以检校官签书枢密院事。知节为人质直,真宗东封泰山,车驾发京师,上及从官皆蔬食。封禅礼毕,上劳宰臣王旦等曰:“卿等久食蔬,不易。”旦等皆再拜。知节独进言:“蔬食者,惟陛下一人而已。王旦等在道中与臣同次舍,无不私食肉者。”又顾旦等曰:“知节言是否?”旦再拜曰:“诚如知节之言。”(节选自《涑水记闻》卷七)材料二:马知节,字子元。父全义,国史有传。全义,太祖深念之,知节方七岁召见,特授供奉官。少感慨自立未冠监彭州兵有老成风。景德三年签书枢密院事,迁副使,大中祥符七年罢。天禧元年知枢密院事,二年罢。以疾除节度观察留后,求外任,授知贝州。既而上悯其癯瘁,止命归镇,而上党、大名之民争求迎之。卒年六十五,赠侍中,谥正惠。赋性疏直,遇事敢言,不少自屈。所与游皆时之贤士,居常以方略自任。初监兵潭州,何承矩为守,颇以文雅饰吏治。知节慕之,故折节读书。雍熙间护博州兵,时刘廷让败于君子馆,知节完城缮甲,储积刍粟,僚吏皆不悦。既而虏果至,以有备引去。李顺之叛,诏与王继恩同讨贼。继恩恶其不附己,遣知彭州,付以羸兵扞贼。贼十万众攻城,知节力战,适兵至而贼溃。知秦州,州尝质羌酋支属二十余人,逾二纪矣。知节曰:“羌亦人,岂不怀归?”悉释之。羌怀其德,讫终更不犯塞。知益州,始请以省校代乡户运舟,自是蜀人免破产之患。在延州,戎寇至,方上元,遂张灯启关,宴乐累夕,虏不测,因引去。诏发澶、魏六州粮输定武。时虏方内寇,知节守镇州,曰:“粮之来,资寇也。”止令于舟车所至收之,虏无所得而遁。知节所至,皆以威爱临下,而事无不济。特疾恶太过,不能无怨也。(节选自《隆平集•枢密》)(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少感A慨自B立C未冠D监E彭州F兵G有老H成风。(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封,指帝王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昭告天下太平。因泰山在东,故名。B.自屈,指委屈自己,“不少自屈”与“句读之不知”的句式特点不同。C.患,指忧患、祸患,与《屈原列传》中“惠王患之”的“患”词义不同。D.不测,指难以预料、揣测,与成语“变幻莫测”中的“莫测”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知节凭借先人余荫年少为官,后因仰慕何承矩而改变志趣,学习诗书。他所交往的人都是当世贤士,但过于嫉恨坏人坏事,也招致了一些怨言。B.刘廷让在君子馆战败,马知节在博州赶紧修缮城池,整治武器,储备粮草,属官对此都心生不满。不久敌人果然到来,因无隙可乘只好引兵退去。C.秦州将羌人首领的很多亲属作为人质,长期不放他们回去,马知节担任知州后,心生不忍,将他们全部释放。羌人心怀感激,很久不再侵犯边塞。D.在延州任职时,正值元宵节前后,戎寇突然而至。马知节于是张灯结彩,为引诱敌人入内而大开关门,接连几夜宴饮作乐,戎寇后来自动离去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继恩恶其不附己,遣知彭州,付以羸兵扞贼。②知节所至,皆以威爱临下,而事无不济。(5)从材料一的事例中,除可看出马知节“为人质直”“赋性疏直”的性格外,还可看出他的哪些优良品质?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雪中寻梅陆游莫遣扁舟兴尽回①,正须冲雪看江梅。楚人原未知真色,施粉何曾太白来②!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正是花中巢许辈,人间富贵不关渠③。【注】①用《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访戴安道“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之典。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③渠:代词,他。(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遗”二句紧扣题面,反用典故,写出了诗人踏雪寻梅的高雅兴致。B.“楚人”二句批评宋玉,江梅洁白的花瓣如同施粉一般,何曾太白呢?C.“幽香”二句化用林逋的咏梅名句,又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江梅的精神。D.“正是”二句将江梅比拟为隐士巢父和许由,暗寓着诗人自身的形象。(2)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很高,这两首诗刻画了江梅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说,即使不善奔走,只要借助舆马,就会出现“”的结果;即使不善游泳,只要借助舟楫,也会出现“”的结果。(2)杜牧笔下的阿房宫宏大宽广,以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气候冷暖不齐,其中描写温暖的两句是“,”。(3)小明画了一幅江水图,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有想好。王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唐宋诗人成句,比如“,”就很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国家卫健委提出开展“减糖”专项行动,要求中小学校及幼托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那么,减糖A?根据世卫组织的建议;①人们需要控制摄入量的“糖”是游离糖,而非传统认知里的食糖——②甘蔗或甜菜为原料制取的糖。相比于食糖,游离糖的范围更广。简单来讲,③游离糖指的是游离状态的糖。因此,④游离糖通常不包括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糖。主要原因在于,⑤完整食物中的糖由植物一层细胞壁包裹,在人体中消化起来相对缓慢,⑥不易在长时间内产生较高热量以致形成多余脂肪,⑦因而对人体健康带来的风险相对较小。此外,食用天然食物还有不少好处。⑧比如水果、蔬菜对唾液流动的机械刺激的影响,⑨有助于减少糖对人体带来的潜在风险。与游离糖相接近的一个概念是添加糖,它指的是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B。添加糖与游离糖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不包括鲜榨果汁中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果糖,这部分糖的摄入量只占日常游离糖摄入量的一小部分。因而,添加糖和游离糖的概念通常可以被视为是等同的。(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2)文中第二段带序号的小分句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勤地不懒,出一分劳力就一定能有一分收成。验证不远,不出十天八天,你留心那平整湿润的菜畦吧,就从那里会生长出又绿又嫩又茁壮的瓜菜的新芽哩。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充满了无限生机。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夜雨剪春韭”是老杜的诗句吧,清新极了;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①暮春,中午,踩着畦垅间苗或者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新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一会儿站起来,伸伸腰,用手背擦擦额头的汗,看看苗间得稀稠,中耕得深浅,草锄得是不是干净,那时候人是会感到劳动的愉快的。②夏天,晚上,菜地浇完了,三五个同志趁着皎洁的月光,坐在畦头泉边,吸吸烟;或者不吸烟,谈谈话;谈生活,谈社会和自然的改造,一边人声咯咯罗罗,一边在谈话间歇的时候听菜畦里昆虫的鸣声;蒜在抽苔,白菜在卷心,芫荽在散发脉脉的香气: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1)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擦擦、谈谈、咯咯罗罗”,请说说它们和“擦、谈、咯罗”相比,在语意上各有什么不同?(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3)文中有两处画波浪线部分,结构大体相同,请简要分析二者在修辞手法上的异同。①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②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阅读经典小说,使我们仿佛置身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社会生活之中,目睹各式各样的人生故事,探寻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感受多种多样的文化风貌……经典小说,魅力深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联考语文试卷(8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位未来的机器人工程师,能够建造出在技术上非常高超的机器人,它可以说话、走路以及从事其他复杂的任务。你可能会根据特定的目的建造每一个机器人,并将它的能力调节到适应其预期的功能,如机器人警察会有武器,机器人服务员会有托盘。你还可以针对特定的环境条件设计每一个机器人,例如酷暑、极寒或水下的环境。但现在你正在奉命设计一些机器人,你不知道它们需要执行什么功能,或者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工作。那你要如何建造一个适应能力超强的机器人呢?答案是,你将把每个机器人都设计成可以动态发展,这样它就能根据所处的环境来调整其能力和功能。如果遇到水,它将发展出防水功能,而如果它需要从火中救人,它就会发展出阻燃能力。因为机器人是由大量集成零件组成的,所以你还需要使机器人的组件能够在它们发展的过程中彼此交互,从而使每个零件都功能正常并良好协作。例如,防水性能不会干扰其手臂或腿部的运动。也许未来的工程师可能会获得这种设计能力,而由于进化的作用,植物和动物已经这样做了。生物体是通过基因与环境之间的无数相互作用发展而来的,所以能够构建极其复杂、高度集成的机体,不仅运作良好,而且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当然,我们不能随意长出新器官,但许多器官在生长时如果遭受到压力,就会使它们的能力适应这种应对压力的需求。例如,如果你在儿童时期跑动比较多,那么你就是在给自己的腿部施以负荷,于是它们就会长得比较粗壮。其他一些调节机制在一生中都会对环境压力产生动态响应,即使在成年期也是如此。如果你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经常练举重,那么你的手臂肌肉就会感到疲劳,接着会变得更粗大、更强壮。相反,如果你卧病在床数月或数年,你的肌肉和骨骼也会萎缩。身体能应对环境压力,从而调整其可观测特征,即其表现型,这种能力的正式名称为表型可塑性。所有生物的生长和运作都需要表型可塑性,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参与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发现的实例也越来越多。如果一个人的皮肤比较容易晒伤,那么他的肤色在夏天就会变得较深;然而,当关键的环境信号消失、减弱或异常时,就会导致失配。当从冬天进入春天时,我的肤色通常会变黑,这样可以防止我的皮肤被晒伤,但如果我在冬季乘飞机前往赤道地区,那么如果没有衣物或防晒霜的隔离保护,我的皮肤就会在转眼之间被晒伤。人体的进化论观点提示,因为在近几代人的时间里我们改变了自己赖以生长的环境条件。并且有时这种改变是自然选择没有为我们准备好的,所以当前的失配现象比以前更常见了。这些失配可能是有害的,因为它们有时出现在生命的早期,却在许多年后才引起问题,而此时要纠正这个问题已经太晚了。为什么大自然不像工程师建造桥梁一样建造人体:把安全系数提得高高的,这样我们就能适应各种条件呢?对这个问题,主流的解释是权衡取舍。一切都涉及妥协:一样东西多了,别的东西就会相应减少。例如,较粗的腿骨比较不容易折断,但它们运动起来就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黝黑的皮肤能防止皮肤晒伤,但它又会减少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自然选择的选择机制使得表现型会根据特定环境进行调节,从而帮助人体找到不同任务之间恰当的平衡点,并达到恰当的功能程度:足够,但又不会太过。有些特征,比如肤色深浅和肌肉多少,在人的一生中都能调节。然而,大多数特征不能根据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如腿的长度或脑容量,一旦发育完成后就无法重组。对于这些特征,身体必须在发育早期,往往在子宫内或生命的最初几年,使用环境信号——压力,来预测出成年期组织的最佳结构。虽然这些预测能帮助人体根据特定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在幼年时没有接受过适当刺激的组织可能最终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未来遇到的条件。综上所述,进化使得人体能够“用进废退”。因为人体不是工程师设计出来的,而是生长和进化而来的,所以在发育成熟期间,为了正常发育,身体会预期碰到某些压力,而且也真的会面临这些压力。大脑中的这种相互作用广为人知:如果你剥夺了孩子的语言或其他社交能力,那么他的大脑将永远不能正常发育,而学习新语言或小提琴的最佳时机就是儿童时期。其他与外界密集互动的系统,如免疫系统,以及帮助人体消化食物、维持体温稳定的器官等,也都是借由类似的重要互动形成的。从这个角度看,当人体不能接受到自然选择给它们匹配好的足够压力时,我们就能预测许多失配性疾病的发生了。这些失配中有许多在人体发育早期就会显现出来,但另一些,如骨质疏松,要到年老时才会显现。但有证据表明,这种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摘编自丹尼尔•利伯曼《人体的故事:进化、健康与疾病》,蔡晓峰译)(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由于进化的作用,植物和动物已经具有可以动态发展的能力,不仅运作良好,而且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B.表型可塑性是所有生物的生长和运作都需要的能力,这一能力可以体现为人经常练举重会使手臂肌肉变得更粗大、更强壮。C.从人体的进化论观点来看,当前的失配现象比以前更常见的原因之一在于近几代人的时间里我们对自己赖以生长的环境条件进行了改变。D.在发育成熟期间,为了正常发育,身体会预期和真的面临某些压力,与外界密集互动的系统也都需要借着大脑中的重要互动来形成。(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从前两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可以动态发展的机器人能根据所处的环境来调整其能力和功能,但设计者事先并不知道其要执行的功能或所处的环境。B.“他们发现的实例也越来越多”中的“实例”,也可以是如果一个人的腿或手臂比较容易骨折,那么他恢复后的骨骼就会变得较厚。C.“一切都涉及妥协”“足够,但又不会太过”,可见自然选择的选择机制能直接帮助人体进行调节,达到恰当的功能程度。D.从人体的生长和进化中可以发现,大多数特征不能根据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我们要重视赖以生长的环境条件,特别是用好生命早期的压力。(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BA.不给所见的每件物品消毒,也不过度使用抗生素和其他类似药物,因为某些微生物和虫类在帮助给免疫系统施加适当压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人类天生就拥有数以百万计的汗腺,但当你觉得热时,实际上分泌汗液的腺体比例,受到的是幼年时经受暑热程度带来的压力的影响。C.用磨碎的柔软食物喂养的实验用猪和猴子,由于压力不够,会发育出形状异常的颌骨,牙齿在其中排列异常,不能很好地对齐。D.身体的正常运作需要大量的钙,饮食中永久性缺乏钙的动物和人,骨骼发育都会比较薄弱,抗压力差且在年老时会较快地流失骨量。(4)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避免人体“失配”?(5)作者是如何得出“进化使得人体能够‘用进废退’”这一结论的?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解答】(1)D.“需要借着大脑中的重要互动”错误,原文为“其他与外界密集互动的系统,如免疫系统,以及帮助人体消化食物、维持体温稳定的器官等,也都是借由类似的重要互动形成的”,是借着“类似的重要互动”,不是“大脑中的重要互动”,选项张冠李戴。故选D。(2)C.“直接帮助”错误,原文为“自然选择的选择机制使得表现型会根据特定环境进行调节,从而帮助人体找到不同任务之间恰当的平衡点,并达到恰当的功能程度”,可见不是直接帮助,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3)第三段观点是“人体许多器官在生长时如果遭受到压力,就会使它们的能力适应这种应对压力的需求”。B.汗腺在儿童期即其生长时受到压力,所以如今它的耐热能力是和童年期所受的压力程度密切相关的。符合文段观点。其他三项都不涉及前期压力和后期能力的关系。故选B。(4)结合“当关键的环境信号消失、减弱或异常时,就会导致失配”可概括出,避免关键的环境信号消失、减弱或异常;结合“当人体不能接受到自然选择给它们匹配好的足够压力时,我们就能预测许多失配性疾病的发生了”可概括出,尊重自然规律,接受自然选择给人体匹配好的足够压力。(5)结合“如果你是一位未来的机器人工程师,能够建造出在技术上非常高超的机器人,它可以说话、走路以及从事其他复杂的任务。你可能会根据特定的目的建造每一个机器人……由于进化的作用,植物和动物已经这样做了”可概括出,以建造适应能力超强的机器人进行类比说理,引出由于进化的作用,动物和植物具有对环境压力产生相应的能力的介绍;结合“如果一个人的皮肤比较容易晒伤,那么他的肤色在夏天就会变得较深;然而,当关键的环境信号消失、减弱或异常时,就会导致失配。当从冬天进入春天时,我的肤色通常会变黑,这样可以防止我的皮肤被晒伤,但如果我在冬季乘飞机前往赤道地区,那么如果没有衣物或防晒霜的隔离保护,我的皮肤就会在转眼之间被晒伤”“人体的进化论观点提示,因为在近几代人的时间里我们改变了自己赖以生长的环境条件。并且有时这种改变是自然选择没有为我们准备好的,所以当前的失配现象比以前更常见了”可概括出,进而从人体的进化论观点和自然选择机制等方面进行例证和假设,深度阐释其学理;结合“人体不是工程师设计出来的,而是生长和进化而来的,所以在发育成熟期间,为了正常发育,身体会预期碰到某些压力,而且也真的会面临这些压力。大脑中的这种相互作用广为人知:如果你剥夺了孩子的语言或其他社交能力,那么他的大脑将永远不能正常发育,而学习新语言或小提琴的最佳时机就是儿童时期”可概括出,最后得出结论并再次强调压力对人体成长的重要性。答案:(1)D(2)C(3)B(4)①避免关键的环境信号消失、减弱或异常;②尊重自然规律,接受自然选择给人体匹配好的足够压力。(5)①以建造适应能力超强的机器人进行类比说理,引出由于进化的作用,动物和植物具有对环境压力产生相应的能力的介绍;②进而从人体的进化论观点和自然选择机制等方面进行例证和假设,深度阐释其学理;③最后得出结论并再次强调压力对人体成长的重要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追我魂魄(节选)云杉电话是资料室的管理员打来的。“那张照片的作者找到了,他叫穆易。”“是不是去柬埔寨的那个穆易?嗨,要他的照片可真难。”管理员在电话那头笑了起来。“他就在这儿,你来一趟吧!”资料室在地下室。宽阔深邃的大厅里排满了20世纪60年代那种深黄色的木柜。一上了年纪的男人站在书柜的中间,和管理员说话。我站在那儿等了一会儿,从塑料夹子里取出那张照片,我猜想这个人就是穆易。他转脸看见了我。他脸上有一种沧桑的、聪颖的神情,这种特别的气质使他与众不同。如果一个人经历了几十年里发生的几乎所有战争,他一定会有什么变化。“这是1942年拍的,没错。”他把照片翻过来,上面有一行变成黄色的钢笔字:培蕊,1942年5月,太行山,年17岁。①“这些字是,我写的。”我们走到书柜后面,那里有一张书桌和两张单人沙发。“她是鲁艺的文工团员,唱歌的。”他非常肯定地说。“如果照片已经无法送给本人,我就会记下来姓名、地址等等。”培蕊,1942年5月,太行山,年17岁。这些字迹确实散发着伤感的气息。“我是那年5月遇见她的,当时我是晋察冀军区的报道员,去太行山采访,回来的时候在山下遇见了鲁艺文工团的一大群女孩子。其中一个对我说:‘嗨,记者同志,给我留个影吧!’她就是培蕊。很年轻,她回头招呼别的人,②那些人笑着不过来,她也在笑,她的笑容很灿烂。我的底片已经用完了,但是还有我们称为‘尾巴’的一小块空白,我决定试一试。我问她:‘要是照片洗出来了,怎么给你?’她笑着招招手说:‘到前线见!’我也说:‘前线见!’那时我们非常年轻,非常快乐,觉得生命很长,③而且会充满许多快乐的相见。”“她死了,是吗?”“你听说过八路军总部被袭事件吗?”穆易看见我一脸茫然,就说,“1942年5月,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了三万精锐部队包围了八路军总部,被包围的人都是机关、后勤、学校、文艺团体的人员,培蕊的剧团也在其中。”“我至今都不知死了多少人,”穆易说,“很多人都跳下了悬崖,那条很深的峡谷里到处是人和骡马的尸体,后勤人员在跳崖的时候把骡马辎重都拉了下去,什么都不愿落到日本人手里。”“我再也没有听到过她的消息。但是这些被包围的人,④特别是那些女性,都从悬崖上跳下去了。”为了报道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在6个月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在历史材料中打滚,但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件事。“你可以查一下资料,”穆易注意到我的神情,“新华社华北分社在这次战役中死伤惨重,肯定会有记载。”穆易站在窗口吸烟,他说话的时候目光炯炯,一点儿也不像年过古稀的老人。我和穆易顺着地下室黑暗的甬道往外走,他突然问我:“你为什么会对这张照片感兴趣?”“我不知道,”我老实地告诉他。“关于抗日战争的纪念报道已经结束,你知道,我们总是这样,热闹一阵,然后风平浪静。可是我忘不了这件事,这可能是职业的兴趣。”穆易点点头,表示理解。他随手掏出一张纸,用笔写了几个名字交给我。他说这几个人都经历过八路军总部的突围战役,可能对我有点什么帮助。穆易的话的确没错。关于八路军总部的突围战役,史料记载很少,即使有,也是一笔带过。在山西辽县志中,这样写道:1942年9月18日,辽县、辽西县合并,正式更名,为左权县,纪念在本年5月“反扫荡”战役中英勇牺牲在辽县麻田的左权将军。显而易见,这不是一场胜仗,八路军总部在这次战斗中吃了大亏。没有一份材料能够表明,被包围的八千人中,到底有多少人牺牲,我唯一能肯定的是,那绝不是一个小数。新华社有关资料是这样记载的:1942年5、6月间,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纠集3万多精锐部队,突袭我八路军总部,进行“铁壁合围”。新华社华北总分社,40多位同志在突围中英勇牺牲。新华社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共有110多位新闻工作者殉职,但在八路军总部突围中就死了40多人,将近二分之一。我已经可以想象这次战争的惨烈。其中,对一位女记者黄君珏的记述引起了我的注意:黄君珏,女,湖南湘潭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42年在八路军总部突围战中跳崖牺牲,英勇殉国。对黄君珏简单的介绍中,附有她的爱人王默磬的一封给其岳父的信,这封不同寻常的家信记述了妻子殉难的过程。王默磬也是新华社的工作人员,当时他身负重伤,奄奄一息,就倒在离黄君珏不足50米处。侥幸的是,他活了下来,成为八路军总部突围中唯一见证这惨烈史实全过程的人。他在给他的岳父黄友郢老先生的信中这样写道:夜九时,敌暂退,婿勉力带伤行,潜入敌围,寻到遗体,无血无伤,服装整齐,眉头微锁,侧卧若熟睡,然已胸口不温矣。其时婿不知悲伤,不觉创痛,跌坐呆凝,与君珏双手相握,不知所往,但觉君珏亦正握我手,渐握渐紧,终不可脱!山后枪声再起,始被惊觉,时正午夜,皓月明天,以手掘土,暂行掩埋。吾岳有不朽之女儿,婿获贞烈之妻,慨属民族之无上光荣!当天晚上,我定了去山西的火车票。(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新华社烈士纪实)(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文章开头部分,写“我”与穆易会面的情景,介绍了穆易的部分战斗经历,由此引出对培蕊照片的描写。B.照片背面的字迹“散发着伤感的气息”,源于照片已经无法送给本人,与年轻的培蕊留影形成张力。C.穆易给培蕊拍下照片,“我”对培蕊的照片感兴趣,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我”去山西是迫切和坚定的。D.在新华社有关资料的记载中,女记者黄君珏的形象分别通过官方资料和家书呈现,充满家国情怀。(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句子①中“这些字是”后面断开,与“我写的”形成区分,使回答更加肯定和郑重。B.句子②中“那些人”的笑和“她也在笑”,虽然同为笑的动作,但表达的意味不同。C.句子③中的“快乐”,是对未来憧憬的体现,因对胜利充满希望而满怀前线见的期待。D.句子④表达出的强调意味,与前文“培蕊的剧团也在其中”形成照应和强烈的暗示。(3)文中“我”使用了大量真实资料进行叙事,这种叙事方式有什么效果?(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会谈•记忆•追寻;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女记者黄君珏。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句子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认真阅读每一个选项,结合文本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叙事方式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本写短评思路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介绍了穆易的部分战斗经历”说法错误,文中没有体现穆易的战斗经历,当时的穆易“是晋察冀军区的报道员,去太行山采访”。故选A。(2)C.“因对胜利充满希望而满怀前线见的期待”说法错误,句中的“快乐”表达的是对生命中未来相见的憧憬之情,没有体现“对胜利充满希望”。故选C。(3)结合“在山西辽县志中,这样写道:1942年9月18日,辽县、辽西县合并,正式更名,为左权县,纪念在本年5月‘反扫荡’战役中英勇牺牲在辽县麻田的左权将军”“新华社有关资料是这样记载的:1942年5、6月间,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纠集3万多精锐部队,突袭我八路军总部,进行‘铁壁合围’。新华社华北总分社,40多位同志在突围中英勇牺牲”分析,文中使用山西辽县志、新华社有关资料的记载,叙事了1942年5月八路军总部的突围战役,表现抗战英雄的真实和抗战精神的不可磨灭,使主题更加深刻;结合“黄君珏,女,湖南湘潭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42年在八路军总部突围战中跳崖牺牲,英勇殉国”“他在给他的岳父黄友郢老先生的信中这样写道:夜九时,敌暂退,婿勉力带伤行,潜入敌围,寻到遗体,无血无伤,服装整齐,眉头微锁,侧卧若熟睡,然已胸口不温矣。其时婿不知悲伤,不觉创痛,跌坐呆凝,与君珏双手相握,不知所往,但觉君珏亦正握我手,渐握渐紧,终不可脱!山后枪声再起,始被惊觉,时正午夜,皓月明天,以手掘土,暂行掩埋。吾岳有不朽之女儿,婿获贞烈之妻,慨属民族之无上光荣”分析,文中通过黄君珏丈夫的家书,突出文中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故事细节,使文章具有历史纪实性,更加真实动人。(4)本题给了甲乙两组关键词,考生可任选其中之一拟写。如果选甲组提出的关键词:会谈•记忆•追寻。考生要结合文本内容指出“会谈”是指“我”与穆易的会谈,这是文本的主体;“记忆”是指穆易的记忆;“追寻”是指“我”的追寻。“‘这是1942年拍的,没错。’他把照片翻过来,上面有一行变成黄色的钢笔字:培蕊,1942年5月,太行山,年17岁”“我是那年5月遇见她的,当时我是晋察冀军区的报道员,去太行山采访,回来的时候在山下遇见了鲁艺文工团的一大群女孩子。其中一个对我说:‘嗨,记者同志,给我留个影吧!’她就是培蕊”“我问她:‘要是照片洗出来了,怎么给你?’她笑着招招手说:‘到前线见!’我也说:‘前线见’”穆易……说,“1942年5月,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了三万精锐部队包围了八路军总部,被包围的人都是机关、后勤、学校、文艺团体的人员,培蕊的剧团也在其中”“‘我至今都不知死了多少人,’穆易说,‘很多人都跳下了悬崖,那条很深的峡谷里到处是人和骡马的尸体,后勤人员在跳崖的时候把骡马辎重都拉了下去,什么都不愿落到日本人手里’”“我再也没有听到过她的消息。但是这些被包围的人,特别是那些女性,都从悬崖上跳下去了”,据此理出思路:以人物的记忆引出历史资料中的相关记载,个人和时代的记忆相融合。结合“他在给他的岳父黄友郢老先生的信中……当天晚上,我定了去山西的火车票。”构思,整篇文章中,“我”作为追寻者,不仅仅追寻战争的亲历者穆易,同时也在追寻培赏、黄君珏等先烈的事迹与精神,从而指向缅怀英雄、牢记历史人民族魂魄永存等主题。如果选乙组提出的关键词:女记者黄君珏。考生结合“新华社有关资料是这样记载的:1942年5、6月间,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纠集3万多精锐部队,突袭我八路军总部,进行‘铁壁合围’。新华社华北总分社,40多位同志在突围中英勇牺牲”“其中,对一位女记者黄君珏的记述引起了我的注意:黄君珏,女,湖南湘潭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42年在八路军总部突围战中跳崖牺牲,英勇殉国”“对黄君珏简单的介绍中,附有她的爱人王默磬的一封给其岳父的信,这封不同寻常的家信记述了妻子殉难的过程”“他在给他的岳父黄友郢老先生的信中这样写道:夜九时,敌暂退,婿勉力带伤行,潜入敌围,寻到遗体,无血无伤,服装整齐,眉头微锁,侧卧若熟睡,然已胸口不温矣。其时婿不知悲伤,不觉创痛,跌坐呆凝,与君珏双手相握,不知所往,但觉君珏亦正握我手,渐握渐紧,终不可脱!山后枪声再起,始被惊觉,时正午夜,皓月明天,以手掘土,暂行掩埋。吾岳有不朽之女儿,婿获贞烈之妻,慨属民族之无上光荣”理出思路:女记者黄君珏虽然在文章后半部分出场,但她与前文的培蕊都经历了“八路军总部被袭事件”,且都是女性,与前文情节一脉相承。关于黄君珏的记述材料使得家信内容和新华社的有关资料形成照应,丰富了故事情节。结合“关于八路军总部的突围战役,史料记载很少,即使有,也是一笔带过”“这不是一场胜仗,八路军总部在这次战斗中吃了大亏。没有一份材料能够表明,被包围的八千人中,到底有多少人牺牲,我唯一能肯定的是,那绝不是一个小数”“新华社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共有110多位新闻工作者殉职,但在八路军总部突围中就死了40多人,将近二分之一。我已经可以想象这次战争的惨烈”“当天晚上,我定了去山西的火车票”分析思路:与文中“我”每天翻阅历史资料的设定相一致,对黄君珏的记述材料进一步促使“我”去山西追寻英雄们的事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留下悬念。答案:(1)A(2)C(3)①表现抗战英雄的真实和抗战精神的不可磨灭,使主题更加深刻;②突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故事细节,使文章具有历史纪实性,更加真实动人。(4)示例:甲组:①本文以“我”与穆易的会谈为主体,讲述穆易的记忆;②以人物的记忆引出历史资料中的相关记载,个人和时代的记忆相融合;③整篇文章中,“我”作为追寻者,不仅仅追寻战争的亲历者穆易,同时也在追寻培蕊、黄君珏等先烈的事迹与精神,从而指向缅怀英雄、牢记历史、民族魂魄永存等主题。乙组:①女记者黄君珏虽然在文章后半部分出场,但她与前文的培蕊都经历了“八路军总部被袭事件”,且都是女性,与前文情节一脉相承;②关于黄君珏的记述材料使得家信内容和新华社的有关资料形成照应,丰富了故事情节;③与文中“我”每天翻阅历史资料的设定相一致,对黄君珏的记述材料进一步促使“我”去山西追寻英雄们的事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留下悬念。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真宗时,马知节、韩崇训皆以检校官签书枢密院事。知节为人质直,真宗东封泰山,车驾发京师,上及从官皆蔬食。封禅礼毕,上劳宰臣王旦等曰:“卿等久食蔬,不易。”旦等皆再拜。知节独进言:“蔬食者,惟陛下一人而已。王旦等在道中与臣同次舍,无不私食肉者。”又顾旦等曰:“知节言是否?”旦再拜曰:“诚如知节之言。”(节选自《涑水记闻》卷七)材料二:马知节,字子元。父全义,国史有传。全义,太祖深念之,知节方七岁召见,特授供奉官。少感慨自立未冠监彭州兵有老成风。景德三年签书枢密院事,迁副使,大中祥符七年罢。天禧元年知枢密院事,二年罢。以疾除节度观察留后,求外任,授知贝州。既而上悯其癯瘁,止命归镇,而上党、大名之民争求迎之。卒年六十五,赠侍中,谥正惠。赋性疏直,遇事敢言,不少自屈。所与游皆时之贤士,居常以方略自任。初监兵潭州,何承矩为守,颇以文雅饰吏治。知节慕之,故折节读书。雍熙间护博州兵,时刘廷让败于君子馆,知节完城缮甲,储积刍粟,僚吏皆不悦。既而虏果至,以有备引去。李顺之叛,诏与王继恩同讨贼。继恩恶其不附己,遣知彭州,付以羸兵扞贼。贼十万众攻城,知节力战,适兵至而贼溃。知秦州,州尝质羌酋支属二十余人,逾二纪矣。知节曰:“羌亦人,岂不怀归?”悉释之。羌怀其德,讫终更不犯塞。知益州,始请以省校代乡户运舟,自是蜀人免破产之患。在延州,戎寇至,方上元,遂张灯启关,宴乐累夕,虏不测,因引去。诏发澶、魏六州粮输定武。时虏方内寇,知节守镇州,曰:“粮之来,资寇也。”止令于舟车所至收之,虏无所得而遁。知节所至,皆以威爱临下,而事无不济。特疾恶太过,不能无怨也。(节选自《隆平集•枢密》)(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少感A慨自B立C未冠D监E彭州F兵G有老H成风。(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东封,指帝王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昭告天下太平。因泰山在东,故名。B.自屈,指委屈自己,“不少自屈”与“句读之不知”的句式特点不同。C.患,指忧患、祸患,与《屈原列传》中“惠王患之”的“患”词义不同。D.不测,指难以预料、揣测,与成语“变幻莫测”中的“莫测”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马知节凭借先人余荫年少为官,后因仰慕何承矩而改变志趣,学习诗书。他所交往的人都是当世贤士,但过于嫉恨坏人坏事,也招致了一些怨言。B.刘廷让在君子馆战败,马知节在博州赶紧修缮城池,整治武器,储备粮草,属官对此都心生不满。不久敌人果然到来,因无隙可乘只好引兵退去。C.秦州将羌人首领的很多亲属作为人质,长期不放他们回去,马知节担任知州后,心生不忍,将他们全部释放。羌人心怀感激,很久不再侵犯边塞。D.在延州任职时,正值元宵节前后,戎寇突然而至。马知节于是张灯结彩,为引诱敌人入内而大开关门,接连几夜宴饮作乐,戎寇后来自动离去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继恩恶其不附己,遣知彭州,付以羸兵扞贼。②知节所至,皆以威爱临下,而事无不济。(5)从材料一的事例中,除可看出马知节“为人质直”“赋性疏直”的性格外,还可看出他的哪些优良品质?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人物品质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少时情感激愤,自持自守,不到二十岁时,监督彭州军队,有老练成熟的风范。“感慨自立”指情感激愤,能自持自守,这是对马知节少时精神、品行的描述,至此语意完整,故应在“自立”后断开,所以第一处断在“C”处;“未冠”指不到二十岁,放在此处做时间状语,需单独成句,所以第二处断在“D”处;“彭州兵”是“监”的宾语,故应在“兵”后断开,所以第三处断在“G”处。故选CDG。(2)B.“句式特点不同”说法错误。“不少自屈”与“句读之不知”都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两者句式特点相同。句意:不肯稍微委屈自己。/不了解句子的断句。C.正确。“惠王患之”的“患”解释为担心。句意:自此蜀人免除了破产的祸患。/惠王担心这件事。D.正确。句意:敌寇不知底细。/事物变化多端,难以揣测。故选B。(3)D.“为引诱敌人入内而大开关门”错误。马知节“张灯启关,宴乐累夕”其实是故布疑阵,迷惑敌人,让戎寇不知虚实,不敢贸然进攻;“启关”的目的并不是“引诱敌人入内”,恰恰是将其拒之于城门之外。故选D。(4)①“恶”,憎恨;“附”,依附;“羸”,疲弱、瘦弱;“扞”,抵御。译文:继恩憎恨他不依附自己,派(他)守卫彭州,将疲弱的士兵交给他带领以抵御贼寇。②“威爱”,威严、仁惠;“临下”,治理下属;“济”,成功。译文:知节任官所至之地,都凭威严、仁惠治理下属,事情没有不成功的。(5)从材料一“知节独进言:‘蔬食者,惟陛下一人而已。王旦等在道中与臣同次舍,无不私食肉者。’又顾旦等曰:‘知节言是否?’”可知,其他“从官”对蔬食的要求都阳奉阴违,只有马知节表里如一,与皇帝一同始终坚持蔬食;他不愿皇帝被臣下欺瞒,说明他对皇帝忠心耿耿;他敢冒大不韪揭露宰相等人欺君罔上的行为,表明他遇事敢言。答案:(1)CDG(2)B(3)D(4)①继恩憎恨他不依附自己,派(他)守卫彭州,将疲弱的士兵交给他带领以抵御贼寇。②知节任官所至之地,都凭威严、仁惠治理下属,事情没有不成功的。(5)①表里如一。②忠心耿耿。③遇事敢言。参考译文:材料一:真宗时,马知节、韩崇训都以检校官身份签书枢密院事(即担任枢密使副官,掌管办理军事文书事宜)。知节为人朴实正直,真宗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从京城出发,君臣一律素食。封禅典礼结束后,真宗慰劳宰相王旦等人说:“你们长久食素,不容易啊。”王旦等人都两次下拜。唯独知节进言说:“食素的人只有陛下一人而已。王旦等人在途中与我同宿,没有不私下食肉的。”又回头问王旦等人:“我说的话对不对?”王旦(对真宗)两次下拜,说:“确实是知节所说的那样。”材料二:马知节,字子元。父亲马全义,国史中有传记。全义(殉国后),太祖很怀念他,知节才七岁时就受到皇帝召见,破格授予供奉官。少时情感激愤,自持自守,不到二十岁时,监督彭州军队,有老练成熟的风范。景德三年签书枢密院事,升任枢密副使,大中祥符七年罢职。天禧元年主管枢密院事,二年罢职。因病授予节度观察留后(三品武臣寄禄官,无实际职事),请求到京外做官,被任命为贝州知州。不久真宗怜悯他瘦弱憔悴,只让他回镇(疗养),而上党、大名的百姓已争相迎接他。享年六十五岁,赠官侍中,谥号正惠。(知节)天性坦率正直,遇事敢言,不肯(因迎合别人)而稍微委屈自己。所交往者都是一时贤士,平时常以谋略自许。起初监督潭州军队,何承矩担任太守,很能以文雅整饬官场风气。知节仰慕他,因此改变志趣阅读诗书。雍熙年间统领博州军队,当时刘廷让在君子馆战败,知节修缮城池,整治武器,储积粮草,属官都不高兴。不久敌人果然到来,因见(博州)早有防备才引兵退去。李顺反叛时,(皇帝)下诏命(知节)与王继恩一同讨伐贼寇。继恩憎恨他不依附自己,派(他)守卫彭州,将疲弱的士兵交给他带领以抵御贼寇,十万贼寇攻打城池,知节奋力作战,恰好援兵到来,贼寇因而溃败。担任秦州知州时,州中曾以羌人酋长的二十余名亲属作为人质,超过二十四年了。知节说:“羌人也是人,难道(他们)就不想回到故里吗?”(于是)将他们全都释放。羌人感念他的恩德,直到他任期终了都不再侵犯边塞。(直到知节)担任益州知州时,才奏请用省校代替富民用船运送(物资),自此蜀人免除了破产的祸患。在延州任职时,敌寇到来,正值元宵(前后),(知节)于是张灯结彩,大开城门,连续几夜宴饮作乐,敌寇不知底细,于是引兵退去。(皇帝)下诏将澶、魏等六州的粮食输送定武。当时外敌正在入侵,知节守卫镇州,说:“粮食送来,只是资助了敌人。”只令在车船所至之地收取(粮食),敌人一无所得,只好逃走。知节任官所至之地,都凭威严、仁惠治理下属,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只是过于痛恨坏人坏事,不能不招致怨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雪中寻梅陆游莫遣扁舟兴尽回①,正须冲雪看江梅。楚人原未知真色,施粉何曾太白来②!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正是花中巢许辈,人间富贵不关渠③。【注】①用《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访戴安道“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之典。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③渠:代词,他。(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莫遗”二句紧扣题面,反用典故,写出了诗人踏雪寻梅的高雅兴致。B.“楚人”二句批评宋玉,江梅洁白的花瓣如同施粉一般,何曾太白呢?C.“幽香”二句化用林逋的咏梅名句,又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江梅的精神。D.“正是”二句将江梅比拟为隐士巢父和许由,暗寓着诗人自身的形象。(2)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很高,这两首诗刻画了江梅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C.“夸张”错误,应为“拟人”。“雪虐风饕”指风雪交加,形容严寒。虐,暴虐;饕,贪残。这是将风雪比拟为人。“亦自如”是说江梅在这种严寒环境下镇定自若,这是将江梅比拟为人。全句没有夸张。故选C。(2)“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刻画了江梅冰清玉洁、芬芳淡雅、傲雪凌寒、蔑视名利的花中高士形象;“施粉何曾太白来”,意为:江梅洁白的花瓣如同施粉一般,何曾太白呢?描写江梅花瓣洁白;“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写江梅散发幽香,疏影横斜,在漫天风雪的侵袭之下,镇定自若,突出了江梅傲寒斗雪的坚强的精神。“正是花中巢许辈,人间富贵不关渠”,运用典故,将江梅比拟为隐士巢父和许由,赞美江梅正像花中隐者,对于世俗富贵毫不在意,这暗寓了诗人洁身自好的自我形象。答案:(1)C(2)①刻画了江梅冰清玉洁、芬芳淡雅、傲雪凌寒、蔑视名利的花中高士形象。②江梅花瓣洁白,散发幽香,疏影横斜,在漫天风雪的侵袭之下,镇定自若。她正像花中隐者,对于世俗富贵不在意。(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说,即使不善奔走,只要借助舆马,就会出现“而致千里”的结果;即使不善游泳,只要借助舟楫,也会出现“而绝江河”的结果。(2)杜牧笔下的阿房宫宏大宽广,以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气候冷暖不齐,其中描写温暖的两句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3)小明画了一幅江水图,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有想好。王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唐宋诗人成句,比如“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就很好。【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而致千里而绝江河(重点字:致)(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重点字:融)(3)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重点字: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国家卫健委提出开展“减糖”专项行动,要求中小学校及幼托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那么,减糖A?根据世卫组织的建议;①人们需要控制摄入量的“糖”是游离糖,而非传统认知里的食糖——②甘蔗或甜菜为原料制取的糖。相比于食糖,游离糖的范围更广。简单来讲,③游离糖指的是游离状态的糖。因此,④游离糖通常不包括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糖。主要原因在于,⑤完整食物中的糖由植物一层细胞壁包裹,在人体中消化起来相对缓慢,⑥不易在长时间内产生较高热量以致形成多余脂肪,⑦因而对人体健康带来的风险相对较小。此外,食用天然食物还有不少好处。⑧比如水果、蔬菜对唾液流动的机械刺激的影响,⑨有助于减少糖对人体带来的潜在风险。与游离糖相接近的一个概念是添加糖,它指的是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B。添加糖与游离糖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不包括鲜榨果汁中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果糖,这部分糖的摄入量只占日常游离糖摄入量的一小部分。因而,添加糖和游离糖的概念通常可以被视为是等同的。(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2)文中第二段带序号的小分句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找出有语病的地方,正确修改。【解答】(1)A.此处提出“减糖”的概念,而且针对这个概念提出了一个问题,由后文“人们需要控制摄入量的‘糖’是游离糖,而非传统认知里的食糖”可知,这是对“糖”的理解,可推知可填:到底该减什么糖?B.此处也有一个概念是“添加糖”,“它指的是”是对概念的解释,顾名思义,就是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被加进去的糖。可推知可填:被添加进去的糖。(2)②“甘蔗或甜菜为原料制取的糖”成分残缺,缺少与“为”搭配的介词,应在最前面加上“以”;⑤“由植物一层细胞壁包裹”语序不当,“植物”应放在“一层”后面;⑥“不易在长时间内产生较高热量”不合逻辑,“长时间内”改成“短时间内”。答案:(1)A.到底该减什么糖B.被添加进去的糖(2)②应在“甘蔗或甜菜为原料制取的糖”前面加上“以”;⑤“植物”应放在“一层”后面;⑥“长时间内”改成“短时间内”。(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勤地不懒,出一分劳力就一定能有一分收成。验证不远,不出十天八天,你留心那平整湿润的菜畦吧,就从那里会生长出又绿又嫩又茁壮的瓜菜的新芽哩。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充满了无限生机。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夜雨剪春韭”是老杜的诗句吧,清新极了;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①暮春,中午,踩着畦垅间苗或者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新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一会儿站起来,伸伸腰,用手背擦擦额头的汗,看看苗间得稀稠,中耕得深浅,草锄得是不是干净,那时候人是会感到劳动的愉快的。②夏天,晚上,菜地浇完了,三五个同志趁着皎洁的月光,坐在畦头泉边,吸吸烟;或者不吸烟,谈谈话;谈生活,谈社会和自然的改造,一边人声咯咯罗罗,一边在谈话间歇的时候听菜畦里昆虫的鸣声;蒜在抽苔,白菜在卷心,芫荽在散发脉脉的香气:一切都使人感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