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航天技术与应用作业指导书TOC\o"1-2"\h\u25311第1章航天技术概述 373871.1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3231181.2航天技术的分类与特点 4166241.3航天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应用 419589第2章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5220212.1航天器结构类型与特点 5134962.1.1单体结构 5264242.1.2多体结构 5254382.1.3框架结构 5301252.1.4充气结构 595792.1.5柔性结构 5126432.2航天器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 536702.2.1安全性 5157732.2.2轻量化 5172372.2.3可靠性 514582.2.4系统性 5229042.2.1经验法 633942.2.2理论分析法 696012.2.3优化设计法 6161572.2.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650442.3航天器结构优化设计 662412.3.1结构布局优化 638272.3.2材料选择优化 6147512.3.3结构尺寸优化 6311992.3.4结构形状优化 6302132.3.5多学科优化 64564第3章航天器推进技术 6309333.1化学推进技术 648593.1.1固体推进技术 771003.1.2液体推进技术 7281113.1.3混合推进技术 773673.2电推进技术 786333.2.1离子推进技术 764023.2.2霍尔效应推进技术 7117063.2.3磁等离子体推进技术 764063.3新型推进技术 7202843.3.1太阳帆推进技术 799823.3.2核推进技术 8185533.3.3等离子体推进技术 825079第4章航天器轨道与姿态控制 8294724.1轨道力学基础 8246844.1.1轨道运动方程 8187194.1.2轨道要素 811344.1.3轨道摄动 873554.2航天器轨道控制方法 8137874.2.1化学推进轨道控制 8169834.2.2电推进轨道控制 8234224.2.3混合推进轨道控制 8168024.3航天器姿态控制技术 9292084.3.1姿态运动方程 943554.3.2姿态控制方法 9226724.3.3姿态控制系统设计 9136794.3.4姿态控制策略 925322第5章航天器热控制技术 9128345.1航天器热控制概述 945315.2航天器热控制材料与装置 9201625.2.1热控涂层 9312315.2.2热控薄膜 9122795.2.3热管 1026115.2.4辐射散热器 10239425.3航天器热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 10312715.3.1热分析 10272405.3.2热设计 10269895.3.3热模拟与验证 10221345.3.4热优化 101216第6章航天器通信与遥感技术 10160366.1航天器通信技术 1050896.1.1概述 11224956.1.2航天器通信系统的组成 1170256.1.3航天器通信技术的特点 11210006.1.4航天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1231776.2航天遥感技术 11275596.2.1概述 11271646.2.2航天遥感系统的组成 1110926.2.3航天遥感技术的类型 11134186.2.4航天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 11108946.3航天器通信与遥感系统的集成与应用 11279176.3.1航天器通信与遥感系统集成的意义 11196416.3.2航天器通信与遥感系统集成的技术途径 11139286.3.3航天器通信与遥感系统集成的应用案例 1293966.3.4航天器通信与遥感系统集成的未来发展方向 1218296第7章航天器电源技术 1218307.1航天器电源系统概述 12157107.2太阳电池阵与储能电池 12131487.2.1太阳电池阵 12240987.2.2储能电池 12295727.3航天器电源控制与管理技术 12323667.3.1电源控制技术 1261277.3.2电源管理技术 1226547.3.3电源控制与管理策略 1327950第8章航天器结构与材料的地面模拟试验 13290788.1结构与材料地面模拟试验概述 1331408.2结构静力学试验 13310358.3结构动力学试验 1374938.4材料功能测试与评估 1419076第9章航天器发射与回收技术 14102709.1航天器发射技术 1428129.1.1发射概述 14113479.1.2运载火箭技术 14296129.1.3发射场技术 14163749.1.4发射任务规划 14181209.2航天器在轨操作技术 15141269.2.1在轨概述 15162799.2.2在轨监测与控制技术 1584439.2.3在轨维护与维修技术 15139879.2.4在轨升级技术 1528489.3航天器回收技术 15175349.3.1回收概述 15200569.3.2回收过程设计 15162859.3.3回收装置 15279729.3.4地面搜救 155655第10章航天技术在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中的应用 15914110.1航天技术在通信与广播领域的应用 151901710.2航天技术在导航与定位领域的应用 162897910.3航天技术在地球观测与资源调查领域的应用 162091110.4航天技术在国防建设中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16第1章航天技术概述1.1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航天技术自20世纪中叶兴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航天时代的开启。此后,美国、法国、中国等国家相继进入航天领域,不断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独立航天能力的国家之一。1.2航天技术的分类与特点航天技术主要包括运载器技术、卫星技术、载人航天技术、深空探测技术等。各类航天技术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高技术含量:航天技术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如力学、热力学、电磁学、计算机科学等,体现了国家科技水平。(2)复杂性:航天系统由多个分系统组成,各分系统之间相互依赖,技术难度大,风险系数高。(3)高投入:航天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试验需要巨额资金支持,且投资周期长。(4)高风险:航天发射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气象条件、设备故障等,导致任务失败。(5)长周期:航天项目从立项到研制成功,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1.3航天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应用航天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应用如下:(1)通信与广播:卫星通信、卫星广播为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输提供了稳定、高效的手段。(2)导航与定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交通运输、海洋渔业、地质勘探等领域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3)遥感与监测:卫星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环境保护、资源普查等领域。(4)科学研究:航天技术为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5)国防建设:航天技术为国防力量提供了战略预警、通信指挥、情报收集等多种支持。(6)航天产业:航天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繁荣,为国家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7)国际合作:航天技术成为国际间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领域,有助于提升国家地位和影响力。第2章航天器结构与设计2.1航天器结构类型与特点航天器结构类型主要包括单体结构、多体结构、框架结构、充气结构以及柔性结构等。各类结构具有以下特点:2.1.1单体结构单体结构具有简单、轻便、刚度好等特点,适用于小型卫星及空间探测器。其缺点是承载能力有限,扩展性较差。2.1.2多体结构多体结构由多个独立部分组成,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扩展性。适用于大型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2.1.3框架结构框架结构采用梁、杆等元素构成,具有较好的刚度和稳定性。适用于对刚度要求较高的航天器。2.1.4充气结构充气结构具有质量轻、折叠体积小、展开速度快等优点,适用于空间站、月球基地等大型航天器。2.1.5柔性结构柔性结构具有质量轻、形变能力强、抗冲击功能好等特点,适用于对形变要求较高的航天器,如太阳帆等。2.2航天器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航天器结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2.2.1安全性结构设计应保证在规定的工作环境下,航天器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2.2.2轻量化结构设计应尽量减轻航天器质量,提高运载能力,降低发射成本。2.2.3可靠性结构设计应保证航天器在规定寿命周期内,能够正常完成各项任务。2.2.4系统性结构设计应考虑航天器整体功能,协调各分系统之间的关系,实现优化设计。航天器结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2.2.1经验法依据现有航天器结构设计经验,进行类比设计。2.2.2理论分析法运用力学、材料学等基础理论,进行结构分析和计算。2.2.3优化设计法采用数学规划、遗传算法等方法,寻求结构设计参数的最优解。2.2.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结构设计、分析、模拟等过程。2.3航天器结构优化设计航天器结构优化设计旨在提高结构功能,降低质量,缩短研发周期。其主要方法如下:2.3.1结构布局优化根据航天器功能需求和约束条件,优化结构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2.3.2材料选择优化根据航天器工作环境,选择具有良好功能和可靠性的材料。2.3.3结构尺寸优化通过调整结构尺寸参数,实现结构强度、刚度和质量的平衡。2.3.4结构形状优化通过改变结构形状,提高结构功能,降低质量。2.3.5多学科优化结合航天器各分系统设计,实现跨学科结构优化设计。通过以上方法,航天器结构优化设计可提高航天器的整体功能,降低成本,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3章航天器推进技术3.1化学推进技术化学推进技术是航天器推进系统的传统方式,主要通过化学反应产生高速喷射物质,从而获得推力。该技术具有推力大、比冲低、系统复杂度相对较低等特点。本节将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化学推进技术:3.1.1固体推进技术固体推进技术采用固态燃料和氧化剂,通过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而产生推力。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但比冲较低,适用于小型航天器及运载火箭的第一级。3.1.2液体推进技术液体推进技术采用液态燃料和氧化剂,通过涡轮泵将燃料和氧化剂输送到燃烧室进行燃烧,产生推力。液体推进系统具有较高的比冲,可调整推力大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航天器。3.1.3混合推进技术混合推进技术结合了固体推进和液体推进的优点,采用固态燃料和液态氧化剂。其推力适中,比冲较高,适用于中大型航天器。3.2电推进技术电推进技术利用电能转化为推进能量,具有比冲高、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但推力较小,适用于航天器姿态控制、轨道调整等任务。本节将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电推进技术:3.2.1离子推进技术离子推进技术通过电场加速带电离子,产生推力。其比冲高达30004000秒,但推力较小,适用于深空探测等任务。3.2.2霍尔效应推进技术霍尔效应推进技术利用电磁场加速带电粒子,产生推力。其比冲较高,推力适中,适用于卫星姿态控制等任务。3.2.3磁等离子体推进技术磁等离子体推进技术通过磁场控制等离子体流动,产生推力。其具有较高的比冲和推力,适用于大型航天器推进。3.3新型推进技术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推进技术逐渐受到关注。这些技术有望在未来提高航天器的功能,降低成本。本节将简要介绍以下几种新型推进技术:3.3.1太阳帆推进技术太阳帆推进技术利用太阳光压产生推力,无需携带燃料,具有无限航程的优点。但其推力较小,对姿态控制要求较高。3.3.2核推进技术核推进技术采用核反应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而产生推力。其比冲高,推力大,但技术复杂,安全风险较高。3.3.3等离子体推进技术等离子体推进技术利用电磁场加速等离子体产生推力,具有较高的比冲和推力。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未来有望应用于航天器推进。第4章航天器轨道与姿态控制4.1轨道力学基础4.1.1轨道运动方程航天器的轨道运动可由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进行描述。本章首先介绍描述航天器轨道运动的拉格朗日方程和牛顿运动方程。4.1.2轨道要素阐述轨道六要素,包括半长轴、偏心率、倾角、升交点赤经、近地点幅角和真近点角,并分析这些要素对轨道形状和特性产生影响。4.1.3轨道摄动讨论各种摄动因素(如地球非球形、大气阻力、太阳辐射压力等)对航天器轨道的影响,为后续轨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4.2航天器轨道控制方法4.2.1化学推进轨道控制介绍化学推进轨道控制方法,包括切向和法向推进、脉冲和连续推力等,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4.2.2电推进轨道控制阐述电推进轨道控制技术,如离子推进、霍尔效应推进等,并分析其高效率、低推力的特点。4.2.3混合推进轨道控制讨论化学推进与电推进相结合的混合推进轨道控制方法,分析其优势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4.3航天器姿态控制技术4.3.1姿态运动方程介绍航天器姿态运动的描述方法,包括欧拉方程、四元数方程等。4.3.2姿态控制方法阐述常见的姿态控制方法,包括自旋稳定、三轴稳定、控制力矩陀螺等,并分析各自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4.3.3姿态控制系统设计介绍姿态控制系统设计原则,包括传感器、执行机构和控制器的设计,以及系统稳定性分析。4.3.4姿态控制策略讨论不同任务需求下的姿态控制策略,如对地观测、深空探测等,以实现航天器的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将对航天器轨道与姿态控制有更深入的了解,为航天任务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理论支持。第5章航天器热控制技术5.1航天器热控制概述航天器热控制是保证航天器在极端空间环境下正常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航天器在轨道飞行过程中,将面临太阳辐射、地球反照、宇宙背景辐射等多种热源的影响,因此必须通过热控制技术维持航天器内部温度在合理范围内,以保证航天器各系统、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5.2航天器热控制材料与装置航天器热控制材料与装置主要包括热控涂层、热控薄膜、热管、辐射散热器等。5.2.1热控涂层热控涂层是一种具有调节热辐射特性的材料,其作用是调节航天器表面的热辐射平衡。热控涂层主要包括太阳吸收率低、热发射率高的材料,如白色涂料、金属薄膜等。5.2.2热控薄膜热控薄膜是一种具有较低热导率的材料,其作用是减小航天器内部与外部的热交换。热控薄膜通常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具有良好的隔热功能。5.2.3热管热管是一种利用工作液体在封闭管内循环流动,实现热量传递的装置。热管具有高热导、高可靠性、长寿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天器热控制系统中。5.2.4辐射散热器辐射散热器是利用热辐射原理,将航天器内部热量排放到外部的装置。辐射散热器通常采用高发射率材料,以提高散热效率。5.3航天器热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航天器热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是保证航天器在轨运行过程中温度稳定的关键环节。热控制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3.1热分析热分析是热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主要包括热载荷分析、热平衡分析、热梯度分析等。通过热分析,可以确定航天器热控制系统的工作状态、热载荷分布及温度梯度。5.3.2热设计热设计是根据热分析结果,制定热控制方案,包括热控涂层、热管、辐射散热器等的选择与布局。热设计应充分考虑航天器的工作环境、任务需求、结构特点等因素。5.3.3热模拟与验证热模拟与验证是热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热试验、热模拟计算等。通过热模拟与验证,可以评估热控制系统的功能,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5.3.4热优化热优化是根据热模拟与验证结果,对热控制系统进行改进,以提高热控制功能。热优化主要从提高热控材料功能、优化热控装置布局、改进热设计等方面入手。通过以上设计与优化过程,可以保证航天器热控制系统在极端空间环境下的稳定运行,为航天器的长期在轨任务提供有力保障。第6章航天器通信与遥感技术6.1航天器通信技术6.1.1概述航天器通信技术是指利用无线电波实现航天器与地面站或其他航天器之间信息传输的技术。它包括空间通信、空间数据传输、空间网络等技术。6.1.2航天器通信系统的组成航天器通信系统主要包括天线、发射机、接收机、调制解调器、编码解码器、数据处理器等部分。6.1.3航天器通信技术的特点航天器通信技术具有以下特点:通信距离远、信号衰减大、传输延迟高、信道特性复杂、抗干扰能力要求高。6.1.4航天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航天器通信技术正朝着高速率、高效谱、高可靠性、抗干扰、小型化、轻量化等方向发展。6.2航天遥感技术6.2.1概述航天遥感技术是利用装载在航天器上的遥感设备,对地球或其他天体进行观测、探测和监测的技术。6.2.2航天遥感系统的组成航天遥感系统主要包括遥感器、数据传输系统、地面接收与处理系统等部分。6.2.3航天遥感技术的类型航天遥感技术包括光学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激光遥感等类型。6.2.4航天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航天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球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业、林业、地质勘探、海洋监测、气象预报、灾害预警等领域。6.3航天器通信与遥感系统的集成与应用6.3.1航天器通信与遥感系统集成的意义航天器通信与遥感系统集成可以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处理和应用,提高航天器的观测能力和应用价值。6.3.2航天器通信与遥感系统集成的技术途径航天器通信与遥感系统集成技术途径包括:多功能一体化设计、信息融合处理、数据压缩与编码、高速数据传输等。6.3.3航天器通信与遥感系统集成的应用案例例如,我国的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海洋系列卫星等,均实现了通信与遥感技术的集成,为我国气象、海洋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6.3.4航天器通信与遥感系统集成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航天器通信与遥感系统集成将继续向宽带、高效、智能化、小型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空间应用需求。第7章航天器电源技术7.1航天器电源系统概述航天器电源系统是航天器各类设备正常运行的核心保障,其功能直接影响航天任务的成败。航天器电源系统主要包括能量获取、能量储存、能量转换、能量分配及电源控制与管理等多个方面。本章将重点介绍航天器电源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发展趋势。7.2太阳电池阵与储能电池7.2.1太阳电池阵太阳电池阵是航天器电源系统的主要能量获取装置,其原理是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电效应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太阳电池阵的选型、设计及功能评估是航天器电源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介绍太阳电池阵的类型、功能参数及其在航天器上的应用。7.2.2储能电池储能电池主要用于储存太阳电池阵产生的电能,以保证在光照不足或航天器进入阴影区时,航天器各类设备能够正常供电。本节将介绍储能电池的类型、功能参数及其在航天器电源系统中的应用。7.3航天器电源控制与管理技术7.3.1电源控制技术航天器电源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电压调节、电流限制、过压保护、欠压保护等功能。电源控制系统需要实时监测电源系统的工作状态,并根据航天器负载需求及环境变化,自动调整电源参数,保证电源系统稳定可靠地工作。7.3.2电源管理技术航天器电源管理技术主要负责电源系统的能量分配、能耗监测、故障诊断与处理等功能。电源管理系统通过对电源系统各部分的实时监控,实现电源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航天器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7.3.3电源控制与管理策略航天器电源控制与管理策略是保证电源系统高效、可靠运行的关键。本节将介绍电源控制与管理策略的基本原则、设计方法及实现过程,包括电源模式切换、能耗优化、故障处理等方面。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掌握航天器电源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关键技术,为航天器电源系统的设计、分析与优化提供理论支持。第8章航天器结构与材料的地面模拟试验8.1结构与材料地面模拟试验概述航天器结构与材料的地面模拟试验是保证航天器在发射及在轨运行过程中具有足够结构强度和功能的重要手段。这类试验主要包括结构静力学试验、结构动力学试验以及材料功能测试与评估。通过这些试验,可以对航天器结构及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功能进行验证,以保证航天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2结构静力学试验结构静力学试验主要模拟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所承受的静载荷,包括振动、冲击和压力等。试验内容如下:(1)试验目的:验证航天器结构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2)试验方法:根据航天器结构特点及设计要求,采用相应比例的缩比模型或全尺寸模型进行试验。(3)试验设备:主要包括加载装置、测量装置和数据处理系统。(4)试验过程:对模型施加预定的载荷,监测结构的响应,如位移、应变等,并与设计指标进行对比。8.3结构动力学试验结构动力学试验主要模拟航天器在发射及在轨运行过程中所承受的动载荷,如振动、噪声和微重力等。试验内容如下:(1)试验目的:验证航天器结构在动载荷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响应特性和疲劳寿命。(2)试验方法:采用随机振动、正弦振动和冲击试验等方法。(3)试验设备:主要包括振动台、激振器、测量装置和数据处理系统。(4)试验过程:对模型施加动载荷,监测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和疲劳寿命。8.4材料功能测试与评估材料功能测试与评估是对航天器所用材料的物理、化学和力学功能进行验证。试验内容如下:(1)试验目的:保证航天器所用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功能满足设计要求。(2)试验方法:根据材料种类和功能要求,采用相应的测试方法,如拉伸、压缩、弯曲、硬度、冲击和疲劳试验等。(3)试验设备:包括万能试验机、硬度计、冲击试验机等。(4)试验过程:对材料进行功能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评估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功能稳定性。通过以上试验,可以为航天器结构与材料的优化设计、制造和评估提供重要依据,以保证航天器在发射及在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9章航天器发射与回收技术9.1航天器发射技术9.1.1发射概述航天器发射技术是指将航天器从地球表面送入预定轨道的一系列技术。该过程涉及运载器设计、发射场设施、飞行控制及发射任务规划等多个方面。9.1.2运载火箭技术运载火箭作为航天器发射的主要工具,其技术包括火箭总体设计、推进系统、控制系统、结构系统等。目前我国主要采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航天器发射。9.1.3发射场技术发射场技术包括发射设施、测试设施、控制设施等。发射场需要具备良好的地理环境、气象条件以及完善的发射设施,以保证航天器发射的安全与成功。9.1.4发射任务规划发射任务规划涉及发射窗口选择、飞行轨迹设计、运载器与航天器接口匹配等方面。合理规划发射任务,可以提高发射成功率,降低发射成本。9.2航天器在轨操作技术9.2.1在轨概述航天器在轨操作技术是指对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进行监控、维护、维修和升级的一系列技术。这些技术对于保证航天器长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9.2.2在轨监测与控制技术在轨监测与控制技术包括航天器姿态控制、轨道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春季小学安全工作计划
- 2024控烟工作计划
- 公司2024年公司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 学校工会计划范文
- 2024学年上学期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教学提纲
- 机械加工教研组活动计划
- 学校培优辅差工作计划汇编
- 公司员工年度工作计划
- 春季中班教研工作计划
- 对招标项目设计的特点及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对策措施
- 在建构游戏中助推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以小班建构游戏《搭高楼》为例
- 23S519 小型排水构筑物(带书签)
- 绩效管理-目标、绩效和员工激励
- 新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各课复习课件
- 滴定管的正确使用
- 科学思维方法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 赵昭《匆匆》教学实录
- 【新时代消费群体购买可口可乐产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报告(论文)9000字】
- 烟花爆竹考试真题模拟汇编(共758题)
- 国家开放大学应用写作(汉语)形考任务1-6答案(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