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摘要: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是教育领域恒常的问题之一,关注课业负担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着眼点,在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旨在减轻我国中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对于促进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降低普通老百姓教育投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力求总结与分析当下“双减”背景下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的问题现状,并积极从学校的政策导向、家长的思维转变、学生的心态与习惯的影响等多方面提供建议与对策。关键词:课业负担;“双减”政策;小学生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在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就强调了健康的重要性,提出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健康胜过学习。到了60年代中期,他又指出课程过多、学习压力过大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呼吁改革学制、课程、教学方法以及考试方式。之后的领导人也有类似的观点。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强调学生承受过大的学习压力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来以缓解并矫正这一现象。在1999年作出的素质教育决定中,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出,有效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有序推进素质教育开展的关键。2000年,江泽民也指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同年,教育部也发出了紧急通知,要求在小学阶段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从这些领导人的言论和政策中可以看出,课业负担问题一直是影响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在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目的在于缓解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业压力,减少校外培训负担,这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降低家庭教育支出及青少年身心健康都有积极影响。在相关会议上,总书记重申了义务教育的核心地位,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德育教育,并突出学校在教育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对于线上和线下的非校内教育机构,实行同步的规范化管理是必要的。会议中强调了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即学生的学业压力过于沉重,而且表现出明显地短视和功利化倾向,尽管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已经努力减轻学生负担,但在学校外依旧有不少培训机构,这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学生们学习压力。鉴于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来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其中一个关键举措便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以此来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并凸显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鉴于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仅需要须深入推动教学改革,而且还需要优化和创新教学方式,在减少学生课后作业量的同时,也要减轻学生们的考试压力。不仅如此,学校还应从学生们的实际需求出发,为其营造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以实现学生们的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必须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重新配置资源来提高教学效率,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及福利待遇。在会议上也指出,需要对非学校教育机构实施全面严格的管理,对不合规的机构采取严厉的行政手段。对于这些培训机构,要明确其收费政策,并对学费预缴进行有效监控,确保教育行业不被利益所驱使。为了更好地管理校外培训机构,还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各级党委和政府也必须承担起主体责任,确保实施方案的细致入微和实效性,依法规范教学和培训秩序,并加强对权益的保护,以确保改革的平稳推进。(二)研究意义《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中明确提出: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负担,其根本目的是要让教育回归本源,使学生享受到真正有质量的教育,让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本研究专注于探讨小学生在课业负担方面的实际情况,这对理解一线教育工作中的具体实施至关重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对课业负担的考察能为我国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义务教育阶段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此外,它还能为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优化教师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以及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对“双减”政策在一线小学中关于课业负担部分的执行情况进行考察,有助于我们理解学生、教师和家长在政策影响下的变化。这些实践反馈将促使我们进一步优化“双减”政策,发挥其更大优势。研究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学业压力,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同时,这项研究的结果也能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如果研究发现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我们可以据此调整作业量、课程设置或评估方式,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此外,该研究还能揭示是否存在学习超负荷的情况,引导我们采取合理的时间分配、提供必要的休息和娱乐,从而保障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综上所述,研究课业负担对小学生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提高教育质量、保护身心健康、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等方面。因此,我们应重视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加强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他们的负担,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文献综述1.国内研究现状(1)针对课业内容的态度教师所设计的作业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部分或者是知识掌握不好的部分而设计的,学生需要利用课下或者放学后的时间来完成这一学习任务。作业既可以是学校教育的“名片”,又可以通过它来了解学生喜欢的是哪门学科、喜欢的是哪位老师。最近几年,有关学生作业的问题引起了广泛讨论。尽管作业是教师频繁使用却鲜少深入研究的领域,其固有价值毋庸置疑。因此,作业的设计品质和执行成效,理应成为评价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1](2017王月芬)。结果显示,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大部分中小学生都面临着作业时间超时的问题,这部分小学生和初中生分别占比54.6%和73.1%;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分别占比46.4%和38.1%,而每学期至少新增一本教辅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分别占比77.6%和87.1%。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一是因为学校对考试成绩非常重视,由此便会导致学生作业量的增加以及辅助教材需求的上升;二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成绩也非常重视,由此变增加了孩子的作业负担,并促使他们购买更多的教辅资料和参加辅导班。上述行为所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加重,大大削减了他们的睡眠时间,减少了体育锻炼的时间,甚至影响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甚至还导致学生近视问题加剧[2](2014宋乃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学生的课业负担,其本质在于学生对自己有限的时间与经理的理性分配,是对教育投入决策的真实反映。学生对于时间的分配不仅显现了空间与内容上的结构特征,还明显受到社会权力构架的限制。由此可见,学生对于时间分配的决策机制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直接受到国家教育政策(特别是考试制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制于那些与学生成绩紧密相关的实体——学校选择性安排的制约,同时也会受到家庭支持与干预的作用,最终这一切都归结于学生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感知和选择。[3](2014马建生)(2)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在长期应试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家庭教育功能遵循功利主义模式,过于追求“分数”,功能趋向偏狭、单一。家长更多关注儿童的学业问题,忽略品德教育与人格教育。家长与儿童的沟通几乎仅限于学业,对儿童情绪、情感等其他方面的发展持淡漠甚至忽视态度,辅导儿童功课或者将儿童送入课外补习班一度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这种模式下,家庭教育功能逐渐单一化、偏狭化甚至丧失,家长对儿童的认知和评价缺乏全面性,甚至完全依赖于学校教师对儿童的反馈,仅仅用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和衡量儿童发展,儿童在学业以外的兴趣及发展得不到认可。[4](2023王元元)中小学生在学校的负担主要有三∶一是课程与作业的负担;二是思维与理解的负担;三是考试与排名的负担。其中,作业负担是学业负担的核心。中小学生在校外的负担主要是大量的校外培训侵占了学生假期及课余时间,违背了教育规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5](2022周洪宇)升学压力仍旧很大。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学校和教师采用种种手段追求高分。例如,不遵循教学规则,将过多精力投身于题海战术中,尤其是在一些重点学校中,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做法无疑会加剧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实际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平时学习中,还是在中考、高考等重要考试中,都会通过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实际上,最初进行考试拍民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并帮助学生正确审视自己存在哪些不足和问题。也是为了学生自我反思。然而,现阶段的排名已经被夸大和曲解了,被过多地应用于表征学生学习能力上,并且在考试成绩和排名公布之后,便会成为同学间相互比较的对象。因此,成绩优秀的学生可能自鸣得意,而成绩不佳的学生灰心丧气。如果长期以往,这种考试排名对成绩落后的学生可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是会对考试产生畏惧情绪。[6](2011陈传锋)(3)“双减”背景下小学生生活样态“双减”背景下是学习焦虑仍处于高位。对中小学生群体而言,学习是他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和存在形式。尽管“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有助于帮助中小学生减轻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然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依旧会对学习产生畏惧情绪,这也是中小学生当前所面临的一大烦恼。[7](2023周黄海)课业的多少、难以程度和学生完成作业的劳累程度与学生所在年级减的关系为正相关。这就表明,学生年级的不断增长,其所面对的课业量会逐渐增加、学习难度会逐渐提升、完成作业的疲劳程度也会越来越大。[8](2014秦玉友)最近几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引发诸多不良社会现象的问题引发热议。深究学生课业超量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四点:一是各课教师都希望通过布置大量作业的方式来让学生们将更多地精力投入到本学科上;二是通过重复性的书写练习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三是某些教师将机械式的书写作业作为教育惩罚的手段;四是教师布置作业的方式为面向全班同学统一布置,那些学习效率不高或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往往比其他同学更长。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讲,老师安排的作业量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综合这些因素,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表现为过多的作业量、过度的重复性和机械性书写任务以及作业分配缺乏针对性等特点。[9](2022杨小微)2.国外研究现状在美国,全美家长联合会(NationalParentTeacherAssociation)和全美教育协会(NationalEducationAssociation)经过一系列研究之后,最终确定了适合于美国中小生的“适量”准则和“10分钟作业原则”。例如,1年级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需要控制在10分钟内,而2年级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需要控制在20分钟,以此类推。此外,相当于学前班性质的Kindergarten(普遍是5岁儿童)根据原则建议是不应该布置家庭作业的。在荷兰,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拥有共同的教育主线,所有学校均按照这一教育主线完成教学活动,但是会针对班级内学生各自的能力来因材施教。老师们通常对自己班上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掌握得非常清楚,他们把教育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强化和高级,以适应每个学生的个人差异,并提供相应的指导。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学习任务等都存在差别。研究者DraganaS,GudeljJR等人针对塞尔维亚一年级中学生的研究中分析了2018年塞尔维亚共和国学龄儿童健康行为(HBSC)研究的数据。结果发现抑郁症状与学业压力、在校成绩呈正相关,与教师和同学支持呈负相关。学校环境各因子均与心身健康投诉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学业压力与在校被试成绩呈正相关。鉴于心理社会学校因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既定联系,有必要在学校和社区一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改善学校环境中的社会支持,减轻学校工作负担,从而可能使得一年级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得到全面改善。[10]二、小学课业负担的调查结果(一)研究设计1.研究方法(1)访谈法通过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访谈研究,了解该校“双减”政策实施的基本情况与有关课业负担的问题总结。访谈提纲参考多篇相关主题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结合“双减”政策要求进行编制,在访谈过程中,本研究根据访谈情况灵活调整,相对深入了解该校教育工作者对“双减”政策的认识、态度、当下问题现状及建议情况。(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该校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具体情况与实际问题,问卷由采用自编问卷《“双减”政策后课业负担情况调查问卷》,编制过程中参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问卷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课业量情况、学生参与课后服务情况、学生参与校外培训情况等维度进行设计,结合该校学生实际与访谈研究反馈,经一次预发放调整改进编制而成。2.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内蒙古呼和浩特市T小学师生为调查研究对象。该校落实“双减”政策较为良好。故以该校为样本。具体而言,调查覆盖四个年级学生共计278人,访谈对象包括该校各层级学校领导干部、一线教师共6人。3.研究实施本研究在2023年9月至2024年4月期间进行调查。首先,对于该校教师进行访谈,整理访谈内容;再对该校部分学生家长进行访谈,并整理访谈内容。最后编制出学生调查问卷,通过各班级班主任对问卷在各专业、年级进行发放,总共收集问卷278份;然后将所有问卷从完成度、答题时间、逻辑矛盾等方面对问卷进行筛选,去除无效问卷23份,问卷有效率91%,再将有效问卷数据导入至SPSS软件进行分析。学生样本情况如下(表1):性别方面,男生134人,占52.5%,女生121人,占47.5%;年级方面,三年级67人,占26.3%,四年级64人,占25.1%,五年级55人,占21.6%,六年级69人,占27.1%;参与课后服务方面,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249人,占97.6%,不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6人,占2.4%。表1学生人数变量统计结果项目选项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性别男13452.552.5女12147.547.5年级三年级6726.326.3四年级6425.125.1五年级5521.621.6六年级6927.127.1参与课后服务是24997.697.6否62.42.4(二)小学生课业容量现状与课后服务调查1.学生课业量同质化严重调查发现该校学生对于课业容量的感受具有差异性:数据显示,不是所有学生都认为课业负担过重。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学生占比合计为47%,这表明近一半的学生确实感受到了较重的课业负担。然而,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36.9%)认为课业负担一般,并未构成过重的压力,还有14.3%和1.9%的学生分别选择了不太认同和不认同,说明这部分学生并未觉得课业负担是一个问题。从中可以体现出“双减”政策的必要性——既然有47%的学生感受到了过重的课业负担,这表明“双减”政策的出台是有其现实基础的,旨在减轻这部分学生的学业压力。同时,在作业量感受上有24.3%的同学非常认同“我现在的作业量比较适中”,而53.2%的同学比较认同这一观点,显示出大部分学生对当前作业量的接受度较高。在学习余力评估方面仅有10.2%的学生感到非常有余力学习当前的课业内容,而20.2%和22.4%的学生感到有一些或适中的余力。值得注意的是,有29.4%和17.8%的学生分别感到只有一点余力或没有余力,这可能意味着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感到一定的压力。在“双减”政策对课业内容影响的问题上,7.2%和9.2%的学生认为没什么影响或影响较小。而14.4%、35.6%、和33.6%的学生则分别认为政策对课业的影响逐渐加大,这反映了学生对政策效果的不同感知。在学习任务满足度上仅5.6%和7.2%的学生认为当前的学习任务足够或基本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相反,有30.8%、40.7%、和15.7%的学生分别表示了不同程度的不满足,这可能意味着学校提供的学习任务与部分学生的期望和需求存在一定的不匹配。表2学生课业量体感统计表(%)题目非常认同比较认同一般不太认同不认同我的课业负担在“双减”政策落地前太多了13.133.936.914.31.9我现在的作业量比较适中24.34.1我学习当下的课业内容有较多余力29.417.8“双减”政策对课业没什么影响35.633.6当下的学习任务不足以满足我的学习需求40.715.72.课后服务效果不够理想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57%)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观点上比较一致或非常一致,表明他们普遍认为课后服务时间是一个适合完成作业的时间段,并且他们也确实能切实的在该时间段内完成作业,从这点上看课后辅导是有较良性意义的。但仍有43%的学生有时不能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完成作业,这是当下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第二,课后服务的实用性较高。绝大多数学生(约80%)在“课后服务对我来说没什么用”的观点上持不太一致或不一致的看法,意味着他们认为课后服务是有用的。这一结果表明课后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同时,近四分之三的学生(75%)在“回家后我会完成学校老师之外的书面作业”的观点上持不太一致或不一致的意见,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回家后无需额外完成非学校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这也侧面反映出家长在“双减”政策下,在家中给学生布置学校教师之外的书面作业的情况较少。表3课后服务情况调查表(%)题目非常一致比较一致一般不太一致不一致我能在课后服务的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15.141.930.910.31.9课后服务对我来说没什么用3.35.012.460.618.7回家后我会完成学校老师之外的书面作业2.112.710.344.230.7(三)小学生校外培训相关的课业负担调查“双减”政策主要针对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其重点是减轻学科类培训的负担。因此,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机构仍然可以存在并开展业务。非学科类培训主要包括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的培训。这些培训旨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质,与学科类培训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关注校外培训机构对于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研究尤为重要。1.第三学段学生受政策良性影响较小从问卷的反应来看,有关校外培训的情况整体较为乐观,在表4中可以看出参加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情况良好,单音乐美术类就占了一半以上(50.2%),这说明较多家长还是愿意在学生课余时间用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质,这也正是“双减”政策的目的之一。表4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活动的类型统计个案数个案百分比你参加过哪些类型的校外培训活动音乐美术类12850.2舞蹈体育类6726.3艺术实践类3915.3学科类3413.3其他31.2校外培训情况在“双减”政策的本意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学科类的校外培训负担,因此该政策的落地对于学生的校外培训的丰富程度也有所变化。从表5可以明显看出,对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认同“双减”政策落地后其校外培训内容变丰富了的同学均占多数(66.6%与59.3%),而在五、六年级情况却截然相反,大多数五、六年级的学生均不认同该政策落地后其校外培训内容变丰富了。占年级的百分比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双减”政策落地后我的校外培训内容变丰富了非常认同39.134.312.72.9比较认同27.525.09.15.8一般8.720.318.117.4不太认同10.110.927.331.9不认同11.69.432.742.0总计100.0100.0100.0100.0表5不同年级学生对“双减”政策落地后其校外培训内容变化的认识同时结合表6、表7我们可以看出,五、六年级学生并未觉得自己校外培训内容变丰富的原因可能是其校外培训内容并没有由学科类转为非学科类,同时该学段因为“双减”政策的施行导致校外培训取消掉的情况也占比颇多,由此可以得知五、六年级学生课外辅导不丰富的原因可能是原本学科类的课外辅导在政策要求下取缔后并没有转化为非学科类的课外辅导而是直接取消了,所以导致五、六年级学生较多认为自己的课外负担并没有丰富。表6不同年级学生对“双减”政策后校外培训机构转型的认识占年级的百分比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双减”政策落地后我的校外培训内容由学科类转为非学科类了非常认同43.437.512.72.9比较认同29.926.514.58.7一般8.915.616.414.5不太认同8.910.925.529.0不认同8.99.430.944.9总计100.0100.0100.0100.0表7不同年级学生“双减”政策落地后校外培训取消情况占年级的百分比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双减”政策落地后我的校外培训取消了非常认同7.715.618.223.2比较认同13.414.116.414.5一般16.4不太认同38.831.327.315.9不认同20.9总计100.0100.0100.0100.02.家长支持学科类培训的意愿仍然较高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是否进行校外培训,进行何种校外培训大多由家长决定,所以研究与校外培训有关的课业内容研究时,家长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表8):首先,还是有一半左右的家存在让孩子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愿,这可能源于家长试图通过额外的辅导来确保孩子能够在学业上保持优势,并弥补学校教育不足。同时,有较多家长担心“双减”政策会使学生的成绩下降,这与希望让学生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比例基本吻合,这是由于这两项教育思考具有因果关系。家长认为学生的的成绩与课业内容量强相关的数量居多(67%),但实际家长给孩子布置额外的书面作业的数量却较少(22.6%),这一方面说明家长对学校内教育水平和教育手段有一定信心;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多数家长作为并不专业的教育者,在教育思路和教育手段上存在一定矛盾。最后,家长认为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意义不大的情况较少,非常认同与比较认同的占比之和仅有(11.5%),这说明虽然家长虽然依旧关注学科与学业成绩,但并不能否认非学科类的培训对学生的意义依旧是巨大的。表8关于学生视角下家长对校外培训态度统计表(%)题目非常认同比较认同一般不太认同不认同家长更愿意让你参加学科类的校外培训22.324.8家长认为非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意义不大6.25.311.946.630.0家长担心“双减”政策会使我的成绩下降25.829.624.710.69.3家长认为你的成绩与课业内容量强相关27.439.612.59.610.9家长有给你布置额外的书面作业10.412.226.431.619.4三、“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原因(一)课业量统一形成课业负担数据的分布显示出学生群体内对于课业负担的感受存在显著分化。这是由于教师在布置课业任务时常常给全班同学布置相同的课业量。首先,学生的个人能力不同。由于智力、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学生对课业负担的感知和承受能力自然会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适量的课业任务可能并不会构成太大的负担,反而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相同的课业量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压力重重,难以应对。其次,学习方法也影响着学生对课业负担的感受。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识,减轻学习压力。相反,如果学习方法不当,不仅会影响学习效果,还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繁重而枯燥的任务。此外,家庭背景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在家庭教育资源、学习氛围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课业负担的感受。例如,家庭教育资源丰富、学习氛围浓厚的学生可能更容易适应和应对课业负担,而家庭教育资源匮乏、学习氛围不佳的学生则可能感到更大的压力。所以相同的课业量势必会导致一部分同学形成了课业负担,而有的同学学有余力的情况。(二)家长仍侧重学科类培训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尽管政策明确了对校外学科类培训的严格限制,但不少学生与家长仍然对这类培训难以割舍,表现出一种难以对学科类培训“去媚”的态度。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原因。首先,是教育焦虑的影响。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许多家长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他们害怕如果孩子不参加额外的学科培训,就会在学习上落后于同龄人,进而影响未来的升学和就业。这种教育焦虑使得家长难以理性看待学科类培训,容易产生一种“越多越好”的心态。其次,是家长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担忧。在一些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家长担心如果孩子不参加校外培训,就无法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因此,他们倾向于通过校外培训来弥补这一不足,以确保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多的学习机会。最后,还有一些家长对学科类培训存在认知偏差。他们认为只有通过额外的学科培训,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竞争力。这种认知偏差使得家长过于依赖校外培训,而忽视了孩子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三)升学阶段家校视角关注学业引起的增负从数据分析中可以观察到,学生学段越临近小升初,家校对于学生的学业情况关注度就越高。由于小升初是学生教育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该阶段标志着学生从小学教育过渡到初中教育,学习内容和方式都将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家长和学校都非常关注学生在这一关键时期的学业表现,希望他们能够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挑战。同时,虽然多地已经实施小升初“划片”升学并取缔学区房等概念,但“择校”观念在很多家庭根深蒂固,在该认知中小升初的考试成绩往往影响学生能否进入心仪的初中学校,而初中的质量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升学机会和职业发展。因此,家长和学校都非常重视小升初的考试成绩,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从而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因此,在该学段家长与学校均因为升学压力而有意或无意的希望小学生在学业层面获得一个较好的结果,进而给学生增负。四、“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改善对策(一)学校构建良性教育教学模式学生群体内对课业负担的感受分化,主要是由于学生个性、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个性化教学学校应推广个性化教学理念,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作业安排。通过分层教学、分组合作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难度中进步。教师可以通过日常互动、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等方式,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优势和挑战。同时可以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和作业安排: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和作业。例如,对于学习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和作业;而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支持。其次,教师可以进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确保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当的挑战。最后可以尝试人学生进行分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合作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调整学习心态。对于感到课业负担过重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缓解学习压力。如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讲座、工作坊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对于感到课业负担过重或有其他心理困扰的学生,学校应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压力,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有条件的学习或老师还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3.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家长要理解孩子的个性和需求,不要盲目追求成绩,而是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学校或教师要定期的开展家长会,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分享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进步。这也是家长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好机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微信群、APP等使家校建立即时通讯渠道。这样双方可以随时沟通和反馈,共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最后也不能忽略家长教育,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具体学校可以组织家长教育讲座,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教育理念和方法,从而在家中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引导。4.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优化课程设置,增加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对课业的抵触情绪。还可以增加实践活动课程,如社区服务、实地考察等。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也要对知识进行跨学科整合。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整合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5.改革评价方式学校应改变单一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方式,引入多元评价体系,如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减轻他们对考试成绩的过度关注。同时,要多使用过程性评价,毕竟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时比学习成果更加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来进行评价。6.引领家长进行思想转变在“双减”政策下,家长对学科类培训的关注可能源于对教育质量的担忧和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学校在推动“双减”政策时,必须加强对该政策的全面宣传。这不仅仅是为了让家长深刻理解政策的目的和意义,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明白这项政策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积极地引导家长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避免过度依赖纯粹的学科类培训,从而让孩子在更为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成长。同样,学校也应当承担起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这不仅仅是提高课堂效率,更包括探索和实施新颖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一下,如果学校能够通过组织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实践课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那么家长对于校外培训的依赖自然也就会减少,这有利于家长消解向校外机构寻求学科类辅导的依赖。当然,学校除了在课堂上的努力,课后服务的完善也同样关键。提供多样化的课后服务,如作业辅导、各种兴趣小组以及社团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求,更能够在无形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服务模式,不仅为家长减轻了看护孩子的压力,也为学生的全方位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学校的紧密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家校共育机制。学校可以通过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各类学校活动,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从而建立起更加深厚的信任关系。而家长,也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来,时刻关注孩子的需求和兴趣,与学校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最好的支持和环境。(二)缓解家长因升学产生的压力和焦虑升学压力和焦虑是许多家长面临的问题,许多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正是基于家长因为孩子升学而产生的压力和焦虑。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和焦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通过社会宣传减轻家长的升学焦虑宣传科学的教育观,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发展轨迹不应仅仅被学业成绩所定义。帮助家长理解,除了学术能力,孩子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同样重要。同时,全社会应积极宣传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家长意识到孩子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科学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拥有各自的潜能和特质。宣传这种反对“一刀切”模式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家长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并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路径,以促进孩子全面而均衡的发展。在宣传科学教育理念时,我们首先要让家长明确的是,孩子的发展轨迹绝不应仅仅被学业成绩所定义。学业成绩固然重要,但它只是评价孩子发展的一个方面。如果我们过分强调学业成绩,很可能会忽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潜能和才华,甚至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除了学术能力之外,孩子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同样值得关注和培养。这些能力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们不仅关系到孩子的个人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创造力是孩子创新思维的源泉,它能够帮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批判性思维则使孩子能够独立思考,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不盲从权威,形成自己的见解。团队合作能力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实现共同目标。而领导能力则使孩子在团队中发挥核心作用,带领团队前行。通过开展职业体验、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提前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为他们未来的升学和就业做好准备。以上的宣传内容有助于家长了解科学的教育观,以达到缓解因升学带来的压力和焦虑。2.优化与升学相关的机制与政策政府与社会应该积极优化与升学相关的机制与政策,以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而减轻家长和学生的压力。如教育部加强了对学区房的监管和管理,以确保学区房的分配公平合理。这一举措有助于避免有钱人通过购买学区房来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减少了由择校带来的不公平感和焦虑。教育部可以积极落实和优化公平择校和规范招生录取顺序,以确保录取的公平性和透明度。这将使家长与学生不再为了择校问题而苦恼,而是将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同时,坚决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必须执行就近入学的政策,这也有助于减少择校带来的焦虑。同时,及时准确地传达教育部门的最新政策和改革动态,也可以让家长了解教育系统的变化,从而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焦虑。因为教育部门会不定期发布新的教育政策或对现有政策进行改革,这些变化可能涉及到课程设置、考试制度、评价方式、教学资源分配等多个方面。如果家长对这些政策不了解,可能会对孩子的教育规划产生困惑和担忧,进而产生压力与焦虑。因此,及时准确地传达这些政策变化,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把握教育方向,为孩子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减轻家长由于升学带来的压力与焦虑结语在当前的“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已然成为教育领域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该政策对学生课业内容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与对策。在此,我们对全文进行一个总结性的回顾,以期为未来教育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双减”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对当前教育生态的一次重要调整。该政策旨在通过减少学生作业量和校外培训负担,还孩子们一个更加宽松、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政策的实施,对于纠正“唯分数论”的片面追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双减”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通过对该学校和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深入访谈,发现“双减”政策实施后,虽然学生的课业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减轻,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家长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焦虑,导致课外补习班仍然有一定的市场;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与对策。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的监管力度,确保“双减”政策落到实处。对于违规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应给予严厉的惩处,以儆效尤。其次,家长和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从唯分数论转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对孩子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此外,还应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学校也应积极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双减”政策的目标,让教育回归其本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上述对策外,社会各界也应共同营造一个尊重多元、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媒体也应发挥其舆论监督功能,及时曝光违反“双减”政策的行为,推动政策的有效实施。毕竟“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在追求教育公平和质量的同时,我们还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只有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样的,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教育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教育服务。同时,我们也希望家长、教师和社会能够共同努力,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至此,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教育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持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未来的教育改革进程中,我们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健康、有益于成长的教育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王月芬.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勤人员工作计划
- 创业计划书模板
- 语文高一下册年度工作计划
- 刚开学计划周记
- 国标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计划
- 我的寒假计划的作文
- 中小学音乐教研组个人工作计划
- 医院发展部工作计划
- 如何写好XX年终总结及XX年工作计划
- 医院2024年后勤管理工作思路党政工作计划
- GB/T 10000-2023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
- PE给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表
- 数控铣床编程基础
- 人音版一年级上册《我有一只小羊羔》课件1
- 常用急救药品
-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鲍养殖技术介绍
- 家装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 2023年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
- “书香润心”心悦读书活动方案
-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