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Ⅰ(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使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微”时代的文艺批评活动也走进文艺批评的版图里。在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文艺批评活动的主体大大扩张了。朋友圈的点赞、微博的跟帖、“豆瓣”的批注、短视频的弹幕……都可以视为一种“微话语”批评。有学者将“微”时代的批评主体命名为“微众”。“微众”主体消除了身份界限,也消除了专业与业余的界限,超越了过去“批评家/艺术家”的门槛,是媒介时代艺术生产的参与者、欣赏者、评论者、创作者。微众批评主体完全不同于传统纸媒的单向性主体,是一种“在线交互主体”。在微圈里,微众批评就是一种“欣赏者即批评者,批评者即创作者”的在线交互主体活动,因为微圈里批评者之间可能有多次、多层的互动,从而不断产生新的意义。从严格意义上说,只做点赞动作很难说是批评,只能说是一种欣赏,就如古代小说评点中常见的“好”“妙”一样,因为表明了态度,从广义上也构成了批评。欣赏是一种态度,如果继续展开发表意见与评论,就构成了文艺创作,更不用说通过剪辑来臧否作品了。微众批评常常是通过接收、反馈、回应等在线互动来产生意义的。微众批评的活动形态在文体上的表现往往与纸媒有很大差异,它零散、简短、即时,语言幽默且带讽刺性,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微众批评的丈体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批评,尤其是刊物的长篇大论相距甚远,但从适应传媒时代和技术时代的发展看,这种文体恰恰也构成了一种革命,或者是一种“破体”。伊格尔顿说过:“革命的艺术所改造的不止是艺术生产的内容,也包括它的形式。”从印刷文化时代到电子媒介时代,为适应读者接受的需要,文艺批评也根据媒介时间的分布改造自己的文体。当下,短评、弹幕、跟帖、批注、视频剪辑与重组等就成为新的批评文体。在人机不离、媒介时间分成若干片段的当下,还有谁能花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去读一篇一万字的文学评论呢?除非是学院派批评家与职业批评家。就连文学批评专业刊物的微信公众号也要对长文做节选发表,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报纸上的文学批评专栏,也提倡两千字以内的短文。批评家们开始主张将学术文章、文学批评、散文随笔、演讲谈话等融会一体,进行“破体写作”。文章的破体化、简短化已经成为当今微众批评的趋势。微众批评的活动动机也呈现出多样与复杂,而不仅仅是为了批评。自娱、社交与刷存在感相融合是微众批评的首要动机。“弹幕”在视频播放某一节点,讨论剧情、品评人物、聚焦细节,这种互动方式使弹幕不同于一般针对剧情和表演进行评价的文艺评论,而显示出参与式文化的特征。视频内容成为引发话题的媒介,观众借助参与式对话,或展示知识储备、或寻求文化认同、或制造相互陪伴的氛围。可以说,弹幕是对过去客厅式集体观剧、闲聊式社交文化的虚拟化转换,是一种新型网络社交文化。”第二个动机是赚流量。有流量才有关注度,这导致大量以短视频剪辑进行的文艺评论以赚流量为主要目的。第三个动机是商业性,如豆瓣影评,如抖音直播夹带广告。当然,不可否认,微众批评中也有超越这些动机的比较纯粹的文艺批评。微众批评主体的多元化与在线交互主体性批评活动形态的破体化与简短化,以及活动动机的多样化,改变了文艺批评的生态环境。“微”时代的文艺批评,如何走向正向建构,获取它的价值与意义?一是处理好个人意见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微”时代的文艺批评虽然是个人发表意见,有时是即兴的,但话语一旦出口,就进入了公共空间,每个人的虚拟空间既是独立的又是共通的话语空间。网络文艺批评可以以个体化的表达方式呈现,但不能违背公共空间应有的道德、法律底线。如果一味地强调个人意见,为“博位”而“出圈”,就有可能失范。二是要处理好专业批评与非专业批评的关系。微众批评大多数是非专业的、即兴的批评,要求它具有专业性也不现实,但是从接受者的角度看,许多人还是希望有专业性的批评或者带有专业性的批评存在。缺乏文本细读的批评,没有学理性基础的批评,难以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要。学院派批评家要向微众批评中的优秀者学习,积极介入媒介分众化时代,适应微众的文化与审美需要。而微众批评中的非专业批评,也要向专业化批评学习。承认微批评存在的合理性与现实性,并不一定就排斥文艺批评的专业性。只有专业化,批评才能走近艺术、推进艺术。在“微”时代,提倡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的融合才是“自我调控”的最好途径。单小曦也强调要“实现新媒介文艺批评的新专业化”,形成“内外综合”的模式,调和数字文化背景下的粉丝批评家和学者批评家身份,做到“粉丝学者化”和“学者粉丝化”。(摘自蒋述卓《“微”时代文艺批评活动的定位与正向构建》,有删改)材料二:文学批评是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它需要的是审美判断力。这个能力,一方面是天赋,即对文学艺术的直觉;另一方面也需要后天培养,就是大量读书,读好书,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学养。梁实秋说:“在中外文学史上尚没有一个人能专靠才气而成为批评家的。批评家必须多少具备一点‘学者’的气质,对于文艺作品不仅要博览,而且要精研,对于文艺发展的历史必须有系统的探讨,对于有关文艺的学科必须有相当彻底的领悟。”从事文学批评,对文本的感觉才是关键。文学批评回到文本,做文本细读,这是真正的批评之路。当下的文学批评太社会化、文化化、心理化,甚至人情化了,洋洋洒洒,文采飞扬,但都是不及物的批评,把里面的作品和作家,换一个其他的,这篇文章照样成立。优秀的批评家,需要丰厚的学养,要读很多经典作品,要读很多理论书,但最关键的是要将这些理论化成自己的血肉,化成自己的慧眼。(摘编自杨光祖《文学批评:价值判断和文本细读》)(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微众”主体,消除了身份界限,也消除了专业与业余的界限,超越了过去“批评家/艺术家”的水平。B.点赞也是文艺批评,因为表明了微众的态度;更是一种欣赏,就如古代小说评点中常见的“好”“妙”一样。C.除了学院派批评家与职业批评家,没有人会花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去读一篇比较长的文学评论。D.“弹幕”是一种新型网络社交文化,具有参与式文化的特征,通过多层次的在线互动,产生新的意义。(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人都有麦克风”,形象地写出了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点赞”“跟帖”“弹幕”等显示出评论的参与之广。B.报纸上的文学批评提倡短文,连专业刊物的公众号也对长文做节选发表,这说明简短化成为微众批评的趋势之一。C.“微”时代的文艺批评是即兴的,非专业的,尽管微众发表的是个人意见,但也不能违背应有的道德、法律底线。D.梁实秋先生认为,成为批评家要靠对文艺作品的博览精研,对文艺学科知识的系统研究与彻底领悟,而不仅靠才气。(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的一项是A.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进行文学批评的方法:“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在博观。”B.王国维在他的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中提出并深入论述了“境界说”,并将“境界”视为诗词的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C.朱熹强调要做好诗歌批评,首先应先吟咏四五十遍方可看注,然后再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液浃洽,方有见处”。D.有的批评家不细读作品就理直气壮地发言,经常用一些“大词”评价作品,动不动就“里程碑”“史诗性”“开创性”等。(4)微众批评与传统纸媒的文艺批评相比,有哪些特点?(5)结合材料分析,怎样“实现新媒介文艺批评的新专业化”?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岭上无战事王筠接连下了几场大雨。洪水冲毁了道路,也冲坏了阵地上的工事,远山近岗飞瀑流挂一派云遮雾罩。山下的敌人没了动静,除了侦察机偶尔从云缝中钻出来匆匆一过,炮不鸣,枪不响,“黑老鸹”和“油挑子”也没来捣蛋,不知道是被大雨浇昏了头,还是又在准备什么新的花招。稍一放晴,下边的给养送上来了。大雨阻隔了通行,除了水以外,阵地上差不多就要断粮。山上修筑了储水池,还弄了不少个汽油桶,几场大雨一下,所有的蓄水设备都装得满满当当的。下雨,也有下雨的好处。李八里没想到的是,王翠兰也跟着上来了。“你咋么来了?也不打个招呼!”这是李八里见到王翠兰的第一句话。没有欢迎,更没有惊喜。王翠兰却笑了:“给你说你能让俺来?”确实是不能让她上来。黑云吐岭时刻面临着敌人的炮击和轰炸,流血死亡可说是家常便饭。山下的营地虽说也不安全,可能有“油挑子”光顾,可能遭遇敌人偷袭,但与黑云吐岭比,安全系数毕竟大得多。不过上来就是上来了,不能马上给她撵回去。李八里不高兴也是高兴,自从他告别山下的营地,告别马先生、喇叭小刘他们,又是好几天过去了。王翠兰说:“俺前些日子又梦到你挂彩!唉整天为你提心吊胆的……你说这个仗,啥么时候能打完呢?”“打完?早着呢!”李八里说,“不把美国鬼子全部赶到大海里去,战斗结束不了。”王翠兰说:“你说这些美国佬,好好的不搁美国家里待着,偏偏大老远跑朝鲜来,他要不来朝鲜搞侵略,俺们也不能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李八里嗔道:“都搁家里抱小鸡怪好,天下太平,还用打仗?还要部队干啥么?”王翠兰拿胳膊拐儿捣他一下,笑着说道:“说着玩的,你又认真……只要你没事情,俺咋么都好说。”“我能有啥么事情?啥么事情没有!”坐了一会儿,王翠兰探过头来扒着李八里的衣服领子朝里边看。李八里侧着头说:“看啥么呢?又没生蛆。”王翠兰说:“蛆没有,虱子还能没有?”确实有虱子,不仅他身上有,每个人都有。这个东西却不是好东西,咬得人瘙痒难耐坐卧不宁还在其次,关键是传染伤寒或其他疾病,会造成减员,影响战斗力。因条件有限,消灭虱子最简便实用的办法是将生满了虱子的脏衣服放在开水里煮,大的小的一锅端。李八里听过了王翠兰的意见,没怎么当回事儿。他对王翠兰说:“哪有条件煮虱子?缺锅少灶的,就一个锅还得做饭烧水……虱子,咬不死人。”王翠兰不和他嬉皮笑脸,很严肃地说:“你不要不当回事,灭虱子是俺们治疗队的工作,大家都支持,反而你当营长的不支持?”李八里说:“不是不支持,是没有条件!你看看,要啥么没啥么,咋么烧开水?”王翠兰说:“你这不是有汽油桶吗?刚才我见那边摆着十几个。”李八里说:“就那点水,还得留着打仗用……煮虱子,亏你想得出来!”“你这个人……我让你窝囊!”王翠兰不想再跟他废话,动手来解李八里的衣服扣子。李八里边扭捏着躲避边说:“唉,唉,动手动脚的,叫战士笑话。”正好孟正平走了过来。王翠兰对孟正平说:“教导员你来了正好,李营长自己窝囊还不配合治疗队工作,你看看咋么弄吧。”孟正平是来询问王翠兰一个问题。山下不仅送来了给养,还带来一口袋松树叶子——松针。他不知道这个东西有什么用。王翠兰说:“治疗夜盲眼啊!用松树叶子烧水喝,能缓解症状。咋么?你这里没有夜盲眼?”孟正平忙说:“有,不少呢。”由于长时间战斗和风餐露宿,难得吃上蔬菜,造成了维生素的大量缺失和视力下降,许多战士一到晚上就眼睛模糊,看不清东西辨不出景物,俗称夜盲眼。及时地补充蔬菜水果或者维生素是最直接的治疗办法。黑云吐岭本来覆盖有茂密的森林,松树很多,但是给多日以来的炮火、炸弹轰击,树木都烧焦炸没了,茂密的森林变成了一截截的枯树桩子,不要说松针,连片绿色也难见着。所以在山后面很远的地方,王翠兰特意叫战士捋了一口袋松针。孟正平说:“支持,肯定支持!为了部队战斗力嘛,哪个不支持?”紧忙着战士们把几只汽油桶架上了松枝树干,炉火熊熊,热气蒸腾,一件件土黄色的军服在铁皮大桶内翻卷。炊事班的锅也烧上了松针水,绿色的汁液散发着特别的味道。李八里就是给王翠兰捏着鼻子灌下的一碗绿汤水。天气不阴不晴,云层很低,不是敌机活动的好时候。所以五六只大铁桶都架在洞口附近,燃烧的炭火与蒸腾的热气把大半个掩蔽部弄得工厂一般沸腾,给住在潮湿的山洞的他们带来片刻的温暖。王翠兰说:“不打仗多好,喇叭刘爷俩儿好模好生吹他爷俩的喇叭号子,马先生好好教他的书,俺还是俺,你还是你……打仗,啥么都给打毁了啊!”李八里说:“不打仗要我们这些人干啥么?光想过太平日子!天下太平,靠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拿命换来的。美国鬼子眼瞅着打到家门口了,不跟他干上这一仗咋么能行?把他牙齿揍掉,揍得他嗷嗷叫唤满地找牙,以后再见着你他就客气了,就不敢咬你了。太平,得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卫啊……不过打仗也有打仗的好处,要是不来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能碰到你啊?碰不到。你当不了俺老李家的儿媳妇,俺也娶不了你王翠兰,更别想让你给俺生个一男半女!”王翠兰又轻轻捣了李八里一胳膊拐,两个人偷偷地笑开了。愉悦和舒心的欢笑驱散了思念逝去战友的不快,让他们重新感觉到短暂的祥和与温暖。王翠兰后来说:“这个仗什么时候是个头呢?还能一直打下去啊?一辈子那么长,总不能搁朝鲜打上一辈子的仗吧?”李八里说:“当然不会。打得越狠,越较劲儿,打得打不动了,和平就会到来。”是啊,他们相信这个仗不会永远打下去,也相信自己不会在这个陌生的朝鲜过上一辈子的岁月。他们还年轻,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做。八个月以后,王翠兰在朝鲜元山一带五老里的休整地生下一对双胞胎,一男一女,龙凤呈祥。五老里,这是她跟李八里结婚的地方,她还记得洞房花烛,敌机过来捣乱,他们两个差点给“油挑子”打死。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而眼前的一切却像是昨天一样真切。王翠兰给两个孩子起了抗美、援朝的大名儿,分别叫做李援朝、李抗美。(王筠,长篇小说《长津湖》的作者。本文选自2020年9月《解放军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李八里见到王翠兰的第一句话“你咋么来了?也不打个招呼!”,之所以没有欢迎,更没有惊喜,是因为王翠兰的到来会影响和干扰李八里在前线作战。B.“你说这个仗,啥么时候能打完呢?”“这个仗什么时候是个头呢?……一辈子那么长,总不能搁朝鲜打上一辈子的仗吧?”表现了王翠兰对丈夫李八里的埋怨。C.“不打仗要我们这些人干啥么?光想过太平日子!……美国鬼子眼瞅着打到家门口了,不跟他干上这一仗咋么能行?”,反映了志愿军战士必胜的信念。D.后来、王翠兰生下双胞胎后,给两个孩子起名叫做李援朝、李抗美。表现了王翠兰希望后代铭记这场为了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的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接连下了几场大雨,洪水冲毁了道路,也冲坏了阵地上的工事,远山近岗飞瀑流挂一派云遮雾罩等恶劣的天气环境,点明了敌人没有轰炸黑云吐岭,岭上无战事的原因。B.王翠兰瞒着李八里私自上黑云吐岭,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引出了后文对“岭上无战事”时志愿军战士的战争环境、生活处境的描写,刻画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形象。C.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手法,塑造了王翠兰和李八里这一对因战争而结缘的战地夫妻,他们的故事使得这篇战争题材的作品具有了浪漫主义色彩。D.小说描写梦见李八里挂彩、用汽油桶煮虱子、用锅烧松针水治夜盲眼、回忆活着的人、思念逝去的战友等场景,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又表达了对美好和平生活的渴望。(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种精神在这篇小说中有所体现,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4)作为战争题材的小说,本文是如何描写出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性的?请联系小说内容具体分析。三、文言文阅读(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太祖①开宝四年,唐主李煜遣其弟从善来朝,帝赐第,留京师。唐主手疏求遗从善归国,优诏不许。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先是,唐主以银五万遗赵普,普以白帝,帝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对。”普辞,帝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测。”五年二月,江南江都留守林仁肇密陈:“淮南成兵少,宋前已灭蜀,今又取岭南,道远师疲。愿假臣兵数万,复江北旧境。”江南主不听。又曰:“吴越,仇雠也,他日必为北朝掎角。臣请诈以宣、歙叛,陛下声言讨臣,臣且乞兵吴越,至则蹑而攻之,其国可取。”江南主亦不用。帝忌仁肇威名,赂其侍者,窃取仁肇画像悬别室,引江南使者观之,曰:‘仁肇将来降,先持此为信。”使者归,白江南主。江南主不知其间,鸩杀仁肇。七年九月,帝欲伐江南而无名,遗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入朝。江南主称疾固辞。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至是,彬等入辞,帝诫彬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八年二月,曹彬等连破江南兵。十月,江南主危迫,遣学士徐铉求缓师。铉至,言于帝曰:“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帝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铉不能对。九年正月,曹彬俘江南主李煜还汴。帝御明德门,以煜尝奉正朔②,命勿宣露布③,止令煜君臣白衣纱帽至楼下待罪。诏并释之,封违命侯。(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有删改)[注]:①太祖:即为宋太祖,赵匡胤。②正朔,古代改朝换代时新立帝王须行新历法,象征着一个王朝的合法性与唯一性,即“正统”,文中指“宋朝”。③露布,意思是“不缄封的文书”,是一种写有文字并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B.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C.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D.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南主亦不用”的“亦”指也,与《师说》中的“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的“亦”含义相同。B.“江南主称疾固辞”的“固”指坚决地,与《师说》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的“固”含义不同。C.“讽之入朝”的“讽”指以委婉的言辞暗示、劝告,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讽”含义不同。D.“一以委卿”的“一”指全都,与《劝学》中“用心一也”的“一”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主李煜去国号之后,江都留守林仁隆秘密建议希望趁宋朝攻取岭南、劳师远袭之机,率兵收复江北旧土,但未被采纳。B.林仁肇认为吴越是江南的隐患,恰逢宣州、歙州反叛,建议江南主借平叛之机,偷偷地攻取吴越之地,也未被采纳。C.曹彬讨伐江南之前,朱太祖告诫他,不可劫掠百姓,多造杀戮,而应通过树立威信使百姓自愿归顺。D.九年正月,曹彬俘虏李煜回朝,太祖让李煜君臣穿戴白衣纱帽,在明德门下等待判决,最终封其为违命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②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宋太祖在出兵平江南之前做了哪些准备?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绝句二首(其一)①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①此诗写于杜甫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用一个“丽”字,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的景色。B.作者观察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阳光普照才“泥融”。C.作者依托自己丰富的想象虚构了一幅美好的春天清晨的景象。D.作者通过绝句表达感情,自然流畅,格调清新。(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五、名句名篇默写(7分)5.(7分)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荀子》的《劝学》中,“,”两句以行路作比,形象地论证了积累的重要性。(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生活的对偶句是“,”。(3)韩愈在《师说》明确地指出了老师的职责:“师者,。”(4)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小雅•鹿鸣》的诗句“,”表达了诗人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来临,诗人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胜欣喜。六、选择题(21分)6.(3分)下列句子中的引号表示讽刺作用的一项是()A.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 B.黄山谷论书,突出“韵”字;米芾论书,则特别注重“趣”字。 C.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景,毛泽东创作了《沁园春•长沙》。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7.(3分)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女足姑娘的笑脸,成了清澈的泉水,给球迷的心灵一次清爽的洗涤。 B.他想到要为祖国争光,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坚决要求火速去工地。 C.红烛啊!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 D.譬如朝露,去日苦多。8.(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加快了医疗改革步伐,通过国家集采、医保报销等方式,有效降低众多患者沉重的医疗负担,尽力帮助患者走出有药买不起、有病治不起的困境。 B.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C.去年六月以来,成都市锦江区的廖先生和两位朋友多次去灾区送温暖,迄今为止,他们共走访了二十多个社区、近四百户家庭和三千多公里路程。 D.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9.(3分)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钱锺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B.中国女排不孚众望,又一次战胜古巴队,夺得冠军。 C.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青少年身心健康仍是我国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心态问题,已成为许多老师首当其冲研究的课题。10.(3分)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济南因泉水闻名。泉水是济南的灵魂,其水位的变化牵动着济南人的心:水位上涨,人们面露喜色;水位下降,全城人跟着心急。()。“诗圣”杜甫曾用“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感叹济南文化底蕴深厚,人才济济。A.泉水不仅滋养了这座城,还孕育了这里的文化 B.泉水滋养了这座城,这里的文化也被泉水孕育 C.泉水可以滋养这座城,除了孕育这里的文化 D.除了孕育文化外,泉水还具有滋养城市的功能11.(2分)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师道也师:老师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知道 C.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益:更加12.(2分)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规:圆规 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雕刻 C.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D.金就砺则利砺:锋利13.(2分)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尝跂而望矣跂:踮起脚后跟 B.而闻者彰彰:清楚 C.作《师说》以贻之贻:贻误 D.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七、写作(60分)14.(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一只自动铅笔盒让香雪对山外的世界充满了憧憬。(2)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飞得更高》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周围环境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出了人生的重要一步。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要求:结合上述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Ⅰ(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使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微”时代的文艺批评活动也走进文艺批评的版图里。在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文艺批评活动的主体大大扩张了。朋友圈的点赞、微博的跟帖、“豆瓣”的批注、短视频的弹幕……都可以视为一种“微话语”批评。有学者将“微”时代的批评主体命名为“微众”。“微众”主体消除了身份界限,也消除了专业与业余的界限,超越了过去“批评家/艺术家”的门槛,是媒介时代艺术生产的参与者、欣赏者、评论者、创作者。微众批评主体完全不同于传统纸媒的单向性主体,是一种“在线交互主体”。在微圈里,微众批评就是一种“欣赏者即批评者,批评者即创作者”的在线交互主体活动,因为微圈里批评者之间可能有多次、多层的互动,从而不断产生新的意义。从严格意义上说,只做点赞动作很难说是批评,只能说是一种欣赏,就如古代小说评点中常见的“好”“妙”一样,因为表明了态度,从广义上也构成了批评。欣赏是一种态度,如果继续展开发表意见与评论,就构成了文艺创作,更不用说通过剪辑来臧否作品了。微众批评常常是通过接收、反馈、回应等在线互动来产生意义的。微众批评的活动形态在文体上的表现往往与纸媒有很大差异,它零散、简短、即时,语言幽默且带讽刺性,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微众批评的丈体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批评,尤其是刊物的长篇大论相距甚远,但从适应传媒时代和技术时代的发展看,这种文体恰恰也构成了一种革命,或者是一种“破体”。伊格尔顿说过:“革命的艺术所改造的不止是艺术生产的内容,也包括它的形式。”从印刷文化时代到电子媒介时代,为适应读者接受的需要,文艺批评也根据媒介时间的分布改造自己的文体。当下,短评、弹幕、跟帖、批注、视频剪辑与重组等就成为新的批评文体。在人机不离、媒介时间分成若干片段的当下,还有谁能花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去读一篇一万字的文学评论呢?除非是学院派批评家与职业批评家。就连文学批评专业刊物的微信公众号也要对长文做节选发表,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报纸上的文学批评专栏,也提倡两千字以内的短文。批评家们开始主张将学术文章、文学批评、散文随笔、演讲谈话等融会一体,进行“破体写作”。文章的破体化、简短化已经成为当今微众批评的趋势。微众批评的活动动机也呈现出多样与复杂,而不仅仅是为了批评。自娱、社交与刷存在感相融合是微众批评的首要动机。“弹幕”在视频播放某一节点,讨论剧情、品评人物、聚焦细节,这种互动方式使弹幕不同于一般针对剧情和表演进行评价的文艺评论,而显示出参与式文化的特征。视频内容成为引发话题的媒介,观众借助参与式对话,或展示知识储备、或寻求文化认同、或制造相互陪伴的氛围。可以说,弹幕是对过去客厅式集体观剧、闲聊式社交文化的虚拟化转换,是一种新型网络社交文化。”第二个动机是赚流量。有流量才有关注度,这导致大量以短视频剪辑进行的文艺评论以赚流量为主要目的。第三个动机是商业性,如豆瓣影评,如抖音直播夹带广告。当然,不可否认,微众批评中也有超越这些动机的比较纯粹的文艺批评。微众批评主体的多元化与在线交互主体性批评活动形态的破体化与简短化,以及活动动机的多样化,改变了文艺批评的生态环境。“微”时代的文艺批评,如何走向正向建构,获取它的价值与意义?一是处理好个人意见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微”时代的文艺批评虽然是个人发表意见,有时是即兴的,但话语一旦出口,就进入了公共空间,每个人的虚拟空间既是独立的又是共通的话语空间。网络文艺批评可以以个体化的表达方式呈现,但不能违背公共空间应有的道德、法律底线。如果一味地强调个人意见,为“博位”而“出圈”,就有可能失范。二是要处理好专业批评与非专业批评的关系。微众批评大多数是非专业的、即兴的批评,要求它具有专业性也不现实,但是从接受者的角度看,许多人还是希望有专业性的批评或者带有专业性的批评存在。缺乏文本细读的批评,没有学理性基础的批评,难以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要。学院派批评家要向微众批评中的优秀者学习,积极介入媒介分众化时代,适应微众的文化与审美需要。而微众批评中的非专业批评,也要向专业化批评学习。承认微批评存在的合理性与现实性,并不一定就排斥文艺批评的专业性。只有专业化,批评才能走近艺术、推进艺术。在“微”时代,提倡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的融合才是“自我调控”的最好途径。单小曦也强调要“实现新媒介文艺批评的新专业化”,形成“内外综合”的模式,调和数字文化背景下的粉丝批评家和学者批评家身份,做到“粉丝学者化”和“学者粉丝化”。(摘自蒋述卓《“微”时代文艺批评活动的定位与正向构建》,有删改)材料二:文学批评是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它需要的是审美判断力。这个能力,一方面是天赋,即对文学艺术的直觉;另一方面也需要后天培养,就是大量读书,读好书,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学养。梁实秋说:“在中外文学史上尚没有一个人能专靠才气而成为批评家的。批评家必须多少具备一点‘学者’的气质,对于文艺作品不仅要博览,而且要精研,对于文艺发展的历史必须有系统的探讨,对于有关文艺的学科必须有相当彻底的领悟。”从事文学批评,对文本的感觉才是关键。文学批评回到文本,做文本细读,这是真正的批评之路。当下的文学批评太社会化、文化化、心理化,甚至人情化了,洋洋洒洒,文采飞扬,但都是不及物的批评,把里面的作品和作家,换一个其他的,这篇文章照样成立。优秀的批评家,需要丰厚的学养,要读很多经典作品,要读很多理论书,但最关键的是要将这些理论化成自己的血肉,化成自己的慧眼。(摘编自杨光祖《文学批评:价值判断和文本细读》)(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微众”主体,消除了身份界限,也消除了专业与业余的界限,超越了过去“批评家/艺术家”的水平。B.点赞也是文艺批评,因为表明了微众的态度;更是一种欣赏,就如古代小说评点中常见的“好”“妙”一样。C.除了学院派批评家与职业批评家,没有人会花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去读一篇比较长的文学评论。D.“弹幕”是一种新型网络社交文化,具有参与式文化的特征,通过多层次的在线互动,产生新的意义。(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人人都有麦克风”,形象地写出了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点赞”“跟帖”“弹幕”等显示出评论的参与之广。B.报纸上的文学批评提倡短文,连专业刊物的公众号也对长文做节选发表,这说明简短化成为微众批评的趋势之一。C.“微”时代的文艺批评是即兴的,非专业的,尽管微众发表的是个人意见,但也不能违背应有的道德、法律底线。D.梁实秋先生认为,成为批评家要靠对文艺作品的博览精研,对文艺学科知识的系统研究与彻底领悟,而不仅靠才气。(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的一项是BA.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进行文学批评的方法:“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在博观。”B.王国维在他的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中提出并深入论述了“境界说”,并将“境界”视为诗词的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C.朱熹强调要做好诗歌批评,首先应先吟咏四五十遍方可看注,然后再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液浃洽,方有见处”。D.有的批评家不细读作品就理直气壮地发言,经常用一些“大词”评价作品,动不动就“里程碑”“史诗性”“开创性”等。(4)微众批评与传统纸媒的文艺批评相比,有哪些特点?(5)结合材料分析,怎样“实现新媒介文艺批评的新专业化”?【解答】(1)A.“水平”错,材料一原文“超越了过去‘批评家/艺术家’的门槛”,“门槛”在材料中不等同于“水平”;B.“点赞也是文艺批评,因为表明了微众的态度;更是一种欣赏”错,材料是说“从严格意义上说,只做点赞动作很难说是批评,只能说是一种欣赏”;C.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一原文是说“在人机不离、媒介时间分成若干片段的当下,还有谁能花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去读一篇一万宇的文学评论呢?除非是学院派批评家与职业批评家”,“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的表述不合逻辑。D.正确。故选D。(2)C.“文艺批评是即兴的,非专业的”错,材料中“微众批评大多数是非专业的、即兴的批评”,并非表示所有的“文艺批评是即兴的,非专业的”。故选C。(3)B.谈论的是“境界说”,不能证明材料二的观点“从事文学批评要进行文本细读”。故选B。(4)①结合材料一“在微圈里,微众批评就是一种‘欣赏者即批评者,批评者即创作者’的在线交互主体活动,因为微圈里批评者之间可能有多次、多层的互动,从而不断产生新的意义”可知,微众批评主体是多元化主体,是一种“在线交互主体”,批评者之间可能有多次、多层的互动,从而不断产生新的意义。②结合“微众批评的活动形态在文体上的表现往往与纸媒有很大差异,它零散、简短、即时,语言幽默且带讽刺性,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这种文体恰恰也构成了一种革命,或者是一种‘破体’”可知,微众批评在文体上的特点是破体化,简短化,零散即时,语言幽默讽刺。③结合“微众批评的活动动机也呈现出多样与复杂,而不仅仅是为了批评”可知,微众批评的活动动机呈现出多样化与复杂化的特点。(5)①结合材料一“在‘微’时代,提倡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的融合才是‘自我调控’的最好途径”“要‘实现新媒介文艺批评的新专业化’,形成‘内外综合’的模式,调和数字文化背景下的粉丝批评家和学者批评家身份,做到‘粉丝学者化’和‘学者粉丝化’”可知,在“微”时代,提倡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的融合才能实现“新媒介文艺批评的新专业化”。要调和数字文化背景下的粉丝批评家和学者批评家身份,实现“粉丝学者化”和“学者粉丝化”。②结合材料一“学院派批评家要向微众批评中的优秀者学习,积极介入媒介分众化时代,适应微众的文化与审美需要”可知,学院派批评家要承认微批评存在的合理性与现实性,向微众批评中的优秀者学习,积极介入媒介分众化时代,适应微众的文化与审美需要。③结合材料一“微众批评中的非专业批评,也要向专业化批评学习”和材料二“从事文学批评,对文本的感觉才是关键。文学批评回到文本,做文本细读,这是真正的批评之路”可知,微众批评中的非专业批评者,要学习专业化批评,增加学养,细读文本。只有专业化,文艺批评才能走近艺术、推进艺术。答案:(1)D(2)C(3)B(4)①微众批评主体是多元化主体,是一种“在线交互主体”,批评者之间可能有多次、多层的互动,从而不断产生新的意义。②微众批评在文体上的特点是破体化,简短化,零散即时,语言幽默讽刺。③微众批评的活动动机呈现出多样化与复杂化的特点。(5)①在“微”时代,提倡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的融合才能实现“新媒介文艺批评的新专业化”。要调和数字文化背景下的粉丝批评家和学者批评家身份,实现“粉丝学者化”和“学者粉丝化”。②学院派批评家要承认微批评存在的合理性与现实性,向微众批评中的优秀者学习,积极介入媒介分众化时代,适应微众的文化与审美需要。③微众批评中的非专业批评者,要学习专业化批评,增加学养,细读文本。只有专业化,文艺批评才能走近艺术、推进艺术。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岭上无战事王筠接连下了几场大雨。洪水冲毁了道路,也冲坏了阵地上的工事,远山近岗飞瀑流挂一派云遮雾罩。山下的敌人没了动静,除了侦察机偶尔从云缝中钻出来匆匆一过,炮不鸣,枪不响,“黑老鸹”和“油挑子”也没来捣蛋,不知道是被大雨浇昏了头,还是又在准备什么新的花招。稍一放晴,下边的给养送上来了。大雨阻隔了通行,除了水以外,阵地上差不多就要断粮。山上修筑了储水池,还弄了不少个汽油桶,几场大雨一下,所有的蓄水设备都装得满满当当的。下雨,也有下雨的好处。李八里没想到的是,王翠兰也跟着上来了。“你咋么来了?也不打个招呼!”这是李八里见到王翠兰的第一句话。没有欢迎,更没有惊喜。王翠兰却笑了:“给你说你能让俺来?”确实是不能让她上来。黑云吐岭时刻面临着敌人的炮击和轰炸,流血死亡可说是家常便饭。山下的营地虽说也不安全,可能有“油挑子”光顾,可能遭遇敌人偷袭,但与黑云吐岭比,安全系数毕竟大得多。不过上来就是上来了,不能马上给她撵回去。李八里不高兴也是高兴,自从他告别山下的营地,告别马先生、喇叭小刘他们,又是好几天过去了。王翠兰说:“俺前些日子又梦到你挂彩!唉整天为你提心吊胆的……你说这个仗,啥么时候能打完呢?”“打完?早着呢!”李八里说,“不把美国鬼子全部赶到大海里去,战斗结束不了。”王翠兰说:“你说这些美国佬,好好的不搁美国家里待着,偏偏大老远跑朝鲜来,他要不来朝鲜搞侵略,俺们也不能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李八里嗔道:“都搁家里抱小鸡怪好,天下太平,还用打仗?还要部队干啥么?”王翠兰拿胳膊拐儿捣他一下,笑着说道:“说着玩的,你又认真……只要你没事情,俺咋么都好说。”“我能有啥么事情?啥么事情没有!”坐了一会儿,王翠兰探过头来扒着李八里的衣服领子朝里边看。李八里侧着头说:“看啥么呢?又没生蛆。”王翠兰说:“蛆没有,虱子还能没有?”确实有虱子,不仅他身上有,每个人都有。这个东西却不是好东西,咬得人瘙痒难耐坐卧不宁还在其次,关键是传染伤寒或其他疾病,会造成减员,影响战斗力。因条件有限,消灭虱子最简便实用的办法是将生满了虱子的脏衣服放在开水里煮,大的小的一锅端。李八里听过了王翠兰的意见,没怎么当回事儿。他对王翠兰说:“哪有条件煮虱子?缺锅少灶的,就一个锅还得做饭烧水……虱子,咬不死人。”王翠兰不和他嬉皮笑脸,很严肃地说:“你不要不当回事,灭虱子是俺们治疗队的工作,大家都支持,反而你当营长的不支持?”李八里说:“不是不支持,是没有条件!你看看,要啥么没啥么,咋么烧开水?”王翠兰说:“你这不是有汽油桶吗?刚才我见那边摆着十几个。”李八里说:“就那点水,还得留着打仗用……煮虱子,亏你想得出来!”“你这个人……我让你窝囊!”王翠兰不想再跟他废话,动手来解李八里的衣服扣子。李八里边扭捏着躲避边说:“唉,唉,动手动脚的,叫战士笑话。”正好孟正平走了过来。王翠兰对孟正平说:“教导员你来了正好,李营长自己窝囊还不配合治疗队工作,你看看咋么弄吧。”孟正平是来询问王翠兰一个问题。山下不仅送来了给养,还带来一口袋松树叶子——松针。他不知道这个东西有什么用。王翠兰说:“治疗夜盲眼啊!用松树叶子烧水喝,能缓解症状。咋么?你这里没有夜盲眼?”孟正平忙说:“有,不少呢。”由于长时间战斗和风餐露宿,难得吃上蔬菜,造成了维生素的大量缺失和视力下降,许多战士一到晚上就眼睛模糊,看不清东西辨不出景物,俗称夜盲眼。及时地补充蔬菜水果或者维生素是最直接的治疗办法。黑云吐岭本来覆盖有茂密的森林,松树很多,但是给多日以来的炮火、炸弹轰击,树木都烧焦炸没了,茂密的森林变成了一截截的枯树桩子,不要说松针,连片绿色也难见着。所以在山后面很远的地方,王翠兰特意叫战士捋了一口袋松针。孟正平说:“支持,肯定支持!为了部队战斗力嘛,哪个不支持?”紧忙着战士们把几只汽油桶架上了松枝树干,炉火熊熊,热气蒸腾,一件件土黄色的军服在铁皮大桶内翻卷。炊事班的锅也烧上了松针水,绿色的汁液散发着特别的味道。李八里就是给王翠兰捏着鼻子灌下的一碗绿汤水。天气不阴不晴,云层很低,不是敌机活动的好时候。所以五六只大铁桶都架在洞口附近,燃烧的炭火与蒸腾的热气把大半个掩蔽部弄得工厂一般沸腾,给住在潮湿的山洞的他们带来片刻的温暖。王翠兰说:“不打仗多好,喇叭刘爷俩儿好模好生吹他爷俩的喇叭号子,马先生好好教他的书,俺还是俺,你还是你……打仗,啥么都给打毁了啊!”李八里说:“不打仗要我们这些人干啥么?光想过太平日子!天下太平,靠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拿命换来的。美国鬼子眼瞅着打到家门口了,不跟他干上这一仗咋么能行?把他牙齿揍掉,揍得他嗷嗷叫唤满地找牙,以后再见着你他就客气了,就不敢咬你了。太平,得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卫啊……不过打仗也有打仗的好处,要是不来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能碰到你啊?碰不到。你当不了俺老李家的儿媳妇,俺也娶不了你王翠兰,更别想让你给俺生个一男半女!”王翠兰又轻轻捣了李八里一胳膊拐,两个人偷偷地笑开了。愉悦和舒心的欢笑驱散了思念逝去战友的不快,让他们重新感觉到短暂的祥和与温暖。王翠兰后来说:“这个仗什么时候是个头呢?还能一直打下去啊?一辈子那么长,总不能搁朝鲜打上一辈子的仗吧?”李八里说:“当然不会。打得越狠,越较劲儿,打得打不动了,和平就会到来。”是啊,他们相信这个仗不会永远打下去,也相信自己不会在这个陌生的朝鲜过上一辈子的岁月。他们还年轻,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做。八个月以后,王翠兰在朝鲜元山一带五老里的休整地生下一对双胞胎,一男一女,龙凤呈祥。五老里,这是她跟李八里结婚的地方,她还记得洞房花烛,敌机过来捣乱,他们两个差点给“油挑子”打死。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而眼前的一切却像是昨天一样真切。王翠兰给两个孩子起了抗美、援朝的大名儿,分别叫做李援朝、李抗美。(王筠,长篇小说《长津湖》的作者。本文选自2020年9月《解放军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李八里见到王翠兰的第一句话“你咋么来了?也不打个招呼!”,之所以没有欢迎,更没有惊喜,是因为王翠兰的到来会影响和干扰李八里在前线作战。B.“你说这个仗,啥么时候能打完呢?”“这个仗什么时候是个头呢?……一辈子那么长,总不能搁朝鲜打上一辈子的仗吧?”表现了王翠兰对丈夫李八里的埋怨。C.“不打仗要我们这些人干啥么?光想过太平日子!……美国鬼子眼瞅着打到家门口了,不跟他干上这一仗咋么能行?”,反映了志愿军战士必胜的信念。D.后来、王翠兰生下双胞胎后,给两个孩子起名叫做李援朝、李抗美。表现了王翠兰希望后代铭记这场为了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的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小说开头写接连下了几场大雨,洪水冲毁了道路,也冲坏了阵地上的工事,远山近岗飞瀑流挂一派云遮雾罩等恶劣的天气环境,点明了敌人没有轰炸黑云吐岭,岭上无战事的原因。B.王翠兰瞒着李八里私自上黑云吐岭,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引出了后文对“岭上无战事”时志愿军战士的战争环境、生活处境的描写,刻画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形象。C.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手法,塑造了王翠兰和李八里这一对因战争而结缘的战地夫妻,他们的故事使得这篇战争题材的作品具有了浪漫主义色彩。D.小说描写梦见李八里挂彩、用汽油桶煮虱子、用锅烧松针水治夜盲眼、回忆活着的人、思念逝去的战友等场景,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又表达了对美好和平生活的渴望。(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种精神在这篇小说中有所体现,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4)作为战争题材的小说,本文是如何描写出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性的?请联系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解答】(1)A.“因为王翠兰的到来会影响和干扰李八里在前线作战”错误。原文“山下的营地虽说也不安全,但与黑云吐岭比,安全系数毕竟大得多。”表达李八里对妻子王翠兰不顾自己生命安全上山的担心和责备。B.“表现了王翠兰对丈夫李八里的埋怨。”错误。应是表现王翠兰对战争的忧虑和厌倦,突出了战争的残酷。C.“反映了志愿军战士必胜的信念”错误,应该是表现志愿军战士抗击侵略者的决心。故选:D。(2)C.文中没有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故选:C。(3)“美国鬼子眼瞅着打到家门口了,不跟他干上这一仗咋么能行?把他牙齿揍掉,揍得他嗷嗷叫唤满地找牙,以后再见着你他就客气了,就不敢咬你了。太平,得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卫啊……”,美帝国主义入侵朝鲜,打到中国的家门口,李八里认为当和平遭到威胁时,军人不能窝在家里,应该挺身而出,保家卫国。据此可概括为:保家卫国、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黑云吐岭时刻面临着敌人的炮击和轰炸,流血死亡可说是家常便饭”“‘打完?早着呢!’李八里说,‘不把美国鬼子全部赶到大海里去,战斗结束不了。’”,黑云吐岭虽时刻面临着美帝的炮击和轰炸,流血死亡成家常便饭,但李八里却不畏牺牲,决心与美帝较劲,狠狠打击美帝,揍掉他们的牙齿,不把美国鬼子全部赶到大海里去不停战。据此可概括为: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都搁家里抱小鸡怪好,天下太平,还用打仗?还要部队干啥么?”“王翠兰拿胳膊拐儿捣他一下,笑着说道:‘说着玩的,你又认真……只要你没事情,俺咋么都好说。’”“哪有条件煮虱子?缺锅少灶的,就一个锅还得做饭烧水……虱子,咬不死人”“治疗夜盲眼啊!用松树叶子烧水喝,能缓解症状。咋么?你这里没有夜盲眼?”“不过打仗也有打仗的好处,要是不来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能碰到你啊?碰不到。你当不了俺老李家的儿媳妇,俺也娶不了你王翠兰,更别想让你给俺生个一男半女!”,黑云吐岭在美帝的轰击下,断水断粮,缺衣少菜,但是即使得了夜盲眼、满身长满虱子,战士们依然斗志昂扬,李八里和王翠兰夫妻聊天还能笑语盈盈。据此可概括为:不畏艰难、士气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山下的营地虽说也不安全,可能有“油挑子”光顾,可能遭遇敌人偷袭,但与黑云吐岭比,安全系数毕竟大得多”“黑云吐岭本来覆盖有茂密的森林,松树很多,但是给多日以来的炮火、炸弹轰击,树木都烧焦炸没了,茂密的森林变成了一截截的枯树桩子,不要说松针,连片绿色也难见着”,敌人的飞机时常侵扰,把黑云吐岭的树木都烧焦炸没了。这是通过描写恶劣、危险的环境来表现战争的残酷性。“大雨阻隔了通行,除了水以外,阵地上差不多就要断粮”“由于长时间战斗和风餐露宿,难得吃上蔬菜,造成了维生素的大量缺失和视力下降,许多战士一到晚上就眼睛模糊,看不清东西辨不出景物,俗称夜盲眼”“确实有虱子,不仅他身上有,每个人都有”,战争使得战士们断粮断水,因难得吃上蔬菜,许多人得了夜盲眼,战士们身上都长了虱子。这是通过描写战士们生活的艰难来表现战争的残酷性。“俺前些日子又梦到你挂彩!唉整天为你提心吊胆的……你说这个仗,啥么时候能打完呢?”“不打仗多好,喇叭刘爷俩儿好模好生吹他爷俩的喇叭号子,马先生好好教他的书,俺还是俺,你还是你……打仗,啥么都给打毁了啊!”,作者通过王翠兰的语言和心理表现了她内心对战争的忧虑和厌倦,凸显了战争的残酷。答案:(1)D(2)C(3)①体现了保家卫国、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美帝国主义入侵朝鲜,打到中国的家门口,李八里认为当和平遭到威胁时,军人不能窝在家里,应该挺身而出,保家卫国。②体现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黑云吐岭虽时刻面临着美帝的炮击和轰炸,流血死亡成家常便饭,但李八里却不畏牺牲,决心与美帝较劲,狠狠打击美帝,揍掉他们的牙齿,不把美国鬼子全部赶到大海里去不停战。③体现了不畏艰难、士气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黑云吐岭在美帝的轰击下,断水断粮,缺衣少菜,但是即使得了夜盲眼、满身长满虱子,战士们依然斗志昂扬,李八里和王翠兰夫妻聊天还能笑语盈盈。(4)小说主要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战争的残酷性:①描写环境的恶劣,充满危险。敌人的飞机时常侵扰,把黑云吐岭的树木都烧焦炸没了。②描写生活的艰难。战争使得战士们断粮断水,因难得吃上蔬菜,许多人得了夜盲眼;居住条件差,战士们身上都长了虱子。③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心理。王翠兰总是梦见李八里挂彩,整天为他提心吊胆,并且对李八里反复诉说战争“什么时候才能打完”“什么时候是个头呢”,通过王翠兰的语言表现了她内心对战争的忧虑和厌倦,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三、文言文阅读(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太祖①开宝四年,唐主李煜遣其弟从善来朝,帝赐第,留京师。唐主手疏求遗从善归国,优诏不许。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先是,唐主以银五万遗赵普,普以白帝,帝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对。”普辞,帝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测。”五年二月,江南江都留守林仁肇密陈:“淮南成兵少,宋前已灭蜀,今又取岭南,道远师疲。愿假臣兵数万,复江北旧境。”江南主不听。又曰:“吴越,仇雠也,他日必为北朝掎角。臣请诈以宣、歙叛,陛下声言讨臣,臣且乞兵吴越,至则蹑而攻之,其国可取。”江南主亦不用。帝忌仁肇威名,赂其侍者,窃取仁肇画像悬别室,引江南使者观之,曰:‘仁肇将来降,先持此为信。”使者归,白江南主。江南主不知其间,鸩杀仁肇。七年九月,帝欲伐江南而无名,遗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入朝。江南主称疾固辞。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至是,彬等入辞,帝诫彬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八年二月,曹彬等连破江南兵。十月,江南主危迫,遣学士徐铉求缓师。铉至,言于帝曰:“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帝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铉不能对。九年正月,曹彬俘江南主李煜还汴。帝御明德门,以煜尝奉正朔②,命勿宣露布③,止令煜君臣白衣纱帽至楼下待罪。诏并释之,封违命侯。(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有删改)[注]:①太祖:即为宋太祖,赵匡胤。②正朔,古代改朝换代时新立帝王须行新历法,象征着一个王朝的合法性与唯一性,即“正统”,文中指“宋朝”。③露布,意思是“不缄封的文书”,是一种写有文字并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B.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C.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D.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江南主亦不用”的“亦”指也,与《师说》中的“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的“亦”含义相同。B.“江南主称疾固辞”的“固”指坚决地,与《师说》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的“固”含义不同。C.“讽之入朝”的“讽”指以委婉的言辞暗示、劝告,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讽”含义不同。D.“一以委卿”的“一”指全都,与《劝学》中“用心一也”的“一”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唐主李煜去国号之后,江都留守林仁隆秘密建议希望趁宋朝攻取岭南、劳师远袭之机,率兵收复江北旧土,但未被采纳。B.林仁肇认为吴越是江南的隐患,恰逢宣州、歙州反叛,建议江南主借平叛之机,偷偷地攻取吴越之地,也未被采纳。C.曹彬讨伐江南之前,朱太祖告诫他,不可劫掠百姓,多造杀戮,而应通过树立威信使百姓自愿归顺。D.九年正月,曹彬俘虏李煜回朝,太祖让李煜君臣穿戴白衣纱帽,在明德门下等待判决,最终封其为违命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②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宋太祖在出兵平江南之前做了哪些准备?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解答】(1)句意:李穆说:“入不入朝,国主自己决定就好。但宋朝兵器精锐,恐怕不容易抵挡。应当仔细地考虑,不要留下遗憾。”“国主”是“自处之”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BD;“不易”修饰“当”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2)C.“含义不同”错误。《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讽”也指以委婉的言辞暗示、劝告,二者含义相同。故选C。(3)B.“恰逢宣州、歙州反叛,建议江南主借平叛之机”错。林仁肇是向江南主建议自己假装凭借宣州、歙州反叛。故选B。(4)①及,等到;因,于是,就;乞,乞求;去,废掉。译文:等到南汉灭亡,李煜非常害怕,就上表决乞求废掉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②小,形容词作名词,小国;大,形容词作名词,大国;奈何,为什么;见,被。译文:李煜以小国侍奉大国,就如同儿子侍奉父亲,从来没有过去,为什么要被讨伐呢?(5)①由“唐主李煜遣其弟从善来朝,帝赐第,留京师”可知,扣留李从善为人质。②由“唐主以银五万遗赵普,普以白帝,帝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对。’普辞,帝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测’”可知,命赵普收受贿金,迷惑南唐,使之放松警惕。③由“江南主亦不用。帝忌仁肇威名,赂其侍者,窃取仁肇画像悬别室,引江南使者观之……”可知,施离间计,除掉大将林仁肇。④由“帝不许,命梁迥复使,讽之入朝,江南主不答。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可知,强令李煜入朝,制造出兵理由。答案:(1)C(2)C(3)B(4)①等到南汉灭亡,李煜非常害怕,就上表决乞求废掉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②李煜以小国侍奉大国,就如同儿子侍奉父亲,从来没有过去,为什么要被讨伐呢?(5)①扣留李从善为人质;②命赵普收受贿金,迷惑南居使之放松警惕;③施离间计,除掉大将林仁肇;④强令李煜入朝,制造出兵理由。参考译文:太祖开宝四年,南唐主李煜派其弟李从善前来朝见,太祖赏赐李从善府邸,把他留在京城。南唐主亲笔上疏请求遣送从善回国,太祖下诏书安抚李煜,却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当时唐主侍奉中原,虽然对外显露畏惧臣服,对内实则修整军备。等到南汉灭亡,李煜非常害怕,就上表乞求废掉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之前,唐主李煜赠送给赵普五万银钱,赵普把这件事告诉了太祖,太祖说:“这不能够不接受,不过要用书信回复他。”赵普拒绝,太祖说道:“大国的气量,不能够自己削弱自己,应当(接受钱财)让他们不要揣测(我们的意图)。”五年二月,江南江都留守林仁肇秘密上奏:“淮南驻守的军队数量很少,宋朝已经灭了蜀国,如今又攻取岭南,军队远道而来十分疲乏。希望能借给我数万兵马,收复江北故土。”江南主没有采纳。林仁肇又说:“吴越是我们的仇敌,以后一定会成为宋朝的助力。我请求假装依靠宣州、歙州反叛,陛下公开讨伐我,我将去向吴越请求军队,到那里就偷偷地进攻他们,吴越就能够被攻取。”江南主仍然没有采纳。太祖忌惮林仁肇的威名,贿赂他的侍从,偷走了林仁肇的画像挂在房间中,邀请江南使者来观看,说:“林仁肇即将投降,先拿着这幅画作为信物。”使者回去告诉了江南主。江南主不知道这是反间计,用鸩毒杀害了林仁肇。七年九月,太祖想讨伐江南却没有理由,于是派知制诰李穆诏令李煜入朝。李煜称病,坚决推辞不去入朝。李穆说:“入不入朝,国主自己决定就好。但宋朝兵器精锐,恐怕不容易抵挡。应当仔细地考虑,不要留下遗憾。”江南主没有听从。而是派遣使者请求册封。太祖没有答允,命令梁迥再次出使,劝江南主入朝,江南主没有答复。太祖于是命曹彬等人带领十万士兵讨伐江南。这时,曹彬等人入宫辞行,太祖告诫他们说:“平定江南的事情就全都委托给你们了,一定不要抢掠百姓,一定要广施威信,要让百姓自己归顺。”并且把剑授予曹彬说:“自副将以下,不遵守命令的就杀了!”八年二月,曹彬等人接连打败江南军队。十月,李煜感到危险紧迫,派学士徐铉向宋朝请求暂缓进兵。徐铉到了宋,对太祖说:“李煜以小国侍奉大国,就如同儿子侍奉父亲,从来没有过失,为什么要被讨伐呢?”太祖说:“你认为父子是两家人,合适吗?”徐铉不能回答。九年正月,曹彬俘获江南主李煜回到汴京。太祖亲至明德门,因为李煜曾经侍奉宋朝,命令不要用露布宣告,只让李煜君臣穿戴白衣纱帽在城楼下等待判决。最终下诏释放他,并封其为违命侯。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绝句二首(其一)①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①此诗写于杜甫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作者用一个“丽”字,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的景色。B.作者观察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阳光普照才“泥融”。C.作者依托自己丰富的想象虚构了一幅美好的春天清晨的景象。D.作者通过绝句表达感情,自然流畅,格调清新。(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解答】(1)C.“作者依托自己丰富的想象虚构了一幅美好的春天清晨的景象”错,本诗是诗人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而不是“想象虚构”。故选C。(2)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迟日江山丽”,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春风花草香”,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泥融飞燕子”,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沙暖睡鸳鸯”,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慵可爱。诗人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而这正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在这些景物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闲适心情。(1)C(2)景象:这首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香,泥融土湿,燕子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沙洲静卧。感情:①对春景的喜爱之情:初春图景,明净绚丽,令诗人喜爱和愉悦。②对生活暂且稳定的愉悦之情:诗人因为结束颠市流离、晳得安定生活而产生的愉悦闲适的感情。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赏析: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五、名句名篇默写(7分)5.(7分)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荀子》的《劝学》中,“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两句以行路作比,形象地论证了积累的重要性。(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生活的对偶句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3)韩愈在《师说》明确地指出了老师的职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小雅•鹿鸣》的诗句“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表达了诗人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来临,诗人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胜欣喜。【解答】故答案为:(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重点字:至)(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重点字:羁)(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重点字:受)(4)明明如月何时可掇(重点字:掇)六、选择题(21分)6.(3分)下列句子中的引号表示讽刺作用的一项是()A.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 B.黄山谷论书,突出“韵”字;米芾论书,则特别注重“趣”字。 C.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景,毛泽东创作了《沁园春•长沙》。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解答】A.特定称谓。B.突出强调。C.直接引用。D.表讽刺。故选:D。7.(3分)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女足姑娘的笑脸,成了清澈的泉水,给球迷的心灵一次清爽的洗涤。 B.他想到要为祖国争光,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坚决要求火速去工地。 C.红烛啊!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 D.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解答】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女足姑娘的笑脸”比作“清澈的泉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足姑娘的笑脸给球迷的心灵带来的洗涤。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他”比作“离弦的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要为祖国争光的坚决心。C.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伤心流泪”是人的动作,句子把红烛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去日”比作“朝露”,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