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能源行业智能电网与储能方案TOC\o"1-2"\h\u19466第一章智能电网概述 2169851.1智能电网的定义与特点 3294941.1.1智能电网的定义 3217481.1.2智能电网的特点 39321.2智能电网的技术架构 3105041.3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323793第二章新能源发电技术 4275572.1太阳能发电技术 4154082.1.1太阳能发电原理 483992.1.2太阳能发电系统组成 4193612.1.3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应用 4283642.2风能发电技术 4208252.2.1风能发电原理 4247622.2.2风能发电系统组成 5317232.2.3风能发电技术的应用 5171612.3生物质能发电技术 514242.3.1生物质能发电原理 542332.3.2生物质能发电系统组成 5269802.3.3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的应用 523855第三章智能电网调度与控制 59423.1智能调度系统 5214383.2分布式能源控制系统 6320833.3电网稳定性控制 617909第四章储能技术概述 791794.1储能技术的分类 728044.2储能技术的应用领域 768414.3储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81519第五章电化学储能技术 8306395.1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 8162425.2钠硫电池储能技术 9111505.3飞轮储能技术 93517第六章机械储能技术 9249846.1抽水蓄能储能技术 9279046.1.1技术原理及分类 949426.1.2技术优势与挑战 10282916.2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10152286.2.1技术原理及分类 1076746.2.2技术优势与挑战 10109326.3液流电池储能技术 11303616.3.1技术原理及分类 11206396.3.2技术优势与挑战 113490第七章储能系统的集成与优化 11104377.1储能系统的集成方式 1116677.1.1系统架构设计 12119747.1.2设备选型与配置 12175947.1.3控制策略与通信接口 1274417.2储能系统的优化策略 12128357.2.1能量管理策略优化 1247657.2.2经济性优化策略 12256837.2.3安全性优化策略 12243747.3储能系统的运行维护 135577.3.1运行监控 13295267.3.2维护保养 1348327.3.3故障处理 136053第八章智能电网与储能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13271008.1政策制定背景与目标 13290758.1.1背景分析 13162708.1.2目标设定 14178338.2政策实施与监管 14176358.2.1政策实施 14116548.2.2监管措施 14122488.3政策效果评估 15262778.3.1评估指标 15290958.3.2评估方法 1518518第九章智能电网与储能行业的商业模式 1529019.1电力市场商业模式 1588619.1.1市场概述 15234679.1.2电力市场商业模式分类 1553179.1.3商业模式特点及挑战 16229979.2储能服务商业模式 1686959.2.1市场概述 1626359.2.2储能服务商业模式分类 16151219.2.3商业模式特点及挑战 16101579.3行业合作与竞争格局 16288039.3.1合作模式 1619669.3.2竞争格局 17215279.3.3合作与竞争关系 1717487第十章智能电网与储能行业的未来发展 17453810.1技术发展趋势 171330210.2市场发展前景 171631810.3行业挑战与机遇 18第一章智能电网概述1.1智能电网的定义与特点1.1.1智能电网的定义智能电网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为基础,对传统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环保、经济运行的一种新型电力系统。智能电网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可靠性和灵活性,满足社会对可持续能源的需求。1.1.2智能电网的特点智能电网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集成:智能电网将多种能源、信息、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集成在一起,实现电力系统的全面升级。(2)双向互动:智能电网可以实现电力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需求响应和能源优化配置。(3)自愈能力:智能电网具有强大的故障检测、诊断和恢复能力,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自我修复。(4)高效节能:智能电网通过优化调度、分布式能源接入等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5)安全环保:智能电网采用绿色、低碳的能源结构,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环保性。1.2智能电网的技术架构智能电网的技术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物理层: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环节的电力设施。(2)信息层: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等环节的信息技术设施。(3)通信层:实现电力系统内部及与外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4)控制层:包括自动控制、智能调度、故障处理等环节的技术设施。(5)应用层:包括用户服务、能源管理、市场运营等环节的应用系统。1.3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布式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调控技术。(2)储能技术:包括电池、燃料电池、抽水蓄能等储能装置的研究和应用。(3)高级量测技术:包括智能电能表、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等设备的研发和应用。(4)通信技术:包括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电力线通信等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5)自动控制技术:包括智能调度、故障检测、自我修复等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6)信息安全技术:保障电力系统信息传输和处理的安全性。(7)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决策支持。第二章新能源发电技术2.1太阳能发电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是利用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方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太阳能发电在我国新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1.1太阳能发电原理太阳能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光生伏打效应。当太阳光照射到光伏电池上时,电池中的半导体材料吸收光能,产生电子空穴对,并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电流。2.1.2太阳能发电系统组成太阳能发电系统主要由光伏电池、逆变器、控制器、储能装置和负载等组成。光伏电池负责将光能转换为电能,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控制器对发电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储能装置用于储存多余电能,负载则是消耗电能的设备。2.1.3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应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主要应用于家庭屋顶、光伏电站、农业大棚等领域;太阳能热发电则主要用于大型电站和工业热能利用。2.2风能发电技术风能发电技术是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转动,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清洁能源发电方式。2.2.1风能发电原理风能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旋转,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电能。2.2.2风能发电系统组成风能发电系统主要由风力发电机、塔架、控制系统、逆变器、储能装置和负载等组成。风力发电机负责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塔架支撑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对发电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储能装置用于储存多余电能,负载则是消耗电能的设备。2.2.3风能发电技术的应用风能发电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陆地风电和海上风电。陆地风电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海上风电则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3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发电技术是利用生物质资源进行能源转换的一种清洁能源发电方式。2.3.1生物质能发电原理生物质能发电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燃烧生物质产生热能,将水加热成蒸汽,驱动蒸汽轮机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2.3.2生物质能发电系统组成生物质能发电系统主要由生物质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控制系统和负载等组成。生物质锅炉负责将生物质燃烧产生热能,蒸汽轮机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控制系统对发电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负载则是消耗电能的设备。2.3.3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的应用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质直燃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和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发电等。这些技术在农业废弃物处理、环境保护和能源供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章智能电网调度与控制3.1智能调度系统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调度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智能调度系统是指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手段,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的信息集成、优化调度、实时监控和故障处理等功能。其主要特点如下:(1)信息集成:智能调度系统可以集成各类电力系统数据,如发电量、负荷、设备状态等,为调度人员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2)优化调度:智能调度系统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实时运行情况,对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进行优化调度,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3)实时监控: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4)故障处理:智能调度系统具备故障诊断和处理能力,可以迅速定位故障点,指导现场人员进行故障处理,缩短故障恢复时间。3.2分布式能源控制系统分布式能源控制系统是指采用分布式控制策略,实现对分布式能源资源的优化调度和管理。其主要功能包括:(1)能源监测:分布式能源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分布式能源的发电量、负荷、设备状态等数据,为调度人员提供决策依据。(2)能源调度:分布式能源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运行情况,对分布式能源进行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需求响应:分布式能源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用户侧负荷的实时监测和预测,根据需求响应策略调整分布式能源的发电量,实现供需平衡。(4)故障处理:分布式能源控制系统具备故障诊断和处理能力,可以迅速定位故障点,指导现场人员进行故障处理。3.3电网稳定性控制电网稳定性控制是指通过对电力系统各环节的调控,保持电网的稳定运行。在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背景下,电网稳定性控制面临以下挑战:(1)新能源波动性: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对电网稳定性造成影响。(2)电力系统复杂化:新能源的接入使得电力系统结构更加复杂,增加了稳定性控制的难度。针对上述挑战,电网稳定性控制措施主要包括:(1)储能技术应用:通过储能装置对新能源进行削峰填谷,降低新能源波动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2)无功功率补偿:采用无功功率补偿技术,提高电网的无功功率平衡能力,增强电网稳定性。(3)有功功率控制:通过有功功率控制策略,调整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分配,保持电网稳定运行。(4)故障处理:加强故障诊断和处理能力,快速响应电网稳定性问题,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第四章储能技术概述4.1储能技术的分类储能技术是指将能量存储起来,待需要时再释放出来的技术。根据能量存储形式的不同,储能技术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储能技术: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2)电化学储能技术: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3)电磁储能技术:主要包括超级电容器、电感储能等。(4)热储能技术:主要包括显热储能、潜热储能、热化学储能等。4.2储能技术的应用领域储能技术在新能源行业智能电网与储能方案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电力系统调峰:通过储能技术,可以实现对电网负荷的调节,降低峰值负荷,提高电网运行效率。(2)新能源发电消纳:储能技术可以解决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问题,提高新能源发电的利用率。(3)电网备用:储能技术可以作为电网备用电源,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能力。(4)微电网:储能技术是实现微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可以保障微电网的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5)移动电源:储能技术应用于移动电源领域,如电动汽车、移动通信基站等。4.3储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与储能方案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发展趋势如下:(1)多元化:储能技术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各种储能技术相互补充,形成多技术融合的储能解决方案。(2)高效化:不断提高储能技术的能量密度和转换效率,降低能耗,提高储能系统的整体功能。(3)安全性:加强储能系统的安全功能,降低风险,保障储能系统的可靠运行。(4)规模化:储能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储能系统将逐渐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5)智能化:储能系统将逐渐实现智能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储能系统的优化调度和运行维护。第五章电化学储能技术电化学储能技术是新能源行业智能电网中的组成部分,其通过电化学反应实现能量的存储与释放,具有响应速度快、转换效率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本章主要介绍三种常见的电化学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钠硫电池储能技术和飞轮储能技术。5.1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化学储能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嵌入和脱嵌的过程实现能量的存储与释放。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脱嵌并嵌入到正极,电子则从负极流向正极,形成电流;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脱嵌并嵌入到负极,电子则从正极流向负极。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特点:(1)能量密度高,可提供较大的储存容量;(2)循环寿命长,可达thousands次以上;(3)无记忆效应,可随时充放电;(4)工作温度范围宽,可在20℃至60℃环境下工作;(5)安全功能较好,但存在一定的爆炸风险。5.2钠硫电池储能技术钠硫电池储能技术是一种以钠和硫为活性物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嵌入和脱嵌的过程,以及硫与钠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能量的存储与释放。在放电过程中,钠离子从负极脱嵌并嵌入到正极,同时硫被氧化为硫化钠;在充电过程中,钠离子从正极脱嵌并嵌入到负极,同时硫化钠被还原为硫。钠硫电池具有以下特点:(1)能量密度较高,可提供较大的储存容量;(2)循环寿命长,可达thousands次以上;(3)工作温度范围宽,可在20℃至80℃环境下工作;(4)安全功能较好,但存在一定的腐蚀风险;(5)成本相对较低。5.3飞轮储能技术飞轮储能技术是一种利用高速旋转的飞轮存储能量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存储在飞轮上;当需要释放能量时,飞轮的旋转速度降低,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输出。飞轮储能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响应速度快,可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充放电过程;(2)转换效率高,可达90%以上;(3)循环寿命长,可达millions次以上;(4)无污染,对环境友好;(5)维护成本较低。但是飞轮储能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能量密度较低,存储容量有限;对飞轮的材料和制造工艺要求较高。第六章机械储能技术6.1抽水蓄能储能技术6.1.1技术原理及分类抽水蓄能储能技术是利用水的势能进行能量储存的一种方式。该技术主要包括上水库和下水库,通过水泵将低处的水泵送至高处的上水库储存,当需要发电时,上水库的水通过发电机组的引导流回下水库,从而完成能量转换。根据水轮机类型和工作方式的不同,抽水蓄能储能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传统抽水蓄能:采用水轮发电机组,以固定转速运行。(2)调速抽水蓄能:采用可调速水轮发电机组,可根据电网负荷需求调整运行速度。(3)飞轮蓄能:利用飞轮的旋转动能进行能量储存。6.1.2技术优势与挑战抽水蓄能储能技术的优势在于:(1)储能容量大,可满足大规模储能需求。(2)储能效率较高,可达70%以上。(3)响应速度快,可在短时间内实现能量转换。但是该技术也面临一定的挑战:(1)建设周期长,投资成本较高。(2)对地理条件要求较高,需选择合适的地形和地质条件。(3)环境影响较大,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6.2压缩空气储能技术6.2.1技术原理及分类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利用高压空气的势能进行能量储存的一种方式。该技术主要包括空气压缩装置、储气罐和膨胀发电机等组成部分。当电网负荷较低时,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至储气罐中储存;当电网负荷升高时,储气罐中的高压空气释放,驱动膨胀发电机发电。根据储气罐的地理位置和压缩空气的储存方式,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地下储气库: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储气,降低地面设施占地。(2)表面储气罐:在地面建设储气罐,便于维护和管理。(3)液态空气储能:将空气液化储存,提高储存密度。6.2.2技术优势与挑战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优势在于:(1)储能容量大,可满足大规模储能需求。(2)储能效率较高,可达60%以上。(3)环境友好,无污染排放。但是该技术也面临一定的挑战:(1)建设成本较高,尤其是地下储气库的施工难度较大。(2)对地理条件要求较高,需选择合适的地质结构。(3)能量转换效率较低,部分能量在压缩和膨胀过程中损失。6.3液流电池储能技术6.3.1技术原理及分类液流电池储能技术是一种利用电解质溶液中的活性物质进行能量储存和释放的电池系统。该技术主要包括正极电解质溶液、负极电解质溶液、电池单元和电解质循环系统等组成部分。在电池工作时,正负极电解质溶液中的活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在充电过程中,活性物质被还原,电解质溶液恢复到初始状态。根据电解质溶液的组成和活性物质的不同,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钒液流电池:以钒为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稳定性。(2)锌溴液流电池:以锌和溴为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3)钠硫液流电池:以钠和硫为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6.3.2技术优势与挑战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优势在于:(1)储能容量可扩展,可根据需求调整电解质溶液的体积。(2)储能效率较高,可达80%以上。(3)循环寿命长,可达数万次。但是该技术也面临一定的挑战:(1)建设成本较高,尤其是电解质溶液的制备和储存。(2)能量密度相对较低,占地面积较大。(3)对环境温度和湿度有较高要求,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电池正常运行。第七章储能系统的集成与优化7.1储能系统的集成方式7.1.1系统架构设计储能系统的集成首先需从系统架构设计入手,充分考虑新能源发电、负荷特性、电网需求等因素,构建合理的储能系统架构。常见的储能系统架构包括集中式储能、分布式储能以及混合型储能。7.1.2设备选型与配置在储能系统集成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储能设备,如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同时合理配置储能设备的容量、功率和拓扑结构,以满足系统运行需求。7.1.3控制策略与通信接口为实现储能系统的高效运行,需设计合理的控制策略,包括充放电控制、功率分配、故障处理等。还需搭建储能系统与新能源发电、负荷、电网等环节的通信接口,保证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准确性。7.2储能系统的优化策略7.2.1能量管理策略优化针对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可以采用以下优化策略:(1)动态调整充放电策略,根据新能源发电和负荷特性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2)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综合考虑储能系统运行成本、寿命、环保等因素,实现全局最优;(3)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预测新能源发电和负荷变化,提前进行储能系统的调度。7.2.2经济性优化策略为提高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规划储能系统的投资规模和运行策略,降低投资成本;(2)采用梯次利用技术,延长储能设备的寿命;(3)积极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提高储能系统的经济效益。7.2.3安全性优化策略储能系统的安全性,以下措施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1)采用先进的监控技术,实时监测储能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觉并处理故障;(2)合理设计储能系统的保护装置,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3)加强储能设备的安全管理,保证设备运行在安全范围内。7.3储能系统的运行维护7.3.1运行监控储能系统的运行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时监测储能系统的运行参数,如电压、电流、温度等;(2)分析运行数据,评估系统功能,指导运行维护工作;(3)建立预警系统,对潜在故障进行预测和报警。7.3.2维护保养储能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包括:(1)定期检查储能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保养工作;(3)定期对储能系统进行功能测试,评估系统运行状况。7.3.3故障处理储能系统的故障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故障处理流程,明确故障处理责任;(2)采用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快速定位故障原因;(3)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故障,保证系统恢复正常运行。第八章智能电网与储能政策的制定与实施8.1政策制定背景与目标8.1.1背景分析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与储能技术已成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为促进智能电网与储能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政策制定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减排需求: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承诺到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智能电网与储能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2)能源结构优化: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传统能源开发面临环境、资源约束。发展智能电网与储能技术,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3)新能源消纳难题: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强、不稳定等特点,对电网调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智能电网与储能技术可以缓解新能源发电对电网的冲击,提高新能源的消纳比例。8.1.2目标设定政策制定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加快智能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电网调度能力,促进新能源的消纳。(2)促进储能技术发展:推动储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降低储能成本,提高储能系统的可靠性。(3)完善政策体系:构建涵盖智能电网与储能的政策体系,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4)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降低传统能源依赖。8.2政策实施与监管8.2.1政策实施(1)加大投资力度:加大对智能电网与储能项目的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2)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新能源发电并网政策,推动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3)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支持智能电网与储能技术的研发,培养专业人才,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4)宣传推广:加大智能电网与储能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度。8.2.2监管措施(1)制定行业标准:建立健全智能电网与储能技术标准体系,规范行业发展。(2)加强监管:对智能电网与储能项目实行严格监管,保证项目质量和安全。(3)优化市场环境:推动储能技术在电力市场的应用,促进市场竞争。(4)政策评估与调整:定期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8.3政策效果评估8.3.1评估指标政策效果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能源消纳能力:评估政策实施后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提升情况。(2)电网调度能力:评估政策实施后电网调度能力的改善程度。(3)储能技术发展:评估政策对储能技术发展的影响,如成本降低、可靠性提升等。(4)能源结构优化:评估政策实施后能源结构的优化情况。8.3.2评估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政策效果评估,主要包括:(1)数据分析:收集相关数据,对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2)实地调研: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了解行业现状。(3)专家咨询:邀请行业专家对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提供专业意见。(4)社会公众意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社会公众对政策效果的评价。第九章智能电网与储能行业的商业模式9.1电力市场商业模式9.1.1市场概述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市场正逐渐由传统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向市场化模式转变。在智能电网与储能技术的支持下,电力市场商业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竞争性的特点。9.1.2电力市场商业模式分类(1)集中式交易模式:以电网企业为主导,集中采购和分配电力资源,实现电力供需的平衡。(2)分布式交易模式:以新能源发电企业、储能企业等为主体,通过市场化交易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3)双边市场模式:电力供需双方直接进行交易,以市场化的方式确定电价。9.1.3商业模式特点及挑战集中式交易模式具有稳定性,但效率较低;分布式交易模式具有灵活性,但市场风险较大;双边市场模式则兼具稳定性与灵活性,但需克服市场势力、信息不对称等问题。9.2储能服务商业模式9.2.1市场概述储能服务商业模式是指储能企业通过提供储能服务,实现电力系统优化、新能源消纳等功能,从而获取收益。9.2.2储能服务商业模式分类(1)调峰服务:储能系统在电力高峰时段放电,低谷时段充电,实现电力系统负荷的平衡。(2)备用服务:储能系统作为电网的备用容量,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3)需求响应服务:储能系统参与电力需求响应,降低用户电费支出。(4)新能源消纳服务:储能系统用于储存新能源发电企业的过剩电力,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9.2.3商业模式特点及挑战储能服务商业模式具有多样性,但受制于储能成本、技术成熟度等因素,商业模式盈利能力有待提高。9.3行业合作与竞争格局9.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5跨国合同法范本
- 2025【中外合作投资合同】共同发展
- 2025建筑公司施工合同范本
- 2025租赁合同范本大全2
- 2025室内装饰设计委托合同书
- 2025退休人员返聘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年浙江省合同范本大全
- 上海政法学院姜熙:定向运动教学课件导论
- 新质战斗力新质生产力新质
- 易制爆化学品(剧毒品)防盗抢、防破坏应急预案
- 纪检监察工作使用表格目录
- 超声医学简答题(完全版)
- 2023年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单招面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JJG 700-2016气相色谱仪
- JJG 168-2018立式金属罐容量
- GB/T 788-1999图书和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
- GB/T 756-2010旋转电机圆柱形轴伸
- GB/T 26314-2010锆及锆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 GB/T 21244-2007纸芯
- GB/T 13007-2011离心泵效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