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三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宋代书法“尚意”思想的特征之一,是在书法艺术的形与神、法与意的关系上,更加重视和突出神与意的审美地位和意义。这表现为轻形似、卑法度,提倡“即兴”“无意”的挥写,反对刻意求工;主张“意造”“观韵”“真趣”,追求一种字外有字、笔简意丰、率真自然、潇散简远的艺术境界。这就使书法的点画线条及结体造型体现出更多的主观意味和情感价值。苏轼旗帜鲜明地提出“意造”的主张:“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所谓“意造”“点画信手”即是强调主体情感表现要超越形式和法度,以意役法,以意生法,意即是法,它使书法艺术超越了以形写神的阶段,而走向以神写形、以神造形的境界。鉴于此,苏轼对唐代“尚法”大师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书法态度冷漠,而对中、晚唐和五代期间敢于冲破法度束缚,富有创新和个性的书法家却给予了高度评价:“颜鲁公雄秀独出,一变古法……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杨公凝式,笔迹雄杰……可谓书之豪杰,不为世所汩没者。”黄山谷论书,则突出强调“韵”字。“书画以韵为主”,“工拙要须其韵胜耳”。黄庭坚“韵”的含义,可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是他沿续了晋代人物品评的“韵”意,采取“伯乐相马”的方法,遗其玄黄牡牝,直取风韵精神,超越人的形体美,看出其内心世界的心灵意趣。另一种解释是宋代范温在《潜溪诗眼》中与王偁讨论黄“书画以韵为主”时提出的“有余意之谓韵”的见解。这个“余意”,即是要求书法要字外有字,通过艺术点画线条的结构组合形式,见出主体的内在世界来。这不仅要有音乐的美、节奏的美,更要有主体创造的意趣美。米芾论书,则特别注重一个“趣”字。“学书须得趣……乃入妙”,“要之皆一戏,不当问工拙,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米芾的“趣”,是个更加内在的偏向主体性灵与意趣的东西,它带有“游”“玩”“戏”的特点。为了使书法表现出主体自我的情趣,他更加不计工拙,不受法度经典的束缚,对唐人书法的刻板、过于经意的批评也更为苛刻和不留情面。米芾以重“平淡”、尚“真趣”的审美标准,对唐代第一流的“尚法”大师贬了个痛快,他说欧、虞、褚“安排费工,作用太过,无平淡天成之趣”。而对裴休、沈传师等非一流书家却有激赏之意,认为他们的书法“不陷丑怪”,挥洒自然,有“真趣”。这种独具慧眼的评论,充分表现出他“尚意”“重趣”的执着和真诚,也令那些毫无卓识、人云亦云,溢词连篇的书法理论家相形见绌。宋人这种“尚意”“观韵”“重趣”的审美趣味,导致了他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排斥“意在笔先”“刻意”“拘苦”的理性构思方法,而提倡“率意”“即兴”“无意”“无法”,重感性、灵气,尽兴自由的创造意识。他们要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书法创作境界:本不求工而自工,无意于新而新意自生,有法而不为法缚,挥洒自如,神意完足,毫不做作地表现自己的个性真情和意趣。——(摘编自傅合远《宋代书法美学思想的“尚意”特征》)材料二:古代书论中最早提出“意”概念的是东汉的蔡邕,他在《笔论》中说:“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蔡邕所说的“意”是指书法创作之前书家的一种自发的心境和情绪。西晋时期,“意”开始逐渐走向自觉形态,西晋文学家成公绥在《隶书体》中说:“工巧难传,善之者少。应心隐手,必由意晓。”他所说的“意”是指书法技法要靠心灵领悟,强调学书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自觉性。王羲之则把“意”作为评书的美学标准,要求书法创作要“有意”,表现书家的情意。至此,“意”在中国书法艺术上开始走向独立、自觉的道路。“意”的意义开拓在南朝,王僧虔《笔意赞》针对当时人们对“意”理解含糊不清,提出用笔之道和书法神采、书家个人情感表达等问题。他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他开拓了“意”在书学理论中的含义,即作品的笔墨趣味。古代书论中“意”指思想感情的大概是从南朝齐梁间的陶弘景开始,他在《与梁武帝论书启》中赞扬其书曰:“既以言发意,意则应言,而手随意运,笔与手会,故益得谐称。”其“意”指的是人的主观情意。至唐代,唐人之“意”一方面继承前人的“意在笔前”思想,即重视创作法则和艺术构思,另一方面又强化书法的抒情功能。如孙过庭在《书谱》中指出:“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宋人则在前人论书的基础上,对“意”的论说进一步具体化、明朗化,由宋前的重“心意”拓展到了书法作品的精神意蕴,并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成为宋代的审美风尚,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大进步。——(摘编自孙倩《宋代书法“尚意”之“意”及其当代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书法注重神与意,排斥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理性构思,书法的点画线条及结体造型体现出更多的主观意味和情感价值。B.苏轼主张“意造”,推崇敢“变古法”,自出新意,富有个性的颜、柳、杨,不能拘泥于古,在创作中,可以有意无法,也无需师法古人。C.黄庭坚的书法创作,采用了“伯乐相马”之法,重“韵”意,直取风韵精神,观其作品,可以感知他内心世界的心灵意趣。D.“意”的概念并非宋人首创,最早可以上溯至东汉时期,它是指书家创作前的一种自发的心境和情绪,并未涉及神采。(2)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宋代书法“尚意”观点的一项是A.用笔之趣,信然可珍,窃谓合乎古道。B.一点一画,皆求象本,乃转自取拙,岂成书耶?C.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D.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米芾对唐代第一流的“尚法”大师持贬斥态度,而对“挥洒自然,有‘真趣’的裴休、沈传师等非一流书家激赏有嘉,表现了其胆识和独具慧眼。B.宋人尚意,在书法创作中,极力追求“新意自出,不为法缚,挥洒自如,神意完足,充分表现个性真情和意趣的境界”。C.米芾的“趣”,偏重主体性灵与意趣,带有“游”“玩”“戏”的特点,更为内在,因而他的见解超越了同代的苏黄等人。D.在论书上,宋人承前启后,使“尚意”理论具体、明朗化,逐渐成为宋代的审美风尚,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大进步,影响深远。(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5)苏轼和米芾对唐代“尚法”大师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角度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II2.(18分)阅读,回答问题。刀削面阿成在奋斗路那儿,有一家大同面食馆,我常领着老婆孩子去那儿吃一顿。近几年,我在外胡吃海喝的事比较多一些,真不像话。酒足饭饱地回到家中,看到在家里静悄悄地吃着青菜萝卜的大人小孩儿,鼻子“嗖”地酸了,内疚了。觉得自己很不男人,而且也很不成熟。开始我领着老婆孩子去的是一家自助牛排馆。我觉得初次在外面吃饭,选在这里比较好一点。一是价格是固定的,四十八元一位,不算贵;二来,老婆孩子可以据自己的爱好,自由地去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虽说多年来一家人一直生活在一起,但是,你不要固执地认为你很清楚他们每一个人都喜欢吃什么。到了饭店,你拿过菜谱,点这个点那个,间或装腔作势地问他们,你们还喜欢吃什么呢?啊?哈哈。他们都默默地看着你,不发表意见。或者他们说,你就点吧,别太贵了就行。他们也是有自尊的人,不可能将内心的想法与渴求,全都讲出来给你听。他们无论是在社会大家庭,还是自己的小家庭里,活得都很有分寸。所以选择自助餐,是因为自助餐的品种很多,涮羊肉、牛肉、猪肉,各种蔬菜,各种炒菜,各种甜食,各种主食。你会发现,你的老婆孩子选回的食品,很多是出乎你的预料之外。而且你在选择方面的经验和善意的建议,对他们根本不发生什么影响。他们在吃的选择上,我行我素。让你感到自卑,感到茫然,甚至还感到彼此之间有一种潜在的对手感。第一次率家人吃饭馆,无论如何是成功的,或者是基本成功的。惟一感到有一点遗憾的,是你自己。可你不能说。一路上说别的,还做一些生硬的手势。你显得很客气,很陌生,他们边走边用那样的眼神儿看着你。后来,妻子反对去牛排馆,认为贵,太贵!尤其是饮料,不大一个杯,服务员强行兑那么多冰块。谁傻呀?不去,听着没有,真的不去!于是,我选择了奋斗路上的大同面食馆。大同面食馆,是一伙山西人开的,其山西特色是自然的,有刀削面、拨鱼儿等等,醋是正宗的山西老陈醋,煞口。餐客吃它不会觉得跌份儿,而且价格便宜。一家四口人,加上一壶菊花茶,一杯扎啤,一小包精美的餐巾纸,五六十块钱就下来了。回来的路上,妻子说,茶要钱还行,里面放冰糖了,但那小包餐巾纸饭店不应当要钱。我说,是。我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吃山西刀削面。那时候我住独身宿舍,是家庭的叛逆者,不愿意回家。下了班之后,常独自一人在大街上毫无目的地闲逛。记得在八道街的街角处,有一个不大的山西削面馆,铺面不大,三四张桌子,常坐满了人。一大锅沸开的水,大师傅惊世骇俗的娴熟技术,嚓嚓嚓,面削得薄而利落,让人叹为观止。来一碗!加老醋,加蒜末,加一点酱油,一额的热汗,青年人吃上瘾了,便常去吃,而且价钱不贵。当代的年轻人不会把这东西吃上瘾。他们喜欢吃汉堡包。我陪他们吃过多次,我是一个很大方的人,但每次我都觉得贵。黏不唧儿的,咬在嘴里,有一种被洋人戏弄的感觉。后来,开大卡车去天津,和几个同路的工友在城里闲逛的时候,突然在一条背街上,看到了刀削面。一个人力车工人坐在他的板车上,托着一大碗刀削面大气凛然地吃着。他的身后就是专卖刀削面的小饭馆。我建议几个工友吃吃刀削面,他们全反对。有大菜馆吃这东西干什么?不吃,愿意吃你一个人去吃。我决定一个人去吃,就吃一碗。他们几个等在一旁,非常不理解。一个工友说,啥也别说了,就是嘴馋。我捧着碗,表情严肃地吃着。太舒服了,特别充实,充满着亲情式的享受。近些年来,因为职业的关系,常到北京去。到了北京始终没有机会独自去东单那个街角大众式的饭店,吃一次三块钱一碗的快餐式的刀削面。非常遗憾。有一次,上飞机回东北之前,在北京的东北哥们儿老邱要请我搓一顿。我提出去吃一碗刀削面。老邱说,那不扯呢吗?那叫啥呀?大哥来了,咋也不能光吃一碗刀削面哪。后来,他又用北京话补充了一句,那怎么成啊。我严肃地说,任何东西我都不吃,就是刀削面,几次来北京都没吃上。你要请我就请我吃这个。老邱说,这太不好了,咱们哥们儿还不至于连一顿饭也请不起吧,是不是?我说,是,你的情况我了解。但是,就吃刀削面,关键是我想吃。老邱说,好吧好吧好吧。二人终于在一家商场的顶层吃上了刀削面。八块一碗,两碗十六块。我吃得很好,很滋润,很高兴,说了好多话。临上飞机的时候,老邱说,看来,你是真的喜欢吃刀削面。上个月,我领着我的小女儿又去了奋斗路的那家大同面食馆,那时候客人不多。不大的工夫,进来一对衣着简朴的母女,女儿也就十四五岁。她们选了一张小桌坐下,只要了一碗刀削面。女儿吃着,说着,母亲坐在对面,温柔地看着,听着。我慢慢地流下了眼泪。(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在外面胡吃海喝,回到家后,看见老婆孩子吃着萝卜青菜,“觉得自己很不男人”,写出了“我”的家庭责任感。B.“惊世骇俗”“大气凛然”两处成语,大词小用,描写面馆师傅削面和人力车工人吃面的场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C.工友和老婆孩子都不理解,唯有老邱分别时最终真正理解了“我”喜欢吃刀削面的原因,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D.小说段落短小,多用短句,但内容表达简洁明快,“奋斗路”“八道街”“天津”等地的场景灵活切换,加快了叙事节奏。(2)关于文中叙写“我”年轻时吃刀削面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班后“我常独自一人在大街上毫无目的地闲逛”,用“我”的孤寂,反衬后文面馆内吃面时的热闹。B.对大师傅娴熟削面技巧的描写,暗示了刀削面味美且富有特色,流露出“我”对刀削面的喜爱与赞叹。C.“加老醋,加蒜末,加一点酱油”,“加”字动词连用,动作干净利落,语言生动明快,很有画面感。D.“来一碗!”独立成段,使上文削面与下文吃面的情节自然衔接,表现了“我”叫面时的兴奋与期待。(3)小说标题是“刀削面”,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去牛排馆吃自助餐?请简要分析。(4)小说结尾,“我”看到一对母女吃刀削面的情景,为什么“慢慢地流下了眼泪”?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文本一:岘亭记姚鼐金陵四方皆有山,而其最高而近郭者,钟山也。诸官舍悉在钟山西南隅,而率蔽于墙室,虽如布政司署瞻园最有盛名,而亦不能见钟山焉。巡道署东北隅有废地,昔弃土者,聚之成小阜,杂树生焉。观察使历城方公,一日试登阜,则钟山翼然当其前。乃大喜,稍易治其巅作小亭,暇则坐其上。寒暑阴霁,山林云物,其状万变,皆为兹亭所有。钟山之胜于兹郭,若独为是亭设也。公乃取“见”“山”字合之,名曰岘亭。昔晋羊叔子督荆州时,于襄阳岘山登眺,感思今古。史既载其言,而后人所能知也。今方公在金陵数年,勤治有声,为吏民敬爱,异日或以兹亭,遂比于羊公岘山亭欤?此亦非公今日所能知也。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不可不识其所由作也。(有删改)游双溪记姚鼐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与张若兆观乎双溪。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一镫,凭几默听。众响皆入,人意萧然。当文端遭遇仁皇帝,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天下谓之盛事。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蚤匿于岩㝔,从故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端之风,邈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乐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B.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C.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D.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与《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翼然”含义相同。B.“钟山之胜”的“胜”指优美的景物,与《岳阳楼记》中“巴陵胜状”中“胜”的用法不同。C.丁巳,古代以十二天干和十地支组合,本用以纪日,后又用以纪年、纪月;文中是用于纪日。D.太傅,官职名,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古人常以官职来称对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陵城四周都是山,其中的钟山最高且靠近城墙。虽然那些官舍都建筑在钟山的西南,但被城墙屋舍遮蔽,所以不能欣赏到钟山美景。B.方公把废土丢到了巡道衙门东北角的荒地,结果堆积成了杂树丛生的小丘,方公又对其稍稍休整了一下,在其顶建了一个小亭子。C.太傅张文端的墓舍在双溪之畔,此地之所以称双溪是因为西北而来的龙溪与椒园之水汇合于此,形成一处优美的风景。D.《游双溪记》这篇小品文于尺幅中,熔写景、吊古、抒怀于一炉,结尾隐隐流露出岁月蹉跎、怀才不遇的无奈与忧伤。(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乃大喜,稍易治其巅作小亭,暇则坐其上。②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蚤匿于岩㝔。(5)同为游记,两篇文章在写作思路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刘昱(唐)李颀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北风吹五两①,谁是浔阳客。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注】①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四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冷清寂寥的江边晚景图,渲染了离别伤感的气氛。B.“谁是浔阳客”,表明诗人不知道友人即将去向何方,故此一问,写出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C.诗歌最后两句是诗人想象友人今夜夜宿金陵江边,应该能听到芦苇丛中传来的雁声。D.从第五句开始,五言变七言,声韵也随之变化,由激烈变舒缓,情感也显得更加悠远绵长。(2)有人评价诗歌的最后两句“不写离情,离情却呼之欲出”,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三)古代诗词默写(共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2)《过秦论》中,贾谊认为秦始皇为了防止百姓反抗,实行愚民政策,相关句子是“,”。(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相似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①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天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天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②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是否不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章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闹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③,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浪终归要落下去,水却还是水。水不消失,浪也就不会断灭。浪涌浪落,那是水的存在方式,是水的欲望(也叫运动),是水的表达、水的消息、水的连接与流传。哪一个浪是我呢?哪一个浪又不是“我”呢?(节选自史铁生《说死说活》)(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B.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C.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长长的一个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是否会觉得轻松一点?D.比如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是否不觉得轻松一点?(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是两个简短的问句,请赏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II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人们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在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①。因此,用眼健康越来越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学生近视多发并呈现低龄化的现象更是引发广泛关注。中小学时期是学生眼睛的关键发育期,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用眼健康,②。比如学习时做到“一拳、一尺、一寸”,即胸口离桌沿一拳,眼睛离书本或电脑一尺,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青少年也要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控制使用电子产品时间,适当增加户外运动。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加班、熬夜已成了不少人的生活常态,③。据了解,慢性结膜炎、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等都是常见的眼部疾病,尤其青光眼这一隐形杀手,并未引起人们注意。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很多眼部疾病,比如平衡膳食,充足睡眠,戒烟戒酒,适当锻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生活方式。另外,还可以通过远眺、做眼保健操等缓解眼睛疲劳,保证用眼健康。(1)词语的意义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和文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京剧票友们聚在一起,纷纷粉墨登场,演出了一段段经典好戏。C.整风运动中,我们要实事求是,不抓辫子,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同志。D.这篇文章非常深,初中生读不懂。(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你是云、是海、是忘却,你也是你曾经失去的每一个你。在做选择的时候,更加关注自己的内核,而不是拥有的标签。是我的那些突出的特质和偏好,是我的那些独一无二的经历,是我穿越时光走到今天带在身上的所有东西,构成了现在的我。——罗振宇2023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写作:①在学校组织的成人典礼上,请你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对“何谓成人?成人何为?”的思考及畅想。②高考结束后,给长辈写封信,交流你填报大学志愿及职业规划的想法和理由。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三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宋代书法“尚意”思想的特征之一,是在书法艺术的形与神、法与意的关系上,更加重视和突出神与意的审美地位和意义。这表现为轻形似、卑法度,提倡“即兴”“无意”的挥写,反对刻意求工;主张“意造”“观韵”“真趣”,追求一种字外有字、笔简意丰、率真自然、潇散简远的艺术境界。这就使书法的点画线条及结体造型体现出更多的主观意味和情感价值。苏轼旗帜鲜明地提出“意造”的主张:“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所谓“意造”“点画信手”即是强调主体情感表现要超越形式和法度,以意役法,以意生法,意即是法,它使书法艺术超越了以形写神的阶段,而走向以神写形、以神造形的境界。鉴于此,苏轼对唐代“尚法”大师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书法态度冷漠,而对中、晚唐和五代期间敢于冲破法度束缚,富有创新和个性的书法家却给予了高度评价:“颜鲁公雄秀独出,一变古法……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杨公凝式,笔迹雄杰……可谓书之豪杰,不为世所汩没者。”黄山谷论书,则突出强调“韵”字。“书画以韵为主”,“工拙要须其韵胜耳”。黄庭坚“韵”的含义,可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是他沿续了晋代人物品评的“韵”意,采取“伯乐相马”的方法,遗其玄黄牡牝,直取风韵精神,超越人的形体美,看出其内心世界的心灵意趣。另一种解释是宋代范温在《潜溪诗眼》中与王偁讨论黄“书画以韵为主”时提出的“有余意之谓韵”的见解。这个“余意”,即是要求书法要字外有字,通过艺术点画线条的结构组合形式,见出主体的内在世界来。这不仅要有音乐的美、节奏的美,更要有主体创造的意趣美。米芾论书,则特别注重一个“趣”字。“学书须得趣……乃入妙”,“要之皆一戏,不当问工拙,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米芾的“趣”,是个更加内在的偏向主体性灵与意趣的东西,它带有“游”“玩”“戏”的特点。为了使书法表现出主体自我的情趣,他更加不计工拙,不受法度经典的束缚,对唐人书法的刻板、过于经意的批评也更为苛刻和不留情面。米芾以重“平淡”、尚“真趣”的审美标准,对唐代第一流的“尚法”大师贬了个痛快,他说欧、虞、褚“安排费工,作用太过,无平淡天成之趣”。而对裴休、沈传师等非一流书家却有激赏之意,认为他们的书法“不陷丑怪”,挥洒自然,有“真趣”。这种独具慧眼的评论,充分表现出他“尚意”“重趣”的执着和真诚,也令那些毫无卓识、人云亦云,溢词连篇的书法理论家相形见绌。宋人这种“尚意”“观韵”“重趣”的审美趣味,导致了他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排斥“意在笔先”“刻意”“拘苦”的理性构思方法,而提倡“率意”“即兴”“无意”“无法”,重感性、灵气,尽兴自由的创造意识。他们要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书法创作境界:本不求工而自工,无意于新而新意自生,有法而不为法缚,挥洒自如,神意完足,毫不做作地表现自己的个性真情和意趣。——(摘编自傅合远《宋代书法美学思想的“尚意”特征》)材料二:古代书论中最早提出“意”概念的是东汉的蔡邕,他在《笔论》中说:“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蔡邕所说的“意”是指书法创作之前书家的一种自发的心境和情绪。西晋时期,“意”开始逐渐走向自觉形态,西晋文学家成公绥在《隶书体》中说:“工巧难传,善之者少。应心隐手,必由意晓。”他所说的“意”是指书法技法要靠心灵领悟,强调学书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自觉性。王羲之则把“意”作为评书的美学标准,要求书法创作要“有意”,表现书家的情意。至此,“意”在中国书法艺术上开始走向独立、自觉的道路。“意”的意义开拓在南朝,王僧虔《笔意赞》针对当时人们对“意”理解含糊不清,提出用笔之道和书法神采、书家个人情感表达等问题。他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他开拓了“意”在书学理论中的含义,即作品的笔墨趣味。古代书论中“意”指思想感情的大概是从南朝齐梁间的陶弘景开始,他在《与梁武帝论书启》中赞扬其书曰:“既以言发意,意则应言,而手随意运,笔与手会,故益得谐称。”其“意”指的是人的主观情意。至唐代,唐人之“意”一方面继承前人的“意在笔前”思想,即重视创作法则和艺术构思,另一方面又强化书法的抒情功能。如孙过庭在《书谱》中指出:“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宋人则在前人论书的基础上,对“意”的论说进一步具体化、明朗化,由宋前的重“心意”拓展到了书法作品的精神意蕴,并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成为宋代的审美风尚,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大进步。——(摘编自孙倩《宋代书法“尚意”之“意”及其当代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宋代书法注重神与意,排斥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理性构思,书法的点画线条及结体造型体现出更多的主观意味和情感价值。B.苏轼主张“意造”,推崇敢“变古法”,自出新意,富有个性的颜、柳、杨,不能拘泥于古,在创作中,可以有意无法,也无需师法古人。C.黄庭坚的书法创作,采用了“伯乐相马”之法,重“韵”意,直取风韵精神,观其作品,可以感知他内心世界的心灵意趣。D.“意”的概念并非宋人首创,最早可以上溯至东汉时期,它是指书家创作前的一种自发的心境和情绪,并未涉及神采。(2)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宋代书法“尚意”观点的一项是CA.用笔之趣,信然可珍,窃谓合乎古道。B.一点一画,皆求象本,乃转自取拙,岂成书耶?C.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D.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米芾对唐代第一流的“尚法”大师持贬斥态度,而对“挥洒自然,有‘真趣’的裴休、沈传师等非一流书家激赏有嘉,表现了其胆识和独具慧眼。B.宋人尚意,在书法创作中,极力追求“新意自出,不为法缚,挥洒自如,神意完足,充分表现个性真情和意趣的境界”。C.米芾的“趣”,偏重主体性灵与意趣,带有“游”“玩”“戏”的特点,更为内在,因而他的见解超越了同代的苏黄等人。D.在论书上,宋人承前启后,使“尚意”理论具体、明朗化,逐渐成为宋代的审美风尚,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大进步,影响深远。(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5)苏轼和米芾对唐代“尚法”大师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角度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能否支持题干涉及的观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相关内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解答】(1)B.“也无需师法古人”错误,为主观臆断,于文无据,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苏轼对唐代‘尚法’大师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书法态度冷漠”,并没有“无需师法古人”之意。故选B。(2)A.强调用笔和合乎古道,属于“尚法”理论。B.强调点画用笔须手腕轻虚,是写运笔之法,不是“尚意”。C.“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语出苏轼《东坡题跋•评草书》他不拘于成法,摆脱法度束缚,主张自由的创作,符合“尚意”观点。D.偏重字势和书法的整体布局,属于“尚法”理论。故选C。(3)C.“因此他的见解超越了同代的苏黄等人”错误,文中只是强调他们这种“尚意”“观韵”“重趣”的审美趣味,没有将米芾的见解与同代的苏黄等人的见解比高低,曲解文意。故选C。(4)依据材料一“宋代书法‘尚意’思想……主张‘意造’‘观韵’‘真趣’”“苏轼旗帜鲜明地提出‘意造’的主张”“黄山谷论书,则突出强调‘韵’字”“米芾论书,则特别注重一个‘趣’字”“宋人这种‘尚意’‘观韵’‘重趣’的审美趣味”,从材料的论证结构来看,材料一整体运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局部运用并列的论证结构。先总括宋代书法“尚意”思想的某种特征,最后,归纳宋代“尚意”的审美趣味对其创作的影响。从论证方法来看,材料引用了一些古代书法家的言论,如“苏轼旗帜鲜明地提出‘意造’的主张:‘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举了米芾等人的事例来论证观点,如“米芾以重‘平淡’、尚‘真趣’的审美标准,对唐代第一流的‘尚法’大师贬了个痛快,他说欧、虞、褚‘安排费工,作用太过,无平淡天成之趣’。而对裴休、沈传师等非一流书家却有激赏之意,认为他们的书法‘不陷丑怪’,挥洒自然,有‘真趣’”,综合运用引用、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分别论证三位代表性书家的书法主张都具有这种特征。(5)依据材料一第二段“苏轼旗帜鲜明地提出‘意造’的主张……强调主体情感表现要超越形式和法度……它使书法艺术超越了以形写神的阶段,而走向以神写形、以神造形的境界。鉴于此,苏轼对唐代‘尚法’大师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书法态度冷漠”,可分析概括出,苏轼从“意造”的角度,含蓄的批评他们过于重视形式和法度,他们的书法未达到以神写形、以神造形的境界,所以苏轼的态度是冷漠的;依据材料一第四段“米芾论书,则特别注重一个‘趣’字……书法表现出主体自我的情趣……他说欧、虞、褚‘安排费工,作用太过,无平淡天成之趣’”,可分析概括出,米芾从“重趣”的角度,批评他们过于讲求“安排”,他们的书法“无平淡天成之趣”,缺乏主体自我的情趣,作用太过。答案:(1)B(2)C(3)C(4)①材料一整体运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局部运用并列的论证结构;②先总括宋代书法“尚意”思想的某种特征;③再综合运用引用、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分别论证三位代表性书家的书法主张都具有这种特征;④最后,归纳宋代“尚意”的审美趣味对其创作的影响。(5)①苏轼从“意造”的角度,含蓄的批评他们过于重视形式和拘泥于法度,他们的书法缺乏创新和个性,未能超越了以形写神的阶段,达到以神写形、以神造形的境界;②米芾从“重趣”的角度,批评他们过于“刻板”、过于经意,讲求“安排”,他们的书法“无平淡天成“之真趣,缺乏主体自我的情趣。(二)现代文阅读II2.(18分)阅读,回答问题。刀削面阿成在奋斗路那儿,有一家大同面食馆,我常领着老婆孩子去那儿吃一顿。近几年,我在外胡吃海喝的事比较多一些,真不像话。酒足饭饱地回到家中,看到在家里静悄悄地吃着青菜萝卜的大人小孩儿,鼻子“嗖”地酸了,内疚了。觉得自己很不男人,而且也很不成熟。开始我领着老婆孩子去的是一家自助牛排馆。我觉得初次在外面吃饭,选在这里比较好一点。一是价格是固定的,四十八元一位,不算贵;二来,老婆孩子可以据自己的爱好,自由地去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虽说多年来一家人一直生活在一起,但是,你不要固执地认为你很清楚他们每一个人都喜欢吃什么。到了饭店,你拿过菜谱,点这个点那个,间或装腔作势地问他们,你们还喜欢吃什么呢?啊?哈哈。他们都默默地看着你,不发表意见。或者他们说,你就点吧,别太贵了就行。他们也是有自尊的人,不可能将内心的想法与渴求,全都讲出来给你听。他们无论是在社会大家庭,还是自己的小家庭里,活得都很有分寸。所以选择自助餐,是因为自助餐的品种很多,涮羊肉、牛肉、猪肉,各种蔬菜,各种炒菜,各种甜食,各种主食。你会发现,你的老婆孩子选回的食品,很多是出乎你的预料之外。而且你在选择方面的经验和善意的建议,对他们根本不发生什么影响。他们在吃的选择上,我行我素。让你感到自卑,感到茫然,甚至还感到彼此之间有一种潜在的对手感。第一次率家人吃饭馆,无论如何是成功的,或者是基本成功的。惟一感到有一点遗憾的,是你自己。可你不能说。一路上说别的,还做一些生硬的手势。你显得很客气,很陌生,他们边走边用那样的眼神儿看着你。后来,妻子反对去牛排馆,认为贵,太贵!尤其是饮料,不大一个杯,服务员强行兑那么多冰块。谁傻呀?不去,听着没有,真的不去!于是,我选择了奋斗路上的大同面食馆。大同面食馆,是一伙山西人开的,其山西特色是自然的,有刀削面、拨鱼儿等等,醋是正宗的山西老陈醋,煞口。餐客吃它不会觉得跌份儿,而且价格便宜。一家四口人,加上一壶菊花茶,一杯扎啤,一小包精美的餐巾纸,五六十块钱就下来了。回来的路上,妻子说,茶要钱还行,里面放冰糖了,但那小包餐巾纸饭店不应当要钱。我说,是。我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吃山西刀削面。那时候我住独身宿舍,是家庭的叛逆者,不愿意回家。下了班之后,常独自一人在大街上毫无目的地闲逛。记得在八道街的街角处,有一个不大的山西削面馆,铺面不大,三四张桌子,常坐满了人。一大锅沸开的水,大师傅惊世骇俗的娴熟技术,嚓嚓嚓,面削得薄而利落,让人叹为观止。来一碗!加老醋,加蒜末,加一点酱油,一额的热汗,青年人吃上瘾了,便常去吃,而且价钱不贵。当代的年轻人不会把这东西吃上瘾。他们喜欢吃汉堡包。我陪他们吃过多次,我是一个很大方的人,但每次我都觉得贵。黏不唧儿的,咬在嘴里,有一种被洋人戏弄的感觉。后来,开大卡车去天津,和几个同路的工友在城里闲逛的时候,突然在一条背街上,看到了刀削面。一个人力车工人坐在他的板车上,托着一大碗刀削面大气凛然地吃着。他的身后就是专卖刀削面的小饭馆。我建议几个工友吃吃刀削面,他们全反对。有大菜馆吃这东西干什么?不吃,愿意吃你一个人去吃。我决定一个人去吃,就吃一碗。他们几个等在一旁,非常不理解。一个工友说,啥也别说了,就是嘴馋。我捧着碗,表情严肃地吃着。太舒服了,特别充实,充满着亲情式的享受。近些年来,因为职业的关系,常到北京去。到了北京始终没有机会独自去东单那个街角大众式的饭店,吃一次三块钱一碗的快餐式的刀削面。非常遗憾。有一次,上飞机回东北之前,在北京的东北哥们儿老邱要请我搓一顿。我提出去吃一碗刀削面。老邱说,那不扯呢吗?那叫啥呀?大哥来了,咋也不能光吃一碗刀削面哪。后来,他又用北京话补充了一句,那怎么成啊。我严肃地说,任何东西我都不吃,就是刀削面,几次来北京都没吃上。你要请我就请我吃这个。老邱说,这太不好了,咱们哥们儿还不至于连一顿饭也请不起吧,是不是?我说,是,你的情况我了解。但是,就吃刀削面,关键是我想吃。老邱说,好吧好吧好吧。二人终于在一家商场的顶层吃上了刀削面。八块一碗,两碗十六块。我吃得很好,很滋润,很高兴,说了好多话。临上飞机的时候,老邱说,看来,你是真的喜欢吃刀削面。上个月,我领着我的小女儿又去了奋斗路的那家大同面食馆,那时候客人不多。不大的工夫,进来一对衣着简朴的母女,女儿也就十四五岁。她们选了一张小桌坐下,只要了一碗刀削面。女儿吃着,说着,母亲坐在对面,温柔地看着,听着。我慢慢地流下了眼泪。(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我”在外面胡吃海喝,回到家后,看见老婆孩子吃着萝卜青菜,“觉得自己很不男人”,写出了“我”的家庭责任感。B.“惊世骇俗”“大气凛然”两处成语,大词小用,描写面馆师傅削面和人力车工人吃面的场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C.工友和老婆孩子都不理解,唯有老邱分别时最终真正理解了“我”喜欢吃刀削面的原因,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D.小说段落短小,多用短句,但内容表达简洁明快,“奋斗路”“八道街”“天津”等地的场景灵活切换,加快了叙事节奏。(2)关于文中叙写“我”年轻时吃刀削面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下班后“我常独自一人在大街上毫无目的地闲逛”,用“我”的孤寂,反衬后文面馆内吃面时的热闹。B.对大师傅娴熟削面技巧的描写,暗示了刀削面味美且富有特色,流露出“我”对刀削面的喜爱与赞叹。C.“加老醋,加蒜末,加一点酱油”,“加”字动词连用,动作干净利落,语言生动明快,很有画面感。D.“来一碗!”独立成段,使上文削面与下文吃面的情节自然衔接,表现了“我”叫面时的兴奋与期待。(3)小说标题是“刀削面”,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去牛排馆吃自助餐?请简要分析。(4)小说结尾,“我”看到一对母女吃刀削面的情景,为什么“慢慢地流下了眼泪”?谈谈你的理解。【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3)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本类题目,需要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4)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结尾的基本能力。可以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章线索、思想主旨和表现手法等角度来分析。【解答】(1)C.“真正理解”错。小说中老邱盛情请我吃饭,因为“我”想吃刀削面,在我的坚持下,老邱只能依着我,最后说“看来,你是真的喜欢吃刀削面”,从这些情节中无法得知老邱是真正理解我的人的结论。故选C。(2)A.“反衬后文面馆内吃面时的热闹”错。作者描写自己一人在街上闲逛,表达了年轻时候与家庭的隔阂,不注重亲情关系,和后文写面馆吃面的关系应为表达一碗刀削面给年轻的单身青年以慰藉,突出了小说主题。故选A。(3)结合“你会发现,你的老婆孩子选回的食品,很多是出乎你的预料之外。而且你在选择方面的经验和善意的建议,对他们根本不发生什么影响”“他们在吃的选择上,我行我素。让你感到自卑,感到茫然,甚至还感到彼此之间有一种潜在的对手感”“后来,妻子反对去牛排馆,认为贵,太贵!尤其是饮料,不大一个杯,服务员强行兑那么多冰块。谁傻呀?不去,听着没有,真的不去!”“于是,我选择了奋斗路上的大同面食馆”可知,由吃自主的情节引出下文“我”领全家人吃刀削面的内容,推动情节发展。结合“开始我领着老婆孩子去的是一家自助牛排馆。……自由地去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你会发现,你的老婆孩子选回的食品,很多是出乎你的预料之外。……让你感到自卑,感到茫然,甚至还感到彼此之间有一种潜在的对手感”“第一次率家人吃饭馆,无论如何是成功的,或者是基本成功的。惟一感到有一点遗憾的,是你自己。可你不能说。一路上说别的,还做一些生硬的手势。你显得很客气,很陌生,他们边走边用那样的眼神儿看着你”可知,“我”与家人吃牛排的不和谐,表达了“我”想补偿家人却不被家人理解。结合“他们在吃的选择上,我行我素。让你感到自卑,感到茫然,甚至还感到彼此之间有一种潜在的对手感”“可你不能说。一路上说别的,还做一些生硬的手势。你显得很客气,很陌生,他们边走边用那样的眼神儿看着你”“我捧着碗,表情严肃地吃着。太舒服了,特别充实,充满着亲情式的享受”“我吃得很好,很滋润,很高兴,说了好多话。临上飞机的时候,老邱说,看来,你是真的喜欢吃刀削面”“上个月,我领着我的小女儿又去了奋斗路的那家大同面食馆……。我慢慢地流下了眼泪”可知,吃自助与后文吃刀削面时“亲情式的享受”进行对比,突出主题。(4)结合“她们选了一张小桌坐下,只要了一碗刀削面。女儿吃着,说着,母亲坐在对面,温柔地看着,听着”可知,吃面母女之间自然流露出的亲情让“我”感动流泪。结合“那时候我住独身宿舍,是家庭的叛逆者,不愿意回家。下了班之后,常独自一人在大街上毫无目的地闲逛”“近几年,我在外胡吃海喝的事比较多一些,真不像话。酒足饭饱地回到家中,看到在家里静悄悄地吃着青菜萝卜的大人小孩儿,鼻子‘嗖’地酸了,内疚了。觉得自己很不男人,而且也很不成熟”可知,母女吃面的场景让“我”触景生情,想起了年轻时的叛逆和近几年不顾家的行为,“我”内疚流泪。结合“于是,我选择了奋斗路上的大同面食馆。大同面食馆,是一伙山西人开的,其山西特色是自然的,有刀削面、拨鱼儿等等,醋是正宗的山西老陈醋,煞口。餐客吃它不会觉得跌份儿,而且价格便宜。一家四口人,加上一壶菊花茶,一杯扎啤,一小包精美的餐巾纸,五六十块钱就下来了。回来的路上,妻子说,茶要钱还行,里面放冰糖了,但那小包餐巾纸饭店不应当要钱。我说,是”“上个月,我领着我的小女儿又去了奋斗路的那家大同面食馆”可知,如今,“我”常带家人去吃刀削面,回归了家庭,享受到亲情,“我”幸福流泪。答案:(1)C(2)A(3)①推动情节发展,引出下文“我”领全家人吃刀削面的内容。②写出了“我”与家人吃牛排的不和谐,想补偿家人却不被家人理解。③与后文吃刀削面时“亲情式的享受”进行对比,突出主题。(4)①吃面母女之间自然流露出的亲情让“我”感动流泪。②触景生情,母女吃面的场景,让“我”想起了年轻时的叛逆和近几年不顾家的行为,“我”内疚流泪。③如今,“我”常带家人去吃刀削面,回归了家庭,享受到亲情,“我”幸福流泪。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文本一:岘亭记姚鼐金陵四方皆有山,而其最高而近郭者,钟山也。诸官舍悉在钟山西南隅,而率蔽于墙室,虽如布政司署瞻园最有盛名,而亦不能见钟山焉。巡道署东北隅有废地,昔弃土者,聚之成小阜,杂树生焉。观察使历城方公,一日试登阜,则钟山翼然当其前。乃大喜,稍易治其巅作小亭,暇则坐其上。寒暑阴霁,山林云物,其状万变,皆为兹亭所有。钟山之胜于兹郭,若独为是亭设也。公乃取“见”“山”字合之,名曰岘亭。昔晋羊叔子督荆州时,于襄阳岘山登眺,感思今古。史既载其言,而后人所能知也。今方公在金陵数年,勤治有声,为吏民敬爱,异日或以兹亭,遂比于羊公岘山亭欤?此亦非公今日所能知也。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不可不识其所由作也。(有删改)游双溪记姚鼐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与张若兆观乎双溪。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一镫,凭几默听。众响皆入,人意萧然。当文端遭遇仁皇帝,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天下谓之盛事。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蚤匿于岩㝔,从故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端之风,邈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乐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B.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C.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D.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与《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翼然”含义相同。B.“钟山之胜”的“胜”指优美的景物,与《岳阳楼记》中“巴陵胜状”中“胜”的用法不同。C.丁巳,古代以十二天干和十地支组合,本用以纪日,后又用以纪年、纪月;文中是用于纪日。D.太傅,官职名,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古人常以官职来称对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金陵城四周都是山,其中的钟山最高且靠近城墙。虽然那些官舍都建筑在钟山的西南,但被城墙屋舍遮蔽,所以不能欣赏到钟山美景。B.方公把废土丢到了巡道衙门东北角的荒地,结果堆积成了杂树丛生的小丘,方公又对其稍稍休整了一下,在其顶建了一个小亭子。C.太傅张文端的墓舍在双溪之畔,此地之所以称双溪是因为西北而来的龙溪与椒园之水汇合于此,形成一处优美的风景。D.《游双溪记》这篇小品文于尺幅中,熔写景、吊古、抒怀于一炉,结尾隐隐流露出岁月蹉跎、怀才不遇的无奈与忧伤。(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乃大喜,稍易治其巅作小亭,暇则坐其上。②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蚤匿于岩㝔。(5)同为游记,两篇文章在写作思路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明确古文化常识的相关知识及词语含义,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内容概括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先找到文本中对应的信息点,再对其进行准确翻译的基础上概括分析。【解答】(1)句意为:今天所知道的,是所用劳力不多,也不用花费钱财,就可以来寄托宴饮观赏的情趣,占据很小的地方,却能在一城官舍中位居第一,这足够用来留给后人了。“力不劳”“用不费”句式结构相同,应在“用”前断,据此排除AD;“据地极小”“冠一郭官舍之胜”“足以贻后人”主语都是“岘亭”,“郭”后如若断开,“足以贻后人”句的主语就变成了“官舍之胜”,这显然不合原文文意,由此排除AC。故选B。(2)C.“十二天干和十地支组合”错,应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故选C。(3)B.“方公把废土丢到了巡道衙门东北角的荒地”错误,原文是“昔弃土者,聚之成小阜”,可见,“昔弃土者”并非是方公。故选B。(4)①“治”,修整;“巅”,山顶;“作”,建造;“暇”,空闲。译文:他就很高兴,然后稍稍修整了一下小山顶建造了一座小亭,空闲的时候就坐在上面。②“肖”,贤能;“亟”,急忙;“蚤”,通“早”,早早;“匿于岩㝔”,隐居在山崖的深底。译文:我因为不贤,不能为国家(社会)所用,急忙离去,早早隐居在山崖的深底。(5)①根据“公乃取‘见’‘山’字合之,名曰岘亭”“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概括:两文都先交代所游之处得名的原因。②根据“寒暑阴霁,山林云物,其状万变,皆为兹亭所有”“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概括:然后都描写所游之处的胜景。③根据“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乐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概括:最后抒发由此生发的感慨。答案:(1)B(2)C(3)B(4)①他就很高兴,然后稍稍修整了一下小山顶建造了一座小亭,空闲的时候就坐在上面。②我因为不贤,不能为国家(社会)所用,急忙离去,早早隐居在山崖的深底。(5)①都先交代所游之处得名的原因。②然后描写所游之处的胜景。③而后抒发由此生发的感慨。参考译文:文本一:金陵的四面都有山,这些当中最高且靠近城墙的,就是钟山。各部门的官署都在钟山的西南角,被城墙房舍所遮蔽,即使像布政司署最有名的瞻园,也看不到钟山。巡道署东北角那边有块荒地,当年是人们弃置废土的地方,(废土聚积)把这里堆成了小山,(小山上)杂树丛生。观察使历城人方公,一天尝试登上小山,那钟山就犹如展开翅膀一样出现在眼前。他就很高兴,然后稍稍修整了一下小山顶建造了一座小亭,空闲的时候就坐在上面。寒暑阴晴,山林风物,它们的状态千变万化,都成为这个亭子所能看到的景观。钟山的风景于这座城市而言,好像是专门为这个亭子设置的。方公于是就取了“见”和“山”两个字合在一起,取名叫岘亭。以前魏晋的羊叔子视察荆州时,在襄阳登上岘山远望,感慨地抒发古今之思。史书上已经记载了他说的话,所以后人才能知道。现在方公在金陵很多年,勤政善治声名卓著,为(治下的)官吏和老百姓所爱戴,将来或许有人拿这岘亭和羊公的岘山亭相媲美吧?这也不是方公今天所能知道的事情。今天所知道的,是所用劳力不多,也不用花费钱财,就可以来寄托宴饮观赏的情趣,占据很小的地方,却能在一城官舍中位居第一,这足够用来留给后人了,不可以不记下写这篇文章的缘由啊。文本二: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日,我与张若兆到双溪游览。我们住在太傅张文端公的墓舍。天下大雨,溪水满涨,我们在这里住了多日。龙溪的水从西北流来,将要进入两崖之间的谷口时,又注入椒园的水,所以它们的交会处叫作“双溪”。松堤在里面围绕,碧岩在外面接合,形势如重叠的两个环。我们处在环中,向四周望去,烟雨时聚时散,树木成丛,岩石显露,景色千变万化。夜里我们在一镫之下,凭几静听。外面传进来各种各样的声响,使人感到清冷寂寥。文端受仁德的皇帝恩宠,登上宰相的高位,一朝告老还乡,皇帝亲笔题写“双溪”两字赐赠,回乡以后将御笔题匾悬挂在此处的门楣上,在这里过了几年优游闲适的日子才去世,世人都说这是一件盛事。我因为不贤,不能为国家(社会)所用,急忙离去,早早隐居在山崖的深底,在风雨之夜与友人一起,远思文端的风范,觉得遥不可及。但是,不知现在我游览双溪的感受,与昔日文端游山玩水的快乐,是有某些相同之处呢,抑或没有什么相同之处呢?(二)古代诗歌阅读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刘昱(唐)李颀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北风吹五两①,谁是浔阳客。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注】①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诗歌开头四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冷清寂寥的江边晚景图,渲染了离别伤感的气氛。B.“谁是浔阳客”,表明诗人不知道友人即将去向何方,故此一问,写出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C.诗歌最后两句是诗人想象友人今夜夜宿金陵江边,应该能听到芦苇丛中传来的雁声。D.从第五句开始,五言变七言,声韵也随之变化,由激烈变舒缓,情感也显得更加悠远绵长。(2)有人评价诗歌的最后两句“不写离情,离情却呼之欲出”,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诗句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诗句,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解答】(1)B.“表明诗人不知道友人即将去向何方”说法错误。刘昱去的方向是浔阳,作者是知道的,而作者偏要问谁是浔阳客,是明知故问,是有言外之意的,表达的是对朋友离去恋恋不舍的情感。故选B。(2)诗的最后两句“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表面意思是,行路之人晚上住在金陵的小岛上,可以听到沙滩边大雁的鸣叫。这是作者想象的场景。作者目送友人离去,想着友人如何度过分离的夜晚。此处的“雁声”具有着典型的暗示作用,雁是合群性的禽鸟,夜宿苇中也是群栖的,群栖时一般不发声,如果发出鸣声,那一定是失群了。刘昱单身往浔阳,无异于孤雁离群,那么夜泊闻雁,一定会联想到镇江的那些朋友,甚或深悔此行。而“试听”说明离人今夜无眠,他一定是在想念离开的朋友。所以此处诗人没有直接写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而是从友人的角度含蓄地写出对友人的不舍、担忧和眷恋之情。作者不直接写离情,而是通过想象朋友夜宿的场景,景中寓情,点到为止,将浓烈的离情用含蓄的手法表达出来,既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深深的离情,却又多情却不沉溺。答案:(1)B(2)①诗人目送友人离去,想像着友人今夜大概要留宿金陵渚吧,那时耳边应该会听到阵阵失群大雁的凄凉叫声。“试听”说明离人今夜无眠,“雁声”离群孤雁方才哀鸣。诗人没有直接写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而是从友人的角度含蓄地写出对友人的不舍、担忧和眷恋之情。②诗歌景中寓情,点到为止,别情呼之欲出,多情却不沉溺。译文:八月的芦苇和江边的浪花都是白色的。北风吹着候风器,谁才是浔阳的客人呢?雨后天晴,鸬鹚在山头停留,扬州的外城晚上生出潮水。行路之人晚上住在金陵的小岛上,可以听到沙滩边大雁的鸣叫。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在有情无情之间,着笔淡永,但也并不是敷衍应酬。诗一开头,就以景衬情,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八月秋意凉,岸边的苇花是白色的,江中的浪头也是白色的,再加上秋风瑟瑟,于是,浪花借助风力打湿苇花,苇花则随风而扑向浪花,两者似乎浑然一“白”了。这“白”,不是严冬霜雪之白,也不是三春柳絮梨花之白,而是凉秋八月之白,既不绚烂,也不凛烈,而是素净萧疏。此诗将芦花与秋江浪花联想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片雪白的情境之中,纯洁的友情之爱白浪滔天——那种“芦花一白万顷雪”的情景之美,也就构成了雪花一样翻腾的江水了。其时,北风吹动船桅上的“五两”,似乎在催赶着离客。“浔阳客”,表明了船的去处。浔阳,在镇江的西南方,北风恰是顺风。看来,船就要趁好风而开动了。那么,“谁是浔阳客?”当然是刘昱,这一点,诗人明白,读者也明白。然而诗却故意用设问句式,使文气突起波澜,增强了韵味。八月风高,苇寒浪白,谁也不会愿意风行水宿。眼前刘昱偏偏要冒风波而远去浔阳,因而“谁是”一问,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刘昱且住为佳。诗心至此而更曲,诗味至此而更永。可是刘昱究竟是留不住的。北风吹着五两,何况雨止潮生,又具备了扬帆启碇的条件。“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这两句并不是泛泛写景,而是既暗示离客之将行,又补点出启行的地点(鸬鹚山当在镇江一带,其地已不可考)。而诗由此也已从前面的入声十一陌韵而转用八庚韵,给人以清新之感,与这两句所表现的秀丽景色是十分和谐的。于是,刘昱在这风高潮涨雨霁天晴之时走了。诗人伫立凝望着远去的客船,不禁想道:今宵客船会在哪里夜泊呢?“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一般送客诗,往往易落入送别时依依不舍,分别后惆怅独归这一窠臼,而李颀却把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到行客身上,代行人设想。身在此,而心随友人远去。后来北宋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用的也是这种手法。诗人推想刘昱今夜大概可以停泊金陵江边了,那时,耳边会传来一阵阵凄凉的雁叫声。苇中有雁,这是常见的,因而诗人由镇江江边的芦苇,很容易联想到雁。但仅仅这样理解还不够。雁是合群性的禽鸟,夜宿苇中也是群栖的,群栖时一般不发声,如果发出鸣声,那一定是失群了。刘昱单身往浔阳,无异于孤雁离群,那么夜泊闻雁,一定会联想到镇江的那些朋友,甚或深悔此行。“试”字,即暗含比意。反过来,留着的人都思念刘昱,这就不必说了。末句既以“雁”字呼应芦苇,又从雁声发生联想,委婉蕴藉,毫无显豁呈露之气,别有一番情味,开后来神韵之风。此诗虽然是一首古体诗,但在古拗中时有律句,在散漫中夹带对偶,丰富多姿。如第一段头两句都是拗句,而第三句用律句;第二段四句七言诗,除第一句是连下五个平声字的拗句外,其余三句都是格律严整的律句,与七律仄起式的第二、三、四句平仄格律全同,在声律上兼有铿锵顿挫的音乐感、柔和婉谐的美感。再如“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两句,在前后一片散漫之中,突然插入工整的对偶句,正所谓“于局势散漫中求整饬”(《说诗晬语》),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在声韵与情境的配合方面,第一段用节拍急促的五言诗,配以短促的入声韵,抒写临别时激烈的情怀;第二段,情境由激烈转为舒展,声韵也随之转换,变五言为七言,化急节为慢声,配上悠扬的平声韵,更显情深意切。(三)古代诗词默写(共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2)《过秦论》中,贾谊认为秦始皇为了防止百姓反抗,实行愚民政策,相关句子是“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相似的句子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分析】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解答】故答案为:(1)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重点字:推)(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重点字:焚)(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重点字: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①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天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天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②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是否不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章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闹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③,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浪终归要落下去,水却还是水。水不消失,浪也就不会断灭。浪涌浪落,那是水的存在方式,是水的欲望(也叫运动),是水的表达、水的消息、水的连接与流传。哪一个浪是我呢?哪一个浪又不是“我”呢?(节选自史铁生《说死说活》)(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BA.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B.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C.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长长的一个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是否会觉得轻松一点?D.比如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是否不觉得轻松一点?(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是两个简短的问句,请赏析其表达效果。【分析】(1)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2)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句意,再结合语境分析其在文中的意思,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解答】(1)第一处,语境形容太阳的路途没有变化,可用“亘古不变(周而复始、永恒不变)”。亘古不变(永恒不变):从古到今,没有变化。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一圈一圈地运转。第二处,语境形容急于求得死亡,可用“急于求成”。急于求成:形容急着要取得成功。第三处,语境形容时光短暂,可用“稍纵即逝(转瞬即逝、倏忽而逝、弹指之间)”。稍纵即逝(转瞬即逝、倏忽而逝、弹指之间):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2)文中划线句有两处错误:“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中途易辙,前句主语是“你”,后句主语是“假期”,可在“忽然”后填“想起”;“你是否不觉得轻松一点”否定失当,改为“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或“你是否会觉得轻松一点”。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3)“哪一个浪是我呢?”“哪一个浪又不是‘我’呢?”画线句由两个短句构成,前者问,后者回答,修辞上是设问,其中后句“哪一个浪又不是‘我’呢?”以反问语气,强化了“哪一个浪都是我”的语意。两句中的“我”内涵上不同,其中前一个“我”是特指义,“我”代表个体或自己;后一个“我”是泛指义,“哪一个浪都是我”的语意中“我”泛指人类。而“浪”带有比喻义,指生命长河或宇宙长河中的“浪花”。这样,从个体到人类,是一种生命意义的突破,前后两句形成语意上的递进,将个体的生命融入宇宙长河中,这样的生命才更有意义。答案:(1)①亘古不变②急于求成③稍纵即逝(2)B(3)①“哪一个浪是我呢?”“哪一个浪又不是‘我’呢?”画线句由两个短句构成,前者问,后者回答,修辞上是设问,其中后句“哪一个浪又不是‘我’呢?”以反问语气,强化了“哪一个浪都是我”的语意。②其中前一个“我”是特指义,“我”代表个体或自己;后一个“我”是泛指义,“哪一个浪都是我”的语意中“我”泛指人类。③而“浪”带有比喻义,指生命长河或宇宙长河中的“浪花”。这样,从个体到人类,是一种生命意义的突破,前后两句形成语意上的递进,将个体的生命融入宇宙长河中,这样的生命才更有意义。(二)语言文字运用II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人们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在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①。因此,用眼健康越来越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学生近视多发并呈现低龄化的现象更是引发广泛关注。中小学时期是学生眼睛的关键发育期,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用眼健康,②。比如学习时做到“一拳、一尺、一寸”,即胸口离桌沿一拳,眼睛离书本或电脑一尺,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青少年也要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控制使用电子产品时间,适当增加户外运动。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加班、熬夜已成了不少人的生活常态,③。据了解,慢性结膜炎、干眼症、白内障、青光眼等都是常见的眼部疾病,尤其青光眼这一隐形杀手,并未引起人们注意。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很多眼部疾病,比如平衡膳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密工作年度计划
- 20某年社区科普工作计划书结尾 销售工作计划
- 8中学某年依法治校工作计划
- 初小学一年级具体工作总结计划
- 少年宫年度工作计划
- 结对认亲工作计划
- 妇产科护理服务计划样例
- 销售每日工作计划范文表格
- 儿童玩具连锁加盟店创业计划书范文
- 2021餐饮服务员工作计划例文
- 幼儿园常规教研工作计划PPT模板下载
- 奇瑞汽车后悬架系统碰撞建模指南V
- 幼儿园园长培训论文范文(5篇)
- 股市经典底部形态
- 采用PDCA缩短全院平均住院日
- 铁路工地试验室标准化管理
- 备品备件供货方案范文
- 早餐自助餐菜单汇豪四季酒店
- 老旧小区提升改造EPC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GB/T 20327-2006车刀和刨刀刀杆截面形状和尺寸
- GB/T 1933-2009木材密度测定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