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4G+联合体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朱光潜诗境论引起较大争议和批评的是他对王国维的“隔”与“不隔”和“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辩驳,因为它们涉及诗的品评标准,是诗学中的重要问题,所以下面略加评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四十则)里提出“隔”与“不隔”,朱光潜赞赏王氏的首创之功,但遗憾的是,王国维只是示以诗例,“没有详细说明理由”,于是,朱光潜从意象与情趣的契合程度及其在读者心中引发的心理效果之角度加以阐发:“情趣与意象恰相熨贴,使人见到意象,便感到情趣,便是不隔,意象模糊零乱或空洞,情趣浅薄或粗疏,不能在读者心中显出明了深刻的境界,便是隔。”朱光潜接着认为王氏说隔如“雾里看花”,不隔为“语语都在目前”,似可商榷。他的理由是,诗原有偏重“显”与偏重“隐”的分别,王氏的标准似乎太偏重“显”。朱光潜认为,不能要求一切诗都隐或都显,他的结论是“显则轮廓分明,隐则含蓄深永,功用原来不同。说概括一点,写景诗宜于显,言情诗所托之景虽仍宜于显,而所寓之情则宜于隐。”朱光潜从隐与显的表现方式对王氏的评论确实与王氏的原意相去较远,因此受到研究者的质疑,其中以吴文棋和张世禄为代表。他们的反驳集中在两点:第一,“王氏所谓‘隔’是指以艰深文其浅陋的作品而言,并不排斥朱君所说的那种隐的表情法”,第二,言情诗不一定非要隐,因为“诗人如李白、岑参,词人如苏东坡、辛弃疾,他们的表情如飘风疾雨之骤至,如长江黄河之奔流,后来的批评家并不以其显而薄之”。后来的研究者如叶嘉莹、叶朗都赞成吴、张的意见,认为朱光潜用隐与显来批评王国维的隔与不隔有许多不妥之处。这些对朱氏的批评是中肯的。叶朗还进一步指出,王氏的隔与不隔的区别,“不是从意象与情趣的关系上见出,而是从语言和意象的关系上见出”。语言能充分、完美地传达作家头脑中的意象,并在读者头脑中直接引出鲜明生动的意象便是不隔。叶氏也看到“如果在一篇作品中,作者果然有真切之感受,且能做真切之表达,使读者亦可获致同样真切之感受,如此便是‘不隔’”,反之便是隔。他们的辨析抓住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解读隔与不隔,应该承认更接近王国维没有说出的意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三则)里又提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分别:“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朱光潜认为,王氏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实际就是由物我两忘而至物我同一的“移情作用”,这种境界应该叫做“同物之境”;王氏所说的“无我之境”是“诗人在冷静中所回味出来的妙境,没有经过移情作用”,应该叫做“超物之境”。朱光潜对王国维“有我”“无我”之境的重新界定,着意强调审美观照活动中主体因素的重要性,也就是他说的“诗在任何境界中都必须有我,都必须为自我性格、情趣、经验的返照”,这是他从诗境论出发的必然结果,朱氏对具体诗例的解说也是言之成理的,所以叶嘉莹称赞朱氏所提出的“实在也是一个很精微的分别”。但是,他的“同物”“超物”之境与王国维的“有我”“无我”之境也确有较大的差异,这一点以前的学者已经指出。抓住问题关键的是叶嘉莹和叶朗。叶嘉莹认为,王国维“有我”“无我”的来源是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是就物、我关系所形成的美感之根本性质而作的区别,与朱光潜的就欣赏时的知觉情感的外射作用的移情论立足点根本不同。所谓“有我”是指“当吾人存有自我之意志,因而与外物有某种相对立之利害关系时的境界”,“无我”是指“当吾人已泯灭了自我之意志,因而与外物并无利害关系相对立时之境界”,在前者,有物我利害之冲突,美感多属“宏壮”一类,在后者,根本没有物我对立之冲突,美感多属“优美”。叶朗认为朱光潜的批评未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他也从叔本华哲学入手作了更进一步的分析,指出王氏“有我”“无我”之境都是由“纯粹的无意志的认识所产生”,两者的区别在于,“无我之境”的主体只是作为“认识的纯粹主体”(“知之我”)不存在对于意志(“欲之我”)的任何回忆;而“有我之境”则伴随着对意志的回忆。并且叶朗还指出,王国维的这种审美观照理论,要求用“知之我”排除“欲之我”即排除情感,与他的情与景,意与象统一,“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自相矛盾。佛雏也认为朱光潜的误评“正由于把这个体系这两种不同的‘我’弄混了”,其理由与叶朗的大致相同。(节选自朱立元、张旭署《朱光潜<诗论>前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光潜赞扬王国维最先提出“隔”与“不隔”的概念,但并不同意他说的隔如“雾里看花”,不隔如“话语都在目前”。B.从隐与显的表现方式对“隔”与“不隔”进行批评曲解了王国维的原意,因此朱光潜受到了研究者的质疑和批评。C.朱光潜将“有我”和“无我”之境重新界定为“同物”和“超物”之境,这是言之成理的,受到了叶嘉莹的称赞。D.王国维“无我之境”的理论等于要求情与景、意与象相对立,事实上与自己“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相违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诗的品评标准上,虽然朱光潜对王国维的批评存在不少问题,但它引发了学者们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化认识相关问题。B.关于“隔”与“不隔”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组概念,“隔”不如“不隔”高明,“有我”也不如“无我”高明。C.《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但它与康德、叔本华等哲学有密切联系,可见中西方文化碰撞交流的重要性。D.“前言”通常多为肯定与赞美,而本文更多是在指出朱光潜诗境论的不足,这显示了作者严肃的学术态度与客观的学术立场。(3)下列选项,不符合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的一项是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C.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4)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5)下列材料是朱光潜诗境论的原文,请结合本文相关内容对其进行简要评价。……移情作用是凝神注视、物我两忘的结果,叔本华所谓“消失自我”。所以王氏所谓“有我之境”其实是“无我之境”(即忘我之境)。他的“无我之境”的实例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淮澹起,白鸟悠悠下”,都是诗人在冷静中所回味出来的妙境(所谓“于静中得之”)、没有经过移情作用,所以实是“有我之境”。与其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似不如说“超物之境”和“同物之境”,因为严格地说,诗在任何境界中都必须有我,都必须为自我性格、情趣和经验的返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京折叠①(节选)郝景芳依言②出现了。老刀③迎上前去,依言看了看左右,没说话,带他去了隔壁的一家小餐厅。两个穿格子裙子的小机器人迎上来,接过依言手里的小包,又带他们到位子上,递上菜单。依言在菜单上按了几下,小机器人转身,轮子平稳地滑回了后厨。两个人面对面坐了片刻,老刀掏出信封。依言却没有接:“……你能听我解释一下吗?”“你没必要跟我解释,”老刀说,“信不是我写的。我只是送信而已。”“可是你回去要说的。”依言低了低头。小机器人送上了两个小盘子,一人一份,是某种红色的生鱼片,薄薄两片,摆成花瓣的形状。依言没有动筷子,老刀也没有。信封被小盘子隔在中央,两个人谁也没再推。“我不是背叛秦天。去年他来的时候我就已经订婚了。我也不是故意瞒他或欺骗他,或者说……是的,我骗了他,但那是他自己猜的。他见到吴闻来接我,就问是不是我爸爸。我……我没法回答他。你知道,那太尴尬了。我……”依言说不下去了。老刀等了一会儿说:“我不想追问你们之前的事。你收下信就行了。”依言低头好一会儿又抬起来:“你回去以后,能不能替我瞒着他?”“为什么?”“我不想让他以为我是坏女人耍他。其实我心里是喜欢他的。我也很矛盾。”“这些和我没关系。”“求你了……我是真的喜欢他。”老刀沉默了一会儿,他需要做一个决定。“可是你还是结婚了。”他说。“吴闻对我很好。好几年了。”依言说,“他认识我爸妈。我们订婚也很久了。况且,……我比秦天大三岁,我怕他不能接受。秦天以为我是实习生。这点也是我不好,我没说实话。最开始只是随口说的,到后来就没法改口了。我真的没想到他是认真的。”“所以,”她给老刀夹了新上来的热菜,“你能不能暂时不告诉他?等我……有机会亲自向他解释可以吗?”老刀很饿,但他觉得这时不能吃。“可是这等于说我也得撒谎。”老刀说。依言回身将小包打开,将钱包取出来,掏出五张一万块的纸币推给老刀。“一点心意,你收下。”老刀愣住了。他从来没见过一万块钱的纸钞。他生活里从来不需要花这么大的面额。他不自觉地站起身,感到恼怒。依言推出钱的样子就像是早预料到他会讹诈,这让他受不了。他觉得自己如果拿了,就是接受贿赂,将秦天出卖。虽然他和秦天并没有任何结盟关系,只是被雇来送信,但他觉得自己在背叛他。老刀很希望自己此时能将钱扔在地上,转身离去,可是他做不到这一步。他又看了几眼那几张钱,五张薄薄的纸散开摊在桌子上,像一把破扇子。他能感觉它们在他体内产生的力量。它们是淡蓝色的,和一千块的褐色与一百块的红色都不一样,显得更加幽深遥远,像是一种挑逗。他几次想再看一眼就离开,可是一直没做到。她仍然匆匆翻动小包,前前后后都翻了,最后从一个内袋里又拿出五万块,和刚才的钱摆在一起。“我只带了这么多,你都收下吧。”她说,“你帮帮我。其实我之所以不想告诉他,也是不确定以后会怎么样。也许我有一天真的会有勇气和他在一起呢。”老刀看看那十张纸币,又看看她。他觉得她并不相信自己的话,她的声音充满迟疑,出卖了她的心。她只是将一切都推到将来,以消解此时此刻的难堪。她很可能不会和秦天私奔,可是也不想让他讨厌她,于是留着可能性,让自己好过一点。老刀能看出她骗她自己,可是他也想骗自己。他对自己说,他对秦天没有任何义务,秦天只是委托他送信,他把信送到了,现在这笔钱是另一项委托,保守秘密的委托。他又对自己说,也许她和秦天将来真的能在一起也说不定,那样就是成人之美。他还说,想想糖糖,为什么去管别人的事而不管糖糖呢。他似乎安定了一些,手指不知不觉触到了钱的边缘。“这钱……太多了。”他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我不能拿这么多。”“拿着吧,没事。”她把钱塞到他手里,“我一个礼拜就挣出来了。没事的。”“……那我怎么跟他说?”“你就说我现在不能和他在一起,但是我真的喜欢他。我给你写个字条,帮我带给他。”依言从包里找出一个画着孔雀绣着金边的小本子,轻盈地撕下一张纸,低头写字。她的字看上去像倾斜的芦苇。最后,老刀离开餐厅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依言的眼睛注视着墙上的一幅画。她的姿态静默优雅,看上去就像永远都不会离开这里似的。他用手捏了捏裤子口袋里的纸币。他讨厌自己,可是他想把纸币抓牢。老刀从西单出来,依原路返回。重新走早上的路,他觉得倦意丛生,一步也跑不动了。宽阔的步行街两侧是一排垂柳和一排梧桐,正是晚春,都是鲜亮的绿色。这些都是第三空间从未有过的。他让暖意丛生的午后阳光照亮僵硬的面孔也照亮空乏的心底。(有删改)【注】①北京折叠:是科幻作家郝景芳的作品,于2016年8月21日获第74届雨果奖(被公认为科幻“诺贝尔”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该小说叙述的未来的北京,被划分为三个空间。空间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不同空间的人不能随意到其他空间去。每过24小时,城市会发生折叠翻转。②依言:第一空间某银行总裁助理,曾被派往联合国帮忙组织培训,认识了来此实习的属于第二空间的年轻人秦天并与之相恋。③老刀:第三空间垃圾工,年近五十,单身父亲,为了捡来的女儿糖糖能上个好点儿的幼儿园,冒险一天之中穿越三个空间,替第二空间的秦天给身居第一空间的依言送信。(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老刀掏出信后依言没有马上接而是想解释一番,说明她担心老刀会告诉秦天自己已经结婚的事情。B.从依言的解释可以猜测到依言和秦天认识之前已有男朋友,而且年龄和自己父母的年龄相差不大。C.依言和秦天本是不同空间的人,但她为了爱情故意隐瞒事实,导致秦天陷入爱河并打算和她一起私奔。D.面对超乎自己想象的“十万元”,老刀终于没有抵住诱惑,是因为他爱糖糖,希望她能上一个好的幼儿园。(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两个小机器人的出场把读者带入北京的未来世界,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吸引了读者的眼球。B.作者笔下人物的动作、语言冷峻克制,越发反衬出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暗流涌动”,收到了奇妙的艺术效果。C.小说大量使用心理描写,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也暗示了未来人类不同于现在的行事做派。D.小说结尾“垂柳”“梧桐”“午后的阳光”既展现第一空间的美好环境,又反衬老刀违心拿钱后内心的空泛和沉重。(3)小说中的“依言”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有人说“科幻小说只是一种小说的类型,它最终是要反映现实生活的”,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当是时,晋国政皆决智伯。智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智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1]惧,乃奔保晋阳。三家以国人围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2];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疵请使于齐。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率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取材于《史记》《资治通鉴》)注释:[1]赵襄子:晋国臣子,赵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韩康子分别为魏地之主和韩地之主。[2]城不浸者三版: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墙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块夹板的高度。(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B.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C.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D.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有多种纪年法,“晋出公十七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B.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C.“韩、魏翼而击之”的“翼”指两侧,与《鸿门宴》中“翼蔽沛公”相同。D.侯,古代的一种爵位等级。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时晋国的臣子智伯,一直掌控着晋国的大权,并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B.臣子疵见微知著,预见韩、魏必反,向智伯进言反被怀疑,便请求出使齐国。C.张孟谈用唇亡则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二子,瓦解了智伯阵营,致使智氏灭族。D.韩、赵、魏分别得到了诸侯封号,瓜分了晋国的国土,历史的格局发生了改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②“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5)韩、魏二子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请从文中找出动作描写的语句来加以佐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安丰张令修芍陂①王安石桐乡②振廪得周旋,芍水修陂道路传。日想儒功③追往事,心知为政似当年。鲂鱼鱍鱍④归城市,粳稻纷纷载酒船。楚相⁵祠堂仍好在,胜游思为子留篇。【注】①芍陂:是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位于今安徽寿县南。②桐乡:古地名,在今安徽省桐城县北。汉代朱邑曾为桐乡官员,深受百姓爱戴。③儒功:筹集工料以完成工程。④鱍鱍:鲜活貌。⑤楚相:指楚相孙叔敖,尽忠廉洁,有贤相之名。(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桐乡振廪”“芍水修陂”开篇,表明当地具有善政惠民的传统。B.颔联通过“日想”的心理,使得张令效仿先贤、勤政爱民的形象跃然纸上。C.尾联交代写作缘由,“楚相祠堂仍好在”一句含蓄表达了对张令的勉励。D.这首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语言朴实,意蕴丰富,感情真挚。(2)王安石写诗讲求“下字工、用典切”,请结合颈联和尾联对此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两句告诫统治者做事要防微杜渐、居安思危,不可沉湎于私欲。(2)《过秦论》中“,”两句运用比喻,写了出身卑微、兵力弱小的陈涉在发动起义之后得到了广泛的响应。(3)“海”与“月”这两个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搭配出现,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宋词①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古烁今的绘画巨匠和丹青宗师。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②,浸渍着爱恨怨忧。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唐宋的遗风余韵;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秀美与清寒,莫不令人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还有什么能令人如此刻骨铭心呢?二座好山或二从好水,就是二本好书、畅游好山好水犹如欣赏传世名著。(1)请在文章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看到“食品添加剂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导致肥胖、性早熟”的说法,为人父母者难免产生对于儿童食品安全的各种忧虑。其实,①。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院长王蓓教授表示,家长在选购儿童食品时无须过度担忧添加剂问题——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均十分严格。王蓓介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婴幼儿食品中允许使用的每一种食品添加剂所允许添加的食品种类、功能和最大使用量做了严格规定。例如婴幼儿配方食品下又分为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以及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这3类食品虽然都属于婴幼儿配方食品,②。例如,瓜尔胶,一种常见的食品增稠剂,仅可以用于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但不能用于婴儿配方食品“但是,比起食品添加剂,③。在给孩子选购零食时,家长应该多买营养价值高的食品,例如牛奶、酸奶等,让孩子多摄入蛋白质、钙元素、叶黄素等营养成分。至于一些高糖分、高油脂、高盐分的精加工食品,则应当少吃。比起食品添加剂,摄入的营养成分对孩子身体的影响实际上大得多。”(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一吃到咸味,我不由得想起山上同志们那些黄瘦的脸色——山上缺盐缺得凶呢。B.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C.将来等你成了人,也叫你母亲风光风光——凤丫头呢?D.就拿上面讲到过的芦柴棒来做个例吧——其实,这样的情况每个包身工都会遭遇到。(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上”者上进,“止”者知止,“正”者守正。“上”“止”“正”这三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包孕着国人从古至今的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这三字也与每个人的求学、处友、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深蕴待人处事之道。上述材料能给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4G+联合体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朱光潜诗境论引起较大争议和批评的是他对王国维的“隔”与“不隔”和“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辩驳,因为它们涉及诗的品评标准,是诗学中的重要问题,所以下面略加评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四十则)里提出“隔”与“不隔”,朱光潜赞赏王氏的首创之功,但遗憾的是,王国维只是示以诗例,“没有详细说明理由”,于是,朱光潜从意象与情趣的契合程度及其在读者心中引发的心理效果之角度加以阐发:“情趣与意象恰相熨贴,使人见到意象,便感到情趣,便是不隔,意象模糊零乱或空洞,情趣浅薄或粗疏,不能在读者心中显出明了深刻的境界,便是隔。”朱光潜接着认为王氏说隔如“雾里看花”,不隔为“语语都在目前”,似可商榷。他的理由是,诗原有偏重“显”与偏重“隐”的分别,王氏的标准似乎太偏重“显”。朱光潜认为,不能要求一切诗都隐或都显,他的结论是“显则轮廓分明,隐则含蓄深永,功用原来不同。说概括一点,写景诗宜于显,言情诗所托之景虽仍宜于显,而所寓之情则宜于隐。”朱光潜从隐与显的表现方式对王氏的评论确实与王氏的原意相去较远,因此受到研究者的质疑,其中以吴文棋和张世禄为代表。他们的反驳集中在两点:第一,“王氏所谓‘隔’是指以艰深文其浅陋的作品而言,并不排斥朱君所说的那种隐的表情法”,第二,言情诗不一定非要隐,因为“诗人如李白、岑参,词人如苏东坡、辛弃疾,他们的表情如飘风疾雨之骤至,如长江黄河之奔流,后来的批评家并不以其显而薄之”。后来的研究者如叶嘉莹、叶朗都赞成吴、张的意见,认为朱光潜用隐与显来批评王国维的隔与不隔有许多不妥之处。这些对朱氏的批评是中肯的。叶朗还进一步指出,王氏的隔与不隔的区别,“不是从意象与情趣的关系上见出,而是从语言和意象的关系上见出”。语言能充分、完美地传达作家头脑中的意象,并在读者头脑中直接引出鲜明生动的意象便是不隔。叶氏也看到“如果在一篇作品中,作者果然有真切之感受,且能做真切之表达,使读者亦可获致同样真切之感受,如此便是‘不隔’”,反之便是隔。他们的辨析抓住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解读隔与不隔,应该承认更接近王国维没有说出的意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三则)里又提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分别:“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朱光潜认为,王氏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实际就是由物我两忘而至物我同一的“移情作用”,这种境界应该叫做“同物之境”;王氏所说的“无我之境”是“诗人在冷静中所回味出来的妙境,没有经过移情作用”,应该叫做“超物之境”。朱光潜对王国维“有我”“无我”之境的重新界定,着意强调审美观照活动中主体因素的重要性,也就是他说的“诗在任何境界中都必须有我,都必须为自我性格、情趣、经验的返照”,这是他从诗境论出发的必然结果,朱氏对具体诗例的解说也是言之成理的,所以叶嘉莹称赞朱氏所提出的“实在也是一个很精微的分别”。但是,他的“同物”“超物”之境与王国维的“有我”“无我”之境也确有较大的差异,这一点以前的学者已经指出。抓住问题关键的是叶嘉莹和叶朗。叶嘉莹认为,王国维“有我”“无我”的来源是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是就物、我关系所形成的美感之根本性质而作的区别,与朱光潜的就欣赏时的知觉情感的外射作用的移情论立足点根本不同。所谓“有我”是指“当吾人存有自我之意志,因而与外物有某种相对立之利害关系时的境界”,“无我”是指“当吾人已泯灭了自我之意志,因而与外物并无利害关系相对立时之境界”,在前者,有物我利害之冲突,美感多属“宏壮”一类,在后者,根本没有物我对立之冲突,美感多属“优美”。叶朗认为朱光潜的批评未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他也从叔本华哲学入手作了更进一步的分析,指出王氏“有我”“无我”之境都是由“纯粹的无意志的认识所产生”,两者的区别在于,“无我之境”的主体只是作为“认识的纯粹主体”(“知之我”)不存在对于意志(“欲之我”)的任何回忆;而“有我之境”则伴随着对意志的回忆。并且叶朗还指出,王国维的这种审美观照理论,要求用“知之我”排除“欲之我”即排除情感,与他的情与景,意与象统一,“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自相矛盾。佛雏也认为朱光潜的误评“正由于把这个体系这两种不同的‘我’弄混了”,其理由与叶朗的大致相同。(节选自朱立元、张旭署《朱光潜<诗论>前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朱光潜赞扬王国维最先提出“隔”与“不隔”的概念,但并不同意他说的隔如“雾里看花”,不隔如“话语都在目前”。B.从隐与显的表现方式对“隔”与“不隔”进行批评曲解了王国维的原意,因此朱光潜受到了研究者的质疑和批评。C.朱光潜将“有我”和“无我”之境重新界定为“同物”和“超物”之境,这是言之成理的,受到了叶嘉莹的称赞。D.王国维“无我之境”的理论等于要求情与景、意与象相对立,事实上与自己“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相违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在诗的品评标准上,虽然朱光潜对王国维的批评存在不少问题,但它引发了学者们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化认识相关问题。B.关于“隔”与“不隔”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组概念,“隔”不如“不隔”高明,“有我”也不如“无我”高明。C.《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但它与康德、叔本华等哲学有密切联系,可见中西方文化碰撞交流的重要性。D.“前言”通常多为肯定与赞美,而本文更多是在指出朱光潜诗境论的不足,这显示了作者严肃的学术态度与客观的学术立场。(3)下列选项,不符合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的一项是A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C.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4)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5)下列材料是朱光潜诗境论的原文,请结合本文相关内容对其进行简要评价。……移情作用是凝神注视、物我两忘的结果,叔本华所谓“消失自我”。所以王氏所谓“有我之境”其实是“无我之境”(即忘我之境)。他的“无我之境”的实例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淮澹起,白鸟悠悠下”,都是诗人在冷静中所回味出来的妙境(所谓“于静中得之”)、没有经过移情作用,所以实是“有我之境”。与其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似不如说“超物之境”和“同物之境”,因为严格地说,诗在任何境界中都必须有我,都必须为自我性格、情趣和经验的返照。【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C.“这是言之成理的,受到了叶嘉莹的称赞”错误,偷换概念,结合原文“这是他从诗境论出发的必然结果,朱氏对具体诗例的解说也是言之成理的,所以叶嘉莹称赞朱氏所提出的‘实在也是一个很精微的分别’”,“这”指的是“朱氏对具体诗例的解说”。故选C。(2)B.“‘有我’也不如‘无我’高明”错误。结合原文“‘如果在一篇作品中,作者果然有真切之感受,且能做真切之表达,使读者亦可获致同样真切之感受,如此便是‘不隔’,反之便是隔。他们的辨析抓住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解读隔与不隔,应该承认更接近王国维没有说出的意思”可知,作者认同“隔”不如“不隔”高明。但对于“无我”与“有我”,作者并没有对两者进行优劣比较,只是谈到“朱光潜对王国维‘有我’‘无我’之境的重新界定,着意强调审美观照活动中主体因素的重要性”。故选B。(3)A.该句出自散文《登泰山记》,而“有我之境”属于诗歌批评术语,对象不同。故选A。(4)结合第一段“朱光潜诗境论引起较大争议和批评的是他对王国维的‘隔’与‘不隔’和‘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辩驳,因为它们涉及诗的品评标准,是诗学中的重要问题,所以下面略加评介”可知,文章首先总写评介朱光潜诗境论“隔”与“不隔”、“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相关问题的原因。第二、三、四段则针对“隔”与“不隔”这一问题展开专门论证。根据第二段原文“但遗憾的是,王国维只是示以诗例,‘没有详细说明理由’,于是,朱光潜从意象与情趣的契合程度及其在读者心中引发的心理效果之角度加以阐发”可知,文章指出了朱光潜论证的优点。而根据原文“朱光潜接着认为王氏说隔如‘雾里看花’,不隔为‘语语都在目前’,似可商榷”“朱光潜从隐与显的表现方式对王氏的评论确实与王氏的原意相去较远,因此受到研究者的质疑”可知,文章同时分析了朱光潜论证的不足之处。而根据原文“王氏所谓‘隔’是指以艰深文其浅陋的作品而言,并不排斥朱君所说的那种隐的表情法”“言情诗不一定非要隐”“他们的辨析抓住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解读隔与不隔,应该承认更接近王国维没有说出的意思”等可知,文章还给出正确的认识的方式。文章第五、六段是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这一问题的专门论证。根据第五段原文“朱光潜对王国维‘有我’‘无我’之境的重新界定,着意强调审美观照活动中主体因素的重要性,也就是他说的‘诗在任何境界中都必须有我,都必须为自我性格、情趣、经验的返照’,这是他从诗境论出发的必然结果,朱氏对具体诗例的解说也是言之成理的,所以叶嘉莹称赞朱氏所提出的‘实在也是一个很精微的分别’”可知,文章同样首先肯定了朱光潜论证中的合理之处。而根据原文“但是,他的‘同物’‘超物’之境与王国维的‘有我’‘无我’之境也确有较大的差异,这一点以前的学者已经指出”“王国维……与朱光潜的就欣赏时的知觉情感的外射作用的移情论立足点根本不同”可知,文章同时分析了朱光潜论证的不足之处。而根据原文“指出王氏‘有我’‘无我’之境都是由‘纯粹的无意志的认识所产生’,两者的区别在于,‘无我之境’的主体只是作为‘认识的纯粹主体’(‘知之我’)不存在对于意志(‘欲之我’)的任何回忆;而‘有我之境’则伴随着对意志的回忆”等可知,文章还给出正确的认识的方式。(5)结合链接材料中“叔本华所谓‘消失自我’。所以王氏所谓‘有我之境’其实是‘无我之境’(即忘我之境)”“与其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似不如说‘超物之境’和‘同物之境’,因为严格地说,诗在任何境界中都必须有我,都必须为自我性格、情趣和经验的返照”可知,此则材料正是朱光潜对文中“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这一问题的论证。并且此处朱光潜的观点是“诗在任何境界中都必须有我,都必须为自我性格、情趣和经验的返照”。而结合原文对朱光潜诗论的相关评述,如第五段原文“朱光潜对王国维‘有我’‘无我’之境的重新界定,着意强调审美观照活动中主体因素的重要性,也就是他说的‘诗在任何境界中都必须有我,都必须为自我性格、情趣、经验的返照’,这是他从诗境论出发的必然结果,朱氏对具体诗例的解说也是言之成理的,所以叶嘉莹称赞朱氏所提出的‘实在也是一个很精微的分别’”中肯定其合理之处,可得知朱光潜对具体诗例的解说是言之成理的,是很精微的分别。而根据原文“但是,他的‘同物’‘超物’之境与王国维的‘有我’‘无我’之境也确有较大的差异,这一点以前的学者已经指出”“王国维……与朱光潜的就欣赏时的知觉情感的外射作用的移情论立足点根本不同”可知,朱光潜论证是有不足之处的。他提出的“同物”“超物”之境与王国维的原意有较大的差异,因为朱光潜与王国维的立足点根本不同,他的批评并未抓住问题的本质,因为他把这个体系的两种不同的“我”弄混了。答案:(1)C(2)B(3)A(4)首先总写评介朱光潜诗境论相关问题的原因,再对“隔”与“不隔”、“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分别展开评介。在评介这两个问题时,均采用了先指出优点,再分析不足,最后给出正确的认识的方式。(5)朱光潜对具体诗例的解说是言之成理的,是很精微的分别,但他提出的“同物”“超物”之境与王国维的原意有较大的差异,因为朱光潜与王国维的立足点根本不同,他的批评并未抓住问题的本质,因为他把这个体系的两种不同的“我”弄混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京折叠①(节选)郝景芳依言②出现了。老刀③迎上前去,依言看了看左右,没说话,带他去了隔壁的一家小餐厅。两个穿格子裙子的小机器人迎上来,接过依言手里的小包,又带他们到位子上,递上菜单。依言在菜单上按了几下,小机器人转身,轮子平稳地滑回了后厨。两个人面对面坐了片刻,老刀掏出信封。依言却没有接:“……你能听我解释一下吗?”“你没必要跟我解释,”老刀说,“信不是我写的。我只是送信而已。”“可是你回去要说的。”依言低了低头。小机器人送上了两个小盘子,一人一份,是某种红色的生鱼片,薄薄两片,摆成花瓣的形状。依言没有动筷子,老刀也没有。信封被小盘子隔在中央,两个人谁也没再推。“我不是背叛秦天。去年他来的时候我就已经订婚了。我也不是故意瞒他或欺骗他,或者说……是的,我骗了他,但那是他自己猜的。他见到吴闻来接我,就问是不是我爸爸。我……我没法回答他。你知道,那太尴尬了。我……”依言说不下去了。老刀等了一会儿说:“我不想追问你们之前的事。你收下信就行了。”依言低头好一会儿又抬起来:“你回去以后,能不能替我瞒着他?”“为什么?”“我不想让他以为我是坏女人耍他。其实我心里是喜欢他的。我也很矛盾。”“这些和我没关系。”“求你了……我是真的喜欢他。”老刀沉默了一会儿,他需要做一个决定。“可是你还是结婚了。”他说。“吴闻对我很好。好几年了。”依言说,“他认识我爸妈。我们订婚也很久了。况且,……我比秦天大三岁,我怕他不能接受。秦天以为我是实习生。这点也是我不好,我没说实话。最开始只是随口说的,到后来就没法改口了。我真的没想到他是认真的。”“所以,”她给老刀夹了新上来的热菜,“你能不能暂时不告诉他?等我……有机会亲自向他解释可以吗?”老刀很饿,但他觉得这时不能吃。“可是这等于说我也得撒谎。”老刀说。依言回身将小包打开,将钱包取出来,掏出五张一万块的纸币推给老刀。“一点心意,你收下。”老刀愣住了。他从来没见过一万块钱的纸钞。他生活里从来不需要花这么大的面额。他不自觉地站起身,感到恼怒。依言推出钱的样子就像是早预料到他会讹诈,这让他受不了。他觉得自己如果拿了,就是接受贿赂,将秦天出卖。虽然他和秦天并没有任何结盟关系,只是被雇来送信,但他觉得自己在背叛他。老刀很希望自己此时能将钱扔在地上,转身离去,可是他做不到这一步。他又看了几眼那几张钱,五张薄薄的纸散开摊在桌子上,像一把破扇子。他能感觉它们在他体内产生的力量。它们是淡蓝色的,和一千块的褐色与一百块的红色都不一样,显得更加幽深遥远,像是一种挑逗。他几次想再看一眼就离开,可是一直没做到。她仍然匆匆翻动小包,前前后后都翻了,最后从一个内袋里又拿出五万块,和刚才的钱摆在一起。“我只带了这么多,你都收下吧。”她说,“你帮帮我。其实我之所以不想告诉他,也是不确定以后会怎么样。也许我有一天真的会有勇气和他在一起呢。”老刀看看那十张纸币,又看看她。他觉得她并不相信自己的话,她的声音充满迟疑,出卖了她的心。她只是将一切都推到将来,以消解此时此刻的难堪。她很可能不会和秦天私奔,可是也不想让他讨厌她,于是留着可能性,让自己好过一点。老刀能看出她骗她自己,可是他也想骗自己。他对自己说,他对秦天没有任何义务,秦天只是委托他送信,他把信送到了,现在这笔钱是另一项委托,保守秘密的委托。他又对自己说,也许她和秦天将来真的能在一起也说不定,那样就是成人之美。他还说,想想糖糖,为什么去管别人的事而不管糖糖呢。他似乎安定了一些,手指不知不觉触到了钱的边缘。“这钱……太多了。”他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我不能拿这么多。”“拿着吧,没事。”她把钱塞到他手里,“我一个礼拜就挣出来了。没事的。”“……那我怎么跟他说?”“你就说我现在不能和他在一起,但是我真的喜欢他。我给你写个字条,帮我带给他。”依言从包里找出一个画着孔雀绣着金边的小本子,轻盈地撕下一张纸,低头写字。她的字看上去像倾斜的芦苇。最后,老刀离开餐厅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依言的眼睛注视着墙上的一幅画。她的姿态静默优雅,看上去就像永远都不会离开这里似的。他用手捏了捏裤子口袋里的纸币。他讨厌自己,可是他想把纸币抓牢。老刀从西单出来,依原路返回。重新走早上的路,他觉得倦意丛生,一步也跑不动了。宽阔的步行街两侧是一排垂柳和一排梧桐,正是晚春,都是鲜亮的绿色。这些都是第三空间从未有过的。他让暖意丛生的午后阳光照亮僵硬的面孔也照亮空乏的心底。(有删改)【注】①北京折叠:是科幻作家郝景芳的作品,于2016年8月21日获第74届雨果奖(被公认为科幻“诺贝尔”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该小说叙述的未来的北京,被划分为三个空间。空间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不同空间的人不能随意到其他空间去。每过24小时,城市会发生折叠翻转。②依言:第一空间某银行总裁助理,曾被派往联合国帮忙组织培训,认识了来此实习的属于第二空间的年轻人秦天并与之相恋。③老刀:第三空间垃圾工,年近五十,单身父亲,为了捡来的女儿糖糖能上个好点儿的幼儿园,冒险一天之中穿越三个空间,替第二空间的秦天给身居第一空间的依言送信。(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CA.老刀掏出信后依言没有马上接而是想解释一番,说明她担心老刀会告诉秦天自己已经结婚的事情。B.从依言的解释可以猜测到依言和秦天认识之前已有男朋友,而且年龄和自己父母的年龄相差不大。C.依言和秦天本是不同空间的人,但她为了爱情故意隐瞒事实,导致秦天陷入爱河并打算和她一起私奔。D.面对超乎自己想象的“十万元”,老刀终于没有抵住诱惑,是因为他爱糖糖,希望她能上一个好的幼儿园。(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小说开篇两个小机器人的出场把读者带入北京的未来世界,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吸引了读者的眼球。B.作者笔下人物的动作、语言冷峻克制,越发反衬出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暗流涌动”,收到了奇妙的艺术效果。C.小说大量使用心理描写,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也暗示了未来人类不同于现在的行事做派。D.小说结尾“垂柳”“梧桐”“午后的阳光”既展现第一空间的美好环境,又反衬老刀违心拿钱后内心的空泛和沉重。(3)小说中的“依言”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有人说“科幻小说只是一种小说的类型,它最终是要反映现实生活的”,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2)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①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性解决问题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探究题需要学生结合小说内容、主旨、人物形象等进行分析,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明观点,言之成理即可。【解答】(1)C.“故意隐瞒事实”错,由“我也不是故意瞒他或欺骗他,或者说……是的,我骗了他,但那是他自己猜的。他见到吴闻来接我,就问是不是我爸爸。我……我没法回答他”可知,依言并非故意隐瞒,而是觉得很尴尬,没法回答;“和她一起私奔”只是老刀的一种猜测。故选:C。(2)C.“暗示了未来人类不同于现在的行事做派”错,属于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故选:C。(3)①根据“‘可是你还是结婚了。’他说”“‘吴闻对我很好。好几年了。’依言说,‘他认识我爸妈。我们订婚也很久了’”可知,依言孝敬父母,不惜委屈自己,与年长自己许多的吴闻订婚;②根据“依言回身将小包打开,将钱包取出来,掏出五张一万块的纸币推给老刀。‘一点心意,你收下’”“她仍然匆匆翻动小包,前前后后都翻了,最后从一个内袋里又拿出五万块,和刚才的钱摆在一起。‘我只带了这么多,你都收下吧。’她说,‘你帮帮我。其实我之所以不想告诉他,也是不确定以后会怎么样。也许我有一天真的会有勇气和他在一起呢’”可知,依言为人豪爽,为了挽住爱情不惜重金收买老刀。③根据“她并不相信自己的话,她的声音充满迟疑,出卖了她的心。她只是将一切都推到将来,以消解此时此刻的难堪。她很可能不会和秦天私奔,可是也不想让他讨厌她,于是留着可能性,让自己好过一点”“你就说我现在不能和他在一起,但是我真的喜欢他。我给你写个字条,帮我带给他”“她的姿态静默优雅,看上去就像永远都不会离开这里似的”可知,依言优柔寡断,追求真爱但又纠结于物质和精神的两难取舍,把希望寄托于未来。(4)①根据“两个穿格子裙子的小机器人迎上来,接过依言手里的小包,又带他们到位子上,递上菜单。依言在菜单上按了几下,小机器人转身,轮子平稳地滑回了后厨”“小机器人送上了两个小盘子,一人一份,是某种红色的生鱼片,薄薄两片,摆成花瓣的形状”可知,机器人做了餐厅的服务生看似新奇,但那种点餐方式,红色的摆成花瓣形状的生鱼片无不是现实奢华生活的真实写照。②根据“依言回身将小包打开,将钱包取出来,掏出五张一万块的纸币推给老刀,她仍然匆匆翻动小包,前前后后都翻了,最后从一个内袋里又拿出五万块,和刚才的钱摆在一起”“她把钱塞到他手里,‘我一个礼拜就挣出来了。没事的’”可知,摆在桌上的淡蓝色的一万纸钞,两个星期就可赚十万大洋,这些情节超越了人们的想象,但和现实生活中富豪们拥有成梱的百元大钞、一掷千金的生活何其相似乃尔。折叠世界里的贫富悬殊可见一斑。③根据注释“依言:第一空间某银行总裁助理,曾被派往联合国帮忙组织培训,认识了来此实习的属于第二空间的年轻人秦天并与之相恋。老刀:第三空间垃圾工,年近五十,单身父亲,为了捡来的女儿糖糖能上个好点儿的幼儿园,冒险一天之中穿越三个空间,替第二空间的秦天给身居第一空间的依言送信”,和文末“老刀从西单出来,依原路返回。重新走早上的路,他觉得倦意丛生,一步也跑不动了。宽阔的步行街两侧是一排垂柳和一排梧桐,正是晚春,都是鲜亮的绿色。这些都是第三空间从未有过的。他让暖意丛生的午后阳光照亮僵硬的面孔也照亮空乏的心底”可知,第三空间的人不辞辛苦,穿越第二和第一空间,简直是人间所无,但无不隐喻了社会阶层间无法逾越的鸿沟。答案:(1)C(2)C(3)①孝敬父母,不惜委屈自己,与年长自己许多的吴闻订婚。②为人豪爽,为了挽住爱情不惜重金收买老刀。③优柔寡断,追求真爱但又纠结于物质和精神的两难取舍,把希望寄托于未来。(4)①机器人做了餐厅的服务生看似新奇,但那种点餐方式,红色的摆成花瓣形状的生鱼片无不是现实奢华生活的真实写照。②摆在桌上的淡蓝色的一万纸钞,两个星期就可赚十万大洋,这些情节超越了人们的想象,但和现实生活中富豪们拥有成梱的百元大钞、一掷千金的生活何其相似乃尔。折叠世界里的贫富悬殊可见一斑。③第三空间的人不辞辛苦,穿越第二和第一空间,简直是人间所无,但无不隐喻了社会阶层间无法逾越的鸿沟。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当是时,晋国政皆决智伯。智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智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1]惧,乃奔保晋阳。三家以国人围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2];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疵请使于齐。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率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取材于《史记》《资治通鉴》)注释:[1]赵襄子:晋国臣子,赵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韩康子分别为魏地之主和韩地之主。[2]城不浸者三版: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墙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块夹板的高度。(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B.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C.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D.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我国古代有多种纪年法,“晋出公十七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B.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C.“韩、魏翼而击之”的“翼”指两侧,与《鸿门宴》中“翼蔽沛公”相同。D.侯,古代的一种爵位等级。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春秋时晋国的臣子智伯,一直掌控着晋国的大权,并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B.臣子疵见微知著,预见韩、魏必反,向智伯进言反被怀疑,便请求出使齐国。C.张孟谈用唇亡则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二子,瓦解了智伯阵营,致使智氏灭族。D.韩、赵、魏分别得到了诸侯封号,瓜分了晋国的国土,历史的格局发生了改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②“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5)韩、魏二子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请从文中找出动作描写的语句来加以佐证。【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文言词语意义的题主要就是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同时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出答案。【解答】(1)句意:我们让韩、魏两国的军队跟我们一起攻打赵国,赵国灭亡之后,灾难就要落到韩国和魏国头上。现在约定战胜赵国后,三家瓜分赵国土地,现在,城墙没有淹没的只剩下三版高了,赵国投降指日可待,但是这两人不但没有高兴地心思,反而有担忧的神色,这不是要反叛又是什么呢?”“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中的“难”指灾难,做“必及韩魏矣”的主语,所以要断开,故排除A、C;“无喜志,有忧色”句式对称,所以在“志”后要断开,故排除B项。故选:D。(2)C.第一个“翼”意为“从旁进行蔽护或辅佐”,第二个“翼”意为“像翅膀一样”。二者含义不同。句意:韩国和魏国从侧面攻打/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故选:C。(3)A.“一直掌控着晋国的大权”有误。原文是“当是时”,意思是只一度掌控了晋国的大权。故选:A。(4)①“利”,以……为利;“岂……乎”,难道……吗?译文:我们两家难道不以尽快分到赵氏的地盘为利,反而要去做那些危险苦难不可能成功的事吗?②“伤”,妨害;“潜”,秘密地;“期”,约定。译文:“计划出自二位之口,只有我听到,又有什么妨害呢!”二人于是秘密与张孟谈商议,约定好日期就让他回城了。(5)结合语境,“知其然”是早已知道智伯可能会来攻打韩国和魏国,从前文来看,“三家以国人围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中,可见,智伯知道可以引水灌城的方法,而桓子与康子都想到自己的国都也会容易被河流漫灌,二人没有说话,只是“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即魏桓子用肘部碰了碰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踩魏桓子的脚背,用这些细微的动作表明二人心中已然明白唇亡齿寒,智伯打败赵国就将要攻打韩魏的道理。答案:(1)D(2)C(3)A(4)①我们两家难道不以尽快分到赵氏的地盘为利,反而要去做那些危险苦难不可能成功的事吗?②“计划出自二位之口,只有我听到,又有什么妨害呢!”二人于是秘密与张孟谈商议,约定好日期就让他回城了。(5)①桓子肘康子;②康子履桓子之跗。参考译文: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鞅、韩不信、魏侈一起把范氏和中行氏瓜分,作为自己的采邑。晋出公非常愤怒,通告齐国和鲁国,想要讨伐智、赵、韩、魏四卿。四卿恐惧,于是反过头去攻打晋出公。出公战败,逃向齐国的时候,死在路上。因此智伯就立晋昭公的曾孙姬骄为晋国国君,这就是晋哀公。那时候,晋国的政事都由智伯决定。智伯愈加骄横,向韩国和魏国要土地,韩国和魏国就划分了土地给他。又向赵国要土地,而赵国没给。智伯愤怒,于是就率领韩国和魏国攻打赵国。赵襄子害怕,于是就逃到晋阳退守。三国围困晋阳,一年多之后,引汾河的水灌晋阳城,城墙没有淹没的只剩下三版高了;城中的人只能把锅挂起来做饭,交换子女来吃,但百姓都没有反叛之心。智伯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做护卫。智伯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灭亡别人的国家呀。”魏桓子用肘部碰了碰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踩魏桓子的脚背,因为汾河可以灌魏国的安邑,绛河可以灌韩国的平阳。疵对智伯说:“韩国和魏国一定会反叛的。”智伯说:“您怎么知道的?”疵说:“我是根据人之常情判断的。我们让韩、魏两国的军队跟我们一起攻打赵国,赵国灭亡之后,灾难就要落到韩国和魏国头上。现在约定战胜赵国后,三家瓜分赵国土地,现在,城墙没有淹没的只剩下三版高了,赵国投降指日可待,但是这两人不但没有高兴地心思,反而有担忧的神色,这不是要反叛又是什么呢?”第二天,智伯把疵的话告诉了魏桓子和韩康子,二人说:“这是小人想为赵国游说,让您怀疑我们,从而放松攻打赵国。不是这样的话,我们两家难道不以尽快分到赵氏的地盘为利吗?而要去做那些危险苦难不可能成功并的事吗?”二人走后,疵进来问智伯:“主公怎么能把我的话告诉那两个人呢?”智伯说:“您怎么知道的?”疵答道:“刚才我见他们一见到我就匆匆离开了,这是因为他们已经知道我识破他们的心思了。”智伯没有改变。疵请求出使齐国。赵襄子派张孟谈偷偷去见魏桓子和韩康子,说:“我听说唇亡齿寒。现在智伯率领韩国和魏国来攻打赵国,赵国灭亡,那么就该轮到韩国和魏国了。”二人说:“我们也知道会这样,只是担心事情没有完成而计划先泄露,那么灾祸立即就会到了。”张孟谈说:“计划出自二位之口,只有我听到,又有什么妨害呢?”于是二人秘密与张孟谈商议,约定好日期就让他回城了。赵襄子派人在夜里杀了守堤的官吏,决开堤口,用水灌智伯的军营。智伯的军队因为救水而乱作一团,韩国和魏国从侧面攻打,赵襄子率兵从正面攻击,大败智伯的军队,杀了智伯,又将智伯的家族全部诛杀。赵、韩、魏三国分割了智伯的土地。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封赵、韩、魏为诸侯。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掉晋国,瓜分其土地。晋静公被贬为庶人,晋国灭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安丰张令修芍陂①王安石桐乡②振廪得周旋,芍水修陂道路传。日想儒功③追往事,心知为政似当年。鲂鱼鱍鱍④归城市,粳稻纷纷载酒船。楚相⁵祠堂仍好在,胜游思为子留篇。【注】①芍陂:是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位于今安徽寿县南。②桐乡:古地名,在今安徽省桐城县北。汉代朱邑曾为桐乡官员,深受百姓爱戴。③儒功:筹集工料以完成工程。④鱍鱍:鲜活貌。⑤楚相:指楚相孙叔敖,尽忠廉洁,有贤相之名。(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以“桐乡振廪”“芍水修陂”开篇,表明当地具有善政惠民的传统。B.颔联通过“日想”的心理,使得张令效仿先贤、勤政爱民的形象跃然纸上。C.尾联交代写作缘由,“楚相祠堂仍好在”一句含蓄表达了对张令的勉励。D.这首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语言朴实,意蕴丰富,感情真挚。(2)王安石写诗讲求“下字工、用典切”,请结合颈联和尾联对此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鉴赏能力。“下字工、用典切”即是“用字准确,用典贴切”,这就要求回到诗句本身,去寻找符合两项要求的遣词造句。【解答】(1)D.“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错,本诗没有发出议论。全诗的表达方式为叙事、抒情和描写。故选D。(2)从颈联可以看出采用了对仗手法。“鲂鱼鱍鱍”“粳稻纷纷”构成对仗,“归城市”“载酒船”构成对仗,在形式上和意义上都显得整齐匀称,给人以强烈的美感。鱍鱍,意思是鱼的鲜活貌,也有鱼摆尾声的意思。“纷纷”则写出了稻米成熟后往来交易繁忙景象。芍陂修建完成后,人们可以捕捞鲜鱼、灌溉农田,丰收的成果可以用来交易,得以安居乐业。可见,作者用词巧妙,寥寥几句,一幅喜气洋洋的生活图景便跃然纸上。尾联“楚相祠堂”所指正是孙叔敖。《王荆公诗注》曰:“芍陂孙叔敖所作,叔敖尝为楚相,今有祠在陂上,许浑诗。海峤独留篇。”联想到孙叔敖留下的丰功伟绩,再得知张令重修芍陂造福百姓,借孙叔敖尽忠廉洁的典故表达诗人对张令勤政爱民、长留贤名的劝勉和祝福。可见,用典贴合本诗内容及诗人情感,也深化了诗歌主题。答案:(1)D(2)①“下字工”指文字工巧。本诗颈联使用叠词“鱍鱍”“纷纷”,描绘出一派物产丰富、水运兴隆的景象,突出张令修水利、惠百姓的卓越功绩,生动确切、新奇工巧。②“用典切”指用典贴切恰当。尾联叙写诗人游览楚相祠堂,借孙叔敖尽忠廉洁的典故表达诗人对张令勤政爱民、长留贤名的劝勉和祝福,用典贴合本诗内容及诗人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两句告诫统治者做事要防微杜渐、居安思危,不可沉湎于私欲。(2)《过秦论》中“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两句运用比喻,写了出身卑微、兵力弱小的陈涉在发动起义之后得到了广泛的响应。(3)“海”与“月”这两个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搭配出现,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重点字:微、溺)(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重点字:赢、景)(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重点字: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宋词①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古烁今的绘画巨匠和丹青宗师。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②,浸渍着爱恨怨忧。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唐宋的遗风余韵;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秀美与清寒,莫不令人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还有什么能令人如此刻骨铭心呢?二座好山或二从好水,就是二本好书、畅游好山好水犹如欣赏传世名著。(1)请在文章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成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选择合适的词语来填写。(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3)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解答】(1)①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结合语境“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宋词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古烁今的绘画巨匠和丹青宗师”,此处表达的意思是唐诗宋词的绚丽和辉煌的成就,此处应该用“空前绝后(绝无仅有、亘古未有、史无前例、空古绝今、绝世无双等)”等。②离愁别绪:指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结合语境“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浸渍着爱恨怨忧。”此处表达的感情是“中国的山水自然”表达的感情,后文有了“拥裹着风花雪月,浸渍着爱恨怨忧”,此处可以填“离愁别绪(离情别恨、缠绵悱恻、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等)”。③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结合语境“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秀美与清寒,莫不令人”,此处表达的意思是中国自然山水给人的感受,可以填“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赏心悦目、如痴如醉、赞不绝口等)”。(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赘余.“酷爱“指非常爱好,与“特别“重复;二是结构混乱,前半句的主语是“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后半句的主语是“我”,应统一主语。应修改为: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喜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3)“二座好山或二从好水,就是二本好书、畅游好山好水犹如欣赏传世名著”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本体是“山”“水”,喻体是“好书”。将“山”“水”比作好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水的厚重感,表达了作者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腘动脉损伤的临床特征
-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特征
- 黄痰的临床特征
- 黄杆菌肺炎的临床特征
- 昆明理工大学《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理工大学《仓储与库存管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税务筹划(合理避税经验技巧分享)
- 骨脓肿的临床特征
- 《自动往返控制》课件
- 桡骨小头半脱位的临床特征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初级)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一
- 《ic设计发展及趋势》课件
- 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常规
- 绿化养护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4年湖北省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论文)8800字】
-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培训新版-课件
- 物业管理装修管理规定(5篇)
- 有关大雁塔课件
- 钢管海运协议条款
- 2024-2025学年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沪教版教学设计合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