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方案_第1页
能源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方案_第2页
能源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方案_第3页
能源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方案_第4页
能源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方案TOC\o"1-2"\h\u26637第一章节能减排技术概述 2188931.1节能减排技术发展背景 2316681.2节能减排技术分类及特点 32809第二章能源审计与评估 4120142.1能源审计方法与流程 4193712.2能源消费分析与评估 586572.3节能潜力分析 51977第三章燃料燃烧优化技术 652833.1燃料燃烧原理及效率 628013.2燃烧设备改造与优化 615563.3燃料替代与能源结构优化 66899第四章电机系统节能技术 7102884.1电机系统节能原理 7166074.2电机系统改造与优化 725084.3电机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814726第五章余热回收与利用技术 81335.1余热回收原理与方法 820385.1.1热力学原理 8326465.1.2传热学原理 8178225.1.3流体力学原理 9106725.2余热利用技术及工程应用 9256935.2.1余热利用技术 986695.2.2工程应用 9312865.3余热回收系统设计与管理 9292645.3.1系统设计 9111395.3.2系统管理 1027795第六章节能照明技术 10122516.1照明系统节能原理 10115976.2节能灯具选择与应用 1038466.3照明系统智能化管理 113040第七章建筑节能技术 11242437.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11153027.1.1外墙保温隔热技术 11201807.1.2窗户节能技术 12220257.1.3屋面保温隔热技术 124477.2建筑设备系统节能技术 12295157.2.1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12221607.2.2供暖系统节能技术 128217.2.3照明系统节能技术 12162217.3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 12133897.3.1能源监测与分析系统 12189997.3.2设备监控系统 1260137.3.3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 1331505第八章工业过程节能技术 13176188.1工业过程节能原理 13179238.1.1节能概述 13131228.1.2节能技术原理 13134448.2工业设备节能改造 13172618.2.1设备选型与改造 13219038.2.2节能技术措施 14158118.3工业过程优化与集成 14224778.3.1生产流程优化 14180308.3.2工艺技术优化 14261738.3.3资源集成利用 147662第九章节能减排政策与标准 14253289.1节能减排政策体系 14315749.1.1政策背景与目标 14145499.1.2政策体系构成 15300719.2节能减排标准制定与实施 1511889.2.1标准制定 15231829.2.2标准实施 1557429.3节能减排监管与评价 1546489.3.1监管体系 1562349.3.2评价体系 1617240第十章节能减排项目实施与管理 161960210.1节能减排项目策划与评估 16242410.1.1项目策划 16908210.1.2项目评估 16512510.2节能减排项目实施与管理 161346910.2.1项目实施 161289410.2.2项目管理 171432010.3节能减排项目效益分析与评价 17471310.3.1效益分析 171904610.3.2效益评价 17,第一章节能减排技术概述1.1节能减排技术发展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能源消耗已成为影响我国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性发展任务,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发展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政策推动:国家层面制定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等,为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能源消费需求: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能源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对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3)环保意识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促使企业、和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4)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为节能减排技术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了节能减排技术的不断进步。1.2节能减排技术分类及特点节能减排技术涉及多个领域,根据其应用范围和作用机理,可分为以下几类:(1)能源转换技术:主要包括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这类技术通过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特点:能源转换效率高,环境污染小,但部分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成本较高。(2)能源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余热利用、电机节能、绿色建筑、智能电网等。这类技术通过对现有能源的优化利用,降低能源消耗。特点:投资相对较小,应用范围广泛,但部分技术实施难度较大。(3)末端治理技术:主要包括脱硫、脱硝、除尘、废水处理等。这类技术通过治理末端污染物,降低环境污染。特点:治理效果明显,但成本较高,且可能存在二次污染。(4)管理优化技术:主要包括能源管理、节能监测、合同能源管理等。这类技术通过优化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特点:投资较小,效果显著,但依赖于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5)技术创新与集成:通过技术创新和集成,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减排技术体系。特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有望实现规模化应用,但研发周期较长。节能减排技术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第二章能源审计与评估2.1能源审计方法与流程能源审计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旨在全面、系统地分析能源消费状况,为企业提供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持。能源审计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审计、文档审查、数据分析等。现场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深入企业现场,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运行、能源消费等情况,收集相关数据,为企业提供节能减排的现场诊断。现场审计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成立审计组,明确审计目标和任务;(2)召开审计启动会,介绍审计背景、目的和内容;(3)现场调查,了解企业能源消费情况;(4)收集相关资料,如能源统计数据、设备运行记录等;(5)分析能源消费情况,找出节能减排的潜在问题;(6)编制审计报告,提出节能减排改进措施。文档审查是指审计人员对企业提供的能源消费相关文档进行审查,以了解企业的能源消费状况。文档审查的流程主要包括:(1)收集企业能源消费相关文档,如能源统计数据、设备说明书等;(2)分析文档内容,了解企业能源消费结构、设备运行效率等;(3)对比不同时期的数据,分析能源消费变化趋势;(4)编制审计报告,提出节能减排改进措施。数据分析是指审计人员利用专业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企业的能源消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节能减排的潜在问题。数据分析的流程主要包括:(1)收集企业能源消费数据,如电力、燃料、蒸汽等;(2)整理数据,建立能源消费数据库;(3)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能源消费结构、设备运行效率等;(4)找出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提出改进措施。2.2能源消费分析与评估能源消费分析是对企业能源消费情况的全面梳理,旨在找出能源浪费的环节,为节能减排提供依据。能源消费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消费总量分析:分析企业能源消费总量及变化趋势,了解企业能源消费水平;(2)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分析企业各种能源的消费比例,了解能源消费的合理性;(3)能源消费效率分析:分析企业能源消费与产出的关系,评价能源利用效率;(4)能源消费设备分析:分析企业主要设备的能源消费情况,找出设备运行中的问题;(5)能源消费管理制度分析:分析企业能源消费管理制度,评估管理效果。能源消费评估是对企业能源消费状况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消费水平评估:评价企业能源消费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先进水平的差距;(2)能源消费结构评估:评价企业能源消费结构的合理性,提出优化建议;(3)能源消费效率评估:评价企业能源消费效率,找出节能减排的潜在问题;(4)能源消费设备评估:评价企业设备运行状况,提出设备更新改造建议;(5)能源消费管理评估:评价企业能源消费管理水平,提出改进措施。2.3节能潜力分析节能潜力分析是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核心,旨在找出企业能源消费中的浪费环节,为企业提供节能减排的方向和措施。节能潜力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节能潜力分析:分析企业生产工艺、设备运行等方面的节能潜力,提出技术改进措施;(2)管理节能潜力分析:分析企业能源消费管理中的问题,提出管理改进措施;(3)结构节能潜力分析:分析企业能源消费结构,提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建议;(4)行为节能潜力分析:分析企业员工能源消费行为,提出节能行为改进措施;(5)综合节能潜力分析: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综合性的节能措施。第三章燃料燃烧优化技术3.1燃料燃烧原理及效率燃料燃烧是化学反应的一种,主要涉及燃料与氧化剂(通常是氧气)之间的反应,释放出能量。该过程的核心是燃烧效率,即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比率。燃烧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燃料的种类、质量、燃烧设备的结构以及操作条件等。在燃烧过程中,燃料中的碳、氢等元素与氧气结合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理论上,完全燃烧时,燃料中的所有碳元素都会转化为二氧化碳,所有氢元素都会转化为水。但实际上,由于燃烧条件的限制,很难达到完全燃烧,这导致部分能量以未燃尽燃料的形式损失。提高燃烧效率的关键在于优化燃烧条件,包括燃烧温度、氧气浓度、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比例等。现代燃烧技术通过精确控制这些参数,以实现更高的燃烧效率。3.2燃烧设备改造与优化燃烧设备的改造与优化是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燃烧设备往往存在燃烧不充分、热量损失大等问题。通过以下措施,可以显著提升燃烧设备的功能:(1)增加燃烧室体积:扩大燃烧室的体积有助于提高燃烧温度,从而促进燃料的完全燃烧。(2)改进燃烧器设计:采用先进的燃烧器设计,如增加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燃烧效率。(3)优化空气供应:通过精确控制空气供应量,保证燃料与氧气充分混合,减少未燃尽燃料的损失。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监测系统,可以实时调整燃烧参数,以适应不同的燃料特性和工作条件,进一步优化燃烧过程。3.3燃料替代与能源结构优化燃料替代和能源结构优化是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策略。传统的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因此,寻求替代燃料和优化能源结构成为当前能源行业的重要任务。(1)替代燃料的应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可以作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2)能源结构优化: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整个能源系统的碳排放。在实施燃料替代和能源结构优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成本、环境影响等。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制定出更加合理和有效的能源战略。第四章电机系统节能技术4.1电机系统节能原理电机系统作为工业生产中的主要动力来源,其能耗占据整个工业能耗的很大比例。电机系统节能的核心原理在于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和降低电机系统的能耗。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机系统节能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原理,通过优化电机的设计,提高电机转子的磁场强度和定子的电场强度,从而提高电机的输出功率和效率。电机系统节能原理还涉及到电机控制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如变频调速技术、软启动技术等,能够实现对电机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调整,从而降低电机的能耗。电机系统节能原理还关注电机系统的整体运行环境。通过优化电机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降低电机系统的故障率和维修成本,从而实现节能目标。4.2电机系统改造与优化针对电机系统的节能改造与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电机进行升级改造,选择高效、低耗的电机产品。在电机选型时,应根据实际负载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机容量,避免过载或欠载运行,以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对电机控制系统进行升级,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和设备,如变频调速器、软启动器等,实现电机运行状态的实时调整,降低电机的能耗。优化电机系统的安装和使用环境。合理设计电机安装位置,保证电机散热良好,降低电机温度,提高电机效率。同时加强电机系统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电机绝缘功能,保证电机正常运行。加强电机系统的监测与诊断,通过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实时掌握电机运行状态,及时发觉和处理故障,降低电机系统的能耗。4.3电机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为保证电机系统的高效运行和降低能耗,必须加强电机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建立健全电机系统运行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保证电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定期对电机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电机表面、检查电机绝缘功能、紧固电机接线端子等,保证电机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加强电机系统的监测与诊断,对电机运行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加强电机系统运行人员的培训,提高运行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故障处理能力,保证电机系统的高效运行。通过以上措施,电机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将得到有效加强,从而降低电机系统的能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第五章余热回收与利用技术5.1余热回收原理与方法余热回收是指将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低温热能进行回收和再利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余热回收原理主要包括热力学原理、传热学原理和流体力学原理。5.1.1热力学原理热力学原理是余热回收的基础,主要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能量守恒,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能量转化过程中,熵会增加,即能量品质会降低。因此,在余热回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热力学原理,提高能量利用效率。5.1.2传热学原理传热学原理是余热回收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传热学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基本传热方式。在余热回收过程中,要根据传热学原理合理选择传热方式,提高传热效率。5.1.3流体力学原理流体力学原理在余热回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流体力学主要包括流体运动规律、流动阻力和泵送原理等。在余热回收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流体力学原理,降低流动阻力,提高泵送效率。5.2余热利用技术及工程应用5.2.1余热利用技术余热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热交换技术、热泵技术和热储存技术。(1)热交换技术:通过热交换器将低温热能传递给高温流体,实现热能的回收和利用。(2)热泵技术:利用热泵循环,将低温热能提升到高温热能,实现热能的回收和利用。(3)热储存技术:将低温热能储存起来,待需要时再释放,实现热能的回收和利用。5.2.2工程应用余热利用技术在能源、化工、冶金、建筑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工程应用案例:(1)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凝汽器排出的低温热水,通过热交换器回收热量,用于发电或供暖。(2)钢铁厂余热回收:利用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等低温热源,通过热交换器回收热量,用于加热炉、热风炉等设备。(3)建筑余热回收:利用空调、热水系统等产生的低温热源,通过热交换器回收热量,用于供暖、生活热水等。5.3余热回收系统设计与管理5.3.1系统设计余热回收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考虑热力学原理,提高能量利用效率。(2)合理选择传热方式,提高传热效率。(3)考虑流体力学原理,降低流动阻力。(4)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余热利用技术。(5)考虑系统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等因素。5.3.2系统管理余热回收系统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健全余热回收系统运行管理制度。(2)定期检查、维护设备,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3)监测系统运行参数,优化系统运行策略。(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5)积极推广余热回收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六章节能照明技术6.1照明系统节能原理照明系统节能原理主要基于提高照明效率和降低能耗两个方面。照明系统主要包括光源、灯具、控制系统等部分。以下为照明系统节能的主要原理:(1)提高光源光效:通过选用高光效光源,如LED光源、紧凑型荧光灯等,以降低单位面积照明所需功率。(2)优化灯具设计:采用高效灯具,如反射型灯具、透镜式灯具等,以提高光线利用率,降低光损失。(3)合理配置照明系统: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照明方式和照明强度,避免过亮或过暗的照明环境。(4)利用自然光:通过设计合理的窗户、天窗等,充分利用自然光,降低照明能耗。6.2节能灯具选择与应用节能灯具的选择与应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用高效光源:根据照明需求,选择具有高光效、长寿命、低能耗的光源,如LED光源、紧凑型荧光灯等。(2)合理选择灯具:根据场所特点,选择合适的灯具类型,如反射型灯具、透镜式灯具、筒灯等。(3)考虑灯具配光特性:根据照明场所的照度要求,选择具有良好配光特性的灯具,以提高照明均匀度。(4)注重灯具散热功能:选用具有良好散热功能的灯具,以保证光源稳定工作,延长使用寿命。(5)应用智能化控制系统: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灯具的远程控制、调光、定时等功能,提高照明系统的智能化程度。6.3照明系统智能化管理照明系统智能化管理是指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实现对照明系统的实时监控、远程控制、能耗分析等功能,以提高照明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以下为照明系统智能化管理的主要内容:(1)实时监控:通过安装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照明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光源亮度、能耗、温度等参数。(2)远程控制: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等技术,实现对灯具的远程开关、调光、定时等功能,提高照明系统的灵活性。(3)能耗分析:收集照明系统的能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节能措施提供依据。(4)故障预警与诊断:通过监测照明系统的运行参数,发觉潜在的故障,及时发出预警,并进行分析诊断。(5)照明系统优化:根据能耗分析结果,调整照明系统的运行策略,实现节能降耗。(6)用户界面与交互: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方便用户对照明系统进行操作和管理。第七章建筑节能技术7.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建筑围护结构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能技术对于提高建筑能效、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7.1.1外墙保温隔热技术外墙保温隔热技术是通过在外墙表面设置保温隔热层,降低墙体传热系数,减少室内外热量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常用的外墙保温隔热材料有聚苯乙烯板、聚氨酯泡沫等。7.1.2窗户节能技术窗户是建筑围护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其节能技术主要包括:选用低辐射玻璃、双层玻璃、中空玻璃等,提高窗户的保温隔热功能;采用密封条、密封胶等密封材料,提高窗户的密封功能;合理设置窗户面积和朝向,降低窗户能耗。7.1.3屋面保温隔热技术屋面保温隔热技术是通过在屋面设置保温隔热层,降低屋面传热系数,减少室内外热量交换。常用的屋面保温隔热材料有聚苯乙烯板、岩棉等。7.2建筑设备系统节能技术建筑设备系统是建筑物运行过程中能耗的主要来源,以下为建筑设备系统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7.2.1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包括:选用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提高制冷效率;合理设计空调系统,降低空调能耗;采用变频技术,实现空调系统的智能化控制。7.2.2供暖系统节能技术供暖系统节能技术包括:选用高效节能的供暖设备,提高供暖效率;合理设计供暖系统,降低供暖能耗;采用分时分区供暖,实现供暖系统的智能化控制。7.2.3照明系统节能技术照明系统节能技术包括:选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提高照明效率;合理设计照明系统,降低照明能耗;采用智能照明控制,实现照明系统的智能化管理。7.3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是对建筑物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设备运行状态、环境参数等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以下为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7.3.1能源监测与分析系统能源监测与分析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分析能源使用情况,为节能措施提供数据支持。主要包括:能源消耗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节能效果评估等。7.3.2设备监控系统设备监控系统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保证设备安全、高效运行。主要包括:设备运行参数监测、故障诊断与预警、设备维护管理等。7.3.3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对建筑物内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保证室内环境舒适、健康。主要包括:室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监测,新风系统控制,室内环境优化等。第八章工业过程节能技术8.1工业过程节能原理8.1.1节能概述工业过程节能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艺,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工业过程节能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热效率:通过优化燃烧设备、改进燃烧工艺,提高燃料的热值利用率,降低能源损失。(2)提高设备效率:通过改进设备设计、提高设备精度,减少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损失。(3)优化生产流程:通过改进生产组织、优化生产布局,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8.1.2节能技术原理(1)热回收技术:将工业过程中的低温热能进行回收,用于预热原料、加热介质等,降低能源消耗。(2)余热利用技术:将工业过程中的高温余热用于发电、供暖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低温余热利用技术:将工业过程中的低温余热用于干燥、冷却等,降低能源消耗。8.2工业设备节能改造8.2.1设备选型与改造(1)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在设备选型时,优先选用具有高效节能特点的设备,降低能源消耗。(2)设备改造:针对现有设备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设备运行效率。8.2.2节能技术措施(1)优化设备运行参数:通过调整设备运行参数,降低能源消耗。(2)采用节能控制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实现设备运行过程的节能。(3)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运行在最佳状态。8.3工业过程优化与集成8.3.1生产流程优化(1)生产布局优化:通过优化生产布局,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能源消耗。(2)生产组织优化:通过改进生产组织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8.3.2工艺技术优化(1)采用先进工艺:通过采用先进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2)工艺参数优化:通过调整工艺参数,降低能源消耗。8.3.3资源集成利用(1)资源共享: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能源消耗。(2)能源梯级利用:将不同品位的热能进行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废弃物资源化: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降低能源消耗。第九章节能减排政策与标准9.1节能减排政策体系9.1.1政策背景与目标我国能源消耗的持续增长,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体系,旨在推动能源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节能减排政策体系的构建,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3)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4)推动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9.1.2政策体系构成我国节能减排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2)政策规划: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总体方案》等;(3)政策措施:包括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价格政策、绿色金融政策等;(4)政策引导:通过设立节能减排目标、开展试点示范等方式,引导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9.2节能减排标准制定与实施9.2.1标准制定我国节能减排标准制定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以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为基础,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2)可行性:充分考虑我国能源行业的实际情况,保证标准能够得到有效实施;(3)动态性:根据能源行业发展和节能减排形势的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标准。9.2.2标准实施我国节能减排标准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宣传培训:加强对节能减排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行业和社会的知晓度和执行力;(2)监督检查:加大对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标准得到有效落实;(3)政策支持:为标准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补贴等;(4)评价考核:对标准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考核,及时调整和完善标准体系。9.3节能减排监管与评价9.3.1监管体系我国节能减排监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管:各级及相关部门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监管,保证政策得到有效实施;(2)企业自律: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制度,自觉履行社会责任;(3)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公众、媒体等参与节能减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